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蕭山區(qū)寧圍初中等校202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適應性測試(2) 科學試題卷1.(2025九下·蕭山模擬) 維生素C可預防壞血病,下列食物中富含維生素C的是( )A.面包 B.牛奶 C.牛肉 D.橙子2.(2025九下·蕭山模擬)規(guī)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規(guī)范的是 ( )A.裝入固體藥品B.吸取液體C.溶解物質(zhì)D.檢測溶液 pH3.(2025九下·蕭山模擬)我國具有獨立知識產(chǎn)權的電腦芯片“龍芯一號”是利用單質(zhì)硅制成的,制取單質(zhì)硅的主要原料是 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價是( )A.+2 B.- 2 C.+4 D.- 44.(2025九下·蕭山模擬)為推行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液氨可用作未來汽車的清潔燃料,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屬于(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5.(2025九下·蕭山模擬)為了減少汽車油耗,科研人員通過開發(fā)新型金屬材料來減輕汽車的自重。要實現(xiàn)減輕汽車自重的目的,金屬材料應具有的性質(zhì)是 ( )A.熔點高 B.密度小 C.硬度大 D.導熱性差6.(2025九下·蕭山模擬)取側(cè)壁鉆有一小孔的礦泉水瓶,在瓶口處噴入少量酒精,蓋上紙筒,如圖甲所示。啟動電火花發(fā)生器,點燃瓶內(nèi)酒精,觀察到紙杯即刻飛出,瓶口出現(xiàn)白霧。圖中四沖程汽油機的能量轉(zhuǎn)化與這個過程相同的是( )A. B.C. D.7.(2025九下·蕭山模擬)蘋果醋是果醋的一種,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蘋果醋的制作需要加入醋酸桿菌,醋酸桿菌是一種細菌,與蘋果細胞相比,不具有的結構是 ( )A.細胞壁 B.細胞質(zhì) C.細胞膜 D.細胞核8.(2025九下·蕭山模擬)人體內(nèi)有多種多樣的激素,對生命活動都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下圖中哪種結構分泌功能異常會使人患糖尿病( )A.① B.② C.③ D.④9.(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用扳手擰螺帽,手握在甲處比握在乙處更省力些。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受力面積有關10.(2025九下·蕭山模擬) “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 )A.米勒實驗B.人體呼吸實驗C.地球形狀實驗D.酒精和水混合實驗11.(2025九下·蕭山模擬)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現(xiàn)象是長期進化形成的。下列有關植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有利于進行蒸騰作用B.仙人掌根系發(fā)達,有利于吸收生長所需要的水分C.根、莖和葉中的篩管相互連通,有利于水和無機鹽的運輸D.根毛細胞向外突起擴大吸收面積,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機物12.(2025九下·蕭山模擬)有一款能戴在手臂上的節(jié)能夜跑燈,其結構如圖甲所示:線圈纏繞在外殼上并與LED燈構成閉合電路,磁體在管內(nèi)隨著夜跑者擺臂來回移動。下圖與這一過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B.C.D.13.(2025九下·蕭山模擬)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并經(jīng)過多年對大西洋兩岸的實地考察與論證,找到了大陸漂移的證據(jù)。下列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 )A.氣候類型相似 B.巖石構造相似C.兩岸輪廓相似 D.古生物化石相似14.(2025九下·蕭山模擬)已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分子個數(shù)之比。如果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則下列模型表示空氣的主要成分的微觀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C. D.15.(2025九下·蕭山模擬)小科利用可抽氣的鐘罩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抽氣過程中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析錯誤的是( )A.手機鈴聲逐漸變?nèi)酰怯捎诼曇舻膫鞑バ枰諝?br/>B.硬紙片脫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C.平衡的杠桿發(fā)生順時針偏轉(zhuǎn),說明空氣有浮力D.燒杯內(nèi)的水沸騰,是由于氣壓變小,水溫度升高16.(2025九下·蕭山模擬)2024年10月11日,我國成功回收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wèi)星———實踐十九號衛(wèi)星,搭載的大華黃牡丹等33種西藏高原種子全部順利回收。大華黃牡丹是極其珍貴的牡丹觀賞品種,4-5月開花,7-8月果實成熟。(1) 這一天地球公轉(zhuǎn)運行至圖中 (填“AB” “BC” “CD”或“DA”)之間。(2)衛(wèi)星在返回過程中,以衛(wèi)星為參照物,衛(wèi)星內(nèi)搭載的種子是 的。(3)根據(jù)植物的分類,大華黃牡丹屬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4)回收的種子經(jīng)過太空輻射后,改變了種子中的 ,從而具備了生物的新性狀。17.(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攝影愛好者拍攝的一張照片,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生物的生殖方式是 。(2)圖中B的形成是由于 。(3)圖中C是A在水中的像,它們大小 。18.(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洗氣、檢驗、貯氣等用途的裝置。(1)若用該裝置收集氣體,當收集的氣體從A處導管進入,則下列氣體可以用該裝置收集的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氫氣(2)要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瓶中盛有的試劑是 ,混合氣體應從 (填“A”或“B”)處導管進入。19.(2025九下·蕭山模擬)圖中物體A、B的重力分別為10N和2N,滑輪與輕質(zhì)繩之間的摩擦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甲所示,在物體B的作用下,物體A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2)如圖乙所示,在物體A的左側(cè)再掛一個物體C,恰好能使物體A 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C的重力為 N。20.(2025九下·蕭山模擬)人體是一個協(xié)調(diào)配合、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下圖為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①②代表相關氣體,③-⑦代表生理過程。據(jù)圖完成下列各題:(1)①②過程后血液中氧氣含量 (填“增加” “減少”或“不變”)。(2)若尿液中檢測出大分子蛋白質(zhì),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 (填序號)出現(xiàn)了異常。21.(2025九下·蕭山模擬)圖甲是一款電熱服,衣服里嵌有電熱纖維。圖乙是其簡化的工作電路,R1、R2為電熱纖維,阻值分別為6Ω和3Ω,電源電壓為6V;通過開關S1、S2的閉合或斷開可實現(xiàn)低溫、中溫、高溫三擋位的切換。(1)若僅閉合S2,則電熱服的工作狀態(tài)處于 擋位。(2)電熱服在高溫擋工作時的電功率為 瓦。(3)電熱纖維應具有能導電、抗氧化、耐腐蝕、輕便柔軟等性質(zhì),下列材料最適合做電熱纖維的是____(填字母)。A.細鐵絲 B.棉纖維 C.石墨纖維22.(2025九下·蕭山模擬) 某 NaOH 固體中可能含有 NaCl、Na2CO3、Na2SO4、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同學想確定固體成分,進行如下實驗。(1)僅根據(jù)步驟①的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原固體中一定不含 。(2)根據(jù)步驟②④的現(xiàn)象,白色固體B 的成分是 。(3)步驟③滴加的試劑C為 溶液,則能判斷原固體中一定含氯化鈉。23.(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某品牌眼罩的主要成分,小科為了驗證蒸汽眼罩的成分中是否真的有鐵粉,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一:用磁鐵靠近粉末,若粉末能被吸引則證明含有鐵粉。方案二:向粉末中加入稀鹽酸,若觀察到 現(xiàn)象,則證明有鐵粉。方案三:向粉末中加入硫酸銅溶液,若析出紅色固體,溶液變?yōu)闇\綠色,則證明有鐵粉。(1)方案一是利用鐵能被磁鐵吸引,這是利用鐵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zhì)。(2)方案二中,如果觀察到 現(xiàn)象,則說明含有鐵粉。(3)方案三中,如果有鐵粉存在,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經(jīng)實驗驗證,蒸汽眼罩的成分確實含有鐵粉。使用前蒸汽眼罩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24.(2025九下·蕭山模擬) 小科為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是溫室氣體,進行了以下活動:(1)小科設計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是溫室氣體。①實驗裝置中玻璃瓶的外形和體積相同,光照前水柱應位于玻璃管的 處;②把裝置置于陽光下,如果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則一段時間后水柱將向 (填“左邊”或“右邊”)移動。(2)如果要用圖甲裝置驗證溫室效應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小科應如何設計 。(3)小科查閱資料,獲得地球表面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圖中可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證據(jù)的是 。25.(2025九下·蕭山模擬) 防水自潔布料的設計主要借鑒了荷葉的結構。水滴落在荷葉表面上,滾落時會帶走表面的灰塵和雜質(zhì),這種現(xiàn)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為探究荷葉的哪些結構具有“自潔效應”,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查閱資料】①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zhì),形成粗糙的疏水表面;蠟質(zhì)晶體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zhì)M。②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荷葉上表皮凸起,其上還有更微小的凸起(如圖),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建立猜想】猜想一:荷葉的“自潔效應”可能與荷葉表面的蠟質(zhì)層有關;猜想二:荷葉的“自潔效應”可能與荷葉表面的微小凸起有關。【實驗操作】將一片荷葉均分為A、B、C三個部分,處理方法及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A 部分 B 部分 C 部分處理方法 用物質(zhì)M浸泡, 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 用刮刀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 不做處理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形狀實驗結果 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 _ _ 水凝聚成球狀水滴(1)實驗用物質(zhì) M浸泡葉片 A 部分的目的 。(2)比較葉片A、C部分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如果猜想二成立,則葉片B部分能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 。(4)小組有同學認為結論得出不夠嚴謹,你認為的理由是 。26.(2025九下·蕭山模擬) “高空拋物”會造成嚴重危害,高空物體的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將鐵球從斜面靜止釋放后,滾動到水平面壓縮彈簧,記錄當鐵球速度為零時彈簧的長度。①如圖甲,將兩個不同的鐵球A、B(mA1、l2;②如圖乙,將兩個相同的鐵球先后從裝置的不同高度 處靜止釋放,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分別為l3、l4;③重復以上操作。(1)小科通過觀察鐵球速度為零時彈簧的長度,來判斷鐵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研究方法是 (填“控制變量法”或“轉(zhuǎn)換法”)。(2)實驗過程中,物體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彈簧的 能。(3)圖甲實驗是為了探究 。(4)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彈簧長度不便于測量,其原因是 。27.(2025九下·蕭山模擬) 在研究“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及通電時間的定量關系”時,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有機玻璃盒內(nèi)裝有電阻絲、水和電子溫度計,盒外采用優(yōu)質(zhì)保溫材料包裹。(1)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與水溫的變化量⊿T之間成 關系(不計熱損失)。(2)要探究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除了要保持電流、通電時間不變外,還應保持 不變;在上述條件不變時,換用不同阻值的電阻絲R,記錄水溫變化⊿T的數(shù)據(jù)并繪制圖像如圖乙所示。(3)根據(jù)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結論: 。 (寫出一條即可)(4)根據(jù)所學知識,在上述實驗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圖乙中畫出通電時間為30s時,水溫變化⊿T和電阻的關系圖像。 。28.(2025九下·蕭山模擬) 化學家 Tim Richard將分子結構簡式像小狗的某物質(zhì)(如圖所示),取名為“小狗烯” (化學式為C26H26) 。(1)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看, “小狗烯”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為 克。29.(2025九下·蕭山模擬) 科學家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了“微塑料”。“微塑料”是一種直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的塑料顆粒,肉眼往往難以分辨,也被稱為“海中的PM2.5”。(1) “微塑料”由于不易被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填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分解,廣泛存在于海洋、土壤等環(huán)境中。(2) “微塑料”數(shù)量多、分布廣,容易被海洋中的生物攝取,通過 進入更高級消費者體內(nèi)。(3)進入人體內(nèi)的“微塑料”有可能被人體吸收,從而通過人體的 系統(tǒng)進入體內(nèi)的各個器官,危害人體健康。30.(2025九下·蕭山模擬) 小科在完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實驗后,想去探究廢液的成分。他取上層廢液,并將150克碳酸鈉溶液分5次加入到該廢液中,充分反應后,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序號 1 2 3 4 5加入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克 30 30 30 30 30生成沉淀總質(zhì)量/克 0 2 6 10 10請完成下列小題:(1)第一次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2)求出廢液中氯化鈣的質(zhì)量。(3)畫出上述過程中生成沉淀質(zhì)量與加入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的變化關系圖,并標出反應開始時和結束時的具體數(shù)值。31.(2025九下·蕭山模擬) 圖甲是項目小組制作的風速儀的簡易電路圖。電源電壓恒為6V,電流表量程為0~0.6A,R0為10Ω的定值電阻,R1為壓力傳感器,無風時受到的壓力為零,其阻值隨壓力F大小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讀出電表示數(shù),即可知此時的風速。迎風板是一塊面積為 的輕質(zhì)薄板,測量時風始終垂直吹在迎風板上。查閱資料,風壓與風速的關系如下表:風速 v/(m/s) 2 4 6 8 10 12 14 16 24風壓p/ Pa 2.5 10 22.5 40 62.5 90 122.5 160 360(1)設計的電路中,R0的作用是 。(2)無風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多少 (3)某次測量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A,對應的風速多大 (4)以下操作可以增大風速儀的測量范圍的是( )A.增大電源電壓B.換用量程0~3A的電流表C.增大R0的阻值32.(2025九下·蕭山模擬) 道路救援時會根據(jù)車輛受損程度采用不同的救援方式:若受損車輛能夠行駛,則受損車輛通過斜面自行駛向道路救援車;若車輛不能自動行駛,則利用滑輪組把受損車輛吊起、放入道路救援車。這兩種救援方式模型分別如圖所示。某次事故救援中,受損車輛質(zhì)量為1.8噸,不計滑輪、繩重及摩擦。完成下列問題:(1)受損車輛的重力。(2)采用甲方式,斜面S的長度為6m,高度h為1.5m,受損汽車在斜面上勻速行駛時,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牽引力 F為6000N,斜面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3)采用乙方式,把受損車輛沿豎直方向勻速吊起3m時。吊臂OAB 實際上是 (填“省力”或“費力”)杠桿。(4)滑輪組上鋼絲繩自由端受到的拉力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食物與營養(yǎng)【解析】【分析】維生素C又叫 L - 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在人體的多種生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解答】 A、面包主要是由面粉制作而成,面粉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zhì),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面包中維生素 C 的含量極少。B、牛奶中富含蛋白質(zhì)、鈣等營養(yǎng)成分,是補充蛋白質(zhì)和鈣的良好食物來源,一般牛奶中維生素 C 的含量不高。C、牛肉同樣富含蛋白質(zhì),同時還含有鐵等礦物質(zhì),是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重要來源,但牛肉中維生素 C 的含量也較低。D、橙子屬于水果,大多數(shù)水果中都富含維生素 C,橙子是維生素 C 含量較為豐富的水果之一,多吃橙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C 。故答案為:D。2.【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使用pH試紙測量液體的pH值時,應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等顏色穩(wěn)定后與比色卡進行對比。【解答】A、用紙槽或藥匙取固體粉末,將藥品放入試管底部,將試管豎起來,再將藥品倒入試管,故A正確;B、使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時,要先在空氣中將膠頭中的氣體排出,不能將空氣排進液體中,故B錯誤;C、振蕩試管時應用手臂左右晃動,不能上下晃動,上下晃動容易導致液體濺出,故C錯誤;D、使用pH試紙測量液體的pH值時,不能將試紙放入待測液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A。3.【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guī)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jù)化合物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解答】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可知X=4,即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答案為:C。4.【答案】C【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化合反應:反應物有多種,生成物只有一種;分解反應:反應物只有一種,生成物有多種;復分解反應:化合物與化合物交換陰離子,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解答】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物是單質(zhì)和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單質(zhì)和化合物,符合置換反應的特征。故答案為:C。5.【答案】B【知識點】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解析】【分析】根據(jù)密度公式的推導公式進行判斷。熔點、硬度及導熱性均與質(zhì)量無關。【解答】由可知,體積一定時,密度越小,質(zhì)量越小,車自重越輕。故答案為:B。6.【答案】C【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A為吸氣沖程,B為壓縮沖程,C為做功沖程,D為排氣沖程。【解答】電燃酒精,酒精燃燒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紙杯飛出,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紙杯的機械能,與做功沖程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相同。故答案為:C。7.【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解答】細菌與其它細胞相比,沒有的結構是細胞核。故答案為:D。8.【答案】D【知識點】內(nèi)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①是垂體,分泌的是生長激素;②是甲狀腺,分泌的是甲狀腺激素;③是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④是胰島,分泌胰島素。【解答】患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由胰島分泌,即圖中的④。故答案為:D。9.【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解答】“手握在甲處比握在乙處更省力些”,甲處和乙處作用點不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答案為:C。10.【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呼吸模型【解析】【分析】模擬實驗現(xiàn)象與真實情況很像,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真實情況,但模擬實驗只是模擬現(xiàn)象,不能推導出對應的結論。【解答】A、彌勒實驗模擬的是原始大氣和海洋,采用了模擬實驗法,故A不符合題意;B、甲中模擬的是人呼氣時的情況,乙模擬的是人吸氣時的情況,采用了模擬實驗法,故B不符合題意;C、圖C中以籃球模擬地球,探究地球是否為球形,采用了模擬實驗法,故C不符合題意;D、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沒有采用模擬實驗法,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答案】B【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分析】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qū),植物不需要從外界吸收有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會產(chǎn)生生命活動所需的有機物。【解答】A、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防止失水過多,故A錯誤;B、仙人掌生活的地區(qū)比較干旱,根系發(fā)達利于吸收水分,故B正確;C、篩管運輸?shù)氖怯袡C物,運輸水和無機鹽的是導管,故C錯誤;D、根毛從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分和無機鹽,故D錯誤。故答案為:B。12.【答案】B【知識點】導體和絕緣體;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發(fā)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發(fā)電機的原理為電磁感應,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為: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解答】由“線圈纏繞在外殼上并與LED燈構成閉合電路,磁體在管內(nèi)隨著夜跑者擺臂來回移動”可知,該裝置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與發(fā)電機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相同。A、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B、沒有額外的電源,是發(fā)電機原理圖,故B符合題意;C、塑料尺是絕緣體,不能導電,燈不會亮,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的是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答案】A【知識點】地球的演化【解析】【分析】古生物沒有辦法憑借自身跨越大西洋,但兩岸的古生物化石相似,可知原來兩岸相連,所以可作為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解答】大陸漂移說認為原來的大陸相連在一起,后來才慢慢分離,所以大西洋兩岸巖石構造相似、輪廓相似、古生物化石相似均能作為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故答案為:A。14.【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zhì)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據(jù)體積比判斷分子個數(shù)比,空氣中分子不斷擴散,所以氣體分子間混合均勻。【解答】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氮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約為4:1,由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分子個數(shù)之比可知,分子數(shù)之比為4:1,氣體分子不斷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氣體分散均勻。故答案為:C。15.【答案】D【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聲音傳播的條件;大氣壓強的存在;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液體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大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液體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xù)吸熱。【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將空氣抽出,傳聲介質(zhì)逐漸減少,所以聲音將逐漸減弱,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抽出空氣后硬紙片掉落,說明抽出空氣前硬紙片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才未掉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抽出空氣,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減小,小于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塑料塊將向下運動,可知杠桿將沿順時針方向偏轉(zhuǎn),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沸騰是因為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答案】(1)BC(2)靜止(3)被子(4)基因【知識點】種子植物;參照物及其選擇;陽歷和地球公轉(zhuǎn)的關系;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A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夏至,時間在6月22日左右,D為春分,時間在3月22日左右。(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3)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區(qū)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4)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狀。【解答】(1)C點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冬至,時間在12月21日左右,則B為秋分,時間在9月21日左右,這一天為10月11日,所以地球運行到BC之間。(2)衛(wèi)星搭載的種子與衛(wèi)星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以衛(wèi)星為參照物,種子是靜止的。(3)被子植物有花和果實,裸子植物沒有,所以牡丹屬于被子植物。(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發(fā)生了改變,性狀也會發(fā)生改變。17.【答案】(1)卵生(2)光的直線傳播(3)相同【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定律;鳥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1)鳥類體內(nèi)受精、卵生。(2)光的直線傳播導致的現(xiàn)象還有;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皮影戲等。(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屬于虛像,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解答】(1)圖中生物屬于鳥類,鳥類的生殖方式是卵生。(2)B是影子,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3)C是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18.【答案】(1)A;B(2)濃硫酸;A【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酸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解析】【分析】(1)使用萬能瓶收集氣體時,氣體密度大于空氣,長進短出;氣體密度小于空氣,短進長出。若使用排水法,則一律端進長出。(2)使用萬能瓶檢驗、干燥、除雜,一律長進短出。【解答】(1)氣體從A端進,會沉在底下,空氣由短管排出,說明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故答案為:AB。(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氧氣反應,所以要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應在瓶內(nèi)盛放濃硫酸。氣體從A端進入裝置,經(jīng)濃硫酸干燥后從B端流出。19.【答案】(1)水平向左(2)4【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解答】(1)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A受力平衡,A受到水平向右物體B給的拉力,由二力平衡可知,還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由(1)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B的重力為2N,所以給A的拉力為2N,則A受到的摩擦力為2N。圖乙中B給A的力仍為2N,A向左運動,摩擦力水平向右,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為2N,則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為4N,A勻速運動,可知左側(cè)的拉力也為4N,故C的重力為4N。20.【答案】(1)增加(2)⑥【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血液循環(huán);泌尿系統(tǒng)【解析】【分析】(1)血液經(jīng)過肺泡,由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①是氧氣,②二氧化碳,③是營養(yǎng)物質(zhì)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進入血液,④是氧氣,⑤是二氧化碳。(2)⑥是濾過作用,⑦是重吸收作用。【解答】(1)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肺泡將氧氣給血液,可知①是氧氣,血液將二氧化碳給肺泡,可知②是二氧化碳,所以經(jīng)過①②過程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增加。(2)若尿液中檢測出大分子蛋白質(zhì),則說明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出現(xiàn)問題,即圖中的⑥。21.【答案】(1)中溫(2)18(3)C【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常用電熱器;不同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解析】【分析】(1)根據(jù)開關閉合和斷開狀態(tài)分析對應的電路圖,結合判斷檔位。(2)根據(jù)(1)中分析結合電功率公式進行計算,總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3)根據(jù)題中對材料的要求和選項中材料的性質(zhì)進行判斷。【解答】(1)僅閉合,電路為只有的簡單電路,僅閉合,電路為只有的簡單電路,兩個開關都閉合,電路為并聯(lián)電路,由可知,并聯(lián)電路的電功率最大,為高溫檔。,所以只有時為低溫檔,只有時為中溫擋。(2)高溫檔的電功率。(3)A、細鐵絲易被氧化,不耐腐蝕,且鐵絲密度較大,不輕便柔軟,故A錯誤;B、棉纖維不能導電,故B錯誤;D、石墨纖維可以導電,且耐腐蝕、抗氧化、石墨密度小,輕便柔軟,故C正確。故答案為:C。22.【答案】(1)MgSO4(2)BaCO3(3)AgNO3【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的方程式為:.(2)硫酸鋇不溶于酸,不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為.(3)硝酸銀與氯化鈉反應的方程式為。【解答】(1)氫氧化鈉與硫酸鎂能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固體加水后得到無色澄清溶液,可知固體中一定不存在硫酸鎂。(2)加氯化鋇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能溶于稀鹽酸,可知沉淀為碳酸鋇。(3)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銀,可知C為硝酸銀。23.【答案】(1)物理(2)有氣泡,溶液變?yōu)闇\綠色(3)Fe+CuSO4=FeSO4+Cu(4)Fe粉易在空氣中被氧化【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的腐蝕與防護;不同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解析】【分析】(1)化學性質(zhì)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才會體現(xiàn),鐵鈷鎳被被磁化屬于物理性質(zhì)。(2)鐵與稀鹽酸、稀硫酸以及鹽發(fā)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均為+2價。(3)金屬單質(zhì)能將比它不活潑的金屬從其可溶性鹽中置換出來,銅單質(zhì)是紫紅色的。(4)鐵粉密封保存是為了隔絕氧氣和水,防止生銹變質(zhì)。【解答】(1)鐵能被磁化而被磁鐵吸引,利用的是鐵的物理性質(zhì),鐵被磁化吸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鐵是活潑金屬,能與稀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所以將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生成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3)鐵比銅活潑,能將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方程式為:。(4)鐵粉同時接觸水和氧氣時易生銹,所以防止鐵粉被氧化生銹,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24.【答案】(1)中間;左(2)其他裝置不變,改變右瓶空氣與CO2比例(3)地球表面溫度基本隨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面上升【知識點】壓強的變化;全球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1)實驗通過水柱移動來判斷壓強大小,所以實驗前應讓水柱處于中間位置。(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探究某一因素的影響時,該因素為唯一變量。(3)根據(jù)圖乙進行判斷,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大,地球表面的溫度逐漸升高,可知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解答】(1)①實驗前兩側(cè)的壓強相等,水柱位于玻璃管中間位置。②二氧化碳若是溫室氣體,在光照下溫度升高得多,壓強增大得多,壓強將大于空氣一側(cè)的壓強,將水柱向左推。(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應控制除二氧化碳濃度以外的條件相同,即只改變裝置內(nèi)二氧化碳與空氣的比例,其它條件不變。(3)由圖可知,地球表面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規(guī)律幾乎一致,說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25.【答案】(1)去除荷葉表面蠟質(zhì)(2)荷葉“自法效應”與表面蠟質(zhì)層有關(3)水滴無法凝聚成球狀(4)沒有控制變量【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1)根據(jù)題中提示的物質(zhì)M的作用進行判斷。(2)根據(jù)表中信息進行分析,除去蠟質(zhì)前后現(xiàn)象不同,說明“自法效應”與表面蠟質(zhì)層有關。(3)根據(jù)猜想二結合表中現(xiàn)象進行分析,可知除去凸起,將不再具有“自法效應”。(4)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在研究某一因素的影響時,要控制其它條件相同,存在多個變量時,所得結果不可靠。【解答】(1)由“蠟質(zhì)晶體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zhì)M”可知,用M浸泡葉片A部分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蠟質(zhì)。(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未除去蠟質(zhì)和除去蠟質(zhì),水滴形狀不同,說明荷葉“自法效應”與表面蠟質(zhì)層有關。(3)猜想二認為荷葉的“自潔效應”可能與荷葉表面的微小凸起有關,B部分凸起被刮去,不再具有“自潔效應”所以水滴將無法凝聚成球狀。(4)用刮刀刮去凸起時,蠟質(zhì)也會被刮去,沒有控制變量,所以所得結論不嚴謹。26.【答案】(1)轉(zhuǎn)換法(2)彈性勢能(3)重力勢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系(4)難以記錄小球速度為0時的位置【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勢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將不易觀察的量用更易觀察的量來反應的研究方法為轉(zhuǎn)換法。(2)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中的變量是誰,探究的就是誰的影響。(4)難以準確確定小球速度為0的位置,所以測量彈簧的長度存在困難。【解答】(1)重力勢能大小不易觀察,實驗通過更易觀察的鐵球速度為零時彈簧的長度來反映重力勢能大小,采用了轉(zhuǎn)換法。(2)彈簧發(fā)生彈性形變,具有的能量稱為彈性勢能,可知物體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3)由圖甲可知,小球下落高度相同而質(zhì)量不同,可知探究的是重力勢能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4)實驗測量的是小球速度減為零時彈簧的長度,因難以記錄小球速度為零的位置,所以彈簧的長度不便測量。27.【答案】(1)正比(2)水的質(zhì)量(3)當其他條件相同時,電阻絲產(chǎn)熱與電阻成正比(4)【知識點】比熱容;熱量的計算;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jù)判斷熱量與溫度變化量之間的關系。(2)由控制變量法和可知,應控制水的質(zhì)量相同。(3)圖像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兩個物理量之間成正比。(4)根據(jù)可知,電熱與時間成正比,據(jù)此作圖。【解答】(1)不計熱損失,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由可知,熱量與水溫變化量之間成正比。(2)由水溫變化量來反映電熱,由可知,應控制水的質(zhì)量相同。(3)由圖乙可知,溫度變化量即電熱與電阻的關系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在電流和時間一定時,電熱與電阻成正比。(4)由可知,在電流和時間一定時,通電時間變?yōu)樵瓉淼娜种唬瑒t產(chǎn)生的熱量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則水溫變化量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因此圖像為。28.【答案】(1)有機物(2)12:1(3)31.2【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解析】【分析】(1)有機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2)物質(zhì)中元素的質(zhì)量比等于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與分子中原子個數(shù)的乘積之比。(3)物質(zhì)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該物質(zhì)的質(zhì)量該元素在物質(zhì)中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解答】(1)由小狗烯的化學式可知,小狗烯是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2)小狗烯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29.【答案】(1)分解者(2)食物鏈(3)循環(huán)【知識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食物網(wǎng));能量流動和物質(zhì)循環(huán);血液循環(huán)【解析】【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zhì)和能量。(2)食物鏈中更高級的消費者從低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單向流動,逐漸遞減,但有毒物質(zhì)、微塑料等隨食物鏈不斷累積。(3)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血液運輸?shù)饺恚褐械奈⑺芰弦搽S著血液循環(huán)流向不同器官。【解答】(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分解能力的是分解者。(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zhì)和能量隨食物鏈進行傳遞。(3)“微塑料”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人體的各個器官。30.【答案】(1)有氣泡生成(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最終生成的沉淀的質(zhì)量為10g,設氯化鈣的質(zhì)量為xNa2CO3+ = + 2106 100 x 10g ,解得x=11.1g。答:廢液中氯化鈣的質(zhì)量為11.1g。(3)【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1)反應結束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除了生成物以外,可能還會有過量的反應物,在酸堿鹽混合體系中,酸與堿優(yōu)先反應。(2)根據(jù)最終沉淀的質(zhì)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氯化鈣的質(zhì)量。(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找到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與沉淀質(zhì)量的關系,確定圖像開始的點和反應結束的點,據(jù)此作圖。【解答】(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一次實驗中沒有沉淀產(chǎn)生,說明不是氯化鈣與碳酸鈉在反應,可知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中稀鹽酸過量,稀鹽酸在與碳酸鈉反應,方程式為,可知將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每30g碳酸鈉溶液生成4g沉淀,第2次加入碳酸鈉時有2g沉淀產(chǎn)生,說明有15g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質(zhì)與氯化鈣反應,則與稀鹽酸反應的碳酸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30g+15g=45g。第4次實驗與第5次實驗的沉淀一樣多,說明第5次加入的碳酸鈉溶液未參與反應,即第4次實驗溶液中的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則圖像為:31.【答案】(1)保護電路(2)無風時,壓力為0,由圖乙可知,此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為30歐姆,電路中的電流為(3)電流為0.2A,此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為由圖乙可知,此時壓力為6N,風壓為,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風速為8m/s。(4)B;C【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電阻和電阻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定值電阻在電路中的作用通常為保護電路。(2)根據(jù)圖乙讀出無風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結合歐姆定律計算電流。(3)串聯(lián)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總電阻等于各用電器電阻之和。(4)要擴大測量范圍,則要在壓力傳感器電阻減小的情況下電路仍安全,據(jù)此分析。【解答】(1)當風壓較大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較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較大,可能會導致電流表損壞,所以為了保護電路,防止電表損壞,在電路中串聯(lián)一個電阻,減小電路中的電流。(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風速越大,風壓越大,由可知壓力越大,由圖乙可知,壓力傳感器電阻越小。A、增大電源電壓,由歐姆定律可知,電流達到最大值是總電阻變大,定值電阻阻值不變,可知壓力傳感器電阻增大,由上面分析可知,所能測量的最大風速減小,故A錯誤;B、增大電流表量程,電路中允許通過的電流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總電阻減小,則壓力傳感器的電阻減小,可增大測量范圍,故B正確;C、增大定值電阻的阻值,在電源電壓和電流一定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減小,可增大測量范圍,故C正確。故答案為:BC。32.【答案】(1)(2)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3)費力(4)由圖可知,有3股繩子受力,則拉力為。【知識點】重力的大小;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jù)進行計算,注意質(zhì)量的單位是千克。(2)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總功,斜面有用功等于物體重力與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總功等于拉力與斜面長度的乘積。(3)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4)不計繩重和摩擦,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體重力的繩子股數(shù)分之一。【解答】(3)支點為O,動力的作用點為A,阻力的作用點為B,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1 / 1浙江省蕭山區(qū)寧圍初中等校202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適應性測試(2) 科學試題卷1.(2025九下·蕭山模擬) 維生素C可預防壞血病,下列食物中富含維生素C的是( )A.面包 B.牛奶 C.牛肉 D.橙子【答案】D【知識點】食物與營養(yǎng)【解析】【分析】維生素C又叫 L - 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在人體的多種生理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解答】 A、面包主要是由面粉制作而成,面粉富含淀粉等糖類物質(zhì),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面包中維生素 C 的含量極少。B、牛奶中富含蛋白質(zhì)、鈣等營養(yǎng)成分,是補充蛋白質(zhì)和鈣的良好食物來源,一般牛奶中維生素 C 的含量不高。C、牛肉同樣富含蛋白質(zhì),同時還含有鐵等礦物質(zhì),是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重要來源,但牛肉中維生素 C 的含量也較低。D、橙子屬于水果,大多數(shù)水果中都富含維生素 C,橙子是維生素 C 含量較為豐富的水果之一,多吃橙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 C 。故答案為:D。2.(2025九下·蕭山模擬)規(guī)范操作是科學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操作規(guī)范的是 ( )A.裝入固體藥品B.吸取液體C.溶解物質(zhì)D.檢測溶液 pH【答案】A【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使用pH試紙測量液體的pH值時,應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等顏色穩(wěn)定后與比色卡進行對比。【解答】A、用紙槽或藥匙取固體粉末,將藥品放入試管底部,將試管豎起來,再將藥品倒入試管,故A正確;B、使用膠頭滴管吸取液體時,要先在空氣中將膠頭中的氣體排出,不能將空氣排進液體中,故B錯誤;C、振蕩試管時應用手臂左右晃動,不能上下晃動,上下晃動容易導致液體濺出,故C錯誤;D、使用pH試紙測量液體的pH值時,不能將試紙放入待測液中,故D錯誤。故答案為:A。3.(2025九下·蕭山模擬)我國具有獨立知識產(chǎn)權的電腦芯片“龍芯一號”是利用單質(zhì)硅制成的,制取單質(zhì)硅的主要原料是 SiO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價是( )A.+2 B.- 2 C.+4 D.- 4【答案】C【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guī)則與計算【解析】【分析】根據(jù)化合物的化合價之和為零進行計算。【解答】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則,可知X=4,即硅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故答案為:C。4.(2025九下·蕭山模擬)為推行清潔能源,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液氨可用作未來汽車的清潔燃料,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屬于(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答案】C【知識點】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及其應用;置換反應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化合反應:反應物有多種,生成物只有一種;分解反應:反應物只有一種,生成物有多種;復分解反應:化合物與化合物交換陰離子,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解答】由方程式可知,反應物是單質(zhì)和化合物,生成物也是單質(zhì)和化合物,符合置換反應的特征。故答案為:C。5.(2025九下·蕭山模擬)為了減少汽車油耗,科研人員通過開發(fā)新型金屬材料來減輕汽車的自重。要實現(xiàn)減輕汽車自重的目的,金屬材料應具有的性質(zhì)是 ( )A.熔點高 B.密度小 C.硬度大 D.導熱性差【答案】B【知識點】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xiàn)象【解析】【分析】根據(jù)密度公式的推導公式進行判斷。熔點、硬度及導熱性均與質(zhì)量無關。【解答】由可知,體積一定時,密度越小,質(zhì)量越小,車自重越輕。故答案為:B。6.(2025九下·蕭山模擬)取側(cè)壁鉆有一小孔的礦泉水瓶,在瓶口處噴入少量酒精,蓋上紙筒,如圖甲所示。啟動電火花發(fā)生器,點燃瓶內(nèi)酒精,觀察到紙杯即刻飛出,瓶口出現(xiàn)白霧。圖中四沖程汽油機的能量轉(zhuǎn)化與這個過程相同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能量的相互轉(zhuǎn)化和轉(zhuǎn)移;熱機的工作原理【解析】【分析】A為吸氣沖程,B為壓縮沖程,C為做功沖程,D為排氣沖程。【解答】電燃酒精,酒精燃燒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紙杯飛出,內(nèi)能轉(zhuǎn)化為紙杯的機械能,與做功沖程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相同。故答案為:C。7.(2025九下·蕭山模擬)蘋果醋是果醋的一種,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蘋果醋的制作需要加入醋酸桿菌,醋酸桿菌是一種細菌,與蘋果細胞相比,不具有的結構是 ( )A.細胞壁 B.細胞質(zhì) C.細胞膜 D.細胞核【答案】D【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解析】【分析】細菌的細胞中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屬于原核生物。【解答】細菌與其它細胞相比,沒有的結構是細胞核。故答案為:D。8.(2025九下·蕭山模擬)人體內(nèi)有多種多樣的激素,對生命活動都起著重要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下圖中哪種結構分泌功能異常會使人患糖尿病(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知識點】內(nèi)分泌腺和激素【解析】【分析】①是垂體,分泌的是生長激素;②是甲狀腺,分泌的是甲狀腺激素;③是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④是胰島,分泌胰島素。【解答】患糖尿病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由胰島分泌,即圖中的④。故答案為:D。9.(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用扳手擰螺帽,手握在甲處比握在乙處更省力些。這是因為力的作用效果與( )A.力的大小有關 B.力的方向有關C.力的作用點有關 D.受力面積有關【答案】C【知識點】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有關。【解答】“手握在甲處比握在乙處更省力些”,甲處和乙處作用點不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與力的作用點有關。故答案為:C。10.(2025九下·蕭山模擬) “模擬實驗”是一種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以下不屬于該研究方法的是 ( )A.米勒實驗B.人體呼吸實驗C.地球形狀實驗D.酒精和水混合實驗【答案】D【知識點】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分子之間存在空隙;生命的起源;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呼吸模型【解析】【分析】模擬實驗現(xiàn)象與真實情況很像,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真實情況,但模擬實驗只是模擬現(xiàn)象,不能推導出對應的結論。【解答】A、彌勒實驗模擬的是原始大氣和海洋,采用了模擬實驗法,故A不符合題意;B、甲中模擬的是人呼氣時的情況,乙模擬的是人吸氣時的情況,采用了模擬實驗法,故B不符合題意;C、圖C中以籃球模擬地球,探究地球是否為球形,采用了模擬實驗法,故C不符合題意;D、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沒有采用模擬實驗法,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2025九下·蕭山模擬)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現(xiàn)象是長期進化形成的。下列有關植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有利于進行蒸騰作用B.仙人掌根系發(fā)達,有利于吸收生長所需要的水分C.根、莖和葉中的篩管相互連通,有利于水和無機鹽的運輸D.根毛細胞向外突起擴大吸收面積,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有機物【答案】B【知識點】植物的根系及其結構與功能;莖的運輸作用;蒸騰作用【解析】【分析】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qū),植物不需要從外界吸收有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會產(chǎn)生生命活動所需的有機物。【解答】A、仙人掌的葉呈針狀,是為了減弱蒸騰作用,防止失水過多,故A錯誤;B、仙人掌生活的地區(qū)比較干旱,根系發(fā)達利于吸收水分,故B正確;C、篩管運輸?shù)氖怯袡C物,運輸水和無機鹽的是導管,故C錯誤;D、根毛從土壤中吸收的是水分和無機鹽,故D錯誤。故答案為:B。12.(2025九下·蕭山模擬)有一款能戴在手臂上的節(jié)能夜跑燈,其結構如圖甲所示:線圈纏繞在外殼上并與LED燈構成閉合電路,磁體在管內(nèi)隨著夜跑者擺臂來回移動。下圖與這一過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B.C.D.【答案】B【知識點】導體和絕緣體;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發(fā)電機的構造和原理【解析】【分析】發(fā)電機的原理為電磁感應,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為: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解答】由“線圈纏繞在外殼上并與LED燈構成閉合電路,磁體在管內(nèi)隨著夜跑者擺臂來回移動”可知,該裝置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電能,與發(fā)電機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相同。A、奧斯特實驗,說明通電導體周圍存在磁場,故A不符合題意;B、沒有額外的電源,是發(fā)電機原理圖,故B符合題意;C、塑料尺是絕緣體,不能導電,燈不會亮,故C不符合題意;D、探究的是通電螺線管的磁性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2025九下·蕭山模擬)1912年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了大陸漂移學說,并經(jīng)過多年對大西洋兩岸的實地考察與論證,找到了大陸漂移的證據(jù)。下列不能作為證據(jù)的是( )A.氣候類型相似 B.巖石構造相似C.兩岸輪廓相似 D.古生物化石相似【答案】A【知識點】地球的演化【解析】【分析】古生物沒有辦法憑借自身跨越大西洋,但兩岸的古生物化石相似,可知原來兩岸相連,所以可作為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解答】大陸漂移說認為原來的大陸相連在一起,后來才慢慢分離,所以大西洋兩岸巖石構造相似、輪廓相似、古生物化石相似均能作為大陸漂移說的證據(jù)。故答案為:A。14.(2025九下·蕭山模擬)已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分子個數(shù)之比。如果用“○”表示氧原子,“●”表示氮原子,則下列模型表示空氣的主要成分的微觀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B.C. D.【答案】C【知識點】構成物質(zhì)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根據(jù)體積比判斷分子個數(shù)比,空氣中分子不斷擴散,所以氣體分子間混合均勻。【解答】空氣中氮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78%,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約為21%,氮氣與氧氣的體積比約為4:1,由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分子個數(shù)之比可知,分子數(shù)之比為4:1,氣體分子不斷的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氣體分散均勻。故答案為:C。15.(2025九下·蕭山模擬)小科利用可抽氣的鐘罩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抽氣過程中對觀察到的現(xiàn)象分析錯誤的是( )A.手機鈴聲逐漸變?nèi)酰怯捎诼曇舻膫鞑バ枰諝?br/>B.硬紙片脫落,說明大氣壓的存在C.平衡的杠桿發(fā)生順時針偏轉(zhuǎn),說明空氣有浮力D.燒杯內(nèi)的水沸騰,是由于氣壓變小,水溫度升高【答案】D【知識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系;聲音傳播的條件;大氣壓強的存在;杠桿的動態(tài)平衡分析【解析】【分析】液體的沸點與大氣壓有關,大氣壓越大,液體的沸點越高,液體沸騰的條件是:溫度達到沸點且能繼續(xù)吸熱。【解答】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將空氣抽出,傳聲介質(zhì)逐漸減少,所以聲音將逐漸減弱,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抽出空氣后硬紙片掉落,說明抽出空氣前硬紙片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才未掉落,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抽出空氣,塑料塊受到的浮力減小,小于重力,在重力的作用下塑料塊將向下運動,可知杠桿將沿順時針方向偏轉(zhuǎn),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水沸騰是因為氣壓減小,水的沸點降低,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6.(2025九下·蕭山模擬)2024年10月11日,我國成功回收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wèi)星———實踐十九號衛(wèi)星,搭載的大華黃牡丹等33種西藏高原種子全部順利回收。大華黃牡丹是極其珍貴的牡丹觀賞品種,4-5月開花,7-8月果實成熟。(1) 這一天地球公轉(zhuǎn)運行至圖中 (填“AB” “BC” “CD”或“DA”)之間。(2)衛(wèi)星在返回過程中,以衛(wèi)星為參照物,衛(wèi)星內(nèi)搭載的種子是 的。(3)根據(jù)植物的分類,大華黃牡丹屬于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4)回收的種子經(jīng)過太空輻射后,改變了種子中的 ,從而具備了生物的新性狀。【答案】(1)BC(2)靜止(3)被子(4)基因【知識點】種子植物;參照物及其選擇;陽歷和地球公轉(zhuǎn)的關系;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A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為夏至,時間在6月22日左右,D為春分,時間在3月22日左右。(2)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靜止的,物體與參照物之間的空間位置發(fā)生改變,則物體是運動的。(3)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區(qū)別是種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4)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控制生物的性狀。【解答】(1)C點太陽直射南回歸線,為冬至,時間在12月21日左右,則B為秋分,時間在9月21日左右,這一天為10月11日,所以地球運行到BC之間。(2)衛(wèi)星搭載的種子與衛(wèi)星之間的空間位置沒有發(fā)生改變,所以以衛(wèi)星為參照物,種子是靜止的。(3)被子植物有花和果實,裸子植物沒有,所以牡丹屬于被子植物。(4)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發(fā)生了改變,性狀也會發(fā)生改變。17.(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攝影愛好者拍攝的一張照片,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生物的生殖方式是 。(2)圖中B的形成是由于 。(3)圖中C是A在水中的像,它們大小 。【答案】(1)卵生(2)光的直線傳播(3)相同【知識點】光的直線傳播及應用;光的反射定律;鳥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1)鳥類體內(nèi)受精、卵生。(2)光的直線傳播導致的現(xiàn)象還有;月食、日食、小孔成像、皮影戲等。(3)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像由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屬于虛像,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解答】(1)圖中生物屬于鳥類,鳥類的生殖方式是卵生。(2)B是影子,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3)C是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成的是與物體等大的虛像。18.(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某學生設計的一種有洗氣、檢驗、貯氣等用途的裝置。(1)若用該裝置收集氣體,當收集的氣體從A處導管進入,則下列氣體可以用該裝置收集的是( )A.氧氣 B.二氧化碳 C.氫氣(2)要除去氧氣中混有的水蒸氣,瓶中盛有的試劑是 ,混合氣體應從 (填“A”或“B”)處導管進入。【答案】(1)A;B(2)濃硫酸;A【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酸的物理性質(zhì)及用途【解析】【分析】(1)使用萬能瓶收集氣體時,氣體密度大于空氣,長進短出;氣體密度小于空氣,短進長出。若使用排水法,則一律端進長出。(2)使用萬能瓶檢驗、干燥、除雜,一律長進短出。【解答】(1)氣體從A端進,會沉在底下,空氣由短管排出,說明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氫氣的密度小于空氣。故答案為:AB。(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氧氣反應,所以要除去氧氣中的水蒸氣,應在瓶內(nèi)盛放濃硫酸。氣體從A端進入裝置,經(jīng)濃硫酸干燥后從B端流出。19.(2025九下·蕭山模擬)圖中物體A、B的重力分別為10N和2N,滑輪與輕質(zhì)繩之間的摩擦忽略不計。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甲所示,在物體B的作用下,物體A水平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 。(2)如圖乙所示,在物體A的左側(cè)再掛一個物體C,恰好能使物體A 向左做勻速直線運動,則物體C的重力為 N。【答案】(1)水平向左(2)4【知識點】二力平衡的條件及其應用;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解析】【分析】(1)物體受平衡力或不受力時,運動狀態(tài)不會發(fā)生改變,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有關,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解答】(1)A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A受力平衡,A受到水平向右物體B給的拉力,由二力平衡可知,還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2)由(1)可知,A受到的摩擦力與拉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B的重力為2N,所以給A的拉力為2N,則A受到的摩擦力為2N。圖乙中B給A的力仍為2N,A向左運動,摩擦力水平向右,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及壓力大小不變,所以摩擦力大小不變,仍為2N,則A受到水平向右的力為4N,A勻速運動,可知左側(cè)的拉力也為4N,故C的重力為4N。20.(2025九下·蕭山模擬)人體是一個協(xié)調(diào)配合、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下圖為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①②代表相關氣體,③-⑦代表生理過程。據(jù)圖完成下列各題:(1)①②過程后血液中氧氣含量 (填“增加” “減少”或“不變”)。(2)若尿液中檢測出大分子蛋白質(zhì),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 (填序號)出現(xiàn)了異常。【答案】(1)增加(2)⑥【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血液循環(huán);泌尿系統(tǒng)【解析】【分析】(1)血液經(jīng)過肺泡,由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血液中的含氧量增加。①是氧氣,②二氧化碳,③是營養(yǎng)物質(zhì)經(jīng)消化系統(tǒng)進入血液,④是氧氣,⑤是二氧化碳。(2)⑥是濾過作用,⑦是重吸收作用。【解答】(1)肺泡與血液進行氣體交換,肺泡將氧氣給血液,可知①是氧氣,血液將二氧化碳給肺泡,可知②是二氧化碳,所以經(jīng)過①②過程后血液中的氧氣含量增加。(2)若尿液中檢測出大分子蛋白質(zhì),則說明腎小球的濾過功能出現(xiàn)問題,即圖中的⑥。21.(2025九下·蕭山模擬)圖甲是一款電熱服,衣服里嵌有電熱纖維。圖乙是其簡化的工作電路,R1、R2為電熱纖維,阻值分別為6Ω和3Ω,電源電壓為6V;通過開關S1、S2的閉合或斷開可實現(xiàn)低溫、中溫、高溫三擋位的切換。(1)若僅閉合S2,則電熱服的工作狀態(tài)處于 擋位。(2)電熱服在高溫擋工作時的電功率為 瓦。(3)電熱纖維應具有能導電、抗氧化、耐腐蝕、輕便柔軟等性質(zhì),下列材料最適合做電熱纖維的是____(填字母)。A.細鐵絲 B.棉纖維 C.石墨纖維【答案】(1)中溫(2)18(3)C【知識點】電功率計算公式的應用;常用電熱器;不同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解析】【分析】(1)根據(jù)開關閉合和斷開狀態(tài)分析對應的電路圖,結合判斷檔位。(2)根據(jù)(1)中分析結合電功率公式進行計算,總功率等于各支路功率之和。(3)根據(jù)題中對材料的要求和選項中材料的性質(zhì)進行判斷。【解答】(1)僅閉合,電路為只有的簡單電路,僅閉合,電路為只有的簡單電路,兩個開關都閉合,電路為并聯(lián)電路,由可知,并聯(lián)電路的電功率最大,為高溫檔。,所以只有時為低溫檔,只有時為中溫擋。(2)高溫檔的電功率。(3)A、細鐵絲易被氧化,不耐腐蝕,且鐵絲密度較大,不輕便柔軟,故A錯誤;B、棉纖維不能導電,故B錯誤;D、石墨纖維可以導電,且耐腐蝕、抗氧化、石墨密度小,輕便柔軟,故C正確。故答案為:C。22.(2025九下·蕭山模擬) 某 NaOH 固體中可能含有 NaCl、Na2CO3、Na2SO4、MgSO4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同學想確定固體成分,進行如下實驗。(1)僅根據(jù)步驟①的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原固體中一定不含 。(2)根據(jù)步驟②④的現(xiàn)象,白色固體B 的成分是 。(3)步驟③滴加的試劑C為 溶液,則能判斷原固體中一定含氯化鈉。【答案】(1)MgSO4(2)BaCO3(3)AgNO3【知識點】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物質(zhì)的鑒別、推斷【解析】【分析】(1)氫氧化鈉與硫酸鎂反應的方程式為:.(2)硫酸鋇不溶于酸,不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為.(3)硝酸銀與氯化鈉反應的方程式為。【解答】(1)氫氧化鈉與硫酸鎂能發(fā)生反應,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鎂,固體加水后得到無色澄清溶液,可知固體中一定不存在硫酸鎂。(2)加氯化鋇生成白色沉淀,該沉淀能溶于稀鹽酸,可知沉淀為碳酸鋇。(3)氯離子與銀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氯化銀,可知C為硝酸銀。23.(2025九下·蕭山模擬)如圖是某品牌眼罩的主要成分,小科為了驗證蒸汽眼罩的成分中是否真的有鐵粉,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方案一:用磁鐵靠近粉末,若粉末能被吸引則證明含有鐵粉。方案二:向粉末中加入稀鹽酸,若觀察到 現(xiàn)象,則證明有鐵粉。方案三:向粉末中加入硫酸銅溶液,若析出紅色固體,溶液變?yōu)闇\綠色,則證明有鐵粉。(1)方案一是利用鐵能被磁鐵吸引,這是利用鐵的 (填“物理”或“化學”)性質(zhì)。(2)方案二中,如果觀察到 現(xiàn)象,則說明含有鐵粉。(3)方案三中,如果有鐵粉存在,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4)經(jīng)實驗驗證,蒸汽眼罩的成分確實含有鐵粉。使用前蒸汽眼罩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答案】(1)物理(2)有氣泡,溶液變?yōu)闇\綠色(3)Fe+CuSO4=FeSO4+Cu(4)Fe粉易在空氣中被氧化【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酸的化學性質(zhì);金屬的腐蝕與防護;不同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解析】【分析】(1)化學性質(zhì)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才會體現(xiàn),鐵鈷鎳被被磁化屬于物理性質(zhì)。(2)鐵與稀鹽酸、稀硫酸以及鹽發(fā)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均為+2價。(3)金屬單質(zhì)能將比它不活潑的金屬從其可溶性鹽中置換出來,銅單質(zhì)是紫紅色的。(4)鐵粉密封保存是為了隔絕氧氣和水,防止生銹變質(zhì)。【解答】(1)鐵能被磁化而被磁鐵吸引,利用的是鐵的物理性質(zhì),鐵被磁化吸引過程中沒有新物質(zhì)生成,屬于物理變化。(2)鐵是活潑金屬,能與稀鹽酸反應產(chǎn)生氫氣,所以將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生成物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所以溶液由無色變?yōu)闇\綠色。(3)鐵比銅活潑,能將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方程式為:。(4)鐵粉同時接觸水和氧氣時易生銹,所以防止鐵粉被氧化生銹,在使用前要密封保存。24.(2025九下·蕭山模擬) 小科為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是溫室氣體,進行了以下活動:(1)小科設計如圖甲所示的裝置來驗證二氧化碳是否是溫室氣體。①實驗裝置中玻璃瓶的外形和體積相同,光照前水柱應位于玻璃管的 處;②把裝置置于陽光下,如果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則一段時間后水柱將向 (填“左邊”或“右邊”)移動。(2)如果要用圖甲裝置驗證溫室效應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小科應如何設計 。(3)小科查閱資料,獲得地球表面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圖中可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證據(jù)的是 。【答案】(1)中間;左(2)其他裝置不變,改變右瓶空氣與CO2比例(3)地球表面溫度基本隨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面上升【知識點】壓強的變化;全球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酸雨、溫室效應、臭氧空洞)【解析】【分析】(1)實驗通過水柱移動來判斷壓強大小,所以實驗前應讓水柱處于中間位置。(2)根據(jù)控制變量法,探究某一因素的影響時,該因素為唯一變量。(3)根據(jù)圖乙進行判斷,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大,地球表面的溫度逐漸升高,可知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解答】(1)①實驗前兩側(cè)的壓強相等,水柱位于玻璃管中間位置。②二氧化碳若是溫室氣體,在光照下溫度升高得多,壓強增大得多,壓強將大于空氣一側(cè)的壓強,將水柱向左推。(2)由控制變量法可知,要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溫室效應的影響,應控制除二氧化碳濃度以外的條件相同,即只改變裝置內(nèi)二氧化碳與空氣的比例,其它條件不變。(3)由圖可知,地球表面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與二氧化碳濃度變化規(guī)律幾乎一致,說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會導致地球表面溫度上升。25.(2025九下·蕭山模擬) 防水自潔布料的設計主要借鑒了荷葉的結構。水滴落在荷葉表面上,滾落時會帶走表面的灰塵和雜質(zhì),這種現(xiàn)象稱為荷葉“自潔效應”。為探究荷葉的哪些結構具有“自潔效應”,興趣小組同學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查閱資料】①荷葉表面有一層蠟質(zhì),形成粗糙的疏水表面;蠟質(zhì)晶體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zhì)M。②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荷葉上表皮凸起,其上還有更微小的凸起(如圖),這些結構可以支撐水滴。【建立猜想】猜想一:荷葉的“自潔效應”可能與荷葉表面的蠟質(zhì)層有關;猜想二:荷葉的“自潔效應”可能與荷葉表面的微小凸起有關。【實驗操作】將一片荷葉均分為A、B、C三個部分,處理方法及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A 部分 B 部分 C 部分處理方法 用物質(zhì)M浸泡, 5分鐘后取出并擦干 用刮刀將荷葉表面凸起刮去 不做處理分別滴加清水,觀察水滴在葉面上的形狀實驗結果 水凝聚成半球狀水滴 _ _ 水凝聚成球狀水滴(1)實驗用物質(zhì) M浸泡葉片 A 部分的目的 。(2)比較葉片A、C部分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如果猜想二成立,則葉片B部分能觀察到的實驗結果是 。(4)小組有同學認為結論得出不夠嚴謹,你認為的理由是 。【答案】(1)去除荷葉表面蠟質(zhì)(2)荷葉“自法效應”與表面蠟質(zhì)層有關(3)水滴無法凝聚成球狀(4)沒有控制變量【知識點】控制變量法【解析】【分析】(1)根據(jù)題中提示的物質(zhì)M的作用進行判斷。(2)根據(jù)表中信息進行分析,除去蠟質(zhì)前后現(xiàn)象不同,說明“自法效應”與表面蠟質(zhì)層有關。(3)根據(jù)猜想二結合表中現(xiàn)象進行分析,可知除去凸起,將不再具有“自法效應”。(4)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在研究某一因素的影響時,要控制其它條件相同,存在多個變量時,所得結果不可靠。【解答】(1)由“蠟質(zhì)晶體不溶于水但能夠溶于物質(zhì)M”可知,用M浸泡葉片A部分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蠟質(zhì)。(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未除去蠟質(zhì)和除去蠟質(zhì),水滴形狀不同,說明荷葉“自法效應”與表面蠟質(zhì)層有關。(3)猜想二認為荷葉的“自潔效應”可能與荷葉表面的微小凸起有關,B部分凸起被刮去,不再具有“自潔效應”所以水滴將無法凝聚成球狀。(4)用刮刀刮去凸起時,蠟質(zhì)也會被刮去,沒有控制變量,所以所得結論不嚴謹。26.(2025九下·蕭山模擬) “高空拋物”會造成嚴重危害,高空物體的重力勢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小科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將鐵球從斜面靜止釋放后,滾動到水平面壓縮彈簧,記錄當鐵球速度為零時彈簧的長度。①如圖甲,將兩個不同的鐵球A、B(mA1、l2;②如圖乙,將兩個相同的鐵球先后從裝置的不同高度 處靜止釋放,彈簧被壓縮后的長度分別為l3、l4;③重復以上操作。(1)小科通過觀察鐵球速度為零時彈簧的長度,來判斷鐵球重力勢能的大小。這種研究方法是 (填“控制變量法”或“轉(zhuǎn)換法”)。(2)實驗過程中,物體的重力勢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彈簧的 能。(3)圖甲實驗是為了探究 。(4)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彈簧長度不便于測量,其原因是 。【答案】(1)轉(zhuǎn)換法(2)彈性勢能(3)重力勢能大小與質(zhì)量的關系(4)難以記錄小球速度為0時的位置【知識點】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變化;勢能的影響因素【解析】【分析】(1)將不易觀察的量用更易觀察的量來反應的研究方法為轉(zhuǎn)換法。(2)彈簧的彈性勢能與形變量有關,形變量越大,彈性勢能越大。(3)由控制變量法可知,實驗中的變量是誰,探究的就是誰的影響。(4)難以準確確定小球速度為0的位置,所以測量彈簧的長度存在困難。【解答】(1)重力勢能大小不易觀察,實驗通過更易觀察的鐵球速度為零時彈簧的長度來反映重力勢能大小,采用了轉(zhuǎn)換法。(2)彈簧發(fā)生彈性形變,具有的能量稱為彈性勢能,可知物體的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3)由圖甲可知,小球下落高度相同而質(zhì)量不同,可知探究的是重力勢能與物體質(zhì)量的關系。(4)實驗測量的是小球速度減為零時彈簧的長度,因難以記錄小球速度為零的位置,所以彈簧的長度不便測量。27.(2025九下·蕭山模擬) 在研究“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電流及通電時間的定量關系”時,制作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有機玻璃盒內(nèi)裝有電阻絲、水和電子溫度計,盒外采用優(yōu)質(zhì)保溫材料包裹。(1)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與水溫的變化量⊿T之間成 關系(不計熱損失)。(2)要探究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除了要保持電流、通電時間不變外,還應保持 不變;在上述條件不變時,換用不同阻值的電阻絲R,記錄水溫變化⊿T的數(shù)據(jù)并繪制圖像如圖乙所示。(3)根據(jù)上述實驗,可以得出結論: 。 (寫出一條即可)(4)根據(jù)所學知識,在上述實驗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在圖乙中畫出通電時間為30s時,水溫變化⊿T和電阻的關系圖像。 。【答案】(1)正比(2)水的質(zhì)量(3)當其他條件相同時,電阻絲產(chǎn)熱與電阻成正比(4)【知識點】比熱容;熱量的計算;焦耳定律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jù)判斷熱量與溫度變化量之間的關系。(2)由控制變量法和可知,應控制水的質(zhì)量相同。(3)圖像為過原點的直線,說明兩個物理量之間成正比。(4)根據(jù)可知,電熱與時間成正比,據(jù)此作圖。【解答】(1)不計熱損失,電阻絲產(chǎn)生的熱量全部被水吸收,由可知,熱量與水溫變化量之間成正比。(2)由水溫變化量來反映電熱,由可知,應控制水的質(zhì)量相同。(3)由圖乙可知,溫度變化量即電熱與電阻的關系圖像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在電流和時間一定時,電熱與電阻成正比。(4)由可知,在電流和時間一定時,通電時間變?yōu)樵瓉淼娜种唬瑒t產(chǎn)生的熱量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則水溫變化量為原來的三分之一,因此圖像為。28.(2025九下·蕭山模擬) 化學家 Tim Richard將分子結構簡式像小狗的某物質(zhì)(如圖所示),取名為“小狗烯” (化學式為C26H26) 。(1)從物質(zhì)分類角度看, “小狗烯”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小狗烯”中碳元素和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 。(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為 克。【答案】(1)有機物(2)12:1(3)31.2【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有機物與無機物的區(qū)別【解析】【分析】(1)有機物:含碳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碳酸和碳酸鹽。(2)物質(zhì)中元素的質(zhì)量比等于原子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與分子中原子個數(shù)的乘積之比。(3)物質(zhì)中某元素的質(zhì)量=該物質(zhì)的質(zhì)量該元素在物質(zhì)中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解答】(1)由小狗烯的化學式可知,小狗烯是含碳化合物,屬于有機物。(2)小狗烯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zhì)量比:。(3)33.8克“小狗烯”中含碳元素的質(zhì)量。29.(2025九下·蕭山模擬) 科學家在人體血液中檢測到了“微塑料”。“微塑料”是一種直徑范圍從幾微米到幾毫米的塑料顆粒,肉眼往往難以分辨,也被稱為“海中的PM2.5”。(1) “微塑料”由于不易被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 (填生態(tài)系統(tǒng)成分)分解,廣泛存在于海洋、土壤等環(huán)境中。(2) “微塑料”數(shù)量多、分布廣,容易被海洋中的生物攝取,通過 進入更高級消費者體內(nèi)。(3)進入人體內(nèi)的“微塑料”有可能被人體吸收,從而通過人體的 系統(tǒng)進入體內(nèi)的各個器官,危害人體健康。【答案】(1)分解者(2)食物鏈(3)循環(huán)【知識點】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生物之間的食物聯(lián)系(食物鏈、食物網(wǎng));能量流動和物質(zhì)循環(huán);血液循環(huán)【解析】【分析】(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成分:生產(chǎn)者、消費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質(zhì)和能量。(2)食物鏈中更高級的消費者從低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單向流動,逐漸遞減,但有毒物質(zhì)、微塑料等隨食物鏈不斷累積。(3)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將血液運輸?shù)饺恚褐械奈⑺芰弦搽S著血液循環(huán)流向不同器官。【解答】(1)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有分解能力的是分解者。(2)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zhì)和能量隨食物鏈進行傳遞。(3)“微塑料”被人體吸收進入血液,隨血液循環(huán)進入人體的各個器官。30.(2025九下·蕭山模擬) 小科在完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的實驗后,想去探究廢液的成分。他取上層廢液,并將150克碳酸鈉溶液分5次加入到該廢液中,充分反應后,測得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實驗序號 1 2 3 4 5加入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克 30 30 30 30 30生成沉淀總質(zhì)量/克 0 2 6 10 10請完成下列小題:(1)第一次實驗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2)求出廢液中氯化鈣的質(zhì)量。(3)畫出上述過程中生成沉淀質(zhì)量與加入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的變化關系圖,并標出反應開始時和結束時的具體數(shù)值。【答案】(1)有氣泡生成(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最終生成的沉淀的質(zhì)量為10g,設氯化鈣的質(zhì)量為xNa2CO3+ = + 2106 100 x 10g ,解得x=11.1g。答:廢液中氯化鈣的質(zhì)量為11.1g。(3)【知識點】根據(jù)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zhì)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zhì)【解析】【分析】(1)反應結束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除了生成物以外,可能還會有過量的反應物,在酸堿鹽混合體系中,酸與堿優(yōu)先反應。(2)根據(jù)最終沉淀的質(zhì)量通過方程式計算氯化鈣的質(zhì)量。(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找到碳酸鈉溶液質(zhì)量與沉淀質(zhì)量的關系,確定圖像開始的點和反應結束的點,據(jù)此作圖。【解答】(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一次實驗中沒有沉淀產(chǎn)生,說明不是氯化鈣與碳酸鈉在反應,可知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中稀鹽酸過量,稀鹽酸在與碳酸鈉反應,方程式為,可知將觀察到有氣泡產(chǎn)生。(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每30g碳酸鈉溶液生成4g沉淀,第2次加入碳酸鈉時有2g沉淀產(chǎn)生,說明有15g碳酸鈉溶液中的溶質(zhì)與氯化鈣反應,則與稀鹽酸反應的碳酸鈉溶液的質(zhì)量為30g+15g=45g。第4次實驗與第5次實驗的沉淀一樣多,說明第5次加入的碳酸鈉溶液未參與反應,即第4次實驗溶液中的氯化鈣恰好完全反應,則圖像為:31.(2025九下·蕭山模擬) 圖甲是項目小組制作的風速儀的簡易電路圖。電源電壓恒為6V,電流表量程為0~0.6A,R0為10Ω的定值電阻,R1為壓力傳感器,無風時受到的壓力為零,其阻值隨壓力F大小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讀出電表示數(shù),即可知此時的風速。迎風板是一塊面積為 的輕質(zhì)薄板,測量時風始終垂直吹在迎風板上。查閱資料,風壓與風速的關系如下表:風速 v/(m/s) 2 4 6 8 10 12 14 16 24風壓p/ Pa 2.5 10 22.5 40 62.5 90 122.5 160 360(1)設計的電路中,R0的作用是 。(2)無風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多少 (3)某次測量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為0.2A,對應的風速多大 (4)以下操作可以增大風速儀的測量范圍的是( )A.增大電源電壓B.換用量程0~3A的電流表C.增大R0的阻值【答案】(1)保護電路(2)無風時,壓力為0,由圖乙可知,此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為30歐姆,電路中的電流為(3)電流為0.2A,此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為由圖乙可知,此時壓力為6N,風壓為,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風速為8m/s。(4)B;C【知識點】壓強的大小及其計算;電阻和電阻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定值電阻在電路中的作用通常為保護電路。(2)根據(jù)圖乙讀出無風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結合歐姆定律計算電流。(3)串聯(lián)電路電流處處相等,總電阻等于各用電器電阻之和。(4)要擴大測量范圍,則要在壓力傳感器電阻減小的情況下電路仍安全,據(jù)此分析。【解答】(1)當風壓較大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較小,由歐姆定律可知,電路中電流較大,可能會導致電流表損壞,所以為了保護電路,防止電表損壞,在電路中串聯(lián)一個電阻,減小電路中的電流。(4)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風速越大,風壓越大,由可知壓力越大,由圖乙可知,壓力傳感器電阻越小。A、增大電源電壓,由歐姆定律可知,電流達到最大值是總電阻變大,定值電阻阻值不變,可知壓力傳感器電阻增大,由上面分析可知,所能測量的最大風速減小,故A錯誤;B、增大電流表量程,電路中允許通過的電流變大,由歐姆定律可知,總電阻減小,則壓力傳感器的電阻減小,可增大測量范圍,故B正確;C、增大定值電阻的阻值,在電源電壓和電流一定時,壓力傳感器的電阻減小,可增大測量范圍,故C正確。故答案為:BC。32.(2025九下·蕭山模擬) 道路救援時會根據(jù)車輛受損程度采用不同的救援方式:若受損車輛能夠行駛,則受損車輛通過斜面自行駛向道路救援車;若車輛不能自動行駛,則利用滑輪組把受損車輛吊起、放入道路救援車。這兩種救援方式模型分別如圖所示。某次事故救援中,受損車輛質(zhì)量為1.8噸,不計滑輪、繩重及摩擦。完成下列問題:(1)受損車輛的重力。(2)采用甲方式,斜面S的長度為6m,高度h為1.5m,受損汽車在斜面上勻速行駛時,受到沿斜面向上的牽引力 F為6000N,斜面的機械效率為多少 (3)采用乙方式,把受損車輛沿豎直方向勻速吊起3m時。吊臂OAB 實際上是 (填“省力”或“費力”)杠桿。(4)滑輪組上鋼絲繩自由端受到的拉力為多少 【答案】(1)(2)有用功總功機械效率(3)費力(4)由圖可知,有3股繩子受力,則拉力為。【知識點】重力的大小;功的計算公式的應用;滑輪組繩子拉力的計算;機械效率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jù)進行計算,注意質(zhì)量的單位是千克。(2)機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總功,斜面有用功等于物體重力與物體在豎直方向上移動距離的乘積,總功等于拉力與斜面長度的乘積。(3)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省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桿為費力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桿為等臂杠桿。(4)不計繩重和摩擦,繩子自由端的拉力等于物體重力的繩子股數(shù)分之一。【解答】(3)支點為O,動力的作用點為A,阻力的作用點為B,動力臂小于阻力臂,屬于費力杠桿。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蕭山區(qū)寧圍初中等校202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適應性測試(2) 科學試題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蕭山區(qū)寧圍初中等校2025年初中學業(yè)水平適應性測試(2) 科學試題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