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春八年級下冊歷史期中素質測試答案一、選擇題(每題 1 分,共 20 分)1-5:DBDCC 6-10:ACCCD 11-15:CDBCC 16-20:BBBDA二、非選擇題(5 題,共 30 分)21.(1)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 分)(2)文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位: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2 分)(3)認識: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民主與法制建設推動社會進步;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重要保障);民主與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基石;我們要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 (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 1 分)22.(1)美國侵略朝鮮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國家安全。(1分)(2)第一手史料②;第二手史料①③④。 (2 分)(3)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推動了國防現代化建設(答出任意兩點即可)(2 分)23.(1)A.土地改革 C.4 D.人民公社化運動 F.① (4 分)(2)D。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挫傷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2 分)(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遵循客觀的經濟規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制定農村政策一定要從農民的利益出發,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等等。 (1 分)24.(1)第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建立了新生的人民政權;土地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 1 分)第二次:三大改造使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一五計劃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 1 分)(2)變化:①勞動模范的職業日漸多元,由工人農民到企業家、科學家等;②勞動模范的形象日漸豐富,由“不怕苦不怕死”的老黃牛形象到科技創新、精益求精的先進工作者、“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復合型人才等。 (1 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原因:改革開放的進行;評選標準的變化;科技發展的需要。 (1 分。答出任意一點即可)(3)勞模:王進喜。頒獎詞:在石油大會戰中,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使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當井噴的險情發生時,他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被譽為“鐵人”。以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現除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4)勞動模范的評選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發生變遷;勞動模范是引領國家前行的時代先鋒。 (1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給分)25.(6 分)等級建議【示例】 開放則興,封閉則衰清朝中后期,統治者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綜上,開放則興,封閉則衰。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進一步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2024一2025學年度下期期中素質測試題八年級歷史(注:請在答題卡上答題)題號二總分得分一、選擇題(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復興之路》解說詞寫道:“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同時也宣告了自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第一項歷史任務的基本完成。”“第一項歷史任務的基本完成”指的是A.西藏和平解放B.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C.實現國家繁榮富強D.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酸2.新中國成立后,“人民”逐漸成為流行的政治詞匯。從“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到“人民銀行”“人民幣”、乃至每天走過的“人民路”“人民廣場”等,“人民”一詞卻頓繁地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表明我國A.消滅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B.人民真正成為國家主人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已確立,D.社會主義制度建立順應民心3.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晉美率領的西藏代表團抵達北京,和平談判終于開啟.對長立、僵持、相互退讓、再度出現僵持,談判可謂一波三折。懂大局、善理解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最終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祖國大陸實現和平統B.西藏實現民族區域自治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D.西藏和平解放的艱難性4.流行音樂反映社會風貌和時代特征。表中的內容是我國不同時期的部分流行歌曲,下列四個選項中能夠反映1949一1953年階段特征的一項是階段流行歌曲1931一1945年《松花江上》《四渡赤水出奇兵》《義勇軍進行曲》《八路軍軍歌》1949-1953年《東方紅》《翻身農奴把歌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1956—1976年《社會主義好》《學習雷鋒好榜樣》1978年以后《春天的故事》《七子之歌》A.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東方主戰場B.社會主義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C.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5.如下圖為建國初期我國主要工業品產量變化柱狀圖。其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的開展口1953■1957B.三大改造的推行C.一五計劃的實施D.改革開放的深入油/萬噸煤/萬糧/萬噸Y八年級歷史-1-(共6頁)6.新中國誕生時,以前遺留下來不多的工業,70%集中于全國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狹長地帶:“一五”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156個大型項目中,80%在內地,694項重點工程中,472項在中西部,占68%。這說明“一五”計劃A.使工業布局得到調整B.使工業體系全面建立C.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D.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7.1953年,中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在此基礎上,全國各基層單位進行人大代表的選舉工作。全國參加投票的選民超過2.7億人,占登記選民總數的85.55%。這次普進活動的深入開展A.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B.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C.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做了準備D.標志著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辛探索有了一個良好開端8.三大改造時期,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和平贖買,企業利潤分配時,國家稅收占34.5%.職工福利占15%,企業公積金占30%,資本家紅利占20.5%。這些做法A.不利于社會主義改造B.體現了“左傾”的思想C.有助于改革順利開展D.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9.下圖所示為某時期我國公私經濟成分的比例情況。圖片反映的信息可以得出,新中國A.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B.國際地位逐步提高100%舊C.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國民收人商品零售工業總產值D.一五計劃超額完成10.下圖反映的是新中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業經濟的發展狀況,出現圖中C點到D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B.中共八大的召開C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D.“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的實施網司9網萄車11.“人造天河”紅旗渠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靠人擔,手推,土鎬,鐵釬,沒有任何現代化機械設備,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總干渠長70.6公里,灌區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4萬畝。由此可以看到當時A.國家工業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B.國民經濟調整恢復的成果C.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D.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12.對下列三幅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表述最準確的是中國典產受第十·場中典委M公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安撒小崗村鄧小平為深圳經濟轉區題詞A.新中國人民政權的鞏固B.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C,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Y八年級歷史-2-(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春八下歷史答案(1).pdf 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2024-2025學年下期4月期中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