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選擇題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選擇題訓練(含答案)--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下冊歷史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選擇題訓練
1.夏王桀、商紂王、秦始皇、隋煬帝都是有名的君王,以史為鑒,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吸取到的治國經驗為( )
A.好大喜功方可提升國力 B.殘暴統治才可以穩固政權
C.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D.連年戰爭顯示軍隊戰斗力
2.唐太宗曾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有唐一代“雖云異域,何殊一家”已逐漸成為獲得廣泛認同的天下觀。據此可知,唐代推行( )
A.開放的對外政策 B.郡國并行的制度 C.開明的民族政策 D.軍政合一的制度
3.宋元時期的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在海外一些地區和水下沉船的遺跡中發現了大量宋元瓷器碎片。這一現象反映了宋元時期( )
A.繁榮的海外貿易 B.經濟重心的南移 C.中外文化的往來 D.制瓷技術的提高
4.孔子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朱熹強調,社稷“為民而立”。這說明儒家一以貫之的主張是( )
A.君權神授 B.依法治國 C.以民為本 D.無為而治
5.清朝時,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治理。下面示意圖①處對應的是( )
A.臺灣府 B.噶廈 C.伊犁將軍 D.新疆行省
6.某校歷史學習興趣小組的學生在活動時制作了如下記錄卡,請你根據他們運用的史料,推測他們探究的主題應該是( )
探究主題:____________ 運用史料:冊封:班禪額爾德尼 機構:駐藏大臣、伊犁將軍 戰爭:康熙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組織雅克薩反擊戰 迎回:迎接土爾扈特部回歸
A.統一多民族國家走向分裂 B.清朝平定邊疆地區的叛亂
C.清朝抗擊外來侵略的斗爭 D.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
7.大運河的開通,使南方的糧食和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北方,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材料表明大運河的修建( )
A.加快了隋朝的統一進程 B.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C.推動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D.使人民付出了沉重代價
8.在蛇年春節檔電影《射雕英雄傳》中,郭靖的成長經歷和故事背景深刻反映了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民族關系。以下哪一選項最能體現這一時期民族融合的特點( )
A.北宋滅亡后,南宋主動放棄了北方領土,完全割裂與少數民族的聯系
B.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始終處于激烈的戰爭對抗中,民族界限分明
C.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如金、西夏)全面推行漢化政策,徹底放棄自身文化傳統
D.不同民族間通過經濟文化交流、通婚聯姻逐漸打破隔閡,形成多元共存的局面
9.2025年3月7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就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表示,臺灣地區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臺灣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建立的行政機構是( )
A.宣政院 B.北庭都元帥府 C.澎湖巡檢司 D.安西都護府
10.《世界文明史》記載,“元代戲曲的地位提高,成為一種主要的藝術形式,部分原因是科舉中止,使才子們無法求取功名,轉而在以往不屑一顧的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娛形式上下功夫。”材料意在說明元代戲曲興盛的主要原因是( )
A.國家政策的影響 B.商品經濟的發展 C.元朝的行省制度 D.科舉考試的需要
11.下表是某同學梳理遼寧的歷史沿革,與這兩個朝代相對應的制度是( )
秦 元
分屬遼東郡 屬于遼陽行省
A.郡縣制、行省制 B.行省制、分封制 C.分封制、郡縣制 D.行省制、郡縣制
12.“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杜甫這首《無家別》中的“世亂”( )
A.是安祿山和朱溫所發動 B.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
C.是因藩鎮割據局面導致 D.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
13.北宋政府為規范金融秩序、強化經濟管理,于1023年設立了“益州交子務”。該材料敘述的是北宋交子出現的( )
A.原因 B.弊端 C.意義 D.特點
14.明朝末年,一位學者深入民間,對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寫成了一部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的著作。這部著作是( )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
15.某老師圍繞“物品互通有無”為主題舉辦了物品展覽會。下面是此次展覽會上展出的外來物種,其中屬于明朝中期后從美洲傳入的是( )
A.葡萄 B.小麥 C.石榴 D.玉米
16.中國人民銀行于1988年發行中國杰出歷史人物金銀紀念幣一套。其中1枚金幣如圖所示。該圖中歷史人物的主要功績是( )
A.建立北宋政權并強化中央集權 B.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改革
C.使北宋與西夏邊界貿易興旺 D.與遼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17.同學們在歷史課上搜集了一些圖片,并撰寫研究報告,進行討論,由下面四幅圖片可知,他們的研究主題為( )
李崇之印(李崇:西域都護) 安西都護府印文 宣政院印章 達賴金印
A.邊疆管轄,穩定發展 B.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C.民族交融,和諧共生 D.對外交往,互利共贏
18.下面政權示意圖中,空白方框所代表的政權( )
A.是阿骨打建立的大金政權 B.滅掉了黨項族建立的西夏
C.與南宋簽訂了“澶淵之盟” D.遭到了文天祥的英勇抗擊
19.詩詞與歷史緊密相連,相互映照。“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和“自從澶州盟,南北結歡娛”這兩句詩文創作的歷史背景分別為( )
A.安史之亂與澶淵之盟 B.黃巢起義與澶淵之盟
C.安史之亂與宋夏議和 D.黃巢起義與宋金和議
20.下面兩個清明治世景象出現的共同原因是( )
西漢文帝、景帝時期,進一步減輕賦稅和徭役,廢除了一些嚴刑峻法,提倡勤儉治國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國力增強,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
唐太宗廣納賢才,知人善任,制定法律,增加科舉考試科目,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這一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
A.輕徭薄賦 B.虛心納諫 C.刑法嚴酷 D.善于用人
21.2024年12月4日,中國申報的春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宋朝時,春節被稱為元旦,盛行燃放鞭炮;大街上搭彩棚,擺滿各色貨物;歌館、舞場擠滿了人。其根源是( )
A.經濟重心南移 B.社會經濟繁榮 C.重文輕武政策 D.文化藝術興盛
22.小剛在歷史學習時制作了下面的學習目錄。據此判斷其學習的主題應為( )
西漢時,設置西域都護。 元朝時,設澎湖巡檢司管理臺灣。 清朝時,順治帝冊封五世達賴為“達賴喇嘛”。
A.民族交融 B.經濟交流 C.邊疆治理 D.對外交往
23.《舊唐書》記載:“天下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艦,千軸萬艘,交貨往來,昧旦永日”。由此可知,唐朝( )
A.社會風氣開放 B.對外交通發達 C.經濟貿易繁榮 D.民族交融顯著
24.唐三彩中常見的駱駝和胡人俑形象(如圖),反映唐朝的顯著特點是( )
A.農業技術的進步 B.民族關系的融恰
C.對外交往具有侵略性 D.史學成就的突出
25.唐中期,中國人發明了火藥,唐末運用于軍事領域,到宋代則出現了突火槍等管形武器;北宋匠人畢昇在唐代雕版印刷術成熟的基礎上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材料強調了宋代科技( )
A.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B.與工業生產相結合 C.居于世界領先地位 D.在應用中改進創新
26.北宋與遼對峙,但相互之間的商業往來一直在進行。當時在宋與遼的邊界開設貿易場所,稱為“榷場”,官府和商人用各種商品在此進行交換,互通有無。榷場的出現( )
A.消除了各民族之間的隔閡 B.大大增加了北宋的財政收入
C.推動宋遼經濟文化的交融 D.徹底化解了宋遼的民族矛盾
27.影視劇《國色芳華》中有一幕,因長安夏季悶熱,唐朝人往往采用西亞的一些方法建一個涼亭,把水引到屋頂上,再讓水從亭檐上面灑落下來,以達到降溫的目的,這情景反映了( )
A.中外文化的交流頻繁 B.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
C.唐朝對周邊有吸引力 D.唐文化開放包容的特色
28.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超級工作狂”,一天要辦400多件政務,使得朱元璋如此勤政的根本原因是( )
A.事務繁多 B.工作效率低 C.廢除了丞相 D.精力旺盛
29.敦煌文書《唐天寶年間交河郡市估案》記載:“波斯駱駝壹頭,上值錢貳拾貫文,次拾捌貫文,下拾陸貫文”,可推知( )
A.唐朝嚴格管控物價 B.絲路貿易使用銅錢
C.朝貢貿易規模擴大 D.海上貿易占據主導
30.“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幾乎涵蓋了我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材料描述的著作是( )
A.《農政全書》 B.《天工開物》 C.《齊民要術》 D.《四庫全書》
31.下表為唐初部分官員的來歷,反映的主題是( )
不拘原屬敵我 不拘地域 不拘門第 不拘民族背景
魏征、王珪—原為李建成的心腹 長孫無忌—關隴 蕭瑀—貴族 阿史那社爾—突厥
尉遲敬德、程知節—原為降將 李勣—山東 馬周—門客 契苾何力—鐵勒
A.唐太宗廣納賢才 B.民族關系融洽 C.唐玄宗選賢任能 D.科舉制度完善
32.“作為一個過渡性的時代,隋朝可謂承前啟后,由此出發可比較中立地觀察前后的歷史,既能全面地總結之前的魏晉南北朝,又可以為理解其后唐朝的出現做出鋪墊。”隋朝承前啟后的表現有( )
A.重文輕武 B.鹽鐵官營 C.廢藩置縣 D.開創科舉制
33.某學校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將收集的資料整理成下表,該資料可以佐證清朝的統治( )
1683年,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 1727年,清朝在西藏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事務。
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設立噶廈,授達賴喇嘛和駐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務。
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A.維護了祖國的領土完整 B.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
C.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D.實現了對全國的有效控制
34.傳統中國王朝中,皇帝主掌禮儀象征帝國理念,宰相統領百官處理具體政務。明太祖朱元璋卻廢除了宰相制度,規定六部直接聽命于皇帝。這一變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提高六部執行政務的效率 B.消除對皇權的潛在威脅
C.避免外戚與宦官干預朝政 D.皇權與相權的共治到分治
35.裴矩輔佐隋煬帝時“無所諫諍,但悅媚取容而已”。投唐以后,則敢于直言不諱地批評勸諫唐太宗。司馬光對此評價道:“裴矩佞(阿諛奉承)于隋而諍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諍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諍。”這段材料主要說明了( )
A.裴矩性格多變 B.君主的態度影響臣子的行為
C.唐朝政治比隋朝更加開明 D.裴矩在唐朝的地位更高
36.鄭和下西洋后,明朝社會出現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勝覽》《星樓勝覽》《西洋番國志》等,記錄海行見聞。反映當時東南亞、印度以及阿拉伯、東非等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形勝。這表明鄭和下西洋( )
A.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B.促成明朝調整對外政策
C.推動中國社會轉型 D.增進對亞非國家的了解
37.“通過對地方藩鎮行政權、財權、兵權和司法權的全面削奪,宋太祖從根本上結束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尾大不掉、割據自雄的混亂局面,徹底改變了外重內輕的格局,為宋王朝的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削弱地方藩鎮財政權的措施有( )
A.設通判監督知州 B.收歸將領兵權 C.設轉運使收財賦 D.增加科舉名額
38.宋朝是中國古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高峰,《宋史》載:“初,蜀民以鐵錢重,私為券,謂之交子。”下面有關“交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銅錢太重 B.體現了宋代商業的繁榮
C.在北宋時期已經取代了銅錢 D.說明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39.宋代以武舉來選拔武將,但據張希清先生研究,北宋武舉共開科取士28榜,取士868人,還不及一榜文舉取士之多。出現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宋朝實現了大一統的局面 B.社會階層的流動加強
C.宋朝重文輕武的治國策略 D.商品經濟的高度發展
40.《女真進士題名碑》碑文中記錄了金哀宗正大元年及第進士的情況,包括試題、考中者姓名等內容,反映出女真族對中原文化的學習和借鑒。這里女真族所借鑒的中原制度是( )
A.科舉制 B.皇帝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
41.下列關于我國古代四大發明的表述,符合史實的是( )
A.西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B.隋朝時期火藥在軍事上廣泛使用
C.唐朝時期已經有了活字印刷的書籍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針
42.澶淵之盟后,出現了“遼海編戶數十萬,耕墾千余里”“遼之農谷至是為盛”的景象。宋每年按約所輸歲幣,使遼的“軍國經費多所仰給”……宋遼之間的榷場貿易有了迅速的發展。據此可知澶淵之盟( )
A.使北宋的財政狀況日益好轉 B.加速了遼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C.加劇了遼宋民族之間的矛盾 D.造成北宋官僚隊伍日益膨脹
43.唐朝實行府兵制,兵農合一,將領平時與士兵聯系緊密;北宋實行“更戌法”,兵將分離,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兵。與唐朝府兵制相比,北宋“更戌法”( )
A.更有利于軍隊的訓練與指揮 B.有效減輕了農民的兵役負擔
C.在軍事調動上更加靈活高效 D.體現出加強中央集權的意圖
44.下圖是根據付筑夫《中國經濟史論叢》整理出的中國古代經濟發展趨勢圖,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是( )
A.①處得益于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
B.②處出現唐朝治世開元盛世
C.③處政權并立使經濟持續衰退
D.④處的時代特征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45.隋朝確立的這一選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皇族及豪強宗法勢力對于政治權力的壟斷,促進社會的良性流動,從而擴大統治階級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基礎。”據此可知,這一制度( )
A.增強了地方勢力 B.提高了官員素質
C.確立了等級制度 D.擴大了統治基礎
46.《宋史》記載:宋太宗時,東京等城市中有臨街開設商店的“侵街”現象發生;宋仁宗景祐年間,對屢禁不止的“侵街”現象讓步,允許沿街開設商店,直接收稅。由此可知( )
A.北宋城市商業貿易繁榮 B.北宋時期商業突破時間限制
C.北宋時期海外貿易興盛 D.商稅成為財政收入主要來源
47.某同學在學習過程中整理了如下資料,據此可知他學習的內容是( )
資料類型 內容
畫作 宋代《耕獲圖》、《清明上河圖》、《貨郎圖》
文物 定窯瓷器、南宋紙幣“會子”銅版拓片
地圖 宋代海外貿易圖
A.宋代農業的發展 B.宋代手工業的興盛
C.宋代商業貿易的繁榮 D.宋代經濟的發展
48.下圖所示反映的內容是( )
A.契丹族的崛起 B.女真族的崛起 C.黨項族的勃興 D.南宋的建立
49.唐朝滅亡后,出現了五代十國的局面。與這一局面的出現關系密切的因素是( )
A.重農抑商 B.實行“推恩令” C.藩鎮割據 D.重武輕文
50.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21帝,享國289年,是公認的中國古代強盛朝代之一。唐朝滅亡的標志是( )
A.安史之亂的浩劫 B.黃巢起義攻入長安
C.太子李亨北上靈武 D.朱溫建立后梁政權
51.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歷經坎坷。他的詩反映了歷史的真實情況,有“詩史”之稱,他被譽為“詩圣”。“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吳道子
52.隋朝大運河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隋朝大運河的中心城市是( )
A.洛陽 B.涿郡 C.江都 D.余杭
53.《鄭和航海圖》全圖以南京為起點,遠及東非,涵蓋亞、非兩大洲,收錄地名500多個,中亞非諸國地名約300個。這表明( )
A.明朝的軍事力量遠超亞非各國 B.鄭和船隊的航海范圍極為廣泛
C.《鄭和航海圖》繪制成本高昂 D.鄭和下西洋帶來亞非物種交流
54.清朝初期,為了維護統治和防止外部勢力滲透,清政府通過限制對外貿易,僅開放廣州作為唯一通商口岸。這反映了清政府實行的政策是( )
A.休養生息 B.重文輕武 C.重農抑商 D.閉關鎖國
55.國學大師陳寅恪曾說“詩中有人,有景,有事。”“詩史互證”、以詩詞補證歷史、疑史糾誤,是一種重要的學史手段。下列詩句中可以考證南宋歷史的是( )
A.“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B.“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C.“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
D.“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蘇頌《契丹帳》)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期末選擇題訓練》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A C B D B D C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D D A A A A A
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C B D C D C B B
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C B B D C B C A
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D B D B D A D B C D
題號 51 52 53 54 55
答案 B A B D 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灵宝市| 邻水| 哈尔滨市| 南投县| 灵川县| 平度市| 儋州市| 将乐县| 淄博市| 金溪县| 靖江市| 弋阳县| 冀州市| 西藏| 岑巩县| 永春县| 沙雅县| 涟源市| 大城县| 平昌县| 定州市| 崇左市| 前郭尔| 蕲春县| 吴忠市| 平泉县| 垦利县| 北碚区| 喀喇沁旗| 文昌市| 老河口市| 泽库县| 古浪县| 琼海市| 如东县| 桃园市| 巴彦县| 西和县| 义乌市| 尖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