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1.(2025八上·余姚期末)番薯富含淀粉,是我們早餐常吃的食物之一。下列人體的消化器官中不參與番薯中淀粉消化的是( )A.口腔 B.肝臟 C.胰腺 D.小腸【答案】B【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分析】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如圖:【解答】A、口腔是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初步消化淀粉 ,所以口腔參與淀粉的消化,A不符合題意。B、肝臟是一個重要的消化腺,但它主要分泌膽汁,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并不參與淀粉的消化過程 ,因此,肝臟不參與淀粉的消化,B符合題意。C、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對淀粉的消化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胰腺參與淀粉的消化,C不符合題意。D、小腸是淀粉消化的主要場所,淀粉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 ,因此,小腸參與淀粉的消化,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2025八上·余姚期末)當你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中,突然感覺汽車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這時汽車正在( )A.勻速行駛 B.加速行駛 C.減速行駛 D.正在轉彎【答案】B【知識點】慣性【解析】【分析】(1)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2)不同運動狀態下慣性的表現:當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由于慣性,人會有相對運動趨勢。【解答】當你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中,突然感覺汽車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說明靠背對你的壓力增大;當汽車加速行駛時,由于慣性,乘客的身子會向后仰而擠壓靠背,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靠背在向前推你,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2025八上·余姚期末)以下實例中沒有應用大氣壓的是( ?。?br/>A.背雙肩書包比單肩書包舒服B.用針筒抽取藥液C.把帶吸盤的掛衣鉤按在平整的墻壁上D.抽水機抽水【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氣壓強是指大氣所產生的壓強,與之相關的現象非常多,對照選項可逐一進行分析。【解答】A、背雙肩書包比被單肩書包輕松,是因為雙肩書包增大了與肩的接觸面積,減小了對肩膀的壓強,所以感覺舒服,不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故A符合題意;B、吸取藥液時,將針口插入藥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內的氣體體積增大,氣壓減小,藥液就被管外的大氣壓壓進管內,是利用了大氣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C、吸盤在工作時,需選排出里面的空氣,大氣壓便將其壓在墻面上,是利用了大氣壓強,故C不符合題意;D、抽水機抽水時,抽水機葉輪轉動,水泵內氣壓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水泵,是利用了大氣壓強,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2025八上·余姚期末)下列有關粗鹽提純的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br/>A.稱量 B.溶解C.過濾 D.蒸發【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天平的使用及讀數;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5.(2025八上·余姚期末)《霾愁》里寫到“口罩是人們防霾武器,我在這頭,卻看不清,誰在那頭。”霧霾天里空氣中PM2.5嚴重超標。部分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道和肺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進入血液之前,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A.氣管、肺泡、支氣管 B.氣管、支氣管、肺泡C..支氣管、肺泡、氣管 D.肺泡、支氣管、氣管【答案】B【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組成呼吸系統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有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空氣的作用,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解答】A、“氣管、肺泡、支氣管”的順序是錯誤的,因為空氣在進入肺泡之前,必須先經過支氣管,A不符合題意。B、“氣管、支氣管、肺泡”的順序是正確的,符合空氣進入肺部的路徑,B符合題意。C、“支氣管、肺泡、氣管”的順序是錯誤的,因為支氣管在氣管的下端,而肺泡在支氣管的末端,C不符合題意。D、“肺泡、支氣管、氣管”這個順序也是錯誤的,因為肺泡是呼吸系統的最末端,空氣不可能先從肺泡開始,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2025八上·余姚期末)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則這三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為( ?。?br/>A. B. C. D.【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將三種元素的化合價代入選項,如果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表明該化學式正確。【解答】A、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2YZ3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2+(+6)+(-2)×3=+2,故錯誤;B、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YZ3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6)+(-2)×3=+1,故錯誤;C、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2YZ4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2+(+6)+(-2)×4=0,故正確;D、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3YZ2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3+(+6)+(-2)×2=+5,故錯誤。故答案為:C。7.(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 B.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和上C.原子中與的數目一定相同 D.原子中與的數目一定相同【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解答;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解答;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解答;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答】A、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故錯誤;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錯誤;C、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不一定相同,故錯誤;D、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故正確。故答案為:D。8.(2025八上·余姚期末)下圖表示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的實驗。將綠色的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后,經脫色、漂洗再用碘液處理,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藍,曝光部分變藍。本實驗說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答案】C【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該實驗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淀粉遇碘變藍,曝光部分變藍,說明曝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遮光部分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沒有制造淀粉。【解答】①光合作用需要光:實驗結果顯示,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沒有產生淀粉;而曝光部分變藍,說明產生了淀粉。這一對比說明光合作用的發生需要光照條件,①正確。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實驗過程中并沒有涉及二氧化碳的變化或控制,因此無法從本實驗中得出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結論,②錯誤。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實驗中沒有提及葉綠體的作用或變化,無法判斷光合作用是否需要葉綠體,③錯誤。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本實驗主要關注的是光合作用過程中淀粉的產生與光照的關系,并未涉及氧氣的釋放,因此無法從實驗中得出光合作用是否放出氧氣的結論,④錯誤。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實驗結果顯示,曝光部分葉片變藍,這是由于產生了淀粉與碘液反應所致。這說明光合作用過程中能夠制造淀粉,⑤正確。綜上所述,本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2025八上·余姚期末)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圖可知( ?。?br/>A.,且B.,且C.,且D.,且【答案】A【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由圖可知,三種物質體積相同時的質量關系,根據密度計算公式比較甲、乙、丙的密度關系;然后從圖象中讀出乙的一組質量和體積值求出其密度,然后與水的密度相比較確定答案。【解答】如圖當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體積均為20cm3時,它們的質量由大到小分別是甲、乙、丙,由可知其中乙的質量為20g,密度乙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故答案為:A。10.(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一鉛塊用細線掛在一個充氣的小氣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處恰好處于懸浮狀態,如果向燒杯倒入一些水,則鉛塊及氣球將( ?。?br/>A.仍能靜止 B.向下運動C.向上運動 D.靜止、向上或向下運動都有可【答案】B【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向燒杯中加水,水的深度增大,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知,氣球受到的壓強增大,所以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氣球受到的浮力減小。【解答】加入一些水后,氣球在水中深度增加,根據可知,它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增大,體積就會減小。氣球和鋁塊排開水的總體積減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減小。原來浮力與總重相等,現在浮力減小,即浮力小于重力,故氣球和鋁塊要下沉。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2025八上·余姚期末)動物的進化會使它們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更適應環境,下列解釋錯誤的是A.啄木鳥的喙又尖又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B.狗的犬齒很尖——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水中游行D.駱駝的趾特別寬大——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答案】C【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壓強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就越大;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其壓強就越大。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其壓強越?。辉谑芰γ娣e一定時,壓力越小,其壓強越小。【解答】A、啄木鳥有尖硬的喙,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駱,故A正確。B、狗的犬齒很尖,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故B正確;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可以在游泳時減少水的阻力,有利于水中游行。故C錯誤;D、駝的腳掌很大,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故D正確;故答案為:C。12.(2025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則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單質,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化合物。【解答】A、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的分子中含有兩種原子,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B、圖中含有三種物質的分子,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C、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故C錯誤;D、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13.(2025八上·余姚期末)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錯誤的是( ?。?br/>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 D.經過8s,甲在乙前面0.8m處【答案】B【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由s-t圖象直接可求出時間t內的路程s,進而可以得出兩車之間的距離,再根據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大的物體速度大可判斷甲、乙兩車速度的大??;(2)根據甲、乙的速度關系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系,然后以甲或乙為參照物,判斷乙或甲的運動狀態。【解答】A、由圖象可知,經過相同時間甲運動的路程大于乙運動的路程,由可知,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故A正確;BC、因為v甲>v乙,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甲在乙的前面向西運動,兩物體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以乙為參照物,甲向西運動,故B錯誤,C正確;D、由圖象可知,經過8s,甲運動的路程s甲=1.6m乙運動的路程s乙=0.8m所以甲和乙的距離s=s甲-s乙=1.6m-0.8m=0.8m即甲在乙前面0.8m,故D正確。故答案為:B。14.(2025八上·余姚期末)取甲、乙兩個型號相同的量筒,分別插入一個生長狀況相同的天竺葵枝條,摘除其中一個枝條的葉,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將兩裝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鐘記錄量筒液面的讀數,結果如圖,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br/>A.甲組是實驗組B.甲組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乙組的葉片未被摘除D.實驗結果說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答案】D【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人為改變條件的組是實驗組,不做改變的組是對照組。(2)植物水分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動。(3)蒸騰作用主要器官: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面積大小等會影響蒸騰作用強度。【解答】A、由分析可知,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因此,甲組是對照組,A錯誤。B、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甲組有葉,甲組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B錯誤。C、由分析可知,乙組的葉片被摘除,C錯誤。D、由圖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變量是有無葉,甲有葉,隨著時間的推移,液面越來越低,而乙量筒內的葉摘除,隨著時間的推移,液面變化不明顯,所以得出結論是: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D正確。故答案為:D。15.(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在如圖所示的三個底面積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入質量相等的三種不同液體,液面高度恰好也相等,則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 ?。?br/>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樣大【答案】C【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由題知底面積相同、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形狀不同,可得出三種液體的體積關系,又知道三種液體質量相等,根據密度公式得出三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再利用液體壓強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關系。【解答】由題知,液體深度h、容器底面積S均相同,容器形狀不同,則由容器的形狀可知,液體的體積V丙<V甲<V乙因為三種液體質量相等,所以由可知液體的密度ρ丙>ρ甲>ρ乙所以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p丙>p甲>p乙即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最大的是丙。故答案為:C。16.(2025八上·余姚期末)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可通過咳嗽將進入氣管的異物排出體外,下列表示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氣流方向和肺內氣壓、外界氣壓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br/>A. B.C. D.【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能夠分別使胸廓擴大、縮小。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腔容積增大,肺隨之擴張,此時肺內氣壓低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腔容積縮小,肺隨之回縮,此時肺內氣壓高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解答】在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的氣流方向:在咳嗽達到頂峰即咳出異物時,氣流是從肺部向外排出的;這意味著氣流方向是向外的(排除BD)。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的關系:為了將異物從肺部咳出,肺內需要產生一個足夠大的壓力差,使得氣流能夠克服外界氣壓,順利排出。因此,在咳出異物時,肺內氣壓(P內)是大于外界氣壓(P外)的,這樣才能形成向外的氣流(排除C)。綜上,在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的氣流方向是向外的,且肺內氣壓(P內)大于外界氣壓(P外)。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7.(2025八上·余姚期末)血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對血液成分分析,可以了解身體的許多生理狀況。下圖是小明檢查時的血涂片和化驗單,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血液由左圖中的①②③組成B.左圖中的②能吞噬病菌C.左圖中③沒有細胞核,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D.根據小明的化驗結果,醫生建議他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答案】A【知識點】血液【解析】【分析】血常規化驗單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的數量,可通過與正常值對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血細胞的比較:如圖所示:①紅細胞、②白細胞、③血小板,據此分析解答。【解答】A、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①紅細胞、②白細胞、③血小板,A錯誤。B、②是白細胞,是數量最少的血細胞,有細胞核,但比紅細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護功能,B正確。C、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體積最小的血細胞,在顯微鏡下基本上看不到,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正確。D、由化驗單可知,小明的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血紅蛋白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值;由此可判斷小明患有貧血,應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D正確。故答案為:A。18.(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的曲線表示人體血液中某些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若b為包繞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則c的名稱是肺靜脈,表示二氧化碳變化的是曲線②B.若b是組織處的毛細血管,表示氧氣變化的是曲線②C.若b是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曲線①可表示營養物質的變化D.若b為腎小球處的毛細血管網,曲線②表示蛋白質和血細胞的變化【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泌尿系統【解析】【分析】(1)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血液在流經的器官不同,血液從該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會發生不同的變化。(2)一般情況下圖中,a動脈、b毛細血管、c靜脈,①含量增加、②含量減少。【解答】A、若b為包繞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則a是肺動脈、c是肺靜脈;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因此血液中的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所以表示二氧化碳變化的是曲線②,A正確;B、當血液流經組織細胞時進行了物質交換: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進入組織細胞,而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若b是組織處的毛細血管,表示氧氣變化的是曲線②,B正確;C、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血液流經小腸后,小腸絨毛吸收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導致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增多,因此若b是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曲線①可表示營養物質的變化,C正確;D、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即從出球小動脈流出的血液和從入球小動脈流入的血液相比較,蛋白質和血細胞的總量沒有變而水等物質的含量減少,因此蛋白質和血細胞的含量會增高.所以若b為腎小球處的毛細血管網,曲線①為蛋白質和血細胞,而不是曲線②,D錯誤.故答案為:D。19.(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在細桿上固定兩片葉片便制成了玩具“竹蜻蜓”。用手搓動細桿,竹蜻蜓就能騰空而起。關于它的運動和受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竹蜻蜓上升是由于受到空氣浮力的作用B.竹蜻蜓扇葉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C.在上升過程中,竹蜻蜓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上升到最高點時,竹蜻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答案】B【知識點】平衡狀態的判斷;力與運動的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1)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br/>(2)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情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解答】AB、竹蜻蜓上升時,受到空氣對它的作用力大于重力,但是空氣對竹蜻蜓的作用力并不是浮力,而是升力;由竹蜻蜓的構造特點可知,竹蜻蜓上升時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所以能產生向上的升力,故A錯誤,B正確;C、在上升過程中,竹蜻蜓做變速運動,所以竹蜻蜓的運動狀態是改變的,故C錯誤;D、竹蜻蜓上升到最高點時的瞬間,由于竹蜻蜓不再運動,就不再受到空氣阻力作用,此時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此時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錯誤。故答案為:B。20.(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B.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C.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水平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D.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零【答案】C【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在分析時,分別以整體、A、B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且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平衡力的作用。【解答】A、甲圖中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對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F,又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為F;乙圖中,AB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為零,故A錯誤;BD、甲圖中,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對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f=F,即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F;乙圖中A物體與B相對靜止,A物體在水平方向沒有力的作用,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為零,故B、D錯誤;C、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F,所以兩種情況下B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故C正確。故答案為:C。21.(2025八上·余姚期末)(1)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如圖甲)。對接后,“神舟十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是 的,此時它們 (填“受平衡力”、“不受力”或“受非平衡力”)作用繞著地球做圓周運動。(2)圖乙是宇航員陳冬打乒乓球的情景,他先在一邊發了個球,然后追上乒乓球到另一邊,把它又打了回去。這說明力能夠改變 【答案】(1)靜止;受非平衡力(2)物體的運動狀態【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力的作用效果;平衡狀態的判斷【解析】【分析】(1)掌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判斷物體受力是否平衡,關鍵是判斷物體是否處于平衡狀態,若運動狀態不變,則受平衡力,若運動狀態改變,則受非平衡力;(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形狀,【解答】(1)對接后,“神舟十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的位置不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它們都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運動方向一直在改變,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2)他先在一邊發了個球,然后追上乒乓球到另一邊,把它又打了回去。這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1]對接后,“神舟十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的位置不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2]它們都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運動方向一直在改變,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2)他先在一邊發了個球,然后追上乒乓球到另一邊,把它又打了回去。這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2.(2025八上·余姚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習內容)回答有關問題:(1)第12號元素與第17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學式),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 ?。ㄟx填“分子”“原子”或“離子”)。(2)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不同(選填“質子數”或“中子數)(3)科學家已經人工合成了第117號元素,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答案】(1)MgCl2;離子(2)質子數(3)117【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序數確定元素的種類,再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2)根據元素的概念來分析;(3)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來分析。【解答】(1)12號元素是鎂元素,17號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則二者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Cl2,氯化鎂是由鎂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2)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此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3)科學家已經人工合成了第117號元素,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117。(1)12號元素是鎂元素,17號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則二者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Cl2,氯化鎂是由鎂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2)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此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3)科學家已經人工合成了第117號元素,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117。23.(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圖中序號①所示結構名稱是 。(2)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需二氧化碳從[ ] 處進入葉內,所需水分通過圖中[ ] 所示部分運輸而來。【答案】(1)上表皮(2)⑥;氣孔;③;葉脈【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解析】【分析】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1、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1)表皮:為葉片表面的一層初生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葉綠體;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2)葉肉:為表皮內的同化薄壁組織,通常有下列兩種.柵欄組織:細胞通常1至數層,長圓柱狀,垂直于表皮細胞,并緊密排列呈柵狀,內含較多的葉綠體.海綿組織:細胞形狀多不規則,內含較少的葉綠體,位于柵欄組織下方,層次不清,排列疏松,狀如海綿.(3)葉脈:為貫穿于葉肉間的維管束.2、圖示①表示上表皮、②表示柵欄組織、③表示葉脈、④表示海綿組織、⑤表示下表皮、⑥表示氣孔。【解答】(1)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包括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葉脈三部分。表皮屬于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葉脈具有輸導作用。因此,圖中序號①所示結構名稱是上表皮。(2)葉片的表皮有氣孔,氣孔是氣體進出和水分散失的門戶。葉脈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因此,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需二氧化碳從序號⑥氣孔處進入葉內,所需水分通過圖中序號③葉脈內的導管所示部分運輸而來。(1)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包括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葉脈三部分。表皮屬于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葉脈具有輸導作用。因此,圖中序號①所示結構名稱是上表皮。(2)葉片的表皮有氣孔,氣孔是氣體進出和水分散失的門戶。葉脈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因此,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需二氧化碳從序號⑥氣孔處進入葉內,所需水分通過圖中序號③葉脈內的導管所示部分運輸而來。24.(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箭頭表示血流方向。請分析回答:(1)圖甲中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毛細血管內紅細胞幾乎只能成單行通過,流速緩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和肺泡間的 。(2)圖乙中,①和②合稱 ,血液通過該結構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經過[ ]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由腎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經靜脈血管流回心臟,首先到達[ ] 。【答案】氣體交換;腎小體;③;腎小管;A;右心房【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血液循環;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圖示甲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圖示乙表示腎臟的結構功能單位: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解答】(1)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肺泡數量多,肺泡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2)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其他沒有被重吸收的成分,從腎小管流出,成為尿液。因此,圖乙中,①和②合稱腎小體,血液通過該結構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經過③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血液循環的途徑如下,因此,由腎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經靜脈血管流回心臟,首先到達A右心房。25.(2025八上·余姚期末)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如果地面能夠承擔的最大壓強是。該磚墻可以砌的最大高度是 m。(水泥漿的厚度忽略不計,磚的密度是)【答案】豎直向下;20【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①重垂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②水泥漿的厚度忽略不計,則磚墻可看做是只由磚構成的規則固體;知道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根據變形求出墻最高的高度。【解答】重垂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水泥漿的厚度忽略不計,則磚墻可看做是只由磚構成的規則固體,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等于其所受的重力,磚墻對地面的壓強,則則該磚墻可以砌的最大高度26.(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在1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勻速向右運動的過程中,物體B相對于地面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則B所受滑動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選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當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答案】右;14;14【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物體B處于平衡狀態,據此判斷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根據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斷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對A進行受力分析,再進一步確定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據此分析。【解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則彈簧測力計對B的拉力為4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與拉力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為4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以A為研究對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為18N,同時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和物體B對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為18N,所以地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f=18N-4N=14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當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故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還為14N。27.(2025八上·余姚期末)小科用如圖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規律。(1)圖中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為 cm。(2)在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關系時,為確保實驗現象更明顯,應選用水和 (填字母)進行對比實驗。A.密度為1.06g/cm3的鹽水 B.密度為1.53g/cm3的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溶液【答案】12;B【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分析】(1)深度為液面到橡皮膜的豎直距離;(2)根據可知,探頭所處深度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當兩種液體密度相差較大時,壓強計液面的高度差的值相差較大,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客舟,液面到燒杯底部的距離為22cm,橡皮膜到燒杯底部的距離為10cm,則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2)已知水的密度為,密度為的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溶液與水的密度相差較大,則水和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溶液壓強差最大,實驗現象更明顯,故選B。28.(2025八上·余姚期末)化學用語可準確、簡潔表達化學信息。(1)用化學符號填空:2個氮分子 。(2)某物質的化學式是,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答案】(1)2N2(2)X-32a-18【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2)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2個氮分子可表示為2N2;(2)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1×2+y+16×(2a+1)=X,y=X-32a-18。(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2個氮分子可表示為2N2;(2)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1×2+y+16×(2a+1)=X,y=X-32a-18。29.(2025八上·余姚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試管編號 ① ② ③饅頭碎屑或塊 5g的碎屑 5g的碎屑 唾液有無 2毫升的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是否攪拌 攪拌 攪拌 攪拌溫度 37℃加入碘液 2滴根據如表完成下列問題:(1)若選用①和②號試管進行實驗,其實驗變量是 ,觀察到②號試管的實驗現象是 (2)若探究牙的咀嚼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選用①和③號試管進行實驗,那么X處放入的是 。【答案】(1)唾液;變藍色(2)5g的饅頭塊【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3)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可能會使酶失去活性,低溫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解答】(1)①、②號試管是以唾液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①不變藍,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它能促進淀粉的分解,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②變藍,原因是清水不消化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2)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環境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齒的咀嚼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因此,以①、③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X處放入的是等量的饅頭塊。(1)①、②號試管是以唾液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①不變藍,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它能促進淀粉的分解,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②變藍,原因是清水不消化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2)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環境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齒的咀嚼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因此,以①、③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X處放入的是等量的饅頭塊。30.(2025八上·余姚期末)地溝油一直以來是食品安全關注的焦點。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大量購買地溝油用來加工各種食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小寧學了密度知識后,想用密度來鑒別色拉油和地溝油。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1)小寧將天平放在桌面上調零,移動游碼至最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天平的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應將平衡螺母往 ?。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2)小寧先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40g,將樣品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得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如圖乙所示,讀出總質量為 g。(3)細心的小寧發現實驗室內沒有量筒,于是他找來一只相同的空燒杯,往杯內倒水直至與油面相平,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68.7g。則實驗測得樣品油的密度 。【答案】(1)左(2)63(3)0.80【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根據左偏右調、右偏左調的規律調節平衡螺母;(2)燒杯和樣品油的總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的示數;(3)只有天平,沒有量筒,可以利用等體積的水和食用油,稱量水和食用油的質量,根據體積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食用油的密度。【解答】(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2)如圖乙所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3)由可知燒杯中樣品油質量m樣品油=63g-40g=23g而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水=68.7g-40g=28.7g樣品油體積樣品油密度(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2)如圖乙所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3)由可知燒杯中樣品油質量m樣品油=63g-40g=23g而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水=68.7g-40g=28.7g樣品油體積樣品油密度31.(2025八上·余姚期末)小科用裝有沙子的帶蓋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響因素。(1)小科根據三個常識,分別做出了三個猜想,其中符合常識1的是猜想 ?。ㄌ钚蛱枺?br/>常識 猜想常識1:木頭漂在水面,鐵釘沉在水底 常識2:輪船從長江駛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常示3:人從泳池淺水區走向深水區,感覺身體變輕 猜想1: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猜想2: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3:與物體的密度有關(2)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科依次做了如下實驗:①根據A、C、D的結果,可得猜想1是 (填“正確”或“錯誤”)的。②通過 ?。ㄌ钭帜福嶒瀸Ρ?,可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③為驗證猜想3,小科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瓶子密度仍大于水)。然后重復實驗操作,發現浸入液體前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5N,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5N,則新測得浮力大小為 N。浮力大小與物體密度 (填“有關”或“無關”)。【答案】(1)3(2)錯誤;CE;1;無關【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木頭漂在水面,是因為木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鐵釘沉在水底,是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中符合常識1的是與物體的密度有關;(2)①A、C、D實驗中,C、D兩次實驗物體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稱重法,兩實驗中受到的浮力相同;②CE實驗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溶液密度不同,測力計示數不同;③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由稱重法知,此時受到的浮力為1N,原來沒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時,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相比較,說明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解答】(1)木頭漂在水面,是因為木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鐵釘沉在水底,是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符合常識1的是猜想3。(2)①A、C、D實驗中,C、D兩次實驗物體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稱重法,兩實驗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猜想1: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是錯誤的;②CE兩次實驗,物體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的深度相同,由稱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在鹽水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故兩次實驗對比,可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③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浸沒在水中,由稱重法可知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1=G1-F1=2.5N-1.5N=1N由圖可知到瓶子中沒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時,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G0-F0=2.8N-1.8N=1N所以F浮1=F浮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1)木頭漂在水面,是因為木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鐵釘沉在水底,是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符合常識1的是猜想3。(2)[1]①A、C、D實驗中,C、D兩次實驗物體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稱重法,兩實驗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猜想1: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是錯誤的;[2]②CE兩次實驗,物體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的深度相同,由稱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在鹽水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故兩次實驗對比,可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3][4]③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浸沒在水中,由稱重法可知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1=G1-F1=2.5N-1.5N=1N由圖可知到瓶子中沒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時,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G0-F0=2.8N-1.8N=1N所以F浮1=F浮0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32.(2025八上·余姚期末)人體中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緊密聯系的。(1)進食后,食物中的蛋白質在 中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2)賴氨酸(化學式是)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樞神經組織功能的作用。賴氨酸分子中N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 ?。ň_到0.1%)(3)某同學得到腸炎,到醫院注射了青霉素,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次才能到小腸。(4)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 系統。【答案】(1)小腸(2)19.2%(3)兩次(4)泌尿【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食物中蛋白質的消化最終是在小腸被消化進行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臀部注射藥物,藥物進入血液后流經的路徑進行分析;(4)根據泌尿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2)賴氨酸的摩爾質量 :摩爾質量是分子中各元素原子量的總和,賴氨酸的化學式是;因此,賴氨酸的摩爾質量為:6×12 + 14×1 + 2×14 + 2×16 = 146 g/mol。 計算賴氨酸分子中氮元素的質量 :氮元素在賴氨酸分子中有2個原子。因此,氮元素的質量為:2×14 = 28 g/mol。 計算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 :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8 / 146) × 100% ≈ 19.2%。(3)首先,青霉素從注射部位進入血液,隨血液流動到達上腔靜脈,然后進入右心房。接著,青霉素從右心房進入右心室,由右心室泵出,經過肺動脈進入肺部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匯入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最后,青霉素從左心房進入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出,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各級動脈到達腸動脈,進入小腸的毛細血管。因此,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兩次 才能到達小腸。(4)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 腎臟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因此,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泌尿系統。(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2)賴氨酸的摩爾質量 :摩爾質量是分子中各元素原子量的總和,賴氨酸的化學式是;因此,賴氨酸的摩爾質量為:6×12 + 14×1 + 2×14 + 2×16 = 146 g/mol。 計算賴氨酸分子中氮元素的質量 :氮元素在賴氨酸分子中有2個原子。因此,氮元素的質量為:2×14 = 28 g/mol。 計算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 :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8 / 146) × 100% ≈ 19.2%。(3)首先,青霉素從注射部位進入血液,隨血液流動到達上腔靜脈,然后進入右心房。接著,青霉素從右心房進入右心室,由右心室泵出,經過肺動脈進入肺部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匯入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最后,青霉素從左心房進入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出,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各級動脈到達腸動脈,進入小腸的毛細血管。因此,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兩次 才能到達小腸。(4)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 腎臟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因此,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泌尿系統。33.(2025八上·余姚期末)現代家具越來越重視“人體工學”的設計,如圖(a)所示的電腦椅,當人向后靠時就比端坐在椅子上要舒服,如圖(b)、(c)所示。下表中數據為重500牛的人使用電腦椅時的一些參數:椅子的質量 10kg人端坐在椅子上時的受力面積人向后靠時對座墊的壓強 2000Pa輪子的總受力面積求:(1)椅子所受的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答案】(1)椅子所受的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壓力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知識點】重力的大??;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1)由表格數據可知椅子的質量,根據G=mg求出其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椅子重力和人端坐在椅子上時對座墊的壓力之和,受力面積等于5個輪子的受力面積之和,根據求出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解答】(1)椅子所受的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壓力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1)椅子所受的重力G椅子=m椅子g=10kg×10N/kg=100N(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壓力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34.(2025八上·余姚期末)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密度比水小的一塑料塊密度,用測力計測出長方體塑料塊的重力(如圖甲),在底部固定有滑輪的容器中裝適量的水(如圖乙),用一根細線穿過滑輪將塑料塊與測力計連接起來,豎直勻速向上拉測力計,F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丙)。求:(1)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2)塑料塊的密度是是多少【答案】(1)由圖甲可知,塑料塊的重力G=4N,由圖丙可知,塑料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4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G=4N+4N=8N(2)塑料塊的體積塑料塊的質量塑料塊的密度【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由力的平衡條件,根據F浮=G+F求出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2)再根據F浮=ρ水gV排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即塑料塊的體積,再根據密度公示求出塑料塊的密度。【解答】(1)由圖甲可知,塑料塊的重力G=4N,由圖丙可知,塑料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4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G=4N+4N=8N(2)塑料塊的體積塑料塊的質量塑料塊的密度(1)由圖甲可知,塑料塊的重力G=4N,由圖丙可知,塑料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4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G=4N+4N=8N(2)塑料塊的體積塑料塊的質量塑料塊的密度1 / 1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1.(2025八上·余姚期末)番薯富含淀粉,是我們早餐常吃的食物之一。下列人體的消化器官中不參與番薯中淀粉消化的是( )A.口腔 B.肝臟 C.胰腺 D.小腸2.(2025八上·余姚期末)當你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中,突然感覺汽車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這時汽車正在( ?。?br/>A.勻速行駛 B.加速行駛 C.減速行駛 D.正在轉彎3.(2025八上·余姚期末)以下實例中沒有應用大氣壓的是( ?。?br/>A.背雙肩書包比單肩書包舒服B.用針筒抽取藥液C.把帶吸盤的掛衣鉤按在平整的墻壁上D.抽水機抽水4.(2025八上·余姚期末)下列有關粗鹽提純的實驗操作不正確的是( ?。?br/>A.稱量 B.溶解C.過濾 D.蒸發5.(2025八上·余姚期末)《霾愁》里寫到“口罩是人們防霾武器,我在這頭,卻看不清,誰在那頭?!膘F霾天里空氣中PM2.5嚴重超標。部分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道和肺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進入血液之前,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br/>A.氣管、肺泡、支氣管 B.氣管、支氣管、肺泡C..支氣管、肺泡、氣管 D.肺泡、支氣管、氣管6.(2025八上·余姚期末)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則這三種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為( )A. B. C. D.7.(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 B.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和上C.原子中與的數目一定相同 D.原子中與的數目一定相同8.(2025八上·余姚期末)下圖表示德國科學家薩克斯的實驗。將綠色的葉片放在暗處幾小時后,經脫色、漂洗再用碘液處理,結果遮光部分不變藍,曝光部分變藍。本實驗說明( ?。?br/>①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③⑤9.(2025八上·余姚期末)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物質和水的密度,據圖可知( ?。?br/>A.,且B.,且C.,且D.,且10.(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一鉛塊用細線掛在一個充氣的小氣球的下面,把它放入水中某處恰好處于懸浮狀態,如果向燒杯倒入一些水,則鉛塊及氣球將( ?。?br/>A.仍能靜止 B.向下運動C.向上運動 D.靜止、向上或向下運動都有可11.(2025八上·余姚期末)動物的進化會使它們的身體結構和功能更適應環境,下列解釋錯誤的是A.啄木鳥的喙又尖又長——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B.狗的犬齒很尖——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水中游行D.駱駝的趾特別寬大——增大受力面積,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12.(2025八上·余姚期末)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則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13.(2025八上·余姚期末)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們的s-t圖像如圖所示。由圖像可知錯誤的是( ?。?br/>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以乙為參照物,甲向東運動C.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 D.經過8s,甲在乙前面0.8m處14.(2025八上·余姚期末)取甲、乙兩個型號相同的量筒,分別插入一個生長狀況相同的天竺葵枝條,摘除其中一個枝條的葉,各注入清水至10毫升,然后將兩裝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鐘記錄量筒液面的讀數,結果如圖,其中分析正確的是( )A.甲組是實驗組B.甲組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乙組的葉片未被摘除D.實驗結果說明葉是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15.(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在如圖所示的三個底面積相同的容器中,分別裝入質量相等的三種不同液體,液面高度恰好也相等,則容器底部受到液體的壓強( ?。?br/>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樣大16.(2025八上·余姚期末)咳嗽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人體可通過咳嗽將進入氣管的異物排出體外,下列表示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氣流方向和肺內氣壓、外界氣壓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A. B.C. D.17.(2025八上·余姚期末)血液是反映人體健康狀況的“晴雨表”,對血液成分分析,可以了解身體的許多生理狀況。下圖是小明檢查時的血涂片和化驗單,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血液由左圖中的①②③組成B.左圖中的②能吞噬病菌C.左圖中③沒有細胞核,能促進止血和加速凝血D.根據小明的化驗結果,醫生建議他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18.(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的曲線表示人體血液中某些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若b為包繞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則c的名稱是肺靜脈,表示二氧化碳變化的是曲線②B.若b是組織處的毛細血管,表示氧氣變化的是曲線②C.若b是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曲線①可表示營養物質的變化D.若b為腎小球處的毛細血管網,曲線②表示蛋白質和血細胞的變化19.(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在細桿上固定兩片葉片便制成了玩具“竹蜻蜓”。用手搓動細桿,竹蜻蜓就能騰空而起。關于它的運動和受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竹蜻蜓上升是由于受到空氣浮力的作用B.竹蜻蜓扇葉周圍空氣流速大,壓強小C.在上升過程中,竹蜻蜓的運動狀態保持不變D.上升到最高點時,竹蜻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20.(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疊放在一起的物體A和B,在大小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B.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C.甲、乙兩圖中B物體受到水平面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FD.甲、乙兩圖中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均為零21.(2025八上·余姚期末)(1)10月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成功(如圖甲)。對接后,“神舟十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是 的,此時它們 ?。ㄌ睢笆芷胶饬Α薄ⅰ安皇芰Α被颉笆芊瞧胶饬Α保┳饔美@著地球做圓周運動。(2)圖乙是宇航員陳冬打乒乓球的情景,他先在一邊發了個球,然后追上乒乓球到另一邊,把它又打了回去。這說明力能夠改變 22.(2025八上·余姚期末)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習內容)回答有關問題:(1)第12號元素與第17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 ?。ㄌ罨瘜W式),構成該物質的微粒是 ?。ㄟx填“分子”“原子”或“離子”)。(2)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不同(選填“質子數”或“中子數)(3)科學家已經人工合成了第117號元素,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 。23.(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是葉片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1)圖中序號①所示結構名稱是 。(2)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需二氧化碳從[ ] 處進入葉內,所需水分通過圖中[ ] 所示部分運輸而來。24.(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中A、B、C、D表示心臟的四個腔,箭頭表示血流方向。請分析回答:(1)圖甲中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毛細血管內紅細胞幾乎只能成單行通過,流速緩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和肺泡間的 。(2)圖乙中,①和②合稱 ,血液通過該結構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經過[ ] 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由腎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經靜脈血管流回心臟,首先到達[ ] 。25.(2025八上·余姚期末)墻體的豎直性是房屋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建造房屋時,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線檢測墻體是否豎直,這運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如果地面能夠承擔的最大壓強是。該磚墻可以砌的最大高度是 m。(水泥漿的厚度忽略不計,磚的密度是)26.(2025八上·余姚期末)如圖所示,在18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水平地面勻速向右運動的過程中,物體B相對于地面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則B所受滑動摩擦力方向水平向 ?。ㄟx填“左”或“右”),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當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為 N。27.(2025八上·余姚期末)小科用如圖裝置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規律。(1)圖中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為 cm。(2)在探究液體壓強與液體密度關系時,為確保實驗現象更明顯,應選用水和 (填字母)進行對比實驗。A.密度為1.06g/cm3的鹽水 B.密度為1.53g/cm3的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溶液28.(2025八上·余姚期末)化學用語可準確、簡潔表達化學信息。(1)用化學符號填空:2個氮分子 。(2)某物質的化學式是,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29.(2025八上·余姚期末)某生物興趣小組在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時,設計的實驗方案如表:試管編號 ① ② ③饅頭碎屑或塊 5g的碎屑 5g的碎屑 唾液有無 2毫升的唾液 2毫升清水 2毫升唾液是否攪拌 攪拌 攪拌 攪拌溫度 37℃加入碘液 2滴根據如表完成下列問題:(1)若選用①和②號試管進行實驗,其實驗變量是 ,觀察到②號試管的實驗現象是 (2)若探究牙的咀嚼對饅頭的消化作用,應選用①和③號試管進行實驗,那么X處放入的是 。30.(2025八上·余姚期末)地溝油一直以來是食品安全關注的焦點。一些不法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大量購買地溝油用來加工各種食品,嚴重危害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小寧學了密度知識后,想用密度來鑒別色拉油和地溝油。于是他進行了如下的實驗:(1)小寧將天平放在桌面上調零,移動游碼至最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發現天平的指針在分度盤上的位置如圖甲所示,他應將平衡螺母往 ?。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2)小寧先測得空燒杯的質量為40g,將樣品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得燒杯和油的總質量如圖乙所示,讀出總質量為 g。(3)細心的小寧發現實驗室內沒有量筒,于是他找來一只相同的空燒杯,往杯內倒水直至與油面相平,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68.7g。則實驗測得樣品油的密度 。31.(2025八上·余姚期末)小科用裝有沙子的帶蓋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響因素。(1)小科根據三個常識,分別做出了三個猜想,其中符合常識1的是猜想 (填序號)。常識 猜想常識1:木頭漂在水面,鐵釘沉在水底 常識2:輪船從長江駛入大海,船身會上浮一些 常示3:人從泳池淺水區走向深水區,感覺身體變輕 猜想1: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 猜想2: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猜想3:與物體的密度有關(2)為了驗證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科依次做了如下實驗:①根據A、C、D的結果,可得猜想1是 ?。ㄌ睢罢_”或“錯誤”)的。②通過 (填字母)實驗對比,可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③為驗證猜想3,小科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瓶子密度仍大于水)。然后重復實驗操作,發現浸入液體前彈簧測力計示數為2.5N,浸沒在水中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1.5N,則新測得浮力大小為 N。浮力大小與物體密度 ?。ㄌ睢坝嘘P”或“無關”)。32.(2025八上·余姚期末)人體中各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是緊密聯系的。(1)進食后,食物中的蛋白質在 中最終被消化成氨基酸。(2)賴氨酸(化學式是)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能促進人體發育、增強免疫功能,并有提高中樞神經組織功能的作用。賴氨酸分子中N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 ?。ň_到0.1%)(3)某同學得到腸炎,到醫院注射了青霉素,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次才能到小腸。(4)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 系統。33.(2025八上·余姚期末)現代家具越來越重視“人體工學”的設計,如圖(a)所示的電腦椅,當人向后靠時就比端坐在椅子上要舒服,如圖(b)、(c)所示。下表中數據為重500牛的人使用電腦椅時的一些參數:椅子的質量 10kg人端坐在椅子上時的受力面積人向后靠時對座墊的壓強 2000Pa輪子的總受力面積求:(1)椅子所受的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34.(2025八上·余姚期末)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密度比水小的一塑料塊密度,用測力計測出長方體塑料塊的重力(如圖甲),在底部固定有滑輪的容器中裝適量的水(如圖乙),用一根細線穿過滑輪將塑料塊與測力計連接起來,豎直勻速向上拉測力計,F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丙)。求:(1)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2)塑料塊的密度是是多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消化系統的組成;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解析】【分析】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如圖:【解答】A、口腔是淀粉消化的起始部位,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初步消化淀粉 ,所以口腔參與淀粉的消化,A不符合題意。B、肝臟是一個重要的消化腺,但它主要分泌膽汁,膽汁對脂肪有乳化作用,并不參與淀粉的消化過程 ,因此,肝臟不參與淀粉的消化,B符合題意。C、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類、脂肪和蛋白質的酶,對淀粉的消化起到重要作用 ,所以胰腺參與淀粉的消化,C不符合題意。D、小腸是淀粉消化的主要場所,淀粉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 ,因此,小腸參與淀粉的消化,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答案】B【知識點】慣性【解析】【分析】(1)慣性: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2)不同運動狀態下慣性的表現:當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時,由于慣性,人會有相對運動趨勢。【解答】當你坐在一輛行駛的汽車中,突然感覺汽車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說明靠背對你的壓力增大;當汽車加速行駛時,由于慣性,乘客的身子會向后仰而擠壓靠背,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靠背在向前推你,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3.【答案】A【知識點】大氣壓強的存在【解析】【分析】大氣壓強是指大氣所產生的壓強,與之相關的現象非常多,對照選項可逐一進行分析。【解答】A、背雙肩書包比被單肩書包輕松,是因為雙肩書包增大了與肩的接觸面積,減小了對肩膀的壓強,所以感覺舒服,不是利用大氣壓來工作的,故A符合題意;B、吸取藥液時,將針口插入藥液后,向外拔活塞,使管內的氣體體積增大,氣壓減小,藥液就被管外的大氣壓壓進管內,是利用了大氣壓強,故B不符合題意;C、吸盤在工作時,需選排出里面的空氣,大氣壓便將其壓在墻面上,是利用了大氣壓強,故C不符合題意;D、抽水機抽水時,抽水機葉輪轉動,水泵內氣壓減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水泵,是利用了大氣壓強,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4.【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天平的使用及讀數;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5.【答案】B【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組成呼吸系統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有清潔、濕潤、溫暖吸入的空氣的作用,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解答】A、“氣管、肺泡、支氣管”的順序是錯誤的,因為空氣在進入肺泡之前,必須先經過支氣管,A不符合題意。B、“氣管、支氣管、肺泡”的順序是正確的,符合空氣進入肺部的路徑,B符合題意。C、“支氣管、肺泡、氣管”的順序是錯誤的,因為支氣管在氣管的下端,而肺泡在支氣管的末端,C不符合題意。D、“肺泡、支氣管、氣管”這個順序也是錯誤的,因為肺泡是呼吸系統的最末端,空氣不可能先從肺泡開始,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答案】C【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解析】【分析】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將三種元素的化合價代入選項,如果化合物的各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表明該化學式正確。【解答】A、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2YZ3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2+(+6)+(-2)×3=+2,故錯誤;B、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YZ3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6)+(-2)×3=+1,故錯誤;C、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2YZ4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2+(+6)+(-2)×4=0,故正確;D、X、Y、Z三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6,-2,則化合物X3YZ2中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為(+1)×3+(+6)+(-2)×2=+5,故錯誤。故答案為:C。7.【答案】D【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根據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解答;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解答;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解答;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答】A、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故錯誤;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錯誤;C、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不一定相同,故錯誤;D、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故正確。故答案為:D。8.【答案】C【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該實驗方法步驟:暗處理→部分光照→光照→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分析現象,得出結論。淀粉遇碘變藍,曝光部分變藍,說明曝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遮光部分沒有進行光合作用,沒有制造淀粉。【解答】①光合作用需要光:實驗結果顯示,遮光部分不變藍,說明沒有產生淀粉;而曝光部分變藍,說明產生了淀粉。這一對比說明光合作用的發生需要光照條件,①正確。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實驗過程中并沒有涉及二氧化碳的變化或控制,因此無法從本實驗中得出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結論,②錯誤。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實驗中沒有提及葉綠體的作用或變化,無法判斷光合作用是否需要葉綠體,③錯誤。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本實驗主要關注的是光合作用過程中淀粉的產生與光照的關系,并未涉及氧氣的釋放,因此無法從實驗中得出光合作用是否放出氧氣的結論,④錯誤。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實驗結果顯示,曝光部分葉片變藍,這是由于產生了淀粉與碘液反應所致。這說明光合作用過程中能夠制造淀粉,⑤正確。綜上所述,本實驗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以及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9.【答案】A【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解析】【分析】由圖可知,三種物質體積相同時的質量關系,根據密度計算公式比較甲、乙、丙的密度關系;然后從圖象中讀出乙的一組質量和體積值求出其密度,然后與水的密度相比較確定答案。【解答】如圖當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體積均為20cm3時,它們的質量由大到小分別是甲、乙、丙,由可知其中乙的質量為20g,密度乙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所以故答案為:A。10.【答案】B【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 向燒杯中加水,水的深度增大,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gh知,氣球受到的壓強增大,所以排開水的體積變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氣球受到的浮力減小。【解答】加入一些水后,氣球在水中深度增加,根據可知,它表面受到水的壓強增大,體積就會減小。氣球和鋁塊排開水的總體積減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受到的浮力減小。原來浮力與總重相等,現在浮力減小,即浮力小于重力,故氣球和鋁塊要下沉。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1.【答案】C【知識點】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解析】【分析】壓強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有關。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強就越大;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其壓強就越大。在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其壓強越小;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小,其壓強越小。【解答】A、啄木鳥有尖硬的喙,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有利于攝食駱,故A正確。B、狗的犬齒很尖,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有利于撕咬食物,故B正確;C、鯽魚的身體呈梭形,可以在游泳時減少水的阻力,有利于水中游行。故C錯誤;D、駝的腳掌很大,是在壓力一定的情況,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有利于沙漠行走,故D正確;故答案為:C。12.【答案】A【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混合物中含有多種物質,純凈物中只含有一種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單質,由兩種或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稱為化合物。【解答】A、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的分子中含有兩種原子,屬于化合物,故A正確;B、圖中含有三種物質的分子,屬于混合物,故B錯誤;C、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故C錯誤;D、圖中含有一種物質的分子,屬于純凈物,該物質的分子中含有一種原子,屬于單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13.【答案】B【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由s-t圖象直接可求出時間t內的路程s,進而可以得出兩車之間的距離,再根據相同時間內通過路程大的物體速度大可判斷甲、乙兩車速度的大??;(2)根據甲、乙的速度關系判斷兩物體的位置關系,然后以甲或乙為參照物,判斷乙或甲的運動狀態。【解答】A、由圖象可知,經過相同時間甲運動的路程大于乙運動的路程,由可知,甲車速度大于乙車速度,故A正確;BC、因為v甲>v乙,甲、乙兩物體同時同地向西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甲在乙的前面向西運動,兩物體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以甲為參照物,乙向東運動;以乙為參照物,甲向西運動,故B錯誤,C正確;D、由圖象可知,經過8s,甲運動的路程s甲=1.6m乙運動的路程s乙=0.8m所以甲和乙的距離s=s甲-s乙=1.6m-0.8m=0.8m即甲在乙前面0.8m,故D正確。故答案為:B。14.【答案】D【知識點】蒸騰作用【解析】【分析】(1)對照實驗: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人為改變條件的組是實驗組,不做改變的組是對照組。(2)植物水分利用: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少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動。(3)蒸騰作用主要器官: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葉片面積大小等會影響蒸騰作用強度。【解答】A、由分析可知,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因此,甲組是對照組,A錯誤。B、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甲組有葉,甲組減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騰作用,B錯誤。C、由分析可知,乙組的葉片被摘除,C錯誤。D、由圖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變量是有無葉,甲有葉,隨著時間的推移,液面越來越低,而乙量筒內的葉摘除,隨著時間的推移,液面變化不明顯,所以得出結論是:葉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D正確。故答案為:D。15.【答案】C【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由題知底面積相同、液面高度相同,容器形狀不同,可得出三種液體的體積關系,又知道三種液體質量相等,根據密度公式得出三種液體的密度關系,再利用液體壓強公式分析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關系。【解答】由題知,液體深度h、容器底面積S均相同,容器形狀不同,則由容器的形狀可知,液體的體積V丙<V甲<V乙因為三種液體質量相等,所以由可知液體的密度ρ丙>ρ甲>ρ乙所以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p丙>p甲>p乙即容器底部受到液體壓強最大的是丙。故答案為:C。16.【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肋間肌和膈肌的收縮與舒張能夠分別使胸廓擴大、縮小。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腔容積增大,肺隨之擴張,此時肺內氣壓低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腔容積縮小,肺隨之回縮,此時肺內氣壓高于大氣壓,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解答】在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的氣流方向:在咳嗽達到頂峰即咳出異物時,氣流是從肺部向外排出的;這意味著氣流方向是向外的(排除BD)。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的關系:為了將異物從肺部咳出,肺內需要產生一個足夠大的壓力差,使得氣流能夠克服外界氣壓,順利排出。因此,在咳出異物時,肺內氣壓(P內)是大于外界氣壓(P外)的,這樣才能形成向外的氣流(排除C)。綜上,在咳出異物時,呼吸道內的氣流方向是向外的,且肺內氣壓(P內)大于外界氣壓(P外)。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7.【答案】A【知識點】血液【解析】【分析】血常規化驗單中有紅細胞、白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等的數量,可通過與正常值對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血細胞的比較:如圖所示:①紅細胞、②白細胞、③血小板,據此分析解答。【解答】A、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細胞包括①紅細胞、②白細胞、③血小板,A錯誤。B、②是白細胞,是數量最少的血細胞,有細胞核,但比紅細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護功能,B正確。C、③是血小板,血小板是體積最小的血細胞,在顯微鏡下基本上看不到,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正確。D、由化驗單可知,小明的紅細胞計數低于正常值,血紅蛋白的含量也低于正常值;由此可判斷小明患有貧血,應多吃一些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D正確。故答案為:A。18.【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食物的消化與吸收;泌尿系統【解析】【分析】(1)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血液在流經的器官不同,血液從該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會發生不同的變化。(2)一般情況下圖中,a動脈、b毛細血管、c靜脈,①含量增加、②含量減少。【解答】A、若b為包繞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則a是肺動脈、c是肺靜脈;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因此血液中的氧氣增多,二氧化碳減少,所以表示二氧化碳變化的是曲線②,A正確;B、當血液流經組織細胞時進行了物質交換: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和氧進入組織細胞,而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進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所以若b是組織處的毛細血管,表示氧氣變化的是曲線②,B正確;C、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血液流經小腸后,小腸絨毛吸收來了豐富的營養物質,導致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增多,因此若b是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曲線①可表示營養物質的變化,C正確;D、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即從出球小動脈流出的血液和從入球小動脈流入的血液相比較,蛋白質和血細胞的總量沒有變而水等物質的含量減少,因此蛋白質和血細胞的含量會增高.所以若b為腎小球處的毛細血管網,曲線①為蛋白質和血細胞,而不是曲線②,D錯誤.故答案為:D。19.【答案】B【知識點】平衡狀態的判斷;力與運動的關系;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解析】【分析】(1)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2)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情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解答】AB、竹蜻蜓上升時,受到空氣對它的作用力大于重力,但是空氣對竹蜻蜓的作用力并不是浮力,而是升力;由竹蜻蜓的構造特點可知,竹蜻蜓上升時上方的空氣流速大、壓強小,下方的空氣流速小、壓強大,所以能產生向上的升力,故A錯誤,B正確;C、在上升過程中,竹蜻蜓做變速運動,所以竹蜻蜓的運動狀態是改變的,故C錯誤;D、竹蜻蜓上升到最高點時的瞬間,由于竹蜻蜓不再運動,就不再受到空氣阻力作用,此時只受重力作用,所以此時所受的力不是平衡力,故D錯誤。故答案為:B。20.【答案】C【知識點】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在分析時,分別以整體、A、B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且物體處于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平衡力的作用。【解答】A、甲圖中以A為研究對象,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對它的摩擦力作用,且f=F,又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為F;乙圖中,AB同時向前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AB之間沒有相對運動的趨勢,B物體受到A物體對它的摩擦力為零,故A錯誤;BD、甲圖中,A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B對它的摩擦力作用,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可知f=F,即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F;乙圖中A物體與B相對靜止,A物體在水平方向沒有力的作用,A物體受到B物體對它的摩擦力大小為為零,故B、D錯誤;C、以AB整體為研究對象,在水平方向受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這兩個力相互平衡,則f=F,所以兩種情況下B物體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均為F,故C正確。故答案為:C。21.【答案】(1)靜止;受非平衡力(2)物體的運動狀態【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力的作用效果;平衡狀態的判斷【解析】【分析】(1)掌握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判斷物體受力是否平衡,關鍵是判斷物體是否處于平衡狀態,若運動狀態不變,則受平衡力,若運動狀態改變,則受非平衡力;(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和形狀,【解答】(1)對接后,“神舟十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的位置不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它們都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運動方向一直在改變,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2)他先在一邊發了個球,然后追上乒乓球到另一邊,把它又打了回去。這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1)[1]對接后,“神舟十一號”相對于“天宮二號”的位置不發生變化,所以是靜止的;[2]它們都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運動方向一直在改變,所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2)他先在一邊發了個球,然后追上乒乓球到另一邊,把它又打了回去。這說明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22.【答案】(1)MgCl2;離子(2)質子數(3)117【知識點】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據原子序數確定元素的種類,再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2)根據元素的概念來分析;(3)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來分析。【解答】(1)12號元素是鎂元素,17號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則二者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Cl2,氯化鎂是由鎂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2)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此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3)科學家已經人工合成了第117號元素,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117。(1)12號元素是鎂元素,17號元素是氯元素,在化合物中,鎂元素顯+2價,氯元素顯-1價,則二者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Cl2,氯化鎂是由鎂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2)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因此表中不同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3)科學家已經人工合成了第117號元素,則該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是117。23.【答案】(1)上表皮(2)⑥;氣孔;③;葉脈【知識點】葉的形態結構【解析】【分析】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1、葉片的基本結構及其主要功能:(1)表皮:為葉片表面的一層初生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葉綠體;在表皮上分布有氣孔,氣孔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可以張開或關閉,是植物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保衛細胞控制氣孔開閉.(2)葉肉:為表皮內的同化薄壁組織,通常有下列兩種.柵欄組織:細胞通常1至數層,長圓柱狀,垂直于表皮細胞,并緊密排列呈柵狀,內含較多的葉綠體.海綿組織:細胞形狀多不規則,內含較少的葉綠體,位于柵欄組織下方,層次不清,排列疏松,狀如海綿.(3)葉脈:為貫穿于葉肉間的維管束.2、圖示①表示上表皮、②表示柵欄組織、③表示葉脈、④表示海綿組織、⑤表示下表皮、⑥表示氣孔。【解答】(1)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包括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葉脈三部分。表皮屬于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葉脈具有輸導作用。因此,圖中序號①所示結構名稱是上表皮。(2)葉片的表皮有氣孔,氣孔是氣體進出和水分散失的門戶。葉脈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因此,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需二氧化碳從序號⑥氣孔處進入葉內,所需水分通過圖中序號③葉脈內的導管所示部分運輸而來。(1)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包括海綿組織和柵欄組織)、表皮(包括上、下表皮)和葉脈三部分。表皮屬于保護組織,分為上、下表皮,表皮細胞扁平,排列緊密,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導管能夠向上運送水和無機鹽,篩管能夠向下運送有機物,葉脈具有輸導作用。因此,圖中序號①所示結構名稱是上表皮。(2)葉片的表皮有氣孔,氣孔是氣體進出和水分散失的門戶。葉脈內有導管和篩管,導管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因此,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所需二氧化碳從序號⑥氣孔處進入葉內,所需水分通過圖中序號③葉脈內的導管所示部分運輸而來。24.【答案】氣體交換;腎小體;③;腎小管;A;右心房【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血液循環;泌尿系統【解析】【分析】圖中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圖示甲表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圖示乙表示腎臟的結構功能單位:①腎小球,②腎小囊,③腎小管【解答】(1)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肺泡是肺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肺泡數量多,肺泡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肺泡與血液之間氣體交換。(2)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液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成分都可以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含有的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以及部分無機鹽被重吸收,其他沒有被重吸收的成分,從腎小管流出,成為尿液。因此,圖乙中,①和②合稱腎小體,血液通過該結構的濾過作用,形成原尿,經過③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3)血液循環的途徑如下,因此,由腎小管重吸收的葡萄糖,經靜脈血管流回心臟,首先到達A右心房。25.【答案】豎直向下;20【知識點】重力及其方向;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解析】【分析】①重垂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②水泥漿的厚度忽略不計,則磚墻可看做是只由磚構成的規則固體;知道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壓強,根據變形求出墻最高的高度。【解答】重垂線是利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水泥漿的厚度忽略不計,則磚墻可看做是只由磚構成的規則固體,物體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等于其所受的重力,磚墻對地面的壓強,則則該磚墻可以砌的最大高度26.【答案】右;14;14【知識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物體B處于平衡狀態,據此判斷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根據摩擦力的概念可判斷其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對A進行受力分析,再進一步確定地面對A的摩擦力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據此分析。【解答】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4N,則彈簧測力計對B的拉力為4N,方向向左;B水平方向上受拉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得,摩擦力與拉力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摩擦力大小為4N,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以A為研究對象,它受到向右的拉力為18N,同時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和物體B對它的摩擦力,二者之和為18N,所以地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為f=18N-4N=14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當水平拉力F增大到20N,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故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還為14N。27.【答案】12;B【知識點】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實驗【解析】【分析】(1)深度為液面到橡皮膜的豎直距離;(2)根據可知,探頭所處深度一定時,液體密度越大液體壓強越大。當兩種液體密度相差較大時,壓強計液面的高度差的值相差較大,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客舟,液面到燒杯底部的距離為22cm,橡皮膜到燒杯底部的距離為10cm,則金屬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2)已知水的密度為,密度為的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溶液與水的密度相差較大,則水和硝酸鉀和氯化鈉混合溶液壓強差最大,實驗現象更明顯,故選B。28.【答案】(1)2N2(2)X-32a-18【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2)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2個氮分子可表示為2N2;(2)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1×2+y+16×(2a+1)=X,y=X-32a-18。(1)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則2個氮分子可表示為2N2;(2)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1×2+y+16×(2a+1)=X,y=X-32a-18。29.【答案】(1)唾液;變藍色(2)5g的饅頭塊【知識點】酶及其催化作用【解析】【分析】(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將淀粉初步消化為麥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會變藍,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3)酶的活性受溫度的影響,高溫可能會使酶失去活性,低溫會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強。【解答】(1)①、②號試管是以唾液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①不變藍,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它能促進淀粉的分解,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②變藍,原因是清水不消化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2)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環境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齒的咀嚼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因此,以①、③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X處放入的是等量的饅頭塊。(1)①、②號試管是以唾液為變量形成的一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①不變藍,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它能促進淀粉的分解,把淀粉分解成麥芽糖,麥芽糖遇碘不變藍。②變藍,原因是清水不消化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2)為了確保實驗結果只是由實驗變量的不同引起的,就應當使實驗環境中除實驗變量不同外,其它條件都相同;要探究牙齒的咀嚼對饅頭的消化作用,就要以牙齒的咀嚼為變量設置對照實驗,因此,以①、③號試管形成對照實驗,X處放入的是等量的饅頭塊。30.【答案】(1)左(2)63(3)0.80【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液體密度的測量【解析】【分析】(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左側,根據左偏右調、右偏左調的規律調節平衡螺母;(2)燒杯和樣品油的總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的示數;(3)只有天平,沒有量筒,可以利用等體積的水和食用油,稱量水和食用油的質量,根據體積相等列出等式求出食用油的密度。【解答】(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2)如圖乙所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3)由可知燒杯中樣品油質量m樣品油=63g-40g=23g而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水=68.7g-40g=28.7g樣品油體積樣品油密度(1)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將游碼移至標尺左端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中央刻度線的右側,應將平衡螺母向左調節,使橫梁平衡。(2)如圖乙所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50g+10g+3g=63g(3)由可知燒杯中樣品油質量m樣品油=63g-40g=23g而相同體積的水的質量m水=68.7g-40g=28.7g樣品油體積樣品油密度31.【答案】(1)3(2)錯誤;CE;1;無關【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計算【解析】【分析】(1)木頭漂在水面,是因為木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鐵釘沉在水底,是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其中符合常識1的是與物體的密度有關;(2)①A、C、D實驗中,C、D兩次實驗物體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稱重法,兩實驗中受到的浮力相同;②CE實驗中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溶液密度不同,測力計示數不同;③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由稱重法知,此時受到的浮力為1N,原來沒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時,浸沒后受到的浮力相比較,說明浮力大小與物體的密度是否有關;【解答】(1)木頭漂在水面,是因為木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鐵釘沉在水底,是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符合常識1的是猜想3。(2)①A、C、D實驗中,C、D兩次實驗物體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稱重法,兩實驗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猜想1: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是錯誤的;②CE兩次實驗,物體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的深度相同,由稱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在鹽水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故兩次實驗對比,可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③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浸沒在水中,由稱重法可知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1=G1-F1=2.5N-1.5N=1N由圖可知到瓶子中沒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時,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G0-F0=2.8N-1.8N=1N所以F浮1=F浮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1)木頭漂在水面,是因為木頭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鐵釘沉在水底,是因為鐵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符合常識1的是猜想3。(2)[1]①A、C、D實驗中,C、D兩次實驗物體在水中深度不同,由稱重法,兩實驗中受到的浮力相同,故猜想1:與浸入液體的深度有關是錯誤的;[2]②CE兩次實驗,物體浸沒在密度不同的液體的深度相同,由稱重法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同,在鹽水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故兩次實驗對比,可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有關;[3][4]③將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減小物體密度,浸沒在水中,由稱重法可知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1=G1-F1=2.5N-1.5N=1N由圖可知到瓶子中沒有倒出沙子密度大時,物體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G0-F0=2.8N-1.8N=1N所以F浮1=F浮0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密度無關。32.【答案】(1)小腸(2)19.2%(3)兩次(4)泌尿【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血液循環;泌尿系統;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根據食物中蛋白質的消化最終是在小腸被消化進行分析;(2)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臀部注射藥物,藥物進入血液后流經的路徑進行分析;(4)根據泌尿系統的主要功能進行分析。【解答】(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2)賴氨酸的摩爾質量 :摩爾質量是分子中各元素原子量的總和,賴氨酸的化學式是;因此,賴氨酸的摩爾質量為:6×12 + 14×1 + 2×14 + 2×16 = 146 g/mol。 計算賴氨酸分子中氮元素的質量 :氮元素在賴氨酸分子中有2個原子。因此,氮元素的質量為:2×14 = 28 g/mol。 計算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 :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8 / 146) × 100% ≈ 19.2%。(3)首先,青霉素從注射部位進入血液,隨血液流動到達上腔靜脈,然后進入右心房。接著,青霉素從右心房進入右心室,由右心室泵出,經過肺動脈進入肺部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匯入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最后,青霉素從左心房進入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出,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各級動脈到達腸動脈,進入小腸的毛細血管。因此,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兩次 才能到達小腸。(4)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 腎臟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因此,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泌尿系統。(1)蛋白質的消化是從胃開始的,當食物中的蛋白質進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進行初步消化后進入小腸,小腸里的胰液和腸液含有消化蛋白質的酶,在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被徹底消化為氨基酸。(2)賴氨酸的摩爾質量 :摩爾質量是分子中各元素原子量的總和,賴氨酸的化學式是;因此,賴氨酸的摩爾質量為:6×12 + 14×1 + 2×14 + 2×16 = 146 g/mol。 計算賴氨酸分子中氮元素的質量 :氮元素在賴氨酸分子中有2個原子。因此,氮元素的質量為:2×14 = 28 g/mol。 計算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 :氮元素的質量百分含量為:(28 / 146) × 100% ≈ 19.2%。(3)首先,青霉素從注射部位進入血液,隨血液流動到達上腔靜脈,然后進入右心房。接著,青霉素從右心房進入右心室,由右心室泵出,經過肺動脈進入肺部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然后匯入肺靜脈,進入左心房。最后,青霉素從左心房進入左心室,由左心室泵出,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各級動脈到達腸動脈,進入小腸的毛細血管。因此,青霉素至少要通過心臟 兩次 才能到達小腸。(4)泌尿系統是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腎臟。 腎臟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因此,血液流經x系統后,代謝廢物尿素含量明顯下降,x系統是泌尿系統。33.【答案】(1)椅子所受的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壓力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知識點】重力的大?。粔簭姷拇笮〖捌溆嬎?br/>【解析】【分析】(1)由表格數據可知椅子的質量,根據G=mg求出其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力等于椅子重力和人端坐在椅子上時對座墊的壓力之和,受力面積等于5個輪子的受力面積之和,根據求出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解答】(1)椅子所受的重力(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壓力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1)椅子所受的重力G椅子=m椅子g=10kg×10N/kg=100N(2)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壓力人端坐在椅子上時椅子對水平地面的壓強34.【答案】(1)由圖甲可知,塑料塊的重力G=4N,由圖丙可知,塑料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4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G=4N+4N=8N(2)塑料塊的體積塑料塊的質量塑料塊的密度【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1)由力的平衡條件,根據F浮=G+F求出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2)再根據F浮=ρ水gV排求出排開水的體積,即塑料塊的體積,再根據密度公示求出塑料塊的密度。【解答】(1)由圖甲可知,塑料塊的重力G=4N,由圖丙可知,塑料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4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G=4N+4N=8N(2)塑料塊的體積塑料塊的質量塑料塊的密度(1)由圖甲可知,塑料塊的重力G=4N,由圖丙可知,塑料塊浸沒在水中時測力計的示數F=4N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塑料塊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G=4N+4N=8N(2)塑料塊的體積塑料塊的質量塑料塊的密度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