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友好學校第七十九屆期中聯考高二歷史本試卷共20題,滿分100分,共8頁。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粘貼到條形碼區域內。2.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mm黑色中性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20世紀40年代后,由于汽車產業和高速公路的迅猛發展,全世界的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低潮。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以及城市日益嚴重的交通問題讓人們重新認識到城市軌道交通的優越性。這反映出()A.交通問題推動交通新技術的運用 B.軌道交通導致傳統交通行業衰落C.軌道交通成為城市主要交通工具 D.城市交通規劃的動態性與適應性2.據歐美國家實驗證明,醫療健康領域通過AI技術,醫療診斷系統能夠實時分析患者的病歷、醫學影像等數據,提供精準的診斷建議和治療方案。AI輔助診斷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和分析醫學影像中的異常區域,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這說明人工智能技術()A.推動了醫療服務體系完善 B.解決了人類的健康保障問題C.有助于改善人們生活質量 D.在歐美國家運用并取得成效3.有學者指出,周代之“禮制”已不同于“鄉俗”,在周政之中政統、親統和道統已經有所分化,然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禮制”孕育出了一種處理分化要素的原則,即立足于三統的相異相分,又力求在其間建立和維持互補互滲的協調關系。由此可知,這一原則是()A.天人合一 B.和而不同 C.道法自然 D.天下為公4.19世紀中期以來,史學研究注重考察外國歷史,了解世界大勢;中國民族史、邊疆史、中外關系史的研究開始突破傳統以王朝為中心的族類記憶與國家記憶;史學不再停留于記憶與對人物、事件的褒貶評價,而是更加重視對歷史發展規律的總結與反思。史學研究的這些變化主要源于()A.西學東漸的影響 B.救亡圖存運動的推動C.民族危機的加深 D.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5.2013年,發掘出土了某古代文明共計40張的書寫紙張,書寫內容記錄了該文明民眾的日常生活細節,時間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4年,被認為是該文明最古老的書寫材料。下列與該文明相關的史實是()A.發明已知最早的太陽歷 B.創造了已知最早的文字C.最早掌握養蠶繅絲技術 D.出現了最早的金屬鑄幣6.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最初都是民眾口頭創作,后經世代流傳,增補潤色,最終在笈多時代定型。史詩內容不僅反映了當時印度的社會生活,還有雅利安人擴張的情景。由此可見,這兩部作品()A.有助于吠陀時代的到來 B.沖擊了傳統的種姓制度C.植根于久遠的歷史傳統 D.表達了民眾的基本訴求7.印加路網長達24000英里,這一龐大的道路網絡幾乎覆蓋了印加帝國的整個疆域,其從南至北延伸,使得帝國的各個地區能夠相互連接,無論是高山、沙漠還是其他復雜的地形,都有道路貫穿其中。這體現出()A.印加的交通建設突破自然束縛 B.印加文明發展水平在美洲領先C.印加人是印第安文明集大成者 D.印加帝國強大的規劃組織能力8.下圖為“印歐人早期遷徙路線示意圖”,通過印歐人的遷徙距離及方向,可以推知()A.馬及戰車成為遷徙的動力 B.印歐人是文明發展的源頭C.農耕民族被游牧民族征服 D.民族遷徙使世界成為整體9.有學者認為,“澳洲淘金華工······具有高度封閉性,中西文化融合現象業已出現但遠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為代表的早期華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國歷史的海外延伸”。這意味著澳洲淘金華工( )A.傳承了中國傳統生活方式 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現象出現C.深受濟世安民思想的影響 D.奉行獨立自主和閉關鎖國政策10.考古學家在摩加迪沙發掘到帶有唐代年號的古銅錢,在桑給巴爾還挖掘出大量印有“熙寧通寶”“慶元通寶”等字樣的古錢幣。這一發現而以證明()A.東非地區冶金業的發展 B.絲綢之路的經貿交流C.中非之間存在直接貿易 D.東方文化的優勢地位11.從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塞疏古王國設有25個行省,由國土任命的總督治理,直接聽命于國王。此外,還設立了一定數量的希臘人自治市,享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權,但在政治上需服從中央,向中央納稅。這反映塞琉古王國()A.中央與地方關系松弛 B.地方經濟發展相對平衡C.政治制度的融合發展 D.區域治理方式高度一致12.下表為二戰后一些歷史學者的觀點。這些觀點主要是基于()觀點 學者主要從西歐觀點來解釋歷史已經不夠了,應公正地評價各個時代和世界各地區一切民族的建樹 {英】巴勒克拉夫文明并非各自孤立發展,文明是在流動的,但不是單向地“從西方向非西方流動”,而是互相影響的 【美】麥克尼爾新世界需要新史學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A.新興國家的誕生 B.資本主義陣營的分化C.兩極格局的形成 D.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13.在北美和拉美人民爭取獨立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國文化和拉美文化,下列說法不符合史實的是A.美國文化和拉美文化具有多元特征B.拉美歐洲移民活動區域的主體文化是西班牙、葡萄牙文化C.奴隸制的存在是與美利堅主流文化相違背的D.拉丁舞成為美國的重要文化符號之一14.一戰后,《國際聯盟盟約》規定:“(戰敗國控制下的)殖民地及領土于此次戰爭之后不復屬于從前統治的各國,而其居民尚不可自立”,由國聯委任“先進國”統治。二戰后,美國提出對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這一變化()A.導致了世界殖民體系瓦解 B.服務于美國的冷戰戰略C.有利于民族解放運動發展 D.標志美國背離孤立主義15.1921年,杜定友在演講《圖書館與市民教育》中指出:“圖書館乃一新名詞也,為藏書樓與書院之脫胎,其實現于中國者,已數千年矣,但以其用意之不同,管理之各異,遂有新舊之分?!睆淖饔脕砜?,他說的“新”應包括()A.傳承文化 B.服務公眾 C.保存典籍 D.培養人才16.根據現有的文獻來看,博物館的固化保護、數字化保護都屬于靜態保護的范疇,而動態保護包括傳承人繼承,以文化節慶、傳統節日、體育旅游為依托進行弘揚,依靠學校為平臺、教育為手段促進體育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等多種形式。這表明文化遺產的保護()A.方式多元注重傳承發展 B.靜態為主動態輔助配合C.創新形式提升保護效果 D.結合時代推動文化弘揚二、材料分析題(共52分。17題16分,18題13分,19題11分,20題1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古代中國是一個多疫災的國家。古代各級政府在與疫病做斗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過普及醫學知識、設立傳染病醫院等手段防控疫病,同時公共衛生也受到重視,如注重飲食衛生、設置城市排污系統等。宋代建立了以政府為主,以社會民眾為輔的疫病防治體系。加強對藥物的統一管理,設立了官藥局。清代以鄉賢為主導的地方紳士集團和以民間社會慈善機構為主的社會力量,在促進官府救疫的同時,自身也開展一些救疫活動。-趙曙、陳瑤《唐代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若干問題探析》等材料二19世紀中葉,中國近代公共衛生事業逐漸醞釀、開展。首先,傳教士來華后,積極呼吁中國民眾注意公共衛生問題,他們廣泛發放關于種牛痘、預防天花、霍亂等的知識讀物,不斷向中國有關官員提出改善衛生的建議。隨后中國出使人員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報》也時常有改善公共衛生的議論。租界也成為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的先行地區,19世紀末上海租界已經在硬件設施、組織機構、法規建設、技術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對完善的近代公共衛生系統。-何小蓮《論中國公共衛生事業近代化之濫觴》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衛生體系十分薄弱。從1953年起,在國家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通過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紀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縣四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中國衛生工作以疫病預防控制與衛生監督為支撐,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衛生保障,這種“中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傳染病的大規模爆發、流行減少。進入21世紀,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基本形成了醫療保障體系的全覆蓋。-李立明《新中國公共衛生60年的思考》(1)根據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國應對疫病的主要措施。(6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近代公共衛生事業興起發展的背景及影響。(10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茶葉貿易多數是由政府控制的商隊或公司進行的,因此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增加。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英國的倫敦、俄羅斯的恰克圖等港口都因為茶葉貿易得到了快速發展。俄國皇室和上流社會把中國的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荷蘭鼓勵婦女在家中舉辦茶會,聯絡親朋,加強社會交往。社會上建立的茶館也面向女性開放,為女性提供了家庭之外的飲茶和交流的空間。英國在接受中國茶和茶文化的同時,也根據自身的風俗習慣創造出新的茶文化,形成了“下午茶”,茶館成為“十八世紀早期偉大文學、音樂和藝術家······碰面和交換意見”的重要場所。與此同時,茶館也是社會下層人士休閑放松之地。-摘編自車乒、藍江湖《絲綢之路上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及其對歐洲的影響》等材料二 1669年,英國政府授權英國東印度公司專營茶葉貿易,從中國大量進口茶葉到歐洲市場。18世紀末,英國從中國進口的茶葉量達到了230萬磅,與這個世紀的頭一年相比,足足增長了200倍。1851年,英國人將中國的茶樹和制茶技藝帶到印度,茶葉在印度和錫蘭被大面積種植。英國在印度阿薩姆種植園以機械化工序培育茶葉,成本和價格降低,茶葉質量也大大提高,“在湖北山邊有著兩三畝地的小農,是不能希望和它們競爭的”。歐洲紅茶市場擺脫了對中國產地的依賴。-摘編自(英)麥克法蘭《綠色黃金:茶葉帝國》(1)據材料一,概述中國茶的傳播對歐洲社會產生的影響。(6分)(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茶葉貿易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7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材料 戰后人才短缺的問題引起了美國政府的關注。杜魯門總統呼吁國會修訂移民法,鼓勵“擁有技術、才能、知識和經驗的人士進入美國”。1952年,美國出臺了《外來移民與國籍法》。在管理上,國會通過永久性移民制度和臨時勞工計劃,確立了一種相互呼應的雙軌機制,將人才吸引條款納入移民限額制度中。同時規定,凡申請就業的移民和臨時勞工,都須申明入境后從事的職業。若其就業會引起美國勞工的失業,或對其工資和工作條件產生消極影響,則不得入境。在實踐上,亞洲裔移民限額雖有松動,但仍飽受排斥歧視之苦。西北歐移民仍然是美國歡迎的首要對象。國會加強政治安全甄別,禁止任何支持共產黨組織的人,或親共人士人境,禁止任何可能反對美國政府或威脅其國家安全的外籍人入境。-摘編自梁茂信《冷戰與美國人才吸引機制的形成(1945-1960)》(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1952年移民法的特點。(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美國人才引進機制形成的影響因素。(6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哪吒到底是誰?哪吒最早原是印度佛教中的護法神“那吒”。宋代以后,道教將佛教的“那吒”吸收并改造為道教神祇“哪吒”,賦予其更豐富的本土化特征。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對哪吒的形象進行了全面塑造,賦予其叛逆、勇敢、忠誠的性格特征,使其成為家喻戶曉的神話人物。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哪吒。1979年動畫片《哪吒鬧?!?,哪吒變身為一個反抗東海龍王壓迫、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2019年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賦予哪吒“逆天改命”的現代精神,引發廣泛共鳴。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深深打動觀眾。隨著電影在全球熱播,引起了海內外觀眾的巨大反響。-摘編自付方彥《哪吒形象在中國的流變過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哪吒與中華文化”的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進行闡釋。(要求:觀點正確,闡釋清晰,史論結合,邏輯嚴密友好學校第七十九屆期中聯考高二歷史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B C A C D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C A D C B A17.(1)措施:設立醫療機構;普及醫學知識;注重公共衛生;建立疫病防控體系。(每點2分,任3點得6分)(2)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國被迫開放;西方工業文明的傳入,先進思想的傳播;傳教士及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努力;租界的示范引領作用;中國近代經濟(民族資本主義、近代工商業)的發展。(每點1分,任4點得4分)影響:改善了公共衛生,有利于居民的身體健康;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改變了城市面貌;增強了政府的管理職能。(每點2分,任3點得6分)18.(1)影響:增加財政收入,促進城市發展;促進女性解放,生活民主化;促進了茶文化的創新,激發了文藝作品的創作;影響生活方式、社會風尚、社會交往。(每點2分,任3點得6分)(2)特點:經營方式具有壟斷性,東印度公司專營;發展趨勢具有增長性,貿易額增長迅速;茶葉產地具有多源性,擺脫對中國的產地依賴。(每點2分,任2點得4分)原因:殖民擴張;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中國茶樹和制茶技藝的外傳。(每點1分,任3點得3分)19.(1)特點:為滿足對人才的需要;采用永久移民和臨時勞工雙軌制管理;接納移民帶有計劃性和目的性;注重保護本國勞工就業;在實踐上,存在種族歧視現象;意識形態色彩濃厚。(每點1分,任5點得5分)(2)因素:二戰后,美國對人才的需求;冷戰期間,為了提升國家人才軟實力,對抗蘇聯;穩定國內社會政治秩序;受近代殖民因素影響,種族歧視觀念濃厚。(每點2分,任3點得6分)20.(12分)示例一:論題:哪吒形象的演變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典型特征。闡釋:哪吒的形象起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隨佛教東傳進入中國后,經歷了千年演變,最終成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符號,這一過程展現了中華文化對外來文明的包容吸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宋代道教將佛教護法神“那吒”吸納為本土神祇“哪吒”,并賦予其道教神性,明代《封神演義》融入了儒家倫理與民間對個性解放的訴求,將哪吒塑造成反抗父權、追求自由的少年英雄,哪吒從宗教護法神向文學經典神話人物的轉型,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創新性?,F代以來,哪吒形象的重塑與時代主題深度契合,展現了新時代對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體現了中華文化的連續性。綜上,哪吒形象的千年演變,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生動體現,更是“文化自信”的歷史根基。示例二:論題:哪吒形象的演變折射出時代發展影響中華文化。闡釋:佛教護法神“那吒”被道教吸納為“哪吒”,這體現了唐宋時期“三教合一”的思想趨勢。明代《封神演義》通過哪吒的叛逆,表達了對程朱理學束縛人性的批判,與商品經濟發展催生的市民意識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后,哪吒形象的重塑始終緊扣時代主題。1979年《哪吒鬧?!分?,哪吒反抗東海龍王的壓迫,體現了改革開放初期勇于開拓、敢闖敢試的時代精神: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強調英雄主義,反映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進程中個人價值的覺醒:2025年《哪吒之魔童鬧?!?,又通過多元文化符號的疊加,傳遞了新時代“文化自信”與“美美與共”的理念。綜上,社會發展推動文化符號與時俱進,文化發展應順應時代潮流,從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