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卷1.(2024九上·溫州月考)下列為稀釋濃硫酸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稀釋濃硫酸時,會放出大量的熱,為了避免液體飛濺造成傷害,應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故選D。2.(2024九上·溫州月考)天宮課堂上,宇航員曾用溴百里酚藍指示劑呈現“奧運五環”。溴百里酚藍溶液在不同環境中的顯色情況如右表。下列溶液能使綠色溴百里酚藍溶液變為黃色的是( )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 酸性溶液顏色 綠色 藍色 黃色A.氯化鈉溶液 B.鹽酸溶液C.氫氧化鈉溶液 D.澄清石灰水【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實驗中使用了指示劑一一溴百里酚藍,由溴百里酚藍溶液在不同環境中的顯色情況,溴百里酚藍溶液遇酸性溶液變黃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氯化鈉溶液顯中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綠色,故A不合題意;B.醋酸溶液顯酸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黃色,故B符合題意;C.氫氧化鉀溶液顯堿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藍色,故C不合題意;D.石灰水顯堿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藍色,故D不合題意。故選B。3.(2024九上·溫州月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體現其化學性質的是( )A.銅用作導 B.天然氣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凍劑 D.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物質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解答】ACD. 銅用作導線是利用銅的導電性,液氮用作冷凍劑是利用液氮能氣化吸熱,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硬度大,都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A、C、D不合題意;B. 天然氣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氣的可燃性,是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B符合題意。故選B。4.(2024九上·溫州月考)盛氫氧化鈣的試劑瓶存放的時間久了,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要洗去這層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用水洗 B.用氫氧化鈉洗再水洗C.用酒精洗再水洗 D.用鹽酸洗再水洗【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即瓶壁附有的白膜,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而除去,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不溶于水,因此用水洗不能洗去這層白膜,故A不合題意;B.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因此用氫氧化鈉溶液不能洗去這層白膜,故B不合題意;C.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可與酒精不反應,不能出去白膜,故C不合題意;D.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可與鹽酸反應而被除去,然后再用水清洗可完成徹底清洗,故D符合題意。故選D。5.(2024九上·溫州月考)鉛蓄電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將硫酸漏到大理石上,會發出嘶嘶聲,并有氣體產生,這種氣體是( )A.二氧化硫 B.氧氣 C.氫氣 D.二氧化碳【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大理石的成分是碳酸鈣,能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而碳酸鈣能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6.(2024九上·溫州月考)用敞口容器盛放濃鹽酸和濃硫酸,一段時間后其溶質質量分數和pH的變化情況是( )A.溶質質量分數變大,pH變小 B.溶質質量分數和pH都變大C.溶質質量分數變小,pH變大 D.溶質質量分數和pH都變小【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 根據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和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判斷。【解答】 用敞口容器盛放濃鹽酸,露置在空氣中,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溶質質量減少,溶劑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減小;酸性變弱,溶液的pH變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從而使溶液的溶劑質量變大,但是溶質質量不變,則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由于酸被稀釋,則酸性減弱,則溶液的pH變大。故選C。7.(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是四種常見飲料的pH,其中加水后pH變小的飲料是( )A.可樂 B.橙汁 C.牛奶 D.蘇打水【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酸性溶液加水稀釋后酸性減弱,pH增大;堿性溶液加水稀釋后堿性減弱,pH減小。【解答】AB.根據圖片可知,可樂和橙汁都顯酸性,加水后酸性減弱,pH變大,故A、B不符合題意;C.根據圖片可知,牛奶的pH接近7,顯酸性,加水后pH稍微變大,故C不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蘇打水顯堿性,加水后堿性減弱,pH變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D。8.(2024九上·溫州月考)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的一種酸,在水溶液中可以電離出H+,從而呈現酸性,下列物質不能與酒石酸反應的是( )A.CO2 B.CuO C.KOH D.Fe【答案】A【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A.二氧化碳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不能與酒石酸反應,故A符合題意;B.氧化銅為金屬氧化物,能與酒石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B不合題意;C.KOH屬于堿,能與酒石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C不合題意;D.Fe屬于活潑金屬,能與酒石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故D不合題意。故選A。9.(2024九上·溫州月考)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雜質,可以選用下列物質中的( )A.稀鹽酸 B.氯化鈣溶液C.二氧化碳氣體 D.澄清石灰水【答案】D【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 去氫氧化鈉中的碳酸鈉,實質就是除去碳酸根離子,根據碳酸根離子的性質,可以把它轉化為沉淀或氣體除去,前提是除雜劑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反應后不能帶入新的雜質.【解答】 A.用稀鹽酸會把氫氧化鈉也除去,故A不合題意;B.氯化鈣能把碳酸鈉除去,但反應后會帶入氯化鈉雜質,故B不合題意;C.二氧化碳氣體能和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轉化為碳酸鈉,故C不合題意;D.氫氧化鈣溶液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不會帶入新的雜質,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時,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入液體體積的變化曲線及相關的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滴入液體體積為7mL時,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B.當滴入液體體積為5mL時,所得溶液呈酸性C.當滴入液體體積為9mL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pH小于7為酸性溶液,pH大于7為堿性溶液,pH等于7為中性溶液。【解答】A、當滴入液體體積為7mL時,溶液的pH等于7,顯中性,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故A正確;B、當滴入液體體積為5mL時,溶液的pH大于7,所得溶液呈堿性,故B錯誤;C、當滴入液體體積為9mL時,溶液的pH小于7,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有NaCl、HCl,故C錯誤;D、由圖象可知,pH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A。11.(2024九上·溫州月考)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發現瓶口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氫離子(H+)和氯離子(Cl-)。下圖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氯離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①④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分析;②根據氯離子的檢驗方法判斷;③根據pH試紙的用途判斷。【解答】①中涂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白霧”呈酸性,即含有氫離子,故A不符合題意;②中硝酸銀溶液產生氯化銀白色沉淀,只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氯離子,故B符合題意;③中pH試紙檢測“白霧”呈酸性,含有氫離子,故C不符合題意;④中氫氧化鈉溶液使酚酞變紅,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使紅色褪去,證明“白霧”呈酸性,含有氫離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2024九上·溫州月考)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氯化鐵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產物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氯化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那么會觀察到下面有紅褐色沉淀生成,上層溶液變為黃色。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13.(2024九上·溫州月考)氫氧化鈷受熱易分解,能與酸性溶液反應,可作涂料的干燥劑。氫氧化鈷的制備方法是:①,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鈷的化學性質穩定B.將潮濕的氯化氫氣體通過固體氫氧化鈷來干燥C.往中加酚酞不顯紅色D.中Co元素的化合價為+4【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 氫氧化鈷受熱易分解,能與酸性溶液反應”分析判斷;B.跟機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分析;C.根據氫氧化鈷不溶于水判斷;D.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鈷受熱易分解,即氫氧化鈷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故A錯誤;B.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能夠與氫氧化鈷反應生成氯化鈷和水,故B錯誤;C.氫氧化鈷不溶于水,所以往中加酚酞不顯紅色,故C錯誤;D.氫氧根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中Co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D錯誤。故選C。14.(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再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且不恢復原狀。則滴管甲、乙和燒杯①②中的物質可能是( )A.甲-水,①-食鹽;乙-稀硫酸,②-銅B.甲-水,①-硝酸銨;乙-稀鹽酸,②-鐵C.甲-水,①-苛性鈉;乙-稀硫酸,②-鋅D.甲-水,①熟石灰;乙-稀鹽酸,②-氧化鐵【答案】C【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氣球鼓起,說明裝置內壓強增大,可能是有氣體產生或溫度升高,氣球恢復,說明壓強增大大原因是溫度升高,氣球不恢復,說明壓強增大是因為有氣體產生。【解答】A、食鹽溶于水沒有能量的變化,溶液的溫度不變,即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無變化,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沒有氣體生成,即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也無變化,故A錯誤;B、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溶液的溫度降低,則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明顯縮小,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則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且不恢復原狀,故B錯誤;C、苛性鈉,即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溶液的溫度升高,則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則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且不恢復原狀,故C正確;D、熟石灰微溶于水,沒有熱量變化,即即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無變化,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沒有熱量變化,且不生成氣體,即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也無變化,故D錯誤。故答案為:C。15.(2024九上·溫州月考)向鹽酸和氯化銅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的pH<7B.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的數目沒有改變C.c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D.bc段(不含b、c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答案】C【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稀鹽酸完全反應后,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a點時,稀鹽酸還沒有完全反應,溶液呈酸性,所以a點溶液中的pH<7,故A正確不合題意;B.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氯離子沒有生成氣體和沉淀,所以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的數目沒有改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c點時,氯化銅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一種,故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bc段的反應為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6.(2024九上·溫州月考)以下五種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狀況如下:①②③④⑤這五種物質中,屬于酸的是 ,其判斷的依據是 。【答案】①⑤;解離后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電離后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為堿,陽離子全部為氫離子的為酸,二者同時存在的是鹽。【解答】①根據方程式可知,HClO3解離后的陽離子全是氫離子,屬于酸;②Na2SO3由金屬鈉離子與亞硫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③Ba(OH)2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屬于堿;④NaHSO4解離后的離子有鈉離子、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含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屬于鹽;⑤H2S解離后后的陽離子全是氫離子,屬于酸,所以五種物質中,屬于酸的是HClO3和H2S,故填①⑤;以上物質屬于酸,原因是解離后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符合酸的特點,判斷的依據為:電離后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17.(2024九上·溫州月考)酒精具有下列性質:①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種物質;⑤易燃燒,常作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根據上述內容可歸納出:酒精的物理性質有 ,化學性質有 。(填序號)【答案】①②③④;⑤【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解答】 酒精的物理性質有:①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種物質;化學性質有:⑤易燃燒,具有可燃性;故酒精的物理性質有①②③④,化學性質有⑤。18.(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是稀鹽酸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小球代表反應前后溶液中的離子種類。(1)請寫出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質: 。(2)微粒“O”代表的是(用符號表示) 。(3)反應結束后,測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 。【答案】(1)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2)H+(3)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知識點】模型與符號;pH值的測量及方法;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酸和堿反應屬于中和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2)O來自于稀鹽酸,結合反應實質和圖像可知,為氫離子,則為氯離子;為氫氧根離子;為鈉離子。(3)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值是,要將溶液滴在試紙上,不能將試紙伸入溶液或者用蒸餾水潤濕。【解答】(1)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生成鹽和水的過程,是中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原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的過程,故填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或H++OH-=H2O。(2)鹽酸中含有氫離子與氯離子,氫氧化鈉中含有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后溶液中含有鈉離子與氯離子,由圖可知,“O”是鹽酸中的離子,反應后不存在,則“O”表示鹽酸中的氫離子,故填H+。(3)測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故填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1)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生成鹽和水的過程,是中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原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的過程,故填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或H++OH-=H2O。(2)鹽酸中含有氫離子與氯離子,氫氧化鈉中含有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后溶液中含有鈉離子與氯離子,由圖可知,“O”是鹽酸中的離子,反應后不存在,則“O”表示鹽酸中的氫離子,故填H+。(3)測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故填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19.(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是為了驗證酸的化學性質所做的三個實驗。(1)A實驗最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B實驗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 。(3)C實驗結束后,取上層清液,加入 試劑,當出現 現象,即證明稀鹽酸是過量。【答案】(1)溶液呈無色(2)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3)鋅;產生氣泡【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無色酚酞試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解答】(1)原來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則酚酞試液變紅。加入稀硫酸反應后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此時酚酞溶液變成無色,即最終溶液呈無色;(2)根據圖片可知,B實驗中,硫酸先與表面的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過量的稀硫酸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Fe+H2SO4=FeSO4+H2↑。(3)如鹽酸有剩余,與鋅或鐵等反應生成氫氣,觀察到產生氣泡,故填氣泡。(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能夠使酚酞試液變紅,加入過量稀硫酸后,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變色,即最終溶液呈無色,故填溶液呈無色。(2)B實驗中,加入稀硫酸后,硫酸先與表面的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氧化鐵完全反應后,過量的稀硫酸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Fe+H2SO4=FeSO4+H2↑。(3)C中加入的硝酸銀與鹽酸反應生成硫酸亞沉淀和硝酸,硝酸的氧化性太強,不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而鹽酸能夠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所以驗證鹽酸剩余的方法是C實驗結束后,取上層清液,加入鋅或鐵等,故填鋅或鐵等;如鹽酸有剩余,與鋅或鐵等反應生成氫氣,觀察到產生氣泡,故填氣泡。20.(2024九上·溫州月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H+、Cl-、中的幾種離子,現預檢驗兩種陰離子是否存在,選用的最佳方案是:先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 溶液,若有 產生,則證明有存在;再取上層清液滴加 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可得出存在Cl-的結論。【答案】硝酸鋇;白色沉淀;硝酸銀【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1)硫酸根離子能夠與鋇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的白色沉淀,可以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2)氯離子能夠與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的白色沉淀,可以檢驗氯離子的存在。【解答】(1)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硝酸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存在;(2)再取上層清液滴加硝酸銀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可得出存在Cl-的結論。21.(2024九上·溫州月考)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蘇打(碳酸鈉)。【查閱資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實驗過程】(1)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用符號表示)。(2)小明知道酸能夠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但當他在鐵釘中加入足量的白醋后,并沒看到有明顯的氣泡產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和酸根種類有關。為了驗證與酸根種類有關,還缺少的試劑是______(選填編號)。A.1%的醋酸 B.3%的鹽酸 C.5%的醋酸(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還想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完成系列實驗設計。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充分反應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 (利用該實驗提供的物品,填寫操作步驟) 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答案】(1)(2)B(3)再滴加白醋【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探究氣泡與酸根種類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酸根的種類;(3)根據溶液顏色的變化確定最終溶液的酸堿性,從而確定步驟內容。【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為二氧化碳,即含有碳酸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那么雞蛋殼中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故填。(2)根據題意可知,為了驗證與酸根種類有關,則使用的物質是與醋酸的酸根不同的酸,即鹽酸,故選B。(3)由實驗現象可知,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即最終溶液呈酸性,所以操作是: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再滴加白醋。(1)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為二氧化碳,含有碳酸根的鹽能夠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即雞蛋殼中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故填。(2)上述實驗中,用到的酸是白醋,含有醋酸,為了驗證與酸根種類有關,則使用的物質是與醋酸的酸根不同的酸,即鹽酸,故填B。(3)由實驗現象可知,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即最終溶液呈酸性,所以操作是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再滴加白醋,故填再滴加白醋。22.(2024九上·溫州月考)學習了酸雨及酸的性質后,壹壹知道了煤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其中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壹壹在老師指導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來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設計了評價表。如下圖所示是壹壹制作的模型。評價指標 “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評價量表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 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氣體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氣體指標 二 能通過實驗現象說明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是SO2 有實驗現象,但不能說明煤燃燒產生SO2 沒有明顯實驗現象(1)實驗中,壹壹認為紫色石蕊試液不能用酚酞試液替代,理由是: 。(2)根據評價量表,該模型的指標一可被評為優秀。因為該裝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原因是 。(3)請評價該模型的指標二的等級,并說明理由: 。【答案】酚酞遇酸不變色,而石蕊遇酸變紅;氫氧化鈉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性質;合格,因為煤燃燒還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遇到酸性溶液時的不同顏色變化解答;(2)根據實驗過程是否去除大部分污染氣體分析;(3)根據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溶液也成酸性分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顯酸性,此時石蕊試液變紅,而酚酞試液不變色,所以紫色石蕊試液不能用酚酞試液替代;(2)該模型的指標一可被評為優秀的原因: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該裝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3)該模型的指標二的等級合格的理由:煤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外,還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23.(2024九上·溫州月考)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一瓶沒有塞緊橡皮塞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猜想與假設】猜想①:氫氧化鈉溶液可能沒有變質。猜想②:氫氧化鈉溶液可能部分變質。猜想③:氫氧化鈉溶液可能全部變質。【實驗探究】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將溶液分成三等份,組內三位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小紅往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小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小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溶液。【實驗現象】小紅、小明的實驗中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紅色,小美的實驗現象是 。【實驗結論】綜合上述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猜想 成立。【反思評價】老師指出,僅憑小紅的實驗操作和現象無法確定猜想③正確,理由是 。【答案】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無色;②;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顯堿性,無法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實驗現象] 根據小紅和小明的實驗判斷溶液中的溶質種類,再結合它們與酸的反應產物確定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根據上面的現象分析溶質種類,進而確定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反思評價]根據氫氧化鈣和碳酸鈉都成堿性分析。【解答】[實驗現象] 小紅往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小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紅色,說明溶液中除了存在碳酸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還含有氫氧化鈉;則小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溶液,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可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由于加入的是過量的稀硫酸,溶液顯酸性,可觀察到溶液變為無色;故答案為: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無色;[實驗結論]綜上所述,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則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故猜想②成立;[反思評價] 小紅往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紅色,只能說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鈉,因為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顯堿性,無法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24.(2024九上·溫州月考)用毛筆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畫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凈,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一幅精美的竹片畫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2)直接用濃硫酸在竹片上畫花具有危險性,必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在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稀釋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 毫升的蒸餾水,稀釋時需要的儀器有燒杯和 。【答案】(1)脫水(2)1860;膠頭滴管【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將物質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轉化為水,使物質發生碳化;(2)①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結合溶質質量不變計算出稀釋后溶液的質量,減去原來溶液質量得到加水的質量,進而計算加水體積;②根據稀釋溶液的操作過程分析。【解答】(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2)①根據題意可知,濃硫酸中溶質質量為:100克×98%=98g;稀釋后溶液的質量=98g÷5%=1960克,需要加入水的質量=1960克 100克=1860克,這些水的體積:。②稀釋溶液時,需要的儀器有燒杯和膠頭滴管,故填膠頭滴管。(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將物質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轉化為水,使物質發生碳化,即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故填脫水。(2)解:稀釋后溶液的質量=100克×98%÷5%=1960克,需要加入水的質量=1960克 100克=1860克,這些水的體積=1860克÷1克/毫升=1860毫升,故填1860;稀釋溶液時,需要的儀器有燒杯和膠頭滴管,故填膠頭滴管。25.(2024九上·溫州月考)完全中和25 g氫氧化鈉溶液,用去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24.5 g,求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答案】參加反應的稀硫酸中硫酸溶質的質量為:24.5g×20%=4.9g;設參加反應的NaOH的質量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x 4.9g;解得:x=4g;則氫氧化鈉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先根據稀硫酸的質量以及質量分數計算出硫酸溶質的質量;再根據硫酸質量以及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即可求得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最后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即可求得氫氧化鈉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6.(2024九上·溫州月考)生活中人們缺鈣時常常通過食用補鈣藥劑來增加攝入量。某補鈣藥劑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現將100克稀鹽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到用50克該補鈣劑制成的粉末中(藥劑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得到部分數據與圖象如圖。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鹽酸質量/克 20 20 20 20 20剩余固體的質量/克 45m(1)當第一次加入2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后溶液中的微粒有 。(2)請列式計算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3)第5次實驗后m為 。【答案】鈣離子、氯離子、水分子;設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x=18.25%該實驗中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8.25%;設消耗碳酸鈣的質量為y,y=20g,第5次實驗后m為50g-20g=30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方程式為,據此判斷溶液中的微粒。(2)第一次所加的稀鹽酸完全反應,所以由第一組數據通過方程式進行計算。(3)根據圖中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消耗的碳酸鈣的質量。【解答】(1)當第一次加入2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稀鹽酸完全反應,所以溶液中的微粒有鈣離子、氯離子、水分子。1 / 1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卷1.(2024九上·溫州月考)下列為稀釋濃硫酸的操作,其中正確的是( )A. B.C. D.2.(2024九上·溫州月考)天宮課堂上,宇航員曾用溴百里酚藍指示劑呈現“奧運五環”。溴百里酚藍溶液在不同環境中的顯色情況如右表。下列溶液能使綠色溴百里酚藍溶液變為黃色的是( )溶液 中性溶液 堿性溶液 酸性溶液顏色 綠色 藍色 黃色A.氯化鈉溶液 B.鹽酸溶液C.氫氧化鈉溶液 D.澄清石灰水3.(2024九上·溫州月考)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體現其化學性質的是( )A.銅用作導 B.天然氣用作燃料C.液氮用作冷凍劑 D.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4.(2024九上·溫州月考)盛氫氧化鈣的試劑瓶存放的時間久了,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要洗去這層白膜最好的方法是( )A.用水洗 B.用氫氧化鈉洗再水洗C.用酒精洗再水洗 D.用鹽酸洗再水洗5.(2024九上·溫州月考)鉛蓄電池中含有硫酸,如果不慎將硫酸漏到大理石上,會發出嘶嘶聲,并有氣體產生,這種氣體是( )A.二氧化硫 B.氧氣 C.氫氣 D.二氧化碳6.(2024九上·溫州月考)用敞口容器盛放濃鹽酸和濃硫酸,一段時間后其溶質質量分數和pH的變化情況是( )A.溶質質量分數變大,pH變小 B.溶質質量分數和pH都變大C.溶質質量分數變小,pH變大 D.溶質質量分數和pH都變小7.(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是四種常見飲料的pH,其中加水后pH變小的飲料是( )A.可樂 B.橙汁 C.牛奶 D.蘇打水8.(2024九上·溫州月考)酒石酸(C4H6O6)是葡萄酒中的一種酸,在水溶液中可以電離出H+,從而呈現酸性,下列物質不能與酒石酸反應的是( )A.CO2 B.CuO C.KOH D.Fe9.(2024九上·溫州月考)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雜質,可以選用下列物質中的( )A.稀鹽酸 B.氯化鈣溶液C.二氧化碳氣體 D.澄清石灰水10.(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表示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時,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入液體體積的變化曲線及相關的實驗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當滴入液體體積為7mL時,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B.當滴入液體體積為5mL時,所得溶液呈酸性C.當滴入液體體積為9mL時,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只有NaCl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11.(2024九上·溫州月考)打開濃鹽酸試劑瓶,發現瓶口有“白霧”出現。已知鹽酸中含有水分子(H2O)、氫離子(H+)和氯離子(Cl-)。下圖實驗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氯離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2024九上·溫州月考)向氯化鐵溶液中滴入幾滴氫氧化鈉溶液,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A. B.C. D.13.(2024九上·溫州月考)氫氧化鈷受熱易分解,能與酸性溶液反應,可作涂料的干燥劑。氫氧化鈷的制備方法是:①,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氫氧化鈷的化學性質穩定B.將潮濕的氯化氫氣體通過固體氫氧化鈷來干燥C.往中加酚酞不顯紅色D.中Co元素的化合價為+414.(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再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且不恢復原狀。則滴管甲、乙和燒杯①②中的物質可能是( )A.甲-水,①-食鹽;乙-稀硫酸,②-銅B.甲-水,①-硝酸銨;乙-稀鹽酸,②-鐵C.甲-水,①-苛性鈉;乙-稀硫酸,②-鋅D.甲-水,①熟石灰;乙-稀鹽酸,②-氧化鐵15.(2024九上·溫州月考)向鹽酸和氯化銅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a點溶液中的pH<7B.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的數目沒有改變C.c點溶液中含有兩種溶質D.bc段(不含b、c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6.(2024九上·溫州月考)以下五種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狀況如下:①②③④⑤這五種物質中,屬于酸的是 ,其判斷的依據是 。17.(2024九上·溫州月考)酒精具有下列性質:①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種物質;⑤易燃燒,常作燃料,是一種綠色能源。根據上述內容可歸納出:酒精的物理性質有 ,化學性質有 。(填序號)18.(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是稀鹽酸滴入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小球代表反應前后溶液中的離子種類。(1)請寫出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實質: 。(2)微粒“O”代表的是(用符號表示) 。(3)反應結束后,測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 。19.(2024九上·溫州月考)如圖所示是為了驗證酸的化學性質所做的三個實驗。(1)A實驗最終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B實驗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 。(3)C實驗結束后,取上層清液,加入 試劑,當出現 現象,即證明稀鹽酸是過量。20.(2024九上·溫州月考)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H+、Cl-、中的幾種離子,現預檢驗兩種陰離子是否存在,選用的最佳方案是:先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 溶液,若有 產生,則證明有存在;再取上層清液滴加 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可得出存在Cl-的結論。21.(2024九上·溫州月考)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蘇打(碳酸鈉)。【查閱資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實驗過程】(1)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用符號表示)。(2)小明知道酸能夠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但當他在鐵釘中加入足量的白醋后,并沒看到有明顯的氣泡產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和酸根種類有關。為了驗證與酸根種類有關,還缺少的試劑是______(選填編號)。A.1%的醋酸 B.3%的鹽酸 C.5%的醋酸(3)小明利用已有物品還想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完成系列實驗設計。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充分反應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 (利用該實驗提供的物品,填寫操作步驟) 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22.(2024九上·溫州月考)學習了酸雨及酸的性質后,壹壹知道了煤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等氣體,其中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壹壹在老師指導下制作了“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來研究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設計了評價表。如下圖所示是壹壹制作的模型。評價指標 “酸雨形成及危害的模型”評價量表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 一 密封性好,能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 密封性好,能除去小部分污染氣體 密封性不好,不能除去污染氣體指標 二 能通過實驗現象說明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是SO2 有實驗現象,但不能說明煤燃燒產生SO2 沒有明顯實驗現象(1)實驗中,壹壹認為紫色石蕊試液不能用酚酞試液替代,理由是: 。(2)根據評價量表,該模型的指標一可被評為優秀。因為該裝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原因是 。(3)請評價該模型的指標二的等級,并說明理由: 。23.(2024九上·溫州月考)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對一瓶沒有塞緊橡皮塞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探究。【提出問題】該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猜想與假設】猜想①:氫氧化鈉溶液可能沒有變質。猜想②:氫氧化鈉溶液可能部分變質。猜想③:氫氧化鈉溶液可能全部變質。【實驗探究】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再向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將溶液分成三等份,組內三位同學進行如下實驗。小紅往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小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小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溶液。【實驗現象】小紅、小明的實驗中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紅色,小美的實驗現象是 。【實驗結論】綜合上述實驗現象,你得出的結論是猜想 成立。【反思評價】老師指出,僅憑小紅的實驗操作和現象無法確定猜想③正確,理由是 。24.(2024九上·溫州月考)用毛筆蘸取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稀硫酸在竹片上畫花,然后把竹片放在小火上烘干,再用水洗凈,在竹片上就得到黑色或褐色的花樣,一幅精美的竹片畫就制成了。(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 性。(2)直接用濃硫酸在竹片上畫花具有危險性,必須將濃硫酸進行稀釋。在實驗室把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稀釋成5%的稀硫酸,需用量筒量取 毫升的蒸餾水,稀釋時需要的儀器有燒杯和 。25.(2024九上·溫州月考)完全中和25 g氫氧化鈉溶液,用去質量分數為20%的稀硫酸24.5 g,求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26.(2024九上·溫州月考)生活中人們缺鈣時常常通過食用補鈣藥劑來增加攝入量。某補鈣藥劑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現將100克稀鹽酸分成5等份,逐次加到用50克該補鈣劑制成的粉末中(藥劑中其它成分不溶于水也不與鹽酸反應),得到部分數據與圖象如圖。請根據有關信息回答問題: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鹽酸質量/克 20 20 20 20 20剩余固體的質量/克 45m(1)當第一次加入2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后溶液中的微粒有 。(2)請列式計算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 (3)第5次實驗后m為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實驗操作的規范分析判斷。【解答】稀釋濃硫酸時,會放出大量的熱,為了避免液體飛濺造成傷害,應將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斷用玻璃棒攪拌,故選D。2.【答案】B【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 根據題意,實驗中使用了指示劑一一溴百里酚藍,由溴百里酚藍溶液在不同環境中的顯色情況,溴百里酚藍溶液遇酸性溶液變黃色,進行分析判斷。【解答】 A.氯化鈉溶液顯中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綠色,故A不合題意;B.醋酸溶液顯酸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黃色,故B符合題意;C.氫氧化鉀溶液顯堿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藍色,故C不合題意;D.石灰水顯堿性,能使溴百里酚藍溶液顯藍色,故D不合題意。故選B。3.【答案】B【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物質需要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解答】ACD. 銅用作導線是利用銅的導電性,液氮用作冷凍劑是利用液氮能氣化吸熱,金剛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硬度大,都是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屬于物理性質,故A、C、D不合題意;B. 天然氣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氣的可燃性,是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屬于化學性質,故B符合題意。故選B。4.【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氫氧化鈣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即瓶壁附有的白膜,碳酸鈣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而除去,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不溶于水,因此用水洗不能洗去這層白膜,故A不合題意;B.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因此用氫氧化鈉溶液不能洗去這層白膜,故B不合題意;C.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可與酒精不反應,不能出去白膜,故C不合題意;D.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為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鈣,碳酸鈣可與鹽酸反應而被除去,然后再用水清洗可完成徹底清洗,故D符合題意。故選D。5.【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物質的性質進行分析,大理石的成分是碳酸鈣,能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解答】 根據題意可知,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而碳酸鈣能與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6.【答案】C【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 根據濃鹽酸具有揮發性和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判斷。【解答】 用敞口容器盛放濃鹽酸,露置在空氣中,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溶質質量減少,溶劑質量不變,溶質質量分數減小;酸性變弱,溶液的pH變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從而使溶液的溶劑質量變大,但是溶質質量不變,則溶質質量分數變小。由于酸被稀釋,則酸性減弱,則溶液的pH變大。故選C。7.【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酸性溶液加水稀釋后酸性減弱,pH增大;堿性溶液加水稀釋后堿性減弱,pH減小。【解答】AB.根據圖片可知,可樂和橙汁都顯酸性,加水后酸性減弱,pH變大,故A、B不符合題意;C.根據圖片可知,牛奶的pH接近7,顯酸性,加水后pH稍微變大,故C不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蘇打水顯堿性,加水后堿性減弱,pH變小,故D符合題意。故選D。8.【答案】A【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根據酸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活潑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等反應),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A.二氧化碳屬于非金屬氧化物,不能與酒石酸反應,故A符合題意;B.氧化銅為金屬氧化物,能與酒石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B不合題意;C.KOH屬于堿,能與酒石酸反應生成鹽和水,故C不合題意;D.Fe屬于活潑金屬,能與酒石酸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故D不合題意。故選A。9.【答案】D【知識點】物質除雜或凈化【解析】【分析】 去氫氧化鈉中的碳酸鈉,實質就是除去碳酸根離子,根據碳酸根離子的性質,可以把它轉化為沉淀或氣體除去,前提是除雜劑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反應后不能帶入新的雜質.【解答】 A.用稀鹽酸會把氫氧化鈉也除去,故A不合題意;B.氯化鈣能把碳酸鈉除去,但反應后會帶入氯化鈉雜質,故B不合題意;C.二氧化碳氣體能和氫氧化鈉反應,把氫氧化鈉轉化為碳酸鈉,故C不合題意;D.氫氧化鈣溶液能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不會帶入新的雜質,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答案】A【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pH小于7為酸性溶液,pH大于7為堿性溶液,pH等于7為中性溶液。【解答】A、當滴入液體體積為7mL時,溶液的pH等于7,顯中性,鹽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故A正確;B、當滴入液體體積為5mL時,溶液的pH大于7,所得溶液呈堿性,故B錯誤;C、當滴入液體體積為9mL時,溶液的pH小于7,所得溶液中的溶質有NaCl、HCl,故C錯誤;D、由圖象可知,pH是開始時大于7逐漸減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顯堿性,然后不斷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減小,說明是把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A。11.【答案】B【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①④根據酸堿指示劑的性質分析;②根據氯離子的檢驗方法判斷;③根據pH試紙的用途判斷。【解答】①中涂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說明“白霧”呈酸性,即含有氫離子,故A不符合題意;②中硝酸銀溶液產生氯化銀白色沉淀,只能證明“白霧”中含有氯離子,故B符合題意;③中pH試紙檢測“白霧”呈酸性,含有氫離子,故C不符合題意;④中氫氧化鈉溶液使酚酞變紅,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使紅色褪去,證明“白霧”呈酸性,含有氫離子,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12.【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氯化鐵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產物分析判斷。【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氯化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那么會觀察到下面有紅褐色沉淀生成,上層溶液變為黃色。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13.【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 氫氧化鈷受熱易分解,能與酸性溶液反應”分析判斷;B.跟機堿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分析;C.根據氫氧化鈷不溶于水判斷;D.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判斷。【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鈷受熱易分解,即氫氧化鈷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故A錯誤;B.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形成鹽酸,能夠與氫氧化鈷反應生成氯化鈷和水,故B錯誤;C.氫氧化鈷不溶于水,所以往中加酚酞不顯紅色,故C錯誤;D.氫氧根的化合價為-1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中Co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故D錯誤。故選C。14.【答案】C【知識點】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金屬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氣球鼓起,說明裝置內壓強增大,可能是有氣體產生或溫度升高,氣球恢復,說明壓強增大大原因是溫度升高,氣球不恢復,說明壓強增大是因為有氣體產生。【解答】A、食鹽溶于水沒有能量的變化,溶液的溫度不變,即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無變化,銅不與稀硫酸反應,沒有氣體生成,即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也無變化,故A錯誤;B、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溶液的溫度降低,則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明顯縮小,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則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且不恢復原狀,故B錯誤;C、苛性鈉,即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出熱量,溶液的溫度升高,則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明顯鼓起,一段時間后恢復原狀,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裝置中的壓強增大,則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又明顯鼓起且不恢復原狀,故C正確;D、熟石灰微溶于水,沒有熱量變化,即即將滴管甲中的液體擠出,氣球無變化,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沒有熱量變化,且不生成氣體,即將滴管乙中的液體擠出,氣球也無變化,故D錯誤。故答案為:C。15.【答案】C【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可知,氫氧化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稀鹽酸完全反應后,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a點時,稀鹽酸還沒有完全反應,溶液呈酸性,所以a點溶液中的pH<7,故A正確不合題意;B.氫氧化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氯化鈉,氯離子沒有生成氣體和沉淀,所以整個變化過程中氯離子的數目沒有改變,故B正確不合題意;C.c點時,氯化銅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鈉一種,故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bc段的反應為氯化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6.【答案】①⑤;解離后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知識點】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電離后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的為堿,陽離子全部為氫離子的為酸,二者同時存在的是鹽。【解答】①根據方程式可知,HClO3解離后的陽離子全是氫離子,屬于酸;②Na2SO3由金屬鈉離子與亞硫酸根離子構成,屬于鹽;③Ba(OH)2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構成,屬于堿;④NaHSO4解離后的離子有鈉離子、氫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含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屬于鹽;⑤H2S解離后后的陽離子全是氫離子,屬于酸,所以五種物質中,屬于酸的是HClO3和H2S,故填①⑤;以上物質屬于酸,原因是解離后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符合酸的特點,判斷的依據為:電離后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17.【答案】①②③④;⑤【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穩定性等;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解答】 酒精的物理性質有:①是一種無色透明、具有特殊氣味的液體;②易揮發;③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種物質;化學性質有:⑤易燃燒,具有可燃性;故酒精的物理性質有①②③④,化學性質有⑤。18.【答案】(1)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2)H+(3)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知識點】模型與符號;pH值的測量及方法;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酸和堿反應屬于中和反應,實質是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水。(2)O來自于稀鹽酸,結合反應實質和圖像可知,為氫離子,則為氯離子;為氫氧根離子;為鈉離子。(3)使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pH值是,要將溶液滴在試紙上,不能將試紙伸入溶液或者用蒸餾水潤濕。【解答】(1)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生成鹽和水的過程,是中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原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的過程,故填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或H++OH-=H2O。(2)鹽酸中含有氫離子與氯離子,氫氧化鈉中含有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后溶液中含有鈉離子與氯離子,由圖可知,“O”是鹽酸中的離子,反應后不存在,則“O”表示鹽酸中的氫離子,故填H+。(3)測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故填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1)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該反應是酸與堿生成鹽和水的過程,是中和反應,反應的實質是酸中的氫原子與堿中的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的過程,故填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生成水或H++OH-=H2O。(2)鹽酸中含有氫離子與氯離子,氫氧化鈉中含有鈉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反應后溶液中含有鈉離子與氯離子,由圖可知,“O”是鹽酸中的離子,反應后不存在,則“O”表示鹽酸中的氫離子,故填H+。(3)測量溶液的pH的方法是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故填取一張pH試紙放到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溶液滴到pH試紙上,將試紙呈現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讀出溶液的pH。19.【答案】(1)溶液呈無色(2)Fe2O3+3H2SO4=Fe2(SO4)3+3H2O;Fe+H2SO4=FeSO4+H2↑(3)鋅;產生氣泡【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無色酚酞試液遇到酸或中性溶液不變色,遇到堿性溶液變成紅色;(2)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3)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生成氫氣。【解答】(1)原來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則酚酞試液變紅。加入稀硫酸反應后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此時酚酞溶液變成無色,即最終溶液呈無色;(2)根據圖片可知,B實驗中,硫酸先與表面的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過量的稀硫酸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Fe+H2SO4=FeSO4+H2↑。(3)如鹽酸有剩余,與鋅或鐵等反應生成氫氣,觀察到產生氣泡,故填氣泡。(1)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能夠使酚酞試液變紅,加入過量稀硫酸后,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硫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變色,即最終溶液呈無色,故填溶液呈無色。(2)B實驗中,加入稀硫酸后,硫酸先與表面的氧化鐵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Fe2O3+3H2SO4=Fe2(SO4)3+3H2O;氧化鐵完全反應后,過量的稀硫酸與鐵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Fe+H2SO4=FeSO4+H2↑。(3)C中加入的硝酸銀與鹽酸反應生成硫酸亞沉淀和硝酸,硝酸的氧化性太強,不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而鹽酸能夠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氫氣,所以驗證鹽酸剩余的方法是C實驗結束后,取上層清液,加入鋅或鐵等,故填鋅或鐵等;如鹽酸有剩余,與鋅或鐵等反應生成氫氣,觀察到產生氣泡,故填氣泡。20.【答案】硝酸鋇;白色沉淀;硝酸銀【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1)硫酸根離子能夠與鋇離子結合生成硫酸鋇的白色沉淀,可以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2)氯離子能夠與銀離子結合生成氯化銀的白色沉淀,可以檢驗氯離子的存在。【解答】(1)向溶液中滴入足量的硝酸鋇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說明存在;(2)再取上層清液滴加硝酸銀溶液,若出現白色沉淀,則可得出存在Cl-的結論。21.【答案】(1)(2)B(3)再滴加白醋【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2)探究氣泡與酸根種類的關系時,需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只改變酸根的種類;(3)根據溶液顏色的變化確定最終溶液的酸堿性,從而確定步驟內容。【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為二氧化碳,即含有碳酸根的鹽與酸反應生成,那么雞蛋殼中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故填。(2)根據題意可知,為了驗證與酸根種類有關,則使用的物質是與醋酸的酸根不同的酸,即鹽酸,故選B。(3)由實驗現象可知,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即最終溶液呈酸性,所以操作是: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再滴加白醋。(1)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為二氧化碳,含有碳酸根的鹽能夠與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即雞蛋殼中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故填。(2)上述實驗中,用到的酸是白醋,含有醋酸,為了驗證與酸根種類有關,則使用的物質是與醋酸的酸根不同的酸,即鹽酸,故填B。(3)由實驗現象可知,溶液由藍色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即最終溶液呈酸性,所以操作是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再滴加白醋,故填再滴加白醋。22.【答案】酚酞遇酸不變色,而石蕊遇酸變紅;氫氧化鈉具有吸收二氧化硫的性質;合格,因為煤燃燒還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石蕊試液和酚酞試液遇到酸性溶液時的不同顏色變化解答;(2)根據實驗過程是否去除大部分污染氣體分析;(3)根據反應會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溶液也成酸性分析。【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二氧化硫的水溶液顯酸性,此時石蕊試液變紅,而酚酞試液不變色,所以紫色石蕊試液不能用酚酞試液替代;(2)該模型的指標一可被評為優秀的原因: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氣體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該裝置可以除去大部分污染氣體,(3)該模型的指標二的等級合格的理由:煤燃燒能生成二氧化硫氣體外,還能產生二氧化碳氣體,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23.【答案】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無色;②;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顯堿性,無法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實驗現象] 根據小紅和小明的實驗判斷溶液中的溶質種類,再結合它們與酸的反應產物確定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根據上面的現象分析溶質種類,進而確定氫氧化鈉的變質程度;[反思評價]根據氫氧化鈣和碳酸鈉都成堿性分析。【解答】[實驗現象] 小紅往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小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鈣溶液,都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紅色,說明溶液中除了存在碳酸鈉(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還含有氫氧化鈉;則小美往該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硫酸溶液,碳酸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可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由于加入的是過量的稀硫酸,溶液顯酸性,可觀察到溶液變為無色;故答案為:有氣泡產生,溶液變為無色;[實驗結論]綜上所述,原溶液中含有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則氫氧化鈉溶液部分變質,故猜想②成立;[反思評價] 小紅往該溶液中加入適量的氫氧化鈣溶液,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仍是紅色,只能說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鈉,因為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顯堿性,無法判斷原溶液中是否含有氫氧化鈉。24.【答案】(1)脫水(2)1860;膠頭滴管【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解析】【分析】(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將物質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轉化為水,使物質發生碳化;(2)①根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結合溶質質量不變計算出稀釋后溶液的質量,減去原來溶液質量得到加水的質量,進而計算加水體積;②根據稀釋溶液的操作過程分析。【解答】(1)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2)①根據題意可知,濃硫酸中溶質質量為:100克×98%=98g;稀釋后溶液的質量=98g÷5%=1960克,需要加入水的質量=1960克 100克=1860克,這些水的體積:。②稀釋溶液時,需要的儀器有燒杯和膠頭滴管,故填膠頭滴管。(1)濃硫酸具有脫水性,能夠將物質中的氫元素與氧元素轉化為水,使物質發生碳化,即稀硫酸在烘干的過程中成為濃硫酸,使富含纖維素的竹片呈現黑色或褐色,這是利用了濃硫酸的脫水性,故填脫水。(2)解:稀釋后溶液的質量=100克×98%÷5%=1960克,需要加入水的質量=1960克 100克=1860克,這些水的體積=1860克÷1克/毫升=1860毫升,故填1860;稀釋溶液時,需要的儀器有燒杯和膠頭滴管,故填膠頭滴管。25.【答案】參加反應的稀硫酸中硫酸溶質的質量為:24.5g×20%=4.9g;設參加反應的NaOH的質量為x2NaOH+H2SO4═Na2SO4+2H2O80 98x 4.9g;解得:x=4g;則氫氧化鈉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先根據稀硫酸的質量以及質量分數計算出硫酸溶質的質量;再根據硫酸質量以及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方程式即可求得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的質量;最后根據溶質質量分數=即可求得氫氧化鈉中溶質的質量分數。26.【答案】鈣離子、氯離子、水分子;設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x=18.25%該實驗中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18.25%;設消耗碳酸鈣的質量為y,y=20g,第5次實驗后m為50g-20g=30g【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方程式為,據此判斷溶液中的微粒。(2)第一次所加的稀鹽酸完全反應,所以由第一組數據通過方程式進行計算。(3)根據圖中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消耗的碳酸鈣的質量。【解答】(1)當第一次加入20克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稀鹽酸完全反應,所以溶液中的微粒有鈣離子、氯離子、水分子。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第十二中學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科學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