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姓名 準考證號山西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生物學(人教版)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全卷共8頁,滿分5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本試卷相應的位置。3.答案全部在答題卡上完成,答在本試卷上無效。4.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選擇題(共15分)本卷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選出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不僅是古代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它能指導農業生產、反映自然規律、豐富民俗活動、蘊含哲學思想,并在現代社會中繼續發揮其獨特價值。請完成第1~3題。1.“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松。”春分是適合播種的時節,以下播種在土壤中的種子,最不可能萌發的是A.種皮破損的種子 B.干癟的種子C.胚完整且有活力的種子 D.度過休眠期的種子2.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此時,春播作物的根系已形成,此過程主要依靠的是A.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根冠的保護B.成熟區細胞的向外突出和根冠的保護C.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D.成熟區細胞的向外突出和伸長區細胞的伸長3.秋風起、秋分至、豐收時。秋天收獲的八月豆(花生的一個品種)果實中含有多粒花生種子,這取決于八月豆植株的A.一朵花中有多個子房 B.一朵花中有多個雌蕊C.一個雄蕊中有多個花粉 D.一個子房中有多個胚珠4.我國已在空間實驗室完成了水稻“從種子到種子”的全生命周期空間培養實驗。全生命周期是指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果,最后又結出種子的過程,該過程中,植物體內有機物含量的變化趨勢是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5.某地的蘋果樹出現側芽無法正常發育的現象,專家研究發現這與葉芽結構受損有關,則最可能決定側芽能否正常發育的結構是A.頂芽 B.幼葉 C.芽原基 D.芽軸6.氰化物會抑制細胞的呼吸作用,因而對大多數生物有害。呼吸作用的實質是A.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B.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C.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D.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7.如圖是同學們用顯微鏡觀察到的植物葉表皮某一結構的兩種狀態的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此結構處于甲狀態時,保衛細胞吸水B.此結構在陸生植物葉片上、下表皮處分布一樣多C.夜幕降臨時,此結構逐漸由乙狀態轉換為甲狀態D.此結構處于乙狀態的數量多,有利于植物進行蒸騰作用8.如圖是制作葉片橫切面臨時切片的相關步驟,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步驟①中應選取萎蔫的葉片作為材料B.步驟②中應用單面刀片緩慢切割葉片C.步驟③的培養皿中需放少量生理鹽水D.步驟④中應挑選最薄的一片制成切片9.現代化的診療手段可讓古樹“老當益壯”。為受傷古樹打“吊瓶”(如圖)是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吊瓶”內的營養液在植物體內運輸的動力主要來自A.蒸騰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吸收作用10.海洋植物是海洋世界的“肥沃草原”,養育著魚、蝦、蟹、貝等萬千生物。這體現的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A.可以補充海洋中的水分 B.維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C.為其他生物提供有機物 D.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11.關于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過程,以下各組中,實驗操作和目的均正確的是選項 實驗操作 目的A 將盆栽的天竺葵放置一夜 增加葉片中的淀粉含量B 用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面遮蓋起來 形成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C 將葉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水浴加熱 防止直接加熱酒精發生危險D 向脫色、漂洗后的葉片滴加碘液 說明光是植物制造淀粉不可缺少的條件12.為驗證植物在呼吸作用過程中放出了二氧化碳,生物學興趣小組應選擇的實驗裝置是13.在現代都市農業的“垂直農場”中,LED光源被用于優化番茄的生長。為了提升產量,種植者需要定期修剪植株的部分老葉,但果實上部的老葉在果實成熟前必須保留。這種做法的主要科學依據是A.減少葉片對LED光源的遮擋 B.保證果實中有機物的積累C.避免過度光照抑制光合作用 D.減少植株光合作用消耗水14.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滯留在葉片上,會使葉片在液體中上浮。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越長,表示光合作用越弱;反之,越強。為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將四組等量菠菜葉圓片內滯留的氣體排出后,分別置于盛有等體積不同濃度碳酸氫鈉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的燒杯中,給予適宜光照和溫度等條件,記錄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若降低光照強度,則各組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均會延長B.若將碳酸氫鈉溶液換為氫氧化鈉溶液,則葉圓片無法上浮C.繼續提高碳酸氫鈉溶液的濃度,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會不斷縮短D.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主要取決于葉圓片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速率15.在“校園綠化設計”的活動中,幾位同學提出了以下建議,其中最合理的是A.為提升校園品質,應多種植名貴的花草樹木B.盡量使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C.教室內綠化不需要考慮盆花植物的生活習性D.在教學樓臨窗處種植高大的喬木,用于遮風擋雨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5分)本卷共3個小題,共35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的相應位置。16.(11分) 谷子的生長山西省的特產——沁州黃小米,被譽為“小米之王”,是我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小米是谷子去皮后的產物,可直接用于烹飪。請閱讀資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中填圖中標號)資料一 谷子的生長過程大致可以分為播種、出苗、分蘗、拔節、孕穗、抽穗、開花、灌漿和成熟等階段。谷子在分蘗期對水的需求較高,此時充足的水的供應可促進有效分蘗的形成,為高產奠定基礎,當地農民常采用“淺水勤灌”的方式灌溉。此外,谷子葉片表面覆蓋蠟質層,這一結構能減少水的散失,增強抗旱能力。資料二 谷子為自花傳粉植物,花序開放(如圖),經過一系列生理過程后,在花的著生位置會出現果實。研究發現,沁州黃小米的籽粒飽滿度與傳粉率密切相關。沁州黃小米色澤蠟黃,晶瑩透亮,顆粒圓潤,狀如珍珠,民間諺語謂“金珠子”“金珠不換沁州黃”。(1)資料一中谷子在分蘗期對水的需求較高,谷子根尖是根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該部位與此功能相適應的典型特征是表皮細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大量 ▲ 。(1分)(2)資料一中在谷子的分蘗期,當地農民采用“淺水勤灌”的方式灌溉。請從“淺”和“勤”兩方面分析,這樣做的目的是 ▲ 。(2分)(3)由資料二可知,谷子為自花傳粉植物,谷子花的主要結構是 ▲ 和雄蕊,其中雄蕊包括圖中的[ ▲]和[ ▲]。(3分)(4)谷子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必須經過傳粉和 ▲ 兩個生理過程;請你用簡要的語言描述后者這一基本過程: ▲ 。(3分)(5)為提高沁州黃小米的產量,除“淺水勤灌”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答出一點)。(2分)17.(14分) 探秘大棚植物的生長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落實“五育并舉”的重要途徑。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赴大棚種植基地開展了實踐活動,請你一起參與并完成相關問題。([ ]中填圖中標號)實踐學習同學們協助菜農移栽番茄幼苗時,觀察到菜農采用了以下措施,請你分析其中的原理。(1)①地面覆蓋地膜: ▲ ;(1分)②選擇陰天或傍晚移栽: ▲ ;(1分)③移栽時根部帶土坨: ▲ 。(1分)觀察交流同學們參觀大棚時發現有些植株長勢不良。(2)大棚中的玉米果穗缺粒嚴重,推測是由于 ▲ 導致的,建議通過 ▲ 的方式進行彌補。(2分)(3)大棚內的部分黃瓜植株出現了植株矮小、瘦弱,老葉先發黃的現象,同學們討論后建議菜農為其施加含 ▲ 的肥料。(1分)分析植物的生理活動赴大棚種植基地實踐后,同學們對植物的生理活動展開了相關學習,如圖是他們搜集到的資料。(4)圖甲是葉片的結構示意圖,葉片主要由表皮、葉肉和[▲] ▲ 組成,植物體吸收的水絕大部分通過 ▲ 運輸到圖甲表皮上的結構[▲]散失到大氣中。(4分)(5)圖乙中曲線Ⅱ代表 ▲ 作用強度,判斷依據是 ▲ ;曲線Ⅰ進行的場所是細胞中的 ▲ ;有機物積累量最多的是[▲]點處。(4分)18.(10分)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豆芽是我國的傳統食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如圖是培育出的綠豆芽及其可食用部位。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綠豆種子的萌發可能與水、光照等環境條件有關,于是他們選取150粒飽滿的綠豆種子,設計了以下實驗進行探究。【實驗材料】同一品種、大小相同且飽滿的綠豆種子150粒,培養皿,餐巾紙,記號筆,恒溫培養箱等。【實驗方案】同學們先取了100粒綠豆種子,按下表所示實驗方案對種子進行了處理,并觀察、記錄了種子的萌發情況。組別 處理方式 實驗結果① 將50粒綠豆種子均勻撒在培養皿內的餐巾紙上,加入適量水,放在25℃的恒溫培養箱中 種子全部萌發② 將50粒綠豆種子均勻撒在培養皿內的餐巾紙上,加入適量水,放在2℃的恒溫培養箱中 種子全部不萌發【實驗分析】(1)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 ▲ 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 ▲ 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2分)(2)每組放入50粒同一品種、大小相同的綠豆種子的目的是 ▲ 。(1分)(3)①組和②組可以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 ▲ ,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2分)(4)請你用剩余的50粒種子補充設計第③組實驗,進一步探究其他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具體的處理方式是 ▲ ;得出的實驗結論是 ▲ 。(3分)(5)根據以上三組實驗的結果推測,種質庫中適于保存綠豆等作物種子的條件是 ▲ 。(2分)山西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監測七年級生物學(人教版)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第Ⅰ卷 選擇題(共15分)本卷共15個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選項 B C D D C B A D A C C A B C B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35分)本卷共3個小題,共35分。16.(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1分)(1)根毛題號 分值 作答特征 典型作答(2) 2 從植株的需水量和根的呼吸作用兩方面作答 ·為谷子提供充足的水,促進有效分蘗的形成;同時,防止根部因水過多而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出現爛根現象1 只從植株的需水量或根的呼吸作用中的一方面作答 ·為谷子提供充足的水,促進有效分蘗的形成 ·防止谷子根部因水過多而無法獲得充足的氧氣進行呼吸作用,出現爛根現象0 未作答或不合理作答(3)雌蕊 ① ②(4)受精 胚珠里面的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2分)(5)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或合理施肥;適當增加二氧化碳濃度;適時松土;防治病蟲害;及時鏟除田間雜草;等等)(2分)17.(每空1分,共14分)(1)①保溫保濕 ②植物的蒸騰作用弱,水分散失少 ③保護幼根和根毛(2)傳粉不足 人工授粉(3)氮(4)① 葉脈 導管 ⑤(5)呼吸 任何活細胞都在不停地進行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24小時都在進行) 葉綠體 f18.(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10分)(1)胚根 胚芽(2)減小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或減少偶然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結果更準確)(3)溫度 種子的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4)第一、二空的答案見下表,其中答案1、2中,任答其一即可答案 第一空 第二空1 將50粒綠豆種子均勻撒在培養皿內的餐巾紙上,不加水,放在25℃的恒溫培養箱中(2分) 種子的萌發需要適量的水2 將50粒綠豆種子均勻撒在培養皿內的餐巾紙上,加入過量水,放在25℃的恒溫培養箱中(2分) 種子的萌發需要充足的空氣(5)低溫、干燥(或低溫、密封)(答出與三組實驗相對應的兩種)(2分)以上答案僅供參考,有些試題答案并不唯一,評卷時可以根據學生答題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評分標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