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18《昆明的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語言積累與運用1、掌握課后字詞(音、形、義);2、理清文章行文思路,感受散文“形散神聚”、“以小見大”的特點;(二)思維能力培養訓練1.揣摩文中語言、標點,體悟作者情感;2、小組合作,分析不同事物的特點,及作者所采用的藝術手法;(三)審美創造1.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鼓勵學生想象、聯想品味作者語言中特點。(四)文化自信學以致用,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用語言文字記錄生活。教學重難點1.通過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敘寫的雨季中的景、物、事、人,體會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2.通過品讀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平淡質樸、生動有趣的語言風格。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最近網絡上很流行一個句式:你要寫_______,就不能只寫_______ 。舉例:你要寫秋,就不能只寫秋。要寫落葉,寫離愁,寫人生躲不過的渡口與蘭舟。寫青天月幾時有,無言獨上西樓。那要寫雨,肯定也不單單是寫雨,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看看他給我們寫了哪些內容 二、整體感知(一)作者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作者1939年考入西南聯大,(1984年5月)40年后寫下這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在昆明生活了七年。在這七年里,他走遍了昆明的山山水水,看遍了昆明的一草一木,遇到了一生的摯友,找到了相伴一生的妻子。在昆明的歲月,深深印刻在作者心中,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即便數十年后,也不能忘。這一切的一切,就成了他心中的昆明情結。注釋補充:①京派作家代表人物;②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二)任務一:讀課文,知感情.1、作者為什么要寫昆明的雨 (直接表達情感的句子)明確:我想念昆明的雨。(2.11段反復出現)作用:①(2段)奠定感情基調,點明中心;②直抒胸臆,11段照應前文,總結全文,深華主旨,點明懷念之情。2.在原文中找出直接描寫雨的語段.概括雨的特點。原文:并不使人厭煩 斷斷續續不使人氣悶 氣壓不低人很舒服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濃綠的!小結:雨應該是無色無味的,為何汪老筆下的雨,卻有色彩有情感 讓我們接著往下看。(三)任務二:讀課文,賞畫面精讀課文,品味雨的韻味作者除了直接寫雨,還寫了哪些人,事、物、景 明確:苗族姑娘、房東母女、同窗好友——人仙人掌、各種菌子、木香、楊梅、緬桂花、蓮花池——景看似雜亂,但或是在雨中發生的景象,或是在雨水中生長的植物,都與雨息息相關。思考以下問題:1、文章先寫了給寧坤的畫(要有昆明的特點)。在巫寧沖先生回憶汪曾祺的文章《花開正滿枝》中提到,他84年二月向空老索畫,三月二十日才成畫,這篇文章寫于5月19日,可見,汪老確實頗想了一些時候,文中所記也正是汪老心中昆明最具代表性的人、事物。一字一句,皆是深情回憶。(門上、菜園)仙人掌→風俗美2、寫各種菌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在汪老的諸多文章中,他的"吃貨"人沒深入人心,他寫高郵的成鴨蛋,寫云南的米線炒粟子、餌塊、炸油條、各種美食躍然紙上。所以寫云南的雨季,定然會寫云南的野生菌對野生菌的味道,這里不做過多滋味美的分析,而要著重分析語言的滋味。①“滑,嫩,鮮香”為何用逗號隔開?(體會不加標點及加頓號的差別,請同學朗讀)明確:使用逗號,舒緩節奏,調動了觸覺、嗅覺、味覺,恰到好處的停頓,把吃菌時入口——咀嚼——品嘗的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②細細品味作者對干巴菌的描寫,并在括號內加入適當的語氣詞。明確:欲揚先抑。對味道的滿意、珍視、回咪無窮與對外形的嫌棄、質疑形成鮮明對比。(咦 )這種東西也能吃 !→反問、感嘆(嫌棄、質疑)(哇!)這東西這么好吃 !→驚喜驚嘆(欣喜、歡愉)3.寫楊梅、緬桂①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明確:對比;不只寫物,也寫人。苗族姑娘外貌描寫、語言描寫,襯托昆明雨季的柔美;房東母女,讓我的心軟軟的。(補充:《載云煙》、《彩我游蹤五十年》中對當時的生活情景的描寫)汪曾祺筆下不缺美,但現實生活從來不缺少苦難,40年代的中國,日軍入侵,民不聊生,但昆明人卻以她們的淳樸和善良,溫暖了無數學子的心。他們置身苦難,但心懷悲憫,淡定從容——人情美。4.漫步蓮花池、香花下小酌→淡淡的鄉愁→使人動情在雨歇時漫步,在雨又來時,尋一間小店,要一壺小酒,配上一碟豬頭肉,有知心好友,有閑散時光,在木香花中,推杯換盞,推心置腹。寧靜閑適、恬淡自然,這樣的日子令人難以忘懷,所以40年后再想起,作者依然能為當時的情景賦詩首——詩意美。(齊讀詩歌)可是,生活真的只有閑適和安寧嗎 1938年,戰火紛飛,“偌大的中國,已經放不下一張寧靜的書桌”。西南聯大校歌中有這樣的歌詞——“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杰”,三校南遷,是一大壯舉,西南聯大更是戰火中的精神燈塔。拓展:電影《無問西東》靜坐聽雨片段。所以,戰火和寧靜可以同在,生活是什么樣的,其實重在個人的內心感受。王維說: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蘇軾說: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汪老也說:感悟人生,即是活在當下。無論境遇如何,也要個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上。其實看山看水看雨看月看橋看井,看的都是人生。人間煙氣,最撫凡人心,市井小巷,一草一木,皆有真情。(四)任務三:學以致用1.選取課文中的一個雨中景物,改寫成現代詩歌。教師示范: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那雨季里繁盛的木香,攀援而上,恣意張揚。它濕潤飽漲,點綴阡陌,溫暖了舊日時光。2.日常練筆祥云的________食堂的________補全題目,完成200字的小練習。(以上作業二選一)三、板書設計昆明的雨 汪曾祺 風俗美形散神聚→雨 滋味美 無比珍視人情美 深切思念詩意美教學反思 講解過程中,把字音及作者放在了開頭及課后,保證了課堂完整性,但對現代詩沒有加以拓展,在作業完成過程中,選擇作業一的同學,完成情況并不理想。后期準備花一點時間對現代詩歌進行拓展,希望也能讓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體會詩意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