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1.(2025八上·海曙期末)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重要內(nèi)容,中緬油氣管道將石油和天然氣輸入中國。石油屬于(  )
A.單質(zhì) B.氧化物 C.混合物 D.純凈物
【答案】C
【知識點】常見物質(zhì)的分類
【解析】【分析】單質(zhì)是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叫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組成混合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純凈物叫氧化物。
【解答】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由各種烷烴、環(huán)烷烴、芳香烴組成,因此是混合物,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2.(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蒸發(fā)操作與粗鹽提純
【解析】【分析】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玻璃棒要放在三層濾紙一側。【解答】A、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進行溶解操作時,應該在燒杯中,用玻璃棒進行攪拌,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用玻璃棒引流,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蒸發(fā)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物理學中我們是以“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路程的多少”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而在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語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下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離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風馳電掣 D.姍姍來遲
【答案】B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
【解析】【分析】物體運動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大小有關,分析哪個成語中有關于路程和時間的描述即可。
【解答】 這四個選項中的成語都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其中“離弦之箭”、“一日千里”、“風馳電掣”這三個成語描述的是物體運動非常得快,而“姍姍來遲”描述的是物體運動的比較慢。但這四個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為這個成語中既有時間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時間,“千里”指的是路程。
故選B。
4.(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減小。自行車使用過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車腳踏板和輪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B.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
C.齒輪與鏈條咬合緊密
D.自行車剎車時捏緊剎車閘
【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解答】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題意;
B.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的方法減小摩擦力,故B符合題意;
C.齒輪與鏈條咬合緊密 ,即通過增大壓力的方式增大摩擦,故C不合題意;
D.自行車剎車時捏緊剎車閘,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輛汽車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一個熱氣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豎直方勻速上升,則熱氣球上的人以氣球為參照物,看到汽車運動的方向為(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詳解】熱氣球與汽車間的豎直距離在變大,所以以氣球為參照物,車在向下運動;氣球與車之間的水平距離在變大,以氣球為參照物,汽車在向右運動,綜上汽車在向右下方運動。【解答】熱氣球實際運動為沿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與豎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顯然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是一條傾斜向下的直線。故A項符合題意、BC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6.(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底面積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裝有質(zhì)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體,則甲、乙兩容器中液體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關系以及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和F乙的關系,正確的是(  )
A.ρ甲=ρ乙,F(xiàn)甲<F乙 B.ρ甲>ρ乙,F(xiàn)甲=F乙
C.ρ甲<ρ乙,F(xiàn)甲>F乙 D.ρ甲>ρ乙,F(xiàn)甲>F乙
【答案】D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壓強大小比較;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乙容器中液體上下不同寬,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等于液體的重力,要先計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再根據(jù)F=pS計算壓力。甲容器中液體上下同寬,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解答】由題意可知,兩液體的質(zhì)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積相等,由圖可知,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體積小于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體積,由可知,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即ρ甲>ρ乙
由F=pS=ρghS可知,甲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于乙,即F甲>F乙。
故答案為:D。
7.(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所示,用 F=6N 水平向右的拉力勻速拉動物塊 A 時,物塊 B 靜止不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4N,則物塊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為
A.4N,水平向右 B.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6N,水平向右
【答案】A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B靜止,由力和運動的關系可知,B要么不受力,要么受的是平衡力,因為存在拉力,可知B受的是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拉力等于摩擦力。【解答】以B為研究對象,B在水平方向受彈簧測力計對其向左的拉力和物體A對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為B靜止,所以這兩個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為4N,方向向右。
故答案為:A。
8.(2025八上·海曙期末)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表演科學魔術,如圖是老師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術,將手掌用力按壓在易拉罐底部,然后舉起手臂,易拉罐就離開了桌面。有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
A.該魔術表演成功的關鍵是盡可能擠出易拉罐和手之間的空氣
B.易拉罐在空氣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C.易拉罐保持靜止時,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氣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靜止時,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對手的壓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別;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兩個物體上;平衡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上。【解答】A、表演魔術時,盡可能擠出易拉罐和手之間的空氣,易拉罐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被“吸”起,故A不符合題意;
B、浸在空氣中的物體受到浮力,所以易拉罐在空氣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
C、易拉罐保持靜止時,受到的重力和大氣的壓力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符合題意;
D、易拉罐保持靜止時,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對手的壓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的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金屬塊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氣中不受到浮力
B.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體才受到浮力,下沉的物體不受到浮力
C.漂浮在液面的物體受到浮力,沉沒在水底的物體不再受到浮力
D.懸浮在汽油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時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答案】D
【知識點】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ABC.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若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物體下沉;若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物體上浮;若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物體懸浮;
D.浮力產(chǎn)生的實質(zhì):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物體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解答】 A.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因此金屬塊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故A錯誤;
B.在液體中上浮和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物體之所以上浮,是因為它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故B錯誤;
C.漂浮在液面的物體受到浮力,沉沒在水底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物體之所以下沉,是因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C錯誤;
D.懸浮在汽油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漂浮在水上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懸浮在汽油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時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D正確。
故選D。
10.(2025八上·海曙期末)近年來,羅漢松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綠化的新寵。在移栽羅漢松的過程中, 為了提高存活率, 常采取如圖所示的植物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減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騰作用 D.預防蟲害侵襲
【答案】C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來提高成活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盡量在傍晚或是陰天移栽;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盡量保留較大土球,防止損壞根毛等。
【解答】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剛移植的植物,根吸水的能力弱,通過搭棚遮陰或去掉部分枝葉來降低蒸騰作用,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故答案為:C。
11.(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正在向右勻速運動,分析物體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
B.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對傳送帶的壓力
D.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
【答案】A
【知識點】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詳解】物體之間相互擠壓并存在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存在摩擦力。分析答】ABD、物體正在向右勻速運動,物體相對傳送帶靜止,物體受到重力和傳送帶的支持力作用;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故A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
C、物體對傳送帶的壓力,傳送帶是受力物體,物體是施力物體,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的主要作用是使根不斷地伸長生長
C.③處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但沒有細胞核
D.④位于根的最頂端,主要起保護作用
【答案】C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由圖可知①是成熟區(qū),又稱為根毛區(qū),作用是吸水;②是伸長區(qū),作用是使根伸長;③是分生區(qū),作用是不斷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④是根冠,起保護作用。
【解答】A、①是成熟區(qū),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②是伸長區(qū),細胞能較快生長,使根不斷伸長,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③是分生區(qū),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細胞呈正方形,具有細胞核,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④是根冠,根冠的細胞不能伸長,根冠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作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所示,以下四個關于“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現(xiàn)象中,壓強p1、p2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凸起部分流速流速大,壓強小,上下兩側壓強不相等,存在壓強差。【解答】A、 如圖物體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向下彎曲,相同時間內(nèi),空氣經(jīng)過下方的路程比上方路程長,下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即p1> p2,故A符合題意;
B、 如圖物體上下表面凸起程度相同,相同時間內(nèi),空氣經(jīng)過兩面的路程相同,空氣流速相同,壓強相同,即p1= p2,故B不符合題意;
C、 對著兩張紙的中間吹氣,兩張紙中間的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小,小于紙外側的大氣壓,但外側壓強相同,即p1= p2,故C不符合題意;
D、 如圖用漏斗從乒乓球上方吹氣,乒乓球上方氣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氣流速度,則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即p1< p2,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則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構成物質(zhì)的粒子模型;常見物質(zhì)的分類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zhì),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單質(zhì),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化合物。【解答】A、圖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zhì)的分子中含有兩種原子,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
B、圖中含有三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
C、圖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zhì)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zhì),故C錯誤;
D、圖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zhì)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zhì),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5.(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小樹上拴鐵絲,時間長了會形成瘤狀物。果農(nóng)在生產(chǎn)中,常對果樹進行環(huán)割,用來提高產(chǎn)量。上述兩種情況都損壞了莖的 (  )
A.木質(zhì)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
【答案】B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 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nèi)側)內(nèi)輸導有機養(yǎng)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
【解答】 在小樹上拴鐵絲,天長日久會把樹皮內(nèi)側的韌皮部中的篩管勒斷,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shù)角锌谔幉荒茉谙蛳逻\輸,就在切口上方積聚起來形成節(jié)瘤。
故選B。
16.(2025八上·海曙期末)南京理工大學胡炳成團隊用新方法制得了,該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為7號元素,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是一種單質(zhì) B.1個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
C.1個中共含有35個質(zhì)子 D.1個中共含有35個電子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原子呈電中性,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原子序數(shù)。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變?yōu)殡x子。氮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7,N5的質(zhì)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7×5=35;N5-中是N5得到一個電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個N5-中含有35個質(zhì)子和36個電子。
【解答】A、N5-是一種離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故A錯誤;
B、1個N5-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故B錯誤;
C、每個N5-中含有35個質(zhì)子,故C正確;
D、每個N5-中含有36個電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7.(2025八上·海曙期末)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體,將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兩物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兩物塊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較大
C.甲容器中物塊排開液體的重力較大
D.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較小
【答案】B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壓強大小比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當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處于漂浮狀態(tài);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處于懸浮狀態(tài);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將下沉。
【解答】A、物體在甲液體中懸浮,則ρ甲=ρ物,在乙液體中漂浮,則ρ乙>ρ物,可知甲液體的密度較小,乙液體的密度較大,故A錯誤;
B、由A知,乙液體的密度較大,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由F=pS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較大,故B正確;
C、物體在甲液體中懸浮,則F浮甲=G排甲=G
在乙液體中漂浮,則F浮乙=G排乙=G
所以G排甲=G排乙,故C錯誤;
D、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由圖知,乙液體的體積較大,且乙液體的密度較大,由m=ρV可知,乙液體的質(zhì)量較大,則乙液體的重力較大,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總重力,而
G總=G容器+G物+G液體
則乙容器的總重力大,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較大,由可知,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較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8.(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A、B、C、D依次表示人的消化道中的某個部位,曲線(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能代表蛋白質(zhì)消化程度的曲線是(  )
A.X B.Y C.Z D.都可以
【答案】B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圖示中,A、B、C、D分別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腸;縱坐標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根據(jù)三個營養(yǎng)素的消化過程可知,最先被消化的是淀粉,最后開始消化的是脂肪。
【解答】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腸內(nèi)被徹底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zhì)的消化適于胃,在小腸內(nèi)被徹底分解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腸內(nèi)進行,最終消化產(chǎn)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題干中的圖示可知,曲線X代表的物質(zhì)自口腔開始消化,在小腸內(nèi)被消化完,此物質(zhì)應為淀粉;曲線Y代表的物質(zhì)在胃內(nèi)開始被消化,在小腸內(nèi)被分解完畢,此物質(zhì)應為蛋白質(zhì);曲線z代表的物質(zhì)只在小腸內(nèi)被消化,此物質(zhì)應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質(zhì)的消化過程的曲線是Y。
故答案為:B。
19.(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的物塊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從A點開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拉力,物塊最后在C點靜止。對此,作出下列的圖像,其中正確的是(注意:我們規(guī)定物塊在A點時的時刻為0,B點時為t1,C點時為t2)
A. B.
C. D.
【答案】C
【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變化無關,B點撤去拉力,只受到滑動摩擦力,摩擦力阻礙運動,物體將做減速運動,但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不變,所以滑動摩擦力不變。【解答】A、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物體向右運動,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10N,在 BC 段物塊做減速運動,到C處靜止,BC段滑動摩擦力大小只與壓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故滑動摩擦力不變,還是10N,所以從0到t2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故A錯誤;
BC、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拉力,物塊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物塊做減速運動,從0到t1物塊勻速直線運動,從t1到t2物塊減速運動,故B錯誤,C正確;
D、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受到拉力的作用,即0-t1拉力不變,到B點時撤去拉力,t1時刻物塊不受拉力的作用,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0.(2025八上·海曙期末)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兩株同種植物在相同條件下CO2吸收速率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植株在a點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18時有機物積累量最多
C.曲線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兩曲線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氣孔無法關閉
【答案】A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可知甲植物在a點和18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圖像在橫坐標上方,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故a點~18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圖像在橫坐標下方,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或者不存在光合作用,可知,18時之后,光合速率逐漸降低至消失。同理乙植物在6時和18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6時~18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時之后,光合速率逐漸降低至消失。曲線b~c段的變化是由于氣溫高,蒸騰作用旺盛,植物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而關閉氣孔,導致植物吸收的CO2減少;d~e段的變化是由于光照強度減弱引起的。
【解答】A、由圖可知,a點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點,在a點之前就進行光合作用,故A錯誤,符合題意;
B、CO2吸收速率代表凈光合速率,CO2吸收速率大于0,說明植物在積累有機物,6~18時,植物一直在積累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積累量最多是在18時, 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曲線b~c段的變化是由于氣溫高,蒸騰作用旺盛,植物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而關閉氣孔,導致植物吸收的CO2減少,d~e段的變化是由于光照強度減弱引起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b~d段,甲植株吸收CO2速率沒有下降,可能是某種原因導致其葉片的氣孔無法關閉導致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1.(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化學用語表示。
(1)氯化鈣   。
(2)氮氣   。
(3)碳酸鈉   。
(4)硫酸根離子   。
【答案】(1)CaCl2
(2)N2
(3)Na2CO3
(4)SO42-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 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一般規(guī)律:金屬在前,非金屬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shù)不能漏,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化合價數(shù)值約到最簡交叉寫在元素右下角。
【解答】(1)氯化鈣由鈣原子和氯原子構成,寫作 CaCl2 ;
(2)氮氣由氮分子構成,每個氮分子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寫作: N2 ;
(3)碳酸鈉分子由2個鈉原子和1個碳酸根構成,寫作: Na2CO3 ;
(4)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寫作: SO42- 。
22.(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莖黃色、葉退化,遇到適宜的植物就纏繞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體內(nèi)吸取有機養(yǎng)料。
(1)莖黃色、葉退化,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缺少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 A 莖的   。菟絲子與植物 A 之間屬于寄生關系, 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
【答案】葉綠體;篩管
【知識點】莖的形態(tài)結構;莖的運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照。
(2)植物的莖中有輸導組織,運輸有機物的篩管在韌皮部中,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在木質(zhì)部中。
【解答】(1)由于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菟絲子的葉片退化,莖黃色或黃褐色,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不含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植物韌皮部有能夠運輸有機物的篩管,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A莖韌皮部的篩管,靠吸收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來生存,因此菟絲子和植物體之間屬于寄生關系,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
23.(2025八上·海曙期末)酶是一類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機物,就其化學本質(zhì)而言,到目前為止,人們所發(fā)現(xiàn)的酶主要有蛋白質(zhì)和RNA兩大類,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人說:“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小科為此設計一個實驗以證明該酶是蛋白質(zhì)。
  加入物質(zhì) 溫度 滴加雙縮脲試劑后的反應
第一組 2mL蛋清液 37℃ 紫色
第二組 mL唾液 37℃ 紫色
【小資料】雙縮脲試劑用于檢測蛋白質(zhì)。
(1)表中空白處應填   。
(2)第一組和第二組比較,說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   (填“是”或“不是”)蛋白質(zhì)。
【答案】(1)2
(2)是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可知,兩組實驗中加入物質(zhì)的體積要相等。
(2)蛋清是蛋白質(zhì),唾液的蛋清的現(xiàn)象相同,說明也為蛋白質(zhì)。
【解答】(1)實驗設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第一組用了 2mL 蛋清液,第二組應使用相同體積的唾液,即 2mL 唾液。
(2)第一組的蛋清液(蛋白質(zhì))在 37℃條件下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第二組的唾液在相同條件下也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由于兩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唾液淀粉酶和蛋清液一樣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從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
(1)實驗設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第一組用了 2mL 蛋清液,第二組應使用相同體積的唾液,即 2mL 唾液。
(2)第一組的蛋清液(蛋白質(zhì))在 37℃條件下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第二組的唾液在相同條件下也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由于兩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唾液淀粉酶和蛋清液一樣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從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
24.(2025八上·海曙期末)高壓鍋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炊具,利用它可將食物加熱到100℃以上,它省時高效,深受消費者歡迎。小科測得家中高壓鍋出氣孔的橫截面積S為12mm2,壓在出氣孔的安全閥的質(zhì)量為36g。當高壓鍋內(nèi)氣壓增大到某一值時,鍋內(nèi)氣體就能自動頂開安全閥放氣。在外界為標準大氣壓的環(huán)境下,對照圖乙所示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圖,利用這種高壓鍋燒煮食物時可以到達的最高溫度大約是   ℃(標準大氣壓值取1.0×105Pa)。
【答案】110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鍋內(nèi)能達到的最高溫度與壓強有關,所以解題的關鍵是計算鍋內(nèi)的最大壓強,利用鍋內(nèi)壓強=外界大氣壓+限壓閥產(chǎn)生的壓強進行計算。【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限壓閥對高壓鍋的壓力F=G=mg=0.036kg×10N/kg=0.36N
則限壓閥對排氣孔的壓強
高壓鍋內(nèi)的壓強p內(nèi)=P限+P0=3×104Pa+1.0×105Pa=1.3×105Pa
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此時鍋內(nèi)溫度為110℃。
2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塊實心的冰塊,用細線拴住浸沒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圖)。冰塊熔化過程中(不考慮水的蒸發(fā)和溫度的影響,ρ冰=0.9×103 kg/m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   (填“增大”、“減小”、“不變”),臺秤的示數(shù)將   。
【答案】減小;不變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臺秤的示數(shù)等于冰、水、細線和容器的總重力,總重力不變,示數(shù)不變。
【解答】冰化水,狀態(tài)變化,質(zhì)量不變,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ρ=可知體積變小,所以冰化水后液面下降,由p=ρgh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減小。
冰熔化成水質(zhì)量不變,重力不變,則容器對臺秤的壓力不變,臺秤的示數(shù)將不變。
26.(2025八上·海曙期末)經(jīng)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某次試驗中,他駕車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測得的形式距離為33m,其中反應過程中的行駛距離是   m;在相同情況下,他邊打電話邊駕車時測得的行駛距離為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   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   (選填“變快”、“變慢”或“不變”)。
【答案】8;0.7;變慢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反應過程中車行駛的速度不變,據(jù)此計算在該時間段內(nèi)行駛的距離。
從減速到停止,車經(jīng)過的距離相同,總剎車距離變長,說明反應時間內(nèi)經(jīng)過的距離變長,由速度公式可知,反應時間變長。【解答】由題知,反應時間是t=0.4s,此時的速度是v=20m/s,根據(jù)可得,此時運動的距離
據(jù)(1)可知,汽車的司機反應后的距離是
故當司機打電話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即汽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剎車運動的距離是
故據(jù)得,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
故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變慢。
27.(2025八上·海曙期末)已知淀粉遇碘液會變成藍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學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鮮唾液、清水以及試管若干。
實驗步驟:
a.在標號為A、B的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   。
b.向A 試管中加入2mL新鮮唾液,則應向B試管加入   。
c.在適宜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后,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觀察。
實驗結果:
A試管中不變藍色,B試管變?yōu)樗{色,說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   。
【答案】淀粉溶液;2mL 清水;有分解作用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 這個實驗是以唾液為變量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有無消化作用.要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就應該以唾液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除唾液這個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應該相同,即在實驗組中加入唾液,相應的對照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對照組中的淀粉沒有發(fā)生變化,滴加碘液后變藍色,實驗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滴加碘液后不變藍。
【解答】 實驗步驟:a.在標號為A、B的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b.向A試管中加入2mL新鮮唾液,則應向B試管加入2mL清水;
實驗結果及預測:已知淀粉遇碘液會變成藍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若A試管中不變藍,B試管變?yōu)樗{色,說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28.(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本地大氣壓的大小,其中彈簧測力計和體積為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計,活塞與針筒之間氣密性很良好,但摩擦較大。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1)拔去橡皮帽,將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針筒至針筒開始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1.5N。接著他重新將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當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6.6N時,針筒開始向右移動,又測得針筒全部刻度的總長度為4cm,則本地大氣壓強的測量值為   kPa。
(2)小科發(fā)現(xiàn)將活塞推至底端時,注射器前端小孔內(nèi)的氣體無法排盡,這將使得大氣壓的測量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答案】(1)102
(2)偏小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拔去橡皮帽,測得的拉力為摩擦力,用橡皮帽密封小孔,測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與大氣壓產(chǎn)生的壓力之和,據(jù)此可計算大氣壓產(chǎn)生的壓力,結合壓強公式求得壓強大小。
(2)裝置內(nèi)由空氣,抵消了部分大氣壓產(chǎn)生的壓力,可知測得的大氣的值將偏小。
【解答】(1)拔去橡皮帽,將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針筒至針筒開始拉動時,此時摩擦力
f=F1=1.5N
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針筒開始向右移動,大氣壓力
F氣=F2-f=6.6N-1.5N=5.1N
活塞的截面積
大氣壓強
(2)注射器前端小孔內(nèi)的氣體無法排盡,會使測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變小,根據(jù)可知,測量的大氣壓偏小。
(1)拔去橡皮帽,將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針筒至針筒開始拉動時,此時摩擦力
f=F1=1.5N
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針筒開始向右移動,大氣壓力
F氣=F2-f=6.6N-1.5N=5.1N
活塞的截面積
大氣壓強
(2)注射器前端小孔內(nèi)的氣體無法排盡,會使測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變小,根據(jù)可知,測量的大氣壓偏小。
29.(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慧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時,小慧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   ,實驗時,小慧記錄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序號 木塊放置情況 木板表面情況 壓力/N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鋪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鋪毛巾 6 3.0
(2)分析序號   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滑動摩擦力f大小與接觸面所受壓力F大小的關系式是   。
(3)小慧在實驗時還發(fā)現(xiàn):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shù),且示數(shù)會變化。他請教老師,知道可用F﹣t圖象表示拉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若某次實驗開始拉動木塊直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0~4s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分析圖象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
【答案】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1.2.3;f=0.2F;2.3N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上。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摩擦力與壓力的比值為一定值,即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
(3)靜摩擦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隨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由圖2可知,靜摩擦最大為2.3N,所以拉力為2.3N能使物體開始運動。【解答】(1)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此時拉力大小與摩擦力相等。
(2)由表中1、2、3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壓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
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其他因素相同時,壓力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越大,即滑動摩擦力越大,可得出,即f=0.2F。
(3)由圖2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
30.(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以下的實驗裝置可以研究某些環(huán)境因素是如何影響植物枝條失水的。在溫度、風速等環(huán)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實驗,結果見下表:
不同條件下的失水情況
環(huán)境條件 失水速度(克/時)
A.光照、潮濕 14
B.光照、干燥 32
C.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目的是   。
(2)如果要研究光照對枝條失水速度的影響,應比較哪兩組數(shù)據(jù)    
(3)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若要探究枝條失水是否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的,應增設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在保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關鍵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蓋葉片正反兩面的   。通過測定并比較兩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的   來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答案】(1)防止水分蒸發(fā)
(2)BC
(3)氣孔;失水質(zhì)量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蒸發(fā)只在液體表面進行,加油可以防止錐形瓶中的水蒸發(fā),干擾實驗。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所選實驗組別之間的唯一變量為光照。
(3)氣孔是植物體內(nèi)水分散失的通道,葉片兩側都有氣孔,所以要用凡士林將葉片兩側的氣孔都堵住。
【解答】(1)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fā),控制單一變量。
(2)B和C形成了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如果要研究光照對枝條失水速度的影響,應比較BC兩組數(shù)據(jù)。
(3)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蒸騰失水門戶。在陸生生物中,大多數(shù)葉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氣孔分布多,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若要探究枝條失水是否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的,應增設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在保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關鍵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蓋葉片正反兩面的氣孔。通過測定并比較兩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的失水質(zhì)量來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fā),控制單一變量。
(2)B和C形成了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如果要研究光照對枝條失水速度的影響,應比較BC兩組數(shù)據(jù)。
(3)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蒸騰失水門戶。在陸生生物中,大多數(shù)葉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氣孔分布多,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若要探究枝條失水是否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的,應增設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在保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關鍵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蓋葉片正反兩面的氣孔。通過測定并比較兩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的失水質(zhì)量來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31.(2025八上·海曙期末)桑葚味道酸甜可口,可以直接洗了生吃,還可以入藥,是一種養(yǎng)生保健效果良好的水果。桑葚內(nèi)含有花青素()可增強體內(nèi)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1)花青素中含有   種元素。
(2)一個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是   。
(3)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精確到0.1%)。
【答案】(1)三
(2)32
(3)62.7%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jù)化學式進行分析判斷。
(2)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shù)等于原子下角標之和。
(3)物質(zhì)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元素在該物質(zhì)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物質(zhì)的質(zhì)量。
【解答】(1)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2)根據(jù)化學式可知,一個花青素分子含有:15+11+6=32個原子。
(3)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1)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
(2)根據(jù)化學式可知,一個花青素分子含有:15+11+6=32個原子。
(3)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32.(2025八上·海曙期末)共享單車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便利,小明騎著單車到公園游玩,10min沿水平路面行駛了3km,若小明和單車的質(zhì)量分別是50kg和30kg,每個車輪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是25cm2,請回答下列問題:
(1)車把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   增大摩擦的。
(2)他騎車的平均速度。
(3)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強。
【答案】(1)增加粗糙程度
(2)v=s/t=3000m/(10×60s)=5m/s
(3)F=G= mg=80kg×10N/ kg=800N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知道小明騎車的時間和路程,根據(jù)求出其平均速度;
(3)小明騎行時共享單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小明和單車的總重力,根據(jù)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積等于兩個車輪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之和,再利用求出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 (1)車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
(2)小明騎車的平均速度:;
(3)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力:F=G=mg=80kg×10N/kg=800N,
單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25cm2×2=50cm2=5×10-3m2,
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強:。
33.(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立方體木塊的體積為1000cm3,把它放入水中有的體積露出水面。
(1)此時,木塊所受的浮力多大
(2)用一根細繩拉住木塊,把它固定在水中,如圖甲所示。則繩子對木塊的拉力是多大
(3)在木塊下面掛一合金塊,使得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如圖乙所示。若合金塊的密度為,則合金塊的體積是多少
【答案】(1)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木塊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10-3m3=6N
(2)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塊的重力為
G=F浮=6N
木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
則繩子對木塊的拉力為
F拉=F'浮-G=10N-6N=4N
(3)在木塊下面掛一合金塊,使得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則合金塊對木塊的拉力與繩子的拉力相同,即F=4N。合金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F、豎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則
,代入數(shù)據(jù)得
解得。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在水下的體積,結合F浮=ρ水gV排計算浮力。
(2)物體浸沒,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水gV排計算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可知拉力=浮力-重力。
(3)由沉浮條件可知,物體漂浮或懸浮時,浮力等于總重力,合金對物體的拉力等于繩子對物體的拉力,結合受力分析進行計算。
(1)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木塊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10-3m3=6N
(2)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塊的重力為
G=F浮=6N
木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
則繩子對木塊的拉力為
F拉=F'浮-G=10N-6N=4N
(3)在木塊下面掛一合金塊,使得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則合金塊對木塊的拉力與繩子的拉力相同,即
F=4N
合金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F、豎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則
代入數(shù)據(jù)得
解得
1 / 1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科學試題
1.(2025八上·海曙期末)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重要內(nèi)容,中緬油氣管道將石油和天然氣輸入中國。石油屬于(  )
A.單質(zhì) B.氧化物 C.混合物 D.純凈物
2.(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粗鹽提純的實驗中,下列操作不規(guī)范的是(  )
A. B.
C. D.
3.(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物理學中我們是以“單位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路程的多少”來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而在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語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下面的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
A.離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風馳電掣 D.姍姍來遲
4.(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日常生活中,摩擦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有益的摩擦需要增大,有害的摩擦需要減小。自行車使用過程中為了減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車腳踏板和輪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紋
B.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
C.齒輪與鏈條咬合緊密
D.自行車剎車時捏緊剎車閘
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輛汽車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一個熱氣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豎直方勻速上升,則熱氣球上的人以氣球為參照物,看到汽車運動的方向為(  )
A.↘ B.→ C.↗ D.↙
6.(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底面積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裝有質(zhì)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體,則甲、乙兩容器中液體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關系以及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和F乙的關系,正確的是(  )
A.ρ甲=ρ乙,F(xiàn)甲<F乙 B.ρ甲>ρ乙,F(xiàn)甲=F乙
C.ρ甲<ρ乙,F(xiàn)甲>F乙 D.ρ甲>ρ乙,F(xiàn)甲>F乙
7.(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所示,用 F=6N 水平向右的拉力勻速拉動物塊 A 時,物塊 B 靜止不動,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 4N,則物塊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為
A.4N,水平向右 B.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6N,水平向右
8.(2025八上·海曙期末)老師喜歡在課堂上表演科學魔術,如圖是老師表演的“空手吸易拉罐”魔術,將手掌用力按壓在易拉罐底部,然后舉起手臂,易拉罐就離開了桌面。有關敘述不合理的是(  )
A.該魔術表演成功的關鍵是盡可能擠出易拉罐和手之間的空氣
B.易拉罐在空氣中受到浮力的作用
C.易拉罐保持靜止時,易拉罐的重力和大氣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易拉罐保持靜止時,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對手的壓力不是一對平衡力
9.(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金屬塊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氣中不受到浮力
B.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體才受到浮力,下沉的物體不受到浮力
C.漂浮在液面的物體受到浮力,沉沒在水底的物體不再受到浮力
D.懸浮在汽油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時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
10.(2025八上·海曙期末)近年來,羅漢松逐漸成為城市道路綠化的新寵。在移栽羅漢松的過程中, 為了提高存活率, 常采取如圖所示的植物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減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騰作用 D.預防蟲害侵襲
11.(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所示,水平傳送帶上的物體正在向右勻速運動,分析物體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
B.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對傳送帶的壓力
D.重力、傳送帶的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
12.(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是植物根尖模式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
B.②的主要作用是使根不斷地伸長生長
C.③處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但沒有細胞核
D.④位于根的最頂端,主要起保護作用
13.(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所示,以下四個關于“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的現(xiàn)象中,壓強p1、p2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
14.(2025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則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15.(2025八上·海曙期末)在小樹上拴鐵絲,時間長了會形成瘤狀物。果農(nóng)在生產(chǎn)中,常對果樹進行環(huán)割,用來提高產(chǎn)量。上述兩種情況都損壞了莖的 (  )
A.木質(zhì)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
16.(2025八上·海曙期末)南京理工大學胡炳成團隊用新方法制得了,該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為7號元素,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是一種單質(zhì) B.1個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
C.1個中共含有35個質(zhì)子 D.1個中共含有35個電子
17.(2025八上·海曙期末)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盛有不同的液體,將兩個相同的物塊分別放入兩容器中。當兩物塊靜止時,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兩物塊所處的位置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容器中液體的密度較大
B.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較大
C.甲容器中物塊排開液體的重力較大
D.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較小
18.(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A、B、C、D依次表示人的消化道中的某個部位,曲線(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質(zhì)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能代表蛋白質(zhì)消化程度的曲線是(  )
A.X B.Y C.Z D.都可以
19.(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在一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的物塊在F=1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從A點開始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拉力,物塊最后在C點靜止。對此,作出下列的圖像,其中正確的是(注意:我們規(guī)定物塊在A點時的時刻為0,B點時為t1,C點時為t2)
A. B.
C. D.
20.(2025八上·海曙期末)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兩株同種植物在相同條件下CO2吸收速率的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植株在a點開始進行光合作用
B.乙植株在18時有機物積累量最多
C.曲線b-c段和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D.兩曲線b-d段不同的原因可能是甲植株氣孔無法關閉
21.(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化學用語表示。
(1)氯化鈣   。
(2)氮氣   。
(3)碳酸鈉   。
(4)硫酸根離子   。
22.(2025八上·海曙期末)如圖,菟絲子是一種特殊的植物,其莖黃色、葉退化,遇到適宜的植物就纏繞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體內(nèi)吸取有機養(yǎng)料。
(1)莖黃色、葉退化,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缺少   ,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 A 莖的   。菟絲子與植物 A 之間屬于寄生關系, 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
23.(2025八上·海曙期末)酶是一類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有機物,就其化學本質(zhì)而言,到目前為止,人們所發(fā)現(xiàn)的酶主要有蛋白質(zhì)和RNA兩大類,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有人說:“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小科為此設計一個實驗以證明該酶是蛋白質(zhì)。
  加入物質(zhì) 溫度 滴加雙縮脲試劑后的反應
第一組 2mL蛋清液 37℃ 紫色
第二組 mL唾液 37℃ 紫色
【小資料】雙縮脲試劑用于檢測蛋白質(zhì)。
(1)表中空白處應填   。
(2)第一組和第二組比較,說明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   (填“是”或“不是”)蛋白質(zhì)。
24.(2025八上·海曙期末)高壓鍋是家庭廚房中常見的炊具,利用它可將食物加熱到100℃以上,它省時高效,深受消費者歡迎。小科測得家中高壓鍋出氣孔的橫截面積S為12mm2,壓在出氣孔的安全閥的質(zhì)量為36g。當高壓鍋內(nèi)氣壓增大到某一值時,鍋內(nèi)氣體就能自動頂開安全閥放氣。在外界為標準大氣壓的環(huán)境下,對照圖乙所示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圖,利用這種高壓鍋燒煮食物時可以到達的最高溫度大約是   ℃(標準大氣壓值取1.0×105Pa)。
25.(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塊實心的冰塊,用細線拴住浸沒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圖)。冰塊熔化過程中(不考慮水的蒸發(fā)和溫度的影響,ρ冰=0.9×103 kg/m3),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   (填“增大”、“減小”、“不變”),臺秤的示數(shù)將   。
26.(2025八上·海曙期末)經(jīng)測定,某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即圖中“反應過程”所用時間)是0.4s,某次試驗中,他駕車以2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勻速行駛,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測得的形式距離為33m,其中反應過程中的行駛距離是   m;在相同情況下,他邊打電話邊駕車時測得的行駛距離為39m,此時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是   s。由此研究可知,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   (選填“變快”、“變慢”或“不變”)。
27.(2025八上·海曙期末)已知淀粉遇碘液會變成藍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某同學為了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材料用具:淀粉溶液、碘液、新鮮唾液、清水以及試管若干。
實驗步驟:
a.在標號為A、B的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   。
b.向A 試管中加入2mL新鮮唾液,則應向B試管加入   。
c.在適宜條件下放置一段時間后,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2滴碘液后觀察。
實驗結果:
A試管中不變藍色,B試管變?yōu)樗{色,說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   。
28.(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本地大氣壓的大小,其中彈簧測力計和體積為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計,活塞與針筒之間氣密性很良好,但摩擦較大。他進行了如下實驗:
(1)拔去橡皮帽,將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針筒至針筒開始拉動時,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1.5N。接著他重新將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當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6.6N時,針筒開始向右移動,又測得針筒全部刻度的總長度為4cm,則本地大氣壓強的測量值為   kPa。
(2)小科發(fā)現(xiàn)將活塞推至底端時,注射器前端小孔內(nèi)的氣體無法排盡,這將使得大氣壓的測量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9.(2025八上·海曙期末)小慧用如圖1所示的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1)實驗時,小慧將木塊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做的目的是   ,實驗時,小慧記錄的部分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
序號 木塊放置情況 木板表面情況 壓力/N 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1 平放 木板 6 1.2
2 平放 木板 8 1.6
3 平放 木板 10 2.0
4 平放 木板上鋪棉布 6 1.8
5 平放 木板上鋪毛巾 6 3.0
(2)分析序號   三組數(shù)據(jù)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所受的壓力有關。滑動摩擦力f大小與接觸面所受壓力F大小的關系式是   。
(3)小慧在實驗時還發(fā)現(xiàn):在木塊沒有被拉動時,彈簧測力計也有示數(shù),且示數(shù)會變化。他請教老師,知道可用F﹣t圖象表示拉力隨時間的變化情況。若某次實驗開始拉動木塊直到木塊勻速滑動的F﹣t圖象如圖2所示,其中0~4s木塊處于靜止狀態(tài)。分析圖象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用   N的水平拉力拉木塊。
30.(2025八上·海曙期末)用以下的實驗裝置可以研究某些環(huán)境因素是如何影響植物枝條失水的。在溫度、風速等環(huán)境因素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實驗,結果見下表:
不同條件下的失水情況
環(huán)境條件 失水速度(克/時)
A.光照、潮濕 14
B.光照、干燥 32
C.黑暗、干燥 8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目的是   。
(2)如果要研究光照對枝條失水速度的影響,應比較哪兩組數(shù)據(jù)    
(3)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若要探究枝條失水是否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的,應增設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在保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關鍵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蓋葉片正反兩面的   。通過測定并比較兩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的   來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31.(2025八上·海曙期末)桑葚味道酸甜可口,可以直接洗了生吃,還可以入藥,是一種養(yǎng)生保健效果良好的水果。桑葚內(nèi)含有花青素()可增強體內(nèi)的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明顯的抗衰老作用。
(1)花青素中含有   種元素。
(2)一個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的原子個數(shù)是   。
(3)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精確到0.1%)。
32.(2025八上·海曙期末)共享單車為人們的綠色出行帶來便利,小明騎著單車到公園游玩,10min沿水平路面行駛了3km,若小明和單車的質(zhì)量分別是50kg和30kg,每個車輪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是25cm2,請回答下列問題:
(1)車把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   增大摩擦的。
(2)他騎車的平均速度。
(3)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強。
33.(2025八上·海曙期末)一立方體木塊的體積為1000cm3,把它放入水中有的體積露出水面。
(1)此時,木塊所受的浮力多大
(2)用一根細繩拉住木塊,把它固定在水中,如圖甲所示。則繩子對木塊的拉力是多大
(3)在木塊下面掛一合金塊,使得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如圖乙所示。若合金塊的密度為,則合金塊的體積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常見物質(zhì)的分類
【解析】【分析】單質(zhì)是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zhì)組成的叫純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組成混合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純凈物叫氧化物。
【解答】石油又稱原油,是從地下深處開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體,主要是由各種烷烴、環(huán)烷烴、芳香烴組成,因此是混合物,故C正確,而A、B、D錯誤。
故選C。
2.【答案】C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蒸發(fā)操作與粗鹽提純
【解析】【分析】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玻璃棒要放在三層濾紙一側。【解答】A、托盤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碼”的原則,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進行溶解操作時,應該在燒杯中,用玻璃棒進行攪拌,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過濾液體時,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的原則,用玻璃棒引流,故C錯誤,符合題意;
D、蒸發(fā)時,應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以防止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體飛濺,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答案】B
【知識點】速度與物體運動
【解析】【分析】物體運動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的比值大小有關,分析哪個成語中有關于路程和時間的描述即可。
【解答】 這四個選項中的成語都是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其中“離弦之箭”、“一日千里”、“風馳電掣”這三個成語描述的是物體運動非常得快,而“姍姍來遲”描述的是物體運動的比較慢。但這四個成語中,與物理學描述運動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一日千里”,因為這個成語中既有時間又有路程,“一日”指的是時間,“千里”指的是路程。
故選B。
4.【答案】B
【知識點】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
【解析】【分析】 減小摩擦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減小壓力;在壓力一定時,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觸面脫離;用滾動代替滑動。
【解答】 A.鞋底凹凸不平的花紋,是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故A不合題意;
B.自行車的車軸處加潤滑油,是通過使接觸面脫離的方法減小摩擦力,故B符合題意;
C.齒輪與鏈條咬合緊密 ,即通過增大壓力的方式增大摩擦,故C不合題意;
D.自行車剎車時捏緊剎車閘,是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5.【答案】A
【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力與運動的關系
【解析】【詳解】熱氣球與汽車間的豎直距離在變大,所以以氣球為參照物,車在向下運動;氣球與車之間的水平距離在變大,以氣球為參照物,汽車在向右運動,綜上汽車在向右下方運動。【解答】熱氣球實際運動為沿水平方向的勻速運動與豎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顯然做的是勻速直線運動,是一條傾斜向下的直線。故A項符合題意、BCD項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6.【答案】D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壓強大小比較;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乙容器中液體上下不同寬,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等于液體的重力,要先計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再根據(jù)F=pS計算壓力。甲容器中液體上下同寬,對容器底部的壓力等于液體的重力。【解答】由題意可知,兩液體的質(zhì)量、深度、容器的底面積相等,由圖可知,甲容器內(nèi)液體的體積小于乙容器內(nèi)液體的體積,由可知,甲液體的密度大于乙液體的密度,即ρ甲>ρ乙
由F=pS=ρghS可知,甲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大于乙,即F甲>F乙。
故答案為:D。
7.【答案】A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分析】B靜止,由力和運動的關系可知,B要么不受力,要么受的是平衡力,因為存在拉力,可知B受的是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即拉力等于摩擦力。【解答】以B為研究對象,B在水平方向受彈簧測力計對其向左的拉力和物體A對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因為B靜止,所以這兩個力平衡大小相等,所以所受摩擦力為4N,方向向右。
故答案為:A。
8.【答案】C
【知識點】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平衡力的辨別;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大氣壓強的存在
【解析】【分析】相互作用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兩個物體上;平衡力的特點: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上。【解答】A、表演魔術時,盡可能擠出易拉罐和手之間的空氣,易拉罐在大氣壓力的作用下被“吸”起,故A不符合題意;
B、浸在空氣中的物體受到浮力,所以易拉罐在空氣中受到浮力的作用,故B不符合題意;
C、易拉罐保持靜止時,受到的重力和大氣的壓力是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符合題意;
D、易拉罐保持靜止時,易拉罐的重力和易拉罐對手的壓力是作用在不同物體的兩個力,不是一對平衡力,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9.【答案】D
【知識點】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ABC.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若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物體下沉;若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物體上浮;若受到的重力等于浮力,物體懸浮;
D.浮力產(chǎn)生的實質(zhì):浸在液體中的物體,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力大于向下的壓力,物體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就是物體受到的浮力。
【解答】 A.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都要受到浮力,因此金屬塊在水中受到浮力,在空氣中也受到浮力,故A錯誤;
B.在液體中上浮和下沉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物體之所以上浮,是因為它受到的重力小于浮力,故B錯誤;
C.漂浮在液面的物體受到浮力,沉沒在水底的物體也受到浮力,物體之所以下沉,是因為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故C錯誤;
D.懸浮在汽油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等于其重力,漂浮在水上時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懸浮在汽油中的物體所受的浮力和它漂浮在水上時受到的浮力是相等的,故D正確。
故選D。
10.【答案】C
【知識點】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在移栽植物時,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應盡量降低植物的蒸騰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來提高成活率:由于葉是植物體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時去掉部分枝和葉;盡量在傍晚或是陰天移栽;移栽的幼苗還需進行遮蔭;盡量保留較大土球,防止損壞根毛等。
【解答】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剛移植的植物,根吸水的能力弱,通過搭棚遮陰或去掉部分枝葉來降低蒸騰作用,提高植物的成活率。
故答案為:C。
11.【答案】A
【知識點】力的概念;摩擦力的存在
【解析】【詳解】物體之間相互擠壓并存在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時,存在摩擦力。分析答】ABD、物體正在向右勻速運動,物體相對傳送帶靜止,物體受到重力和傳送帶的支持力作用;物體不受摩擦力作用,故A符合題意,BD不符合題意;
C、物體對傳送帶的壓力,傳送帶是受力物體,物體是施力物體,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2.【答案】C
【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
【解析】【分析】由圖可知①是成熟區(qū),又稱為根毛區(qū),作用是吸水;②是伸長區(qū),作用是使根伸長;③是分生區(qū),作用是不斷分裂產(chǎn)生新細胞;④是根冠,起保護作用。
【解答】A、①是成熟區(qū),生有大量根毛,是根尖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②是伸長區(qū),細胞能較快生長,使根不斷伸長,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③是分生區(qū),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細胞呈正方形,具有細胞核,故C錯誤,符合題意;
D、④是根冠,根冠的細胞不能伸長,根冠細胞排列緊密,具有保護作用,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13.【答案】A
【知識點】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解析】【分析】凸起部分流速流速大,壓強小,上下兩側壓強不相等,存在壓強差。【解答】A、 如圖物體上表面平直,下表面向下彎曲,相同時間內(nèi),空氣經(jīng)過下方的路程比上方路程長,下方空氣流速快、壓強小,即p1> p2,故A符合題意;
B、 如圖物體上下表面凸起程度相同,相同時間內(nèi),空氣經(jīng)過兩面的路程相同,空氣流速相同,壓強相同,即p1= p2,故B不符合題意;
C、 對著兩張紙的中間吹氣,兩張紙中間的空氣流速變大、壓強變小,小于紙外側的大氣壓,但外側壓強相同,即p1= p2,故C不符合題意;
D、 如圖用漏斗從乒乓球上方吹氣,乒乓球上方氣流速度大于下方的氣流速度,則上方壓強小于下方壓強,即p1< p2,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14.【答案】A
【知識點】構成物質(zhì)的粒子模型;常見物質(zhì)的分類
【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zhì),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zhì),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單質(zhì),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化合物。【解答】A、圖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zhì)的分子中含有兩種原子,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
B、圖中含有三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
C、圖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zhì)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zhì),故C錯誤;
D、圖中含有一種物質(zhì)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zhì)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zhì),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15.【答案】B
【知識點】莖的運輸作用
【解析】【分析】 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nèi)側)內(nèi)輸導有機養(yǎng)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
【解答】 在小樹上拴鐵絲,天長日久會把樹皮內(nèi)側的韌皮部中的篩管勒斷,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shù)角锌谔幉荒茉谙蛳逻\輸,就在切口上方積聚起來形成節(jié)瘤。
故選B。
16.【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shù)字的意義
【解析】【分析】原子呈電中性,原子中質(zhì)子數(shù)=電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原子序數(shù)。原子通過得失電子變?yōu)殡x子。氮原子的質(zhì)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7,N5的質(zhì)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均為7×5=35;N5-中是N5得到一個電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個N5-中含有35個質(zhì)子和36個電子。
【解答】A、N5-是一種離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故A錯誤;
B、1個N5-帶1個單位的負電荷,故B錯誤;
C、每個N5-中含有35個質(zhì)子,故C正確;
D、每個N5-中含有36個電子,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17.【答案】B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壓強大小比較;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液體壓強計算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當物體的密度小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處于漂浮狀態(tài);物體的密度等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處于懸浮狀態(tài);物體的密度大于液體的密度時,物體將下沉。
【解答】A、物體在甲液體中懸浮,則ρ甲=ρ物,在乙液體中漂浮,則ρ乙>ρ物,可知甲液體的密度較小,乙液體的密度較大,故A錯誤;
B、由A知,乙液體的密度較大,深度相同,由p=ρ液gh可知,乙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大,由F=pS可知,乙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力較大,故B正確;
C、物體在甲液體中懸浮,則F浮甲=G排甲=G
在乙液體中漂浮,則F浮乙=G排乙=G
所以G排甲=G排乙,故C錯誤;
D、甲、乙兩個相同的容器,兩容器中液面恰好相平,由圖知,乙液體的體積較大,且乙液體的密度較大,由m=ρV可知,乙液體的質(zhì)量較大,則乙液體的重力較大,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力等于總重力,而
G總=G容器+G物+G液體
則乙容器的總重力大,對水平桌面的壓力較大,由可知,乙容器對水平面的壓強較大,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8.【答案】B
【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圖示中,A、B、C、D分別表示消化道的口腔、咽、胃、小腸;縱坐標表示食物的消化程度。根據(jù)三個營養(yǎng)素的消化過程可知,最先被消化的是淀粉,最后開始消化的是脂肪。
【解答】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腸內(nèi)被徹底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zhì)的消化適于胃,在小腸內(nèi)被徹底分解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腸內(nèi)進行,最終消化產(chǎn)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題干中的圖示可知,曲線X代表的物質(zhì)自口腔開始消化,在小腸內(nèi)被消化完,此物質(zhì)應為淀粉;曲線Y代表的物質(zhì)在胃內(nèi)開始被消化,在小腸內(nèi)被分解完畢,此物質(zhì)應為蛋白質(zhì);曲線z代表的物質(zhì)只在小腸內(nèi)被消化,此物質(zhì)應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質(zhì)的消化過程的曲線是Y。
故答案為:B。
19.【答案】C
【知識點】力與運動的關系;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與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是否發(fā)生變化無關,B點撤去拉力,只受到滑動摩擦力,摩擦力阻礙運動,物體將做減速運動,但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不變,所以滑動摩擦力不變。【解答】A、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tài),拉力與滑動摩擦力相等,物體向右運動,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為10N,在 BC 段物塊做減速運動,到C處靜止,BC段滑動摩擦力大小只與壓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故滑動摩擦力不變,還是10N,所以從0到t2物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故A錯誤;
BC、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到B點時撤去拉力,物塊水平方向只受到摩擦力,物塊做減速運動,從0到t1物塊勻速直線運動,從t1到t2物塊減速運動,故B錯誤,C正確;
D、在 AB 段物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塊受到拉力的作用,即0-t1拉力不變,到B點時撤去拉力,t1時刻物塊不受拉力的作用,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20.【答案】A
【知識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
【解析】【分析】圖像與橫坐標的交點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點,可知甲植物在a點和18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圖像在橫坐標上方,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故a點~18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圖像在橫坐標下方,說明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或者不存在光合作用,可知,18時之后,光合速率逐漸降低至消失。同理乙植物在6時和18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6時~18時,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8時之后,光合速率逐漸降低至消失。曲線b~c段的變化是由于氣溫高,蒸騰作用旺盛,植物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而關閉氣孔,導致植物吸收的CO2減少;d~e段的變化是由于光照強度減弱引起的。
【解答】A、由圖可知,a點時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點,在a點之前就進行光合作用,故A錯誤,符合題意;
B、CO2吸收速率代表凈光合速率,CO2吸收速率大于0,說明植物在積累有機物,6~18時,植物一直在積累有機物,所以有機物積累量最多是在18時, 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曲線b~c段的變化是由于氣溫高,蒸騰作用旺盛,植物為了減少水分的散失而關閉氣孔,導致植物吸收的CO2減少,d~e段的變化是由于光照強度減弱引起的,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b~d段,甲植株吸收CO2速率沒有下降,可能是某種原因導致其葉片的氣孔無法關閉導致的,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21.【答案】(1)CaCl2
(2)N2
(3)Na2CO3
(4)SO42-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 化合物化學式的書寫一般規(guī)律:金屬在前,非金屬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個數(shù)不能漏,正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化合價數(shù)值約到最簡交叉寫在元素右下角。
【解答】(1)氯化鈣由鈣原子和氯原子構成,寫作 CaCl2 ;
(2)氮氣由氮分子構成,每個氮分子由兩個氮原子構成,寫作: N2 ;
(3)碳酸鈉分子由2個鈉原子和1個碳酸根構成,寫作: Na2CO3 ;
(4)硫酸根離子帶兩個單位的負電荷,寫作: SO42- 。
22.【答案】葉綠體;篩管
【知識點】莖的形態(tài)結構;莖的運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1)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條件是光照。
(2)植物的莖中有輸導組織,運輸有機物的篩管在韌皮部中,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在木質(zhì)部中。
【解答】(1)由于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菟絲子的葉片退化,莖黃色或黃褐色,說明菟絲子的細胞中不含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
(2)植物韌皮部有能夠運輸有機物的篩管,菟絲子要獲得有機物,其吸根必須插入植物A莖韌皮部的篩管,靠吸收植物體內(nèi)的水分和營養(yǎng)物質(zhì)來生存,因此菟絲子和植物體之間屬于寄生關系,這在高等植物中極為罕見。
23.【答案】(1)2
(2)是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酶及其催化作用;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解析】【分析】(1)根據(jù)控制變量法可知,兩組實驗中加入物質(zhì)的體積要相等。
(2)蛋清是蛋白質(zhì),唾液的蛋清的現(xiàn)象相同,說明也為蛋白質(zhì)。
【解答】(1)實驗設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第一組用了 2mL 蛋清液,第二組應使用相同體積的唾液,即 2mL 唾液。
(2)第一組的蛋清液(蛋白質(zhì))在 37℃條件下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第二組的唾液在相同條件下也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由于兩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唾液淀粉酶和蛋清液一樣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從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
(1)實驗設計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第一組用了 2mL 蛋清液,第二組應使用相同體積的唾液,即 2mL 唾液。
(2)第一組的蛋清液(蛋白質(zhì))在 37℃條件下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第二組的唾液在相同條件下也與雙縮脲試劑反應呈現(xiàn)紫色。由于兩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唾液淀粉酶和蛋清液一樣都能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反應,從而得出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
24.【答案】110
【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鍋內(nèi)能達到的最高溫度與壓強有關,所以解題的關鍵是計算鍋內(nèi)的最大壓強,利用鍋內(nèi)壓強=外界大氣壓+限壓閥產(chǎn)生的壓強進行計算。【解答】根據(jù)題意可知,限壓閥對高壓鍋的壓力F=G=mg=0.036kg×10N/kg=0.36N
則限壓閥對排氣孔的壓強
高壓鍋內(nèi)的壓強p內(nèi)=P限+P0=3×104Pa+1.0×105Pa=1.3×105Pa
根據(jù)表中信息可知,此時鍋內(nèi)溫度為110℃。
25.【答案】減小;不變
【知識點】壓力及重力與壓力的區(qū)別;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臺秤的示數(shù)等于冰、水、細線和容器的總重力,總重力不變,示數(shù)不變。
【解答】冰化水,狀態(tài)變化,質(zhì)量不變,由于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由ρ=可知體積變小,所以冰化水后液面下降,由p=ρgh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壓強將減小。
冰熔化成水質(zhì)量不變,重力不變,則容器對臺秤的壓力不變,臺秤的示數(shù)將不變。
26.【答案】8;0.7;變慢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反應過程中車行駛的速度不變,據(jù)此計算在該時間段內(nèi)行駛的距離。
從減速到停止,車經(jīng)過的距離相同,總剎車距離變長,說明反應時間內(nèi)經(jīng)過的距離變長,由速度公式可知,反應時間變長。【解答】由題知,反應時間是t=0.4s,此時的速度是v=20m/s,根據(jù)可得,此時運動的距離
據(jù)(1)可知,汽車的司機反應后的距離是
故當司機打電話時,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汽車停止,行駛距離39m,即汽車司機從發(fā)現(xiàn)情況到剎車運動的距離是
故據(jù)得,志愿者的剎車反應時間
故駕駛員駕駛時打電話,駕駛員的剎車反應會變慢。
27.【答案】淀粉溶液;2mL 清水;有分解作用
【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
【解析】【分析】 這個實驗是以唾液為變量設置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有無消化作用.要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就應該以唾液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除唾液這個條件不同外其它條件都應該相同,即在實驗組中加入唾液,相應的對照組中加入等量的清水,水浴后對照組中的淀粉沒有發(fā)生變化,滴加碘液后變藍色,實驗組中的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為麥芽糖,滴加碘液后不變藍。
【解答】 實驗步驟:a.在標號為A、B的兩支試管中加入等量淀粉溶液;
b.向A試管中加入2mL新鮮唾液,則應向B試管加入2mL清水;
實驗結果及預測:已知淀粉遇碘液會變成藍色,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
若A試管中不變藍,B試管變?yōu)樗{色,說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具有分解作用。
28.【答案】(1)102
(2)偏小
【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大氣壓強的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拔去橡皮帽,測得的拉力為摩擦力,用橡皮帽密封小孔,測得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與大氣壓產(chǎn)生的壓力之和,據(jù)此可計算大氣壓產(chǎn)生的壓力,結合壓強公式求得壓強大小。
(2)裝置內(nèi)由空氣,抵消了部分大氣壓產(chǎn)生的壓力,可知測得的大氣的值將偏小。
【解答】(1)拔去橡皮帽,將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針筒至針筒開始拉動時,此時摩擦力
f=F1=1.5N
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針筒開始向右移動,大氣壓力
F氣=F2-f=6.6N-1.5N=5.1N
活塞的截面積
大氣壓強
(2)注射器前端小孔內(nèi)的氣體無法排盡,會使測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變小,根據(jù)可知,測量的大氣壓偏小。
(1)拔去橡皮帽,將活塞推至底端,向右拉針筒至針筒開始拉動時,此時摩擦力
f=F1=1.5N
用橡皮帽密封小孔,針筒開始向右移動,大氣壓力
F氣=F2-f=6.6N-1.5N=5.1N
活塞的截面積
大氣壓強
(2)注射器前端小孔內(nèi)的氣體無法排盡,會使測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2變小,根據(jù)可知,測量的大氣壓偏小。
29.【答案】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大小;1.2.3;f=0.2F;2.3N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同一物體上。
(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摩擦力與壓力的比值為一定值,即摩擦力與壓力成正比。
(3)靜摩擦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隨拉力的增大而增大,由圖2可知,靜摩擦最大為2.3N,所以拉力為2.3N能使物體開始運動。【解答】(1)在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并使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根據(jù)二力平衡知識,此時拉力大小與摩擦力相等。
(2)由表中1、2、3三組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壓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小不同,
由表中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其他因素相同時,壓力越大,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越大,即滑動摩擦力越大,可得出,即f=0.2F。
(3)由圖2可知,要使木塊由靜止開始運動,至少要2.3N的水平拉力。
30.【答案】(1)防止水分蒸發(fā)
(2)BC
(3)氣孔;失水質(zhì)量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蒸騰作用
【解析】【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蒸發(fā)只在液體表面進行,加油可以防止錐形瓶中的水蒸發(fā),干擾實驗。
(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所選實驗組別之間的唯一變量為光照。
(3)氣孔是植物體內(nèi)水分散失的通道,葉片兩側都有氣孔,所以要用凡士林將葉片兩側的氣孔都堵住。
【解答】(1)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fā),控制單一變量。
(2)B和C形成了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如果要研究光照對枝條失水速度的影響,應比較BC兩組數(shù)據(jù)。
(3)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蒸騰失水門戶。在陸生生物中,大多數(shù)葉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氣孔分布多,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若要探究枝條失水是否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的,應增設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在保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關鍵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蓋葉片正反兩面的氣孔。通過測定并比較兩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的失水質(zhì)量來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1)水的表面加上一層油,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fā),控制單一變量。
(2)B和C形成了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如果要研究光照對枝條失水速度的影響,應比較BC兩組數(shù)據(jù)。
(3)氣孔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也是蒸騰失水門戶。在陸生生物中,大多數(shù)葉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氣孔分布多,在上述實驗基礎上,若要探究枝條失水是否通過葉片上的氣孔進行的,應增設一個實驗進行對照,在保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最關鍵的操作是用凡士林涂蓋葉片正反兩面的氣孔。通過測定并比較兩裝置在相同時間內(nèi)的失水質(zhì)量來分析得出實驗結果。
31.【答案】(1)三
(2)32
(3)62.7%
【知識點】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根據(jù)化學式進行分析判斷。
(2)一個分子中的原子個數(shù)等于原子下角標之和。
(3)物質(zhì)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元素在該物質(zhì)中的質(zhì)量分數(shù)物質(zhì)的質(zhì)量。
【解答】(1)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2)根據(jù)化學式可知,一個花青素分子含有:15+11+6=32個原子。
(3)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1)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由碳、氫、氧3種元素組成
(2)根據(jù)化學式可知,一個花青素分子含有:15+11+6=32個原子。
(3)根據(jù)化學式可知,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是。
32.【答案】(1)增加粗糙程度
(2)v=s/t=3000m/(10×60s)=5m/s
(3)F=G= mg=80kg×10N/ kg=800N
【知識點】速度公式及其應用;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
【解析】【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力;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力。
(2)知道小明騎車的時間和路程,根據(jù)求出其平均速度;
(3)小明騎行時共享單車對地面的壓力等于小明和單車的總重力,根據(jù)F=G=mg求出其大小,受力面積等于兩個車輪與水平地面的接觸面積之和,再利用求出對地面的壓強。
【解答】 (1)車把上凹凸不平的花紋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的;
(2)小明騎車的平均速度:;
(3)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力:F=G=mg=80kg×10N/kg=800N,
單車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25cm2×2=50cm2=5×10-3m2,
騎行過程中單車對地面的壓強:。
33.【答案】(1)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木塊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10-3m3=6N
(2)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塊的重力為
G=F浮=6N
木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
則繩子對木塊的拉力為
F拉=F'浮-G=10N-6N=4N
(3)在木塊下面掛一合金塊,使得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則合金塊對木塊的拉力與繩子的拉力相同,即F=4N。合金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F、豎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則
,代入數(shù)據(jù)得
解得。
【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
【解析】【分析】(1)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在水下的體積,結合F浮=ρ水gV排計算浮力。
(2)物體浸沒,排開液體的體積等于物體的體積,根據(jù)F浮=ρ水gV排計算浮力,浮力大于重力,可知拉力=浮力-重力。
(3)由沉浮條件可知,物體漂浮或懸浮時,浮力等于總重力,合金對物體的拉力等于繩子對物體的拉力,結合受力分析進行計算。
(1)木塊排開水的體積為
木塊受到的浮力為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6×10-3m3=6N
(2)木塊漂浮時,受到的浮力與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木塊的重力為
G=F浮=6N
木塊浸沒時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V木=1×103kg/m3×10N/kg×1000×10-6m3=10N
則繩子對木塊的拉力為
F拉=F'浮-G=10N-6N=4N
(3)在木塊下面掛一合金塊,使得它們恰好懸浮在水中,則合金塊對木塊的拉力與繩子的拉力相同,即
F=4N
合金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拉力F、豎直向上的浮力的作用,則
代入數(shù)據(jù)得
解得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京山县| 南投县| 偏关县| 浠水县| 叙永县| 玉树县| 曲水县| 荆州市| 永城市| 南和县| 五指山市| 福建省| 大兴区| 道孚县| 承德县| 万源市| 莒南县| 平舆县| 增城市| 仁布县| 高雄市| 南陵县| 巢湖市| 禹城市| 洛宁县| 郓城县| 玉山县| 横峰县| 西林县| 厦门市| 涞水县| 三明市| 东兰县| 霍州市| 敦化市| 普兰县| 当雄县| 三台县| 西华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