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8 人之初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漢字。3.初步了解《三字經》這本兒童啟蒙讀本,大致理解文中四句話的意思,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4.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三字經》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并背誦課文。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2課時。第 1 課時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節奏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7個漢字。執教時間 2025年 月 ___日前置學習 1.將課文大聲讀3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自主學習書后一類字、識記二類字。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1.師示《三字經》書本圖片,古時候兒童學習的啟蒙讀物,每句話都是三個字,所以叫做《三字經》,內容十分豐富。 2.師激趣:《三字經》開篇的第一句是“人之初”,這也是我們這篇課文的題目。 3.師板書課題,指導生字“之”的寫法:“之”有三筆,第一筆點畫居中,第二筆橫撇略扁,最后一筆平捺,注意運筆的變化。 4.指名生朗讀課題,認識生字“初”。 名生朗讀課題,認識生字“初”。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師范讀課文,生認真傾聽,交流聽后的感受。 2.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隨文識字學詞。 (1)學習第一句話。 ①指名生朗讀第一句,出示字詞卡片:相、近、習、遠,指名生認讀,相機正音。 ②出示反義詞“近——遠”,引導學生理解詞義。 ③再次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話,全班齊讀第一句話。 (2)學習第二句話。 ①指名生朗讀第二句,出示生字卡片:教、道、貴、專,指名多生認讀。 ②學習“教”,交流兩個讀音的意思,師小結:在“教別人做什么事情”的時候讀第一聲。 ③再次指名生朗讀第二句話,全班齊讀。 (3)學習第三句話。 ①指名生朗讀第三句話,出示生字卡片:幼,指名生認讀。②指導學生讀好這個問句。 (4)學習第四句話。 ①指名生朗讀第四句話,出示生字卡片:玉、知、義,指名生認讀。 ②再次指名生朗讀第四句話,全班齊讀。 4.生再次輕聲自由練習朗讀文本,同桌互相練讀。 5.指名生分小節朗讀課文,全班齊讀,讀出課文三字一停、朗朗上口的節奏。 生認真傾聽,交流聽后的感受 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朗讀第一句 指名學生朗讀第一句話,全班齊讀第一句話 生朗讀第三句話,指名生認讀,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中見過這個字:幼小、幼兒園 生再次輕聲自由練習朗讀文本,爭取讀正確度通順,同桌之間互相練讀。三、再讀課文,鞏固識字 1.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與同桌合作朗讀,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2.師再次隨機出示詞語卡片,指名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齊讀。 3.獨立出示本課13個生字,鼓勵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或在哪里其他的詞語中也見過這些漢字。 4.師小結:在識記漢字的時候,可以根據漢字的結構、偏旁、與形近字進行比較的方式來進行識記。 生再次朗讀課文,并與同桌合作朗讀,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四、指導生字書寫 1.出示本課要求會寫的漢字:近、習、遠、學、玉、義。 2.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3.生自主觀察這些漢字,交流書寫要領,師重點指導:“近、遠”是半包圍結構,其中“斤、元”書寫時要略小,最后寫走之兒;“義”字先寫中間的點,再寫撇、捺,注意撇畫筆捺畫略高。 4.師范寫,生認真觀察并進行書空練習。 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生自主觀察這些漢字,交流書寫要領 生認真觀察并進行書空練習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三字經》的內容,還讀熟了其中的幾句話,認識了很多的漢字。那么,《三字經》中的這些句子究竟藏著什么意思,為什么值得古代和現代的小朋友們學習呢?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第 2 課時課時目標 1.初步了解《三字經》這本兒童啟蒙讀本,大致理解文中四句話的意思,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2.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三字經》的興趣。前置學習 了解《三字經》是傳統文化,知曉本文的出處。 驗嘗試背誦《三字經》的內容。執教時間 2025年 月 ___日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回顧課文 1.師出示詞語卡片,指名生認讀。 2.指名生朗讀課文。 生朗讀課文二、精讀句子,理解意思 1.學習第1小節。 (1)生自由朗讀第一句話,說說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2)指名生交流自己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組詞、結合生活實際等方法理解下列詞語: 初:剛出生;性:本性;善:善良;相近:差不多;習:性情和行為;相遠:差別很大。 (3)鼓勵學生大致說說意思,師小結:人在剛出生時,本性都是善良純潔的,只是因為后天的學習和所受教育的不同,性情和行為就有了好壞之分。 (4)全班齊讀第一句話。 (5)指名生朗讀第二句話,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說說這句話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6)師講解:“茍”是如果的意思,“遷”指的是改變;“貴以專”的意思是指最重要的是專心致志。 (7)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師適當小結:如果不好好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本性就會變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志。 (8)生齊讀第二句話。 (9)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體會,師相機點撥:小朋友們剛出生的時候都差不多,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有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人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們長大以后就會有很大的差別,這段話告訴我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2.學習第2小節。 (1)生自由朗讀第2小節,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 (2)指名生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和句子,還有哪些詞語和句子不太明白。 (3)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師適當講解: 非所宜:這是不應該的。老何為:長大了還能有什么作為呢?琢:精心打磨;器:物品、器物;義:知識和道理。 (4)鼓勵學生大致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5)師適當講解:小孩子不努力學習,這是不應該的,如果小的時候不好好讀書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長大了以后還能有什么作為呢?玉石不經過工匠的精心打磨,就不能成為精美的物件,同樣的道理,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6)師小結:這段話告訴我們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4.生再次自由練習朗讀課文,通過師生對讀。同桌對讀。拍掌伴奏讀、開火車讀等方式讀出《三字經》的節奏和韻味。 生自由朗讀第一句話,說說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生交流自己的問題 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大致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全班齊讀第一句話 生朗讀第二句話,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說說這句話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學生互動 生齊讀第二句話 學生結合自己的成長實際談談對這段話的體會 生有節奏地齊讀第1小節 自由朗讀第2小節,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并嘗試與同桌相互交流。 交流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和句子,還有哪些詞語和句子不太明白。 學生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大致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學生互動三、練習背誦,適度拓展 1.生自主練習背誦課文,師適當指導:可以先分句背誦,再連起來背誦;在背誦的時候結合句子的意思幫助記憶。 2.指名生分句背誦,分小節背誦,全文背誦。 3.適度拓展。 (1)師出示:“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柕。”“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師范讀,生自主讀一讀。 (2)指名學生說說這兩句話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師適當補充,講述“孟母三遷”和“孔融讓梨”的故事。 (3)生齊讀出示的兩句話。 通過拍掌伴奏讀、同桌對讀、全部齊讀等方式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讀出兒歌的節奏和韻味。 全班有節奏地齊讀第2小節。 自由練習朗讀課文 同桌對讀。拍掌伴奏讀、開火車讀等方式讀出《三字經》的節奏和韻味。四、課堂小結 《三字經》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背誦,而且還藏著很多有趣的故事、豐富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課后能多讀一讀,相信你從中一定會得到很多的收獲。教學設計尾頁作業設計 一、連線。 二、填空。 性相_______,_______相________。 _____不琢,不成器,______不學,不知______。板書設計 8.人之初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為專。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