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浙江省寧波市重點中學提前招生模擬練習3總分16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C:12,H:1,O:16,Mg:24,Na:23,Cl:35.5,S:32,Cu:64,N:14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3分,共45分)1、在兩種光照強度下,不同溫度對某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響如圖。對此圖理解錯誤的是( )A.在低光強下,CO2吸收速率隨葉溫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B.在高光強下,M點左側CO2吸收速率升高與光合酶活性增強相關C.在圖中兩個CP點處,植物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D.圖中M點處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2、下左圖為某校園局部平面示意圖,右圖為周老師在校園中拍攝的“太陽灌進籃筐”創意照片,照片拍攝的是( )A.旭日東升 B.正午烈日 C.黃昏夕陽 D.午夜太陽3、捕集空氣中CO2加氫制甲醇(CH3OH),可實現CO2資源化利用和“零碳”排放,其轉化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中,電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2∶1B.反應②中,生產1.6 kg CH3OH理論上要消耗2.2 kg CO2C.轉化過程中,H2O和H2循環轉化,無需額外補充D.等質量的甲醇制取時消耗的CO2與燃燒時生成的CO2相等,實現“零碳”排放4、二氧化碳(CO2)爆破技術是現代工程建設中非常環保的技術。起爆前高壓泵將CO2壓縮成高壓氣體,液化后輸入爆破筒內。如圖所示,爆破時電加熱管發熱,使筒內的液態CO2迅速汽化,形成的高壓氣體從泄氣孔中噴出,實施爆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高壓泵壓縮CO2,氣體內能增大,溫度降低B.高壓泵壓縮CO2,氣體內能減小,溫度升高C.高壓CO2氣體噴出時,內能增大,溫度升高D.高壓CO2氣體噴出時,內能減小,溫度降低5、過一硫酸鹽(PMS)可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X。為研究多孔陶瓷對PMS降解X的影響,取三份污水,控制其他條件相同,分別進行實驗:①向污水中加入PMS②向污水中加入PMS和多孔陶瓷③向污水中加入多孔陶瓷。測得三個實驗污水中Ⅹ的降解率(降解率)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說明0~20分鐘內PMS降解X的能力較弱B.設計實驗③的目的是比較PMS與多孔陶瓷降解X的能力C.實驗①、②、③說明0~20分鐘內多孔陶瓷能加快PMS對X的降解D.多孔陶瓷可能對PMS降解X有催化作用6、顯微鏡能夠幫助我們觀察到用肉眼無法看清楚的生物體及其細微結構。下列有關實驗操作及現象分析錯誤的是( )A.要將圖1中的甲細胞移動到視野中央,應向右上方移動玻片標本B.要想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擇的鏡頭組合是圖2中的②③C.圖1中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所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葉綠體和線粒體D.若視野中出現一黑色污點,轉動目鏡和移動玻片污點均不動,則污點在物鏡上7、物質轉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內容。甲、乙、丙、丁是不同類別的常見物質,甲是單質,丁是配制波爾多液的原料,轉化關系如圖(“—”表示相互反應,“→”表示一步轉化,涉及的反應均為初中化學常見反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一定是置換反應 B.反應②有氫氣生成C.反應③④一定有沉淀生成 D.丙是鹽8、質量為的杯子,裝入適量的水后放在水平的電子秤上,如圖甲;接著把草莓輕放入水中,草莓漂浮,如圖乙;然后用細針將草莓輕壓入水中,如圖丙;水均未溢出,電子秤示數依次為、、,不計細針體積。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圖中,水對杯底的壓力為 B.乙圖中,草莓的質量為C.丙圖中,草莓排開水的體積為 D.丙圖中,細針對草莓的壓力為9、醫生在搶救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癥患者時,使用某種體外膜氧合器(俗稱“人工肺”)的急救設備,其工作原理如下圖(血液泵將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輸回到上腔靜脈中)。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氧合器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B.輸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臟的右心房C.血液泵替代肺的氣體交換功能D.輸回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0、如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小明用其中一種物質(X)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水蒸發忽略不計)。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溫度/℃ 20 40 60溶解度/g KNO3 31.6 63.9 110NaNO3 88.0 103 125A.X為NaNO3 B.③中溶液為X的不飽和溶液C.④中溶液的質量為100 g 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②=③>④11、如圖甲,粗糙程度不變的水平地而上,物體受到水平向右拉力。拉力大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乙所示,物體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4~6s,物體運動路程為18m B.4~6s,拉力F的功率為12WC.時,物體受到摩擦力大于2N D.拉力為6N時,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12、如圖是小明為某倉庫設計的溫度報警電路。為熱敏電阻,其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為可調電阻。溫度正常時指示燈L發光,當溫度升高到報警溫度時,指示燈熄滅,蜂鳴器報警。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R1的阻值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B.溫度升高過程中,電磁鐵磁性減弱C.若要調低報警溫度,可將R2的阻值調大D.若控制電路電源電壓降低,報警溫度將升高13、卷葉象甲(如圖)是一類農業害蟲,發育過程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雌蟲在植物葉片上產卵后,將整個葉片加工成卷筒狀并切下,作為幼蟲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關于卷葉象甲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屬于節肢動物中的甲殼類 B.卷葉象甲加工葉片屬于先天性行為C.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D.在蛹期噴灑農藥防治最有效14、某溶液可能含有HCl、CuCl2、Cu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組成,向一定質量的該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與所加氫氧化鋇溶液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d點后,溶液的pH保持不變B.b點對應的溶液中有三種溶質C.c點到d點的過程中,溶液中溶質總質量在減少D.原溶液含有HCl、CuCl2和CuSO415、如圖所示的電路,電源電壓保持不變,滑動變阻器和小燈泡兩個元件中,一個接在A、B兩點之間,另一個接在C、D兩點之間。閉合開關S,電流表的示數為0.20A,用電壓表測得A、B兩點間的電壓為1.8V,C、D兩點間的電壓為1.2V;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使電流表的示數變大,A、B兩點間的電壓變為1.5V,已知小燈泡燈絲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則此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值可能為( )A.5Ω B.6Ω C.7Ω D.8Ω二、(每空2分,共40分)16、愛動手愛思考的小軍,在做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后,又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進行拓展探究。(1)蠟燭隨著燃燒而變短,小軍發現光屏上所成的像向上移動,從而影響了實驗的進行,如圖乙所示。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你認為他最合理的調整方法是 ;A.只需將光屏適當上移 B.只需將凸透鏡適當下移C.將光屏和凸透鏡都適當下移 D.以上操作均可行(2)小軍認為在實驗過程中用蠟燭作為發光體除容易變短外,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 。(寫出合理的一條即可)17、在自然條件下,某植物葉片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隨溫度變化的趨勢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該植物葉片在溫度a和c時的光合速率相等,葉片有機物積累速率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溫度d時,該植物體的干重會減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溫度超過b時,該植物由于暗反應速率降低導致光合速率降低。暗反應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點即可)(4)通常情況下,為了最大程度地獲得光合產物,農作物在溫室栽培過程中,白天溫室的溫度應控制在__________________最大時的溫度。18、葡萄糖酸具有酸性,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等。葡萄糖酸鈣可用作鈣營養強化劑。(1)制備葡萄糖酸。葡萄糖與O2在酶的催化下轉化為葡萄糖酸(化學式為C6H12O7,可用HA表示),制備時向含有酶的葡萄糖溶液中鼓入空氣,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經處理得到HA產品。① 鼓入空氣除能提供O2外,還能起到攪拌作用,促進反應充分進行。② 酶的催化效率與溶液pH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反應過程中需緩慢添加適量NaOH溶液,作用是 。加入NaOH對產品產生的不利影響是 。(2)制備葡萄糖酸鈣晶體。以貝殼為原料,處理后得到高純CaCO3。I.將CaCO3與足量HA溶液充分反應,得到葡萄糖酸鈣溶液;向其中加入適量無水乙醇,析出大量葡萄糖酸鈣晶體(可用CaA2·H2O表示)。①標志CaCO3與HA反應完全的現象是 。②相同溫度下,CaA2在無水乙醇中的溶解度 CaA2在水中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Ⅱ.煅燒CaCO3得到CaO;CaO與水反應制得石灰乳,再加入足量HA與其充分反應;將所得溶液蒸發濃縮、冷卻結晶,得到CaA2·H2O。①CaCO3高溫分解生成CaO的化學方程式為 CaCO3 CaO + CO2↑。②控制其他條件相同,實驗室中取兩份相同質量的CaO,分別加入50 mL、70 mL的水制得石灰乳,與HA反應后,最終所得CaA2·H2O的質量見表。根據實驗結果,實際生產制備CaA2·H2O時,選擇向每份質量的CaO中加水50 mL而非70 mL,原因是 。實驗編號 1 2水的體積/mL 50 70CaA2·H2O的質量/g 20.5 20.619、電動汽車的興起對金屬鎂和碳酸鋰(Li2CO3)的需求增大。以鹽湖鹵水(主要成分是MgCl2、NaCl、LiCl)為原料,制備金屬鎂和碳酸鋰的主要物質轉化流程如下:資料:①碳酸鈉能與氯化鎂發生復分解反應;②部分物質的溶解度如下表:物質 Li2CO3 MgCO3 LiOH LiCl MgCl2 Mg(OH)220℃時溶解度/g 1.32 0.039 12.8 77 54.8 難溶(1)為避免引入新雜質,過程Ⅰ中加入的適量物質X是 。(2)制鎂過程中發生中和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過程Ⅱ的目的是濃縮含鋰溶液。這個過程中,氯化鈉的結晶方法是 (填“蒸發結晶”或“降溫結晶”)。(4)過程Ⅲ發生了復分解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5)用鹽湖鹵水制取碳酸鋰,要先除去鹵水中的氯化鎂,其原因是 。20、超載存在安全隱患,交通部門常用“地磅”檢測貨車是否超載。圖甲是小楓設計的模擬地磅原理的簡化電路圖,電源電壓恒為3V,定值電阻R0規格可選,電壓表(選0~3V量程),力敏電阻R的阻值隨所受壓力F變化關系如圖乙所示。力敏電阻R上方緊密連接一輕質絕緣平板,檢測時將貨車模型靜置于其上。(g取10N/kg)(1)若貨車模型總質量為1.5kg,則其所受重力為 N;(2)如果用圖甲所示電路檢測,當定值電阻R0一定時,靜置在絕緣平板上的貨車模型總質量越大,電壓表示數越 ;(3)小楓將電壓表改接到定值電阻R0兩端后,如圖丙所示,且將電壓表2V刻度線處設置為貨車模型總質量最大值,超過此刻度線代表超載。如果設定檢測的貨車模型總質量不超過2kg,則R0阻值應為 Ω。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40分)21、2024年5月1日,我國利用船舶加裝的碳捕捉系統回收首罐液態二氧化碳的卸船,標志著遠洋航行船舶從燃油消耗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同學們對“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非常感興趣,開展有關二氧化碳的項目式學習。任務一:調查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1)同學們調查到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有很多,你認為有 (寫一種即可)。任務二:討論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2)同學們討論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方法,知道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你的一種低碳生活方式是 。有同學想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 (填實驗現象),補充了可以利用有堿溶液或水吸收二氧化碳。任務三:探究實驗室中不同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實驗室提供4種試劑:水、飽和石灰水、質量分數為0.165%的NaOH溶液、質量分數為40%的NaOH溶液。【提出問題】上述4種試劑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如何?【查閱資料】①室溫下,飽和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質量分數約為0.165%②利用壓強傳感器及信息處理終端可將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呈現和分析【進行實驗】步驟1:各裝置氣密性良好(夾持裝置已省略),同學們用4只250 mL燒瓶集滿純凈的二氧化碳氣體。步驟2:用4支注射器分別取60 mL上述提供的4種試劑,將燒瓶分別連接壓強傳感器和注射器(如圖1所示)。步驟3:待燒瓶內氣壓平穩后,迅速將4支注射器內試劑分別全部注入相對應的燒瓶中,關閉止水夾,觀察壓強變化。一段時間后,振蕩燒瓶,繼續觀察壓強變化。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并展示燒瓶內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如圖2所示)【分析討論】(3)根據40%NaOH溶液對應的曲線,分析t1~t3時間段曲線變化的原因是 。【得出結論】(4)結合圖2數據,從壓強和吸收效果兩個角度對比分析,得到的結論是 。任務四: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5)在老師指導下,知道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氫氧化鈉有剩余。為了達到零碳排放和對環境無污染,形成二氧化碳閉環的意識。現處理上述實驗中40%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的液體,你設計的實驗方案是 。師生對其他燒瓶中的物質也進行了科學處理。【拓展思維】我國已經實現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甲醇和負碳纖維等,“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形成閉環”是未來碳科學和技術發展的探索方向。22、在某屆瀘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小明制作的“桿秤液體密度計”如圖甲所示,選取了一根質量不計的硬質輕桿,P為提掛點,P點的左側端點A處懸掛透明塑料杯,右側懸掛秤砣,不計細線質量。將相同體積不同密度的待測液體加入杯中,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杠桿平衡時,秤砣懸掛點到P點的距離與待測液體的密度成一次函數關系,即可在杠桿上均勻標出刻度線來測量液體密度。其制作與測量過程中進行了如下操作:(1)距離左端點A處10cm的位置制作提掛點P;用天平稱得空塑料杯質量如圖乙所示,則空塑料杯質量為 g;右側秤砣采用50g鉤碼拴上細線制成;(2)將空塑料杯懸掛在A點,調節右側秤砣細線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時細線位置處標記為“”,此刻度線到提掛點P距離為 cm;(3)將100mL密度為的水倒入塑料杯中,在液面處作標記,調節秤砣細線位置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在此時秤砣細線位置處標記為“1”,此刻度線到提掛點P的距離為 cm;將“0”到“1”刻度線之間均分10等份,則該密度計的分度值為 ;按該分度值在杠桿上均勻畫出刻度線,即桿秤密度計制作完成;(4)用制作好的密度計測量某一液體密度時,將100mL的液體倒入空塑料杯中,秤砣細線位置如圖丙所示,則待測液體密度為 ;(5)制作好的密度計不僅能夠測出液體的密度,還可以測算某些固體的密度。某次測量時,小明將石塊放入空塑料杯中,杠桿平衡時,秤砣細線在“0.5”刻度處,再向杯中加水至100mL標記處(石塊浸沒),杠桿再次平衡時,秤砣細線在“1.3”刻度處,則小石塊的密度為 。23、滸苔是形成綠潮的主要藻類。綠潮時滸苔堆積在一起,形成大量的“藻席”,造成生態災害。為研究滸苔瘋長與光合作用的關系,進行如下實驗:Ⅰ.光合色素的提取、分離和含量測定(1)在“藻席”的上、中、下層分別選取滸苔甲為實驗材料,提取、分離色素,發現滸苔甲的光合色素種類與高等植物相同,包括葉綠素和___________。在細胞中,這些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_。(2)測定三個樣品的葉綠素含量,結果見下表。樣品 葉綠素a(mg·g-1) 葉綠素b(mg·g-1)上層 0.199 0.123中層 0.228 0123下層 0684 0.453數據表明,取自“藻席”下層的樣品葉綠素含量最高,這是因為___________。Ⅱ.光合作用關鍵酶Y的粗酶液制備和活性測定(3)研究發現,滸苔細胞質基質中存在酶Y,參與CO2的轉運過程,利于對碳的固定。酶Y粗酶液制備:定時測定光照強度并取一定量的滸苔甲和滸苔乙,制備不同光照強度下樣品的粗酶液,流程如圖1。粗酶液制備過程保持低溫,目的是防止酶降解和___________。研磨時加入緩沖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穩定。離心后的___________為粗酶液。(4)酶Y活性測定:取一定量的粗酶液加入到酶Y活性測試反應液中進行檢測,結果如圖2。在圖2中,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滸苔甲酶Y活性最高時的光照強度為___________μmol·m-2·s-1(填具體數字),強光照會___________滸苔乙酶Y的活性。四、分析計算題(24題3分,25-28每題8分,共35分)24、徐州某中學學生步行前往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參加清明祭掃活動。圖1為該學生途中迎面看到的道路指示牌,圖2為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該學生看到道路指示牌時的位置可能位于圖2中的A.① B. C.③ D.④(2).從該位置到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大致行進方向為25、A為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物塊,質量為300g,邊長如圖甲所示。B為內部平滑的圓柱形薄壁容器,底面積為300cm2,高為15cm,如圖乙所示。A、B均靜置于水平地面上。水的密度為1.0×103kg/m3,g取10N/kg。(1)求A的密度;(2)圖甲中A對地面的壓強為p1,將A放入B后,B對地面的壓強為p2,且p1:p2=5:2,求B的質量;(3)將A放入B后,向B中緩慢加水,在A對B底部的壓力恰好最小的所有情況中,分析并計算水對容器底部的最小壓力。26、某種天然堿樣品的化學式可以用xNaHCO3·yNa2CO3·zH2O表示(式中x、y、z是最簡整數比)。取50克某一濃度的鹽酸與3.32克樣品充分反應,能生成1.32克CO2氣體。(1)若改用1.66克樣品與50克這種鹽酸反應,能產生 克CO2。(2)另取3.32克樣品在300℃下加熱至完全分解(已知Na2CO3在300℃時不會分解),能產生0.22克CO2和0.45克H2O,試確定該樣品的化學式: 。(3)寫出這種天然堿與鹽酸完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若6.64克天然堿樣品與50克該鹽酸充分反應時放出的CO2最多,求該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27、某同學取MgC12和KC1固體混合物10.8g,向其中加入115g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將100g一定質量分數的KOH溶液平均分成5等份,依次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生成沉淀的質量與K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KOH溶液的質量/g 20 20 20 20 20產生沉淀的質量/g 1.45 m 4.35 5.8 5.8請分析計算。(1)表中m的值是_____。(2)所用KOH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3)計算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要寫出計算過程)。28、某科研小組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對由多種半導體材料混合制成的一種新材料電阻R3(標有2.5V字樣)進行了測量。電源電壓恒定不變,電流表的量程為0~0.6A,電壓表的量程為0~3V。當閉合S和S1、斷開S2,將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從一端移至另一端,測得電流表示數隨電壓表示數變化情況如圖乙中的圖象A所示。當把電壓表并聯在R3 兩端,閉合S和S2、斷開S1,移動滑動變阻器R2的滑片P,測得新材料電阻R3電流隨電壓變化情況如圖乙中的圖象B所示。求:(1)新材料電阻R3正常工作時的電功率。(2)滑動變阻器R2的最大阻值。(3)電源電壓。(4)在圖甲電路中,電壓表并聯在R2兩端,當閉合S和S2、斷開S1時,為保證電路安全滑動變阻器R2連入電路的阻值范圍。答題卷 班級 姓名選擇題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題16、(1) (2)17、(1)(2)(3)(4)18、(1)(2)① ② ③19、(1) (2) (3)(4)(5)20、(1)(2)(3)三、實驗探究題21、(1)(2)(3)(4)(5)22(1)(2)(3)(4)(5)23、I(1)(2)II(3)(4)四、分析計算題24、(1) (2)25、26、27、28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3分,共45分)1-5、CACDB 6-10:CACBC 11-15:BDBBC二、(每空2分,共40分)16、 (1) AB(2)實驗中燭焰會隨空氣的流動飄忽不定,影響像的穩定,不方便測量。17、(1)① 不相等 ② 溫度a和c時的呼吸速率不相等(2)溫度d時,葉片的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但植物的根部等細胞不進行光合作用,仍呼吸消耗有機物,導致植物體的干重減少(3)溫度過高,導致部分氣孔關閉,CO2供應不足,暗反應速率降低;溫度過高,導致酶的活性降低,使暗反應速率降低(4)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差值18、(1) ②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的酸性增強,酶的催化效率下降,加入NaOH調節溶液的pH,保證酶的催化效率 引入NaA雜質,降低HA純度(2)I.①固體完全溶解,沒有氣泡產生 ② 小于 Ⅱ. ②增加20mL水,產品質量增加不大,且液體過多不利于固體析出,節約用水19、(1)氫氧化鈉溶液(2)2 HCl + Mg(OH)2 = MgCl2 + 2 H2O(3)蒸發結晶(4)2 LiCl + Na2CO3 = Li2CO3↓ + 2 NaCl(5)防止MgCl2 與Na2CO3反應生成MgCO3沉淀,導致Li2CO3不純20、 15 小 1000三、實驗探究題(每空2分,共40分)21、(1)化石燃燒的燃燒(合理即可)(2)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合理即可) 變渾濁(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氣體體積減少,使燒瓶內壓強減少,振蕩,40%的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充分接觸,反應速率更快(合理即可)(4)相同條件下,40%的氫氧化鈉溶液壓強變化最大,吸收二氧化碳效果最好(5)向待處理的液體中逐滴加入氯化鈣溶液,直至不再產生白色沉淀,過濾,再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直到溶液呈中性(合理即可)22、 25 5 25 0.1 0.8 2.523、(1) ①. 類胡蘿卜素 ②. 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類囊體薄膜(2)下層陽光少,需要大量葉綠素來捕獲少量的陽光,(3) ①. 酶變性(防止酶降解和保證酶空間結構穩定,防止酶喪失活性) ②. 維持pH值 ③. 上清液(4) ①. 1800(1800-1900之間都可以) ②. 抑制四、分析計算題(24題3分,25-28每題8分,共35分)24、(1).② (2).A先向南再向西25、(1);(2)0.6kg;(3)11.25N26、(1)0.66克;(1分)(2)NaHCO3·2Na2CO3·2H2O(1分)(3) NaHCO3·2Na2CO3·2H2O+5HCl==5NaCl+5H2O+3CO2↑;(2分) 7.3%(2分)27、(1)2.9(2)14%;(3)8.1%。28、(1)1.25W;(2)15Ω;(3)4.5V;(4)4Ω-12Ω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