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三年(2022-2024)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 含答案解析:專題14 人民解放戰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三年(2022-2024)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 含答案解析:專題14 人民解放戰爭

資源簡介

三年(2022-2024)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人民解放戰爭
1.(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曾贈毛澤東詩云:“闊別羊城(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此行渝州的目的是( )
A.爭取國內和平與民主 B.推動實現全民族抗戰
C.達成國共的再次合作 D.商討成立蘇維埃政府
2.(2024·湖南·中考真題)1945年8月,毛澤東離開延安前說:“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據此判斷,毛澤東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慶 B.南京 C.西安 D.廣州
3.(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共商和平大計。另一方面,他又借用美國的軍用飛機空運大量國民黨軍隊搶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這反映出蔣介石的真實意圖是( )
A.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B.攘外必先安內
C.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D.假和平真內戰
4.(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1945年8月29日,重慶《大公報》向世人報道:“昨日下午三點多鐘,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毛澤東先生來了”( )
A.開啟了第三次國共合作征程 B.體現了中共胸懷天下的情懷
C.加速了美國侵略中國的步伐 D.避免了國共劃江而治的局面
5.(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1945年,毛澤東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經過談判,國共雙方簽署的文件是( )
A.《討袁檄文》 B.“雙十協定”
C.《對日寇的最后一戰》 D.“九二共識”
6.(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面是畫家馮真的年畫《娃娃戲》。扮演人民解放軍和群眾的小朋友們憤怒地圍攻戴著寫有“美帝國主義”高帽和戴著蔣介石假面的兩個小朋友。這幅漫畫最可能創作于(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7.(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毛澤東曾說:“延安是我們的,我們在這里開了窯洞,種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卻主動撤離延安。這一行動反映了我軍( )
A.軍事指揮策略靈活 B.拉開戰略進攻序幕
C.配合正面戰場作戰 D.取得戰略決戰勝利
8.(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1947年夏,人民解放軍按照戰略部署,攻擊國民黨兵力薄弱部分,從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胸膛,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該軍事行動是( )
A.千里躍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9.(2024·云南·中考真題)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一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軍事行動( )
A.標志著全面內戰的爆發 B.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C.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10.(2024·新疆·中考真題)伴隨著260萬名翻身農民參軍參戰,上千萬名農民投入支援前線的行動,不僅決定戰爭最終勝利的大局,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解放戰爭”,而且從根本上瓦解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經濟基礎。材料敘述的是( )
A.重慶談判的結果 B.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
C.渡江戰役的過程 D.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影響
11.(2024·江西·中考真題)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區相繼連成一片,為了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人民解放軍就必須攻擊敵人堅固設防的大城市,必須同敵人的強大機動兵團作戰。于是發起( )
A.湘江戰役 B.淞滬會戰 C.百團大戰 D.三大戰役
12.(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這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四個月零十九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這三大戰役( )
A.粉碎了國民黨重點進攻 B.揭開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C.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D.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13.(2024·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下表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情況簡表。據此可知,三大戰役( )
時間 戰役 結果
1948年9—11月 遼沈戰役 解放東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A.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C.加速了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D.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14.(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在人民解放戰爭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戰役是( )
A.青化砭戰役 B.遼沈戰役
C.平津戰役 D.淮海戰役
15.(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列毛澤東詩詞能印證“南京解放”的是( )
A.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B.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C.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D.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6.(2024·四川達州·中考真題)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我市某校組織八年級學生參觀達州市博物館,如果你是該博物館的講解員,下列篇章你將按照怎樣的順序為學生講解( )
①“抗日烽火” ②“蘇區壯歌” ③“辛亥革命” ④“黎明前夜” ⑤“星星之火”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②①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③⑤
17.(2024·天津·中考真題)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平津戰役紀念館時強調對中國革命戰爭史要學而時習之。為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津門中學開展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任務一 【尋找紅色基因打卡地】
(1)尋找紅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網絡查找,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津門中學選取了井岡山和延安作為紅色基因打卡地,他們選取的理由分別是什么?
任務二 【緬懷革命先驅李大釗】
學習小組參觀中國共產黨天津歷史紀念館后,搜集了李大釗在天津的部分活動。
1917年以來,李大釗多次到天津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大批的愛國青年。 1920年,在李大釗親自指導下,以新生社為基礎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同年,陳獨秀和李大釗又悄然來津,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發出了先聲。 1924年,李大釗協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
(2)根據上述內容指出,李大釗為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黨組織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李大釗身上有什么精神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任務三 【參觀平津戰役紀念館】
(3)學習小組參觀后制作了一期手抄報,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版面內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重溫平津戰役 A.戰役實施圖:解放軍實行分割包圍,1949年1月15日攻下天津。經過談判,1月30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B.國民黨軍天津城防部署圖:中共地下黨幾經周折繪制,送出城外,為人民解放軍的炮彈裝上了眼睛。 C.榮冠秀雕塑:老人將她的兩個兒子和三個孫子相繼送上前線,她自己在后方全力支前。 D.英烈名錄墻:鐫刻著7030名烈士的姓名。 守住紅色江山依據左側的信息列出平津戰役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23·四川涼山·中考真題)國民黨《中央日報》總主筆陶希圣說:“我們明知共產黨不會來渝談判,我們要假戲真做,制造空氣。”由此可見,1945年8月,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目的是( )
A.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 D.討論建立聯合政府
2.(2023·四川達州·中考真題)1945年,《大公報》社評《毛澤東先生來了!》:“毛澤東先生來了!中國人聽了高興,世界人聽了高興,無疑問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抗日戰爭勝利
C.重慶談判 D.北平和平解放
3.(2023·江蘇鎮江·中考真題)毛澤東說:“歷史走到今天,總算出現一次和平民主的機會,我們不能放棄這個機會。重慶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這表明他赴重慶談判是為了(  )
A.爭取國內和平民主 B.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日
C.達成國共第二次合作 D.商討成立人民政權
4.(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鄭振鐸曾談到:"自從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開始會談以后,我們哪一天不在探問著會談進行的情形,不在關心著會談進行得順利與否。"這種關切代表了廣大民眾( )
A.和平建設國家的強烈渴望 B.對國民黨腐敗統治的不滿
C.踴躍參軍參戰的熱切期盼 D.獲得徹底翻身解放的喜悅
5.(2023·山東東營·中考真題)1945年8月,毛澤東應蔣介石邀請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國共雙方( )
A.簽訂了“雙十協定” B.進行了軍隊整編
C.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 D.建立了聯合政府
6.(2023·四川遂寧·中考真題)今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某班籌辦一期“永遠的懷念——走近毛主席”為主題的展板,所選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發表《論持久戰》 ③發動秋收起義 ④親赴重慶談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7.(2023·山東煙臺·中考真題)1946年6月至10月,膠東我軍主力部隊奮起自衛還擊,發起膠濟路阻擊戰。阻擊戰歷時3個多月,共殲敵1萬余人。材料中的“自衛還擊”( )
A.意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戰役
C.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D.有利于華北全境的解放
8.(2023·四川內江·中考真題)1947年3月后,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采取“蘑菇戰術”,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這一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 )
A.持久作戰 B.囚籠政策 C.重點進攻 D.全面進攻
9.(2023·湖南衡陽·中考真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過:“蔣介石兩個拳頭指蔣發動的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進大別山 B.百萬雄獅過大江
C.關門打狗鎖錦州 D.蘑菇戰術勝陜北
10.(2023·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陳毅在1948年的某次會議上指出:“去年我們這一反攻,帶決定性的勝利就是把蔣介石的戰略方針破壞了,把戰爭的包袱放到‘蔣委員長’頭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躍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11.(2023·廣東深圳·中考真題)彭德懷在挺進大別山時說:“我們吸引的敵人越多,其他戰區的兄弟部隊和包圍圈就更加順利。”這體現了( )
A.振奮抗日信心 B.消滅國軍主力
C.牽制敵軍部隊 D.解放長江中下游地區
12.(2023·江西·中考真題)1947年6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轉戰魯西南,一個多月后,大軍分三路進軍直插敵人戰略縱深。這一軍事行動( )
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C.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13.(2023·江蘇淮安·中考真題)有學者指出:“有1億以上人口地區的農民獲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人力物力的豐富資源,成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并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保證。”下列與該學者的評論相關的是( )
A.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B.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14.(2023·山東菏澤·中考真題)東北地區曾涌現出大量的革命歌曲,如《斗爭蔣介石》、《攆走美國狼》、《民主聯軍戰歌》、《翻身五更》等。這些歌曲最有可能流行于( )
A.1924年-1927年 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6年-1949年
15.(2023·新疆·中考真題)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這讓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進一步認識到( )
A.國民黨統治陷于孤立的狀態 B.中國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堅決維護者
C.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D.解放戰爭即將進入奪取全國勝利階段
16.(2023·廣西·中考真題)自1947年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區約有1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這有利于( )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B.工農紅軍勝利會師
C.重慶談判順利進行 D.解放戰爭走向勝利
17.(2023·江蘇揚州·中考真題)有學者在1946年9月寫到:中國共產黨正在試驗用不同方法將土地返還給耕者,為制訂一部總的土地法做前期準備。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國土地法大綱》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8.(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題)下圖是中國共產黨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場景。“大綱”頒布于( )
A.井岡山會師后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初期
19.(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題)以下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依據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20.(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在解放戰爭戰略決戰階段,解放東北全境的戰役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21.(2023·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1948年11月16日,毛澤東致電總前委:“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此戰”為(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22.(2023·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根據《淮海戰役人民支前統計表》,分析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確的是( )
民工 擔架 大小車 牲畜 籌糧 挑子 船只
543萬人 30.5萬副 88萬輛 76.7萬頭 48萬噸 20.6萬副 8500只
A.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B.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
C.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 D.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
23.(2023·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發動的某戰役以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并舉的方法取得了完全勝利,使北平這個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場戰役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24.(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其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孟良崮戰役的勝利 B.遼沈戰役的勝利
C.淮海戰役的勝利 D.平津戰役的勝利
25.(2023·廣東廣州·中考真題)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際,廣州人民群眾積極開展護廠護校斗爭,保護城市公共設施,還日夜趕制五星紅旗。這表明,廣州人民( )
A.熱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學革命
C.聲援南昌起義 D.支持抗美援朝
26.(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題)下圖所示戰役的作用是( )
A.解放東北全境 B.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C.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27.(2023·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圖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蘇州支部印發的《光明報·號外》(部分)。據此可知( )
A.解放區完成土改農民踴躍參軍 B.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蘇州
C.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取得勝利 D.江南地區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28.(2023·重慶·中考真題)(1949年)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在長江岸邊,木帆船、漁船是百姓賴以為生的生產資料、命根子,但他們紛紛支援渡江戰役。這充分說明解放戰爭的勝利是( )
A.人民戰爭的勝利 B.先進武器的勝利
C.經濟實力的勝利 D.國際聲援的勝利
29.(2023·河北·中考真題)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朵黃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國故事;一條泱泱大河,承載了一部中華春秋。
材料一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懷、賀龍、劉伯承等發出通電提出,我全體“為抗日前鋒,與日寇決一死戰”。此后,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渡黃河東進,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總部進入山西境內,開始指揮八路軍各部隊展開新的戰斗。11月,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此后,晉西北、大青山、晉冀豫、山東、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紛紛建立。相持階段到來后,日軍將侵華戰爭的重心指向華北敵后戰場,八路軍成為華北抗戰主力軍。
——摘編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
(1)據材料一,指出八路軍“渡黃河東進”作戰的對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八路軍在軍事上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史實。
材料二 解放戰爭進行一年后,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變化。1947年6月30日晚,劉鄧大軍12萬余人突破黃河天險,由此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陳謝大軍完成在豫陜鄂邊地區的戰略展開,9月,陳粟大軍越過隴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蘇的戰略展開。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也逐漸轉入反攻,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在中原地區展開,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使這一地區成為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歷史》
(2)據材料二,指出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的背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解放軍三路大軍挺進中原對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有哪些作用。
(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歸納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完成的歷史任務。
30.(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題)從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到新中國成立,時隔僅有三年零三個月。如此之快的轉變,無論是共產黨、國民黨,還是國際社會,都沒有預料到。
材料一 1947年在晉冀魯豫解放區華北大學任教的美國人韓丁,在觀察了土改后的農村社會后說:“中國革命創造了一整套新的詞匯,其中一個重要的詞就是“翻身”。……對于全國幾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來說,這意味著站起來,打碎地主的枷鎖,獲得土地、牲畜、農具和房屋,但它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意味著進入一個新世界。”
材料二 美國學者易勞逸在分析了國共兩黨的農村政策后講:“國民黨在農村的失敗——當局無能力保證農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極大地削弱了農民對政府的尊敬。這就意味著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頻繁征收的苛捐雜稅、腐敗、絕大部分官員所顯示出來的傾向地主階級反對佃農的偏見,所有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權威和主張合法行動的傳統的社會價值。結果,農民們不是非難,就是躲避征稅和征兵官員。”
材料三 解放戰爭期間流行于解放區的民謠:“最后一碗米飯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制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
抗戰勝利以后流行于國統區的民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老蔣,盼老蔣,老蔣來了米面漲。”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謝春濤《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材料四 “今天是中華民國誕生三十八年紀念日,又是元旦,我們住在首都南京,已臨著兵火的邊緣。……共軍除軍事威脅外,更擴大其心戰與傳統之攻勢。一般喪失斗志的將領及寡廉鮮恥的官僚政客,或準備逃亡避禍,或準備靠攏投降,或傳播共黨“和談”煙幕。”
——蔣經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據以上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2)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歷史價值。對于分析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同學認為材料一更有價值,有同學認為材料三更有價值。你認為這兩則材料中,哪一則材料更有價值呢?試加以說明。
1.(2022·山東青島·中考真題)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抗戰勝利以后,……它不僅是戰后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關鍵,而且也影響著遠東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社論中“它”指(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重慶談判
2.(2022·山東煙臺·中考真題)1945年8月,《新華日報》發表群眾來信說:“毛先生來渝,證明了中共為和平、團結與民主而奮斗的誠意和決心,這的確反映和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要求。”材料中的“毛先生來渝”取得的成果是( )
A.實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C.國共簽署了“雙十協定” D.實現了民主統一、和平建國
3.(2022·廣西貴港·中考真題)1946年8月,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淪斷。與此相關的背景是( )
A.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 B.西北野戰軍粉碎了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D.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
4.(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題)如圖是王剛同學繪制的人民解放戰爭年代尺,其中“戰略進攻”開始的主要標志是( )
A.轉戰陜北 B.發動三大戰役 C.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D.渡江戰役
5.(2022·四川阿壩·中考真題)下圖是1947年人民解放軍揭開戰略進攻序幕的進軍路線圖。該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是( )
A.彭德懷賀龍 B.林彪羅榮桓 C.劉伯承鄧小平 D.陳毅粟裕
6.(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題)在中國革命史的歷史長卷中不難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它就是大別山。大山無言,卻在1947年見證了( )
A.解放戰爭的打響 B.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
C.戰略決戰的開始 D.人民解放軍徹底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
7.(202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下面連環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D.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8.(2022·山東濱州·中考真題)1947年,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贏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條件。”由材料可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能夠( )
A.壯大中國工農紅軍的力量 B.團結農民贏得抗戰勝利
C.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保障 D.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奠定基礎
9.(2022·山東臨沂·中考真題)1950年6月9日,毛澤東說:“我們的勝利是從哪里來的呢?就是靠這一萬萬六千萬人打勝的。這一萬萬六千萬人給了他們什么東西呢?他們為什么能夠發動起來呢?為什么能夠組織這么大(三百萬)的軍隊呢?就是因為在這一萬萬六千萬人中間進行了土改。”“要肯定這個偉大的勝利,有了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這個勝利。”其中“這個偉大的勝利”是指( )
A.國共對立時土地革命的開展 B.解放前解放區土改順利完成
C.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D.解放后新解放區土改的完成
10.(2022·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1948年1月1日,內蒙古人民自衛軍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委。這支來自草原剛剛組建的部隊將要去( )
A.誓師五原,參加北伐戰爭 B.轉戰大青山,抵御日寇
C.開赴東北,投入遼沈戰役 D.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11.(2022·山東日照·中考真題)1947年,毛澤東提出人民軍隊“作戰十大軍事原則",其中,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后奪取之。”以下體現這一原則的是( )
A.秋收起義 B.四渡赤水 C.百團大戰. D.三大戰役
12.(2022·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小小的西柏坡,毛澤東在此指揮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略大決戰。其中,解放東北全境的是哪一次戰役(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13.(2022·山東煙臺·中考真題)電影《車輪滾滾》主要內容為:1948年冬,膠東解放區的一支民工小車隊在淮海戰場冒著槍林彈雨運送彈藥。隨后,小車隊又隨大軍渡江南下,取得解放戰爭勝利。該電影的主題應該是( )
A.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B.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人民支持是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
14.(2022·山東菏澤·中考真題)這次戰役“大約有55萬國民黨軍隊被消滅。國民黨的失敗意味著共產黨打開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著國共雙方和談的條件將由共產黨說了算。”該戰役是( )
A.孟良崮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15.(2022·貴州黔西·中考真題)國民黨軍人回憶淮海戰役時說:“從雙堆集戰斗到徐州撤退,基層官兵哭喊、哀嘆的厭戰情緒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陳官莊被圍,官兵悲觀情緒惡化到極致。結果,未及解放軍攻擊,即不戰自潰。”以上回憶表明( )
A.士氣往往決定戰爭成敗 B.國民黨軍隊內部的矛盾重重
C.國民黨軍隊的貪腐嚴重 D.戰略戰術錯誤導致戰爭失敗
16.(2022·廣東·中考真題)如圖。下列歷史圖像記錄的重大事件是( )
A.平型關大捷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
17.(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題)下圖是人民解放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根據圖中指出,這場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18.(2022·寧夏銀川·中考真題)20世紀40年代,紀實漫畫《小克日記》在《南京晚報》連載。“小克”雖是虛構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種身份的真實人物。如圖是《小克日記》的最后一幅,它創作的背景是( )
A.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B.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C.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 D.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9.(2022·山東青島·中考真題)“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這體現出渡江戰役勝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眾的支持 B.國民黨軍隊的裝備先進
C.抗日戰爭的正義性 D.國民黨將領的錯誤指揮
20.(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題)“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該詩反映的是(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21.(2022·湖南岳陽·中考真題)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發生的時間先后進行排序,正確的是( )
①孫中山等走出國民黨一大會場 ②遵義會議 ③南昌起義 ④渡江戰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22.(2022·貴州畢節·中考真題)1949年4月23日,“京電號”輪船(如圖),冒著密集炮火,將解放南京第一梯隊的解放軍指戰員運送過長江,被稱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電號”輪船見證了(  )
A.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
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
23.(2022·海南·中考真題)如果給下圖配詩詞,最恰當的選項是
A.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C.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D.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24.(2022·貴州貴陽·中考真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歷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閱讀材料井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并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四川,貴州、云尚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湖北,江西等省……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更不能造成長期的和日益發展的割據局面。
——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10月5日)
材料二 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
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勝利。
——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年5月)
材料三 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性質,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就是戰勝蔣介石的政治基礎。
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
……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毛澤東《當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12月25日)
(1)材料一中,毛澤東認為“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于什么地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最先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地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歷史背景,并分析抗日戰爭為什么是一場持久戰。
(3)根據材料三,歸納毛澤東認為人民解放戰爭終將取勝的主要因素。
(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
25.(2022·遼寧阜新·中考真題)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政府公然支持罪惡的毒品走私,于1840年6月發動侵華戰爭。盡管廣大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英勇抵抗,但戰爭終以中國的失敗結束。
——摘編自《中國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中的“侵華戰爭”是指哪次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使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轉變成什么社會?
材料二 中國代表在法國巴黎和會上的正義要求,遭到了英、法、美等列強的拒絕。帝國主義列強竟然還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了日本!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驚。北京愛國學生舉行游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
——摘編自《中國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2)材料所述內容與哪一場愛國運動相兲?材料中最能反映出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是什么?
材料三 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3)哪次會議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摘編自《中國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4)三大戰役中解放東北全境的是哪一次戰役?
(5)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標志是什么?
26.(202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一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充明。這就是說,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這個深淵的“底”就在20世紀的頭20年,就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后至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雖然,這時中國存在著積極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對于社會“沉淪”主流來說,它是弱小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漸漸走出谷底。雖然,消極的“沉淪”的因素仍然嚴重地存在,其對中國社會的壓迫,甚至不比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階級、新的政黨、新的經濟力量、人民群眾的普遍覺醒這樣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終于制止了帝國主義使中國滑向殖民地的企圖。
——摘編自張海鸝《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淪”與“上升”諸問題》
請回答: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兩大歷史事件(材料提及的除外)。為什么認為在20世紀頭20年,中國社會“沉淪”到了谷底?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升因素中“新的政黨”是什么?并說明它是怎樣一步步引導中國走出“谷底”的?(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達通暢)
27.(2022·黑龍江大慶·中考真題)百年風雨,百年征程,中國共產黨面對挫折和磨難,憑借頑強的革命斗志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力挽狂瀾,一次次帶領中華民族從低谷走向新生實現重大轉折,請根據所學知識將下列事實補充完整
開天辟地 ①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星火燎原 1927年十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到達②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戰略轉移 1935年一月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團結抗戰 1940年下半年,在彭德懷的指揮下,八路軍在華北廣闊的地域,對日軍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進攻,史稱“③”
人民解放 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千里挺進④,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占領⑤,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28.(2022·江蘇泰州·中考真題)謳歌青春力量,禮贊青春人物。某校九年級(1)班在五四青年節開展了下列活動
活動一圖片展
(1)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回答圖一學生們哪一口號最能反映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性質?說明圖二畫作“啟航”的寓意。
活動二歌詠賽
(2)由《國民革命歌》歌詞指出國民革命的重要任務。《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里發出的時代最強音是什么?
活動三 故事會
故事一真正的少年英雄
1933年8月5日,少共國際師宣告成立。全師由1萬多名青年組成,黨團員占70%以上,戰士平均年齡18歲左右,還有不少十四五歲的紅小鬼。全師指戰員宣誓“我們是工農的兒子,準備以最后一滴血,為著蘇維埃奮斗到底!”當十幾歲的孩子扛槍戰斗在第一線時,這些少年義無反顧,甘愿流盡最后一滴血,他們是真正的少年英雄。
故事二舍身炸碉堡的戰斗英雄
董存瑞(1929-1948),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8年5月25日,參加隆化戰斗,身為爆破組長的他率領全班連續炸掉4座炮樓、5座碉堡。部隊在沖鋒時遇到一座隱蔽的橋型暗堡中的機槍猛烈火力的封鎖。他抱著炸藥包沖到橋下,發現無處安置炸藥,而總攻時間已到,于是毅然托起炸藥包抵住橋身炸毀暗堡,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
(3)故事一中少共師孩子們心中懷著怎樣的信念甘愿流盡最后滴血?根據故事二說出董存瑞軍旅生涯經歷的兩個歷史時期。作為革命英雄,他們具有怎樣共同的優秀品質?
(4)通過以上活動,請青春的你寫下對青春的寄語。
29.(2022·重慶·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天下為己任是儒家的傳統思想觀念,這一觀念在宋代文人士大夫中有了新發展和新實踐,范仲淹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為官時,政績斐然,寵辱不驚,他身體力行并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被當時的文人朝士廣泛接受并有所踐行,更對后代的士大夫群體規范影響深遠。他們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血脈早已深深融合于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激勵著中華兒女不斷前行。
——據曹大為等《中國大通史》、趙龍《憂樂系天下:范仲淹》整編
(1)根據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對,“以天下為己任”的儒家思想觀念新發展的貢獻,并歸納這一貢獻的影響。
材料二
(2)材料二所示的三位歷史人物。生活在中華民族遭遇外來侵略的歷史時期,請你選擇其中的一位,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敘述體現其圖中所示豪言壯語的例事跡。
材料三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紅巖精神是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之一。
(3)紅巖精神中的“浩然革命正氣”,其核心是指共產黨人在極其險惡的政治環境中,堅持真理,堅守正義,敢于斗爭,勇于犧牲,表現出崇高的革命氣節。請結合“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或你所了解的一例史事加以說明。
(
1
)三年(2022-2024)中考歷史真題分類匯編
專題14 人民解放戰爭
1.(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民主人士柳亞子先生曾贈毛澤東詩云:“闊別羊城(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從詩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此行渝州的目的是( )
A.爭取國內和平與民主 B.推動實現全民族抗戰
C.達成國共的再次合作 D.商討成立蘇維埃政府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闊別羊城(廣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重慶),彌天大勇誠能格,遍地勞民戰尚休”和所學知識可知,民主人士柳亞子希望毛澤東去重慶談判,希望戰爭不再發生,可以從看出毛澤東此行渝州的目的是爭取國內和平與民主,A項正確;毛澤東前往重慶談判時,全民族抗戰已經結束,排除B項;所學可知,毛澤東重慶談判的目的是爭取和平與民主,此時抗日戰爭已經結束,沒有必要再次合作,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重慶談判中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而不是商討成立蘇維埃政府,排除D項。故選A項。
2.(2024·湖南·中考真題)1945年8月,毛澤東離開延安前說:“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據此判斷,毛澤東此行的目的地是( )
A.重慶 B.南京 C.西安 D.廣州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1945年8月”““由于有我們的力量,全國的人心,蔣介石自己的困難,外國的干預四個條件,這次去是可以解決一些問題的”和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蔣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所以,毛澤東此行的目的地是重慶,A項正確;經上分析,毛澤東此行是參加重慶談判,目的地是重慶,而不是南京、西安、廣州,均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項。
3.(2024·甘肅蘭州·中考真題)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共商和平大計。另一方面,他又借用美國的軍用飛機空運大量國民黨軍隊搶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這反映出蔣介石的真實意圖是( )
A.消極抗日,積極反共 B.攘外必先安內
C.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D.假和平真內戰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1945年8月,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共商和平大計。另一方面,他又借用美國的軍用飛機空運大量國民黨軍隊搶占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結合所學知識,1945年,國民黨為了發動內戰爭取時間,贏得政治主動,進行重慶談判,D項正確;消板抗日,積極反共是國民黨反動派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表現,排除A項;攘外必先安內”是九一八事變后民族危亡之時國民政府的基本國策,排除B項;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是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國民政府的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
4.(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1945年8月29日,重慶《大公報》向世人報道:“昨日下午三點多鐘,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毛澤東先生來了”( )
A.開啟了第三次國共合作征程 B.體現了中共胸懷天下的情懷
C.加速了美國侵略中國的步伐 D.避免了國共劃江而治的局面
【答案】B
【解析】據題干“1945年8月29日,重慶《大公報》向世人報道:‘昨日下午三點多鐘,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可知,題干反映的是重慶談判的史實,結合所學可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目的是: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體現了中共胸懷天下的情懷,B項正確;開啟了第三次國共合作征程與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重慶談判,排除A項;加速了美國侵略中國的步伐與題意不符,題干未涉及美國侵略中國,且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避免了國共劃江而治的局面是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前夕,國共雙方圍繞“劃江而治”展開了一場談判。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史實是重慶談判,排除D項。故選B項。
5.(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1945年,毛澤東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經過談判,國共雙方簽署的文件是( )
A.《討袁檄文》 B.“雙十協定”
C.《對日寇的最后一戰》 D.“九二共識”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蔣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B項正確;1915年末,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他發布該文是為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排除A項;1945年8月9日,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的聲明,號召中國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舉行全國規模的反攻,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排除C項;“九二共識”取得是在1992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在兩岸事務性商談中,就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所達成的共識,排除D項。故選B項。
6.(2024·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面是畫家馮真的年畫《娃娃戲》。扮演人民解放軍和群眾的小朋友們憤怒地圍攻戴著寫有“美帝國主義”高帽和戴著蔣介石假面的兩個小朋友。這幅漫畫最可能創作于( )
A.1924—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1—1945年 D.1945—1949年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扮演人民解放軍和群眾的小朋友們憤怒地圍攻戴著寫有‘美帝國主義’高帽和戴著蔣介石假面的兩個小朋友”和所學可知,在解放戰爭時期,美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稱為人民解放軍,所以這幅漫畫最可能創作于1945—1949年,D項正確;1924—1927年是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時軍隊稱為國民革命軍,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927—1937年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的軍隊稱為紅軍,排除B項;1931—1945年是抗戰時期,全面抗戰時,中共的武裝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排除C項。故選D項。
7.(2024·吉林長春·中考真題)毛澤東曾說:“延安是我們的,我們在這里開了窯洞,種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卻主動撤離延安。這一行動反映了我軍( )
A.軍事指揮策略靈活 B.拉開戰略進攻序幕
C.配合正面戰場作戰 D.取得戰略決戰勝利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延安是我們的,我們在這里開了窯洞,種了小米。’但1947年3月,中共中央卻主動撤離延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是對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重點進攻的描述。面對國民黨對陜北的重點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體現我軍軍事指揮策略靈活,A項正確;1947年6月,劉鄧率軍挺進大別山拉開戰略進攻序幕,排除B項;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史實,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材料是對人民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對陜甘寧解放區重點進攻的描述,該行動沒有使得我軍取得戰略決戰勝利,排除D項。故選A項。
8.(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1947年夏,人民解放軍按照戰略部署,攻擊國民黨兵力薄弱部分,從中央突破,像一把利劍插入敵人胸膛,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該軍事行動是( )
A.千里躍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和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像一把利劍插入了敵人的心臟,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A項正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是戰略決戰,其中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均與題意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9.(2024·云南·中考真題)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一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軍事行動( )
A.標志著全面內戰的爆發 B.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C.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萬人,一舉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和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強渡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到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D項正確;蔣介石發動軍隊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標志著全面內戰的爆發,排除A項;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排除B項;平津戰役的勝利,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排除C項。故選D項。
10.(2024·新疆·中考真題)伴隨著260萬名翻身農民參軍參戰,上千萬名農民投入支援前線的行動,不僅決定戰爭最終勝利的大局,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解放戰爭”,而且從根本上瓦解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經濟基礎。材料敘述的是( )
A.重慶談判的結果 B.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
C.渡江戰役的過程 D.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影響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伴隨著260萬名翻身農民參軍參戰,上千萬名農民投入支援前線的行動,……而且從根本上瓦解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經濟基礎。”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歷時一年多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因此,題干描述的是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影響,D項正確;重慶談判的結果是簽訂了雙十協定,排除A項;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及重慶談判,排除B項;渡江戰役的過程與題干“從根本上瓦解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經濟基礎”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11.(2024·江西·中考真題)基于各主要的解放區相繼連成一片,為了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人民解放軍就必須攻擊敵人堅固設防的大城市,必須同敵人的強大機動兵團作戰。于是發起( )
A.湘江戰役 B.淞滬會戰 C.百團大戰 D.三大戰役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為了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人民解放軍就必須攻擊敵人堅固設防的大城市,必須同敵人的強大機動兵團作戰”和所學可知,材料信息反映出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開始發起戰略決戰,以圖消滅國民黨主力,D項正確;湘江戰役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央紅軍長征途中,在廣西北部湘江地區突破國民黨軍第4道封鎖線的戰役,與材料“人民解放軍”不符,排除A項;淞滬會戰發生在抗戰時期,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12.(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這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到1949年1月31日結束,歷時四個月零十九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這三大戰役( )
A.粉碎了國民黨重點進攻 B.揭開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C.加速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D.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與國民黨軍隊主力進行戰略決戰,基本消滅國民黨軍隊主力,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C項正確;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掉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排除A項;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B項;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C項。
13.(2024·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下表是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情況簡表。據此可知,三大戰役( )
時間 戰役 結果
1948年9—11月 遼沈戰役 解放東北全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A.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C.加速了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D.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平津戰役,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C項正確;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A項;解放區軍民經過半年多的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排除B項;1949年,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排除D項。故選C項。
14.(2024·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在人民解放戰爭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戰役是( )
A.青化砭戰役 B.遼沈戰役
C.平津戰役 D.淮海戰役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8.11—1949初,林彪、羅榮桓和聶榮臻等指揮平津戰役,以和平方式獲得勝利,平津戰役促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C項正確;青化砭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撤離延安后的第一個大勝利,它打擊了國民黨軍的氣焰,振奮了邊區軍民的斗志,排除A項;遼沈戰役解放東北全境,排除B項;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排除D項。故選C項。
15.(2024·江蘇鹽城·中考真題)下列毛澤東詩詞能印證“南京解放”的是( )
A.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B.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C.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D.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出自毛澤東《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D項正確;“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指的是秋收起義,排除A項;“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歌頌了井岡山將士堅守根據地的英勇斗爭精神,排除B項;“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指的是紅軍長征,排除C項。故選D項。
16.(2024·四川達州·中考真題)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我市某校組織八年級學生參觀達州市博物館,如果你是該博物館的講解員,下列篇章你將按照怎樣的順序為學生講解( )
①“抗日烽火” ②“蘇區壯歌” ③“辛亥革命” ④“黎明前夜” ⑤“星星之火”
A.③①⑤④② B.③⑤②①④ C.②⑤①④③ D.②①④③⑤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①“抗日烽火”指的是抗日戰爭時期,②“蘇區壯歌” 指的是長征時期, ③“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④“黎明前夜”指的是全國解放戰爭前夕,⑤“星星之火”指的是土地革命時期。故正確順序是③⑤②①④,B項正確;經上述分析,題干所涉及的五個事件中,④“黎明前夜”即解放戰爭時期應排在最后,排除ACD項。故選B項。
17.(2024·天津·中考真題)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平津戰役紀念館時強調對中國革命戰爭史要學而時習之。為踐行總書記講話精神,津門中學開展了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任務一 【尋找紅色基因打卡地】
(1)尋找紅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網絡查找,你還有什么好的方法?津門中學選取了井岡山和延安作為紅色基因打卡地,他們選取的理由分別是什么?
任務二 【緬懷革命先驅李大釗】
學習小組參觀中國共產黨天津歷史紀念館后,搜集了李大釗在天津的部分活動。
1917年以來,李大釗多次到天津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大批的愛國青年。 1920年,在李大釗親自指導下,以新生社為基礎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同年,陳獨秀和李大釗又悄然來津,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發出了先聲。 1924年,李大釗協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
(2)根據上述內容指出,李大釗為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黨組織的建立做出了哪些貢獻?李大釗身上有什么精神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的?
任務三 【參觀平津戰役紀念館】
(3)學習小組參觀后制作了一期手抄報,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版面內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重溫平津戰役 A.戰役實施圖:解放軍實行分割包圍,1949年1月15日攻下天津。經過談判,1月30日,傅作義率部接受改編,北平和平解放。 B.國民黨軍天津城防部署圖:中共地下黨幾經周折繪制,送出城外,為人民解放軍的炮彈裝上了眼睛。 C.榮冠秀雕塑:老人將她的兩個兒子和三個孫子相繼送上前線,她自己在后方全力支前。 D.英烈名錄墻:鐫刻著7030名烈士的姓名。 守住紅色江山依據左側的信息列出平津戰役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方法:他人推薦、實地考察、書籍記載及課堂所學等。
②理由:井岡山: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延安: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2)①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了一大批愛國青年;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協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
②堅持真理,踐行初心,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等。
(3)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中共地下黨的作用;人民群眾的支持;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等。
【解析】(1)方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可以從他人推薦、實地考察、書籍記載及課堂所學等角度進行。所以,尋找紅色基因打卡地,除了網絡查找,還有他人推薦、實地考察、書籍記載及課堂所學等。
理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圍繞有關井岡山、延安的紅色革命史實和意義作答即可。所以,他們選取的理由分別是井岡山: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延安:陜甘寧邊區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2)貢獻:根據任務二“李大釗多次到天津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大批的愛國青年”可得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影響了一大批愛國青年;根據任務二“在李大釗親自指導下,以新生社為基礎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可得出,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根據任務二“李大釗協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可得出,協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
精神:根據任務二“李大釗多次到天津宣傳馬克思主義,影響大批的愛國青年”“陳獨秀和李大釗又悄然來津,為中國共產黨的創建發出了先聲”和所學知識可知,李大釗堅持真理,踐行初心,英勇斗爭,不怕犧牲等。
(3)原因:根據任務三“解放軍實行分割包圍”可得出,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正確的戰略戰術;根據任務三“中共地下黨幾經周折繪制”可得出,中共地下黨的作用;根據任務三“老人將她的兩個兒子和三個孫子相繼送上前線,她自己在后方全力支前”可得出,人民群眾的支持;根據任務三“英烈名錄墻:鐫刻著7030名烈士的姓名”可得出,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等。
1.(2023·四川涼山·中考真題)國民黨《中央日報》總主筆陶希圣說:“我們明知共產黨不會來渝談判,我們要假戲真做,制造空氣。”由此可見,1945年8月,蔣介石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的目的是( )
A.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 B.加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 D.討論建立聯合政府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假戲真做,制造空氣”,結合所學可知,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宣告投降前后,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目的是爭取準備內戰的時間,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C項正確;蔣介石第一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談判時,日本侵略者已經基本戰敗,第二次、第三次邀請是在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后,很明顯A項不是蔣介石的目的,排除A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排除B項;1945年,毛澤東在中共“七大”的報告中提出建立聯合政府,并努力為中國人民爭取光明的前途,但蔣介石一直想把人民帶入黑暗的前途,D項不是蔣介石的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
2.(2023·四川達州·中考真題)1945年,《大公報》社評《毛澤東先生來了!》:“毛澤東先生來了!中國人聽了高興,世界人聽了高興,無疑問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材料中的“大喜事”是( )
A.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抗日戰爭勝利
C.重慶談判 D.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C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蔣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這為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一線曙光。題干材料所示的報道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重慶談判,C項正確;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是在1936年底,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抗日戰爭勝利的信息,排除B項;北平和平解放是1949年,與材料中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3.(2023·江蘇鎮江·中考真題)毛澤東說:“歷史走到今天,總算出現一次和平民主的機會,我們不能放棄這個機會。重慶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這表明他赴重慶談判是為了(  )
A.爭取國內和平民主 B.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日
C.達成國共第二次合作 D.商討成立人民政權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蔣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據“歷史走到今天,總算出現一次和平民主的機會,我們不能放棄這個機會。重慶是刀山火海,我也得去啊!”可知,這表明他赴重慶談判是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民主,A項正確;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日是在抗日戰爭期間,重慶談判是在抗日戰爭勝利后,排除B項;達成國共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重慶談判是在1945年,排除C項;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商討成立人民政權”與題干主旨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4.(2023·江蘇宿遷·中考真題)鄭振鐸曾談到:"自從毛澤東先生到了重慶、開始會談以后,我們哪一天不在探問著會談進行的情形,不在關心著會談進行得順利與否。"這種關切代表了廣大民眾( )
A.和平建設國家的強烈渴望 B.對國民黨腐敗統治的不滿
C.踴躍參軍參戰的熱切期盼 D.獲得徹底翻身解放的喜悅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45年,為實現國內和平,毛澤東到重慶談判,受到人民的廣泛關注,這體現出,廣大民眾和平建設國家的強烈渴望,A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人民對重慶談判的關注,不能體現對國民黨腐敗統治的不滿、踴躍參軍參戰的熱切期盼、獲得徹底翻身解放的喜悅,排除BCD項。故選A項。
5.(2023·山東東營·中考真題)1945年8月,毛澤東應蔣介石邀請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經過談判,國共雙方( )
A.簽訂了“雙十協定” B.進行了軍隊整編
C.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 D.建立了聯合政府
【答案】A
【解析】根據重慶談判的相關內容可知,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國共雙方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使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A項正確;進行了軍隊整編是在1937年,排除B項;1937年公布了國共合作宣言,排除C項;重慶談判時期沒有建立聯合政府,排除D項。故選A項。
6.(2023·四川遂寧·中考真題)今年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某班籌辦一期“永遠的懷念——走近毛主席”為主題的展板,所選史實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發表《論持久戰》 ③發動秋收起義 ④親赴重慶談判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據所學可知,①出席中共一大在1921年;②發表《論持久戰》在1938年;③發動秋收起義在1927年;④親赴重慶談判在1945年。時間先后順序為:①③②④,B項正確;ACD排列順序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項。
7.(2023·山東煙臺·中考真題)1946年6月至10月,膠東我軍主力部隊奮起自衛還擊,發起膠濟路阻擊戰。阻擊戰歷時3個多月,共殲敵1萬余人。材料中的“自衛還擊”( )
A.意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有力配合了孟良崮戰役
C.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D.有利于華北全境的解放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膠濟路阻擊戰發生在1946年6月至10月”,結合所學知識,1946年6月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全面內戰爆發,1947年3月, 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膠濟路阻擊戰即發生在此時間段內,此次阻擊戰意在意在粉碎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A項正確;孟良崮戰役發生在1947年5月13日至16日,排除B項;1947年6月30日夜,劉鄧大軍12萬人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揭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C項;1948年11月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發起平津戰役,1949年1月平津戰役結束,殲敵52萬余人,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D項。故選A項。
8.(2023·四川內江·中考真題)1947年3月后,彭德懷指揮西北野戰軍采取“蘑菇戰術”,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這一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 )
A.持久作戰 B.囚籠政策 C.重點進攻 D.全面進攻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彭德懷率領解放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地區是陜北解放區。解放區軍民經過半年多的自衛反擊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C項正確;當時國民黨對陜北沒有采取持久作戰,排除A項;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對敵后戰場實行囚籠政策,排除B項;當時國民黨軍有對陜北進行重點進攻,排除D項。故選C項。
9.(2023·湖南衡陽·中考真題)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說過:“蔣介石兩個拳頭指蔣發動的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這里說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A.千里挺進大別山 B.百萬雄獅過大江
C.關門打狗鎖錦州 D.蘑菇戰術勝陜北
【答案】A
【解析】據題干“蔣介石兩個拳頭指蔣發動的對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來了,所以,我們的戰略就是要把這兩個拳頭緊緊拖住,對準他的胸膛插上一刀。”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敵人的胸膛,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A項正確;百萬雄獅過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戰役, 關門打狗鎖錦州反映的是遼沈戰役,排除C項;蘑菇戰術勝陜北反映的是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排除D項。故選A項。
10.(2023·江蘇鹽城·中考真題)陳毅在1948年的某次會議上指出:“去年我們這一反攻,帶決定性的勝利就是把蔣介石的戰略方針破壞了,把戰爭的包袱放到‘蔣委員長’頭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
A.躍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48年……去年我們這一反攻,帶決定性的勝利就是把蔣介石的戰略方針破壞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A項正確;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因此遼沈戰役、淮海戰役,與材料中的“反攻”內容不符,排除BC項;渡江戰役,是指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渡江戰役,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與材料中的“反攻”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
11.(2023·廣東深圳·中考真題)彭德懷在挺進大別山時說:“我們吸引的敵人越多,其他戰區的兄弟部隊和包圍圈就更加順利。”這體現了( )
A.振奮抗日信心 B.消滅國軍主力
C.牽制敵軍部隊 D.解放長江中下游地區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挺進大別山”“吸引的敵人越多,其他戰區的兄弟部隊和包圍圈就更加順利”,結合所學可知,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可以直接威脅國民黨統治的核心區域,這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給解放戰爭期間的其他戰區緩解了壓力,C項正確;挺進大別山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與A項中的“抗日”描述時期不符,排除A項;三大戰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挺進大別山的重大意義是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直到淮海戰役的勝利,我人民解放軍才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2.(2023·江西·中考真題)1947年6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轉戰魯西南,一個多月后,大軍分三路進軍直插敵人戰略縱深。這一軍事行動( )
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C.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D.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1947年6月”“劉鄧大軍”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C項正確;在中共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各解放區軍民英勇奮戰,至1947年2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排除A項;彭德懷率領的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排除B項;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在碾莊、雙堆集和陳官莊殲滅了大量敵軍。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
13.(2023·江蘇淮安·中考真題)有學者指出:“有1億以上人口地區的農民獲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人力物力的豐富資源,成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并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保證。”下列與該學者的評論相關的是( )
A.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B.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D.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有1億以上人口地區的農民獲得了土地,使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人力物力的豐富資源,成為我軍轉入戰略進攻并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保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B項正確;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與題干中的“人民解放戰爭”不符,排除A項;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與題干中的“人民解放戰爭”不符,排除C項;1958年,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與題干中的“人民解放戰爭”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14.(2023·山東菏澤·中考真題)東北地區曾涌現出大量的革命歌曲,如《斗爭蔣介石》、《攆走美國狼》、《民主聯軍戰歌》、《翻身五更》等。這些歌曲最有可能流行于( )
A.1924年-1927年 B.1927年-1936年
C.1937年-1945年 D.1946年-1949年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斗爭蔣介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時期是國共內戰,“《攆走美國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美國援助國民黨,“《民主聯軍戰歌》”結合所學知識,解放戰爭時期,“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為“東北民主聯軍” ,“《翻身五更》”結合所學知識,反映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綜上所述,題干歌曲最可能流行于1946年-1949年的解放戰爭時期,D項正確; “ 1924年-1927年”是國共第一次合作,與“《斗爭蔣介石》”不符,排除A項;“東北民主聯軍”是1946年改名的,“1927年-1936年”期間沒有“東北民主聯軍”,排除B項;1937年-1945年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美國共同對抗法西斯的侵略,排除C項。故選D項。
15.(2023·新疆·中考真題)194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全國土地會議,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這讓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進一步認識到( )
A.國民黨統治陷于孤立的狀態 B.中國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堅決維護者
C.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 D.解放戰爭即將進入奪取全國勝利階段
【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中國共產黨推行土地改革,使農民得到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說明中國共產黨是他們利益的堅決維護者,B項正確;國民黨統治陷于孤立的狀態,與材料反映的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無關,排除A項;抗戰勝利后中國即將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與材料反映的時間不相符,排除C項;1947年夏解放戰爭即將進入奪取全國勝利階段,與材料反映的共產黨領導土地革命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6.(2023·廣西·中考真題)自1947年10月《中國土地法大綱》公布到1948年底,在解放區約有1億無地或少地的農民獲得了土地。這有利于( )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 B.工農紅軍勝利會師
C.重慶談判順利進行 D.解放戰爭走向勝利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項正確;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工農紅軍勝利會師指的是1928年的井岡山會師,還有就是1936年的紅軍三大主力成功會師,長征勝利結束,重慶談判是1945年進行的,均與“1947年”“到1948年底”等時間不符,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17.(2023·江蘇揚州·中考真題)有學者在1946年9月寫到:中國共產黨正在試驗用不同方法將土地返還給耕者,為制訂一部總的土地法做前期準備。這部土地法是( )
A.《天朝田畝制度》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C.《中國土地法大綱》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1946年9月”,“中國共產黨正在試驗用不同方法將土地返還給耕者,為制訂一部總的土地法做前期準備。”可知,在1947年,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依據的法律是《中國土地法大綱》,C項正確;《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運動時期的文件,排除A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后頒布的,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頒布的,排除D項。故選C項。
18.(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題)下圖是中國共產黨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場景。“大綱”頒布于( )
A.井岡山會師后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新中國成立初期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47年,《中國土地法大綱》正式頒布,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有力地調動了解放區農民革命的積極性,C項正確;井岡山會師后實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并沒有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排除A項;抗日戰爭時期實行“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與《中國土地法大綱》的內容不符,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初期實行土地改革,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排除D項。故選C項。
19.(2023·四川巴中·中考真題)以下圖片反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依據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圖片“中國共產黨領導民主革命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所學知識可知,①1935年遵義會議;②1947年10月10日公布施行《中國土地法大綱》;③1945年召開中共七大;④1927年南昌起義。依據時間先后順序排列為④①③②,C項正確;ABD項排序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
20.(2023·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在解放戰爭戰略決戰階段,解放東北全境的戰役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A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東北全境的戰役是遼沈戰役,A項正確;淮海戰役解放的是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排除B項;平津戰役解放的是華北全境,排除C項;渡江戰役解放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排除D項。故選A項。
21.(2023·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1948年11月16日,毛澤東致電總前委:“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此戰”為(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1948年11月16日,毛澤東致電總前委:‘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決。’”和所學可知,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以及其他軍區部隊與地方武裝,于1948年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區域內,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戰略性進攻戰役,使國民黨在長江以北的精銳部隊基本被殲滅,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勝利基礎,B項正確;遼沈戰役于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排除A項;平津戰役發生于1948年11月29日——1949年1月31日,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的最后一個戰役,排除C項;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22.(2023·內蒙古赤峰·中考真題)根據《淮海戰役人民支前統計表》,分析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確的是( )
民工 擔架 大小車 牲畜 籌糧 挑子 船只
543萬人 30.5萬副 88萬輛 76.7萬頭 48萬噸 20.6萬副 8500只
A.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 B.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
C.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 D.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
【答案】A
【解析】據題干《淮海戰役人民支前統計表》中的數據“民工543萬人”“擔架30.5萬副”“大小車88萬輛”“籌糧48萬噸”“挑子20.6萬副”“船只8500只”等可知,人民的大力支持是淮海戰役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A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戰略戰術、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在題干中并無法體現出來,排除BCD項。故選A項。
23.(2023·江蘇無錫·中考真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中共中央發動的某戰役以軍事打擊和政治爭取并舉的方法取得了完全勝利,使北平這個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這場戰役是( )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戰役打響,解放軍將國民黨軍分別包圍在北平、天津和張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張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國民黨守軍總司令博作義在中國共產黨的爭取下,接受和平改編。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跡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也使北平200萬人民的生命財產免遭戰火的破壞和損壞,C項正確;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排除A項;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結束,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排除B項;1949年4月21日到23日,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排除D項。 故選C項。
24.(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其中,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孟良崮戰役的勝利 B.遼沈戰役的勝利
C.淮海戰役的勝利 D.平津戰役的勝利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1948年11月29日 至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傷亡3.9萬人,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一個戰略集團52萬余人(內改編25萬人),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D項正確;孟良崮戰役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七十四師,一舉扭轉了華東戰局,排除A項;遼沈戰役的勝利基本上解放了東北全境,排除B項。淮海戰役使國民黨在中原和華東戰場上的精銳師團喪失殆盡,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排除C項;故選D項。
25.(2023·廣東廣州·中考真題)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際,廣州人民群眾積極開展護廠護校斗爭,保護城市公共設施,還日夜趕制五星紅旗。這表明,廣州人民( )
A.熱切期盼解放 B.提倡文學革命
C.聲援南昌起義 D.支持抗美援朝
【答案】A
【解析】依據題干“1949年國民黨敗退之際,廣州人民群眾積極開展護廠護校斗爭,保護城市公共設施,還日夜趕制五星紅旗”和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正值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新中國宣告成立,而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日益走向崩潰,因此廣州人民的舉動表明廣州人民熱切期盼解放,A項正確;提倡文學革命發生在民國初年的新文化運動時期,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南昌起義發生在1927年,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抗美援朝始于1950年,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A項。
26.(2023·湖南株洲·中考真題)下圖所示戰役的作用是( )
A.解放東北全境 B.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C.南京解放,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答案】C
【解析】根據圖示及所學可知,描述的是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歷史信息,該戰役解放了南京,推翻了南京國民黨政府在中國大陸的反動統治,C項正確;遼沈戰役的勝利,成功解放了東北全境,排除A項;平津戰役的勝利,標志著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排除B項;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D項。故選C項。
27.(2023·江蘇蘇州·中考真題)下圖是1949年4月27日民盟蘇州支部印發的《光明報·號外》(部分)。據此可知( )
A.解放區完成土改農民踴躍參軍 B.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蘇州
C.解放戰爭在全國范圍取得勝利 D.江南地區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1949年4月27日”“人民解放軍進城”,結合所學可知,渡江戰役時間是1949年4月20日 至 1949年6月2日,材料中涉及的時間正是渡江戰役的時間,報紙反映了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解放蘇州的史實,B項正確;從材料中反應不出農民參軍的信息,排除A項;圖示只是對蘇州的解放,看不出在全國范圍取得勝利,排除C項;社會主義改造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排除D項。故選B項。
28.(2023·重慶·中考真題)(1949年)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在長江岸邊,木帆船、漁船是百姓賴以為生的生產資料、命根子,但他們紛紛支援渡江戰役。這充分說明解放戰爭的勝利是( )
A.人民戰爭的勝利 B.先進武器的勝利
C.經濟實力的勝利 D.國際聲援的勝利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可知,解放戰爭的勝利不僅僅是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也因為中國人民的無私支援,所以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戰爭的勝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推翻獨裁專制的蔣家王朝的勝利,A項正確;從材料中的“木帆船、漁船”可知,當時的老百姓是用落后的木帆船、漁船運送我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當時我方的武器并不先進,經濟實力也不強,但是軍民萬眾一心,此等力量無人可擋,排除BC兩項;材料并沒有提及國際聲援,且真正的勝利永遠需要在戰場上取得,需要百萬雄師打過長江,解放全中國,而不是依靠國際聲援,排除D項。故選A項。
29.(2023·河北·中考真題)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朵黃河浪花,就是一段中國故事;一條泱泱大河,承載了一部中華春秋。
材料一 盧溝橋事變爆發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懷、賀龍、劉伯承等發出通電提出,我全體“為抗日前鋒,與日寇決一死戰”。此后,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渡黃河東進,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總部進入山西境內,開始指揮八路軍各部隊展開新的戰斗。11月,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此后,晉西北、大青山、晉冀豫、山東、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紛紛建立。相持階段到來后,日軍將侵華戰爭的重心指向華北敵后戰場,八路軍成為華北抗戰主力軍。
——摘編自《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
(1)據材料一,指出八路軍“渡黃河東進”作戰的對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八路軍在軍事上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史實。
材料二 解放戰爭進行一年后,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變化。1947年6月30日晚,劉鄧大軍12萬余人突破黃河天險,由此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陳謝大軍完成在豫陜鄂邊地區的戰略展開,9月,陳粟大軍越過隴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蘇的戰略展開。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也逐漸轉入反攻,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在中原地區展開,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間,使這一地區成為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摘編自《中國共產黨歷史》
(2)據材料二,指出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的背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解放軍三路大軍挺進中原對人民解放戰爭走向勝利有哪些作用。
(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歸納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完成的歷史任務。
【答案】(1)對象:日軍(或日寇)。
史實:開辟了敵后戰場(或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取得平型關大捷;發動百團大戰;開展反“掃蕩”斗爭;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率先發起局部反攻等。
(2)背景: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變化。
作用:使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或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建立了解放戰爭勝利的前進基地;為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
(3)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解析】(1)根據材料一“盧溝橋事變爆發后,1937年7月9日,彭德懷、賀龍、劉伯承等發出通電提出,我全體‘為抗日前鋒,與日寇決一死戰’。此后,八路軍第一一五師主力、第一二〇師、第一二九師渡黃河東進,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總部進入山西境內,開始指揮八路軍各部隊展開新的戰斗。11月,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初步形成。此后,晉西北、大青山、晉冀豫、山東、冀魯豫等抗日根據地紛紛建立。相持階段到來后,日軍將侵華戰爭的重心指向華北敵后戰場,八路軍成為華北抗戰主力軍。”并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又稱“七七事變”),中國全民族的抗日戰爭開始了。故材料中八路軍“渡黃河東進”作戰的對象是日本侵略者。八路軍在軍事上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史實有:1937年的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1940年的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八路軍在軍事上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還有:開展反“掃蕩”斗爭;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率先發起局部反攻等。
(2)根據材料二“ 解放戰爭進行一年后,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變化。1947年6月30日晚,劉鄧大軍12萬余人突破黃河天險,由此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8月,陳謝大軍完成在豫陜鄂邊地區的戰略展開,9月,陳粟大軍越過隴海路南下,完成了豫皖蘇的戰略展開。其他戰場的人民解放軍也逐漸轉入反攻,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在中原地區展開,縱橫馳騁于江淮河漢之問,使這一地區成為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可知,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的背景是戰爭形勢發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軍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有利于扭轉戰局,變被動為主動;為戰略決戰創造了條件。
(3)綜合上述材料和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任務是打敗日本侵略者,贏得民族獨立;贏得解放戰爭勝利,推翻國民黨獨裁統治;建立新中國,取得反帝反封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由此可以歸納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完成的歷史任務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30.(2023·湖北鄂州·中考真題)從國共內戰全面爆發到新中國成立,時隔僅有三年零三個月。如此之快的轉變,無論是共產黨、國民黨,還是國際社會,都沒有預料到。
材料一 1947年在晉冀魯豫解放區華北大學任教的美國人韓丁,在觀察了土改后的農村社會后說:“中國革命創造了一整套新的詞匯,其中一個重要的詞就是“翻身”。……對于全國幾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來說,這意味著站起來,打碎地主的枷鎖,獲得土地、牲畜、農具和房屋,但它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意味著進入一個新世界。”
材料二 美國學者易勞逸在分析了國共兩黨的農村政策后講:“國民黨在農村的失敗——當局無能力保證農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極大地削弱了農民對政府的尊敬。這就意味著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頻繁征收的苛捐雜稅、腐敗、絕大部分官員所顯示出來的傾向地主階級反對佃農的偏見,所有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權威和主張合法行動的傳統的社會價值。結果,農民們不是非難,就是躲避征稅和征兵官員。”
材料三 解放戰爭期間流行于解放區的民謠:“最后一碗米飯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制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
抗戰勝利以后流行于國統區的民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老蔣,盼老蔣,老蔣來了米面漲。”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謝春濤《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材料四 “今天是中華民國誕生三十八年紀念日,又是元旦,我們住在首都南京,已臨著兵火的邊緣。……共軍除軍事威脅外,更擴大其心戰與傳統之攻勢。一般喪失斗志的將領及寡廉鮮恥的官僚政客,或準備逃亡避禍,或準備靠攏投降,或傳播共黨“和談”煙幕。”
——蔣經國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1)據以上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取得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2)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歷史價值。對于分析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有同學認為材料一更有價值,有同學認為材料三更有價值。你認為這兩則材料中,哪一則材料更有價值呢?試加以說明。
【答案】(1)勝利原因:
材料一: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成功實行了土地改革;
材料二:國民黨失敗的農村政策導致了農民的反對;
材料三:解放區人民支持共產黨,國統區老百姓不支持國民黨;
材料四:中國共產黨在取得軍事優勢的同時,加強政治宣傳攻勢,使國民黨將領和官員斗志喪失,人心渙散。
(2)認為材料一更有價值:韓丁在當時當地親自觀察解放區土改后說的話是接近歷史真實的,他是歷史的親歷者。認為材料三更有價值:當時流行的民謠代表了廣大老百姓對現實的普遍心聲,是歷史真實的反映。
【解析】(1)原因:根據材料一“于全國幾億無地和少地的農民來說,這意味著站起來,打碎地主的枷鎖,獲得土地、牲畜、農具和房屋”分析可知,共產黨領導土地改革,得到農民的支持;根據材料二“沉重而頻繁征收的苛捐雜稅、腐敗”等信息分析可知,國民黨失敗的農村政策導致了農民的反對;根據材料三民謠“最后一碗米飯用來做軍糧,最后一尺布用來縫制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送到戰場上。”可知,解放區人民支持共產黨;根據材料三民謠“盼中央,望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老蔣,盼老蔣,老蔣來了米面漲。”可知,國統區老百姓不支持國民黨;根據材料四“一般喪失斗志的將領及寡廉鮮恥的官僚政客,或準備逃亡避禍,或準備靠攏投降,或傳播共黨‘和談’煙幕”分析可知,中國共產黨在取得軍事優勢的同時,加強政治宣傳攻勢,使國民黨將領和官員斗志喪失,人心渙散。
(2)本題屬于開放題,要抓住史料的價值分析即可。認為材料一更有價值:韓丁在當時當地親自觀察解放區土改后說的話是接近歷史真實的,他是歷史的親歷者。認為材料三更有價值:當時流行的民謠代表了廣大老百姓對現實的普遍心聲,是歷史真實的反映。
1.(2022·山東青島·中考真題)1945年10月13日,延安《解放日報》發表社論“抗戰勝利以后,……它不僅是戰后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關鍵,而且也影響著遠東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社論中的“它”是( )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 C.中共七大 D.重慶談判
【答案】D
【解析】根據“是戰后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關鍵,而且也影響著遠東和全世界的持久和平”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關系中國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是國共兩黨重慶談判,D項正確;中共一大召開于1921年,遵義會議召開于1935年1月,中共七大召開于4月至6月,都在1945年10月之前,排除ABC項。故選D項。
2.(2022·山東煙臺·中考真題)1945年8月,《新華日報》發表群眾來信說:“毛先生來渝,證明了中共為和平、團結與民主而奮斗的誠意和決心,這的確反映和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要求。”材料中的“毛先生來渝”取得的成果是( )
A.實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C.國共簽署了“雙十協定” D.實現了民主統一、和平建國
【答案】C
【解析】根據“毛先生來渝,證明了中共為和平、團結與民主而奮斗的誠意和決心,這的確反映和代表了我們老百姓的要求。”及時間可得出這是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1945年8月,毛澤東到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1945年10月10日,重慶談判中國共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立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和平建國方案。但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并沒有實現,C項正確,排除D項;AB項是在抗戰時期,排除AB項。故選C項。
3.(2022·廣西貴港·中考真題)1946年8月,毛澤東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淪斷。與此相關的背景是( )
A.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 B.西北野戰軍粉碎了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
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D.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
【答案】A
【解析】1946年6月,蔣介石全力2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全面內戰。針對國民黨軍隊的進攻,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戰,A項正確;1947年3月,西北野戰軍粉碎了敵人對陜北的重點進攻,排除B項;1949年1月,經過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排除C項;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排除D項。故選A項。
4.(2022·湖南株洲·中考真題)如圖是王剛同學繪制的人民解放戰爭年代尺,其中“戰略進攻”開始的主要標志是( )
A.轉戰陜北 B.發動三大戰役 C.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D.渡江戰役
【答案】C
【解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1947年,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標志著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開始。C項正確;ABD項都不是反攻的標志,排除ABD項。故選C項。
5.(2022·四川阿壩·中考真題)下圖是1947年人民解放軍揭開戰略進攻序幕的進軍路線圖。該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是( )
A.彭德懷賀龍 B.林彪羅榮桓 C.劉伯承鄧小平 D.陳毅粟裕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1947年人民解放軍揭開戰略進攻序幕的進軍路線圖”“大別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因此題干戰役的最高指揮官是劉伯承、鄧小平,C項正確;彭德懷、賀龍、林彪、羅榮桓、陳毅、粟裕都是人民解放軍的指揮官,但與題干顯示挺進大別山的最高指揮官不符,排除ABD項。故選C項。
6.(2022·湖南常德·中考真題)在中國革命史的歷史長卷中不難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它就是大別山。大山無言,卻在1947年見證了( )
A.解放戰爭的打響 B.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
C.戰略決戰的開始 D.人民解放軍徹底消滅了國民黨軍主力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處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帶的大別山在中國解放戰爭中有重要的意義,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敵人統治的中心,南京和武漢,標志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B項正確;解放戰爭打響從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開始,排除A項;戰略決戰是三大戰役的開始,排除C項;三大戰役人民解放軍基本消滅國民黨軍隊的主力,不是徹底,排除D項。故選B項。
7.(202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下面連環畫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
A.抗日根據地的建設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D.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答案】B
【解析】根據連環畫中的“中國土地法大綱”,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開始了解放區的土地改革,B項正確;抗日根據地建設中的土地政策是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A項;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C項;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于1978年,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與材料內容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
8.(2022·山東濱州·中考真題)1947年,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一文中指出:“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贏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條件。”由材料可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能夠( )
A.壯大中國工農紅軍的力量 B.團結農民贏得抗戰勝利
C.為奪取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保障 D.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奠定基礎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贏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條件。”可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改革為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提供保障,C項正確;壯大中國工農紅軍的力量、團結農民贏得抗戰勝利、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奠定基礎與題干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
9.(2022·山東臨沂·中考真題)1950年6月9日,毛澤東說:“我們的勝利是從哪里來的呢?就是靠這一萬萬六千萬人打勝的。這一萬萬六千萬人給了他們什么東西呢?他們為什么能夠發動起來呢?為什么能夠組織這么大(三百萬)的軍隊呢?就是因為在這一萬萬六千萬人中間進行了土改。”“要肯定這個偉大的勝利,有了這個勝利,才有了打倒蔣介石的這個勝利。”其中“這個偉大的勝利”是指( )
A.國共對立時土地革命的開展 B.解放前解放區土改順利完成
C.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D.解放后新解放區土改的完成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材料中毛澤東講的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這個偉大的勝利”是指解放前解放區土改順利完成,B項正確;國共對立時土地革命的開展,沒有打倒蔣介石,排除A項;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的標志是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建國后新解放區的土改時,已經打倒了蔣介石,排除D項。故選B項。
10.(2022·內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題)1948年1月1日,內蒙古人民自衛軍改編為內蒙古人民解放軍,烏蘭夫任司令員兼政委。這支來自草原剛剛組建的部隊將要去( )
A.誓師五原,參加北伐戰爭 B.轉戰大青山,抵御日寇
C.開赴東北,投入遼沈戰役 D.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
【答案】C
【解析】根據題干“1948年1月1日”“內蒙古”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支來自草原剛剛組建的部隊將要開赴東北,投入遼沈戰役,C項正確;北伐戰爭開始于1926年,排除A項;轉戰大青山,抵御日寇是抗日戰爭時期,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1.(2022·山東日照·中考真題)1947年,毛澤東提出人民軍隊“作戰十大軍事原則",其中,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后奪取之。”以下體現這一原則的是( )
A.秋收起義 B.四渡赤水 C.百團大戰. D.三大戰役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是人民解放軍徹底打敗國民黨軍隊的主要方法,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生動體現出戰爭要做周密的計劃和準備,盡可能有充分的準備,不打無把握之仗,D項正確;秋收起義是1927年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排除A項;四渡赤水是1935年長征途中重要戰役,排除B項;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戰役,提高了八路軍的地位和威望,排除C項。故選D項。
12.(2022·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小小的西柏坡,毛澤東在此指揮了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略大決戰。其中,解放東北全境的是哪一次戰役(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命令林彪、羅榮桓發起遼沈戰役。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A項正確;平津戰役基本上解放了華北全境,排除B項;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排除C項;渡江戰役使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隨后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排除D項。故選A項。
13.(2022·山東煙臺·中考真題)電影《車輪滾滾》主要內容為:1948年冬,膠東解放區的一支民工小車隊在淮海戰場冒著槍林彈雨運送彈藥。隨后,小車隊又隨大軍渡江南下,取得解放戰爭勝利。該電影的主題應該是( )
A.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 B.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人民支持是解放戰爭勝利的重要保障
【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1948年冬,膠東解放區的一支民工小車隊在淮海戰場冒著槍林彈雨運送彈藥。隨后,小車隊又隨大軍渡江南下,取得解放戰爭勝利”分析可知,材料重點強調了民工的支援是解放戰爭勝利的一個原因。解放戰爭中,解放區的人民群眾組成運輸隊、擔架隊隨軍擔負戰地勤務,為解放軍運送糧食、彈藥,救護傷員。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是解放戰爭勝利的一個主要原因。D項正確;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的時間是1947年,排除A項;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排除B項;1946年8月6日,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診斷,排除C項。故選D項。
14.(2022·山東菏澤·中考真題)這次戰役“大約有55萬國民黨軍隊被消滅。國民黨的失敗意味著共產黨打開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著國共雙方和談的條件將由共產黨說了算。”該戰役是( )
A.孟良崮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
【答案】C
【解析】據材料“大約有55萬國民黨軍隊被消滅。國民黨的失敗意味著共產黨打開了通往南方的道路,也意味著國共雙方和談的條件將由共產黨說了算。”可知,淮海戰役殲敵55萬,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地區,意味著共產黨打開了通往南方的道路,C項正確;孟良崮戰役全殲美械裝備的國民黨精銳部隊整編74師三萬余人,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遼沈戰役殲敵47萬多人,解放了東北全境,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平津戰役殲敵52萬多人,解放了華北全境,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5.(2022·貴州黔西·中考真題)國民黨軍人回憶淮海戰役時說:“從雙堆集戰斗到徐州撤退,基層官兵哭喊、哀嘆的厭戰情緒充斥于行伍之中,及至陳官莊被圍,官兵悲觀情緒惡化到極致。結果,未及解放軍攻擊,即不戰自潰。”以上回憶表明( )
A.士氣往往決定戰爭成敗 B.國民黨軍隊內部的矛盾重重
C.國民黨軍隊的貪腐嚴重 D.戰略戰術錯誤導致戰爭失敗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國民黨軍人回憶淮海戰役的話說明當時解放戰爭時期,士氣往往決定戰爭成敗,A 項正確;材料沒體現國民黨軍隊內部的矛盾重重, 國民黨軍隊的貪腐嚴重, 戰略戰術錯誤,排除BCD。故選A項。
16.(2022·廣東·中考真題)如圖。下列歷史圖像記錄的重大事件是( )
A.平型關大捷 B.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可得出解放軍沖向錦州城,是錦州會戰,是遼沈戰役的第一階段;用小推車運送物資場景是淮海戰役;解放軍向天津發起猛攻是天津戰役,天津戰役是平津戰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是三大戰役,C項正確;平型關大捷是抗日戰爭中的戰斗之一,排除A項;挺進大別山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排除B項;渡江戰役是指解放戰爭時期,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規模巨大的強渡江河戰役,排除D項。故選C項。
17.(2022·云南昆明·中考真題)下圖是人民解放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根據圖中指出,這場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
【答案】C
【解析】根據“人民解放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北平”“天津”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得出這場戰役是平津戰役,排除C項;遼沈戰役勝利使東北全境解放、淮海戰役勝利后,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為解放軍所控制、渡江戰役勝利后,解放了江南的大部分地區,南京國民政府覆滅,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
18.(2022·寧夏銀川·中考真題)20世紀40年代,紀實漫畫《小克日記》在《南京晚報》連載。“小克”雖是虛構人物,但代表的是各種身份的真實人物。如圖是《小克日記》的最后一幅,它創作的背景是( )
A.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B.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C.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 D.中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民國三十八年四月二十八日,就是1949年4月28日,在解放戰爭中,1949年,發動了渡江戰役,南京解放,圖片三就體現了這一點,D項正確;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在民國元年,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結束在民國三十四年, 人民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在民國三十六年,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19.(2022·山東青島·中考真題)“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這體現出渡江戰役勝利的原因是( )
A.人民群眾的支持 B.國民黨軍隊的裝備先進
C.抗日戰爭的正義性 D.國民黨將領的錯誤指揮
【答案】A
【解析】根據“渡江戰役的勝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可得出這強調的是人民群眾對解放戰爭的大力支持,A項正確;BD項與主旨無關,排除BD項;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而不是抗戰,排除C項。故選A項。
20.(2022·四川巴中·中考真題)“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該詩反映的是( )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答案】D
【解析】根據“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可得出是毛澤東寫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D項正確;ABC項是三大戰役,與南京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項。
21.(2022·湖南岳陽·中考真題)下列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按發生的時間先后進行排序,正確的是( )
①孫中山等走出國民黨一大會場 ②遵義會議 ③南昌起義 ④渡江戰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①孫中山等走出國民黨一大會場是1924年;②遵義會議是1935年;③南昌起義是1927年;④渡江戰役是1949年。①③②④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
22.(2022·貴州畢節·中考真題)1949年4月23日,“京電號”輪船(如圖),冒著密集炮火,將解放南京第一梯隊的解放軍指戰員運送過長江,被稱為“解放南京第一船”。“京電號”輪船見證了(  )
A.太平天國都城天京的陷落 B.晉冀魯豫解放軍挺進中原
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被消滅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結束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中“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等信息判斷是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國民黨在大陸統治22年的結束,D項正確;A、B、C項不符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項。
23.(2022·海南·中考真題)如果給下圖配詩詞,最恰當的選項是
A.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C.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D.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可以判斷,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渡江戰役。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意思是革命的暴風雨震蕩著蔣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軍以百萬雄師突破長江天險,直搗蔣軍苦心經營三個半月的根據地—南京城,這首詩是毛澤東寫于1949年,是一首紀念南京解放、慶祝革命勝利的詩篇,C項正確;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這首詩是有感于秋收起義翻天覆地的意義,毛澤東提筆寫下了這首蕩氣回腸的《西江月 秋收起義》,反映是事件是秋收起義,排除A項;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摘自《七律·長征》,這是一首記敘二萬五千里長征這一震驚全球的歷史事件的革命史詩,反映的事件是長征,排除B項;“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意為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以后,長江天險成為通暢的大路,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澤東巡視南方,又視察了大橋的施工,然后寫下此詩,排除D項;故選C項。
24.(2022·貴州貴陽·中考真題)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歷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閱讀材料井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并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四川,貴州、云尚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湖北,江西等省……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更不能造成長期的和日益發展的割據局面。
——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1928年10月5日)
材料二 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
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
……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
……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勝利。
——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年5月)
材料三 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性質,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就是戰勝蔣介石的政治基礎。
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
……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
——毛澤東《當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12月25日)
(1)材料一中,毛澤東認為“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于什么地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最先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地點。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歷史背景,并分析抗日戰爭為什么是一場持久戰。
(3)根據材料三,歸納毛澤東認為人民解放戰爭終將取勝的主要因素。
(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
【答案】(1)受過大革命洗禮的地方。井岡山
(2)抗戰初期國內存在“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調,為了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敵強我弱
(3)人民解放戰爭的正義的革命性質;全國人民的擁護;人民解放軍隊的英勇作戰和革命意志;土地改革的進行等
(4)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本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堅持維護人民利益等
【解析】(1)依據材料一“ 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絕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并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四川,貴州、云尚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湖北,江西等省……”可知毛澤東認為“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存在”于經過大革命洗禮的群眾基礎較好的地方。結合所學知識,毛澤東于1927年9月領導秋收起義,在起義受挫的情況下果斷提出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山區、農村進軍,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并根據井岡山斗爭的經驗教訓,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創造性地探索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
(2)根據材料二“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并結合所學知識,當時的歷史背景是抗戰初期國內存在“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調,為了向中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據材料二“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可見敵強我弱決定了抗日戰爭是一場持久戰。
(3)根據材料三歸納毛澤東認為人民解放戰爭終將取勝的主要因素,據“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性質,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得出人民解放戰爭的正義的革命性質,全國人民的擁護;據“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得出人民解放軍隊的英勇作戰和革命意志;據“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得出土地改革的進行等。
(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依據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最終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國家獨立自主,可得出認識: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本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堅持維護人民利益等。
25.(2022·遼寧阜新·中考真題)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禁煙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政府公然支持罪惡的毒品走私,于1840年6月發動侵華戰爭。盡管廣大人民和部分愛國官兵英勇抵抗,但戰爭終以中國的失敗結束。
——摘編自《中國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1)材料中的“侵華戰爭”是指哪次戰爭?這場戰爭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使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轉變成什么社會?
材料二 中國代表在法國巴黎和會上的正義要求,遭到了英、法、美等列強的拒絕。帝國主義列強竟然還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讓給了日本!消息傳到國內,舉國震驚。北京愛國學生舉行游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
——摘編自《中國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2)材料所述內容與哪一場愛國運動相兲?材料中最能反映出反帝反封建性質的口號是什么?
材料三 抗日戰爭的經驗,給了我們和中國人民這樣一種信心: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努力,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3)哪次會議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抗日戰爭取得完全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四 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占領南京,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
——摘編自《中國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4)三大戰役中解放東北全境的是哪一次戰役?
(5)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標志是什么?
【答案】(1)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
(2)五四運動;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3)中共七大;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4)遼沈戰役
(5)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或解放南京
【解析】【小題1】中國禁煙消息傳到倫敦,英國政府公然支持罪惡的毒品走私,發動侵華戰爭,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小題2】中國在巴黎和會上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回國內,長期積壓在中國人民心頭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其中“外爭主權”即反帝,“內除國賊”即反封建。
【小題3】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中國人民巨大的民族覺醒、空前的民族團結和應用的民族抗爭,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
【小題4】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東北全境。
【小題5】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26.(2022·江蘇徐州·中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一個元寶形,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充明。這就是說,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淵,這個深淵的“底”就在20世紀的頭20年,就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后至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雖然,這時中國存在著積極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對于社會“沉淪”主流來說,它是弱小的;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往后,直到4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漸漸走出谷底。雖然,消極的“沉淪”的因素仍然嚴重地存在,其對中國社會的壓迫,甚至不比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前弱。但是由于有新的階級、新的政黨、新的經濟力量、人民群眾的普遍覺醒這樣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終于制止了帝國主義使中國滑向殖民地的企圖。
——摘編自張海鸝《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淪”與“上升”諸問題》
請回答: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兩大歷史事件(材料提及的除外)。為什么認為在20世紀頭20年,中國社會“沉淪”到了谷底?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上升因素中“新的政黨”是什么?并說明它是怎樣一步步引導中國走出“谷底”的?(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達通暢)
【答案】(1)歷史事件:甲午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原因:列強侵略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化探索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均沒有擺脫半殖民地的處境;北洋各派軍閥與列強勾結,混戰不斷。
(2)政黨:中國共產黨。
說明:中國成立后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辟工農武裝割據之路;為保存革命實力進行戰略轉移并開始抗日;盧溝橋事變后,與國民黨進行第二次合作,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中共在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放戰爭時期,領導中國人民打敗了國民黨統治,建立起新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
【解析】(1)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甲午中日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加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根據材料中的“在《辛丑條約》簽訂以后至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這時中國存在著積極的、向上的因素,但相對于社會“沉淪”主流來說,它是弱小的”可知,在20世紀頭20年,中國社會“沉淪”到了谷底是因為列強侵略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均沒有使中國擺脫半殖民地的處境,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各派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读书| 清水河县| 忻城县| 白沙| 邵武市| 镶黄旗| 通山县| 乳源| 闽侯县| 宁陵县| 巴中市| 汶川县| 临邑县| 永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龙井市| 漠河县| 新源县| 浑源县| 巴南区| 太仆寺旗| 沐川县| 双江| 桐庐县| 云浮市| 成都市| 南江县| 和平县| 类乌齐县| 右玉县| 鄯善县| 桂阳县| 郓城县| 长春市| 湛江市| 正蓝旗| 永泰县| 桃源县| 米林县| 怀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