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測評驗收卷(四)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3分,共42分)1.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水果和花卉具有芳香氣味是因為它們含有酯類物質用鈉可將乙醇與乙酸區(qū)別開若皮膚不慎沾上苯酚,應立即用酒精擦洗福爾馬林具有防腐功能,可用于食品保鮮2.乙酸乙酯與O在硫酸作用下,發(fā)生下列水解反應:+O+CH3CH2—OH,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 )乙醇具有還原性,可用于日常消毒乙酸有弱酸性,可用于除水垢乙酸乙酯是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可作萃取劑18O有放射性,可用于化學反應示蹤3.下列有機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雜質,除去這些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苯中含苯酚雜質:加入溴水、過濾乙醇中含乙酸雜質:加入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乙醛中含乙酸雜質: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分液乙酸乙酯中含乙酸雜質:加入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4.用如圖裝置制備并收集乙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為防止暴沸,燒瓶中應放入幾片碎瓷片為控制反應溫度,溫度計的量程為0~150 ℃為除去雜質SO2,試劑X可選擇酸性KMnO4溶液可用排氣法或排水法收集乙烯5.分子式為C8H14O4的有機物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一種酸和一種醇,且酸和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則符合該條件的有機物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 )16種 13種10種 8種6.有關物質A可發(fā)生如圖所示轉化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的反應類型屬于氧化反應A中官能團含有羥基、醛基、碳碳雙鍵B的結構簡式為1 mol D可以和3 mol Br2發(fā)生反應7.(2024·湖南名校聯(lián)考聯(lián)合體高二上第三次聯(lián)考)下列反應得到相同的產物,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①+②+反應①的另一產物為H2O②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產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產物的分子式為C5H10O28.酚醛樹脂是最早生產和使用的合成樹脂,其單體為苯酚和甲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苯酚和甲醛通過縮聚反應得到酚醛樹脂甲醛和苯甲醛互為同系物酚醛樹脂的結構簡式為酚醛樹脂俗稱“電木”,是一種混合物,不易燃燒,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9.某黃酮類藥物的合成反應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化合物X中所有原子可處于同一平面化合物X與足量H2反應以后的分子中含3個手性碳原子1 mol 化合物Y最多可以消耗溴水中2 mol Br2化合物Y存在順反異構現象10.山萘酚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類、茶葉中,具有多種生物學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腫瘤生長及保護肝細胞等作用。下列有關山萘酚的敘述正確的是 ( )結構簡式中含有羥基、醚鍵、酯基、碳碳雙鍵可發(fā)生取代反應、水解反應、加成反應可與NaOH反應,能與Na2CO3、NaHCO3反應1 mol 山萘酚與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 mol Br211.查爾酮是合成治療胃炎藥物的中間體,其合成路線中的一步反應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該反應為取代反應X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利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X與YZ存在順反異構體12.苯酚的性質實驗如下:步驟1:常溫下,取1 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餾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將該液體平均分成三份。步驟2:向第一份液體中滴加幾滴FeCl3溶液,觀察到溶液顯紫色(查閱資料可知配離子[Fe(C6H5O)6]3-顯紫色)。步驟3:向第二份液體中滴加少量濃溴水,振蕩,無白色沉淀。步驟4:向第三份液體中加入5% NaOH溶液并振蕩,得到澄清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又變渾濁,靜置后分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步驟1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步驟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軌道步驟3中溴水與苯酚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步驟4中CO2與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和NaHCO313.(2023·鹽城響水清源中學高二上期末)丙酮與檸檬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以合成假紫羅蘭酮,再進一步可以合成有工業(yè)價值的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轉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丙酮與檸檬醛合成假紫羅蘭酮的過程中先后發(fā)生加成反應和消去反應假紫羅蘭酮、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都能發(fā)生加成、氧化和酯化反應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分別與足量Br2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產物分子中都含有4個手性碳原子假紫羅蘭酮、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互為同分異構體,它們的一種芳香族同分異構體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14.藥物嗎替麥考酚酯有強大的抑制淋巴細胞增殖的作用,可通過如圖反應制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用溴水可鑒別化合物X和Z化合物Y的分子式為C6H12NO2化合物Z中不含手性碳原子1 mol化合物Z可以與4 mol NaOH反應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8分)15.(19分)藥物貝諾酯可由乙酰水楊酸和對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 乙酰水楊酸 對乙酰氨基酚—→+H2O 貝諾酯(1)(3分)乙酰水楊酸的分子式為 。 (2)(3分)1 mol乙酰水楊酸最多與 mol 氫氧化鈉反應。(3)(4分)對乙酰氨基酚在空氣中易變質,原因是 。(4)(3分)用濃溴水區(qū)別對乙酰氨基酚和貝諾酯,方案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5)(6分)實驗室可通過兩步反應,實現由乙酰水楊酸制備水楊酸(),請寫出兩步反應中依次加入試劑是 、 。 16.(19分)實驗室以液態(tài)環(huán)己醇()為原料制取己二酸[HOOC(CH2)4COOH]晶體的實驗流程如圖:KMnO4NaOH混合溶液固液混合物…—→粗產品己二酸反應原理:HOOC(CH2)4COOH已知每100 g水中己二酸的溶解度如表:溫度/℃ 15 25 50 70 100溶解度/g 1.44 2.3 8.48 34.1 160環(huán)己醇被高錳酸鉀氧化時的實驗裝置如圖,請回答:(1)(3分)儀器C的名稱是 。 (2)(4分)加鹽酸的目的是 。 (3)(4分)用重結晶法提純己二酸,提純過程中需要用活性炭脫色,請從下列選項中選出合理的操作并排序: →h→ → → →i。 a.用冷水洗滌晶體 b.把粗產品配成熱的濃溶液 c.用乙醇洗滌晶體 d.冷卻至室溫,過濾 e.把粗產品溶于水 f.蒸發(fā)至有大量晶體析出,過濾 g.趁熱過濾 h.加入活性炭脫色 i.干燥(4)(8分)己二酸純度測定:將0.500 0 g己二酸樣品配制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5.00 mL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終點,平均消耗NaOH溶液16.00 mL(己二酸被完全中和)。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最好用25 mL規(guī)格的量筒量取待測液于錐形瓶中B.潤洗滴定管時,待液體潤濕全部滴定管內壁后,應將液體從滴定管上口倒入預置的燒杯中C.接近滴定終點時,應控制活塞,改為滴加半滴標準溶液,直至溶液變?yōu)榉奂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氣泡未趕走,滴定后氣泡消失,則測定結果偏高②己二酸的純度為 %(保留4位有效數字)。 17.(20分)化合物F是合成一種抗腫瘤藥物的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1)(4分)A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 、 。 (2)(2分)由D→E的反應類型為 。 (3)(3分)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為 。 (4)(4分)在A→B的轉化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處于同一平面B.A到B經過兩步反應:先加成,后取代C.1 mol X與足量H2發(fā)生加成反應,最多消耗4 mol H2D.X與足量H2完全加成所得產物分子中含有3個手性碳原子(5)(3分)寫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D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 ①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又能與碳酸氫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產生CO2;②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兩種產物,每種產物中均只含2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6)(4分)已知:。設計以為原料制備的合成路線(無機試劑任用,合成路線示例見本題題干)。專題測評驗收卷(四)1.D [A項,水果、花卉中含有酯類物質且酯類物質多有芳香氣味。B項,鈉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但比乙酸的密度小,鈉沉入乙醇液面下反應但浮在乙酸液面上反應,且二者與鈉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現象不同,故可以將二者區(qū)別開。C項,苯酚易溶于酒精。D項,甲醛有毒,故不能用福爾馬林保鮮食品。]2.A [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氣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乙醇用于消毒沒有利用其還原性,性質與用途不具有對應關系,A錯誤;乙酸有弱酸性,能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可用于除水垢,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B正確;乙酸乙酯是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可用乙酸乙酯將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難溶于水的物質從水中萃取出來,即可用作萃取劑,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C正確;普通的氧原子是16O,不具有放射性,18O有放射性,可用18O作標記后用于化學反應示蹤,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D正確。]3.D [A項中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用過濾法分離,錯誤;B項中不分層,無法分液,應加入Na2CO3溶液洗滌后再蒸餾,錯誤;C項中不分層,無法分液,應加入NaOH溶液洗滌后再蒸餾,錯誤。]4.A [為防止暴沸,燒瓶中應放入幾片碎瓷片,故A正確;該反應為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溫度為170 ℃,故B錯誤;產生SO2說明濃硫酸表現了氧化性,故還應有CO2生成,同時乙醇易揮發(fā),故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氣、SO2、CO2,酸性KMnO4溶液不能除去CO2,且KMnO4能氧化生成的CH2==CH2氣體,因此應選擇NaOH溶液,故C錯誤;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乙烯與空氣的密度接近,故不可用排空氣法收集乙烯,故D錯誤。]5.B [該有機物的不飽和度為=2,又知其水解生成的一種酸和一種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那么除酯基以外的烴基應為飽和烴基,若酸為乙二酸,那么醇為丙醇,丙醇有2種,故此酯有2種;若酸為丁二酸,則醇為乙醇,乙醇有1種,丁二酸有2種,故此酯有2種;若酸為己二酸,則醇為甲醇,甲醇有1種,己二酸有9種,故此酯有9種,故總共為2+2+9=13種可能結構,故B正確。]6.C [A和氯化鐵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含有酚羥基。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含有醛基,然后酸化轉化為羧基,D和1 mol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E,E和1 mol單質溴發(fā)生反應生成的F僅有一種結構,根據A和2 mol氫氣反應,說明A中含有1個醛基和1個碳碳雙鍵,根據B、E、F的結構特點可知A的結構簡式應該是。A→C是銀鏡反應,反應類型屬于氧化反應,A正確;A的結構簡式為,A中官能團含有羥基、醛基、碳碳雙鍵,B正確; A中的醛基和碳碳雙鍵與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B,則B的結構簡式應該為:,C錯誤; D的結構簡式為,碳碳雙鍵和溴發(fā)生加成反應,酚羥基和溴發(fā)生取代反應,則1 mol D可以和3 mol Br2發(fā)生反應,D正確。]7.C [反應①為乙酸和異丙醇在酸的催化下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了乙酸異丙酯和水,A正確;反應②為乙酸和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酸異丙酯,B正確;乙酸異丙酯分子中含有4個飽和的碳原子,其中異丙基中的一個飽和碳原子連接兩個碳原子,類比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可知,乙酸異丙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錯誤;該產物是乙酸異丙酯,分子式為C5H10O2,D正確。]8.B [苯甲醛中含苯環(huán),與甲醛結構不相似,不互為同系物,B錯誤;酚羥基導致苯環(huán)上與羥基相鄰的氫原子較活潑,兩個氫原子與甲醛中的氧原子結合生成水,其余部分形成高分子化合物,C正確;酚醛樹脂為高分子有機物,由于聚合度不同,所以是混合物,酚醛樹脂不易燃燒,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D正確。]9.C [化合物X中含有甲基,不可能所有原子處于同一平面,A錯誤;手性碳原子指連接四個各不相同的基團或原子的碳原子,化合物X與足量H2反應以后的手性碳原子如圖,反應后有4個手性碳原子,B錯誤;Y中含有一個碳碳雙鍵可以與Br2發(fā)生加成反應,苯環(huán)上羥基鄰、對位的氫原子可以與Br2發(fā)生取代反應,有1個氫原子可以被取代,故1 mol 化合物Y最多可以消耗溴水中2 mol Br2,C正確;碳碳雙鍵兩端的碳原子分別連接兩個不同的基團或原子存在順反異構,化合物Y碳碳雙鍵一端的碳原子連接兩個相同的甲基,不存在順反異構現象,D錯誤。]10.D [山萘酚含有羥基、醚鍵、羰基、碳碳雙鍵四種官能團,但不含酯基,A錯誤;山萘酚中不含酯基等能水解的官能團,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B錯誤;含有酚羥基,可以和NaOH、Na2CO3反應,不含羧基,不能和NaHCO3反應,C錯誤;山萘酚分子中含有3個酚羥基,共有4個鄰位H原子可被取代,且含有1個碳碳雙鍵,可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所以1 mol 山萘酚與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 mol Br2,D正確。]11.A [由題給方程式可知,X和Y在堿性條件下先發(fā)生加成反應、再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Z和水,故A錯誤;由結構簡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飽和碳原子,飽和碳原子的空間構型為四面體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確;由結構簡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銀氨溶液共熱發(fā)生銀鏡反應,Y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則利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X與Y,故C正確;由結構簡式可知,Z分子中碳碳雙鍵中的碳原子連有2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存在順反異構體,故D正確。]12.C [常溫下,取1 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餾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則100 mL(即100 g)水中溶解的苯酚小于20 g,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A正確;B.Fe3+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提供空軌道,與苯酚中的氧原子形成配離子[Fe(C6H5O)6]3-,顯紫色,B正確;苯酚與少量濃溴水反應生成2,4,6-三溴苯酚,少量濃溴水提供的水是少量的,2,4,6-三溴苯酚更易溶于苯酚,不溶于水,看不到白色沉淀的現象,應加入過量的濃溴水才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的現象,C錯誤;苯酚顯酸性,易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鈉溶液,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氫根,則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不溶于水的苯酚和NaHCO3溶液,D正確。]13.A [丙酮中醛基和甲基先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醇羥基,然后生成的醇羥基再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碳碳雙鍵,A正確;假紫羅蘭酮、α-紫羅蘭酮和β-紫羅蘭酮都含有碳碳雙鍵能發(fā)生加成、氧化反應,但均不含有羥基或羧基,不能發(fā)生酯化反應,B錯誤;α-紫羅蘭酮和β-紫羅蘭酮分別與足量Br2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產物分子為,α-紫羅蘭酮與Br2加成產物含有5個手性碳原子,C錯誤;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的有機物互為同分異構體,它們的不飽和度為4,若形成芳香族同分異構體則不能再含有醛基,則不可能有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的芳香族同分異構體,D錯誤。]14.C [X和Z中都含有碳碳雙鍵,都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所以用溴水無法鑒別X和Z,A項錯誤;根據化合物Y的結構簡式,確定分子式為C6H13NO2,B項錯誤;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根據Z的結構簡式知,該分子中沒有手性碳原子,C項正確;Z中酚羥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都能和NaOH反應,則1 mol化合物Z可以與3 mol NaOH反應,D項錯誤。]15.(1)C9H8O4 (2)3(3)對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酚羥基,酚羥基在空氣中易被氧化(4)可行(5)NaOH溶液 鹽酸(或硫酸,硝酸不給分)解析 (2)酚酯需要2 mol NaOH,羧基需要1 mol NaOH。(3)酚羥基容易被空氣氧化。(4)酚類遇到過量的濃溴水產生沉淀。(5)乙酰水楊酸加入NaOH溶液生成,再加入鹽酸或硫酸生成。]16.(1)(球形)冷凝管 (2)把己二酸鹽轉化為己二酸 (3)b g d a (4)①CD ②93.44解析 環(huán)己醇在堿性條件下被高錳酸鉀氧化為NaOOC(CH2)4COONa,過濾除去二氧化錳等固體,濾液蒸發(fā)、濃縮,加入鹽酸把NaOOC(CH2)4COONa轉化為己二酸。己二酸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結晶法提純己二酸。(1)根據裝置圖,儀器C的名稱是(球形)冷凝管;(2)環(huán)己醇在堿性條件下被高錳酸鉀氧化為NaOOC(CH2)4COONa,加鹽酸把NaOOC(CH2)4COONa轉化為己二酸;(3)己二酸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結晶法提純己二酸:把粗產品配成熱的濃溶液→加入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冷卻至室溫,過濾→用冷水洗滌晶體→干燥。提純的正確步驟為b →h→g→d→a→i;(4)①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為準確量取待測液,最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測液于錐形瓶中,故A錯誤;潤洗滴定管時,待液體潤濕全部滴定管內壁后,然后輕輕轉動控制活塞,將液體從滴定管下部放入預置的燒杯中,故B錯誤;接近滴定終點時,應控制活塞,改為滴加半滴標準溶液,直至溶液變?yōu)榉奂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故C正確;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氣泡未趕走,滴定后氣泡消失,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大,則測定結果偏高,故D正確; ②25.00 mL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含己二酸的物質的量為=0.000 8 mol,己二酸的純度為×100%=93.44%。]17.(1)醚鍵 醛基 (2)還原反應(3)(4)BD(5)(6)解析 結合B的分子式和C逆推,可知B與HCN發(fā)生加成反應得到C,則B的結構簡式為,C中—CN轉化為—COOH,D中羰基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E,E中—COOH與SOCl2反應得到—COCl。(1)A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醚鍵、醛基;(2)由D→E的反應類型為還原反應;(3)由分析可知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為;(4)苯環(huán)是平面型分子,與苯相連的原子都在一個平面上,由于單鍵可旋轉,醚鍵上的碳原子也共面,則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處于同一平面,A正確; B為,可知A的醛基與X的甲基發(fā)生加成反應,得到醇羥基,再發(fā)生醇的消去反應得到碳碳雙鍵,B錯誤; 1 mol X含苯環(huán)可與3 mol氫氣發(fā)生加成反應,1 mol羰基可加成1 mol氫氣,則1 mol X最多消耗4 mol H2,C正確; X與足量H2完全加成所得產物分子,含有4個手性碳原子,D錯誤;(5)①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說明含有酚羥基,又能與碳酸氫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產生CO2說明含有羧基;②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說明含有酯基,生成兩種產物,每種產物中均只含2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滿足條件的D的異構體為;(6)由逆推法,由發(fā)生還原反應得到,根據已知轉化反應,可由經AlCl3催化得到,由與SOCl2反應,根據B→D的合成反應可由得到,合成路線為。(共41張PPT)專題測評驗收卷(四)專題4生活中常用的有機物||烴的含氧衍生物一、選擇題(本題共14小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3分,共42分)1.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水果和花卉具有芳香氣味是因為它們含有酯類物質B.用鈉可將乙醇與乙酸區(qū)別開C.若皮膚不慎沾上苯酚,應立即用酒精擦洗D.福爾馬林具有防腐功能,可用于食品保鮮D解析 A項,水果、花卉中含有酯類物質且酯類物質多有芳香氣味。B項,鈉的密度比乙醇的密度大但比乙酸的密度小,鈉沉入乙醇液面下反應但浮在乙酸液面上反應,且二者與鈉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現象不同,故可以將二者區(qū)別開。C項,苯酚易溶于酒精。D項,甲醛有毒,故不能用福爾馬林保鮮食品。A.乙醇具有還原性,可用于日常消毒B.乙酸有弱酸性,可用于除水垢C.乙酸乙酯是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可作萃取劑D.18O有放射性,可用于化學反應示蹤A2.乙酸乙酯與 O在硫酸作用下,發(fā)生下列水解反應:解析 乙醇具有還原性,能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氣等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但乙醇用于消毒沒有利用其還原性,性質與用途不具有對應關系,A錯誤;乙酸有弱酸性,能與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鈣反應,可用于除水垢,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B正確;乙酸乙酯是有機溶劑難溶于水,可用乙酸乙酯將易溶于乙酸乙酯而難溶于水的物質從水中萃取出來,即可用作萃取劑,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C正確;普通的氧原子是16O,不具有放射性,18O有放射性,可用18O作標記后用于化學反應示蹤,性質與用途具有對應關系,D正確。3.下列有機化合物中均含有酸性雜質,除去這些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 )A.苯中含苯酚雜質:加入溴水、過濾B.乙醇中含乙酸雜質:加入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C.乙醛中含乙酸雜質: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分液D.乙酸乙酯中含乙酸雜質:加入碳酸鈉溶液洗滌,分液D解析 A項中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用過濾法分離,錯誤;B項中不分層,無法分液,應加入Na2CO3溶液洗滌后再蒸餾,錯誤;C項中不分層,無法分液,應加入NaOH溶液洗滌后再蒸餾,錯誤。4.用如圖裝置制備并收集乙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為防止暴沸,燒瓶中應放入幾片碎瓷片B.為控制反應溫度,溫度計的量程為0~150 ℃C.為除去雜質SO2,試劑X可選擇酸性KMnO4溶液D.可用排氣法或排水法收集乙烯A解析 為防止暴沸,燒瓶中應放入幾片碎瓷片,故A正確;該反應為乙醇在濃硫酸的催化作用下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乙烯,溫度為170 ℃,故B錯誤;產生SO2說明濃硫酸表現了氧化性,故還應有CO2生成,同時乙醇易揮發(fā),故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氣、SO2、CO2,酸性KMnO4溶液不能除去CO2,且KMnO4能氧化生成的CH2==CH2氣體,因此應選擇NaOH溶液,故C錯誤;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空氣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9,乙烯與空氣的密度接近,故不可用排空氣法收集乙烯,故D錯誤。5.分子式為C8H14O4的有機物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生成一種酸和一種醇,且酸和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則符合該條件的有機物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 )A.16種 B.13種 C.10種 D.8種解析 該有機物的不飽和度為=2,又知其水解生成的一種酸和一種醇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2,那么除酯基以外的烴基應為飽和烴基,若酸為乙二酸,那么醇為丙醇,丙醇有2種,故此酯有2種;若酸為丁二酸,則醇為乙醇,乙醇有1種,丁二酸有2種,故此酯有2種;若酸為己二酸,則醇為甲醇,甲醇有1種,己二酸有9種,故此酯有9種,故總共為2+2+9=13種可能結構,故B正確。B6.有關物質A可發(fā)生如圖所示轉化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A→C的反應類型屬于氧化反應B.A中官能團含有羥基、醛基、碳碳雙鍵C.B的結構簡式為D.1 mol D可以和3 mol Br2發(fā)生反應C7.(2024·湖南名校聯(lián)考聯(lián)合體高二上第三次聯(lián)考)下列反應得到相同的產物,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反應①的另一產物為H2O B.②的反應類型為加成反應C.產物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共平面 D.產物的分子式為C5H10O2C解析 反應①為乙酸和異丙醇在酸的催化下發(fā)生酯化反應生成了乙酸異丙酯和水,A正確;反應②為乙酸和丙烯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乙酸異丙酯,B正確;乙酸異丙酯分子中含有4個飽和的碳原子,其中異丙基中的一個飽和碳原子連接兩個碳原子,類比甲烷的正四面體結構可知,乙酸異丙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錯誤;該產物是乙酸異丙酯,分子式為C5H10O2,D正確。8.酚醛樹脂是最早生產和使用的合成樹脂,其單體為苯酚和甲醛,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苯酚和甲醛通過縮聚反應得到酚醛樹脂B.甲醛和苯甲醛互為同系物C.酚醛樹脂的結構簡式為D.酚醛樹脂俗稱“電木”,是一種混合物,不易燃燒,具有良好的電絕緣性B9.某黃酮類藥物的合成反應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化合物X中所有原子可處于同一平面B.化合物X與足量H2反應以后的分子中含3個手性碳原子C.1 mol 化合物Y最多可以消耗溴水中2 mol Br2D.化合物Y存在順反異構現象C10.山萘酚結構簡式如圖所示,且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豆類、茶葉中,具有多種生物學作用,如抗氧化、抑制腫瘤生長及保護肝細胞等作用。下列有關山萘酚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結構簡式中含有羥基、醚鍵、酯基、碳碳雙鍵B.可發(fā)生取代反應、水解反應、加成反應C.可與NaOH反應,能與Na2CO3、NaHCO3反應D.1 mol 山萘酚與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 mol Br2D解析 山萘酚含有羥基、醚鍵、羰基、碳碳雙鍵四種官能團,但不含酯基,A錯誤;山萘酚中不含酯基等能水解的官能團,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B錯誤;含有酚羥基,可以和NaOH、Na2CO3反應,不含羧基,不能和NaHCO3反應,C錯誤;山萘酚分子中含有3個酚羥基,共有4個鄰位H原子可被取代,且含有1個碳碳雙鍵,可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所以1 mol 山萘酚與溴水反應最多可消耗5 mol Br2,D正確。11.查爾酮是合成治療胃炎藥物的中間體,其合成路線中的一步反應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取代反應B.X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C.利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X與YD.Z存在順反異構體A解析 由題給方程式可知,X和Y在堿性條件下先發(fā)生加成反應、再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Z和水,故A錯誤;由結構簡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飽和碳原子,飽和碳原子的空間構型為四面體形,所以X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故B正確;由結構簡式可知,X分子中含有醛基,能與銀氨溶液共熱發(fā)生銀鏡反應,Y分子中不含有醛基,不能發(fā)生銀鏡反應,則利用銀氨溶液可以鑒別X與Y,故C正確;由結構簡式可知,Z分子中碳碳雙鍵中的碳原子連有2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存在順反異構體,故D正確。12.苯酚的性質實驗如下:步驟1:常溫下,取1 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餾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將該液體平均分成三份。步驟2:向第一份液體中滴加幾滴FeCl3溶液,觀察到溶液顯紫色(查閱資料可知配離子[Fe(C6H5O)6]3-顯紫色)。步驟3:向第二份液體中滴加少量濃溴水,振蕩,無白色沉淀。步驟4:向第三份液體中加入5% NaOH溶液并振蕩,得到澄清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又變渾濁,靜置后分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步驟1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B.步驟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軌道C.步驟3中溴水與苯酚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D.步驟4中CO2與苯酚鈉反應生成苯酚和NaHCO3C解析 常溫下,取1 g苯酚晶體于試管中,向其中加入5 mL蒸餾水,充分振蕩后液體變渾濁,則100 mL(即100 g)水中溶解的苯酚小于20 g,說明常溫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 g,A正確;B.Fe3+的價電子排布式為3d5,提供空軌道,與苯酚中的氧原子形成配離子[Fe(C6H5O)6]3-,顯紫色,B正確;苯酚與少量濃溴水反應生成2,4,6 三溴苯酚,少量濃溴水提供的水是少量的,2,4,6 三溴苯酚更易溶于苯酚,不溶于水,看不到白色沉淀的現象,應加入過量的濃溴水才可以看到白色沉淀的現象,C錯誤;苯酚顯酸性,易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鈉溶液,酸性:碳酸>苯酚>碳酸氫根,則苯酚鈉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生成不溶于水的苯酚和NaHCO3溶液,D正確。13.(2023·鹽城響水清源中學高二上期末)丙酮與檸檬醛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可以合成假紫羅蘭酮,再進一步可以合成有工業(yè)價值的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轉化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丙酮與檸檬醛合成假紫羅蘭酮的過程中先后發(fā)生加成反應和消去反應B.假紫羅蘭酮、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都能發(fā)生加成、氧化和酯化反應C.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分別與足量Br2發(fā)生加成反應的產物分子中都含有4個手性碳原子D.假紫羅蘭酮、α 紫羅蘭酮和β 紫羅蘭酮互為同分異構體,它們的一種芳香族同分異構體能夠發(fā)生銀鏡反應A14.藥物嗎替麥考酚酯有強大的抑制淋巴細胞增殖的作用,可通過如圖反應制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用溴水可鑒別化合物X和ZB.化合物Y的分子式為C6H12NO2C.化合物Z中不含手性碳原子D.1 mol化合物Z可以與4 mol NaOH反應C解析 X和Z中都含有碳碳雙鍵,都與溴發(fā)生加成反應,所以用溴水無法鑒別X和Z,A項錯誤;根據化合物Y的結構簡式,確定分子式為C6H13NO2,B項錯誤;連接四個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團的碳原子為手性碳原子,根據Z的結構簡式知,該分子中沒有手性碳原子,C項正確;Z中酚羥基、酯基水解生成的羧基都能和NaOH反應,則1 mol化合物Z可以與3 mol NaOH反應,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8分)15.(19分)藥物貝諾酯可由乙酰水楊酸和對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1)乙酰水楊酸的分子式為 。 (2)1 mol乙酰水楊酸最多與 mol 氫氧化鈉反應。(3)對乙酰氨基酚在空氣中易變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9H8O43對乙酰氨基酚分子中含酚羥基,酚羥基在空氣中易被氧化解析 (2)酚酯需要2 mol NaOH,羧基需要1 mol NaOH。(3)酚羥基容易被空氣氧化。可行NaOH溶液鹽酸(或硫酸,硝酸不給分)反應原理:已知每100 g水中己二酸的溶解度如表:溫度/℃ 15 25 50 70 100溶解度/g 1.44 2.3 8.48 34.1 160環(huán)己醇被高錳酸鉀氧化時的實驗裝置如圖,請回答:(1)儀器C的名稱是 。 (2)加鹽酸的目的是 。 (3)用重結晶法提純己二酸,提純過程中需要用活性炭脫色,請從下列選項中選出合理的操作并排序: →h→ → → →i。 a.用冷水洗滌晶體 b.把粗產品配成熱的濃溶液 c.用乙醇洗滌晶體 d.冷卻至室溫,過濾 e.把粗產品溶于水 f.蒸發(fā)至有大量晶體析出,過濾 g.趁熱過濾 h.加入活性炭脫色 i.干燥(球形)冷凝管把己二酸鹽轉化為己二酸bgda解析 環(huán)己醇在堿性條件下被高錳酸鉀氧化為NaOOC(CH2)4COONa,過濾除去二氧化錳等固體,濾液蒸發(fā)、濃縮,加入鹽酸把NaOOC(CH2)4COONa轉化為己二酸。己二酸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結晶法提純己二酸。(1)根據裝置圖,儀器C的名稱是(球形)冷凝管;(2)環(huán)己醇在堿性條件下被高錳酸鉀氧化為NaOOC(CH2)4COONa,加鹽酸把NaOOC(CH2)4COONa轉化為己二酸;(3)己二酸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用重結晶法提純己二酸:把粗產品配成熱的濃溶液→加入活性炭脫色→趁熱過濾→冷卻至室溫,過濾→用冷水洗滌晶體→干燥。提純的正確步驟為b →h→g→d→a→i;(4)己二酸純度測定:將0.500 0 g己二酸樣品配制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5.00 mL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終點,平均消耗NaOH溶液16.00 mL(己二酸被完全中和)。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最好用25 mL規(guī)格的量筒量取待測液于錐形瓶中B.潤洗滴定管時,待液體潤濕全部滴定管內壁后,應將液體從滴定管上口倒入預置的燒杯中C.接近滴定終點時,應控制活塞,改為滴加半滴標準溶液,直至溶液變?yōu)榉奂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D.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氣泡未趕走,滴定后氣泡消失,則測定結果偏高②己二酸的純度為 %(保留4位有效數字)。 CD93.44解析 (4)①用100 mL容量瓶配制成溶液后,為準確量取待測液,最好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測液于錐形瓶中,故A錯誤;潤洗滴定管時,待液體潤濕全部滴定管內壁后,然后輕輕轉動控制活塞,將液體從滴定管下部放入預置的燒杯中,故B錯誤;接近滴定終點時,應控制活塞,改為滴加半滴標準溶液,直至溶液變?yōu)榉奂t色,且半分鐘內不變色,故C正確;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氣泡未趕走,滴定后氣泡消失,消耗標準液體積偏大,則測定結果偏高,故D正確; ②25.00 mL試樣溶液于錐形瓶中含己二酸的物質的量為=0.000 8 mol,己二酸的純度為 ×100%=93.44%。17.(20分)化合物F是合成一種抗腫瘤藥物的中間體,其合成路線如下:(1)A中的含氧官能團名稱為 、 。 (2)由D→E的反應類型為 。 (3)化合物B的結構簡式為 。 (4)在A→B的轉化過程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A分子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處于同一平面B.A到B經過兩步反應:先加成,后取代C.1 mol X與足量H2發(fā)生加成反應,最多消耗4 mol H2D.X與足量H2完全加成所得產物分子中含有3個手性碳原子醚鍵醛基還原反應BD(5)寫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D的一種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①能與FeCl3溶液發(fā)生顯色反應,又能與碳酸氫鈉溶液發(fā)生反應產生CO2;②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水解反應,生成兩種產物,每種產物中均只含2種不同化學環(huán)境的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測評驗收卷(四).docx 專題測評驗收卷(四).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