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1.(2024七上·婺城期中)科學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推進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種子為什么會長出幼苗
B.哪種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昆蟲為什么會“蛻皮”
D.插在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折斷”
2.(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是一些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盛放具有強腐蝕性的濃硫酸的容器,外面應貼的警告標志是(  )
A. B.
C. D.
3.(2024七上·婺城期中)2023年8月16日下午,備受矚目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現在的機器人可以與人對話,可以搜索網絡上的信息,可以通過內置的攝像頭四處觀察,還可以自動充電等。下列活動中,機器人一定不能完成的是(  )
A.生長發育 B.向前運動 C.發出聲音 D.看家護院
4.(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顯微鏡視野圖中的細胞最可能是洋蔥表皮細胞的是(  )
A. B.
C. D.
5.(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
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6.(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是用滴管取適量水并用酒精燈加熱實驗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規范的是(  )
A.用滴管取水 B.用滴管滴加水
C.點燃酒精燈 D.給水加熱
7.(2024七上·婺城期中)生物分類就是依據某一標準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歸為一類,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科學興趣小組將調查到的生物進行了分類,他們將蝦、蟹、鯽魚、金魚、水草、荷花等歸為一類,而 將松樹、柏樹、玫瑰、豬、牛、羊等歸為另一類。他們的分類標準是按照生物的(  )
A.形態結構 B.生活環境 C.數量多少 D.用途大小
8.(2024七上·婺城期中)對需測量的科學量進行估計,是我們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測的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初中生的身高約為165分米 B.一支鋼筆的長度約為150毫米
C.洗澡用水的溫度接近于70℃ D.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毫升
9.(2024七上·婺城期中)蟶、章魚、海蜇、大黃魚、梭子蟹都是常見的海洋生物。下列關于這幾種動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蟶是最簡單原始的動物 B.章魚、梭子蟹都屬于軟體動物
C.章魚、大黃魚都屬于魚類 D.海蜇攝食和排殘渣是同一開口
10.(2024七上·婺城期中)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小明對裁判使用皮卷尺測量自己跳遠的成績有異議,認為測量的成績偏 小,下列有關申述理由正確的是(  )
A.測量時皮卷尺繃得太緊
B.沙堆有隆起時就直接測量
C.皮卷尺上 2cm 刻度處與起跳處對齊,直接記錄落地點處刻度值
D.沒有跳到正前方,斜著測量起跳點到落腳點的距離并記錄結果
11.(2024七上·婺城期中)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提高了大氣濕度
B.生活在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C.枯葉蝶的體色和周圍落葉的顏色一致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12.(2024七上·婺城期中)關系圖在科學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直觀地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如圖Ⅰ、Ⅱ、Ⅲ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表格中符合右圖邏輯關系的是(  )
選項 Ⅰ Ⅱ Ⅲ
A 界 門 綱
B 恒溫動物 魚類 兩棲類
C 脊椎動物 爬行類 哺乳類
D 種子植物 藻類 苔蘚類
A.A B.B C.C D.D
13.(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操作中的四個步驟,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14.(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
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
15.(2024七上·婺城期中)某同學探究“不同營養液對草履蟲培養效果的影響”,實驗設計如表,下列對該實驗改進建議不合理的是(  )
組別 營養液種類 營養液的體積 營養液的溫度 草履蟲的敏量
甲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組 牛奶浸出液 500毫升 10℃ 2只
A.統一用稻草浸出液
B.營養液溫度統一為25℃
C.草履蟲數量改為20只
D.可設置用清水作培養液的對照組
16.(2024七上·婺城期中)請給下面的數據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1)一枚壹圓硬幣的厚度約3   ;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
(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   。
17.(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儀器中,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   ,可以用來作為熱源加熱的是   ,用作少量物質反應的容器的是   (均填序號及相應的名稱)。
18.(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下圖甲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圖中鉛筆的總長度是   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鉛筆的長度,測量結果應是   。如圖乙,將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7圈,則銅絲的直徑是   毫米(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19.(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金配合社區防疫工作,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到42.0℃,最小刻度為   ℃。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   (填寫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   。
20.(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圖甲是項目化學習小組制作的簡易顯微鏡。請回答:
(1)甲圖中的水滴相當于光學顯微鏡結構中的   (填“目”或“物”)鏡。
(2)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光學顯微鏡的   (填編號)。
(3)用圖乙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由此判斷小黑點可能在   上。
21.(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圖為我市稻田生態系統示意圖,與傳統稻田管理相比,引鴨入田,實現了稻鴨共育,增加了農業生態經濟效益。請回答:
(1)圖中的水稻屬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寫出圖中含鴨的一條食物鏈:   。
(3)除溫度、水、空氣、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   。
22.(2024七上·婺城期中)冬天,很多人都愛吃青菜。下圖為青菜的分類地位圖示,在二歧分類檢索表中包含了青菜、水稻、水杉、種子蕨等植物,則其中表示青菜的是   (填“P”、“Q”、“R”或“S”)。
上述所列舉的其它三種植物中與青菜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罌粟目
科 十字花科
屬 蕓苔屬
種 青菜種
青菜及其分類地位
1a有種子……………………………2 1b無種子……………………………P 2a種子有果皮包被…………………3 2b種子無果皮包被…………………Q 3a葉呈倒卵形………………………R 3b葉呈帶形…………………………S
二歧分類檢索表
23.(2024七上·婺城期中)七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的脈搏快慢與運動是否有關?”。針對這一問題,他們提出兩種猜想:猜想一:脈搏快慢與運動有關;猜想二:脈搏快慢與運動無關。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金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分別測定四位同學在安靜狀態、跳繩后、100米賽跑后三種狀態下1分鐘內的脈搏次數,測得數據如表所示。
姓名 安靜狀態 跳繩后 100米賽跑后
小寧 82 123 136
小科 80 125 138
小晶 78 120 135
小瑩 79 121 137
(1)對數據進行分析歸納,你支持猜想   (填“一”或“二”)。
(2)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可以分為:①提出問題:②制定計劃:③收集證據:④建立猜想與假設;⑤評價與交流;⑥分析證據:⑦得出結論。以上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
(3)王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基本步驟分析,王老師的“估計”屬于   (填步驟名稱,下同),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   。
24.(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龍同學用自制的溫度計(如圖a)來探究薄壁細管內的液柱高度h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分別選用橫截面積為S1、S2(S1>S2)的細管進行實驗,把玻璃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如圖b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序號 橫解面積 溫度t/oC 液柱高度h/cm
1 S1 0 5
2 S1 20 9
3 S1 40 13
4 S2 0 6
5 S2 20 12
6 S2 40 18
(1)分析比較序號   的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液泡,溫度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液柱高度越大;
(2)小龍把自制的溫度計(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放入水中,穩定后測得液柱高度為11厘米。請結合表格數據分析,此時水的溫度是   ℃;
(3)用橫截面積為S1、S2的細管分別制成的溫度計相比較,利用   (選填“S1”或“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較高;
(4)為了制成的溫度計有較高的精確度,除了改變細管的橫截面積S以外,還有什么方法?   。
25.(2024七上·婺城期中)適宜柑橘生長的主要環境條件是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上。柑橘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或具有逆溫層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請回答下列問題:
(1)題干所述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溫度、   和   。
(2)科研人員想探究海拔對柑橘生長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
第一步,隨機選擇90株柑橘苗,將它們分成A、B、C三組。
第二步,A組種植在海拔為150m的朝南坡地,B組種植在海拔為300m的朝南坡地,C組種植在海拔為450m的朝南坡地。
第三步,定時進行科學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幾年后,柑橘開始結果。
第四步,對收獲的果實進行分析比較,統計結果如下表。
組別 總產量 果實大小 甜度分析
A組 84kg 較小 不甜,酸味重
B組 102kg 最大 最甜,不酸
C組 91kg 較大 甜,略帶酸
①從上表實驗結果的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適宜種植在海拔為   m的朝南坡地。
②上述方案中,有幾處是不合理的,請至少找出一處并改正:   。
26.(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科同學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完成:
(1)如圖1所示為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圖,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2)對細胞染色的操作方法如圖2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編號)。
(3)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了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接下來要觀察細胞。他首先進行對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當他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時,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填字母編號)。
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慢慢尋找物像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
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
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繼續慢慢尋找物像
(4)如果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則圖1所示的①步驟中的“滴清水”應改成   。
27.(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他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以及培養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皿下方,在培養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O處水中,待蝸牛開始爬行時,計時觀察3分鐘。根據蝸牛在每隔30秒的位置,在標有13℃的方格紙上描點,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
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平均距離/cm
1 13℃ a
2 22℃ b
3 31℃ c
(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據,小科依據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
(2)實驗中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   。
(3)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寫出一種改進方法:   。
(4)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實驗,收集并處理數據。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   。
28.(2024七上·婺城期中)青蟹、梭子蟹、河蟹是浙江常見的三種蟹。小科根據查到的資料建立了如表格:
名稱 身體分節 頭胸甲 第五對步足
青蟹 20節 頭胸甲呈橢圓形 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梭子蟹 20節 頭胸甲呈梭形 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河蟹 21節 頭胸甲呈方圓形 第五對步足扁而尖
(1)青蟹、梭子蟹、河蟹都屬于   (填“爬行動物”或“節肢動物”)。
(2)由結構特征來看,三種動物中,青蟹和   的親緣關系更近。
(3)小科根據上述資料建立檢索表,請你補充完整。
la身體分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河蟹 1b   。。2 2a頭胸。。蟹 2b頭胸甲呈橢圓。。。蟹
(4)小科搜索到青蟹、梭子蟹、河蟹的圖片如下,根據表中信息可判斷梭子蟹是   。
29.(2024七上·婺城期中)學校開展細胞模型制作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細胞模型,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如下右表的評價量規表。第三組同學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如下左圖。請回答:
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 結構不完整,有1-2處缺失結構 不完整,缺失3處及以上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1)根據評價指標b,圖中“?”處的結構最好用   色橡皮泥制作。
(2)根據評價指標a,該組同學的作品被評定為良好,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3)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選擇的材料是   ,其理由是   。
30.(2024七上·婺城期中)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請回答:
(1)據圖可知,礦石的體積為   。
(2)小金同學認為,用這種方法測得礦石體積與真實值相比會   (填“偏大”、“偏小”“不變”),其原因是   。
31.(2024七上·婺城期中)為了向七年級新生介紹校園的植物,學校開展了“制作校園植物手冊”的項目化學習,要求選定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等五類植物中的4類編制手冊和檢索表.下表是某同學制作的植物手冊:
植物 葫蘆蘚 金毛狗蕨 紅葉石楠 桂樹
圖譜
特征 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 根和莖臥生,頂端生有葉、葉下有孢子囊 葉緣帶鋸齒,花多,果實呈黃紅色 葉對生,花絲極短,果實呈紫黑色
植物種類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1)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是   .
(2)植物手冊的一項評價指標如下,請根據該指標對手冊進行等級評定,并簡述理由   .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植物種類數量 包含4類植物 包含3類植物 包含2類植物
(3)如下圖是小組對上述四種植物編制的檢索表,請判斷乙代表的植物是   。
有花           2 無花           甲 葉緣光滑平整       乙 葉緣帶鋸齒        丙 植物銘牌——金毛狗蕨 ____________
(4)編制植物手冊后,同學們開展為校園植物書寫銘牌的活動,查閱發現金毛狗蕨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南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請你為金毛狗蕨寫一段銘牌資料,要求25字左右,包含植物具有的器官、繁殖方式和適宜生活的環境等信息   。
32.(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杭同學學習了長度測量做了下列兩個實驗:
①用如圖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厘米。
②如圖所示,是一個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作出假設。再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最后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認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解答】科學問題通常涉及自然現象的解釋或可以通過實驗驗證的假設。A、C和D涉及自然現象,能通過科學探究進行解釋。而B選項涉及個人主觀味覺感受,不屬于科學問題。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答案】D
【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和常用化學危險品的標志含義解答。
【解答】A、圖中所示標志是有毒品標志,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不具備劇毒性,錯誤;
B、圖中是當心易燃物標志,濃硫酸不能燃燒,錯誤;
C、圖中所示標志是當心爆炸標志,濃硫酸不能燃燒,錯誤;
D、圖中所示標志是腐蝕品標志,濃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強氧化性、吸水性、脫水性。濃硫酸強烈的腐蝕性是強氧化性的體現,故裝運濃硫酸的包裝箱應貼腐蝕品標志,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A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機器人是科學家模擬人類制造出來的,雖然能發出聲音、運動、看家護園,但是它沒有生命,不屬于生物,故不能生長發育。因此A符合題意。
故選:A。
4.【答案】C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圖中:A是血液的組成,B是口腔上皮細胞、C是洋蔥表皮細胞、D是根尖細胞,解答即可
【解答】A、顯示的是血細胞,A不符合題意。
B、顯示的是動物細胞,如口腔上皮細胞,B不符合題意。
C、顯示的是排列整齊的長方形細胞,細胞壁和細胞核清晰可見,符合洋蔥表皮細胞的特征,C符合題意。
D、顯示的是植物根尖細胞,可能涉及細胞分裂的觀察,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時,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要換算成的單位,且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毫升,且寫在進率1000的后面,故A錯誤;
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
C.分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為100,故C錯誤;
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進率為106,那么換算過程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確。
故選D。
6.【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A、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玷污試劑或腐蝕橡膠帽,錯誤;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正確;
C、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防止發生火災事故,錯誤;
D、給試管中液體加熱,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不能用手拿試管,應用試管夾夾持試管,錯誤。
故答案為:B。
7.【答案】B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的分類依據可以將生物進行不同的分類;
【解答】 蝦、蟹、鯽魚、金魚、水草、荷花 生活在水中; 松樹、柏樹、玫瑰、豬、牛、羊 生活在陸地,其劃分依據是生活環境的不同;
故答案為:B.
8.【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估測即可。
【解答】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身高約為165cm,故A不符合實際;
B、一支鋼筆的長度約為150毫米,即15cm左右,故B符合實際;
C、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比人體溫度略高,在40℃左右,不可能達到70℃,故C不符合實際;
D、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0毫升,故D不符合實際。
故答案為:B。
9.【答案】D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2、動物的分類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過程,主要依據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遺傳特征等進行分類。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
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解答】A、蟶是軟體動物,屬于雙殼綱,不是最簡單原始的動物,相比原始動物如海綿、腔腸動物等,構造并不簡單,A錯誤。
B、章魚是軟體動物,但梭子蟹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B錯誤。
C、章魚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而大黃魚屬于魚綱,只有大黃魚屬于魚類,C錯誤。
D、海蜇屬于腔腸動物門,它的身體結構簡單,只有一個開口用于攝食和排泄,即有口無肛門,D正確。
故答案為:D。
10.【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對長度測量的認識判斷。【解答】A.用被拉緊了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時,分度值對應的卷尺的實際長度變大,分度值與卷尺相鄰兩刻線間實際長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讀數比真實值偏小,故A符合題意;
B.沙堆有隆起時就直接測量,測量的長度為曲線,測量的成績會偏大,故B不合題意;
C.起跳的點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處對齊,而裁判直接記錄卷尺所對應的刻度示數,測量的成績會偏大,故C不合題意;
D.沒有跳到正前方時,直接測量起跳點到落腳點的距離,測量的成績會偏大,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11.【答案】A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響環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濕度等。
【解答】A、綠色植物通過根部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絕大部分水分又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促進了生物圈中水循環的進行。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A符合題意;
B、駱駝刺根系發達,可以吸收到沙漠深處的水分,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B不符合題意;
C、枯葉蝶翅膀極像枯葉,與環境顏色一致,不易被敵害發現而生存下來;為了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各種行為都是防御行為,是對環境的適應,C不符合題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體溫,減少熱量的散失,是海豹對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答案】C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如圖可知I到IV的邏輯關系是:I包含II、III,II、III是并列關系,解答即可。
【解答】A、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與圖示邏輯關系不符,A不符合題意。
B、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只有鳥類和哺乳動物;魚類與兩棲類不是恒溫動物;與圖示邏輯關系不符,B不符合題意。
C、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與圖示邏輯關系相符,C符合題意。
D、綠色植物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種子繁殖后代;藻類與苔蘚類是孢子植物,與圖示邏輯關系不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根據對顯微鏡的認識,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應該是取鏡→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與記錄→收鏡。
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是:
(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
(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
(4)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
(5)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
(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出現在視野為止,調整光線使你能盡可能地看清標本;
(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結合分析正確的順序是:①轉動轉換器,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用手翻轉反光鏡,對向光源;④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②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下降鏡筒使物鏡靠近載玻片,尋找物像;③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故先后順序為:①④②③,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4.【答案】A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意義應尊重實驗事實,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猜想不符時,說明猜想是錯的,應改變自己的猜想,重新實驗進行驗證。
【解答】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不符時,應重復試驗,應尊重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結果。
故選A。
15.【答案】A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在設計探究實驗時,大多為對照實驗,這就要求實驗中探究條件的變量必須是唯一的,否則實驗設計就會不科學合理。
【解答】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根據所要探究的條件,要設置以探究的條件為唯一變量的對照組。探究“不同營養液對草履蟲培養效果的影響”變量是營養液,其余條件要全部相同。
故選A。
16.【答案】(1)mm
(2)℃
(3)L
【知識點】估測;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一枚硬幣的厚度在3mm左右。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L。
(1)一枚硬幣的厚度在3mm左右。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L。
17.【答案】⑤藥匙;③酒精燈;⑥試管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儀器的作用和用途來回答本題,要熟記它們的名稱。
①燒杯,②膠頭滴管,③酒精燈,④玻璃棒,⑤藥匙,⑥試管。
【解答】藥匙可取用少量固體藥品,故填⑤;酒精燈是實驗室中最常用的加熱儀器,故填③;
試管可用做少量液體試劑的反應容器,故填⑥。
18.【答案】3.62;3.6;1.1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鉛筆左側與10.00cm對齊,右側與13.62cm對齊,所以鉛筆的長度為L=13.62cm-10.00cm=3.62cm
如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鉛筆的長度,測量結果應是3.6cm。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5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2cm=2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2mm,線圈左側與9.00cm對齊,右側與10.80cm對齊,所以17圈的長度為L=10.80cm-9.00cm=1.80cm
細銅絲的直徑為
19.【答案】0.1;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2)體溫計有縮口,水銀只能在溫度高的時候升高,在溫度降低時不能下降,要想使水銀柱下降,只能甩幾下。
【解答】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體溫計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
體溫計存儲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縮口,測量體溫時,水銀膨脹通過該處上升,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20.【答案】(1)物
(2)②
(3)物鏡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和反光鏡組成。鏡頭分為目鏡和物鏡兩種。圖中,①是目鏡、②是準焦螺旋、③是反光鏡。
【解答】(1)甲圖中的水滴用于初步放大物體,相當于光學顯微鏡中靠近物體的物鏡。
(2)準焦螺旋用于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的范圍較大;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因此,圖甲中,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光學顯微鏡的②準焦螺旋。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動就在玻片上,不動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上,就一定在物鏡上。因此,用圖乙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由此判斷小黑點可能在物鏡上。
(1)甲圖中的水滴用于初步放大物體,相當于光學顯微鏡中靠近物體的物鏡。
(2)準焦螺旋用于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的范圍較大;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因此,圖甲中,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光學顯微鏡的②準焦螺旋。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動就在玻片上,不動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上,就一定在物鏡上。因此,用圖乙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由此判斷小黑點可能在物鏡上。
21.【答案】(1)被子
(2)雜草→鴨
(3)光照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生態系統,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生態系統。(2)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魚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解答】(1)水稻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具有花、果實和種子的植物,其種子被包裹在果皮之中。水稻開花結果,種子包裹在果皮內,因此是被子植物。
(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中含鴨的食物鏈有:雜草→鴨、水稻→昆蟲→鴨。
(3)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水、空氣等。生物因素是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除了溫度、水、空氣、無機鹽之外,光照作為一種非生物因素,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著關鍵作用。
(1)水稻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具有花、果實和種子的植物,其種子被包裹在果皮之中。水稻開花結果,種子包裹在果皮內,因此是被子植物。
(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中含鴨的食物鏈有:雜草→鴨、水稻→昆蟲→鴨。
(3)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水、空氣等。生物因素是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除了溫度、水、空氣、無機鹽之外,光照作為一種非生物因素,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著關鍵作用。
22.【答案】R;水稻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解答】青菜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屬于種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且屬于雙子葉植物,葉呈倒卵形,因此表示青菜的是R。
青菜、水稻屬于被子植物,水杉和種子蕨屬于裸子植物,所以與青菜親緣關系最近的是水稻。
23.【答案】(1)一
(2)①④②③⑥⑦⑤
(3)建立猜想與假設;收集證據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24.【答案】14(或25或36);30;S2;增加玻璃泡內測溫液體的體積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比較細管橫截面積S和液柱高度h的關系,就要控制其他的變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溫度t相同,改變細管橫截面積S,觀察液柱高度h的變化,據此分析解答;
(2)由表中數據求出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時,液柱每增加1cm,溫度增加的數值,再求液柱高度為11厘米時,水的溫度;
(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液柱變化的大小;
(4)同種物質,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受熱后,體積膨脹越大。
【解答】(1)橫截面積對液柱高度的影響,應該控制溫度相同、玻璃管橫截面積不同。故比較1與4、2與5、3與6均可進行探究。
(2)根據橫截面積相同時,液柱高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成正比,有
(3)讀表中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橫截面積為S2的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大,故用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高。
(4)可以增加玻璃泡的體積,當溫度變化相同時,液體體積越大,體積變得得就越大,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就越大。
25.【答案】(1)光照;水
(2)300;沒有設置對照組;設置一組海拔為0的朝南坡地作為對照組,以明確海拔的具體影響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解答】(1)題干中關于柑橘生長的條件提到了“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上”以及“有水源可灌溉”,這表明溫度和水是影響柑橘生長的重要非生物因素。此外,提到“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反映了對光照方向的要求。因此,題干所述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溫度、水分和光照。
(2)①從表中可以看到,B組(海拔為300m)的柑橘產量最大,果實也最大且最甜,從結果分析可以推測,此海拔的環境條件較為適宜。
②實驗設計中沒有設置對照組,這將影響到海拔對柑橘生長的獨立影響結果判斷。應在相同的環境情況下增加一組對照組,以便更加準確地分析海拔的影響。
(1)題干中關于柑橘生長的條件提到了“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上”以及“有水源可灌溉”,這表明溫度和水是影響柑橘生長的重要非生物因素。此外,提到“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反映了對光照方向的要求。因此,題干所述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溫度、水分和光照。
(2)①從表中可以看到,B組(海拔為300m)的柑橘產量最大,果實也最大且最甜,從結果分析可以推測,此海拔的環境條件較為適宜。
②實驗設計中沒有設置對照組,這將影響到海拔對柑橘生長的獨立影響結果判斷。應在相同的環境情況下增加一組對照組,以便更加準確地分析海拔的影響。
26.【答案】(1)①③②④
(2)D
(3)C
(4)生理鹽水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鑷子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2)在對光完成后,觀察玻片標本的正確操作順序是:將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正對通光孔;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為止;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 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看到物像時,再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
【解答】(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①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③放置洋蔥表皮);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②蓋上蓋玻片);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④滴碘液)。
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③②④。
(2)對細胞染色的操作方法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圖2中,D的操作符合該要求。
(3)尋找物像時,先慢慢降低鏡筒,降低時,眼睛必須從側面注視物鏡,切勿使物鏡與玻片標本接觸,以免鏡頭壓碎玻片標本,然后一面用左眼注視目鏡,一面用右手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清標本物像為止。若沒有找到物像,應重復此操作直到找到物像為止。所以,應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重新尋找物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滲透壓相同的生理鹽水,這樣,人體細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脹,或失水而皺縮。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①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③放置洋蔥表皮);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②蓋上蓋玻片);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④滴碘液)。
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③②④。
(2)對細胞染色的操作方法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圖2中,D的操作符合該要求。
(3)尋找物像時,先慢慢降低鏡筒,降低時,眼睛必須從側面注視物鏡,切勿使物鏡與玻片標本接觸,以免鏡頭壓碎玻片標本,然后一面用左眼注視目鏡,一面用右手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清標本物像為止。若沒有找到物像,應重復此操作直到找到物像為止。所以,應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重新尋找物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滲透壓相同的生理鹽水,這樣,人體細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脹,或失水而皺縮。
27.【答案】(1)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
(2)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4)c>b>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本實驗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所以設置對照實驗時,除了水溫高低不同外,其他條件都應相同。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對所選的蝸牛的要求是大小,運動能力,生理情況等都相同。
【解答】(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操作就是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
(2)實驗中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4)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操作就是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
(2)實驗中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4)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28.【答案】(1)節肢動物
(2)梭子蟹
(3)身體分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4)乙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蟹符合節肢動物的特征,所以是節肢動物。
(2)根據表中信息進行分析,共同點越多,說明親緣關系越近。
(3)根據表中信息填寫,數字相同的兩列,內容一般相對應。
(4)梭子蟹的頭胸甲呈梭形、第五對步足呈槳狀,結合圖像進行判斷。【解答】(1)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青蟹、梭子蟹、河蟹都屬于節肢動物中的蛛形綱動物。
(2)由表中數據可知,青蟹和梭子蟹的身體都分為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而河蟹的身體分為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因此,三種動物中,青蟹和梭子蟹的共同特征多,親緣關系更近。
(3)由檢索表可知,la身體分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結合表中數據,1b處應該填寫:身體分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4)由表中信息可知,梭子蟹的頭胸甲呈梭形、第五對步足呈槳狀,分析甲、乙、丙三圖,圖乙符合該特征。
(1)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青蟹、梭子蟹、河蟹都屬于節肢動物中的蛛形綱動物。
(2)由表中數據可知,青蟹和梭子蟹的身體都分為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而河蟹的身體分為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因此,三種動物中,青蟹和梭子蟹的共同特征多,親緣關系更近。
(3)由檢索表可知,la身體分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結合表中數據,1b處應該填寫:身體分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4)由表中信息可知,梭子蟹的頭胸甲呈梭形、第五對步足呈槳狀,分析甲、乙、丙三圖,圖乙符合該特征。
29.【答案】(1)綠
(2)應該增加細胞壁這個結構
(3)網眼很小的細紗網;能夠模擬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一般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等結構,以下是各結構及其作用的介紹:
細胞壁:位于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
細胞膜:它具有選擇透過性,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
細胞質。細胞質中含有多種細胞器,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細胞核:一般位于細胞的中央,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遺傳物質。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其中的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的性狀和特征,在細胞的遺傳、代謝、分化等各項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液泡:植物細胞中的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可占據細胞體積的90%。
葉綠體:存在于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解答】(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根據評價指標b: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的結構的功能,圖中“?”處的結構是葉綠體,最好用綠色橡皮泥制作。
(2)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圖②所示為植物細胞結構模型圖,無細胞壁結構;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結構要完整,無缺失,應該增加細胞壁這個結構。
(3)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根據評價指標b: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的結構的功能,圖中“?”處的結構是葉綠體,最好用綠色橡皮泥制作。
(2)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圖②所示為植物細胞結構模型圖,無細胞壁結構;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結構要完整,無缺失,應該增加細胞壁這個結構。
(3)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30.【答案】(1)70cm3
(2)偏大;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測量固體體積的特殊方法:補水法,即固體體積等于補充水的體積。
(2)由于先標記總體積,由于石塊附帶水使得剩余水的體積減小,則添加水的體積大于石塊的體積;
【解答】(1)圖中礦石的體積V=200mL-130mL=70mL=70cm3
(2)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1)圖中礦石的體積
V=200mL-130mL=70mL=70cm3
(2)[1][2]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31.【答案】葫蘆蘚;合格,因為紅葉石楠和桂樹都是被子植物,所以手冊只包含了3類植物;桂樹;它包含根莖葉,孢子繁殖,生活于溫暖(濕潤南方)地區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苔蘚類植物通過孢子繁殖,沒有根,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乙有花,屬于被子植物,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
(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孢子植物,器官有:根、莖、葉。【解答】(1)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常存在于陰暗潮濕并且沒有嚴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屬于苔蘚植物。
(2)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紅葉石楠和桂樹都具有果實,屬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類植物,因此評價等級為合格。
(3)甲無花,表示葫蘆蘚、金毛狗蕨;乙有花、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丙有花、葉緣帶鋸齒,表示紅葉石楠。
(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地方,具有根、莖、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結果,它通過孢子繁殖后代。
32.【答案】1.85;2.98—3.00都可;6.67—6.71都可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從第一個圓的圓心到第五個圓的圓心長度為7.40cm,即4個圓的直徑和為7.40cm;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①如圖所示,從刻度0開始到所指刻度處,共有4個直徑;
這4個直徑的總和為:
7.4cm+0.00cm=7.40cm;
那么硬幣的直徑為:
=1.85cm;
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3.0cm+0.00cm=3.00cm;
那么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6.67。
1 / 1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科學試題
1.(2024七上·婺城期中)科學要求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推進科學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下列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種子為什么會長出幼苗
B.哪種品牌牛奶的味道好
C.昆蟲為什么會“蛻皮”
D.插在水中的筷子為什么會“折斷”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探究的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作出假設。再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然后,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結果,得出結論,最后表達交流探究過程和結論。
科學問題是指一定時代的科學家在特定的知識背景下提出的關于科學認識和科學實踐中需要解決而尚未解決的問題。
【解答】科學問題通常涉及自然現象的解釋或可以通過實驗驗證的假設。A、C和D涉及自然現象,能通過科學探究進行解釋。而B選項涉及個人主觀味覺感受,不屬于科學問題。
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2.(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是一些常見的危險警告標志。盛放具有強腐蝕性的濃硫酸的容器,外面應貼的警告標志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的化學性質
【解析】【分析】根據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和常用化學危險品的標志含義解答。
【解答】A、圖中所示標志是有毒品標志,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不具備劇毒性,錯誤;
B、圖中是當心易燃物標志,濃硫酸不能燃燒,錯誤;
C、圖中所示標志是當心爆炸標志,濃硫酸不能燃燒,錯誤;
D、圖中所示標志是腐蝕品標志,濃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強氧化性、吸水性、脫水性。濃硫酸強烈的腐蝕性是強氧化性的體現,故裝運濃硫酸的包裝箱應貼腐蝕品標志,正確。
故答案為:D。
3.(2024七上·婺城期中)2023年8月16日下午,備受矚目的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北人亦創國際會展中心盛大開幕。現在的機器人可以與人對話,可以搜索網絡上的信息,可以通過內置的攝像頭四處觀察,還可以自動充電等。下列活動中,機器人一定不能完成的是(  )
A.生長發育 B.向前運動 C.發出聲音 D.看家護院
【答案】A
【知識點】識別生物與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②生物能進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④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⑤生物能生長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解答】機器人是科學家模擬人類制造出來的,雖然能發出聲音、運動、看家護園,但是它沒有生命,不屬于生物,故不能生長發育。因此A符合題意。
故選:A。
4.(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顯微鏡視野圖中的細胞最可能是洋蔥表皮細胞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圖中:A是血液的組成,B是口腔上皮細胞、C是洋蔥表皮細胞、D是根尖細胞,解答即可
【解答】A、顯示的是血細胞,A不符合題意。
B、顯示的是動物細胞,如口腔上皮細胞,B不符合題意。
C、顯示的是排列整齊的長方形細胞,細胞壁和細胞核清晰可見,符合洋蔥表皮細胞的特征,C符合題意。
D、顯示的是植物根尖細胞,可能涉及細胞分裂的觀察,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5.(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單位換算,正確的是(  )
A.5升=5升×1000毫升=5000毫升
B.0.5米=500微米=500000納米
C.5分米=5×10毫米=50毫米
D.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時,乘以進率;低級單位化高級單位時,除以進率。在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要換算成的單位,且寫在進率的后面,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換算過程中只能有一個單位,即毫升,且寫在進率1000的后面,故A錯誤;
B.0.5米=0.5×106微米=5×105微米;0.5米=0.5×109納米=5×108納米,故B錯誤;
C.分米和毫米之間的進率為100,故C錯誤;
D.立方米化立方厘米,為高級單位化低級單位,進率為106,那么換算過程為:0.5米3=0.5×106厘米3=5×105毫升,故D正確。
故選D。
6.(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是用滴管取適量水并用酒精燈加熱實驗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規范的是(  )
A.用滴管取水 B.用滴管滴加水
C.點燃酒精燈 D.給水加熱
【答案】B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即可。
【解答】A、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膠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體倒流,玷污試劑或腐蝕橡膠帽,錯誤;
B、使用膠頭滴管滴加少量液體時,注意膠頭滴管不能伸入到試管內或接觸試管內壁,應垂直懸空在試管口上方滴加液體,防止污染膠頭滴管,正確;
C、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只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防止發生火災事故,錯誤;
D、給試管中液體加熱,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三分之一,不能用手拿試管,應用試管夾夾持試管,錯誤。
故答案為:B。
7.(2024七上·婺城期中)生物分類就是依據某一標準把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歸為一類,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科學興趣小組將調查到的生物進行了分類,他們將蝦、蟹、鯽魚、金魚、水草、荷花等歸為一類,而 將松樹、柏樹、玫瑰、豬、牛、羊等歸為另一類。他們的分類標準是按照生物的(  )
A.形態結構 B.生活環境 C.數量多少 D.用途大小
【答案】B
【知識點】生物的分類方法和分類單位
【解析】【分析】根據不同的分類依據可以將生物進行不同的分類;
【解答】 蝦、蟹、鯽魚、金魚、水草、荷花 生活在水中; 松樹、柏樹、玫瑰、豬、牛、羊 生活在陸地,其劃分依據是生活環境的不同;
故答案為:B.
8.(2024七上·婺城期中)對需測量的科學量進行估計,是我們應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估測的數據最接近實際的是(  )
A.初中生的身高約為165分米 B.一支鋼筆的長度約為150毫米
C.洗澡用水的溫度接近于70℃ D.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毫升
【答案】B
【知識點】估測
【解析】【分析】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合理估測即可。
【解答】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學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身高約為165cm,故A不符合實際;
B、一支鋼筆的長度約為150毫米,即15cm左右,故B符合實際;
C、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比人體溫度略高,在40℃左右,不可能達到70℃,故C不符合實際;
D、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550毫升,故D不符合實際。
故答案為:B。
9.(2024七上·婺城期中)蟶、章魚、海蜇、大黃魚、梭子蟹都是常見的海洋生物。下列關于這幾種動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蟶是最簡單原始的動物 B.章魚、梭子蟹都屬于軟體動物
C.章魚、大黃魚都屬于魚類 D.海蜇攝食和排殘渣是同一開口
【答案】D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2、動物的分類是一個復雜且系統的過程,主要依據動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遺傳特征等進行分類。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
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
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解答】A、蟶是軟體動物,屬于雙殼綱,不是最簡單原始的動物,相比原始動物如海綿、腔腸動物等,構造并不簡單,A錯誤。
B、章魚是軟體動物,但梭子蟹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B錯誤。
C、章魚屬于軟體動物門頭足綱,而大黃魚屬于魚綱,只有大黃魚屬于魚類,C錯誤。
D、海蜇屬于腔腸動物門,它的身體結構簡單,只有一個開口用于攝食和排泄,即有口無肛門,D正確。
故答案為:D。
10.(2024七上·婺城期中)在學校田徑運動會上,小明對裁判使用皮卷尺測量自己跳遠的成績有異議,認為測量的成績偏 小,下列有關申述理由正確的是(  )
A.測量時皮卷尺繃得太緊
B.沙堆有隆起時就直接測量
C.皮卷尺上 2cm 刻度處與起跳處對齊,直接記錄落地點處刻度值
D.沒有跳到正前方,斜著測量起跳點到落腳點的距離并記錄結果
【答案】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對長度測量的認識判斷。【解答】A.用被拉緊了的皮卷尺測量跳遠成績時,分度值對應的卷尺的實際長度變大,分度值與卷尺相鄰兩刻線間實際長度相比偏小,因此其讀數比真實值偏小,故A符合題意;
B.沙堆有隆起時就直接測量,測量的長度為曲線,測量的成績會偏大,故B不合題意;
C.起跳的點和皮卷尺上 2cm 刻度處對齊,而裁判直接記錄卷尺所對應的刻度示數,測量的成績會偏大,故C不合題意;
D.沒有跳到正前方時,直接測量起跳點到落腳點的距離,測量的成績會偏大,故D不合題意。
故選A。
11.(2024七上·婺城期中)生物既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下列現象中,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
A.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提高了大氣濕度
B.生活在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C.枯葉蝶的體色和周圍落葉的顏色一致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答案】A
【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解析】【分析】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響環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濕度等。
【解答】A、綠色植物通過根部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絕大部分水分又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促進了生物圈中水循環的進行。能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A符合題意;
B、駱駝刺根系發達,可以吸收到沙漠深處的水分,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B不符合題意;
C、枯葉蝶翅膀極像枯葉,與環境顏色一致,不易被敵害發現而生存下來;為了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各種行為都是防御行為,是對環境的適應,C不符合題意;
D、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厚,有利于保持體溫,減少熱量的散失,是海豹對寒冷環境的一種適應,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2024七上·婺城期中)關系圖在科學學習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直觀地表示事物之間的關系。如圖Ⅰ、Ⅱ、Ⅲ表示各種概念之間的關系,表格中符合右圖邏輯關系的是(  )
選項 Ⅰ Ⅱ Ⅲ
A 界 門 綱
B 恒溫動物 魚類 兩棲類
C 脊椎動物 爬行類 哺乳類
D 種子植物 藻類 苔蘚類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如圖可知I到IV的邏輯關系是:I包含II、III,II、III是并列關系,解答即可。
【解答】A、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與圖示邏輯關系不符,A不符合題意。
B、體溫不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動物是恒溫動物,恒溫動物只有鳥類和哺乳動物;魚類與兩棲類不是恒溫動物;與圖示邏輯關系不符,B不符合題意。
C、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與圖示邏輯關系相符,C符合題意。
D、綠色植物分為孢子植物和種子植物兩大類;孢子植物包括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種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種子繁殖后代;藻類與苔蘚類是孢子植物,與圖示邏輯關系不符,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口腔上皮細胞”操作中的四個步驟,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答案】B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
【解析】【分析】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根據對顯微鏡的認識,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應該是取鏡→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與記錄→收鏡。
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步驟是:
(1)一只手握住鏡臂,另一只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在平坦的桌面上;
(2)轉動轉換器,將低倍物鏡轉到鏡筒下;
(3)調節載物臺下的反光鏡,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一個亮的光圈;
(4)調節粗準焦螺旋將鏡筒抬起,使低倍物鏡離載物臺大約2—3厘米。將想觀察的標本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恰好在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
(5)調節準焦螺旋,降低鏡筒,使低倍物鏡恰好在載玻片的上面;
(6)從目鏡往下看,調整準焦螺旋,將鏡筒慢慢地抬升到標本出現在視野為止,調整光線使你能盡可能地看清標本;
(7)慢慢移動載玻片,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
【解答】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包括:取鏡和安放、對光、觀察。結合分析正確的順序是:①轉動轉換器,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用手翻轉反光鏡,對向光源;④把所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壓住;②眼睛從側面注視物鏡,下降鏡筒使物鏡靠近載玻片,尋找物像;③左眼向目鏡內看,同時反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直到看清物像為止,故先后順序為:①④②③,B正確,ACD錯誤。
故答案為:B。
14.(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
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
【答案】A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意義應尊重實驗事實,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猜想不符時,說明猜想是錯的,應改變自己的猜想,重新實驗進行驗證。
【解答】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不符時,應重復試驗,應尊重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結果。
故選A。
15.(2024七上·婺城期中)某同學探究“不同營養液對草履蟲培養效果的影響”,實驗設計如表,下列對該實驗改進建議不合理的是(  )
組別 營養液種類 營養液的體積 營養液的溫度 草履蟲的敏量
甲組 稻草浸出液 500毫升 25℃ 2只
乙組 牛奶浸出液 500毫升 10℃ 2只
A.統一用稻草浸出液
B.營養液溫度統一為25℃
C.草履蟲數量改為20只
D.可設置用清水作培養液的對照組
【答案】A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在設計探究實驗時,大多為對照實驗,這就要求實驗中探究條件的變量必須是唯一的,否則實驗設計就會不科學合理。
【解答】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根據所要探究的條件,要設置以探究的條件為唯一變量的對照組。探究“不同營養液對草履蟲培養效果的影響”變量是營養液,其余條件要全部相同。
故選A。
16.(2024七上·婺城期中)請給下面的數據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1)一枚壹圓硬幣的厚度約3   ;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
(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   。
【答案】(1)mm
(2)℃
(3)L
【知識點】估測;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物理單位及其進率的認識,填上符合實際的單位。
【解答】(1)一枚硬幣的厚度在3mm左右。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L。
(1)一枚硬幣的厚度在3mm左右。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25℃。
(3)飲水機用的一桶水的體積大約是19L。
17.(2024七上·婺城期中)下列儀器中,取用固體藥品一般用   ,可以用來作為熱源加熱的是   ,用作少量物質反應的容器的是   (均填序號及相應的名稱)。
【答案】⑤藥匙;③酒精燈;⑥試管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儀器的作用和用途來回答本題,要熟記它們的名稱。
①燒杯,②膠頭滴管,③酒精燈,④玻璃棒,⑤藥匙,⑥試管。
【解答】藥匙可取用少量固體藥品,故填⑤;酒精燈是實驗室中最常用的加熱儀器,故填③;
試管可用做少量液體試劑的反應容器,故填⑥。
18.(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下圖甲用刻度尺測物體長度,圖中鉛筆的總長度是   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鉛筆的長度,測量結果應是   。如圖乙,將將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17圈,則銅絲的直徑是   毫米(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答案】3.62;3.6;1.1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鉛筆左側與10.00cm對齊,右側與13.62cm對齊,所以鉛筆的長度為L=13.62cm-10.00cm=3.62cm
如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測量同一鉛筆的長度,測量結果應是3.6cm。
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5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2cm=2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2mm,線圈左側與9.00cm對齊,右側與10.80cm對齊,所以17圈的長度為L=10.80cm-9.00cm=1.80cm
細銅絲的直徑為
19.(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金配合社區防疫工作,用體溫計測量體溫。如圖所示體溫計的測量范圍為35.0℃到42.0℃,最小刻度為   ℃。消毒后用手指捏緊體溫計上部,   (填寫操作),使體溫計的水銀柱回落到35℃以下,然后放入自己腋下5分鐘,取出后直接讀數。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柱不會回落的原因是   。
【答案】0.1;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2)體溫計有縮口,水銀只能在溫度高的時候升高,在溫度降低時不能下降,要想使水銀柱下降,只能甩幾下。
【解答】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
體溫計使用之前要用力甩幾下,將已上升的水銀柱甩回玻璃泡中。
體溫計存儲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縮口,測量體溫時,水銀膨脹通過該處上升,當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水銀因溫度降低而收縮,水銀柱便在該處斷開,使上面的水銀柱不能退回玻璃泡中。
20.(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圖甲是項目化學習小組制作的簡易顯微鏡。請回答:
(1)甲圖中的水滴相當于光學顯微鏡結構中的   (填“目”或“物”)鏡。
(2)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光學顯微鏡的   (填編號)。
(3)用圖乙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由此判斷小黑點可能在   上。
【答案】(1)物
(2)②
(3)物鏡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顯微鏡的結構由光學部分、支持部分及調節部分三部分組成。光學部分由鏡頭和反光鏡組成。鏡頭分為目鏡和物鏡兩種。圖中,①是目鏡、②是準焦螺旋、③是反光鏡。
【解答】(1)甲圖中的水滴用于初步放大物體,相當于光學顯微鏡中靠近物體的物鏡。
(2)準焦螺旋用于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的范圍較大;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因此,圖甲中,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光學顯微鏡的②準焦螺旋。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動就在玻片上,不動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上,就一定在物鏡上。因此,用圖乙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由此判斷小黑點可能在物鏡上。
(1)甲圖中的水滴用于初步放大物體,相當于光學顯微鏡中靠近物體的物鏡。
(2)準焦螺旋用于升降鏡筒,其中粗準焦螺旋升降鏡筒的范圍較大;細準焦螺旋的作用是較小幅度的升降鏡筒。因此,圖甲中,上下調整支架的高度相當于調節圖乙光學顯微鏡的②準焦螺旋。
(3)用顯微鏡進行觀察時,視野中出現了的污點,污點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鏡、物鏡或玻片標本。判斷的方法是:轉動目鏡,污點動就在目鏡,不動就不在目鏡;移動玻片,污點動就在玻片上,不動就不在玻片上;如果不在目鏡和玻片上,就一定在物鏡上。因此,用圖乙顯微鏡進行觀察時,看到了一個小黑點,移動載玻片,小黑點不動,移動目鏡,小黑點移動。由此判斷小黑點可能在物鏡上。
21.(2024七上·婺城期中)如圖為我市稻田生態系統示意圖,與傳統稻田管理相比,引鴨入田,實現了稻鴨共育,增加了農業生態經濟效益。請回答:
(1)圖中的水稻屬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寫出圖中含鴨的一條食物鏈:   。
(3)除溫度、水、空氣、無機鹽外,影響水稻產量的非生物因素還有   。
【答案】(1)被子
(2)雜草→鴨
(3)光照
【知識點】生態系統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食物鏈、食物網)
【解析】【分析】(1)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叫生態系統。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生態系統,一個湖泊,一條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個個生態系統。(2)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魚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注意起始點是生產者。
【解答】(1)水稻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具有花、果實和種子的植物,其種子被包裹在果皮之中。水稻開花結果,種子包裹在果皮內,因此是被子植物。
(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中含鴨的食物鏈有:雜草→鴨、水稻→昆蟲→鴨。
(3)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水、空氣等。生物因素是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除了溫度、水、空氣、無機鹽之外,光照作為一種非生物因素,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著關鍵作用。
(1)水稻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具有花、果實和種子的植物,其種子被包裹在果皮之中。水稻開花結果,種子包裹在果皮內,因此是被子植物。
(2)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食物鏈;圖中含鴨的食物鏈有:雜草→鴨、水稻→昆蟲→鴨。
(3)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溫度、水、空氣等。生物因素是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直接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除了溫度、水、空氣、無機鹽之外,光照作為一種非生物因素,對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有著關鍵作用。
22.(2024七上·婺城期中)冬天,很多人都愛吃青菜。下圖為青菜的分類地位圖示,在二歧分類檢索表中包含了青菜、水稻、水杉、種子蕨等植物,則其中表示青菜的是   (填“P”、“Q”、“R”或“S”)。
上述所列舉的其它三種植物中與青菜親緣關系最近的是   。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目 罌粟目
科 十字花科
屬 蕓苔屬
種 青菜種
青菜及其分類地位
1a有種子……………………………2 1b無種子……………………………P 2a種子有果皮包被…………………3 2b種子無果皮包被…………………Q 3a葉呈倒卵形………………………R 3b葉呈帶形…………………………S
二歧分類檢索表
【答案】R;水稻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
【解析】【分析】生物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最大的分類單位,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
【解答】青菜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屬于種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且屬于雙子葉植物,葉呈倒卵形,因此表示青菜的是R。
青菜、水稻屬于被子植物,水杉和種子蕨屬于裸子植物,所以與青菜親緣關系最近的是水稻。
23.(2024七上·婺城期中)七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人的脈搏快慢與運動是否有關?”。針對這一問題,他們提出兩種猜想:猜想一:脈搏快慢與運動有關;猜想二:脈搏快慢與運動無關。
究竟哪一種猜想是正確的呢?小金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分別測定四位同學在安靜狀態、跳繩后、100米賽跑后三種狀態下1分鐘內的脈搏次數,測得數據如表所示。
姓名 安靜狀態 跳繩后 100米賽跑后
小寧 82 123 136
小科 80 125 138
小晶 78 120 135
小瑩 79 121 137
(1)對數據進行分析歸納,你支持猜想   (填“一”或“二”)。
(2)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可以分為:①提出問題:②制定計劃:③收集證據:④建立猜想與假設;⑤評價與交流;⑥分析證據:⑦得出結論。以上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用序號表示)。
(3)王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基本步驟分析,王老師的“估計”屬于   (填步驟名稱,下同),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   。
【答案】(1)一
(2)①④②③⑥⑦⑤
(3)建立猜想與假設;收集證據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實驗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
24.(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龍同學用自制的溫度計(如圖a)來探究薄壁細管內的液柱高度h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分別選用橫截面積為S1、S2(S1>S2)的細管進行實驗,把玻璃瓶浸沒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如圖b所示,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
序號 橫解面積 溫度t/oC 液柱高度h/cm
1 S1 0 5
2 S1 20 9
3 S1 40 13
4 S2 0 6
5 S2 20 12
6 S2 40 18
(1)分析比較序號   的數據,可得出結論同一液泡,溫度相同時,橫截面積越小,液柱高度越大;
(2)小龍把自制的溫度計(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放入水中,穩定后測得液柱高度為11厘米。請結合表格數據分析,此時水的溫度是   ℃;
(3)用橫截面積為S1、S2的細管分別制成的溫度計相比較,利用   (選填“S1”或“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較高;
(4)為了制成的溫度計有較高的精確度,除了改變細管的橫截面積S以外,還有什么方法?   。
【答案】14(或25或36);30;S2;增加玻璃泡內測溫液體的體積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要比較細管橫截面積S和液柱高度h的關系,就要控制其他的變量相同,即控制液泡和溫度t相同,改變細管橫截面積S,觀察液柱高度h的變化,據此分析解答;
(2)由表中數據求出細管的橫截面積為S1時,液柱每增加1cm,溫度增加的數值,再求液柱高度為11厘米時,水的溫度;
(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液柱變化的大小;
(4)同種物質,質量越大,體積越大,受熱后,體積膨脹越大。
【解答】(1)橫截面積對液柱高度的影響,應該控制溫度相同、玻璃管橫截面積不同。故比較1與4、2與5、3與6均可進行探究。
(2)根據橫截面積相同時,液柱高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成正比,有
(3)讀表中數據可知,升高相同的溫度,橫截面積為S2的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大,故用S2制成的溫度計的精確度高。
(4)可以增加玻璃泡的體積,當溫度變化相同時,液體體積越大,體積變得得就越大,細管中的液柱高度變化得就越大。
25.(2024七上·婺城期中)適宜柑橘生長的主要環境條件是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上。柑橘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或具有逆溫層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請回答下列問題:
(1)題干所述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溫度、   和   。
(2)科研人員想探究海拔對柑橘生長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并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
第一步,隨機選擇90株柑橘苗,將它們分成A、B、C三組。
第二步,A組種植在海拔為150m的朝南坡地,B組種植在海拔為300m的朝南坡地,C組種植在海拔為450m的朝南坡地。
第三步,定時進行科學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幾年后,柑橘開始結果。
第四步,對收獲的果實進行分析比較,統計結果如下表。
組別 總產量 果實大小 甜度分析
A組 84kg 較小 不甜,酸味重
B組 102kg 最大 最甜,不酸
C組 91kg 較大 甜,略帶酸
①從上表實驗結果的初步分析得知,柑橘適宜種植在海拔為   m的朝南坡地。
②上述方案中,有幾處是不合理的,請至少找出一處并改正:   。
【答案】(1)光照;水
(2)300;沒有設置對照組;設置一組海拔為0的朝南坡地作為對照組,以明確海拔的具體影響
【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解答】(1)題干中關于柑橘生長的條件提到了“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上”以及“有水源可灌溉”,這表明溫度和水是影響柑橘生長的重要非生物因素。此外,提到“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反映了對光照方向的要求。因此,題干所述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溫度、水分和光照。
(2)①從表中可以看到,B組(海拔為300m)的柑橘產量最大,果實也最大且最甜,從結果分析可以推測,此海拔的環境條件較為適宜。
②實驗設計中沒有設置對照組,這將影響到海拔對柑橘生長的獨立影響結果判斷。應在相同的環境情況下增加一組對照組,以便更加準確地分析海拔的影響。
(1)題干中關于柑橘生長的條件提到了“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1月平均氣溫在5℃以上”以及“有水源可灌溉”,這表明溫度和水是影響柑橘生長的重要非生物因素。此外,提到“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反映了對光照方向的要求。因此,題干所述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溫度、水分和光照。
(2)①從表中可以看到,B組(海拔為300m)的柑橘產量最大,果實也最大且最甜,從結果分析可以推測,此海拔的環境條件較為適宜。
②實驗設計中沒有設置對照組,這將影響到海拔對柑橘生長的獨立影響結果判斷。應在相同的環境情況下增加一組對照組,以便更加準確地分析海拔的影響。
26.(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科同學在實驗室進行“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并用顯微鏡觀察”的實驗。請完成:
(1)如圖1所示為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操作圖,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
(2)對細胞染色的操作方法如圖2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編號)。
(3)小科按照正確的方法完成了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制作,接下來要觀察細胞。他首先進行對光和放片,然后用低倍鏡尋找物像,當他向后轉動粗準焦螺旋,鏡筒上升到最高點時,還是沒有找到物像。接下來應該進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填字母編號)。
A.前后轉動細準焦螺旋,繼續慢慢尋找物像
B.轉動物鏡轉換器,換用高倍鏡繼續尋找物像
C.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至最低
D.左眼看著目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繼續慢慢尋找物像
(4)如果是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則圖1所示的①步驟中的“滴清水”應改成   。
【答案】(1)①③②④
(2)D
(3)C
(4)生理鹽水
【知識點】顯微鏡的使用;觀察細胞
【解析】【分析】(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步驟簡單的總結為:擦、滴、撕、展、蓋、染。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鑷子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
(2)在對光完成后,觀察玻片標本的正確操作順序是:將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正對通光孔;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為止;用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同時反方向轉動粗準 焦螺旋,使鏡筒徐徐上升;看到物像時,再輕微來回轉動細準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為止。
【解答】(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①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③放置洋蔥表皮);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②蓋上蓋玻片);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④滴碘液)。
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③②④。
(2)對細胞染色的操作方法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圖2中,D的操作符合該要求。
(3)尋找物像時,先慢慢降低鏡筒,降低時,眼睛必須從側面注視物鏡,切勿使物鏡與玻片標本接觸,以免鏡頭壓碎玻片標本,然后一面用左眼注視目鏡,一面用右手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清標本物像為止。若沒有找到物像,應重復此操作直到找到物像為止。所以,應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重新尋找物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滲透壓相同的生理鹽水,這樣,人體細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脹,或失水而皺縮。
(1)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操作步驟是:
“擦”:用干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滴”:把載玻片放在實驗臺上,用滴管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①滴清水);
“撕”:把洋蔥鱗片葉向外折斷,用鑷子從洋蔥鱗片葉的內表面撕取一塊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載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針輕輕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開(③放置洋蔥表皮);
“蓋”: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緩緩放平(②蓋上蓋玻片);
“染”: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重復2~3次,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④滴碘液)。
所以正確的操作順序是:①③②④。
(2)對細胞染色的操作方法是: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圖2中,D的操作符合該要求。
(3)尋找物像時,先慢慢降低鏡筒,降低時,眼睛必須從側面注視物鏡,切勿使物鏡與玻片標本接觸,以免鏡頭壓碎玻片標本,然后一面用左眼注視目鏡,一面用右手旋轉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上升,直到看清標本物像為止。若沒有找到物像,應重復此操作直到找到物像為止。所以,應眼睛看著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重新尋找物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在制作口腔上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為了維持口腔上皮細胞的正常形態,在載玻片上必須滴加與體液滲透壓相同的生理鹽水,這樣,人體細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脹,或失水而皺縮。
27.(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科想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他用如圖甲所示的方格紙,以及培養皿、棉線、記號筆、刻度尺獲取蝸牛運動的距離。方案設計如下:在三張大小相同的方格紙上標注中心位置O,取其中一張紙置于培養皿下方,在培養皿內倒入溫度為13℃、深為1厘米的水。將同一只蝸牛置于中心點O處水中,待蝸牛開始爬行時,計時觀察3分鐘。根據蝸牛在每隔30秒的位置,在標有13℃的方格紙上描點,并用光滑的曲線連接。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重復操作記錄22℃和31℃條件下蝸牛的運動路徑并計算結果。
組別 溫度 3分鐘內蝸牛運動的平均距離/cm
1 13℃ a
2 22℃ b
3 31℃ c
(1)圖甲是小科觀察記錄的一組數據,小科依據圖甲獲取蝸牛運動距離的具體操作方法是   。
(2)實驗中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   。
(3)小麗認為小科的設計中用同一只蝸牛在不同溫度下進行幾次實驗,前一次溫度對蝸牛下一次溫度下的運動會產生影響。為避免這種影響,寫出一種改進方法:   。
(4)小科修改方案之后,重新實驗,收集并處理數據。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則a、b、c之間的大小的關系是   。
【答案】(1)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
(2)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4)c>b>a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本實驗探究蝸牛運動快慢是否與溫度有關,所以設置對照實驗時,除了水溫高低不同外,其他條件都應相同。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對所選的蝸牛的要求是大小,運動能力,生理情況等都相同。
【解答】(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操作就是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
(2)實驗中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4)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1)可以采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操作就是用一根細棉線與曲線重合,記下起點和終點的位置,然后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測出兩點之間的距離,就是蝸牛運動的距離。
(2)實驗中重復測量3次,計算平均值的目的是減小實驗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為了避免這種影響,可以取生理狀態相似,生長狀況良好的蝸牛分別在三個溫度不同的水中進行實驗。
(4)如果溫度越高,蝸牛爬的越快,在相同時間內,運用的距離越大,故c>b>a。
28.(2024七上·婺城期中)青蟹、梭子蟹、河蟹是浙江常見的三種蟹。小科根據查到的資料建立了如表格:
名稱 身體分節 頭胸甲 第五對步足
青蟹 20節 頭胸甲呈橢圓形 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梭子蟹 20節 頭胸甲呈梭形 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河蟹 21節 頭胸甲呈方圓形 第五對步足扁而尖
(1)青蟹、梭子蟹、河蟹都屬于   (填“爬行動物”或“節肢動物”)。
(2)由結構特征來看,三種動物中,青蟹和   的親緣關系更近。
(3)小科根據上述資料建立檢索表,請你補充完整。
la身體分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河蟹 1b   。。2 2a頭胸。。蟹 2b頭胸甲呈橢圓。。。蟹
(4)小科搜索到青蟹、梭子蟹、河蟹的圖片如下,根據表中信息可判斷梭子蟹是   。
【答案】(1)節肢動物
(2)梭子蟹
(3)身體分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4)乙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常見的無脊椎動物
【解析】【分析】(1)根據動物的體內有無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可以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無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沒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線蟲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脊椎動物是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的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蟹符合節肢動物的特征,所以是節肢動物。
(2)根據表中信息進行分析,共同點越多,說明親緣關系越近。
(3)根據表中信息填寫,數字相同的兩列,內容一般相對應。
(4)梭子蟹的頭胸甲呈梭形、第五對步足呈槳狀,結合圖像進行判斷。【解答】(1)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青蟹、梭子蟹、河蟹都屬于節肢動物中的蛛形綱動物。
(2)由表中數據可知,青蟹和梭子蟹的身體都分為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而河蟹的身體分為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因此,三種動物中,青蟹和梭子蟹的共同特征多,親緣關系更近。
(3)由檢索表可知,la身體分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結合表中數據,1b處應該填寫:身體分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4)由表中信息可知,梭子蟹的頭胸甲呈梭形、第五對步足呈槳狀,分析甲、乙、丙三圖,圖乙符合該特征。
(1)節肢動物的身體許多體節構成的,并且分部,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也分節,包括昆蟲綱、多足綱、蛛形綱、甲殼綱。青蟹、梭子蟹、河蟹都屬于節肢動物中的蛛形綱動物。
(2)由表中數據可知,青蟹和梭子蟹的身體都分為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而河蟹的身體分為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因此,三種動物中,青蟹和梭子蟹的共同特征多,親緣關系更近。
(3)由檢索表可知,la身體分21節,第五對步足扁而尖,結合表中數據,1b處應該填寫:身體分20節,第五對步足呈槳狀。
(4)由表中信息可知,梭子蟹的頭胸甲呈梭形、第五對步足呈槳狀,分析甲、乙、丙三圖,圖乙符合該特征。
29.(2024七上·婺城期中)學校開展細胞模型制作活動,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細胞模型,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如下右表的評價量規表。第三組同學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植物細胞模型,如下左圖。請回答:
植物細胞模型評價量規表
評價指標 優秀 良好 待改進
指標a 結構完整,無缺失 結構不完整,有1-2處缺失結構 不完整,缺失3處及以上
指標b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至少能展示細胞中2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中1個結構的功能 模型的設計與材料的選擇,未能展示細胞結構的功能
(1)根據評價指標b,圖中“?”處的結構最好用   色橡皮泥制作。
(2)根據評價指標a,該組同學的作品被評定為良好,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   。
(3)制作細胞膜時,有兩種材料可供選擇,一種是透明塑料薄膜,另一種是網眼很小的細紗網。你選擇的材料是   ,其理由是   。
【答案】(1)綠
(2)應該增加細胞壁這個結構
(3)網眼很小的細紗網;能夠模擬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知識點】細胞的結構
【解析】【分析】植物細胞一般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等結構,以下是各結構及其作用的介紹:
細胞壁:位于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
細胞膜:它具有選擇透過性,能控制物質進出細胞,讓有用的物質進入細胞,把其他物質擋在細胞外面。
細胞質。細胞質中含有多種細胞器,是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
細胞核:一般位于細胞的中央,是細胞的控制中心,含有遺傳物質。細胞核控制著細胞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動,其中的遺傳信息決定了生物的性狀和特征,在細胞的遺傳、代謝、分化等各項生命活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液泡:植物細胞中的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可占據細胞體積的90%。
葉綠體:存在于植物綠色部分的細胞中,是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
【解答】(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根據評價指標b: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的結構的功能,圖中“?”處的結構是葉綠體,最好用綠色橡皮泥制作。
(2)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圖②所示為植物細胞結構模型圖,無細胞壁結構;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結構要完整,無缺失,應該增加細胞壁這個結構。
(3)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1)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貯存在有機物中,是綠色植物細胞特有的一種能量轉換器。根據評價指標b:材料的選擇,能展示細胞的結構的功能,圖中“?”處的結構是葉綠體,最好用綠色橡皮泥制作。
(2)植物細胞基本結構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液泡、葉綠體。圖②所示為植物細胞結構模型圖,無細胞壁結構;為使該模型“指標a”達到優秀水平,結構要完整,無缺失,應該增加細胞壁這個結構。
(3)細胞膜是一層透明且極薄的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能使有用的物質不能任意的滲出細胞,有害的物質不能輕易地進入細胞。用網眼很小細紗網代表細胞膜可以更好的展示出細胞膜能夠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
30.(2024七上·婺城期中)實驗室里有一塊形狀不規則的礦石,因礦石體積較大,小科同學按下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請回答:
(1)據圖可知,礦石的體積為   。
(2)小金同學認為,用這種方法測得礦石體積與真實值相比會   (填“偏大”、“偏小”“不變”),其原因是   。
【答案】(1)70cm3
(2)偏大;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測量固體體積的特殊方法:補水法,即固體體積等于補充水的體積。
(2)由于先標記總體積,由于石塊附帶水使得剩余水的體積減小,則添加水的體積大于石塊的體積;
【解答】(1)圖中礦石的體積V=200mL-130mL=70mL=70cm3
(2)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1)圖中礦石的體積
V=200mL-130mL=70mL=70cm3
(2)[1][2]從圖A到圖C,將礦石取出時,會帶出一定量的水,再補充水時就會多一些,使所測量礦石的體積偏大。
31.(2024七上·婺城期中)為了向七年級新生介紹校園的植物,學校開展了“制作校園植物手冊”的項目化學習,要求選定藻類、苔蘚、蕨類、裸子、被子植物等五類植物中的4類編制手冊和檢索表.下表是某同學制作的植物手冊:
植物 葫蘆蘚 金毛狗蕨 紅葉石楠 桂樹
圖譜
特征 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 根和莖臥生,頂端生有葉、葉下有孢子囊 葉緣帶鋸齒,花多,果實呈黃紅色 葉對生,花絲極短,果實呈紫黑色
植物種類 苔蘚植物 蕨類植物    
(1)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是   .
(2)植物手冊的一項評價指標如下,請根據該指標對手冊進行等級評定,并簡述理由   .
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植物種類數量 包含4類植物 包含3類植物 包含2類植物
(3)如下圖是小組對上述四種植物編制的檢索表,請判斷乙代表的植物是   。
有花           2 無花           甲 葉緣光滑平整       乙 葉緣帶鋸齒        丙 植物銘牌——金毛狗蕨 ____________
(4)編制植物手冊后,同學們開展為校園植物書寫銘牌的活動,查閱發現金毛狗蕨分布于我國云南、四川南部、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等地,請你為金毛狗蕨寫一段銘牌資料,要求25字左右,包含植物具有的器官、繁殖方式和適宜生活的環境等信息   。
【答案】葫蘆蘚;合格,因為紅葉石楠和桂樹都是被子植物,所以手冊只包含了3類植物;桂樹;它包含根莖葉,孢子繁殖,生活于溫暖(濕潤南方)地區
【知識點】利用檢索表來辨認生物;種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苔蘚類植物通過孢子繁殖,沒有根,生活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
(2)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3)乙有花,屬于被子植物,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
(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孢子植物,器官有:根、莖、葉。【解答】(1)苔蘚植物可作為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植株矮小,有莖、葉的分化,常存在于陰暗潮濕并且沒有嚴重污染的地方,因此手冊中有一種植物在陰暗潮濕的墻壁上容易找到,根據植物的習性推測,它屬于苔蘚植物。
(2)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紅葉石楠和桂樹都具有果實,屬于被子植物,一共包含3類植物,因此評價等級為合格。
(3)甲無花,表示葫蘆蘚、金毛狗蕨;乙有花、葉緣光滑平整,表示桂樹;丙有花、葉緣帶鋸齒,表示紅葉石楠。
(4)金毛狗蕨屬于蕨類植物,生活在陰濕的地方,具有根、莖、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結果,它通過孢子繁殖后代。
32.(2024七上·婺城期中)小杭同學學習了長度測量做了下列兩個實驗:
①用如圖方法測得的硬幣直徑為   厘米。
②如圖所示,是一個醫用注射器,注射器上的刻度表示活塞拉到該位置時,針筒內部的容積。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厘米,計算出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平方厘米(保留2位小數)。
【答案】1.85;2.98—3.00都可;6.67—6.71都可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從第一個圓的圓心到第五個圓的圓心長度為7.40cm,即4個圓的直徑和為7.40cm;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時,要觀察是否從0刻度線量起,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①如圖所示,從刻度0開始到所指刻度處,共有4個直徑;
這4個直徑的總和為:
7.4cm+0.00cm=7.40cm;
那么硬幣的直徑為:
=1.85cm;
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為0.1cm,那么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長度為:
3.0cm+0.00cm=3.00cm;
那么活塞的橫截面積為:
6.67。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盐山县| 新乡县| 松滋市| 宜兰县| 崇州市| 屏山县| 罗江县| 岳阳市| 琼结县| 鞍山市| 伽师县| 集贤县| 区。| 连城县| 阿拉善左旗| 青川县| 柏乡县| 林州市| 洛隆县| 克东县| 涪陵区| 岐山县| 长顺县| 墨竹工卡县| 太谷县| 轮台县| 潮安县| 双辽市| 东乌珠穆沁旗| 长丰县| 乌拉特前旗| 柏乡县| 临邑县| 克山县| 永定县| 通许县| 白河县| 黔西县| 昌宁县| 班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