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一歷史試題(選修)2025.04試卷說明:考試時間75分鐘,總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1、早在青銅器時代,兩河流域文明逐漸擴展到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文明向西方邦擴展:華夏文明的影響己從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延伸到中國東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區,并與日本和朝鮮產生聯系。這反映了()A.早期文明的相對均衡性B.早期文明交流模式單一C.農耕文明的不斷擴展D.農耕技術的不斷發展2、古埃及由于尼羅河泛濫后重新丈量土地的需要,對幾何學比較重視:古巴比倫則因為農業生產依靠天文歷法,因此其天文歷法比較發達。這說明()A.自然環境決定文明發展方向B.古埃及的科技領先于古巴比倫C.兩大文明之間存在本質不同D.生產實踐的差異影響科技走向3、《全球通史》一文中指出:文明先在美索不達米亞生根,以后又在歐亞大陸和美洲的其他幾個地區生根,世界古代文明多元發展,產生了許多偉大的成就。下列關于偉大成就的說法正確的是()A.古埃及人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B.古巴比倫象形文字是最古老文字C.古印度的主要書寫材料是莎草紙D.古希臘蘇格拉底為西方哲學奠基4、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規定:“假若任何出生低級的人,因貪欲而以高級的職業為生,則國王剝奪其財產后,應立即放逐之。”此規定()A.保障了最底層民眾的權利B.符合社會各階層利益需要C.有助于維護貴族統治秩序D.與佛教眾生平等觀念一致5、在中世紀西歐,勞役地租的多少,是由領主自營地數量決定的,“它通常為耕地的三分之一。領主用無償勞役來耕種這些土地,農民與農奴,均有服這種勞役的義務。”由此可見,當時西歐()A.農業生產力有所提高B.存在封建人身依附關系C.地租形式趨于多樣化D.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阻礙6、13世紀英國莊園的經營花費很少,生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莊園內部的人力和物力。蘆葦可以蓋房,樺樹可以充作各種用途的木料,鱔魚可以抵償幫工的工資,莊園的內部維修也主要使用佃戶勞力。這表明當時英國的莊園經濟()A.孕育著社會轉型的因素B.有利于擴大再生產投資C.保持著自然經濟的屬性D.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7、1299年,英王愛德華一世因頒發給拉溫賽羅德城自治特許狀,獲得年金300英鎊,大大超過了來自莊園的收入。13世紀,法國許多城市也隨若王室領地的擴展成為特許自治城市。這可以說明()A.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B.啟蒙運動解放人們思想C.法國大革命沖擊舊制度D.城市自治利于王權強化8、“三方聯盟”指導阿茲特克帝國向外擴張,但不在被征服地區設置行政區域,不派遣行政官員,只劃分了38個交稅納貢區,派遺收稅官進行監督:戰敗的部落仍獨立存在,自主發展,只是按時向“三方聯盟”交稅納貢。這表明,“三方聯盟”()A.是保障阿茲特克發展的軍事聯盟B.促成阿茲特克建立了聯邦制帝國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