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畢業班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6頁,兩個大題,25個小題,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本試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卡兩部分,考生應首先閱讀試題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交卷時只交答題卡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日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英文字母代號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1.有學者認為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鑲嵌綠松石的銅牌(如圖),吸收了山東龍山、山西陶寺、湖北石家河等不同區域的文化因素;其作為“核心文化”又輸出、影響到甘肅、四川、內蒙古等地。學者強調二里頭遺址A.反映出夏朝社會階級分化,等級界限B.體現了河南乃華夏之根,文明之源C.折射出中原文明海納白川,強勢輻射D.標志著我國開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2.中國郵政的徽標寓意“鴻雁傳書”?;諛思椎摹白朱`感源于甲骨文,這體現出中國郵政?A.我國漢字起源較早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C.甲骨文造型成熟D、中華文化傳承粗3.某興趣小組同學研學春秋戰國社會變革的示意圖,其中口處應填入口→政治變革變法圖強→招攬人才百家爭鳴A.原始農耕發展B.鐵制農具和牛耕推C.早期文明出現D.蟻隸國家確立4.從南北朝“父單夷服,其會麻",到唐朝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再至宋代“迄今井邑猶荒涼,居民生資惟榷場”。詩欪中的描寫體現了A,禮注規范B.民族交燭C.華夷有別D.疆域拓展:九年級歷j史()第1貞(共6頁)5.元代郭守敬在《授時歷》中,采用以萬分為日法的制度,改變了古代的歷法計算中繁雜的通分運算的狀況,使天文數據的表達方式趨于簡潔合理。據此可知,郭守敬A.具有科學革新精神B.測定的數據領先世界C.發明了萬分為日法D.是農學的集大成者6.從“西域到“西洋”,標志著中國對外交往發生從陸地向海洋的重大轉折;近30年7次遠航也標志著對外交往從以亞歐大陸為重心向以海上為重心的重大轉折。下列對該事件評價正確的是A.密切了中日兩國間的友好關系B.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C.打破了西域與中原的隔絕狀態D.加強了中外之間交流往來7、承德避暑山莊中的廟宇,其建筑風格模仿并借鑒了西起西藏、新疆,北到蒙古,東南到浙江等地區建筑的特點。由此可知,承德避暑山莊的修建A.體現了清朝因地制宜的邊疆政策B.彰顯了我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C.明確了中央對西藏等地的管轄權D.對中國歷代建筑具有總結意義8.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中指出:“自強運動的領導者沒有一個完的建設計劃,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措施踐行了這一思想的是A.開設京師同文館B.創辦輪船招商局C.創辦漢陽鐵廠D.創辦福州船政局9.“此非臺民無理倔強,實因未戰而割全省…因此捶胸泣血,萬眾一心,誓死同守?!?br/>這是1895年的一則布告內容,表達了臺灣民眾-一A.反抗侵略的決心B.變法維新思想-一C.追求民主科學一-D.一反帝救國主張10.有研究者發現,“勞動者”一詞在1919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現使用高峰,這種現象反映了A.民主共和觀念流行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官僚資本不斷膨脹D.社會風氣開放11.某同學為了更好地理解“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相關知識,繪制了一幅示意圖,該圖體現出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之一是中因困民黨A.國共合作B.正面戰場的抵抗中因共產黨C.國際援助D.敵后戰場的抵抗一抗日戰爭勝利12.《申報》1872年4月30日《本館告白》:凡國家之政治,風俗之變遷,中外交涉之要務,商賈貿易之利弊,與夫一切可驚可愕可喜之事,足以信任聽聞者,靡不畢載。從中可知近代報刊“新”在A.內容廣泛,報道及時B.版式新顆C.內容愛慕求榮D.創辦最早九年級歷史(一)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