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大學生方某在校園內騎車,把行走的同學撞倒后意欲離開。李某見狀,上前阻止方某,方某甚為不滿。情緒激動的方某被老師勸阻后坐在石墩上,不久因心臟驟停暈倒住院,方某家屬將李某與學校訴至法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李某的行為與方某的暈倒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②李某申請法律援助,不因其是否存在經濟困難情形而受限制③學校是否為主觀故意,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必備條件④李某與學校須提交答辯狀,否則會影響案件的審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詳解】①:方某是因情緒激動后心臟驟停暈倒住院,而李某上前阻止方某離開這一正常行為本身并不會直接導致方某出現這樣的身體狀況,二者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①正確。②:公民在見義勇為境況下產生的糾紛,申請法律援助不受經濟困難條件的限制,在本案中涉及校園內的相關糾紛等情況,李某申請法律援助,不因其是否存在經濟困難情形而受限制,②正確。③:學校承擔侵權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或過錯推定責任原則等情況,并非一定要求主觀故意才承擔責任,比如未盡到管理、保護等合理義務時也可能承擔責任,③錯誤。④:被告提交答辯狀是其一項權利,不提交答辯狀并不會影響案件的正常審理,④錯誤。故本題選A。2.徐女士與胡女士系鄰居,胡女士長期、高頻率、大音量使用鋼琴練習演奏,還伴有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直播鋼琴課程、在自媒體平臺上傳鋼琴演奏視頻進行展示宣傳等行為,與其一墻之隔的徐女士不堪其擾,多次登門與胡女士協商未果,遂訴至當地人民法院。在本案中,胡女士( )①侵犯了徐女士的隱私權,理應向徐女士賠禮道歉②違反鄰里之間應方便生活的原則,有悖公序良俗③若不服一審判決,有權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④應該停止對徐女士的侵害,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②:胡女士長期、高頻率、大音量使用鋼琴練習演奏,違反鄰里之間應方便生活的原則,有悖公序良俗,并沒有侵犯徐女士的隱私權,②正確,①排除。③:本案屬于民事案件,如果不服一審判決,有權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③正確。④:胡女士和徐女士之間不存在合同關系,材料和違約責任無關,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3.張某從某縣山區的居民處收購了無合法來源的王錦蛇,準備高價銷售牟取利益,被縣林業局執法人員查獲,決定依法沒收王錦蛇,并對張某給予罰款處罰。張某認為縣林業局作出行政處罰的主要證據不足,遂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撤銷該行政處罰決定。關于該訴訟,說法正確的是( )①張某有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的權利②張某作為行政相對人,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③林業局是訴訟被告人,要對該行政處罰舉證④林業局不服一審判決,可在15日內申請再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詳解】①:本案屬于行政訴訟,當事人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①正確。②③:在行政訴訟中,行政相對人在舉證能力上無法與行政機關抗衡,所以,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應當負主要舉證責任,提供作出該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②錯誤,③正確。④:在行政訴訟中,不服一審判決可以在15日之內申請上訴,而不是再審,再審是審判監督程序,用于糾正生效裁判的錯誤,④錯誤。故本題選A。4.沙某系丁某的母親,其獨生子丁某與袁某婚后生育雙胞胎男孩丁甲、丁乙。后丁某因病去世,丁甲、丁乙一直與袁某共同生活。沙某多次聯系袁某想見孩子,均被袁某拒絕。沙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每月1日、20日探望孩子,每次2小時。本案中( )A.袁某應當申請法律援助并獲得法律咨詢B.沙某可以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幫助自己訴訟C.袁某不提交答辯狀并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D.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后,當事人可在15日內提出再審【答案】C【詳解】A:法律援助是針對經濟困難等符合特定條件的公民給予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等幫助,袁某不符合法律援助的受援對象條件,題干也未表明其有需要申請法律援助的情形,A不選。B:辯護人是在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或法院指定為其進行辯護的人,本題是民事探望權糾紛案件,沙某應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而不是辯護人,B不選。C:被告不提交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對案件的審理,這是符合民事訴訟程序相關規定的,所以袁某不提交答辯狀并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C正確。D: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后,當事人不服判決的,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而不是提出再審,再審是針對已經生效的裁判等存在法定錯誤等情形時的救濟程序,D不選。故本題選C。5.某企業因環境污染被當地政府罰款200萬元人民幣,該企業認為懲罰過重,遂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后又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滿,最后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行政處罰及行政復議決定。當地人民法院及時立案并對案件進行了審理、裁判。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A.某企業能夠委托辯護人協助維權B.若一審裁判生效則無權再繼續上訴C.立案登記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環節D.該案因以行政機關為被告而屬于行政訴訟【答案】B【詳解】A: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如企業)可以委托的是訴訟代理人,而非“辯護人”。“辯護人”是刑事訴訟中專為被告人提供辯護的角色,與本題的行政訴訟性質不符,A錯誤。B: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若一審裁判生效(即當事人未在法定期限內上訴),則判決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再上訴。若上訴則進入二審,二審裁判為終審裁判,B正確。C:訴訟的最重要環節是開庭審理,而非立案登記,C排除。D:不能說行政機關為被告就屬于行政訴訟,如果行政機關以平等主體身份簽訂合同,引發的糾紛屬于民事訴訟,D錯誤。故本題選B。6.以“一臺電腦、一名指導法官、一名協助員”為基本配置的“融訴驛站”創新平臺,正悄然改變著蘇州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生態。通過在線調解、云司法確認和訴訟服務“全域通辦”等方式,蘇州法院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這一工作模式( )A.提供法律援助,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B.創新司法機制,下沉司法資源紓解群眾爭議難題C.堅持公正司法,前置化解糾紛保障人民合法權益D.數字賦能治理,提高基層組織為人民服務的能力【答案】B【詳解】A:法律援助特指為特定群體提供免費法律服務,題干未提及提供法律援助相關內容,A排除。B:“融訴驛站”創新平臺,通過新方式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創新了司法機制,下沉司法資源來解決群眾爭議難題,B正確。C:題干重點強調創新平臺,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未突出公正司法,C錯誤。D:“基層組織”一般指村(居)委會等,而“融訴驛站”是法院主導的司法系統創新,與基層組織無關,D錯誤。故本題選B。7.小楊在小區內騎自行車時不慎撞傷了鄰居小李,小李的家長將小楊告上法庭。小楊的父母雖經濟條件較好,但缺乏法律知識,便委托了律師代理訴訟。法院判決小楊家賠償小李醫療費等損失共計5萬元。在庭審過程中,小楊的父母發現該案的書記員王某是小李的親戚。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楊的父母委托辯護人有助于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②為保障案件公正審理,小楊的父母有權申請書記員王某回避③小楊的父母因缺乏法律知識委托律師,屬于法律援助行為④若小楊的父母對判決不服,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提起上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①:在民事訴訟和行政訴訟中,幫助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在刑事訴訟中,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訴訟活動的人,稱為辯護人,小楊的父母委托的是訴訟代理人,①排除。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有權申請回避。本案中書記員王某是小李的親戚,小楊的父母有權申請其回避,②正確。③:法律援助是指經濟困難的公民獲得免費法律服務,小楊的父母經濟條件較好,委托律師不屬于法律援助行為,③排除。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提起上訴,④正確。故本題選C。8.張先生乘坐上行自動扶梯時,發現前方老太因站立不穩向后摔倒,快步上前托住老人,導致張先生的左腿、膝蓋因重力沖擊而受傷,經診斷為左跟骨外緣撕脫骨折。網友對此事件有不同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網友甲:“老太主觀上無過錯,不必對張先生進行補償”②網友乙:“張先生主張自身民事權益,可申請法律援助”③網友丙:“張先生系主動救人而受傷,需自行承擔后果”④網友丁:“張先生若要訴訟,事發視頻可作為電子證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張先生為救老太而受傷,基于民法的公平原則,老太應該承擔適當的補償責任,故①錯誤。②:因見義勇為主張相關民事權益的,當事人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故②正確。③:民法典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傷害的,沒有侵權人,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于適當補償,故③錯誤。④:證據是訴訟過程中用來證明案件事實的根據,張先生若要訴訟,事發視頻可作為電子證據,故④正確。故本題選D。9.甲購買并學習了A公司的課程后,對此課程不滿意,在某網站匿名評價。之后甲向某報業公司投稿,某報業公司調查后如實報道了這起事件。A公司就此訴至法院,主張某報業公司、甲的行為構成共同侵權,要求立即刪除案涉內容,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一審法院判決駁回了A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本判決為終審判決,A公司不得提起上訴②甲匿名差評,積極行使了批評監督權,沒有逾越法律紅線③該案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故甲需承擔舉證責任④某報業公司作為新聞媒體,為公共利益如實報道,不承擔民事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一審判決并非終審判決,根據我國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在規定期限內可提起上訴,只有二審判決或最高人民法院一審判決才是終審判決,①錯誤。②: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進行真實評價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賦予的合法權利,匿名差評未捏造事實則不構成侵權,②正確。③:一般的民事訴訟遵循“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在該案件中A公司主張他人構成侵權,應由A公司承擔舉證責任來證明存在侵權行為等情況,并非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③錯誤。④:新聞媒體如實報道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屬于正當輿論監督,不構成侵權,無需承擔民事責任,④正確。故本題選D。10.肖某在S小區購置了一套位于二樓的單元房,該房屋裝修后未入住,因突發嚴重浸水,遭受損失。經調查,浸水原因是樓頂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堵塞廁所排水管道,致公用下水道堵塞反水所致。肖某拿著鑒定機構給出的定損意見,與樓上業主和物業協商無果后訴至法院,承辦法官對該案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對于這一案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該小區物業對樓頂維修維護疏于管理,應當承擔相鄰責任②定損意見作為書證,將會成為肖某獲得賠償款的關鍵證據③該民事訴訟案件中,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④相鄰關系一方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小區物業因對樓頂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清理等管理不善,導致公用下水道堵塞反水使肖某房屋受損,物業應承擔管理不善的責任,但不是相鄰責任,相鄰責任是基于相鄰關系產生的特定責任,①不選。②:鑒定機構給出的定損意見屬于鑒定意見這一證據類型,而非書證,②不選。③:在民事訴訟中,開庭審理環節可以讓雙方當事人充分舉證、質證、辯論等,是訴訟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能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所以是最重要的環節,③正確。④:相鄰關系中一方在行使自身權利等過程中,應當遵循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盡量避免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④正確。故本題選D。11.段某在居民樓電梯內抽煙,鄰居楊某告知其電梯內禁止抽煙,兩人爭辯數分鐘后,段某情緒激動導致心臟病發作,經搶救無效死亡。段某家屬將楊某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喪葬費、精神損失費等共計40余萬元。一審法院判決楊某補償原告1.5萬元。段某家屬不滿,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段某家屬全部訴訟請求,并撤銷一審判決,楊某不用承擔任何賠償責任。關于本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二審法院的判決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②段某家屬若對二審判決不服,還可以繼續提出上訴③楊某制止段某在電梯內吸煙的行為是正當行使公民權利④本案適用于無過錯侵權,因此二審判決楊某不用承擔賠償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③:電梯屬于禁止吸煙的公共場所,楊某制止段某在電梯內吸煙是正當行使公民權利的行為,法院二審的判決結果有利于維護公共利益,①③說法正確。②:我國實行二審終審制,二審人民法院進行判決、裁定后,當事人不能再繼續提出上訴,②說法錯誤。④:楊某行為正當無過錯,不應對段某的死亡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不適用于無過錯侵權責任,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2.個體經營戶申某到銀行儲蓄所存款7600元,該所職員為其代填了存款憑條并交給他活期儲蓄存單一份。3個月后,當申某到儲蓄所取款時卻發現存單上的大小寫金額不一致,大寫正確,而小寫卻誤寫為760元。當他要求對方按大寫金額支付本息遭到拒絕后,申某將儲蓄所訴至法院。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起訴是訴訟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環節B.本案的原告是行政相對人的個體經營戶申某C.存單以及當日儲蓄所的監控視頻可作為書證D.法院在法庭調查階段應全面調查案件的事實【答案】D【詳解】A:起訴是訴訟過程的第一步,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A說法錯誤。B:本案屬于民事訴訟,不屬于行政訴訟,不存在“行政相對人”,B排除。C:本案中,存單可作為書證,當日儲蓄所的監控視頻屬于視聽資料類證據,C說法錯誤。D:民事訴訟中在法庭調查階段,法院應全面調查案件的事實,D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3.被告人吳某(蘇州市吳江區居民)為償還其高利貸借款,自2020年起虛構具備協調企業內部人事管理職權的事實,以代為辦理入職手續及崗位調整為名,要求被害人支付所謂“疏通關系費用”。經查,吳某通過上述虛構事由累計騙取李某(A縣籍)等多名被害人財物共計人民幣450余萬元,構成詐騙罪。本案中( )①李某對吳某的詐騙行為及其金額負有舉證責任②李某作為被害人可向A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③吳江區檢察院對吳某的詐騙行為及其金額負有舉證責任④吳江區檢察院可就吳某詐騙案向吳江區法院提起刑事公訴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詳解】①③:詐騙罪屬于公訴案件,舉證責任由檢察院承擔,吳江區檢察院對吳某的詐騙行為及其金額負有舉證責任,被害人李某無需自行舉證,①說法錯誤,③符合題意。②:民事訴訟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等管轄,A縣是李某的籍貫,不一定是管轄地;且詐騙罪屬于刑事案件,李某可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主張賠償,而非直接向A縣法院單獨提起民事訴訟,②不符合題意。④:刑事案件一般由犯罪地或被告人居住地法院管轄。吳某是吳江區居民,因此吳江區檢察院應向同級法院(吳江區法院)提起公訴,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4.20歲的小王騎電動自行車搭載14歲的小趙一起去電影院。途中,小王不小心撞到路牙導致兩人跌倒,造成小趙嚴重骨折。該市L縣交警大隊調查認定:小王應在本次事故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因賠償問題,小趙父母訴至法院。對此案認識正確的是( )A.小趙的父母可將小趙治療費用單據作為書證并在法庭調查階段出示B.起訴是訴訟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民事訴訟實行“不告不理”原則C.小趙的父母作為法定代理人應該向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D.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在一審判決生效后再提起上訴【答案】A【詳解】A:書證是指以其內容來證明待驗證事實的有關情況的文字材料,小趙的父母可將小趙治療費用單據作為書證并在法庭調查階段出示,A正確。B:起訴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B錯誤。C:小趙的父母作為法定代理人應該向該縣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C錯誤。D: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在規定期限內提起上訴,而不是判決生效后再提起上訴,D錯誤。故本題選A。15.下面是市民陳先生通過“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進行求助的簡要內容:去年10月,經E家政中介公司介紹,我與聶某簽訂了家政護理服務協議。按照協議,我照料聶某80歲的急病的父親,聶某承諾每月支付4500元的勞務費用包吃往。我已工作五個月,但聶某僅支付了1個月的工資,余下的工資,聶某一直以各種理由進行拖欠。聽熟人說像我這種經濟困難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能行嗎?我該怎么辦?假如你是接線員,能給陳先生的正確建議是( )①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和相應的法律代理服務②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③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④可以直接向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詳解】①:陳先生經濟困難且案件屬于勞務報酬糾紛,符合法律援助條件,可申請法律援助和代理服務,①正確。②:勞動仲裁適用于勞動關系,而陳先生與聶某是勞務關系(通過中介簽訂服務協議),不適用勞動仲裁程序,②錯誤。③:向所在地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是解決糾紛的有效途徑,能通過第三方調解促使聶某支付工資,③正確。④:民事訴訟一般遵循 “原告就被告” 原則且先基層法院受理,不能直接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④錯誤。故本題選B。16.沈某一家人在火鍋店聚餐,當時外面下著雨,火鍋店大廳地面較為濕滑,沈某不慎摔倒,并導致左臂骨折入院治療,共花費2萬。出院后,沈某要求火鍋店賠償,但火鍋店表示,沈某聚餐當天是因為穿高跟鞋走路不穩才摔倒的,對受傷負有主要責任,因此只同意給付2000元消費代金券作為補償。沈某對此方案不滿意,準備起訴至人民法院。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起訴狀副本送達火鍋店②火鍋店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答辯狀,否則將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③人民法院要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并同時通知沈某和火鍋店④當事人如果不滿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再審程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①:根據訴訟的程序,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起訴狀副本送達火鍋店,①正確但不符合題意。②:根據法律規定,火鍋店作為被告,如果不及時提交答辯狀,不影響人民范媛的判決,②錯誤,但符合題意。③:人民法院在立案后,要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并同時通知沈某和火鍋店,③正確但不符合題意。④:當事人如果不滿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二審程序,而不是再審程序,④錯誤但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7.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出品方A公司起訴某國產手游制作方B公司使用“哪吒”“哪吒魔王子”美術作品相關元素侵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出品方起訴B公司,俗稱“打官司”,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②若法院予以登記立案,訴訟即告開始,進入第一審程序③全面調查案件事實是本案中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④A公司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者B公司住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詳解】①:起訴,俗稱“告狀”,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①說法錯誤。②: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人民法院應當予以登記立案。立案登記后,訴訟即告開始,進入第一審程序,②符合題意。③: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③說法錯誤。④:《哪吒之魔童鬧海》出品方A公司起訴某國產手游制作方B公司使用“哪吒”“哪吒魔王子”美術作品相關元素侵權,A公司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者B公司住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8.2024年5月,江某駕車在某路段正常行駛,突然其前方小劉所駕駛的貨車上的貨物掉落,將江某的車輛砸壞。事故經交管部門認定,小劉負全部責任,但小劉認為貨物掉落屬不可抗力,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江某只能將小劉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所有損失。本案中( )①小劉若敗訴,在判決生效前可申請再審②江某與小劉對自身訴訟請求均負舉證責任③交管部門開具的責任認定書是江某可利用的證據④貨物掉落不可避免、不可預見,屬于不可抗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詳解】①:若小劉敗訴,在判決生效之前可以提出上訴。再審是一審與二審的審判監督程序,①說法錯誤。②: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準舉證”的原則,江某是積極主張者,小劉是抗辯方,均負有舉證責任,②符合題意。③:交管部門開具的責任認定書是行政裁決的證明,可以作為江某訴訟的證據,③符合題意。④:小劉駕駛貨車,對貨物具有保管責任,貨物掉落是小劉的責任,不屬于不可抗力,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19.某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例行檢查時,發現王某超市所售的面包過期,遂對王某作出吊銷營業執照、并處2000元罰款的處罰。王某對此不服,訴至法院。法院一審判決維持原有行政處罰。本案中( )①王某可以在一審判決后的10天內提起上訴②市場監督管理局應當承擔舉證責任③一審判決生效前,王某有權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④一審判決生效以后,王某有權申請行政復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答案】B【詳解】①:在行政訴訟中,當事人不服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 15 日內提起上訴,逾期不上訴的,視為放棄上訴權利,而非 10 天 ,①錯誤。②:在行政訴訟中,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本案中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作出的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 ,②正確。③:一審判決生效前,當事人有權在規定時間(行政訴訟是 15 日)內提起上訴,王某也不例外 ,③正確。④:行政復議應在行政行為作出后、法院判決前提出,一審判決生效后,不能再申請行政復議 ,④錯誤。故本題選B。20.李某在免費試用理療床時,突然出現嘴歪、臉色蒼白等癥狀,老板余某及時將其送往醫院治療,經醫院診斷為腦梗死。李某以試用理療床致病為由將余某告上法庭,并向法院提供住院病歷及醫療費發票,要求賠償,法院對該案作出李某敗訴的判決。李某敗訴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李某提供的票據不屬于證據 ②李某無法提供勝訴的法律事實③李某的病不是客觀事實 ④李某沒有為其主張提供有力證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詳解】②④:李某敗訴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無法提供勝訴的法律事實,李某沒有為其主張提供有力證據,②④正確。①:李某提供的票據屬于證據,但不能證明李某犯病是試用余某的理療床造成的,①錯誤。③:李某的病是客觀事實,③錯誤。故本題選C。二、簡答題:本題共4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至202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正式實施三周年,遛狗不牽狗繩已被視為違法行為。近年來,遛狗不拴繩,犬只隨地便溺、吠聲擾民等不文明養犬現象頻發,由此引發的鄰里矛盾、沖突事件不斷。北京市豐臺區的趙某就遇到了這么一件煩心事。趙某在某小區10號樓北側路散步時,被鄰居尚某飼養的兩只狗驚嚇后摔倒在地,導致腰椎骨折。事發當日,尚某陪同趙某前往醫院就診,并支付部分醫療費用300余元。次日,因就診及賠償問題未能與尚某達成一致,趙某報警,民警認定“尚某存在無證養犬,未拴狗鏈遛狗的行為”,給予尚某收繳所養犬只的行政處罰。尚某辯稱,趙某摔倒確因其遛狗引起,但不認為趙某的損失是受狗驚嚇所致,趙某骨質疏松的體質才是主要原因,故尚某拒絕賠償趙某主張的損失。趙某欲將尚某訴至法院,請求尚某賠償其損失。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完成下列任務:(1)提起訴訟前,趙某應做哪些準備?(2)請你根據上述事實,幫趙某起草一份民事起訴狀。民事起訴狀原告:趙某性別:男 年齡:51 民族:漢族家庭住址:某小區 被告:尚某性別:男 家庭住址:某小區 訴訟請求:① 事實與理由:② 綜上所述,原告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懇請人民法院支持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③ 人民法院 附:本訴狀副本1份 證據和證據來源(略) 起訴人:趙某2024年4月23日【答案】(1)①證據是打官司決勝負的關鍵砝碼。根據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在提起訴訟前,趙先生需要準備好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現場照片、證人證言、小區監控錄像和就診費用單據等,并根據相應信息完成民事起訴狀的撰寫。②明確起訴要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若面臨缺乏法律知識與技能、無暇參加訴訟活動等問題,趙先生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2) 訴訟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賠償就診醫療費用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 事實與理由:被告違反飼養犬類的相關管理規定。無證養犬,未拴繩遛狗,造成原告受到驚嚇后摔傷。被告雖陪同原告前往醫院就診并支付了部分醫療費用,但被告以原告個人體質為由拒絕賠償原告主張的損失。原告認為,作為動物飼養人,被告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原告摔傷。應當對由此給原告造成的損害承擔侵權賠償責任。個人體質與損害后果的發生并無法律上的因果關系。不構成侵權責任法規定的過錯,不存在減輕或者免除被告賠償責任的法定情形,因此,被告應當承擔全部賠償責任。 提交法院: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分析】背景素材:民事侵權案例考點考查:嚴格遵守訴訟程序、依法收集運用證據能力考查:描述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說明類主觀題,需調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提起訴訟前,趙某應做哪些準備,可從訴訟權利、訴訟程序、證據等角度來作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趙某在散步時,被鄰居尚某飼養的兩只狗驚嚇后摔倒在地,導致腰椎骨折→可聯系證據的相關知識說明:法律依據: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法律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趙某若提起訴訟,需要準備好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如現場照片、證人證言、小區監控錄像和就診費用單據等,并根據相應信息完成民事起訴狀的撰寫。有效信息②:趙某欲將尚某訴至法院,請求尚某賠償其損失→可聯系訴訟程序的相關知識說明:法律依據: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起訴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趙某可以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其進行訴訟。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時政信息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類主觀題,需調用訴訟程序的知識結合材料作答。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趙某在散步時,被鄰居尚某飼養的兩只狗驚嚇后摔倒在地,導致腰椎骨折→可聯系訴訟程序的知識分析趙某的訴訟請求是判令被告向原告賠償就診醫療費用和精神損害撫慰金。判令被告承擔本案的全部訴訟費用。有效信息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正式實施三周年,遛狗不牽狗繩已被視為違法行為;民警認定“尚某存在無證養犬,未拴狗鏈遛狗的行為”→可聯系訴訟程序的知識分析趙某起訴提供的事實與理由是作為動物飼養人,被告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原告摔傷。應當對由此給原告造成的損害承擔侵權賠償責任。有效信息③:北京市豐臺區的趙某欲將尚某訴至法院,請求鄰居尚某賠償其損失→可聯系訴訟程序的知識分析趙某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即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教材信息與材料、時政信息相結合。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暑假期間,王某和張某結伴去山東某市旅游,7月20日晚上,兩人在該市購買了體育彩票。張某先后付款10元購買了兩張彩票,都交給王某保管,王某也轉賬10元給張某。結果第二張彩票中了大獎20萬元,此時王某聲稱中獎彩票是自己花錢請對方代購,并獨自去領取了獎金。張某心生不忿,為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遂打算將王某訴至法院。張某想“打官司”,但自己不懂法,心中有許多顧慮: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不懂為什么自己還要準備證據?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請消除張某的顧慮,讓張某“打官司”維權。【答案】(1)當事人要學會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有申請回避的權利、有上訴的權利。(2)當事人要學會依法收集運用證據。主張權利靠舉證,民事訴訟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原則。張某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詳解】本題屬于簡答題,結合教材知識公民基本的訴訟權利、依法收集運用證據的知識回答即可,詳解略。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2月某日晚9點,張某到電影院看電影。觀影期間,張某去影院洗手間內時因眼鏡滑落,未注意到周圍環境而不慎摔倒受傷,但影院洗手間內未張貼提醒顧客注意臺階、地面濕滑的明顯警示標志。因與電影院就賠償問題協商未果,于是張某委托律師陳某代理訴訟。庭審中,張某發現合議庭成員中的一名法官與電影院負責人存在親屬關系,遂當庭申請該法官回避。法院最終判決由電影院對張某的各項合理損失承擔次要賠償責任。張某收到一審判決書后,當即表示不服,但由于身體不適,張某決定出院后再進行上訴。張某三周以后出院遂向法院遞交了上訴狀,但被告知法院不再受理該上訴。(1)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作出以上判決的理由。(2)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在張某在該案中行使了哪些訴訟權利。(3)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為何不再受理張某的上訴。【答案】(1)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院判決電影院承擔次要賠償責任,是因為影院未在洗手間設置警示標志,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存在過錯;但張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自身疏忽(眼鏡滑落未注意環境)導致摔倒,應承擔主要責任。根據過錯責任原則,雙方按過錯比例分擔責任。(2)張某委托律師陳某代理訴訟,行使了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利;張某申請與影院負責人有親屬關系的法官回避,行使了申請回避的權利;張某對一審判決不服提出上訴,行使了上訴的權利。(3)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應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張某三周(21天)后才提交上訴狀,明顯超過15日期限,且沒有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理由申請延期,故法院不再受理其上訴。【分析】背景素材:張某受傷與影院的糾紛考點考查: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的有關知識能力考查:獲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侵權責任與權力界限的相關知識,分析法院最終判決由電影院對張某的各項合理損失承擔次要賠償責任的理由。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張某去影院洗手間內時因眼鏡滑落,未注意到周圍環境而不慎摔倒受傷,但影院洗手間內未張貼提醒顧客注意臺階、地面濕滑的明顯警示標志→可聯系侵權責任的知識,說明影院未張貼警示標志,未盡到合理提醒義務,存在過錯。但張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因自身疏忽(眼鏡滑落未注意環境)導致摔倒,應承擔主要責任。法院據此認定雙方責任主次,判決影院承擔次要賠償責任。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的有關知識,分析張某在該案中行使了哪些訴訟權利。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因與電影院就賠償問題協商未果,于是張某委托律師陳某代理訴訟→可聯系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說明當事人有委托訴訟代理人或辯護人的權利。關鍵詞②:庭審中,張某發現合議庭成員中的一名法官與電影院負責人存在親屬關系,遂當庭申請該法官回避→可聯系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說明當事人有申請回避的權利。關鍵詞③:張某收到一審判決書后,當即表示不服,但由于身體不適,張某決定出院后再進行上訴→可聯系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說明當事人有上訴的權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3)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原因類主觀題,需要調用正確行使訴訟權利的有關知識,分析法院為何不再受理張某的上訴。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張某收到一審判決書三周以后遂向法院遞交了上訴狀,但被告知法院不再受理該上訴→可聯系公民的基本訴訟權利,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應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張某已超過上訴時間,故法院不再受理其上訴。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李某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臺標注“全新正品”的高端手機,收貨后發現手機外殼有劃痕且系統激活時間為半年前。李某聯系商家要求退貨并賠償,商家以“激活時間不影響使用”為由拒絕。李某向平臺投訴未果,遂向當地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經調解,商家同意退貨但拒絕賠償,李某不接受調解結果,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審理中,商家未能提供商品全新證明,最終判決商家“退一賠三”(退還貨款并三倍賠償),同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中“社會爭議解決”知識,分析本案中爭議解決方式的運用及法院判決的合法性。【答案】①消費者協會調解遵循自愿原則,商家雖同意退貨但拒絕賠償,因李某不接受導致調解未完全解決爭議。②當調解、投訴等非訴訟方式無法解決時,訴訟是最終救濟途徑,李某通過法院維權符合法定程序。③本案屬于消費者權益糾紛,商家應承擔“商品符合質量要求”的舉證責任。商家未能證明手機為全新正品,應認定存在欺詐。④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應“退一賠三”,法院判決符合法律規定。⑤平臺對商家資質和商品信息有審核義務。因平臺未有效處理投訴,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⑥連帶責任判決強化了平臺監管責任,有利于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分析】背景素材:李某在某電商平臺購買高端手機考點考查:社會爭議解決、侵權責任、消費者權益、舉證責任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知識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為說明類主觀題,需要調用社會爭議解決、侵權責任、消費者權益、舉證責任的有關知識,從原因和意義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第一小問:本案中爭議解決方式的運用關鍵詞①:李某向平臺投訴未果,遂向當地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經調解,商家同意退貨但拒絕賠償,李某不接受調解結果→可聯系調解的知識,從調解應當遵循的原則角度分析說明李某不接受導致調解未完全解決爭議;關鍵詞②:李某不接受調解結果,向法院提起訴訟→可聯系訴訟的知識,從公正司法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和訴訟權利的角度分析;第二小問:法院判決的合法性①有效信息:李某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臺標注“全新正品”的高端手機→可調用的法理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本案中,李某購買手機的行為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②有效信息:商家未能提供商品全新證明,最終判決商家“退一賠三”(退還貨款并三倍賠償)→可從舉證責任角度說明本案中,商家未能證明手機為全新正品,應認定存在欺詐。③有效信息:李某向平臺投訴未果,遂向當地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同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可從平臺角度,調用法理依據:平臺對商家資質和商品信息有審核義務。本案中,平臺未有效處理投訴,需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最后聯系現實說明法院判決的意義。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試卷第1頁,共3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大學生方某在校園內騎車,把行走的同學撞倒后意欲離開。李某見狀,上前阻止方某,方某甚為不滿。情緒激動的方某被老師勸阻后坐在石墩上,不久因心臟驟停暈倒住院,方某家屬將李某與學校訴至法院。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李某的行為與方某的暈倒之間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②李某申請法律援助,不因其是否存在經濟困難情形而受限制③學校是否為主觀故意,是其承擔侵權責任的必備條件④李某與學校須提交答辯狀,否則會影響案件的審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徐女士與胡女士系鄰居,胡女士長期、高頻率、大音量使用鋼琴練習演奏,還伴有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直播鋼琴課程、在自媒體平臺上傳鋼琴演奏視頻進行展示宣傳等行為,與其一墻之隔的徐女士不堪其擾,多次登門與胡女士協商未果,遂訴至當地人民法院。在本案中,胡女士( )①侵犯了徐女士的隱私權,理應向徐女士賠禮道歉②違反鄰里之間應方便生活的原則,有悖公序良俗③若不服一審判決,有權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④應該停止對徐女士的侵害,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張某從某縣山區的居民處收購了無合法來源的王錦蛇,準備高價銷售牟取利益,被縣林業局執法人員查獲,決定依法沒收王錦蛇,并對張某給予罰款處罰。張某認為縣林業局作出行政處罰的主要證據不足,遂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撤銷該行政處罰決定。關于該訴訟,說法正確的是( )①張某有委托訴訟代理人幫助自己訴訟的權利②張某作為行政相對人,承擔主要的舉證責任③林業局是訴訟被告人,要對該行政處罰舉證④林業局不服一審判決,可在15日內申請再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沙某系丁某的母親,其獨生子丁某與袁某婚后生育雙胞胎男孩丁甲、丁乙。后丁某因病去世,丁甲、丁乙一直與袁某共同生活。沙某多次聯系袁某想見孩子,均被袁某拒絕。沙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每月1日、20日探望孩子,每次2小時。本案中( )A.袁某應當申請法律援助并獲得法律咨詢B.沙某可以委托律師作為辯護人幫助自己訴訟C.袁某不提交答辯狀并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D.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后,當事人可在15日內提出再審5.某企業因環境污染被當地政府罰款200萬元人民幣,該企業認為懲罰過重,遂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后又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滿,最后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行政處罰及行政復議決定。當地人民法院及時立案并對案件進行了審理、裁判。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A.某企業能夠委托辯護人協助維權B.若一審裁判生效則無權再繼續上訴C.立案登記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環節D.該案因以行政機關為被告而屬于行政訴訟6.以“一臺電腦、一名指導法官、一名協助員”為基本配置的“融訴驛站”創新平臺,正悄然改變著蘇州基層矛盾糾紛化解生態。通過在線調解、云司法確認和訴訟服務“全域通辦”等方式,蘇州法院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這一工作模式( )A.提供法律援助,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B.創新司法機制,下沉司法資源紓解群眾爭議難題C.堅持公正司法,前置化解糾紛保障人民合法權益D.數字賦能治理,提高基層組織為人民服務的能力7.小楊在小區內騎自行車時不慎撞傷了鄰居小李,小李的家長將小楊告上法庭。小楊的父母雖經濟條件較好,但缺乏法律知識,便委托了律師代理訴訟。法院判決小楊家賠償小李醫療費等損失共計5萬元。在庭審過程中,小楊的父母發現該案的書記員王某是小李的親戚。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小楊的父母委托辯護人有助于更好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②為保障案件公正審理,小楊的父母有權申請書記員王某回避③小楊的父母因缺乏法律知識委托律師,屬于法律援助行為④若小楊的父母對判決不服,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提起上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張先生乘坐上行自動扶梯時,發現前方老太因站立不穩向后摔倒,快步上前托住老人,導致張先生的左腿、膝蓋因重力沖擊而受傷,經診斷為左跟骨外緣撕脫骨折。網友對此事件有不同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網友甲:“老太主觀上無過錯,不必對張先生進行補償”②網友乙:“張先生主張自身民事權益,可申請法律援助”③網友丙:“張先生系主動救人而受傷,需自行承擔后果”④網友丁:“張先生若要訴訟,事發視頻可作為電子證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甲購買并學習了A公司的課程后,對此課程不滿意,在某網站匿名評價。之后甲向某報業公司投稿,某報業公司調查后如實報道了這起事件。A公司就此訴至法院,主張某報業公司、甲的行為構成共同侵權,要求立即刪除案涉內容,公開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一審法院判決駁回了A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本判決為終審判決,A公司不得提起上訴②甲匿名差評,積極行使了批評監督權,沒有逾越法律紅線③該案件適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故甲需承擔舉證責任④某報業公司作為新聞媒體,為公共利益如實報道,不承擔民事責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肖某在S小區購置了一套位于二樓的單元房,該房屋裝修后未入住,因突發嚴重浸水,遭受損失。經調查,浸水原因是樓頂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堵塞廁所排水管道,致公用下水道堵塞反水所致。肖某拿著鑒定機構給出的定損意見,與樓上業主和物業協商無果后訴至法院,承辦法官對該案依法公開開庭審理。對于這一案例,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①該小區物業對樓頂維修維護疏于管理,應當承擔相鄰責任②定損意見作為書證,將會成為肖某獲得賠償款的關鍵證據③該民事訴訟案件中,開庭審理是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④相鄰關系一方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段某在居民樓電梯內抽煙,鄰居楊某告知其電梯內禁止抽煙,兩人爭辯數分鐘后,段某情緒激動導致心臟病發作,經搶救無效死亡。段某家屬將楊某告上法庭要求賠償喪葬費、精神損失費等共計40余萬元。一審法院判決楊某補償原告1.5萬元。段某家屬不滿,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段某家屬全部訴訟請求,并撤銷一審判決,楊某不用承擔任何賠償責任。關于本案,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①二審法院的判決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②段某家屬若對二審判決不服,還可以繼續提出上訴③楊某制止段某在電梯內吸煙的行為是正當行使公民權利④本案適用于無過錯侵權,因此二審判決楊某不用承擔賠償責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個體經營戶申某到銀行儲蓄所存款7600元,該所職員為其代填了存款憑條并交給他活期儲蓄存單一份。3個月后,當申某到儲蓄所取款時卻發現存單上的大小寫金額不一致,大寫正確,而小寫卻誤寫為760元。當他要求對方按大寫金額支付本息遭到拒絕后,申某將儲蓄所訴至法院。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起訴是訴訟過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環節B.本案的原告是行政相對人的個體經營戶申某C.存單以及當日儲蓄所的監控視頻可作為書證D.法院在法庭調查階段應全面調查案件的事實13.被告人吳某(蘇州市吳江區居民)為償還其高利貸借款,自2020年起虛構具備協調企業內部人事管理職權的事實,以代為辦理入職手續及崗位調整為名,要求被害人支付所謂“疏通關系費用”。經查,吳某通過上述虛構事由累計騙取李某(A縣籍)等多名被害人財物共計人民幣450余萬元,構成詐騙罪。本案中( )①李某對吳某的詐騙行為及其金額負有舉證責任②李某作為被害人可向A縣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③吳江區檢察院對吳某的詐騙行為及其金額負有舉證責任④吳江區檢察院可就吳某詐騙案向吳江區法院提起刑事公訴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4.20歲的小王騎電動自行車搭載14歲的小趙一起去電影院。途中,小王不小心撞到路牙導致兩人跌倒,造成小趙嚴重骨折。該市L縣交警大隊調查認定:小王應在本次事故中承擔一定的責任。因賠償問題,小趙父母訴至法院。對此案認識正確的是( )A.小趙的父母可將小趙治療費用單據作為書證并在法庭調查階段出示B.起訴是訴訟程序中最重要的環節,民事訴訟實行“不告不理”原則C.小趙的父母作為法定代理人應該向該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D.如果當事人對法院的判決不服,可以在一審判決生效后再提起上訴15.下面是市民陳先生通過“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進行求助的簡要內容:去年10月,經E家政中介公司介紹,我與聶某簽訂了家政護理服務協議。按照協議,我照料聶某80歲的急病的父親,聶某承諾每月支付4500元的勞務費用包吃往。我已工作五個月,但聶某僅支付了1個月的工資,余下的工資,聶某一直以各種理由進行拖欠。聽熟人說像我這種經濟困難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這能行嗎?我該怎么辦?假如你是接線員,能給陳先生的正確建議是( )①可以申請法律援助和相應的法律代理服務②可以直接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③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④可以直接向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沈某一家人在火鍋店聚餐,當時外面下著雨,火鍋店大廳地面較為濕滑,沈某不慎摔倒,并導致左臂骨折入院治療,共花費2萬。出院后,沈某要求火鍋店賠償,但火鍋店表示,沈某聚餐當天是因為穿高跟鞋走路不穩才摔倒的,對受傷負有主要責任,因此只同意給付2000元消費代金券作為補償。沈某對此方案不滿意,準備起訴至人民法院。對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①人民法院登記立案后,要將起訴狀副本送達火鍋店②火鍋店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答辯狀,否則將影響人民法院審理案件③人民法院要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并同時通知沈某和火鍋店④當事人如果不滿一審裁判的,有權提起上訴,啟動再審程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海》榮登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首。2月10日,《哪吒之魔童鬧海》出品方A公司起訴某國產手游制作方B公司使用“哪吒”“哪吒魔王子”美術作品相關元素侵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出品方起訴B公司,俗稱“打官司”,是訴訟程序的第一步②若法院予以登記立案,訴訟即告開始,進入第一審程序③全面調查案件事實是本案中訴訟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④A公司可以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或者B公司住所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2024年5月,江某駕車在某路段正常行駛,突然其前方小劉所駕駛的貨車上的貨物掉落,將江某的車輛砸壞。事故經交管部門認定,小劉負全部責任,但小劉認為貨物掉落屬不可抗力,認為自己沒有責任。江某只能將小劉訴至法院,要求賠償所有損失。本案中( )①小劉若敗訴,在判決生效前可申請再審②江某與小劉對自身訴訟請求均負舉證責任③交管部門開具的責任認定書是江某可利用的證據④貨物掉落不可避免、不可預見,屬于不可抗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某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在例行檢查時,發現王某超市所售的面包過期,遂對王某作出吊銷營業執照、并處2000元罰款的處罰。王某對此不服,訴至法院。法院一審判決維持原有行政處罰。本案中( )①王某可以在一審判決后的10天內提起上訴②市場監督管理局應當承擔舉證責任③一審判決生效前,王某有權在規定時間內提起上訴④一審判決生效以后,王某有權申請行政復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0.李某在免費試用理療床時,突然出現嘴歪、臉色蒼白等癥狀,老板余某及時將其送往醫院治療,經醫院診斷為腦梗死。李某以試用理療床致病為由將余某告上法庭,并向法院提供住院病歷及醫療費發票,要求賠償,法院對該案作出李某敗訴的判決。李某敗訴的原因主要在于( )①李某提供的票據不屬于證據 ②李某無法提供勝訴的法律事實③李某的病不是客觀事實 ④李某沒有為其主張提供有力證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簡答題:本題共4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至202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正式實施三周年,遛狗不牽狗繩已被視為違法行為。近年來,遛狗不拴繩,犬只隨地便溺、吠聲擾民等不文明養犬現象頻發,由此引發的鄰里矛盾、沖突事件不斷。北京市豐臺區的趙某就遇到了這么一件煩心事。趙某在某小區10號樓北側路散步時,被鄰居尚某飼養的兩只狗驚嚇后摔倒在地,導致腰椎骨折。事發當日,尚某陪同趙某前往醫院就診,并支付部分醫療費用300余元。次日,因就診及賠償問題未能與尚某達成一致,趙某報警,民警認定“尚某存在無證養犬,未拴狗鏈遛狗的行為”,給予尚某收繳所養犬只的行政處罰。尚某辯稱,趙某摔倒確因其遛狗引起,但不認為趙某的損失是受狗驚嚇所致,趙某骨質疏松的體質才是主要原因,故尚某拒絕賠償趙某主張的損失。趙某欲將尚某訴至法院,請求尚某賠償其損失。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完成下列任務:(1)提起訴訟前,趙某應做哪些準備?(2)請你根據上述事實,幫趙某起草一份民事起訴狀。民事起訴狀原告:趙某性別:男 年齡:51 民族:漢族家庭住址:某小區 被告:尚某性別:男 家庭住址:某小區 訴訟請求:① 事實與理由:② 綜上所述,原告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懇請人民法院支持原告全部訴訟請求。 此致 ③ 人民法院 附:本訴狀副本1份 證據和證據來源(略) 起訴人:趙某2024年4月23日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暑假期間,王某和張某結伴去山東某市旅游,7月20日晚上,兩人在該市購買了體育彩票。張某先后付款10元購買了兩張彩票,都交給王某保管,王某也轉賬10元給張某。結果第二張彩票中了大獎20萬元,此時王某聲稱中獎彩票是自己花錢請對方代購,并獨自去領取了獎金。張某心生不忿,為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遂打算將王某訴至法院。張某想“打官司”,但自己不懂法,心中有許多顧慮: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權利?不懂為什么自己還要準備證據?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相關知識,請消除張某的顧慮,讓張某“打官司”維權。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2月某日晚9點,張某到電影院看電影。觀影期間,張某去影院洗手間內時因眼鏡滑落,未注意到周圍環境而不慎摔倒受傷,但影院洗手間內未張貼提醒顧客注意臺階、地面濕滑的明顯警示標志。因與電影院就賠償問題協商未果,于是張某委托律師陳某代理訴訟。庭審中,張某發現合議庭成員中的一名法官與電影院負責人存在親屬關系,遂當庭申請該法官回避。法院最終判決由電影院對張某的各項合理損失承擔次要賠償責任。張某收到一審判決書后,當即表示不服,但由于身體不適,張某決定出院后再進行上訴。張某三周以后出院遂向法院遞交了上訴狀,但被告知法院不再受理該上訴。(1)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作出以上判決的理由。(2)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說明在張某在該案中行使了哪些訴訟權利。(3)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的知識,分析法院為何不再受理張某的上訴。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李某在某電商平臺購買了一臺標注“全新正品”的高端手機,收貨后發現手機外殼有劃痕且系統激活時間為半年前。李某聯系商家要求退貨并賠償,商家以“激活時間不影響使用”為由拒絕。李某向平臺投訴未果,遂向當地消費者協會申請調解。經調解,商家同意退貨但拒絕賠償,李某不接受調解結果,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審理中,商家未能提供商品全新證明,最終判決商家“退一賠三”(退還貨款并三倍賠償),同時電商平臺承擔連帶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結合材料,運用《法律與生活》中“社會爭議解決”知識,分析本案中爭議解決方式的運用及法院判決的合法性。試卷第1頁,共3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同步練習(原卷版)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docx 第十課 訴訟實現公平正義 同步練習(解析版) 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二法律與生活.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