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宜昌一中荊州中學龍泉中學恩施高中2025屆高三4月宜荊荊恩四校聯考生物學試卷命題學校:荊州中學 命題教師:生物備課組考試時間:2025年4月25日下午14:30—17:05試卷滿分:100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下列教材中的實驗,使用培養基的物理性質與其他實驗不同的是A.菊花的植物組織培養B.艾弗里區分肺炎鏈球菌的類型C.探究抗生素對細菌的選擇作用D.培養骨髓瘤細胞用于制備單克隆抗體2.研究生命系統各層次及其相互關系,首先要研究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小球藻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主要組成元素有C、H、O、N、P、Mg等B.肺炎支原體與酵母菌都含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等結構C.發菜細胞內含有藻藍素和葉綠素,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自養生物D.可通過觀察衣藻細胞中染色體行為變化研究細胞的有絲分裂3.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無機環境的選擇作用可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B.所有變異都不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但都能提供進化的原材料C.不考慮其他因素,自交使種群中后代基因型頻率改變,基因頻率不變D.不考慮其他因素,自由交配下,種群中親子代的基因頻率不變,子一代開始基因型頻率不變4.出芽酵母中的液泡是一種酸性細胞器,定位在液泡膜上的ATP水解酶(V-ATPase)可使液泡酸化。液泡酸化消失是導致線粒體功能異常的原因之一,具體機制如圖所示(Cys為半胱氨酸,Fe-S表示電子傳遞鏈中的鐵硫蛋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加入ATP水解酶抑制劑,不會影響Cys進入液泡B.正常情況下,液泡中Cys的濃度低于細胞質基質C.添加Cys轉運蛋白抑制劑,會使有氧呼吸受抑制D.液泡酸化消失將導致O2消耗減少,CO2釋放增加5.植物的氣孔由兩個保衛細胞構成,保衛細胞吸水體積膨大時氣孔打開,反之關閉,保衛細胞含有葉綠體,可進行光合作用。研究表明,水稻葉片保衛細胞膜上OSA1蛋白受光誘導后活性提高,運出H ,促進K 進入細胞,過程如圖所示,其中①~④表示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保衛細胞內存在②→糖類→ATP的能量轉換路徑B.K 進入保衛細胞后,氣孔開放程度增加,短時間內②④含量增加C.根細胞膜上的OSA1蛋白將NH4 轉化產生的H 轉移至細胞外,可防止細胞質酸化D.若提高水稻OSA1蛋白的表達量,可提高C、N元素的利用率,提高葉片的光合速率6.血液運輸CO 的形式有三種:①少量CO2直接溶解在血漿中(即血液中的CO 分壓,即PCO ),②部分CO2與O2競爭結合血紅蛋白Hb成為HbCO ,③大量CO2轉化成HCO3 溶解于血漿中。如圖為血液中CO 解離曲線(縱坐標表示血液中三種CO 存在形式的總含量,橫坐標表示CO 分壓)。據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紅細胞對人體內環境PCO 的改變和酸堿平衡的維持起著重要作用B.骨骼肌處毛細血管靜脈端O 含量低,有助于Hb與CO 結合,及時排出CO C.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時,O 與CO 的交換使曲線發生上移,從點II變為點ID.人體發生酸中毒時,緩沖物質HCO3 結合H 轉化成CO ,曲線可能發生右移7.真核細胞中,細胞周期檢驗點是細胞周期的一種調控機制,通過細胞的反饋信號來啟動或推遲進入下一個時期。四種常見檢驗點的功能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檢驗點 功能① 評估細胞大小、環境因素是否適合進入分裂期② 評估DNA是否損傷,外界環境是否適合細胞進行DNA復制③ 評估DNA是否損傷,若損傷則修復,同時評估DNA是否復制完成④ 評估紡錘體是否正確組裝A.檢驗點③④之間的核DNA載體可能仍處于松散狀態B.分裂過程中各檢驗點起作用的順序是①②③④C.只要檢驗點①接收到細胞體積增大的反饋信號,細胞就能通過檢驗點①D.通過檢驗點②后,細胞中核DNA與染色體的數量比變為1:28.我們能有意識地控制呼吸運動的頻率和深度,這屬于隨意呼吸運動;睡眠時人體仍進行有節律性的呼吸運動,這屬于自主呼吸運動。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A.隨意呼吸運動屬于條件反射,自主呼吸運動屬于非條件反射B.隨意呼吸運動和自主呼吸運動均體現了神經調節的分級調節C.隨意呼吸運動的中樞分布在大腦皮層、腦干和脊髓,自主呼吸運動的中樞只位于脊髓D.呼吸運動受神經和體液的共同調節9.體溫調定點學說認為,在人體體溫調節中樞內有一個調定點(正常人體體溫為37.5℃左右),體溫調節中樞將體溫與調定點比較,通過對機體產熱和散熱的調控,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但因為某些因素,人體體溫調定點可能上升或降低。下圖是某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體溫變化曲線。下列是依據本學說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ab段表示人體感染病毒,體溫調定點上升后體溫上升B.bc段機體的產熱量約等于散熱量C.cd段該人可能會出現身體出汗等癥狀D.ab段熱覺感受器興奮,cd段冷覺感受器興奮10.腫瘤疫苗(OVA)可預防或治療腫瘤,物質P作為安全的納米材料常用作疫苗載體。物質Q具有干擾溶酶體膜穩定性的作用。將Q引入到納米疫苗(OVA-P)后與體外培養的樹突狀細胞共同培養,得到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推測錯誤的是A.與普通疫苗相比,納米疫苗更易被樹突狀細胞攝取處理B.樹突狀細胞利用溶酶體處理抗原,加工后傳遞給輔助性T細胞C.引入Q的納米疫苗,可減少樹突狀細胞中從溶酶體逃逸到細胞質基質的疫苗量D.從溶酶體逃逸到細胞質基質的疫苗,可能刺激細胞毒性T細胞,引發細胞免疫11.研究發現,B淋巴瘤細胞中存在如圖所示的調控機制。c-Myc基因異常高水平表達會引發B淋巴細胞瘤,正常表達或低水平表達則不會。正常機體中Mxd1蛋白抑制c-Myc基因的表達,使其含量在細胞中維持正常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合成miR-21時需要RNA聚合酶B.Mxd1基因過度表達會引起細胞癌變C.抑制miR-21的合成有助于治療B淋巴細胞瘤D.腫瘤細胞中c-Myc通過反饋調節大幅上調自身的表達水平12.如圖所示,下丘腦特定神經元上的胰島素受體與胰島素結合后,導致該神經元的某激酶、鉀離子通道相繼被激活,最終通過迷走神經作用于肝臟,使肝臟中葡萄糖的生成減少,降低血糖水平。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圖中的迷走神經是腦神經,屬于中樞神經系統B.若一只正常小鼠下丘腦特定神經元的胰島素受體出現功能障礙,則短期內該小鼠血液中胰島素含量會降低C.當血糖水平升高時,下丘腦某區域興奮,通過交感神經促進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D.從血糖來源方面分析,肝臟中葡萄糖生成減少的途徑分別是肝糖原分解減少和脂肪等非糖物質轉化減少13.下丘腦產生的催產素能緩解社交障礙,在社交活動時釋放,增強突觸后神經元的興奮性并促進多巴胺釋放。5-羥色胺(5-HT)是調控情緒和社交行為的關鍵神經遞質,主要由中縫背核(DRN)區域產生,DRN-5-HT能神經元輸入基底外側杏仁核的基底核(BA)區域,在社交或焦慮時,Pyr神經元和PV神經元對5-HT的釋放進行調控,其作用機理如圖所示,圖中M處是神經纖維,N處是突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特異性催產素受體抑制劑可緩解小鼠的社交障礙B.BA區域的N處突觸前神經元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后引起焦慮C.社交活動時,催產素和5-HT分泌會增加D.靜息時,M處膜電位為外正內負時,膜內的K+濃度低于膜外14.為防控入侵物種福壽螺,某地引入青魚(以福壽螺為食)進行生物防治。研究人員發現,青魚偏好捕食成年福壽螺,而幼螺存活率升高。一年后,福壽螺種群數量反而增加。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青魚的捕食行為改變了福壽螺種群的年齡結構B.該案例說明生物防治可能因物種特性失效C.幼螺增多會導致福壽螺種群的K值增大D.可嘗試補充捕食幼螺的天敵以提高防治效果15.某濕地公園設計“沉水植物→濾食性貝類→肉食性魚類”的凈化系統,監測發現引入貝類后水體透明度提高,但魚類總產量低于預期。對該現象解釋最合理的是A.貝類濾食浮游藻類,導致植食性魚類食物來源減少B.能量在貝類呼吸作用中大量散失C.沉水植物釋放化感物質抑制魚類生長D.貝類與魚類存在種間競爭16.CAR-T細胞療法中,需將患者T細胞提取后轉入嵌合抗原受體(CAR)基因。最新研究發現,部分患者治療后出現“細胞因子風暴”(CRS),原因是CAR-T細胞在靶向腫瘤抗原時過度激活免疫系統,并引發全身炎癥反應。下列改進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CAR基因中加入凋亡誘導開關以控制T細胞存活時間B.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敲除T細胞的某些細胞因子受體基因以抑制炎癥C.改用異體通用型CAR-T細胞以降低個體化成本D.增加CAR與腫瘤抗原的親和力以提高靶向準確性17.研究人員將藍細菌的羧酶體基因簇導入大腸桿菌,構建出“人工光合菌”。該工程菌在光照下固定CO 的效率為天然藍細菌的30%,但夜間因代謝失衡大量死亡。下列解決方案不可行的是A.添加晝夜交替的LED光源以延長光照時間B.引入藍細菌的生物鐘基因調控代謝節律C.敲除大腸桿菌分解葡萄糖的關鍵酶以減少夜間能量浪費D.通過蛋白質工程修改固定CO 的酶的結構以提升CO 固定效率18.科學家將金魚草的橙色花青素合成基因導入水稻,培育出“黃金大米”。為確保其安全性,需特別檢測A.花青素合成基因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組B.轉基因大米中維生素A前體含量是否穩定C.花青素合成酶是否會引起人體過敏反應D.轉基因水稻花粉是否會導致鄰近雜草變異二、非選擇題(本題含4小題,共64分)19.(15分)我國南方地區推廣的稻-蟹共生系統是可持續性綜合發展新模式,此系統是在稻田中引入蟹種群后形成的以蟹、稻為主導的復合農田生態系統,實現了“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1)中華絨螯蟹是雜食性動物,喜食水生雜草、昆蟲、魚及腐臭的動物尸體;其排出的糞便中的氮、磷等可供水稻吸收利用。這些說明中華絨螯蟹在生態系統中具有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在設計蟹-稻復合生態系統時,為實現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更新,同時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要考慮栽種作物與養殖動物之間合適的比例。這主要體現了生態工程的__________原理。不確定中華絨螯蟹的投放量,應根據食物網中的營養級,調查投放池塘中華絨螯蟹__________的生物積累量。(3)褐飛虱和二化螟是我國當前水稻上常見的害蟲。褐飛虱在水稻上取食和繁殖,二化螟幼蟲以水稻莖稈為食。稻田中養殖的中華絨螯蟹可捕食褐飛虱和二化螟。從長期實踐對比發現,稻田引入蟹后,水稻產量明顯提高,結合以上信息,請從種間關系和能量流動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4)要對蟹的生態位進行研究,需要研究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5)在水稻收獲的同時,農業種植戶會將秸稈就地粉碎,均勻地灑在地表。為了踐行農業綠色發展理念,需要提高水稻秸稈利用率。要想增加土壤肥力,除了粉碎還田之外,還有哪些合適的處理水稻秸稈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20.(16分)研究者用ENU(乙烷基亞硝基脲)處理后的B6品系雄鼠與野生型(黑色)雌鼠雜交,得到發生單基因突變的小鼠若干只。從中篩選出2只毛色白斑(腹部白斑,四肢及尾部末端呈白色)的突變小鼠(M,N)進一步研究。兩組雜交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表所示:實驗對象 F1 F1中的白斑小鼠相互交配得F2實驗一:白斑突變小鼠M×野生型小鼠雜交 子代43只白斑、45只黑色 子代出現全身白色頭部黑色的“黑頭白”性狀實驗二:白斑突變小鼠N×野生型小鼠雜交 子代73只白斑、70只黑色 子代42只白斑、22只黑色,未出現“黑頭白”小鼠“黑頭白”為新性狀(全身大部白色、頭部黑色花斑)(1)據此實驗結果分析,白斑突變性狀是__________(填“隱性”或“顯性”)性狀。白斑突變小鼠為__________(填“純合子”和“雜合子”),判定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二,F2代小鼠中未出現“黑頭白”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SSR是一類廣泛分布于真核生物核DNA中的簡單重復序列,不同品系小鼠的不同染色體的SSR差異很大。為確定實驗一中白斑基因是否位于10號染色體上,研究者提取實驗一中親本及F2野生型小鼠10號染色體的DNA,電泳檢測10號染色體上特異的SSR部分結果如圖所示:根據圖中的擴增結果推測,白斑突變基因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10號染色體上。2號和48號出現特殊結果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發現,白斑性狀是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kit基因發生突變引起的。測序結果顯示野生小鼠的kit基因與白斑小鼠相比,作為轉錄的模板鏈中的一個堿基由C→T,導致密碼子發生的變化是______,引起甘氨酸變為精氨酸。A.GGG→AGG B.CGG→UGG C.AGG→GGG D.CGG→TGG21.(15分)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作用于血管壁的側壓力。腎性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繼發性高血壓,腎臟實質性病變是引起腎性高血壓的主要原因。下圖為腎性高血壓發生的部分機制示意圖。醛固酮的作用是促進Na+重吸收,同時排出K+。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示腎臟實質性病變引起交感神經興奮,進而使得球旁細胞分泌腎素增加的調節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圖中促進外周血管收縮的信號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2)腎臟發生實質性病變后,皮層近曲小管細胞分泌激肽釋放酶的量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在臨床上可通過B超檢查腎上腺皮質是否增生,來分析是否患腎性高血壓,其理由是___________。(3)下列藥物或療法在高血壓病的治療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A.抗利尿激素 B.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C.醛固酮受體抑制劑 D.降低腎交感神經興奮性的療法(4)部分高血壓患者在服用纈沙坦(一種血管緊張素II受體的拮抗劑)后,血壓仍不能有效降低,進一步研究發現腎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可通過途徑1升高血壓。科研人員利用能在腎交感神經特異性表達膜通道蛋白ChR2的轉基因老鼠(藍色激光照射ChR2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為材料,分組實驗驗證以上結論,得到了下圖所示結果:其中,A組的實驗操作為不用藍色激光照射轉基因小鼠,不服用纈沙坦。B組,C組,D組的操作依次為________。①用藍色激光照射轉基因小鼠,服用纈沙坦②不用藍色激光照射轉基因小鼠,服用纈沙坦③用藍色激光照射轉基因小鼠,不服用纈沙坦22.(18分)磷脂酸(PA)是調節植物生長發育和逆境響應的重要信使物質。為了解植物細胞中PA的動態變化,研究人員用無縫克隆技術將高度專一的PA結合蛋白(PABD)基因與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融合,構建有效監測細胞PA變化的熒光探針,并測定擬南芥細胞內PA含量。無縫克隆技術連接DNA片段的機理和構建熒光探針表達載體的過程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注:bar為草胺膦抗性基因;Kanr為卡那霉素抗性基因。(1)無縫克隆時,T5核酸外切酶沿____(填“5′→3′或“3′→5′”)的方向水解DNA形成黏性末端。(2)過程②兩個片段復性后存在一段“缺口”的原因是過程①形成的黏性末端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互補配對的區段(同源序列),過程③所需的酶有____。(3)與傳統的酶切再連法相比無縫克隆技術構建重組質粒的優點有____。A.不受限制酶酶切位點的限制 B.不會引入多余堿基,不會出現移碼突變C.操作相對簡單,成功率高 D.不需要使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4)PCR擴增PABD基因時需依據____的核苷酸序列設計引物R1。據圖分析擴增目的片段的所用的引物F1和R2可對應下表中的____(填序號)。① 5′-TCCGGACTCAGATCTCGAGC-3′② 5′-AGCTATAGTTCTAGATCTAGATTAACTAGTCTTAGTGGCGTC-3′③ 5′-TATCGATGGCGCCAGCTGAGGATGGTGAGCAAGGGCGA-3′④ 5′-GCTCGAGATCTGAGTCCGGACTTGTACAGCTCGTCCA-3′(5)利用農桿菌花序侵染法轉化擬南芥,將獲得的種子進行表面消毒,均勻鋪在含有____的MS培養基上進行篩選和鑒定,將篩選得到的種子種植可得到轉基因擬南芥,通過觀測轉基因擬南芥根尖細胞中____,了解PA的分布和含量。宜昌一中荊州中學龍泉中學恩施高中2025屆高三4月宜荊荊恩四校聯考生物學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18DBBCB CACDC BDCCA DCC二、非選擇題19.(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促進物質循環(2)整體、自生 上一營養級(食物)(3)蟹可以捕食雜草,減少水稻和雜草的種間競爭,水稻可以充分利用光能;蟹可以捕食害蟲,減少水稻的能量流向害蟲,使水稻生長良好(4分)(4)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與其他物種的關系等(3分)(5)用作飼料喂養牲畜,牲畜糞便還田(過腹還田);將水稻秸稈堆漚成農家肥還田;用作原料生產沼氣,沼渣還田等。(合理即可)20.(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6分)(1)顯性 雜合子 突變小鼠與野生型雜交,子代白斑比例均接近50%(2)白斑基因純合致死(3)位于(3分) F1中白斑小鼠產生配子時,白斑基因所在的染色體發生了染色體片段交換(或來自兩個親本的SSR片段發生了交換)(3分)(4)A21.(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5分)(1)神經 神經遞質和血管緊張素II(3分)(2)減少 腎上腺皮質增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促進腎小管對Na 重吸收,Na 潴留,血容量增加,血壓升高(3分)(3)A(4)③②①(3分)22.(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8分)(1)5′→3′(2)大于 DNA聚合酶和DNA連接酶(3分)(3)ABC(4)PABD基因一端的核苷酸序列和載體一端 ①、④(3分)(5)草胺膦 綠色熒光點的分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