資源簡介 2025年春八年級期中質量監測歷史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1--5:DACBD 6—10:CBADD 11—15: ABCBA二、非選擇題(每小題10分)16.(1)土地改革(1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分);(2)農業生產合作社(1分);1956年底(1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答其中一點即可得1分)。(3)由試點到全國普及(1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分);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解放了生產力,農業生產大大提高(2分,意思相同即可)。(4)建國以來農村的巨大變化(農村生產關系的調整)(1分,意思接近也可)17.(1)抗美援朝(1分);維護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2分);(2)雷鋒、焦裕祿 、鄧稼先、王進喜(2分,其中任意2個);(3) 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分) 鄧小平南方講話(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分) 中國加入WTO(1分)(4)不屈不撓的精神、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愛國主義、奮斗拼搏(任意一點,意思接近即可得2分)18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分)(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2分)(3)習近平(1分)堅持黨的領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分,答其中任意兩點即可)(4)不贊成(1分)理由: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應該為實現中國夢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和本領。(2分,言之有理,皆可給分)2025 年春八年級學段質量監測道 法 答 題 卡班 級 (先準確書寫考號,再填涂考號)考 號姓 名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學校、班級、姓名、考號填寫在相應位置,再用 2B 鉛筆將考號準確填涂在相應數字處。正確填涂樣例:■⒉保持答題卡清潔、完整;字體工整、筆跡清晰;嚴格按題號所指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第Ⅰ卷(用 2鉛筆填涂)第Ⅱ卷(用 0.5毫米的黑色墨水簽字筆書寫)15(6分)16(8分)第 1 頁 共 4 頁學校: 班級: 姓名: 準考證號:密 封 線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17(8分)(1)(4分)(2)(4分)18(10分)(1)(3分)(2)(3分)(3)(4分)第 2 頁 共 4 頁2025 年春八年級學段質量監測歷 史 答 題 卡學 校班 級姓 名一、選擇題(每小題 2分,15個小題,共 30分,用 2B鉛筆填涂)1.[A] [B] [C] [D] 06.[A] [B] [C] [D] 11.[A] [B] [C] [D]2.[A] [B] [C] [D] 07.[A] [B] [C] [D] 12.[A] [B] [C] [D]3.[A] [B] [C] [D] 08.[A] [B] [C] [D] 13.[A] [B] [C] [D]4.[A] [B] [C] [D] 09.[A] [B] [C] [D] 14.[A] [B] [C] [D]5.[A] [B] [C] [D] 10.[A] [B] [C] [D] 15.[A] [B] [C] [D]二、非選擇題(共 3個小題,每小題 10分,共 30分)16.(10分)(1)(2)(3)(4)第 3 頁 共 4 頁17.(10分)(1)(2)(3)(4)18.(10分)(1)(2)(3)(4)第 4 頁 共 4 頁2025 年春八年級學段質量監測歷史試題滿分 60 分 考試時間 60 分鐘 命題學校:思源實驗說明:1.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兩個大題,18 個小題。2.考生必須在答題卡上答題,寫在試卷上的答案無效。選擇題必須使用 2B 鉛筆填涂答案,非選擇題必須使用 0.5 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或鋼筆答題。3.考試結束,將答題卡和試卷一并交回。第 1 卷 選擇題(共 30 分)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30 分。每小題只有一個答案是符合題意的,請將所選答案填涂在答題卡上)1.59 歲的邊巴老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一件大事,對于國家而言,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對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這件大事是( )A. 青藏鐵路通車 B. 設置駐藏大臣 C. 青藏公路通車 D. 西藏和平解放2.1952 年底,某廣播站以“你幸福嗎”為題征詢廣大農民的感受,他們普遍給予肯定的答復。這時期,中國農民的幸福感主要來自( )A.分到了土地 B. 參加了開國大典 C.創辦了鄉鎮企業 D.坐上了國產汽車3.下列年代尺是某同學進行歷史探究學習時設計的,其中①體現的歷史階段特征是( )A.成就和挫折交織 B. 十年浩劫C.政權鞏固 D. 開啟新征程4.下列關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表述,正確的是( )A.兩者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B.兩者均體現了國家權力屬于人民C.兩者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D.兩者規定的國家性質完全相同5.2025 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某中學準備舉辦一場 “一五” 計劃成果圖片展,下列哪項適合采用( )圖 1 武漢長江大橋 圖 2 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圖 3 青藏鐵路 圖 4 解放牌汽車A. 圖 1 圖 2 圖 3 B.圖 2 圖 3 圖 4 C.圖 1 圖 3 圖 4 D.圖 1 圖 2 圖 46.企業的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這在世界上早就出現過。但采用這樣一種和平過渡的方法,使全國工商界都興高采烈來接受這種改變,則是史無前例的。“一種和平方法”指的是( )A.實行股份制 B.廉價收購 C.贖買政策 D.無償沒收7.在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中共八大成為良好的開端。下列屬于八大內容的是( )A.決定發動“文化大革命” B.分析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C. 決定發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D.決定開展一五計劃8.春聯能反映歷史的變遷,下列春聯能反映“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飯,公社飽暖萬人心 B.萬里河山歸人民,五億群眾慶新生C.斧頭開辟新世界,鐮刀割斷舊乾坤 D.過年儲米十余擔,壓歲存款上千元第 1 頁 共 4 頁9.我國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 )A.變單一公有制經濟為多種所有制經濟 B.促進城鄉沿海和內地共同發展C.激發企業活力 D.發展社會生產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10.2025 年 3 月,小明前往我國地理位置最南邊的經濟特區學習,他到達的是( )A.廈門 B.深圳 C.珠海 D.海南11.下列關于我國對外開放步驟的表述,正確的是( )A.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B.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三角區-內地C.沿海開放城市-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D.經濟三角洲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12.歸納和整理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搭配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共十五大——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B.中共十二大——提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C.中共十六大——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D.中共十七大——把科學發展觀寫進黨章13.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二者的共同點是( )A.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 B.以經濟建設為中心C.實事求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D.堅持改革開放14.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五大理論成果,它們回答的共同問題是( )A.社會主義革命問題 B.社會主義建設問題C.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問題 D.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問題15.2006-2010 年間,我國加大了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淘汰落后煉鐵產能 1.2 億噸,推廣節能燈 3.6 億只以上。這些做法 ( )A.體現了綠色發展的理念 B.鞏固了國防建設 C.推進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解決了能源問題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 30 分)16.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始終與土地政策的調整緊密相聯,某校八年級學生對不同時期的農業政策進行了材料搜集和探究學習,請你參與。材料一【土地夢想的實現】材料二【組織形式的變化】第 2 頁 共 4 頁材料三【一場農民的創舉】(1)材料一中四川金堂縣的農民分到了土地得益于建國初期我國農村的哪一事件?這一變革過程的法律依據是什么?(2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左圖中的農民積極參與哪一組織來解決 “糧食問題日益嚴重”的問題?三大改造完成于何時?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3)根據材料三文字,概括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歷程的特點。結合所學指出,圖 A 中農村居民人均收入提高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實施?這一政策的實施對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有怎樣的重要意義。(4分)(4)請用一句話為本次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1 分)17. 榜樣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標桿,榜樣是有形的。但是榜樣所彰顯的精神力量是無形的。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最讓人動容的場景之一是“冰雕連”,在極端寒冷的環境下,一個連隊的志愿軍戰士在完成阻擊任務后凍死在陣地上,他們的遺體保持著戰斗姿態,成為了永恒的冰雕。材料二: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進程中,中國人民所展現出的進取勁頭、創造熱情與頑強毅力。是自強不息精神的生動寫……許多人雖然受到打擊迫害……千方百計地戰勝各種圍難,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重要成果…他們是那一時代的楷模,們的精神是永恒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材料三:自 1978 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一一吳曉波英國《金融時報》(2008 年)(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這部電影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 此事件的國際影響有哪些?(3 分)第 3 頁 共 4 頁(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列舉兩例這一時代楷模。(2 分)(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 1984 年、1992 年和 2001 年中國企業出現高潮點的原因。(3 分)(4)綜上所述,概括中國人民所體現的精神內涵。(2 分)18. 經歷“倒下去”的傷痛,才能理解“站起來”的艱辛;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歷史見證了新中國的巨變,也必將見證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材料一: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人民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廢除了外國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一個歷史轉折。———出自《筑夢中國》解說詞材料二: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由這次會議揭開序幕和開始起步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是以這次會議為起點而開辟的。指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理論武器—鄧小平理論,是在這次會議后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材料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2012 年 11 月 29 日)請回答:(1)材料一中標志著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指什么 (1分)(2)材料二中的會議是指哪一次重要會議 為了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次會議作出了怎樣的歷史性決策 (3分)(3)材料三中的“中國夢”是誰提出來的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如何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分)(4)有人認為“中國夢是國家的事、成年人的事,和中學生無關。”請問你是否贊成這一觀點 請簡要說明理由。(3 分)第 4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歷史答題卡.pdf 廣元市蒼溪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答案.docx 廣元市蒼溪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