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福建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試卷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2小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有學者指出,石器時代,當生態承載力達到某一臨界值后,食物采集者只有向食物生產者進行轉變,通過種植和馴養才能增加食物的供給總量。這一轉變推動“農業革命”的出現。該學者意在強調“農業革命”出現的主要原因()A.自然環境的惡化 B.生產力的提高 C.人口增長的壓力 D.領地范圍的狹小2.下表為古代地理著作中有關春秋戰國時期運河開鑿的相關記載。據表可知,這一時期運河的開鑿服務于(著作 記載《水經注》 昔吳將伐齊,北霸中原,自廣陵城東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溝,謂之邗溝。《圖經》 昔吳王闔閭伐楚,以伍相帶兵,因開此溪,以通漕運。A.國家戰略 B.商業交往 C.農業生產 D.社會變革3.秦滅六國后,改分封而行郡縣,但六國臣民始終懷抱著“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故國之思。劉邦建立漢朝后,借重分封之法,用郡國并行之制來治理天下。這反映出()A.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的合理性 B.大一統尚未得到認同C.郡縣制度不符合時代發展趨勢 D.漢朝摒棄了秦朝制度4.下表是《禮記·月令》中有關中國古代政治法律實施的記載。其主要原因是()時令 描述仲春之月 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獄訟孟夏之月 斷薄刑,決小罪,出輕系仲秋之月 申嚴百刑,斬殺必當,毋或枉橈孟冬之月 趣獄刑,無留罪A.維護國家大一統的需要 B.對自然規律的探索和尊重C.順應農業生產生活模式 D.對儒家思想的創新與發展5.唐朝依據“四善”“二十七最”,將官員考課等級分九等。“四善”包括:德義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二十七最”則根據部門職掌不同,對官員才干和政績提出要求。運反映出當時的官員考核()A.形式靈活 B.獎優汰劣 C.程序嚴密D.標準詳備6 從唐到宋,中國古代城市完成了一個從封閉到開放的“革命性”的轉軌。“坊”曾是專門的居民區,“但大約從北宋后期開始及南宋前期,“坊'已只是街、巷的雅稱、別名”。唐宋城市的變化()A.反映了宋代城市管理的混亂 B.不利于工商業經濟的發展C.促進了城市經濟職能的增強 D.規范了城市商貿活動秩序7.明清時期,廣東佛山鎮“俗善鼓鑄”,鐵器制造業規模宏大,鑄器精良,遠近聞名,僅炒鐵作坊就有數十個,每一作坊有“數十砧,一砧有十余人”,從事炒鐵的工人加在一起,“人有數千”,皆系雇傭而來。這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江南市鎮生產的專業化 D 工商聯合生產并形成制鐵行業壟斷C.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達 D.民營手工業勞動力商品化趨勢明顯8.我國第一部藥學專書《神農本草經》大約成書于漢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制定的藥典,宋代頒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時珍撰成藥物學集大成之作《本草綱目》,由朝廷頒行。這些史實說明,我國古代藥學的發展()A.源于大一統的政治體制 B.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經濟繁榮的結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學的推動9.明初,大運河主要運輸漕糧(稅糧),漕船私帶貨物不斷增多,朝廷屢禁不止,轉而明確允許漕船北上時可附帶一定貨物,南返時允許載客運輸。這樣,南方的絲綢、茶葉等大量運往北方,北方的松木、皮貨等不斷南運。由此可見,這一變化A.緣于長途販運貿易的發展 B.加速了經濟重心南移C.助推運河沿岸城市的出現 D.增強了社會經濟活力10.觀察下方部分食物的原產地及傳入中國的時間表,以下解釋正確的是()作物 黃瓜 菠菜 西瓜 胡蘿卜 玉米、甘薯 花生 歐洲蘋果原產地 印度 尼泊爾 非洲 北歐 美洲 巴西 歐洲傳入 時間 西漢 西漢 五代 元朝 明朝 明朝晚期 清朝A.各地的食物通過同一路徑傳入中國 B.食物物種交流始于新航路開辟之后C.食物物種的交流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D.中外食物物種呈現雙向交流的特點11.1861年漢口開埠后,商貿發展速度加快。兩湖茶商在與外商交易時,因不通外國口口文字依賴“子占”(即洋行買辦),以至于商情隔閡。張之洞督鄂時期,倡辦商科學堂,派遣人員出洋學習商學或考察學務和商業,開辦《湖北商務報》,購買、翻譯和儲備西方商學書籍等。這些舉措有利于()A.啟蒙民眾思想 B.推動中西交流 C.踐行實業救國 D.緩和社會矛盾12 1870年,李希霍芬在山西考察時說,煤在礦區只賣50芬尼,6英里外則漲到25馬克(1馬克=100芬尼),12英里外就已經賣到42馬克了。所以河南南陽府的人寧可購買距離170英里外走水路而來的湖南的煤,也不買離他們只有若干英里走陸路而來的山西煤。這折射出當時()A.湖南地區重工業的發達 B.山西交通運輸業有待發展C.物價昂貴導致民生困苦 D.晉商主要從事于長途販運13.1898年9月,上海《申報》刊登了一篇評論:“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如疾風驟雨,卻在短短百日間戛然而止。許多本應支持變革的士紳階層反而成為最激烈的反對者,這或許正是其失敗的關鍵。”下列變法措施中最可能導致“士紳反對”的是()A.鼓勵民間創辦實業,發展民族工業 B.裁撤綠營,編練新式陸軍C 裁撤冗官代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D.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14.1905-1911年,清廷共舉行七次留學畢業生考試,總計約1400人合格,合格者被授予舉人、進士出身,其中留日學生占90%以上。有近千人被授予官職,大部分被分派入中央新設的學部、外務部、民政部、法部、農工商部等任職。由此可見,清末留學畢業生選官( )A.借鑒了日本的文官考試制度 B.標志文官考試制度的建立C.體現新舊雜陳的時代特征 D.滿足了政府機構改革的需要15.1932年9月,中央工農檢察部頒布的《工農檢察部控告局的組織綱要》規定,在工農集中的地方,設立控告箱,群眾可以隨時控告、揭發蘇維埃工作人員的“貪污浪費、官僚腐化或消極怠工現象”。這表明蘇區()A.致力完善監察體系 B.工農擁有廣泛政治權利C.注重改良社會風氣 D.積極加強政權自身建設16.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實施后,農村民眾對該法產生了很多誤解,如說婚姻法是“離婚法”“婦女法”,認為離婚婦女“不正經”等。對此,中央發出了關于貫徹婚姻法的指示,規定1953年3月為貫徹婚姻法運動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宣傳、檢查、執行婚姻法的運動。可以推知,這部法律的制定和實施()A.徹底顛覆了封建的倫理秩序 B.推動依法治國進程的發展C.加快男女政治權利平等實現 D.是新民主王又車命的繼續17.1952年6月,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上海《文匯報》連載了42篇關于愛國衛生運動,反對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的主題漫畫,同年7月又開辟了愛國衛生運動的科普專欄。這表明當時( )A.國家重視社會輿論作用 B.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C.社會主義改造成效顯著 D.醫療機構職能日益擴大18.下表為1963~1978年我國廣交會中藥材的出口變化表。這可用于說明該時期)年份 出口額(萬美元) 港澳地區占比1963年 938.6 90%以上1964年 1166.81965年 1728.31966年 1860.3 80%左右1974年 90411975年 9668 70~75%1976年 115751977年 115901978年 15799A.中藥材是我國外貿經濟支柱 B 我國國際環境逐漸改善C.廣交會對外貿易自主權擴大 D.港澳地區外貿日益衰落19.20世紀50年代,上海開始籌劃地鐵建設,但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長期徘徊。改革開放后,上海地鐵從戰備工程回到市內交通運輸上,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世紀90年代,上海的城市交通進入立體化時代。這反映了(、A.技術水平帶動城市格局變化 B.引進外資完善交通運輸體系C.交通改善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D.國家政策影響基礎設施建設20.在烏爾第三王朝時期,規定“商人或富人預付窮人的奴隸或家人一年的租金或工資可以看作是一年免利息借貸,奴隸或家人給借貸人或債權人每天的勞作算作每天的小額還款。如果抵債的勞動發生中斷,借貸方就要向借貸人去支付本金的利息,”據此可知,當時( )A.貨幣的使用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流通 B.借貸凸顯了一定的救濟性質C.兩河流域是借貸和契約形式發源地 D.商業交換的形式是以物易物21.有學者指出:中古西歐是一個二元制的社會,世俗權力與宗教權力形成了一種對立統一,這體現為村莊、采邑和教區三個交叉層次的關系,對大多數莊園農民來說,他們既是村民,又是佃農,同時也是教民。這反映出中古西歐( )A,社會經濟發展嚴重倒退 B.封建莊園人身依附強化C.封建王權集中程度較低 D.教皇權威凌駕國王之上22.1635年10月,當英國樞密院得知鼠疫在法國和尼德蘭暴發的消息后,立即下令海關驅逐或隔離染疫的商船;1636年3月,鼠疫在倫敦郊區暴發,4月,樞密院重新印發《防疫條例偉》,英國進入防疫戰時狀態。由此可見,當時英國()A.借力防疫推行貿易保護主義 B.國家治理能力助力鼠疫防控C.議會民主制度運行趨于成熟 D.鼠疫頻發阻礙了與他國交往23.有學者指出,在19世紀的英國,“沒有發生掃除十八世紀臃腫的官僚機構的革命,這種官僚機構--是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掛名差事,是同不受歡迎的重商卞義政策 甚至同政治上的腐敗貪污連在一起的。”據此推知,當時的英國()A 傳統的君權觀念根深蒂固 B.議會失去對政府監督權C.行政效率影響工業化進展 D.文官制度改革沒有成效24.《魯濱遜漂流記》中,有關海上貿易的描述貫穿小說始終。1659年,魯濱遜用籌到的40英鎊購買了一些手工小物件。然后從倫敦到幾內亞,魯濱遜用這40英鎊的貨品換到了5磅9盎司的黃金,價值300英鎊,利潤高達6.5倍。這能反映當時海上貿易( )A.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組成部分 B.體現重商主義政策下的貴金屬追求C.是三角貿易體系的典型運作模式 D.是殖民經濟體系中的資源掠奪機制25.1764年7月,意大利法理學家貝卡里亞在其代表作《論犯罪與刑罰》中提出:在法官判決之前,一個人是不能被稱為罪犯的。只要還不能斷定他已經侵犯了給予他公共保護的契約,社會就不能取消對他的公共保護。這一原則體現了()A,司法權威的不斷降低 B.啟蒙運動的思想成果C.維護專制的政治訴求 D.法國革命的巨大影響26.1848年,英國政府根據《公共衛生法案》組建了衛生總會,該會有權下令清理垃圾、打掃街道、給房屋消毒、設立醫院隔離,甚至迫使地方當局任命衛生醫務官員。據此可知,該會的建立( )A.有效防止了流行疫病的發生 B.增強了民眾的公共衛生意識C.強化了國家對公共衛生干預 D.提升了近代醫學的治療水平27.如圖所示為1870-1937年中日兩國生絲出口量對比情況。中日生絲出口規模發生變動的根源在于,中日兩國()中國和日本的生絲出口量波動圖(1870-1937年)A.政體性質的差異 B.原料來源的不同C.生產技術的差距 D.海外市場的廣度28.如表是20世紀初德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狀況。時間 1901年 1908年 一戰前汽車業工人人數 1773人 12400人 5萬多人年產量 884輛 5547輛 2萬輛這些數據說明了德匡()A.汽車工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B.正在進行充分的戰爭準備C.政府全面干預推動汽車業發展 D.輕重工業的比例嚴重失調29.1947年,美國推動簽署《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倡導自由貿易;1974年,國會通過《貿易改革法》,授權總統對“不合理或不公平”的外國貿易行為進行調查并實施報復措施(如加征關稅),允許總統在進口激增威脅國內產業時采取臨時限制措施。這一變化反映了美國( )A.徹底消除了國際貿易逆差 B.經濟霸主地位面臨挑戰C.力圖構建國際經濟新秩序 D.總統行政權力得到加強30.下表所示為近年來一些國家或地區的農作物生產概況。由此可知()國家或地區 概況拉美國家 因極端干旱導致咖啡、大豆減產,如阿根廷經濟損失達GDP的3%澳大利亞 利用精準灌溉技術種植小麥,使糧食產量增長,鞏固了其南半球主要出口國地位非洲之角(索馬里等) 遭遇近40年來最嚴重干旱,2000萬人面臨饑荒,傳統農業完賴自然降雨美國中西部 經歷嚴重干旱,但通過轉基因抗旱作物和衛星監測系統,產量下大大少于預期A.調整作物的結構關乎本國糧食安全 B.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加劇糧食危機C.市場化是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途 D.農業科技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31.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行業因技術創新而發生根本性的變革。下圖為2015-2020年中美人工智能高質量論文年度趨勢圖。該圖反映出年份A人工智能帶來勞作方式的巨大轉變 B.人工智能推動文化生活出現新模式C.現代科技拓展國家社會治理新領域 D.大國成為高新技術研究的主導力量32.2023年10月2日開始的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聯合國安理會多次進行關于加沙局勢的決議草案投票,但美國均對前三輪決議草案行使一票否決,直至第五輪投票安理會才通過具有約束力的決議,在此期間已有超過1.2萬人在沖突中喪生。這表明( )A.全球治理機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B.發達國家常常違背國際法的規則C.地區熱點問題將無法被政治解決 D反對霸權主義成為當今時代主題第II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共52分。其中33題8分,34題8分,35題24分,36題12分。)33.有同學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問題,收集了如下材料,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 明代財政收入年份 米麥(萬石) 布(萬匹) 絹(萬匹) 寶鈔(萬錠) 銀(萬兩)1430年 3979 20.5 94.1 7388.9 32.91552年 2659 13.3 32.0 2414.4 243.31621年 2780 12.9 20.6 8.1 755.2--摘《明實錄》材料二《醒世姻緣傳》、“三言”、“二拍”等小說中有關白銀的描述不可勝教,大到如捐官、行賄、購房、買賣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費和社交饋贈,處處可見。銅錢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頻繁。--據《醒世姻緣傳》等材料三 吾以為非廢金銀不可。廢金銀,其利有七:粟帛之屬,小民力能自致,則家易足,一也。鑄錢以通有無,鑄者不息,貨無匱竭,二也。不藏金銀,無甚貧甚富之家,三也。....-黃宗羲《明夷待訪錄》(1)分別闡述每則材料對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價值。(6分)(2)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還可補充哪些類型的史料,請至少列出兩種。(2分)3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 秦代國家財政可區分為政府財政和皇室財政,分別由治票內史(漢代稱大司農)和少府兩個機構掌管:漢武帝時,因“外事四夷,內興功利”遂將原本屬于少府掌管的鹽鐵收入和酒稅劃撥給大司農;東漢光武帝時,少府掌管的山澤陂池等租稅都交由大司農管轄,大司農成為最重要的國家財政管理機構。-據林甘泉主編《中國經濟通史·秦漢經濟卷》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漢武帝時期國家財政管理體制轉變的歷史背景,并指出秦漢時期國家財政管理體制演變的趨勢。(8分)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4分)材料一工業革命前,英國工業生產的主要形式有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場,18世紀60年代,紡織、冶煉、造紙等行業建立起工廠。大批產業工人被工廠主聚集起來,在專門化的廠房中勞作,徹底改變了手工作坊零碎分散的生產狀態。生產流水線被廣泛應用到生產過程中,各生產環節協同配合,整個生產過程處于工廠主的監督管理之下:工廠主制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以罰款、體罰和解雇等方式強化紀律意識。從1770-1840年,每個工人的日生產率平均提高了20倍。-摘編自《英國工業革命時期生產模式的轉換及影響》等材料二在求強、求富觀念的影響下,晚清地方督撫相繼創辦許多以“局”命名的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這些企業引進了西方的機器生產,但在企業管理體制上,實行官僚衙門式的管理體制與家長式統治,即以維護“官權”“官利”為建立企業管理體制的最高準則,把企業當作封建政權下的一個直屬機構。輪船招商局,自1872年至1911年先后有過19個總辦、督辦、幫辦、會辦。鄭觀應指出,“招商局腐敗極矣,六總辦、三董事、一顧問,無一非分肥之輩”。張之洞興辦漢陽鐵廠時,在既沒有探明鐵礦,又不知煤源的情況下,盲目地向英國購買煉鐵爐,結果由于找不到合適的煤,耗費六年時間和巨資,仍未能煉出合格的鋼鐵。在甲午戰爭的炮聲中,洋務運動自強的目標終未達成。--摘編自陳映芳《經營管理與洋務企業的破產》材料三1950年2月,《人民日報》發表了《學會管理企業》的社論,要求一切工礦企業必須改變舊的封建主義管理制度,吸收工人參加管理。各工礦企業大都建立了工人管理委員會和職工代表今,成立了基層勞動組織-生產小組,民主選舉了小組長,工人干部逐漸代替了封建把頭。工礦企業的民主改革得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熱烈擁護,1960年代初,鞍鋼總結了一套企業管理基本經驗,即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工人群眾參加企業管理;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企業領導干部、技術人員與工人群眾相結合。周恩來總理曾贊揚大慶油田在實踐中運用了這些基本經驗,這些經驗是對我國工業企業發展道路和管理模式的成功探索,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實踐價值。-摘編自余菁《新中國70年企業制度的演變歷程與發展取向》(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工廠制度的特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洋務企業的管理體制。(6分)(3)根據材料三,歸納建國初期我國企業管理制度變革的主要內容 并分析其重要意義。(10分)3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深圳形象城市形象是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塑造分為“自塑”與“他塑”。“他塑”形象直接影響海外受眾對城市的認知,進而影響國家形象的呈現。材料圖1《紐約時報》涉深新聞報道數量變化分析圖2《紐約時報》涉深新聞報道議題變遷折線圖-整理自李雨坤《<紐約時報>鏡像中的深圳城市形象研究(1980-2020)》(1)概括《紐約時報》涉深報道的特點。(4分)(2)以一名歷史參與者的身份,從四個階段中任選一個階段,構想當時《紐約時報》可能報道的內容。(8分)(報道內容可圍繞圖2中議題,凸顯出大事件即可。)福建師大附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答案1.C 2.A 3.A 4.C 5.D 6.C 7.D 8.B 9.D 10.C 11.B 12.B 13.D 14.C15.D 16.D 17.A 18.B 19.D 20.B 21.C 22.B 23.C 24.A 25.B 26.C27.C 28.A 29.B 30.D 31.D 32.A33.(8分)(1)材料一是明代國家財政收入的官方統計數據,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貨幣化的原因、表現等問題:材料二是小說對當時普遍使用白銀的社會場景的描述,可用于研究明代白銀使用的廣泛性及其社會影響:材料三是黃宗羲廢金銀的主張,可用于研究時人對白銀貨幣化問題的認識。(6分)(2)方志、筆記、外國文獻、考占資料等(2分)34.(8分)背景:政府財政開支巨大;中央集權的強化。(4分)趨勢:掌管政府財政的機構權限不斷擴大;國家財政管理機構從分散走向集中。(4分)35. (24分)(1)特點: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生產過程協同配合:工廠管理制度化。(每點2分,共4分)影響:工廠制度把機器生產的優勢發揮了出來,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資產階級為追逐利潤,加重了對工人的剝削,社會階級矛盾突出。(每點2分,共4分)(2)簡評:洋務企業官僚衙門式的管理體制,是洋務派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不變革封建制度的結果。這一管理方式所帶來的問題,阻礙了機器生產效能的發揮.存在腐敗問題,影響了洋務運動目標的達成。(6分)(3)內容:進行民主改革,廢除舊的封建管理制度;建立職工代表會等基層組織,吸收工人參與企業管理。(每點2分,共4分)意義:調動了工人階級勞動積極性,彰顯了新中國工人階級的社會地位: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社會主義建設;在工業企業發展道路和管理模式上積累了成功的經驗,影響深遠。(每點2分,共6分)36.(1)特點:橫向:報道數量呈現直線增長趨勢,近十年數量激增;(2分)縱向:報道議題重點關注經濟、政治和科技議題。(2分)(2)從1980.8-1990.7、1990.8-2000.7、2000.8-2010.7、2010.7-2020.7四個階段中任選一個階段,將階段中所發生重大事件(政治、經濟、社會、城市等多個角度任選)表述出來,形成文章。示例1:階段:1980.8-1990.7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80年深圳成為經濟特區,吸引外資和學習西方先進的經驗和技術,成為我國探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標桿。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系統日益發達,城市面貌也得到了極大改善,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大城市。示例2:階段:1990.8-2000.7鄧小平南方談話后,深圳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經濟不斷轉型,經濟規模和產出不斷增長,深圳逐漸成為中國最富裕和發達的城市之一。深圳在1992年中共14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之后,加大了城市建設的力度。深圳的城市經濟迅速發展騰飛,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超級大城市。(6分)示例3:階段:2000.8-2010.7這一階段,深圳經濟繼續騰飛。2000年,深圳率先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探索者”;另一方面,與國家的支持息息相關。2001年加入WTO,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國家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采取經濟刺激政策。(6分)(本題評分重點在于每個階段發生的重大事件,如改革開放,南方談話,加入WTO等,其余敘述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