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語文園地五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小兒歌,認識9個漢字,進一步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提高歸類識字的能力。2.辨析同音字,鞏固學習音序查字法,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3.正確朗讀并背誦三則歇后語,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體會歇后語這種語言形式。教學難點:重點:進一步鞏固形聲字的構字規律,練習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難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使用同音字,初步了解歇后語這種語言形式。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3課時。第 1 課時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小兒歌,認識9個漢字,進一步體會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2.提高歸類識字的能力。執教時間 2025年 月 ___日前置學習 預習課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關聯舊知,激趣導入 1.出示《識字3》的內容,生自主朗讀,說說在這一課中“青”字加上偏旁組成了哪些新字。 2.師激趣:其實在漢字中,像“青”這樣特別愛交朋友的漢字還有很多,我們今天再來認識一位(板書:包,指名生認讀)。 學生互動二、學習“趣味識字” 1.生自主閱讀小兒歌,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生朗讀小兒歌,正音識字。 (1)根據學生的朗讀起來相機出示詞語卡片:吃飯、能干、吃飽、茶水、泡茶、輕輕、抱著、鞭炮。 (2)指名生認讀,相機正音強調:“能”既是鼻音,又是后鼻音;“茶”是翹舌音;“輕”是后鼻音。 3.鞏固識字 (1)單獨出示兒歌中出現的9個生字,指名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2)引導學生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在此過程中,師適當引導:“飽、泡、袍、炮”這四個字都是“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來構成的;“飯、茶”也可以通過借助偏旁來理解字義識記字形;“輕”與“經”比較記憶。 (3)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 4.發現規律 (1)師出示六個漢字:飽、泡、跑、抱、袍、炮。指名生說說這六個漢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師適當小結:相同點是六個漢字中都有“包”字,而且讀音與“包”相似;不同點是偏旁不同,意思也不一樣。 (2)鼓勵學生結合兒歌內容說說這六個漢字的偏旁與漢字的意思有什么關系。 (3)師小結:“包”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六個漢字,這六個漢字的讀音與“包”相似,而不同的偏旁表示了漢字不同的意思。這樣的漢字叫做形聲字,與我們在《識字3》中學習的由“青”字組成的一組漢字一樣,聲旁表音,形旁表義。漢字中的大部分字都是形聲字。 生自主閱讀小兒歌,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朗讀小兒歌,正音識字。 生再次練習朗讀小兒歌,將兒歌讀通讀順,讀出節奏 生認讀,口頭組詞,加強理解 學生觀察字形,交流識記方法。 指名讀、開火車讀、小組讀等方式來鞏固學生的識字成果 學生找出兒歌中由“包”字加偏旁組成的六個漢字,交流這六個漢字是由“包”加上什么偏旁組成的 指名生說說這六個漢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三、學習“字詞句運用” 1.師過渡:同樣的漢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組成很多新的漢字,同樣,同一個偏旁加上不同的漢字也可以組成新的漢字。 2.生自主認讀“我的發現”中的三行漢字,讀準字音,并與同桌輕聲交流自己的發現。 3.指名生分行朗讀漢字,并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4.進一步引導學生發現每一行漢字在字義上有什么相同之處,指名生交流,師小結:第一行四個口字旁的漢字都與嘴巴的動作有關;第二行提手旁的漢字都是手部的動作;而第三行與腳部動作有關。 5.拓展鞏固 (1)想想還有哪些口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漢字,看看這些漢字的意思是不是與偏旁有這樣的關系。 (2)指名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喊、喂、打、抱、路、躍。師教讀,并適當講解意思。 (3)師出示三點水旁、木字旁、鼓勵學生寫出幾個帶有這樣偏旁的漢字. 生自主認讀“我的發現”中的三行漢字,讀準字音,并與同桌輕聲交流自己的發現 生分行朗讀漢字,并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學生發現每一行漢字在字義上有什么相同之處,指名生交流。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很多的漢字朋友,而且發現了漢字的字形和字義之間的有趣聯系,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識字中,也能關注到這一點,進一步提高自己認識漢字、理解漢字的能力。第 2 課時課時目標 1..辨析兩組同音字,鞏固學習音序查字法,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 2.正確朗讀并背誦三則歇后語,大致了解其意思,初步體會歇后語這種語言形式。執教時間 2025年 月 ___日前置學習 預習課文。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出示漢字,談話導入 1.師出示幾組同音字:香—鄉;青—清;夕—西,指名生認讀,說說這幾組漢字有什么特點。 2.生交流,師小結:每一組的兩個漢字讀音相同,意思卻不一樣,這樣的漢子叫做同音字。 3.師談話:漢字中的同音字有很多,雖然它們的讀音相同,但是在用法上卻不一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區別它們。 學生互動二、辨析同音字 1.生自主朗讀“選一選,填一填”中的句子,嘗試將正確的漢字填在括號中,再讀一讀。 2.指名交流,師明確: “青”指的是一種顏色,“清”是三點水旁,一般用來表示水很干凈. “再”一般表示再見、再一次的意思,“在”表示“在什么地方、什么時間等”。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青—清;再—在”這兩組同音字的不同用法。 (1)師出示相關練習qīng:( )色、( )水、( )蛙、( )潔 zài:( )會、( )哪里、( )也不會了、我( )早晨讀書。 (2)生根據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進行填空,并說明原因。 4.拓展練習。 (1)師出示另外兩組同音字:香—鄉;夕—西。指名生認讀。 (2)用“香”“鄉”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 “香”指的是味道;“鄉”指的是家鄉、故鄉。 (3)用“夕”“西”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 “夕”指的是傍晚、夕陽;“西”指的是一個方向。 6.師小結:辨析兩組同音字,一定要結合具體的詞語和句子,根據漢字的意思來正確區分。 生交流:每一組的兩個漢字讀音相同,意思卻不一樣,這樣的漢子叫做同音字。 自主朗讀“選一選,填一填”中的句子,嘗試將正確的漢字填在括號中,再讀一讀 生朗讀句子,并交流自己所填的漢字是什么,為什么填這個漢字。 學生互動三、鞏固音序查字法 1.出示“語文園地三”中學習的《音序查字法口訣》,生齊讀,指名生說說音序查字法的幾個步驟。 2.帶領學生復習:第一步:找漢字音節的第一個大寫字母;第二步:在字母欄下找到相關音節,看看它在第幾面;第三步:翻到字典正文的這一面,依次尋找,就能找到這個這個漢字。 3.根據以上方法,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溪、解、準、樓、伯”五個字,師巡視。 4.指名生交流,鞏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驟。 生根據同音字的不同意思自主進行填空,并說明原因。 學生分別用“香”“鄉”組詞,體會二者意思的區別。四、學習“日積月累” 1.生自主朗讀這三則歇后語,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短語。 2.指名讀,師適當正音。提醒學生每行短語的中間部位要注意停頓。 3.師舉例引導學生體會歇后語的表現形式: 這幾則短語,前半部分講的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或現象,后半部分則是一種比喻的意思,整句聯系起來十分生動有趣。像這樣的語言形式就叫做歇后語。 4.大致理解這三則歇后語的意思。 師描述這一種情況,鼓勵學生說一說用那一條歇后語比較適合。(如:一位同學期中考試沒有考好,當他拿著試卷回家的時候,心里十分緊張,擔心爸爸媽媽會批評他,這個時候他的心情就可以用“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來形容。) 5.通過師生對讀、自由朗讀、聯系意思等方法指導學生熟練并背誦四則歇后語。 生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里查到“溪、解、準、樓、伯”五個字, 生交流自己是如何查到這幾個字的,在交流中進一步鞏固音序查字法的基本步驟。 生在自主朗讀這三則歇后語。 指名生交流這個短語中出現了什么物品。 生自主朗讀并比較每則歇后語前后兩部分有什么關系。 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學設計尾頁作業設計 一、寫同音字。 1.( )( )的小河邊,有許多( )草。 2.同學們正( )讀書。 3.我要上學去了,我跟媽媽說( )見。 二、連線。 小蔥拌豆腐 七上八下 竹籃子打水 節節高 芝麻開花 一清(青)二白 十五個吊桶打水 一場空板書設計 (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自行設計)第 3 課時課時目標 1.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感受兒歌的生動有趣。 2.通過邀請小伙伴一起玩游戲,引導學生有條理地介紹游戲規則,培養他們樂于交往的意識和友善待人的良好習慣。執教時間 2025年 月 ___日前置學習 閱讀兒歌。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一、揭題導入 (1)出示教材插圖,認識圖上的人物。 相機出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妖怪”等人物名,讀準人名。(2)有一首兒歌,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一個故事——出示題目《孫悟空打妖怪》,齊讀。二、讀兒歌,交流發現。 孫悟空是怎么打妖怪的呢?先自己讀一讀兒歌,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2)指名學生逐句讀兒歌,相機正音,并指導停頓。(3)同桌合作讀,讀出節奏。 讀兒歌,交流自己的發現。預設:每一句兒歌的結尾和下一句的開頭是一樣的。小結:這樣的節奏,讓這首兒歌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 發現每一句兒歌結尾與下一句句首相連的結構特點。 通過多種形式讀好兒歌,讀出對兒歌中正反兩面人物的不同情感。三、理解兒歌。 (1)你知道孫悟空為什么要打妖怪嗎?(2)孫悟空又是怎么打妖怪的?預設:學生找到“冒、舉”等動詞。(3)帶著動作讀一讀,讀出孫悟空火眼金睛、本領高強的特點。四、兒歌拓展。 (1)回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讀,一起表演。(2)推薦閱讀《西游記》(注音版本),讀讀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有趣、驚險的故事。五、回顧課文,引出話題 1.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課文《怎么都快樂》嗎?課文中說“人多,什么游戲都能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游戲。2.(板書課題:一起做游戲)揭題,齊讀課題。六、觀察插圖,明確要求 1.出示第一幅圖。觀察圖畫,這是什么游戲?你會玩嗎?指名會玩的學生說說游戲的玩法。預設:在黑板上畫一個沒有鼻子的小熊,請貼鼻子的同學用布條蒙上眼睛,在原地轉三圈,拿著“鼻子貼”走向黑板,給小熊貼上鼻子。2.聽明白了嗎?在介紹游戲規則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或者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可以將游戲介紹得有條理。3.指名學生玩游戲,結束后向大家介紹自己的玩法。4.生活中遇到了有趣的游戲時,你會怎么做?出示提示一:主動邀請別人。5.出示第二幅圖和對話氣泡。小紅也去邀請小蘭來玩這個游戲了,讀一讀她們的對話。看來,要想邀請更多的人和我們一起玩,我們得要說清楚游戲的規則。除了用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還可以一邊說,一邊做動作,這樣別人更容易明白。出示提示二:一邊說,一邊做動作,這樣別人更容易明白。6.小組內演練,要求:說清楚規則,邊說邊做動作。 指名小組在班級展示,同學互相評價。七、聯系生活,實踐交際 1.除了貼鼻子游戲,你還喜歡玩什么游戲?2.這個游戲是怎么玩的,向你的同桌介紹一下。 出示評價要求。 3.總結。 互相評價教學設計尾頁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 主動邀請別人 一邊說,一邊做動作 這樣別人更容易明白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