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O二五年初中學生學業水平第二次模擬考試5.《齊民要術》中記載的一些飲食習慣和烹飪技藝來自胡人,如剝羊肉等:南北朝時期,游牧民族的舞蹈、音樂傳人內地:北朝時,有些宰相都出身于少數民族,孝文帝曾大量啟用歷史試題漢人做官。這段材料主要反映出當時的()A.江南開發B.民族交融C.人口遷徙D.政權更迭親愛的同學,體隨著考試的開始,你又走到了一個新的人生導站。請你在答題之前,6.某皇帝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訓,在治國過程中輕徭薄賦,廣納賢才,虛心納一定要仔細閱讀以下說明:諫,開創了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盛世局面,史稱(1.試題由選擇題與非進擇題兩部分組成,共10頁。選擇題50分,非選擇題50分,共A.文景之治B.光武中興C.貞觀之治D.開元盛世100分。考試時間60分鐘。7.如下圖是某歷史興趣小組瘦集到的有關兩宋時期南北方人口數量(戶數)、財政收人的四學車2將姓名、考場號、座號、考號填寫在試題和答題卡指定的位置。比重對比表。從表中數據能夠得出的最佳結論是(3試題答案全部涂、寫在答題卡上,完全按答題卡中的“注意事項”答題。地區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北方南方時間愿你沒飛思推,充分發揮,爭取交一份園滿答卷。北宋初人口100多萬戶人口230多萬戶第I卷(選擇題共50分)11北宋中期國家財政收人占20%國家財政收人占80%一、選擇題(下列個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50分。)南宋賦稅收人143萬貫賦稅收人600萬貫1.文物承載若歷史的記憶,對文物的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下圖所A.人口不斷南遷B.南方生活穩定C.商業貿易繁榮士D.經濟重心南移示三個文物共同反映了()8.“驅荷寇,播一世英明,藩王正氣參天地:辟荊榛,開千秋偉業,國姓遺風耀古今。”下列四個選項中與對聯反映史實一致的是(A,鄭成功收復臺灣B.粉碎大小和卓的叛亂C.清政府設置臺灣府大7D.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9.學習明清歷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最能概括這段歷史全玉綺巖遺址出土的稻谷。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體,骨相過程的是(A.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起源B.遠古的傳說A.中華的榮耀B.東方的曙光C.原始農耕生活D.早期國家的產生2.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思想活躍。若生活在此時期,作為諸侯王,下列最容易被接受的思C.帝國的彷徨與衰落D.王朝的振興想是()10.圖中的不平等條約反映了中國近代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其中①處應為(A.法家:依法治國,強化集權,銳意變法B.道家:順應自然,無為而治寬風雀淀麥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婦深中罕藥金窯公清澳解地C.豎家: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節葬D.儒家: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3.秦始皇實行焚書坑儒”,漢武帝推行罷礎百家,獨尊儒術”,二者的根木著眼點是(①《號關條約》《辛丑條約》A.鉗制思想,摧殘文化B.加強文化專制C.區別對待古代文化D.鞏團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A.《瑗琿條約》:B.《南京條約》C.《北京條約》D.《辛丑條約》4.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以下可用于1山,史學家陳旭麓曾說:“洋務運動,就其主觀動機而言,他們未必有真心打破舊軌,但他們研究西漢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第一手史料是()的主張卻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這里“包含著逸出舊軌的趨向”不應包括()A.長篇小說《絲綢之路》B.《絲綢之路》郵票A,初步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B.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經濟侵略C.絲綢之路出土的銅幣D.電視劇《漢武大帝》C.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產生D.開辟了中國近代化探索的道路歷史模擬試題(二)(共10頁)第1頁歷史模擬試題(二)(共10頁)第2頁,對畫○二五年初中學生學業水平第二次模擬考試-成:裝酒示源生資t4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門好女.會:塌-、選擇題(每空2分,共50分)「興貿原式左天限:或時日1.C2.A3.D.4C5.B6.C7.D8.A9.C10.B11.A12.C13.C14.B15.D16.C17.A18.D19.A20.A21.C22.D23.D24.B25.C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26.齊民要術天土開物27.鴉片戰爭五四運動28焦裕祿袁隆平29.獨立宣言共產黨宣言30.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字明菜大三、材料解析題〔包括5個小題,共40分】說指道:液京才武或:詩)31.(9分)(1)人物:張塞(1分)作用:歷史上:它是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今天:它是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紐帶。(2分)(2)原因:政府鼓勵海外貿易;設立市舶司;造船業發達;海外交通發達;航海技術先進等(任意一點即得1分:京(★,中:會九(3)事件:鄭和下西洋。(1分)(4)政策:“閉關鎖國”政策;(1分)主要影響:與世隔絕即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1分)(5)變化:從開放交流到閉關保守。(1分)借鑒:開放國興,閉關國衰。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言之有理可給分,1分)》32.(8分)(1)主權:領土主權、關稅自主權、貿易主權。(1分)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1分)民族之痛:因為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1分)民族之幸:同時也喚起了中國有識之士的覺醒,他們開始尋求新的強國之路,資產階級進行了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實業救國。(1分)(2)做法:①認識到獨立掌握革命武裝力量的重要性,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②召開八七會議,通過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③充分結合國情,創立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④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左”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任意一點即可得1分)思想:團結全民族共同抗戰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分)》歷史模擬答案(二)(共2頁)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25年春九年級歷史二模試題帶答案 25年春二模歷史答案.pdf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25年春九年級歷史二模試題帶答案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二模歷史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