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運用生態學原理可以解決實際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調研試卷A.引進物種一定能增加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并提高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B.禁止開發和利用野生資源可以起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作用高二生物C.建立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的目的是提高大熊貓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D.“劃區輪牧”的目的是顯著提高草原的載畜量7.利用傳統發酵技術制作的果酒、腐乳、泡菜等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飲食,它們是我國一、單項選擇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傳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1.我國諺語中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體現了食物鏈的原理。若鷹遷入了蟬、螳螂和A.制作果酒、腐乳和泡菜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均含有細胞核黃雀所在的樹林中,捕食黃雀并棲息于林中。分析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B.制作腐乳時主要利用了毛霉產生的淀粉酶將淀粉分解成單糖A.林中綠色植物是食物鏈的起點B.蟬、螳螂、黃雀和鷹都是消費者C.制作果醋、泡菜、果酒的過程中應先通氣培養微生物,再密封發酵C.該食物鏈中螳螂屬于第三營養級D.鷹遷入增加了該樹林中蟬及其天敵的數量D.制作果酒時,適當加大接種量可提高發酵速率,抑制雜菌生長2.某中學生物興趣小組對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幾種生物的捕食關系進行了研究,得8.雙層平板法是對噬菌體進行計數的常用方法。具體做法:在無菌培養皿中倒入瓊脂含量出的相關食物網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為2%的培養基凝固成底層平板后,將瓊脂含量為1%的培養基熔化并冷卻至45~48℃,然A.若泥螺因某種原因突然減少,則克氏鰲蝦的種群數后加入敏感指示菌和待測噬菌體稀釋懸液的混合液,充分混勻后立即倒入底層平板上形成量在短期內將增加雙層平板(如圖)。培養一段時間后,在雙層培養基的上層會出現透亮的無菌圓形空斑B.圖中泥螺既是消費者又是分解者一噬菌斑,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C.食物網中營養級越低的生物,其個體的數量越多A.實驗用到的培養基和培養皿常用煮沸法進行滅菌培養縣整菌落聚集體石。一。體型越大B.若利用雙層平板法對T2噬菌體進行計數,可選用農D.圖中箭頭表示捕食關系和能量的循環方向桿菌作敏感指示菌C.上層平板上出現的透亮無菌圓形空斑是噬菌體單獨在培養厘底3.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的敘述,錯誤的是養培養基上繁殖形成的噬菌斑A。生態系統的結構中包含非生物成分D.倒上層平板時需防止培養基溫度過高引起敏感指示菌和待測噬菌體死亡B.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渠道9.如表列舉了幾種限制酶的識別序列及其切割位點(箭頭表示相關酶的切割位點).圖是C.農業生產中利用信息傳遞有效控制有害動物酶切后產生的幾種末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穩定的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可反復利用限制酶Alul BamHISmal Sau3AIGATCA-4.為研究稻蝦共作對稻田雜草的影響,農業技術人員對環境、大小相同的稻田進行不同只別序AG↓CTG↓GATCC CCC GGG GATC處理,50天后檢測對不同雜草(稗草、鴨舌草)的防治效果,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列TCT GA CCTAGTG GGGT CCC CTAGT錯誤的是不處理人工除草施用化學除草劑稻蝦共作A.BamHI切割的是氫鍵,AluI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鍵B.Sau3AI和BamH I切割產生的片段能夠相連,但連接后的片段兩者都不能再切割稗草034.227.5195.69C.相同的DNA分子被Sau3AI識別并切割的概率一般高于BamHI鴨舌草051.0569.8179.20D.T,DNA連接酶既能連接①③,也能連接②⑤,但后者連接效率低1O.融合PCR技術采用具有互補末端的引物,形成具有重疊鏈的PCR產物,通過PCR產物注:防治效果=(不處理組雜草密度一處理組雜草密度)/不處理組雜草密度×100%重疊鏈的延伸,從而將不同來源的任意DNA片段連接起來。其原理如圖所示,據圖分析錯A.蝦的排泄物為微生物和水稻提供物質和能量誤的是蛀因甲基因乙B.稻蝦共作中常選擇莖稈粗壯抗倒伏的水稻品種體現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乳物A,上述過程中使用的引物P2和P3的堿基需要完C.稻蝦共作模式的稻田自我調節能力增強,該調節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全互補配對物CR擴W引物PCR擴帽D.結果表明稻蝦共作能有效防治雜草,且防治效果優于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草劑B.設計引物的目的是能夠從其3'端開始連接脫氧5.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核苷酸1融合CR第一步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完善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體制機制。下列相關C.融合PCR的第一步兩條鏈重疊部位可互為另臉合PCR第-沙敘述錯誤的是條鏈的引物二融合蓋因I融合PCR第二步D.若融合PCR的第二步獲得128個融合基因,理論128個融合基因A.退耕還林、秸稈還田可增加生態系統的固碳量,以達到“降碳”目的上該過程消耗了254個引物B.通過降碳、減污、擴綠等措施,能提高生態足跡11.聚羥基脂肪酸酯(PH)是某些細菌以蔗糖為原料合成的一種胞內聚酯,具有類似C.生態恢復“擴綠”過程中選擇多樹種混交,可提高造林的成功率于合成塑料的物化特性及合成塑料所不具備的生物可降解性。PHA進入海洋后,可以被動D.協調人口增長、生活改善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有利于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物食用,約1~3年完全自然降解。下圖為HA的生產工藝流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高二生物試卷第1頁共8頁高二生物試卷第2頁共8頁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調研生物試卷答案一、單選題1-5 DBDAB 6-10CDDCA 11-15ABBBC 16-20BCBAA 二、多選題21BD 22BD 23BCD 24AB 25ABC三、非選擇題26.(9 分)(1) 14% 4.3×104(2)氣候適宜、沒有敵害等(2 分)(3) 減少 馬纓丹在與當地物種的競爭中占優勢,其他競爭力弱的種群有可能被淘汰,從而使當地物種豐富度下降(2 分)(4)物理 促進種群繁衍27.(9 分)(1)誘變育種、基因工程育種(2)平板劃線法 擴大培養(或增加黑曲霉菌種數量)(3)提供(碳源、)氮源、維生素(4) 30(5) 0.1%、8 天 接種量較大,菌種數量增長過快導致葡萄糖消耗過多,用于酵母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的葡萄糖減少(2 分) 過濾、沉淀28.(9 分)(1) 45 2.4×105 (2 分)當兩個或多個細菌相連時,在平板上只觀察到一個菌落(2 分)(2)蘋果樹腐爛病菌 芽孢桿菌 (D-d)(3)降低環境污染;減少化學藥劑在果實中的殘留;對其他生物擾動小29.(9 分)(1)能產生抗 RANKL 抗體的 B 淋巴細胞(2) PEG 融合法、電融合法和滅活病毒誘導法 未融合的親本細胞和融合有同種的細胞 克隆化培養和抗體檢測(3)純度高、靈敏度高和可以大量制備(2 分)(4) 大于 在癌癥患者體內 RANKL 高表達的情況下,聯合用藥效果最好。(2 分)30.(9 分)(1) RNA 聚合酶 將強啟動子和 G 基因帶入甜玉米細胞并整合到甜玉米細胞染色體的 DNA 上 NotⅠ和 SacⅠ(2) a4 株系玉米中可能沒有導入目的基因或目的基因未表達(2 分)(3) 實驗組有目的條帶、對照組無目的條帶 3 和 4 退火溫度太高、引物自連或互連(2 分)生物答案第 1頁 共 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生物 生物.pdf 生物 生物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