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學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圖片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學業質量監測歷史試題(圖片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惠東縣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學業質量監測歷史答案
一、選擇題:本題共 16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項中,只有一項
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A A C C C D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A A B B
1.【答案】C
【解析】孟子強調戰爭要順應民意,墨子則認為戰爭不管什么時間發生都會影響農業生產,
且墨子主張“非攻”即反對戰爭,表明他們都有一定的民本思想,重視人民的利益,故選 C
項;孟子并不是單純的反對,“取之而燕民悅”在順應民意的情況下是可以爆發戰爭的,排
除 A 項;材料僅僅表達了關于戰爭的看法,戰爭不能代表百姓的根本利益,排除 B 項;孟子
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其繼承了孔子“仁”的理念,但是墨子是墨家的代表,并沒有繼承
儒家“仁”的思想,排除 D 項。
2.【答案】A
【解析】漢武帝時期國力強大,北擊匈奴使得農牧分界線在長城一線,而南北朝時期,由于
北方少數民族內遷,并在黃河流域建立政權,導致農牧分界線總體上南移,這意味著中國經
濟格局有了較大變化,說明政局變化影響經濟格局,故選 A 項;農牧分界線的變化體現的是
民族遷徙導致的北方農業范圍縮小,而畜牧業范圍擴大,農牧業的分界線變化與江南開發并
無必然關聯,排除 B 項;農牧分界線的南移是政局變動引起的,并不意味著傳統農耕經濟的
漸趨衰退,南北朝之后農耕經濟的范圍就又增加了,農牧分界線又發生了變化,所以 C 項與
題意不符,排除 C 項;雖然當時存在氣候變遷,但是農牧分界線的變化主要受到政局的影響,
D 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D 項。
3.【答案】C 【解析】魏晉至隋唐期間,佛教在傳入中國后,逐漸與中國的宗法觀念和儒家思想相結合,
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理論。這說明佛教在中國的傳播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適應中國的
社會環境和民眾心理,呈現出本土化趨勢,故選 C 項;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在中國融入了宗法
觀念和儒家思想,并不能說明封建禮教受到沖擊,排除 A 項;材料只涉及佛教相關教義的變
化,未涉及統治者對佛教的態度,排除 B 項;材料體現的是佛教得到傳播,非佛教遭受毀滅
性打擊,且此項表述與魏晉至隋唐期間佛教發展狀況不符,排除 D 項。
4.【答案】B
【解析】B 項直接對應了題目中學者對絲綢之路的描述,既包含了“絲綢”“玉石”“香料”
等物質層面的內容,也包含了“佛法”等精神或文化層面的內容。這充分說明了絲綢之路在
物質和文化兩個層面都具有重要的價值,故選 B 項;絲綢之路雖然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
流和融合,但并非其主要功能或特性,排除 A 項;C 項雖然強調了絲綢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
中的重要性,但它只涵蓋了文化層面的價值,而忽略了物質層面的內容,排除 C 項;雖然絲
綢之路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但它并非僅僅是一個商業貿易通道,還承載著文化交流的重
任,排除 D 項。 5.【答案】A
【解析】A.據題干可知,安史之亂爆發,保障京師物資供應的漕運成為唐朝政權維系的關鍵
生命線,說明運河經營有利于延續唐朝統治,故 A 正確。B.與題干內容無關,排除 B。C.南
宋時期,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地區,排除 C。D.唐朝衰亡主要和安史之亂、藩鎮割據、
政治腐敗與宦官專權、經濟衰退、農民起義等有關,排除 D。
1
6【答案】A
【解析】據材料信息,蒙古西征帶來的科技和人文知識,以及中國火藥等火器科技,不僅為
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先河,還直接促進了西歐君主們打擊封建割據,從而推動了歐洲
民族國家的建立。這些都是西歐近代文明萌生的重要標志。A 項與材料內容高度吻合,故選
A 項;雖然蒙古西征確實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但材料主要強調的是這種交流對西歐近代
文明萌生的推動作用,而非單純的文化交流行為,排除 B 項;C 項表述較為寬泛,且“民族
文化互鑒條件”并非材料強調的主要內容。材料更側重于這種交流對西歐的具體影響,而非
條件的創造,排除 C 項;雖然材料提到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但并未直接說明這是蒙古西
征“直接”改變的結果。此外,政治格局的改變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單一歸因
于蒙古西征,排除 D 項。
7.【答案】C
【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認為下南洋的華工們在馬來半島的錫礦辛勤勞
動,促進了馬來半島的開發,推動了馬來半島的經濟發展,故選 C 項;材料強調華工們在馬
來半島的經濟貢獻,保留和傳播中華文化強調華工們在當地通過保護和傳承漢字、慶祝中國
的傳統節日等多種手段來承載和傳播中華文化,兩者主旨不符,排除 A 項;材料強調華工們
對馬來半島的經濟貢獻,未涉及華工們的離開對閩粵兩省的影響,也未涉及下南洋的原因是
這兩省人口過多,排除 B 項;結合所學華工移民們到馬來半島進行工作生活,有利于改變馬
來半島的人口結構,但“改變了”過于絕對,且材料強調華工移民們對馬來半島的經濟貢獻,
未涉及其對馬來半島人口結構的影響,排除 D 項。
8.【答案】C
【解析】1920 年正值新文化運動后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而俄國革命的成
功無疑為中國提供了一種新的國家出路探索的可能性。題目中《京報》對俄國革命及其他歐
洲國家歷史的介紹,反映了當時國人對不同國家發展模式和國家出路的關注和探索,故選 C
項;題目中并未提及馬克思主義受到任何挑戰,反而通過“俄事研究專欄”等內容,可以看
出當時對俄國革命及馬克思主義有一定的關注和介紹,排除 A 項;雖然題目中提到了歐洲國
家的政治制度,但這主要是為了介紹和比較,并未直接說明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何種
進展,且當時中國處于北洋軍閥專制統治時期,排除 B 項;雖然新文化運動等思想解放運動
在當時正在進行,但題目中的信息并未明確表明這一運動出現了何種轉折,此項的表述過于
籠統,排除 D 項。
9.【答案】C
【解析】C.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初期,為粉碎細菌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民普遍開展了群眾性衛生運動,改善了衛生狀況,強化了全民的衛生意識,故 C 項正確。A.
題干信息與提供有效預防疫病的經驗無關,排除 A 項。
B.“中國衛生事業的鮮明特色”并不是這些舉措的目的,排除 B 項。
D.題干未涉及現代醫療體系建立的相關信息,排除 D 項。
10.【答案】D 【解析】古代印度實行種姓制度,不同種姓間嚴禁通婚,法典規定少女青春期前完婚以阻止
所謂“血緣污染”,實際是防止高種姓女子與低種姓男子戀愛通婚導致種姓混亂,這是以法
律維護種姓制度,故選 D 項;女子地位低下雖在法典其他條款中有所體現,但材料中早婚規
定的主因是“血緣污染”,而非直接壓制女性,排除 A 項;婚姻制度法律化是法典的表面現
象,但題干強調其立法目的與種姓制度直接關聯,排除 B 項;《摩奴法典》屬婆羅門教經典,
與反對種姓制度的佛教無關,且法典形成時間早于佛教興盛期,排除 C 項。
11.【答案】C 【解析】據材料“必須先學會希臘文”可知,在希臘化世界中,必須學會希臘文,生活在巴
2
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也逐漸以希臘文為主來了解本民族經典,這充分表明希臘文化在東地中
海沿岸占據了主導地位,故選 C 項;據材料“以至原來的語言文字被棄而不用”可知,材料
主要強調的是當地人被迫學習希臘文,而非主動的東西方文化交流與互鑒,排除 A 項;波斯
帝國時期,西亞文明和北非文明首次被統一起來,排除 B 項;材料主旨是本土語言文字被棄
用,不能得出本土文化完全中斷的結論,“完全中斷”表述過于絕對,排除 D 項。
12.【答案】B
【解析】14 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入侵,導致拜占庭學者帶著希臘羅馬文化書籍逃往西歐,使
希臘文化在西歐傳播,這表明政治格局的變動(奧斯曼入侵改變原拜占庭地區局勢)對文化
發展(希臘文化傳播范圍改變)產生影響,故選 B 項;材料主要說的是東正教文化相關情況,
未提及天主教文化的批判改造,排除 A 項;僅從拜占庭學者逃往西歐講授希臘文化,無法體
現意大利具有成熟的文化體系,排除 C 項;拜占庭陷落使部分學者西遷,但文化中心轉移至
西歐是長期過程,材料僅體現文化傳播而非中心轉移,且奧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在 1453 年,
與題干“14 世紀”時間不完全吻合,排除 D 項。
13.【答案】A
【解析】材料中提到,拉丁美洲文化是在歐洲文化、土著文化、非洲文化和亞洲文化的共同
影響下形成的,這表明拉丁美洲文化具有多元性。同時,這種融合產生了“一種頗具特色的
拉丁美洲新型文化”,說明這種文化具有獨特性,故選 A 項;材料不僅僅提到了歐洲殖民者
文化的移植,還強調了土著文化以及非洲和亞洲文化的影響,排除 B 項;材料并沒有強調拉
美本土文化的破壞,而是強調了其與其他文化的融合,排除 C 項;材料雖然提到了不同文化
的交融,但主要強調的是文化融合的結果,而不是種族間的交融,排除 D 項。
14.【答案】A
【解析】據材料“基督教束手無策”“傳統宗教療法……幾乎被拋棄”可知瘟疫沖擊了基督
教的影響力,故選 A 項;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于 14 世紀,排除 B 項;“開始”過于絕對,排除
C 項;歐洲宗教運動興起指的是 1517 年德意志爆發的宗教改革運動,它的直接原因是教皇
銷售贖罪券,與材料不符,排除 D 項。
15.【答案】B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東國家在獲得一定獨立地位后開展自主考古發掘并限制文物外
運,這一轉變從本質上看,是因為這些國家試圖通過對自身文化遺產的掌控和挖掘,來構建
和強化民族文化認同,進而尋求國家認同,以鞏固自身的獨立地位和民族身份,故選 B 項;
自主考古不是看重文物的經濟價值,排除 A 項;中東國家開展自主考古發掘并限制文物外運,
重點在于強化對自身文化的掌控與認同,而不只是單純為了通過自主考古發掘去揭示歷史真
相,排除 C 項;“一直” 表述過于絕對,一戰后中東國家已開始自主考古發掘,并非一直受
西方殖民者影響,排除 D 項。 16.【答案】B
【解析】20 世紀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將英語和英文作為官方語言文字,同時保留了母語和文
字(馬來語、華語、泰米爾語和與之相應的華文、馬來文及泰米爾文),這順應了原住民與
外來移民等不同種族多元文化發展的需要,故選 B 項;新加坡的雙語政策適應了國內多元文
化發展的需要,與國際教育交流和合作并無直接關聯,A 項與史實和題意均不符,排除 A 項;
英文和英語屬于新加坡的雙語之一,是官方用語和文字,作為其曾經的宗主國英國為代表的
西方文化影響力還是相當大的,由此可見,這并未動搖西方文化的霸主地位,排除 C 項;新
加坡的移民來自不同的國家和民族,并不全是英語國家,所以說降低了移民群體適應成本的
說法夸大了英語的作用,排除 D 項。
3
二、材料題
17.【答案】
(1)背景:列強入侵打開中國國門;西方文明的傳入;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或答洋務
運動的興起);受到日本的影響。(任意 3 點 6 分)
影響: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促進了國人思想解放和社會生活的變化;沖擊和動
搖了中醫的地位。(任意 2 點 4 分)
(2)因素:中醫的科學價值;中醫服務有效、簡便、低廉;中國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的推動。(任意 3 點 6 分)
看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肯定了中醫學對人類健康所作出的貢獻;有助于推動中醫的傳播
和發展,提高我國中醫的影響力。(任意 2 點 4 分)
【解析】
(1)第一小問背景,據材料一“19 世紀中葉以后”及所學可知,此時西醫傳入的背景是列
強入侵打開中國國門;西方文明的傳入;據材料一“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開始官派留學生”
可知,洋務運動的興起,先進的中國人學習西方;據材料一“明治維新后,日本西醫發展很
快,不少中國留學生在日本間接吸收了西醫知識”可知,受到日本的影響。第二小問影響,
據材料一“許多傳教士在華行醫、建立醫院、開辦醫學校、翻譯醫學書籍和出版醫藥刊物”
及所學可知,推動了中國近代醫學事業的發展;據材料一“一些清廷官員和洋務人士體驗到
了西醫的功效……各地受醫人數大為增加”可知,促進了國人思想解放和社會生活的變化;
據材料一“中醫人士開始自發地學習西醫”可知,沖擊和動搖了中醫的地位。 (2)第一小問因素,據材料二“屠呦呦憑借青蒿素的發現摘得諾貝爾獎,這一抗瘧藥物拯
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性命”及所學可知,中醫的科學價值和使用價值,中醫服務有效、簡便、
低廉;據材料二“在俄羅斯,選擇中醫作為中國元素代表的比例更是高達 75%。目前,中醫
藥已經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及所學可知,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各國經濟
文化交流加深,中國中醫文化逐漸向外傳播;據所學,中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
部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的發展,這促進了中醫的向外傳播與發展。第二小問看
法,據材料二“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元素”“中醫藥已經傳播到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世界
范圍的‘中醫熱’已然形成”可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據材料二“屠呦呦憑借青蒿素的發
現摘得諾貝爾獎,這一抗瘧藥物拯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性命”及所學可知,肯定了中醫學對
人類健康所作出的貢獻;有助于推動中醫的傳播和發展,提高我國中醫的影響力。
18.【答案】 (1)方式:不斷擴大移民人口;發展種植園經濟;建立據點和城市實施行政管轄。(3 點 6
分) (2)特點:以永久性移民為主;移民人口規模較大;契約奴占比較大。(3 點 6 分)
(3)影響:促進了美洲大陸的開發;改變了美洲大陸的人口結構;促進了歐洲文明在北美
的傳播;加深了歐洲與美洲的聯系;(任意 3 點 6 分)給印第安人帶來了深重災難;打斷了
美洲獨立發展的進程。(2 分,答出一點即可)
【解析】
(1)據材料一“1530 年,葡萄牙國王派遣馬丁·索薩率船隊前往巴西,首次移民 400 人”
“1549 年,葡萄牙駐巴西總督托梅·德·索薩于巴伊亞城設立行政統治中心,移入 1000 名
殖民者”并結合所學可知,不斷擴大移民人口;據材料一“大都為破落封建主、軍人、商人
和官吏,靠役使印第安人和黑奴,經營種植園為業”可知,發展種植園經濟;據材料一“葡
萄牙分別在圣文森特和皮拉蒂尼加(圣保羅)建立兩處殖民據點……于巴伊亞城設立行政統
治中心”可知,建立據點和城市實施行政管轄。 (2)據材料二“英國人在北美大陸的第一個永久性移民點,是 1607 年建立的詹姆斯敦”“1755
4
年,英國遷居北美的移民總數逾 150 萬,1760 年為 160 萬,1775 年達 260 萬”可知,以永
久性移民為主;據材料二“1755 年,英國遷居北美的移民總數逾 150 萬,1760 年為 160 萬,
1775 年達 260 萬”可知,移民人口規模較大;據材料二“僅 1635—1660 年即輸入 3.75 萬
—5 萬人,契約奴在北美殖民地移民中達 60%~70%”可知,契約奴占比較大。
(3)據材料二“英移民注重經營農業,創辦種植園,生產谷物和經濟作物,因而對勞動力
的需求迫切”并結合所學可知,促進了美洲大陸的開發;據材料一“維持其經濟運轉的基本
勞動力,起初為印第安人,后來則以黑奴為主”并結合所學可知,改變了美洲大陸的人口結
構;據材料二“1620 年,乘坐‘五月花號’商船到北美的清教徒移民,在新英格蘭建立了
普利茅斯殖民地”并結合所學可知,促進了歐洲文明在北美的傳播;據材料一“16 世紀末
17 世紀初,成千上萬的渴求土地的葡萄牙人移入巴西,他們在巴西仍以統治者的面目出現”
并結合所學可知,加深了歐洲與美洲的聯系;據材料一“大都為破落封建主、軍人、商人和
官吏,靠役使印第安人和黑奴,經營種植園為業”并結合所學可知,給印第安人帶來了深重
災難;打斷了美洲獨立發展的進程。
19.【答案】(12 分)論題部分 0~3 分,闡述部分 0~9 分,具體賦分要求如下。
分值 要 求
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
能夠引用兩個以上的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史實分析準確,論證充分,結論
10—12
合理;邏輯嚴謹,表述通順。
所擬論題符合要求,指向明確。
能夠引用兩個具體史實,支持論題;史實分析較準確,論證較充分,結論合
7—9
理;邏輯較嚴謹,表述通順。
能夠擬出論題,基本符合要求。 4—6
能夠運用史實支持論題;有一定的分析、論證;表述較通順。
0—3 能夠擬出論題。 能夠運用史實說明。
論題:茶葉的傳播影響英國的生產和生活
闡述:1661 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為皇后,開啟英國飲茶風
尚 。17 世紀末,珍貴的茶葉,用從中國進口的瓷器裝好,擺在歐洲富裕家庭議事間的展示
架上,人們逐漸開始把糖和牛奶加到茶水里。這些信息說明,17 世紀末,英國上流社會興
起飲茶風,飲茶是身份的象征。18 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支配世界茶葉貿易,并賺取
了巨額利潤。可知茶葉貿易促進英國資本主義發展。19 世紀工業革命期間,茶已經成為工
薪階層和中下階層全天佐餐的標準飲料。那些給工人供應茶水的雇主,發現工人的狀態比以
前有了很大的改善。體現了飲茶在英國社會各階層中得到普及。19 世紀 60、70 年代,英、
俄等國在漢口及附近地區建立工廠,利用蒸汽機等技術就近加工生產國際市場需要的茶葉產
品,說明茶葉的傳播推動生產和技術革新與推廣。
總之,英國飲茶人員有上流社會,中產階級和百姓,茶葉的傳播影響英國人生活,茶葉的傳
播也推動了英國生產和技術發展。
【解析】
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者兩條以上的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如:提煉材料信息“嗜好飲茶的葡
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為皇后,開啟英國飲茶風尚 ”“珍貴的茶葉,用從中國進
口的瓷器裝好,擺在歐洲富裕家庭議事間的展示架上,人們逐漸開始把糖和牛奶加到茶水里”
“下午茶逐漸成為一種新的社交方式和時尚的象征,是英國女士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
5
“茶已經成為工薪階層和中下階層全天佐餐的標準飲料。那些給工人供應茶水的雇主,發現
工人的狀態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英、俄等國在漢口及附近地區建立工廠,利用蒸汽機
等技術就近加工生產國際市場需要的茶葉產品”可得出論題:“茶葉的傳播影響英國生產生
活”。闡述時,講明茶葉的傳播對英國生產生活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中的相關內
容進行簡要分析,如茶葉的傳播情況,及英國生產生活與茶葉的關系。
例如:1661 年,嗜好飲茶的葡萄牙公主凱瑟琳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為皇后,開啟英國飲茶風
尚 。17 世紀末,珍貴的茶葉,用從中國進口的瓷器裝好,擺在歐洲富裕家庭議事間的展示
架上,人們逐漸開始把糖和牛奶加到茶水里。這些信息說明,17 世紀末,英國上流社會興
起飲茶風,飲茶是身份的象征。18 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支配世界茶葉貿易,并賺取
了巨額利潤。可知茶葉貿易促進英國資本主義發展。19 世紀工業革命期間,茶已經成為工
薪階層和中下階層全天佐餐的標準飲料。那些給工人供應茶水的雇主,發現工人的狀態比以
前有了很大的改善。體現了飲茶在英國社會各階層中得到普及。19 世紀 60、70 年代,英、
俄等國在漢口及附近地區建立工廠,利用蒸汽機等技術就近加工生產國際市場需要的茶葉產
品,說明茶葉的傳播推動生產和技術革新與推廣。最后總結,英國飲茶人員有上流社會,中
產階級和百姓,茶葉的傳播影響英國人生活,茶葉的傳播也推動了英國生產和技術發展。
6惠東縣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二年級期中學業質量監測
歷史
2025.4
說明: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
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每個題目有四個選項,只有一項是正確選項)
1.對于戰爭的看法,孟子提出“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墨子認為
“春則廢民耕稼數藝,秋則廢民獲斂”。由此可知兩者()
A.對戰爭持反對的態度
B.維護百姓的根本利益
C.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
D.繼承和發展仁的思想
2.圖1、圖2分別是漢武帝時期和南北朝時期農牧分界線。兩個時期農牧分界線的變化說明()
衣技日甜
圖1漢武帝時期農牧分界線
圖2南北朝時期農牧分界線
A.政局變化影響經濟格局
B.民族遷徙促進江南開發
C.傳統農耕經濟漸趨衰退
D.氣候變遷導致牧強農弱
3.印度原始佛教追求涅槃,主張修行實踐,不拜偶像。魏晉至隋唐期間,佛教雜糅了宗法觀念和
儒家思想的輪回學說變成了天理輪回、報應不爽的理論。對涅槃超脫的追求變成了對來世幸福的追
求,修行實踐變成了布施求福。這種變化說明()
A.封建禮教觀念受到沖擊
B.隋唐統治者重視佛教
C.佛教呈現出本土化趨勢
D.佛教遭受毀滅性打擊
4、有學者認為:“絲綢之路是一條‘絲綢’之路,是‘玉石’之路,是‘香料’之路,是‘佛法
之路。也就是說,絲綢之路說的是一些物品、思想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該學者認為“絲
綢之路”(
)
A.是民族融合與遷徙的主要紐帶
B.兼具物質和文化的雙重價值
C.是貫通中西方文化的重要橋梁
D.打開多元化的商業貿易通道
高二歷史第1頁共6頁
5.安史之亂后,為保障京師物資供應,中央打通了長安與江淮間的漕運路線。唐德宗時,面對北
方叛亂,中央情勢一度艱難。當三萬石米通過運河抵達陜州時,德宗對太子說:“米已至陜,吾父
子得生矣!”。這反映了()
A.運河經營有利于延續唐朝統治
B.中央加強了對江南地區的管控
C.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南方地區
D.唐朝衰亡主要是由于藩鎮割據
6.蒙古西征帶來的或從阿拉伯和回教人處轉移過來的科技和人文知識,是日后西歐“文藝復興”
的先河:蒙古西征帶來的中國火藥等火器科技,更是日后西歐君主們打擊封建割據領主們的致命工
具。歐洲民族國家的建立因此才得以實現。材料主要強調蒙古西征()
A.助推了西歐近代文明萌生
B.致力于東西方的文化交流
C.創造了民族文化互鑒條件
D.直接改變了歐洲政治格局
7.明清中國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興起了“下南洋”移民潮。英國海峽殖民地總督瑞天咸曾說:“馬
來諸邦之維持,專賴錫礦之稅入…錫礦之工作者,首推華僑。彼等之才能與勞力,造就今日之馬
來半島。”由此可知,“下南洋”()
A.保留和傳播了中華文化
B.緩解了閩粵兩省的人口壓力
C.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D.改變了馬來半島的人口結構
8.1920年《京報》開辟了“俄事研究專欄”,對俄國的革命歷史進行詳細介紹。此外,《京報》
還介紹了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結構、革命等諸多方面的歷史演變。這
可用于印證當時()
A.馬克思主義受到了挑戰
B.民主政治建設取得了進展
C.國人對國家出路的探索
D.思想解放運動出現了轉折
9.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召開。毛澤東題詞號召:動員起來,講究衛生,
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大會把“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確立為新
中國衛生工作四大方針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員會成立,后更名為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這
階段運動以除“四害”為中心,以衛生工作為抓手開展。這些舉措旨在()
A.促進現代醫療體系的建立
B.體現中國衛生事業的鮮明特色
C.強化全民的衛生防范意識
D.為人類提供有效預防疫病的經驗
10、《摩奴法典》是古代印度法律制度的集大成者,在婚姻方面,法典規定:“婚齡為8歲,少女在
青春期來臨之前就完婚,理由是試圖阻止因浪漫的戀愛而產生血緣的污染。”這主要反映了古代印
度社會()
高二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气| 星子县| 长岛县| 佛山市| 南召县| 衢州市| 饶阳县| 营山县| 吴桥县| 韶山市| 嘉禾县| 景谷| 墨竹工卡县| 阳城县| 彰化市| 兰州市| 秦安县| 新丰县| 出国| 西华县| 黔南| 方山县| 嘉兴市| 芜湖县| 乐陵市| 拉孜县| 明水县| 扎赉特旗| 孟州市| 巨野县| 岳阳县| 新干县| 沧州市| 石渠县| 永修县| 浪卡子县| 卢氏县| 清苑县| 桐城市| 珠海市|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