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9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9月月考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9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4七上·諸暨月考) 中秋節,小嵊與爸爸出去游玩,寫了一篇游記,部分內容如下:“今天天氣晴朗,氣溫29℃,我和爸爸去五泄游玩。在登山過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礦泉水被我喝完。看著30km長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狂奔,清涼的水濺到身上,溫度應該在25℃左右,美景讓我體會到一切的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游記中涉及的數據,最有可能是小嵊筆誤的是(  )
A.氣溫29℃ B.30km長的瀑布
C.礦泉水體積550毫升 D.水溫25℃左右
2.(2024七上·諸暨月考)如圖是一款“自發熱鞋墊”,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請你估測“自發熱鞋墊”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3.(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實驗操作考試中,某些實驗中需要使用膠頭滴管。下列關于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  )
A.吸取液體 B.取液后橫放
C.滴加液體 D.使用后歸位
4.(2024七上·諸暨月考)2024年4月26日,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完成交接,入駐“天宮”,下列對太空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什么是黑洞? B.太空中為什么聽不到聲音?
C.宇宙有多大? D.航天員在太空會想家嗎?
5.(2024七上·諸暨月考)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0cm、9.21cm、9.20cm,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C.9.21cm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有意義的
6.(2024七上·諸暨月考)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米=3.4 ×10000毫米=34000毫米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厘米=2.6×1/100米=0.026米
7.(2024七上·諸暨月考)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
B.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C.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
D.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
8.(2024七上·諸暨月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  )
選項 錯誤操作 結果
A 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脹,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 偏大
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 偏大
D 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A.A B.B C.C D.D
9.(2024七上·諸暨月考)有甲乙兩支合格的酒精溫度計,它們的玻璃泡容積和最小刻度都相同,但甲溫度計的管內徑比乙粗,現將它們插入同種液體中,待液面穩定后,則(  )
A.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較乙溫度計大,但示數相同
B.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較乙溫度計小,但示數相同
C.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與乙溫度計相同,甲溫度計示數較大
D.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與乙溫度計相同,乙溫度計示數較大
10.(2024七上·諸暨月考)將一支普通溫度計和一支示數為37℃的體溫計放在窗臺同一位置,記錄一天中溫度計示數T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并繪成圖像,下列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11.(2024七上·諸暨月考)第33屆奧運會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40金,創境外參賽新高。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從而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設 D.獲取事實與證據
12.(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實驗過程中要規范操作,注意實驗安全,如果發生意外也要冷靜處理。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中正確的是(  )
選項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A 被化學試劑灼傷 馬上用紗布包扎
B 被熱的試管燙傷 用大量冷水沖洗
C. 酒精燈打翻燃燒起來 立即用水澆滅火苗
D. 有化學試劑濺入眼睛 立即用手搓揉眼睛
A.A B.B C.C D.D
13.(2024七上·諸暨月考)用排水法測量物體的體積時,以下四種操作方法中,會導致測量結果比物體真實體積偏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2024七上·諸暨月考)有一支溫度計, 在標準大氣壓下,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冰水混合物中時, 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 3cm,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沸水中時, 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 28cm, 如果用這支溫度計測量某一杯水的溫度, 這時溫度計內水銀面的位置在 8cm 處,這杯水的實際 溫度是(  )
A.20℃ B.32℃ C.24℃ D.36℃
15.(2024七上·諸暨月考)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速度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并重新作出假設
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
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16.(2024七上·諸暨月考)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我能寫出化學儀器名稱:A   ;B   ;E   。
(2)我能寫出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①實驗完成后,試管要用   清洗干凈。
②加熱時需要墊石棉網的是   。(填字母)
17.(2024七上·諸暨月考)在下列數字后面分別填上適當的單位并完成單位換算。
(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   。
(2)甲同學跳高成績為110   。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 750   。
(4)50 cm=   m;4.6 mL=   m3
18.(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實驗離不開科學測量。
(1)圖甲所示圓柱體的直徑為   。
(2)如圖乙所示,測量溫度時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填“a”“b”或“c”)。
(3)小科想知道一個圓柱體的直徑,身邊除了一把刻度尺外沒有別的可用工具,他想了一個辦法,如圖丙所示,在紙上先用直尺畫一條直線,再在圓柱體上用墨水點一個小點,然后將圓柱體在紙上沿所畫直線滾過去,紙上留下四個墨水點,用刻度尺測得第一個點和第四個點之間的距離為 47.1mm,則測得該圓柱體的直徑為   mm。(π取3,保留一位小數)
19.(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探究過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①評價與交流;②制訂探究計劃;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④提出問題;⑤得出結論;⑥獲取事實與證據。
(1)一次較完整的探究所經歷的流程應該是:   (用以上序號排序)。
(2)某女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   (填序號)
20.(2024七上·諸暨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
(1)如圖A、B、C所示是小科同學點燃與熄滅酒精燈的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填寫字母)。
(2)為了研究酒精燈火焰溫度,小科取一根小木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如圖D),1~2秒后取出,他通過觀察   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   處溫度升高最快。
(4)加熱前,如果沒有將試管外壁擦干,就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可能會引起有后果是   。
21.(2024七上·諸暨月考)用“ 1/3、2/3、45°”等數字填空:
①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   ;
②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試管夾應夾持在距管口   處;
③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應不超過試管容積的   ;給試管加熱時,使試管傾斜一定角度約   。
22.(2024七上·諸暨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選填“大”或“小”)。
23.(2024七上·諸暨月考)對測量儀器、測量方法的觀察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解決問題。
(1)若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的量程都是200mL(設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100mL的液體,對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們最小刻度都是5mL,則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選用    (選填“量筒”或“量杯”)測量要更準確;
(2)小科想測一塊不規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燒杯,按下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
24.(2024七上·諸暨月考)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為什么現在就不亮了 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他認為: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種原因,他開始收集證據。他把手電筒打開,仔細檢查,發現線路等均正常;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光。原來是電池沒電了,小虞很高興,他終于找到了答案。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虞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
(2)他提出的假設有哪些?   。
(3)什么現象證明了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
(4)小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
25.(2024七上·諸暨月考)春暖花開、燕雁北飛,秋寒葉落、燕雁南歸。人們通常認為候鳥的遷徙與氣溫變化有關。據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觀察記錄,有一種候鳥黃腳鷸,每年長途跋涉1.6萬公里來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間,總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產蛋。根據上述現象,洛文教授認為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獲了若干只某種候鳥,分兩組進行實驗,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如下表。
  所捕候鳥的處理 3個月后放飛的所捕候鳥情況
第一組 置于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的自然環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組 置于日光燈下,用燈光模擬日照,并一天天延長光照時間 多數往相同方向飛
(1)根據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的猜想是   。
(2)若洛文教授根據此實驗就對候鳥遷徙的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26.(2024七上·諸暨月考)在學習長度測量后,小科想要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數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
【步距測量】小科在微濕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進,測量步距。
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
(1)請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   ,并說明理由   ;
(2)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后,小科在濕地上進行測量,標記步距為s。下列測量方式正確的是   。
A.B.C.
【方法遷移】
(3)小敏也想要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但她家離學校較遠,步行時間過長,需要騎自行車上下學。請寫出一種測量方法,幫助她完成測量   。
27.(2024七上·諸暨月考)以下為某校學習小組進行“自制簡易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的部分環節,請完成下列問題:
任務: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設計并制作簡易溫度計。
器材:帶塞子的玻璃瓶、足夠長的細管、硬紙板、雙面膠、紅墨水、記號筆等。
(1)該小組設計的簡易溫度計如圖甲所示,同學們發現該溫度計剛放入沸水中,吸管內的紅墨水就溢出了吸管上端,請分析此現象的原因   ;
(2)經過討論,該小組對方案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在玻璃瓶中裝滿液體,塞上瓶塞,將細管插入瓶塞。但是對于玻璃瓶的選擇,同學們有不同的觀點:
觀點1:應使用容積為10毫升的玻璃瓶。
觀點2:應使用容積為50毫升的玻璃瓶。
從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的角度考慮,應選擇   毫升玻璃瓶;
(3)接著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標出刻度。
①標注100℃刻度:將簡易溫度計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上標出刻度;
②標注0℃刻度:   ,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上標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的距離是2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40等分,標定剩余刻度。
(4)評價:用自制簡易溫度計測量40℃的溫水,顯示細管中液面在距離0℃刻度7.5cm處。根據以下評價表,請評價此簡易溫度計屬于哪一等級,并簡要說明原因   。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溫度計的準確性 誤差在以內 誤差在以內 誤差在以內
28.(2024七上·諸暨月考)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團隊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
①招募血型為A、B、AB、О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個培養皿,各加入2mL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
③從每個志愿者體內采10mL血液,分別加入培養皿中并搖勻,按血型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向剩下的培養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鹽水并搖勻,記為戊組。
④把五組培養皿都擺放在蚊子較多的同一環境中,統計相同時間內各培養皿中吸引蚊子的數量。
⑤先統計各組吸引蚊子數,再算出各組吸引蚊子數占五組總數的百分比。
繪制成圖像如圖所示。
(1)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想研究的問題是: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   有關?
(2)實驗中戊組起   作用。
(3)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理由是   。
29.(2024七上·諸暨月考)小科手上有體積相同的20個小玻璃球,他想知道一個小玻璃球的體積,但手里沒有量筒,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個容積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為均勻的圓柱體。他利用這個瓶子和適量的水進行了如下操作:
步驟1:先測量出沒放小球時,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
步驟2:小明將20個小玻璃球輕輕放入瓶中,測得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結合這些數據,進行下列計算:
(1)瓶中水的體積為多少
(2)每個小球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 A、中秋節時有時氣溫還比較高,可能達到29℃,故A正確;
B、通常在景區見到的瀑布不超過百米,故B錯誤;
C、瓶裝礦泉水的體積可能為550毫升,故C正確;
D、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山中水溫較低,可能為25℃,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此題就是估測題題型,知識覆蓋面廣,應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自發熱鞋墊是時下最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寶寶原理一樣,主要用碳粉,鐵粉,水和食鹽水再加點添加劑組成一個原電池放電,然后由于沒有正負極,電子無法分正負電子導出,直接形成短路,從而產生熱量。當自發熱鞋墊寶真空袋打開后,就能逐漸開始發熱,使用時溫度最接近45℃,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解答。【解答】A.吸取液體試劑前,應先將膠頭滴管中的空氣排凈,不能將膠頭滴管伸入試劑時再排氣,以防造成試劑與空氣中的氣體發生反應而變質,故A錯誤;
B.取液后的膠頭滴管不能橫放或倒置,以防試劑倒流腐蝕膠帽,故B錯誤;
C.膠頭滴管加液時,不能伸入試管中,更不能接觸試管壁,應垂直懸空于試管上方滴加,故C錯誤;
D.滴瓶上的膠頭滴管使用完畢后,無需清洗,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根據科學研究是運用嚴密的科學方法,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認識客觀世界,探索客觀真理的活動過程去判斷。【解答】ABC.什么是黑洞?太空中為什么聽不到聲音?宇宙有多大?是科學問題,故ABC不符合題意;
D.航天員在太空會想家嗎?是宇航員的個人感情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多次測量后求平均值是減小長度測量誤差的重要方法;
(2)長度測量結果的倒數第二位所在的單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3)長度的測量值等于準確值加估計值。
【解答】A.測量結果應該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第一次測量結果9.20cm可知,其中的數字2所在的單位mm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只要遵守操作規范,測量值就是正確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
D.9.20中數字“0”說明測量結果中估讀值是0,而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6.【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果=數值×進率。
【解答】A.2.8 米=2.8×1000=2800 毫米,式子中間缺少單位,正確的寫法為2.8 米=2.8×1000毫米=2800 毫米,故A錯誤;
B.,故B錯誤;
C.4.5 升=4.5 升×1000毫升=4500 毫升,式子中間多些了單位升,正確的寫法為4.5 升=4.5 ×1000毫升=4500 毫升,故C錯誤;
D.,符合單位換算要求,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解答】A.量筒讀數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與視線平行后再讀數,不能把量筒舉起,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讀取量筒內液體的示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由量筒的使用方法可知,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首先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8.【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在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相平。俯視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直徑時,要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否則測出的頭發總直徑偏大。
【解答】A.在讀取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低點或最高點相平。若俯視讀數,則視線將于高于液面最低點或最高點的刻度相交,即讀數會偏大,故A不符合題意;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會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即示數偏小,故C不符合題意;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頭發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直徑偏大,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9.【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把甲乙插入同一種液體中,它們的環境溫度相同,則它們的示數相同,均為液體溫度;甲管內徑粗,所以甲溫度計內液柱高度小,最小刻度間距離比乙小。【解答】兩支合格的溫度計同時插進同一種液體中溫度計顯示的度數肯定是相同的,所以溫度計的示數相同,而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由于管內徑粗細不同因而最小刻度的間距就不同,甲溫度計的管內徑比乙粗,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較乙溫度計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0.【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將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與體溫計示數特點結合得出。
【解答】A、體溫計原來的示數為37℃,若氣溫低于37℃,則體溫計示數不變,所以A符合題意;
B、體溫計在沒有甩的情況下示數不會下降,所以B不符合題意;
C、體溫計原來的示數為37℃,若氣溫高于37℃,則體溫計示數會在37℃的基礎上上升,所以C不符合題意;
D、如果沒有甩體溫計,溫度示數不會比原來37℃要低,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11.【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權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從而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2.【答案】B
【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將化學試劑沖洗干凈,再采取其它的措施,故A錯誤;
B.被熱的試管燙傷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故B正確;
C.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或沙子撲滅,不能用水澆滅,以防造成火勢蔓延,故C錯誤;
D.實驗藥品濺到眼睛里,用水沖洗,一邊洗一邊眨眼睛,然后送醫院,不能用手搓揉眼睛,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3.【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排水法測量物體的體積時,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放入后水和物體的總體積減去放入物體前水的體積,物體的體積偏大,可能是因為放入物體前水的體積讀數偏小或放入物體后的總體積偏大。讀數時,仰視會把數讀小,俯視會把數讀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圖①中,放入物體前采取仰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偏小;放入物體后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正確,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大,故符合題意;
圖②中,放入物體前采取俯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偏大;放入物體后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正確,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小,故不符合題意;
圖③中,放入物體前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正確;放入物體后采取仰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偏小,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小,故不符合題意;
圖④中,放入物體前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正確;放入物體后采取俯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偏大,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大,故符合題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采取①④方式讀數,所測液體的體積偏大,故選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4.【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上的刻度是均勻的,即溫度的變化值和刻度的變化值呈正比。設實際溫度為t,水銀柱的長度為L,則它們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據此計算即可。
【解答】根據可知,當水銀面的位置為8cm時,得到:

解得:t=20℃。
故選A。
15.【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探究蚯蚓的運動.可以從蚯蚓的運動特點和對照試驗的要求及科學探究中的應有的態度方面來解答。
【解答】 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所要探究的問題,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適宜的.實驗應有對照組和實驗組,并且重復實驗幾次。實驗的問題、假設、結論最好一致,尤其在做假設時最好是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或生活經驗做正面的假設,這樣才能和實驗的結果保持一致。如果做反面假設,如本題的假設,就會與實驗的結果相反,這時我們要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正面的假設。
故選:B
16.【答案】(1)試管;燒杯;量筒
(2)試管刷;BC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及用途進行解答。【解答】(1)據圖可知,儀器A是試管,B是燒杯,E是量筒;
(2)①洗滌試管時需要用到試管刷;
②試管可用于直接加熱,B燒杯、C錐形瓶加熱時需要墊上石棉網。
故答案為:(1)試管;燒杯;量筒;(2)試管刷;BC。
(1)據圖可知,儀器A是試管,B是燒杯,E是量筒;
(2)①洗滌試管時需要用到試管刷;
②試管可用于直接加熱,燒杯、錐形瓶加熱時需要墊上石棉網,故填BC。
17.【答案】(1)cm
(2)cm
(3)mm
(4)0.5;
【知識點】單位換算;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結合常見單位的認識及數據大小選擇合適的單位;利用單位間的進率進行換算。【解答】(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接近兩個拇指指甲蓋的寬度,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因此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
(2)甲同學跳高成績為110cm,合1.1m;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約為 750mm,合75cm;
(4)由可得;
由可得。
故答案為:(1)cm;(2)cm;(3)mm;(4)0.5;。
(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接近兩個拇指指甲蓋的寬度,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因此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
(2)甲同學跳高成績為110cm,合1.1m。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約為 750mm,合75cm。
(4)[1]由可得
[2]由可得
18.【答案】(1)1.50cm
(2)b
(3)5.2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溫度計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的上表面齊平,并明確分度值、看清零上或零下再進行讀數;
(3)在圓柱體上某點涂上顏色,使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點處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圖中有4個點,是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三圈形成的,再用周長公式計算出該圓柱體的直徑。
【解答】(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圓柱體直徑為;
(2)在對溫度計進行讀數時,要求視線正對刻度線。a、c兩種方法中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只有b符合要求。故a、c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3)四個點之間的距離等于三倍圓柱體的周長,則其直徑為。
故答案為:(1)1.50cm;(2)b;(3)5.2。
19.【答案】(1)④③②⑥⑤①
(2)③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1)科學探究始于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在制定計劃獲得數據,最后交流討論。
(2)“估計”是一種猜測,所以屬于提出猜測額假設,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⑥獲取事實與證據。【解答】(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④提出問題、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②制訂計劃、⑥獲取事實與證據、⑤檢驗與評價、①合作與交流。
(2)從科學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③建立猜測和假設。
(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④提出問題、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②制訂計劃、⑥獲取事實與證據、⑤檢驗與評價、①合作與交流。
20.【答案】(1)B
(2)小木棒燒焦程度
(3)外焰
(4)試管炸裂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火焰的溫度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等點燃另一個酒精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故圖中B錯誤,故選B;
(2)小科通過觀察火柴梗各部分的炭化程度(各部分顏色變化)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通過(2)中的現象可推測酒精燈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外焰處溫度升高最快;
(4)加熱玻璃儀器時如外壁有水,應在加熱前應擦干,以防受熱不均勻造成儀器炸裂。
故答案為:(1)B;(2)小木棒燒焦程度;(3)外焰;(4)試管炸裂。
(1)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等點燃另一個酒精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故圖中B錯誤,故答案為:B;
(2)小科通過觀察火柴梗各部分的炭化程度(各部分顏色變化)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通過(2)中的現象可推測酒精燈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外焰處溫度升高最快;
(4)加熱玻璃儀器時如外壁有水,應在加熱前應擦干,以防受熱不均勻造成儀器炸裂。
21.【答案】2/3;1/3;1/3;45°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①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②根據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③根據實驗室給試管內液體藥品加熱的正確操作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①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
②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試管夾應夾持在距管口1/3處;
③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應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給試管加熱時,使試管傾斜一定角度約45°。
故答案為:①2/3;②1/3;③1/3;45°。
22.【答案】2.50;1.4;大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金屬絲的直徑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或者測不出或者誤差太大,如圖所示,把金屬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
(2)使用刻度尺時看清最小刻度值,是否與零刻線對齊,不能數錯匝數,匝與匝之間不能留有空隙。
【解答】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
L=4.00cm-1.50cm=2.50cm=25.0mm
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
匝數越多,纏繞的越緊密,越接近真實值,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
23.【答案】(1)大于;量筒
(2);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燒杯和量杯的特點分析液面的高度位置;根據刻度線分布是否均勻分析解答;
(2)礦石的體積等于前后兩個量筒示數的差。根據礦石會帶出部分水分析。【解答】(1)量筒是上下粗細一致的,那么100mL是200mL的,則此時液面的高度恰好在處;而實際上量杯上粗下細,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液面的高度將大于;
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根據圖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測得礦石的體積;
該方法測出的礦石體積可能偏大,理由是:取出礦石時會帶出部分水。
故答案為:(1)大于;量筒;(2)70cm3;偏大。
(1)[1]量筒是上下粗細一致的,那么100mL是200mL的,則此時液面的高度恰好在處;而實際上量杯上粗下細,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液面的高度將大于。
[2]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1][2]根據圖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測得礦石的體積
該方法測出的礦石體積可能偏大,理由是:取出礦石時會帶出部分水。
24.【答案】(1)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
(3)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
(4)手電筒不亮是電池沒電了。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小虞探究問題的步驟是: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搜集證據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要像小虞這樣去探究問題。
【解答】
(1)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針對手電筒不亮的現象,小虞想到了各種可能: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
(3)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手電筒還是不亮,說明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4)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光,說明手電筒不亮是電池沒電了。
故答案為:(1) 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3)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4)手電筒不亮是電池沒電了。
25.【答案】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不合理,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實驗結論不準確。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俗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科學探究重在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1)根據表格中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可知,一組候鳥置于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的自然環境中;另一組候鳥置于日光燈下,用燈光模擬日照,并一天天延長光照時間;兩組候鳥形成對照實驗,唯一的變量是日照時間的長短,所以他的猜想是: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
(2)對照實驗設計應遵循可重復性原則:在同樣條件下重復實驗,觀察其對實驗結果影響的程度,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若洛文教授根據此實驗就對候鳥的遷徙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進對一種候鳥進行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實驗結論不準確。
故答案為:(1)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2)不合理,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實驗結論不準確。
26.【答案】方式2:慢走;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容易摔倒,要使得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必須要慢走;A;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教/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合理即可)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將題給信息與所學知識結合,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結果。
【解答】(1)因為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容易摔倒,要使得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必須要慢走。
(2)算距離是以鞋尖和鞋尖的距離,或者鞋跟與鞋跟的距離,所以A符合題意。
(3)方法一: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教/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方法二:先計算正常騎車行駛一分鐘的路程。計時騎行家的時間,總時間乘以1分鐘行駛的路程,算出大致的距離;方法三:先測出踏板轉一圈時輪胎運動的距離,再數出自己蹬了多少圈,然后計算總長度;方法四:先測出自行車騎行100米所用的時間,再測出自己騎到家的總時間,然后計算總長度。
27.【答案】(1)吸管內徑過小
(2)50
(3)將簡易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4)見解析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由圖甲可知,瓶中沒有裝滿液體,將該溫度計放入沸水中,瓶內空氣受熱時膨脹程度較大,會導致紅墨水上升的高度較大;玻璃瓶的容積越大,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越大,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根據溫度計的原理計算出對應刻度的溫度;比熱容越小,溫度變化越快。
【解答】該題考查了溫度計的原理,并且需要定性分析,還考查了比熱容的內容,屬于中等題。
(1)將該溫度計放入沸水中,吸管內水的體積膨脹,如果吸管內徑很小,會導致紅墨水溢出吸管上端。
(2)瓶內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瓶子的容積越大,液體受熱體積膨脹越大,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測量的精度就越高,故應選擇50m的玻璃瓶。
(3)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應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4)40℃和100℃的距離是2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40等分,每等份0.5cm,表示的溫度為2.5℃,細管中液面在距離0℃刻度7.5cm處的溫度為
誤差為,故此簡易溫度計屬于合格等級。
(1)將該溫度計放入沸水中,吸管內水的體積膨脹,如果吸管內徑很小,會導致紅墨水溢出吸管上端。
(2)瓶內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瓶子的容積越大,液體受熱體積膨脹越大,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測量的精度就越高,故應選擇50m的玻璃瓶。
(3)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應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4)40℃和100℃的距離是2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40等分,每等份0.5cm,表示的溫度為2.5℃,細管中液面在距離0℃刻度7.5cm處的溫度為
誤差為,故此簡易溫度計屬于合格等級。
28.【答案】(1)血型
(2)對照
(3)避免偶然性,實驗結果更準確。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解答】(1)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是以不同血型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想研究的具體問題是:哪種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或: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血型有關?
(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戊組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3)科學探究中,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本實驗中,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論具有說服力。
故答案為:(1)血型;(2)對照;(3)避免偶然性,實驗結果更準確。
(1)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是以不同血型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想研究的具體問題是:哪種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或: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血型有關?
(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戊組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3)科學探究中,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本實驗中,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論具有說服力。
29.【答案】(1)300cm3;(2)3cm3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先把瓶子的容積看成是高度為10cm+6cm的圓柱體的體積,從而計算出瓶子的橫截面積,再計算出水的體積;
(2)先計算出20個小球的總體積,再計算出每個小球的體積。【解答】(1)根據瓶子空氣體積不變,瓶子的容積可以看作是高度為10cm+6cm的圓柱的體積,而瓶子的容積為480立方厘米,據此得出截面積,瓶子中的水的高度為10厘米,得出瓶中水的體積;
(2)計算出瓶內的水上升的高度,計算瓶內水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20個小球的體積,由此求出20個小球的體積,再除以20求出每個小球的體積。
1 / 1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9月月考科學試題
1.(2024七上·諸暨月考) 中秋節,小嵊與爸爸出去游玩,寫了一篇游記,部分內容如下:“今天天氣晴朗,氣溫29℃,我和爸爸去五泄游玩。在登山過程中,一瓶550毫升的礦泉水被我喝完。看著30km長的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狂奔,清涼的水濺到身上,溫度應該在25℃左右,美景讓我體會到一切的堅持和努力都是值得的。”游記中涉及的數據,最有可能是小嵊筆誤的是(  )
A.氣溫29℃ B.30km長的瀑布
C.礦泉水體積550毫升 D.水溫25℃左右
【答案】B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 首先要對相關物理量有個初步的認識,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經過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換算,最后判斷符合要求的是哪一個。
【解答】 A、中秋節時有時氣溫還比較高,可能達到29℃,故A正確;
B、通常在景區見到的瀑布不超過百米,故B錯誤;
C、瓶裝礦泉水的體積可能為550毫升,故C正確;
D、人的正常體溫約為37℃,山中水溫較低,可能為25℃,故D正確。
故答案為:B。
2.(2024七上·諸暨月考)如圖是一款“自發熱鞋墊”,它在冬季能起到足部防寒保暖的作用。請你估測“自發熱鞋墊”在使用時溫度最接近(  )
A.10℃ B.20℃ C.45℃ D.80℃
【答案】C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能根據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測一些物理量。例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力、速度、電功率、電流、電壓等。此題就是估測題題型,知識覆蓋面廣,應答估測選擇題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們熟悉的一些數據作為根據,進行單位換算,有時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
【解答】自發熱鞋墊是時下最為火爆的取暖用品,和暖寶寶原理一樣,主要用碳粉,鐵粉,水和食鹽水再加點添加劑組成一個原電池放電,然后由于沒有正負極,電子無法分正負電子導出,直接形成短路,從而產生熱量。當自發熱鞋墊寶真空袋打開后,就能逐漸開始發熱,使用時溫度最接近45℃,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實驗操作考試中,某些實驗中需要使用膠頭滴管。下列關于膠頭滴管的操作正確的是(  )
A.吸取液體 B.取液后橫放
C.滴加液體 D.使用后歸位
【答案】D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解答。【解答】A.吸取液體試劑前,應先將膠頭滴管中的空氣排凈,不能將膠頭滴管伸入試劑時再排氣,以防造成試劑與空氣中的氣體發生反應而變質,故A錯誤;
B.取液后的膠頭滴管不能橫放或倒置,以防試劑倒流腐蝕膠帽,故B錯誤;
C.膠頭滴管加液時,不能伸入試管中,更不能接觸試管壁,應垂直懸空于試管上方滴加,故C錯誤;
D.滴瓶上的膠頭滴管使用完畢后,無需清洗,直接放回滴瓶即可,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4.(2024七上·諸暨月考)2024年4月26日,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名航天員搭乘“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對接空間站,與神舟十七號航天員完成交接,入駐“天宮”,下列對太空提出的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
A.什么是黑洞? B.太空中為什么聽不到聲音?
C.宇宙有多大? D.航天員在太空會想家嗎?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根據科學研究是運用嚴密的科學方法,從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認識客觀世界,探索客觀真理的活動過程去判斷。【解答】ABC.什么是黑洞?太空中為什么聽不到聲音?宇宙有多大?是科學問題,故ABC不符合題意;
D.航天員在太空會想家嗎?是宇航員的個人感情問題,不是科學問題,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5.(2024七上·諸暨月考)某同學用同一把刻度尺三次測得文具盒的寬度分別為9.20cm、9.21cm、9.20cm,則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
A.測量結果最后應記作9.20cm
B.此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C.9.21cm這個記錄結果是錯誤的
D.9.20中最末一位數字“0”是有意義的
【答案】C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多次測量后求平均值是減小長度測量誤差的重要方法;
(2)長度測量結果的倒數第二位所在的單位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3)長度的測量值等于準確值加估計值。
【解答】A.測量結果應該為:,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根據第一次測量結果9.20cm可知,其中的數字2所在的單位mm就是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故B正確不合題意;
C.只要遵守操作規范,測量值就是正確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
D.9.20中數字“0”說明測量結果中估讀值是0,而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D正確不合題意。
故選C。
6.(2024七上·諸暨月考)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
A.2.8 米=2.8×1000=2800 毫米
B.3.4 千米=3.4 ×10000毫米=34000毫米
C.4.5 升=4.5 升×1000 毫升=4500 毫升
D.2.6 厘米=2.6×1/100米=0.026米
【答案】D
【知識點】單位換算
【解析】【分析】進行單位換算時,結果=數值×進率。
【解答】A.2.8 米=2.8×1000=2800 毫米,式子中間缺少單位,正確的寫法為2.8 米=2.8×1000毫米=2800 毫米,故A錯誤;
B.,故B錯誤;
C.4.5 升=4.5 升×1000毫升=4500 毫升,式子中間多些了單位升,正確的寫法為4.5 升=4.5 ×1000毫升=4500 毫升,故C錯誤;
D.,符合單位換算要求,故D正確。
故答案為:D。
7.(2024七上·諸暨月考)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體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確的是(  )
A.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
B.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
C.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
D.首先要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
【答案】A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根據量筒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進行解答。
【解答】A.量筒讀數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與視線平行后再讀數,不能把量筒舉起,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
B.讀取量筒內液體的示數時,視線與量筒內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平,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由量筒的使用方法可知,向量筒內傾倒液體,當液體接近刻度時,改用滴管向量筒內滴加液體,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D.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首先選一個量程合適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穩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線正對自己,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8.(2024七上·諸暨月考)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下列是小平同學整理的“錯誤操作”與對應測量結果,認為各選項中一致的是(  )
選項 錯誤操作 結果
A 用量筒量取液體體積時俯視讀數 偏小
B 木尺受潮膨脹,去測量某物體的長度 偏大
C 用溫度計測沸水溫度時,將溫度計移出沸水讀數 偏大
D 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如果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 偏大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體積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A.在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高點或最低點相平。俯視會導致讀數偏大,仰視會導致讀數偏小;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直徑時,要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否則測出的頭發總直徑偏大。
【解答】A.在讀取量筒中液體的體積時,視線要與液面的最低點或最高點相平。若俯視讀數,則視線將于高于液面最低點或最高點的刻度相交,即讀數會偏大,故A不符合題意;
B.木尺受潮膨脹后,刻度間距離將變大,即分度值將偏大。用這樣的刻度尺去測量物體長度,結果會偏小,故B不符合題意;
C.空氣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即示數偏小,故C不符合題意;
D.在用積累法測量頭發直徑時,若沒有緊密纏繞在鉛筆上,則測出的頭發總直徑偏大,導致求得的頭發直徑偏大,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9.(2024七上·諸暨月考)有甲乙兩支合格的酒精溫度計,它們的玻璃泡容積和最小刻度都相同,但甲溫度計的管內徑比乙粗,現將它們插入同種液體中,待液面穩定后,則(  )
A.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較乙溫度計大,但示數相同
B.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較乙溫度計小,但示數相同
C.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與乙溫度計相同,甲溫度計示數較大
D.甲溫度計的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與乙溫度計相同,乙溫度計示數較大
【答案】B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把甲乙插入同一種液體中,它們的環境溫度相同,則它們的示數相同,均為液體溫度;甲管內徑粗,所以甲溫度計內液柱高度小,最小刻度間距離比乙小。【解答】兩支合格的溫度計同時插進同一種液體中溫度計顯示的度數肯定是相同的,所以溫度計的示數相同,而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由于管內徑粗細不同因而最小刻度的間距就不同,甲溫度計的管內徑比乙粗,最小刻度間的間距較乙溫度計小,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10.(2024七上·諸暨月考)將一支普通溫度計和一支示數為37℃的體溫計放在窗臺同一位置,記錄一天中溫度計示數T隨時間t的變化情況并繪成圖像,下列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將一天中氣溫的變化與體溫計示數特點結合得出。
【解答】A、體溫計原來的示數為37℃,若氣溫低于37℃,則體溫計示數不變,所以A符合題意;
B、體溫計在沒有甩的情況下示數不會下降,所以B不符合題意;
C、體溫計原來的示數為37℃,若氣溫高于37℃,則體溫計示數會在37℃的基礎上上升,所以C不符合題意;
D、如果沒有甩體溫計,溫度示數不會比原來37℃要低,所以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選A。
11.(2024七上·諸暨月考)第33屆奧運會于2024年8月11日在巴黎收官,中國代表團共獲得40金,創境外參賽新高。為了維護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從而來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檢測人員采取這些行動的直接目的是為了(  )
A.提出問題 B.合作與交流
C.建立假設 D.獲取事實與證據
【答案】D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權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檢測人員會對運動員進行尿檢、血檢,是為了獲取事實與證據從而判斷運動員是否服用“興奮劑”,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12.(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實驗過程中要規范操作,注意實驗安全,如果發生意外也要冷靜處理。下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中正確的是(  )
選項 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
A 被化學試劑灼傷 馬上用紗布包扎
B 被熱的試管燙傷 用大量冷水沖洗
C. 酒精燈打翻燃燒起來 立即用水澆滅火苗
D. 有化學試劑濺入眼睛 立即用手搓揉眼睛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識點】實驗操作注意事項的探究;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實驗意外事故的處理方法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被化學試劑灼傷,用緩緩流水沖洗1分鐘以上,將化學試劑沖洗干凈,再采取其它的措施,故A錯誤;
B.被熱的試管燙傷立即用大量冷水沖洗,故B正確;
C.灑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燒起來,立即用濕抹布或沙子撲滅,不能用水澆滅,以防造成火勢蔓延,故C錯誤;
D.實驗藥品濺到眼睛里,用水沖洗,一邊洗一邊眨眼睛,然后送醫院,不能用手搓揉眼睛,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13.(2024七上·諸暨月考)用排水法測量物體的體積時,以下四種操作方法中,會導致測量結果比物體真實體積偏大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排水法測量物體的體積時,物體的體積等于物體放入后水和物體的總體積減去放入物體前水的體積,物體的體積偏大,可能是因為放入物體前水的體積讀數偏小或放入物體后的總體積偏大。讀數時,仰視會把數讀小,俯視會把數讀大,據此分析判斷。【解答】圖①中,放入物體前采取仰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偏小;放入物體后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正確,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大,故符合題意;
圖②中,放入物體前采取俯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偏大;放入物體后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正確,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小,故不符合題意;
圖③中,放入物體前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正確;放入物體后采取仰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偏小,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小,故不符合題意;
圖④中,放入物體前采取平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體積正確;放入物體后采取俯視方式讀數,讀取的液體與物體的總體積偏大,所以測出的物體體積偏大,故符合題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采取①④方式讀數,所測液體的體積偏大,故選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14.(2024七上·諸暨月考)有一支溫度計, 在標準大氣壓下,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冰水混合物中時, 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 3cm,當它的玻璃泡浸沒在沸水中時, 管內水銀面的高度是 28cm, 如果用這支溫度計測量某一杯水的溫度, 這時溫度計內水銀面的位置在 8cm 處,這杯水的實際 溫度是(  )
A.20℃ B.32℃ C.24℃ D.36℃
【答案】A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溫度計上的刻度是均勻的,即溫度的變化值和刻度的變化值呈正比。設實際溫度為t,水銀柱的長度為L,則它們之間存在這樣的關系:,據此計算即可。
【解答】根據可知,當水銀面的位置為8cm時,得到:

解得:t=20℃。
故選A。
15.(2024七上·諸暨月考)某小組在探究“蚯蚓的運動”中,作出的假設是:蚯蚓在玻璃板上比在糙紙上運動速度更快,可是實驗結果卻相反。對此該小組應(  )
A.放棄自己的實驗結果
B.進一步查找資料并重新作出假設
C.適當修改實驗結果以保持與原有假設一致
D.不管實驗結果,直接根據假設得出結論
【答案】B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探究蚯蚓的運動.可以從蚯蚓的運動特點和對照試驗的要求及科學探究中的應有的態度方面來解答。
【解答】 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所要探究的問題,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適宜的.實驗應有對照組和實驗組,并且重復實驗幾次。實驗的問題、假設、結論最好一致,尤其在做假設時最好是根據已經掌握的知識或生活經驗做正面的假設,這樣才能和實驗的結果保持一致。如果做反面假設,如本題的假設,就會與實驗的結果相反,這時我們要進一步查找資料,重新作出正面的假設。
故選:B
16.(2024七上·諸暨月考)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我能寫出化學儀器名稱:A   ;B   ;E   。
(2)我能寫出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①實驗完成后,試管要用   清洗干凈。
②加熱時需要墊石棉網的是   。(填字母)
【答案】(1)試管;燒杯;量筒
(2)試管刷;BC
【知識點】常用儀器的名稱;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常見儀器的名稱及用途進行解答。【解答】(1)據圖可知,儀器A是試管,B是燒杯,E是量筒;
(2)①洗滌試管時需要用到試管刷;
②試管可用于直接加熱,B燒杯、C錐形瓶加熱時需要墊上石棉網。
故答案為:(1)試管;燒杯;量筒;(2)試管刷;BC。
(1)據圖可知,儀器A是試管,B是燒杯,E是量筒;
(2)①洗滌試管時需要用到試管刷;
②試管可用于直接加熱,燒杯、錐形瓶加熱時需要墊上石棉網,故填BC。
17.(2024七上·諸暨月考)在下列數字后面分別填上適當的單位并完成單位換算。
(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   。
(2)甲同學跳高成績為110   。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 750   。
(4)50 cm=   m;4.6 mL=   m3
【答案】(1)cm
(2)cm
(3)mm
(4)0.5;
【知識點】單位換算;物理量的單位
【解析】【分析】結合常見單位的認識及數據大小選擇合適的單位;利用單位間的進率進行換算。【解答】(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接近兩個拇指指甲蓋的寬度,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因此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
(2)甲同學跳高成績為110cm,合1.1m;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約為 750mm,合75cm;
(4)由可得;
由可得。
故答案為:(1)cm;(2)cm;(3)mm;(4)0.5;。
(1)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接近兩個拇指指甲蓋的寬度,指甲蓋的寬度約為1cm,因此一枚一元人民幣硬幣的直徑為2cm。
(2)甲同學跳高成績為110cm,合1.1m。
(3)班級內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約為 750mm,合75cm。
(4)[1]由可得
[2]由可得
18.(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實驗離不開科學測量。
(1)圖甲所示圓柱體的直徑為   。
(2)如圖乙所示,測量溫度時正確的讀數方法是   (填“a”“b”或“c”)。
(3)小科想知道一個圓柱體的直徑,身邊除了一把刻度尺外沒有別的可用工具,他想了一個辦法,如圖丙所示,在紙上先用直尺畫一條直線,再在圓柱體上用墨水點一個小點,然后將圓柱體在紙上沿所畫直線滾過去,紙上留下四個墨水點,用刻度尺測得第一個點和第四個點之間的距離為 47.1mm,則測得該圓柱體的直徑為   mm。(π取3,保留一位小數)
【答案】(1)1.50cm
(2)b
(3)5.2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溫度及溫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溫度計讀數時,視線應與液柱的上表面齊平,并明確分度值、看清零上或零下再進行讀數;
(3)在圓柱體上某點涂上顏色,使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一圈。用刻度尺量出紙上兩點處之間的距離,即是圓柱體的周長,圖中有4個點,是圓柱體在紙上滾動三圈形成的,再用周長公式計算出該圓柱體的直徑。
【解答】(1)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則圓柱體直徑為;
(2)在對溫度計進行讀數時,要求視線正對刻度線。a、c兩種方法中視線沒有正對刻度線,只有b符合要求。故a、c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3)四個點之間的距離等于三倍圓柱體的周長,則其直徑為。
故答案為:(1)1.50cm;(2)b;(3)5.2。
19.(2024七上·諸暨月考)科學探究過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個方面:①評價與交流;②制訂探究計劃;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④提出問題;⑤得出結論;⑥獲取事實與證據。
(1)一次較完整的探究所經歷的流程應該是:   (用以上序號排序)。
(2)某女老師在課堂上發現一位同學精神不振且很疲勞、臉色緋紅,同時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計該同學可能在發燒,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上述信息中,從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   (填序號)
【答案】(1)④③②⑥⑤①
(2)③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1)科學探究始于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假設、在制定計劃獲得數據,最后交流討論。
(2)“估計”是一種猜測,所以屬于提出猜測額假設,要求該同學測量體溫的目的是⑥獲取事實與證據。【解答】(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④提出問題、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②制訂計劃、⑥獲取事實與證據、⑤檢驗與評價、①合作與交流。
(2)從科學探究的角度上講,老師的“估計”屬于③建立猜測和假設。
(1)探究的一般過程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發現問題后,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對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按照探究方案進行探究,得到結果,再分析所得的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符,從而得出結論.并不是所有的問題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確的結論.有時,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夠完善,也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在得出結論后,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所以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是④提出問題、③建立猜測和假設、②制訂計劃、⑥獲取事實與證據、⑤檢驗與評價、①合作與交流。
20.(2024七上·諸暨月考)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加熱儀器。
(1)如圖A、B、C所示是小科同學點燃與熄滅酒精燈的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填寫字母)。
(2)為了研究酒精燈火焰溫度,小科取一根小木棒,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如圖D),1~2秒后取出,他通過觀察   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   處溫度升高最快。
(4)加熱前,如果沒有將試管外壁擦干,就直接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可能會引起有后果是   。
【答案】(1)B
(2)小木棒燒焦程度
(3)外焰
(4)試管炸裂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火焰的溫度等知識進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1)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等點燃另一個酒精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故圖中B錯誤,故選B;
(2)小科通過觀察火柴梗各部分的炭化程度(各部分顏色變化)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通過(2)中的現象可推測酒精燈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外焰處溫度升高最快;
(4)加熱玻璃儀器時如外壁有水,應在加熱前應擦干,以防受熱不均勻造成儀器炸裂。
故答案為:(1)B;(2)小木棒燒焦程度;(3)外焰;(4)試管炸裂。
(1)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等點燃另一個酒精的酒精燈,點燃酒精燈應用火柴點燃,故圖中B錯誤,故答案為:B;
(2)小科通過觀察火柴梗各部分的炭化程度(各部分顏色變化)判斷出酒精燈火焰各部分的溫度不同;
(3)通過(2)中的現象可推測酒精燈外焰的溫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燈加熱物體時,物體在外焰處溫度升高最快;
(4)加熱玻璃儀器時如外壁有水,應在加熱前應擦干,以防受熱不均勻造成儀器炸裂。
21.(2024七上·諸暨月考)用“ 1/3、2/3、45°”等數字填空:
①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   ;
②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試管夾應夾持在距管口   處;
③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應不超過試管容積的   ;給試管加熱時,使試管傾斜一定角度約   。
【答案】2/3;1/3;1/3;45°
【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
【解析】【分析】①根據酒精燈的使用方法進行分析;②根據給試管內液體加熱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
③根據實驗室給試管內液體藥品加熱的正確操作方法進行分析。
【解答】①向酒精燈內添加酒精時,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
②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試管夾應夾持在距管口1/3處;
③給試管內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應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給試管加熱時,使試管傾斜一定角度約45°。
故答案為:①2/3;②1/3;③1/3;45°。
22.(2024七上·諸暨月考)為了較準確地測出金屬導線的直徑,他采用了以下的辦法:剪下一段導線后,將這段導線緊密地在一支鉛筆上纏繞18圈,形成一個導線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測量這線圈的長度如圖所示為   cm,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是   mm。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   (選填“大”或“小”)。
【答案】2.50;1.4;大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特殊測量方法
【解析】【分析】(1)金屬絲的直徑很小,如果用刻度尺直接測量,或者測不出或者誤差太大,如圖所示,把金屬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線圈長度L,則細銅絲直徑。
(2)使用刻度尺時看清最小刻度值,是否與零刻線對齊,不能數錯匝數,匝與匝之間不能留有空隙。
【解答】由圖可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線圈左側與1.50cm對齊,右側與4.00cm對齊,所以線圈的長度為
L=4.00cm-1.50cm=2.50cm=25.0mm
這一品牌導線的直徑
匝數越多,纏繞的越緊密,越接近真實值,若在繞線時匝與匝之間留有間隙,則測量值比真實值要偏大。
23.(2024七上·諸暨月考)對測量儀器、測量方法的觀察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解決問題。
(1)若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的量程都是200mL(設底部到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100mL的液體,對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將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如果它們最小刻度都是5mL,則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選用    (選填“量筒”或“量杯”)測量要更準確;
(2)小科想測一塊不規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科利用一只燒杯,按下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
【答案】(1)大于;量筒
(2);偏大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根據燒杯和量杯的特點分析液面的高度位置;根據刻度線分布是否均勻分析解答;
(2)礦石的體積等于前后兩個量筒示數的差。根據礦石會帶出部分水分析。【解答】(1)量筒是上下粗細一致的,那么100mL是200mL的,則此時液面的高度恰好在處;而實際上量杯上粗下細,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液面的高度將大于;
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根據圖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測得礦石的體積;
該方法測出的礦石體積可能偏大,理由是:取出礦石時會帶出部分水。
故答案為:(1)大于;量筒;(2)70cm3;偏大。
(1)[1]量筒是上下粗細一致的,那么100mL是200mL的,則此時液面的高度恰好在處;而實際上量杯上粗下細,高度處液體的體積肯定小于100mL,即100mL的液面的高度將大于。
[2]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大時,量杯會因上端相鄰刻度較密而不易讀數準確,應選用量筒來進行測量更準確。
(2)[1][2]根據圖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測得礦石的體積
該方法測出的礦石體積可能偏大,理由是:取出礦石時會帶出部分水。
24.(2024七上·諸暨月考)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為什么現在就不亮了 根據自己的常識和經驗,他認為: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為了搞清楚到底是哪種原因,他開始收集證據。他把手電筒打開,仔細檢查,發現線路等均正常;又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光。原來是電池沒電了,小虞很高興,他終于找到了答案。根據以上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小虞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
(2)他提出的假設有哪些?   。
(3)什么現象證明了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
(4)小虞最后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
【答案】(1)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
(3)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
(4)手電筒不亮是電池沒電了。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
【解析】【分析】小虞探究問題的步驟是:提出問題-猜想或假設-搜集證據驗證猜想-得出結論。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也要像小虞這樣去探究問題。
【解答】
(1)小虞的手電筒不亮了,他感覺很奇怪,昨天還好好的,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針對手電筒不亮的現象,小虞想到了各種可能: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
(3)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手電筒還是不亮,說明不是因為小燈泡壞了;
(4)最后他換上新電池,手電筒正常發光,說明手電筒不亮是電池沒電了。
故答案為:(1) 手電筒為什么不亮了? (2)可能是燈泡壞了,可能是某些地方接觸不良,或許是電池沒電了;(3)買來一個新燈泡換上還是不亮;(4)手電筒不亮是電池沒電了。
25.(2024七上·諸暨月考)春暖花開、燕雁北飛,秋寒葉落、燕雁南歸。人們通常認為候鳥的遷徙與氣溫變化有關。據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觀察記錄,有一種候鳥黃腳鷸,每年長途跋涉1.6萬公里來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間,總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產蛋。根據上述現象,洛文教授認為氣溫不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獲了若干只某種候鳥,分兩組進行實驗,實驗的過程與結果如下表。
  所捕候鳥的處理 3個月后放飛的所捕候鳥情況
第一組 置于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的自然環境中 留在原地
第二組 置于日光燈下,用燈光模擬日照,并一天天延長光照時間 多數往相同方向飛
(1)根據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你認為他的猜想是   。
(2)若洛文教授根據此實驗就對候鳥遷徙的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
【答案】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不合理,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實驗結論不準確。
【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解析】【分析】科學探究是指為了能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通俗地說,就是讓我們自己去發現問題。主動去尋找答案,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科學探究重在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
【解答】(1)根據表格中洛文教授的實驗設計可知,一組候鳥置于日照時間逐漸縮短的自然環境中;另一組候鳥置于日光燈下,用燈光模擬日照,并一天天延長光照時間;兩組候鳥形成對照實驗,唯一的變量是日照時間的長短,所以他的猜想是: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
(2)對照實驗設計應遵循可重復性原則:在同樣條件下重復實驗,觀察其對實驗結果影響的程度,保證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若洛文教授根據此實驗就對候鳥的遷徙原因下結論,這種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進對一種候鳥進行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實驗結論不準確。
故答案為:(1)日照時間的長短變化是引起候鳥遷徙的原因;(2)不合理,只進行了一種候鳥的研究,不具有普遍意義,實驗結論不準確。
26.(2024七上·諸暨月考)在學習長度測量后,小科想要用自己的步距和步數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
【步距測量】小科在微濕的泥土地上按照不同方式前進,測量步距。
方式1:快跑
方式2:慢走
(1)請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   ,并說明理由   ;
(2)選擇合適的前進方式后,小科在濕地上進行測量,標記步距為s。下列測量方式正確的是   。
A.B.C.
【方法遷移】
(3)小敏也想要測量學校到家的距離,但她家離學校較遠,步行時間過長,需要騎自行車上下學。請寫出一種測量方法,幫助她完成測量   。
【答案】方式2:慢走;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容易摔倒,要使得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必須要慢走;A;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教/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合理即可)
【知識點】長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將題給信息與所學知識結合,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結果。
【解答】(1)因為微濕的泥土地上,表面上是濕滑的,容易摔倒,要使得每次邁開步子要均勻,必須要慢走。
(2)算距離是以鞋尖和鞋尖的距離,或者鞋跟與鞋跟的距離,所以A符合題意。
(3)方法一:先測量出自行車車輪轉動一圈的長度,騎車回家,記錄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圈教/后面坐一個人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推著車,記錄車輪轉動的圈數,長度乘以圈數則是距離;方法二:先計算正常騎車行駛一分鐘的路程。計時騎行家的時間,總時間乘以1分鐘行駛的路程,算出大致的距離;方法三:先測出踏板轉一圈時輪胎運動的距離,再數出自己蹬了多少圈,然后計算總長度;方法四:先測出自行車騎行100米所用的時間,再測出自己騎到家的總時間,然后計算總長度。
27.(2024七上·諸暨月考)以下為某校學習小組進行“自制簡易溫度計”的項目化學習的部分環節,請完成下列問題:
任務: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設計并制作簡易溫度計。
器材:帶塞子的玻璃瓶、足夠長的細管、硬紙板、雙面膠、紅墨水、記號筆等。
(1)該小組設計的簡易溫度計如圖甲所示,同學們發現該溫度計剛放入沸水中,吸管內的紅墨水就溢出了吸管上端,請分析此現象的原因   ;
(2)經過討論,該小組對方案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在玻璃瓶中裝滿液體,塞上瓶塞,將細管插入瓶塞。但是對于玻璃瓶的選擇,同學們有不同的觀點:
觀點1:應使用容積為10毫升的玻璃瓶。
觀點2:應使用容積為50毫升的玻璃瓶。
從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的角度考慮,應選擇   毫升玻璃瓶;
(3)接著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標出刻度。
①標注100℃刻度:將簡易溫度計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上標出刻度;
②標注0℃刻度:   ,待液柱穩定后在硬紙上標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的距離是2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40等分,標定剩余刻度。
(4)評價:用自制簡易溫度計測量40℃的溫水,顯示細管中液面在距離0℃刻度7.5cm處。根據以下評價表,請評價此簡易溫度計屬于哪一等級,并簡要說明原因   。
評價等級 優秀 良好 合格
溫度計的準確性 誤差在以內 誤差在以內 誤差在以內
【答案】(1)吸管內徑過小
(2)50
(3)將簡易溫度計放入冰水混合物中
(4)見解析
【知識點】溫度及溫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由圖甲可知,瓶中沒有裝滿液體,將該溫度計放入沸水中,瓶內空氣受熱時膨脹程度較大,會導致紅墨水上升的高度較大;玻璃瓶的容積越大,液體受熱時體積膨脹越大,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根據溫度計的原理計算出對應刻度的溫度;比熱容越小,溫度變化越快。
【解答】該題考查了溫度計的原理,并且需要定性分析,還考查了比熱容的內容,屬于中等題。
(1)將該溫度計放入沸水中,吸管內水的體積膨脹,如果吸管內徑很小,會導致紅墨水溢出吸管上端。
(2)瓶內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瓶子的容積越大,液體受熱體積膨脹越大,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測量的精度就越高,故應選擇50m的玻璃瓶。
(3)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應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4)40℃和100℃的距離是2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40等分,每等份0.5cm,表示的溫度為2.5℃,細管中液面在距離0℃刻度7.5cm處的溫度為
誤差為,故此簡易溫度計屬于合格等級。
(1)將該溫度計放入沸水中,吸管內水的體積膨脹,如果吸管內徑很小,會導致紅墨水溢出吸管上端。
(2)瓶內的水升高相同的溫度時,瓶子的容積越大,液體受熱體積膨脹越大,玻璃管內液面上升的高度更大,分度值更小,測量的精度就越高,故應選擇50m的玻璃瓶。
(3)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故應將簡易溫度計置于冰水混合物中。
(4)40℃和100℃的距離是20cm,在0℃和100℃之間進行40等分,每等份0.5cm,表示的溫度為2.5℃,細管中液面在距離0℃刻度7.5cm處的溫度為
誤差為,故此簡易溫度計屬于合格等級。
28.(2024七上·諸暨月考)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團隊對此現象進行了研究:
①招募血型為A、B、AB、О型的志愿者各30人。
②取150個培養皿,各加入2mL抗凝劑(防止血液凝固)
③從每個志愿者體內采10mL血液,分別加入培養皿中并搖勻,按血型分為甲、乙、丙、丁四組;向剩下的培養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鹽水并搖勻,記為戊組。
④把五組培養皿都擺放在蚊子較多的同一環境中,統計相同時間內各培養皿中吸引蚊子的數量。
⑤先統計各組吸引蚊子數,再算出各組吸引蚊子數占五組總數的百分比。
繪制成圖像如圖所示。
(1)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想研究的問題是: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   有關?
(2)實驗中戊組起   作用。
(3)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理由是   。
【答案】(1)血型
(2)對照
(3)避免偶然性,實驗結果更準確。
【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控制變量法
【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解答】(1)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是以不同血型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想研究的具體問題是:哪種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或: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血型有關?
(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戊組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3)科學探究中,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本實驗中,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論具有說服力。
故答案為:(1)血型;(2)對照;(3)避免偶然性,實驗結果更準確。
(1)根據實驗內容分析,該團隊開展以上實驗是以不同血型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想研究的具體問題是:哪種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或: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是否與血型有關?
(2)對照實驗又叫單一變量實驗,只有一個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實驗。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戊組是對照組,起對照作用。
(3)科學探究中,實驗的樣本數量要合理,需做重復實驗的要進行重復實驗,實驗數據要進行求平均值,這些要求都是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讓實驗結論有說服力。本實驗中,各組采用志愿者30人,而不是一人,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使實驗結論具有說服力。
29.(2024七上·諸暨月考)小科手上有體積相同的20個小玻璃球,他想知道一個小玻璃球的體積,但手里沒有量筒,只有一把刻度尺和一個容積為480厘米3的瓶子,瓶子下端為均勻的圓柱體。他利用這個瓶子和適量的水進行了如下操作:
步驟1:先測量出沒放小球時,瓶中水的高度為10厘米,再將瓶子倒放在水平桌面上,測量出瓶中無水部分的高度為6厘米。
步驟2:小明將20個小玻璃球輕輕放入瓶中,測得瓶中水面高12厘米(未超出瓶子下方均勻部分)。結合這些數據,進行下列計算:
(1)瓶中水的體積為多少
(2)每個小球的體積為多少
【答案】(1)300cm3;(2)3cm3
【知識點】體積的測量
【解析】【分析】(1)先把瓶子的容積看成是高度為10cm+6cm的圓柱體的體積,從而計算出瓶子的橫截面積,再計算出水的體積;
(2)先計算出20個小球的總體積,再計算出每個小球的體積。【解答】(1)根據瓶子空氣體積不變,瓶子的容積可以看作是高度為10cm+6cm的圓柱的體積,而瓶子的容積為480立方厘米,據此得出截面積,瓶子中的水的高度為10厘米,得出瓶中水的體積;
(2)計算出瓶內的水上升的高度,計算瓶內水上升的水的體積就是20個小球的體積,由此求出20個小球的體積,再除以20求出每個小球的體積。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榆社县| 龙口市| 江门市| 榕江县| 贵定县| 南投市| 定州市| 浦北县| 新营市| 齐齐哈尔市| 兰坪| 滨海县| 醴陵市| 武鸣县| 通江县| 巴林右旗| 从化市| 安福县| 迁安市| 隆德县| 伊宁县| 阳春市| 伊川县| 玛沁县| 新乡市| 积石山| 红原县| 深水埗区| 遂溪县| 工布江达县| 罗田县| 临洮县| 城口县| 洮南市| 东丰县| 察隅县| 新建县| 灵寿县| 兴安县| 津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