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學情分析生物(模擬)貼條形碼區注意事項:本試卷不準拍照轉發,不準發至小紅書、抖音等各大網絡平臺,給其他學校造成跑題,后果自負!進題號二總分分數得分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塞罕壩人50多年堅持植樹造林,極大緩解了沙塵暴災害。下列選項與所描述的生物與環境關系一致的是(A.驚蟄雨雷,小麥成堆B.大樹底下好乘涼C.西湖春色歸,春水綠于染D.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2.下列農業生產措施中,主要應用呼吸作用原理的是A.帶土移栽B.合理施肥C.農田排澇D.間作套種3.如圖是利用氣球和注射器等材料制作的植物氣孔模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模擬保衛細胞,控制②開閉B.②模擬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的“門戶”戡C.③模擬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D.在夜幕降臨時,大多數②呈圖示狀態0、八1"室4.“少年見青春,萬物皆嫵媚。”青春期正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人的生殖器官在青春期開始形成并發育成熟B.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是身高和體重的迅速增長C.青春期開始產生性激素,激發并維持第二性征D.青春期心理發育已經成熟,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主5.如圖表示人體消化和吸收的部分過程。下列分析正確的是①分泌②進入心腸腸腕③④A.若①為胰腺,則②為胰液B.若②含有脂肪酶,則①是肝臟C.若④為毛細血管,③表示消化D.若④為毛細血管,則③為淀粉6.增加碳儲存和減少碳釋放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下列不利于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是(A.焚燒秸稈B.植樹造林C.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D.選用高產農作物別7.“參差筕菜,左右流之。”筕菜屬于水生植物,莖多分枝,著生不定根,花金黃色,果實為蒴果,種子邊緣具纖毛。該植物屬于A.蕨類植物B.棵子植物C.被子植物D.苔蘚植物生物模擬二第1頁(共4頁)8.朱鵑、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羊被譽為“秦嶺四寶”將其中的大熊貓、金絲猴和羚羊歸屬于哺乳動物,主要依據是A.用肺呼吸B.胎生哺乳C.體溫恒定D.心臟四腔9.下列生物體結構中不具有吸收功能的是)A.根毛B.小腸絨毛C.呼吸道纖毛D.營養菌絲10.食品的制作離不開細菌或真菌,酸奶和泡萊的制作利用的是A.酵母菌B.醋酸菌C.乳酸菌D.枯草桿菌11.如圖所示,曲線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產生氧氣與消耗氧氣的情況,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A點,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B.AB段,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C.AC段,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增加而不斷增加D.BC段,植物只進行光合作用產生輒氣B/B光照強度DA B CD消耗氧視①時間視野②乙時間第11題圖第12題圖第13題圖12.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由視野①到視野②進行的操作是(A.調節細準焦螺旋B.換用高倍物鏡C.換用小光圈D.用擦鏡紙擦拭鏡頭13.如圖曲線可表示生物的某些生理過程,分析正確的是A.甲可表示一天24h密閉裝置內的二氧化碳含量變化,則植株存在有機物積累B.甲可表示某人從西藏到海南旅游,血液中紅細胞數量的變化C.乙可表示無機鹽在消化道的吸收過程,BC段在小腸中進行D.乙可表示血液流經大腦后,氧氣的含量變化14.如圖中①②表示毛細血管內的血漿,③表示某器官的組織細胞(不考慮細胞形態和細胞間的連接),箭頭表示血流方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若③為肺泡細胞,則二氧化碳含量②>①B.若③為大腦細胞,則尿素含量②>①①紅細胞②C.若③為小腸細胞,則飯后葡萄糖含量②>①D.若③為胰島細胞,則飯后胰島素含量②>①組織細胞(·15.人類身體蘊含著許多奧秘和不可思議的精巧“設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B.肺泡數目多,肺泡壁薄,有利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C.紅細胞呈雙面凹的圓餅狀,有利于吞噬侵人人體的病原體D.高度特化的神經細胞有突起,有利于接收并傳導神經沖動16.人類和數百萬種動植物及微生物共享地球。以下關于生物分類說法錯誤的是(A.根據有無脊柱,可將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B生物分類等級由大到小依次是:門、綱、目、科、種、屬C.根據種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著,種子植物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D.根據體溫是否隨外界環境溫度改變而變化,動物可分為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生物摸擬二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