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核心概念專題集訓】浙教版科學八下 專題10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核心概念專題集訓】浙教版科學八下 專題10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八年級下冊科學 核心概念專題集訓
專題十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教師版)
一、選擇題:
1.下列裝置及實驗(天平未畫出)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br/>A.鎂條燃燒 B.紅磷燃燒 C.制取氧氣 D.蒸餾水食鹽水混合
【答案】B
【解析】
A.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有氣體參加或生成的反應要在密閉容器中進行,鎂條燃燒時,有氧氣參加,此實驗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B. 紅磷燃燒發生的是化學變化,該實驗在密閉容器中進行,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符合題意;
C. 制取氧氣有氣體生成,該反應未在密閉容器在進行,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D. 蒸餾水與食鹽水混合發生的是物理變化,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此選項不符合題意。
2.如圖所示是磷與氧氣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虛線框中應該是( ?。?br/>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及數目不變。反應后有10個氧原子和4個磷原子,反應前有10個氧原子,因此虛線框中應該是4個磷原子。
3.化學反應前后,給出下列各項:①原子數目;②分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的總質量;⑤物質種類;⑥原子種類;⑦電子數目。其中沒有變化的是( ?。?br/>A.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答案】B
【解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不變,元素的種類不變?;瘜W反應前后,電子數目不變。分子種類一定會發生改變,分子的數目可能或發生改變,也可能不變?;瘜W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物質種類一定會發生改變;反應前后質量的總質量不變。
4.下列現象中,符含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br/>A.100g固體石蠟變成100g石蠟蒸氣
B.24g鎂條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最后得到40g白色固體
C.5mL氧氣和5mL一氧化碳反應,生成10mL二氧化碳氣體
D.2g氧氣與16g液氧混合,形成18g氧氣
【答案】B
【解析】
A、100g固體石蠟變成100g石蠟蒸氣,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B、根據質量守恒定律,24g鎂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0g白色固體氧化鎂。
C、質量守恒定律體現的是質量守恒,不是體積守恒。
D、2g氧氣與16g液氧混合,形成18g氧氣,屬于物理變化。
5.某化學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做甲實驗時,若取用紅磷的量不足,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B.乙實驗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現象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
C.丙實驗在敞口容器中進行仍成功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該反應不消耗氣體也不產生氣體
D.進行丁實驗時,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理論上生成物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鎂條的質量
【答案】D
【解析】
A、甲實驗,若取用紅磷的量不足,對實驗的結果沒有影響,因為無論紅磷是否完全反應,天平都保持平衡,故A正確;
B、乙實驗中,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的氣體逸散到空氣中,反應后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小,所以最后天平不平衡,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故B正確;
C、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此反應不消耗氣體也不生成氣體,所以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C正確;
D、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由于鎂條與氧氣結合產生氧化鎂質量增加,故生成物質量大于參加反應的鎂條的質量,故D錯誤;
6.甲醇作為“綠色燃料”。甲醇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測甲醇中(  )
A.一定含有碳、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C.可能含有碳、氫元素 D.可能含有碳、氧元素
【答案】A
【解析】甲醇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CO2和H2O兩種物質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反應物氧氣中只含有氧元素,則甲醇中一定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7.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以下對該反應前、反應后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的物質均為混合物
B.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的原子數目不變
D.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4:3
【答案】D
【解析】由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可知,各物質反應的微粒個數關系是:
A、由微顆粒的構成可知,反應前、后的物質都是由不同種的分子構成的,均為混合物,故說法正確;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故說法正確;
C、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不變,故說法正確;
D、由上圖可知,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2:1,故說法錯誤。
8.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氮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對其污染治理的反應原理之一為:
2NO2+2NaOH =NaNO2 + NaNOX + H2O
則x的值為( ?。?br/>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O2+2NaOH═NaNO2+NaNOX+H2O,反應前氮、氧、鈉、氫原子的個數分別為2、6、2、2,而反應后除NaNOX外所含鈉、氮、氧、氫的原子個數分別為1、1、3、2,則NaNOX中含1個鈉原子、1個氮原子、3個氧原子,所以X的值是3。故選C。
9.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br/>A.C+O2CO B.C+O2=CO2 C.H2O+CO2=H2CO3 D.4P+5O2P2O5
【答案】C
【解析】
A、碳和氧氣點燃生成一氧化碳,化學方程式是:;選項錯誤
B、碳和氧氣反應需要點燃的條件,選項錯誤;
C、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方程式完全正確,選項正確;
D、磷和氧氣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學方程式是,選項錯誤;
10.如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元素的原子,不能用該圖表示的化學反應是( ?。?br/>A.2H2+O22H2O B.C+CO22CO C.H2+Cl22HCl D.2CO+O22CO2
【答案】D
【解析】由圖可知,該反應的反應物有兩種,生成物只有一種,且反應物分別為單質和化合物,且化合物分子和單質分子個數比為2:1,結合各選項,故選D。
11.4NH3+5O2=4X+6H2O反應中,則X的化學式為( ?。?br/>A.NO B.NO2 C.N2O4 D.N2
【答案】A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N、H、O的個數分別是4、12、10,生成物中已有N、H、O的個數分別是0、12、6,所以4X中還應含4個N、4個O,則X的化學式為NO,故選A。
12.有關2CO+O22CO2的敘述正確的是(  )
A.2g一氧化碳和1g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2g二氧化碳
B.兩個一氧化碳分子加一個氧分子等于兩個二氧化碳分子
C.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
A、每56份質量的一氧化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在點燃條件下恰好反應生成88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則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之間的質量比為7:4:11,故選項不正確;
B、從微觀上,點燃條件下,每2個一氧化碳分子和1個氧氣分子反應生成2個二氧化碳分子,故選項不正確;
C、該反應可讀作: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選項正確;
D、在反應中“+”讀作“和”,“═”讀應作“生成”, 故選項不正確。
13.在化學反應A+B2=AB2中,A與B2反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現將8gA和5gB2充分反應,則生成AB2的質量是( )
A.10g B.13g C.16g D.18g
【答案】A
【解析】由A與B2反應的質量關系可知,A與B2反應的質量比是1:1,將8gA和5gB2充分反應時,A過量,參加反應的A和B2都是5g,因此生成AB2的質量是10g。
14.在反應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2:9,當1.6g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gR,則在此反應中Y和M的質量比是(  )
A.12:9 B.23:9 C.32:9 D.16:9
【答案】D
【解析】設生成的M的質量為a
a=3.6g
參加反應的Y的質量為4.4g+3.6g 1.6g=6.4g,反應中Y與M的質量比6.4g:3.6g=16:9
15.碳在氧氣中燃燒,下列說法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8g碳和3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11g二氧化碳
B.6g碳和16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
C.6g碳和20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26g二氧化碳
D.32g碳和12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由化學方程式C+O2 CO2能夠可知:每有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在點燃的條件下完全化合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即參加反應的碳、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之比=3:8:11
A、不符合各比例關系,碳有剩余,氧氣不足;故錯誤
B、符合質量守恒定律;故正確
C、碳完全反應,氧氣有剩余;故錯誤
D、碳有剩余,氧氣不足;故錯誤
16.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br/>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
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
A.a的取值范圍:0≤a≤16
B.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
C.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
【答案】A
【解析】
A.依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20+2+1+37=a+32+b+12,a+b=16,a=16﹣b,b=0時,a=16;b=16時,a=0,則a的取值范圍:0≤a≤16;
B.分析表中數據可知,Q為反應物,Y為生成物,但X、Z無法確定,則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無法確定;
C.分析表中數據可知,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前后的質量不變,但催化劑特點是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改變其它反應速率,則物質Z在反應中不一定起催化作用;
D.當b=1時,反應中X、Q的質量比為5:25=1:5,無法確定其相對分子質量之比。
17.一定質量的鎂條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氧化鎂,固體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其中M2與M1的差表示(  )
A.生成MgO的質量 B.剩余O2的質量
C.參加反應Mg的質量 D.參加反應O2的質量
【答案】D
【解析】從圖示看出,M1表示反應前固體的質量,就是鎂條的質量,M2表示反應后固體的質量,是氧化鎂的質量,則,M2﹣M1就表示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分析所給選項可以知道選項D是正確的。
18.將A、B、C三種物質各16g 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后混合物中有12g A、27g C和一定質量的D,已知B完全反應.若A、B、C、D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6、32、44、18,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br/>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答案】B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D的質量為:(16×3)﹣(12+27)=9g;
在此反應中,A質量減少16g﹣12g=4g,B完全反應,質量為16g,C質量增加27g﹣16g=11g,D是生成的新物質,質量為9g。
根據反應的數據可知,A、B為反應物,C、D為生成物。
因為A、B的質量比為:4g:16g=1:4,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6:32=1:2,故B的系數應為2;C、D的質量比為:11g:9g=11:9,它們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44:18=22:9,故D的系數應為2;
故可判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2B=C+2D。
19.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生了某一化學反應,涉及的物質為甲、乙、丙、丁,如圖為各物質在反應前和反應后某時刻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7:11
C.丁可能為單質
D.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4
【答案】C
【解析】由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反應前后甲的質量減少了20g﹣13g=7g,故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7g;同理可以確定乙是反應物,參加反應的質量為20g﹣16g=4g;丙的質量不變,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由質量守恒定律,丁應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質量為7g+4g=11g,故x的數值為20+11=31。
A、x的數值為20+11=31,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甲、丁的質量比為7g:11g=7:11,若甲、丁的化學計量數相同,則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7:11,故選項說法正確。
C、該反應的反應物為甲和乙,生成物是丁,符合“多變一”的形式,屬于化合反應,丁是化合反應的生成物,不可能是單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D、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g:4g=7:4,故選項說法正確。
20.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下列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br/>物質 X Y Z W
反應前的質量/g 20 m 16 14
反應后的質量/g 4 6 60 50
A.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是1:3
B.m的數值為64
C.反應中Z、W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5
D.若繼續反應,最終容器內只剩下X、Z、W三種物質
【答案】D
【解析】
A、m=4+6+60+50﹣14﹣16﹣20=70,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是(20g﹣4g):(70g﹣6g)=1:4
B、m=70
C、反應中Z、W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0g﹣16g):(50g﹣14g)=11:9
D、反應后X、Y質量減小,是反應物,Z、W質量增大,是生成物,若繼續反應,X過量,最終容器內只剩下X、Z、W三種物質。
二、填空題:
21.按照要求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1)硫磺在氧氣中燃燒   ??;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答案】(1)S+O2SO2;(2)3Fe+2O2Fe3O4;(3)CO2+Ca(OH)2=CaCO3↓+H2O。
2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電解水  ??;
(2)酒精(C2H5OH)在空氣中點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
(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br/>【答案】(1)2H2O2H2↑+O2↑;(2)C2H5OH+3O22CO2+3H2O;(3)2KClO32KCl+3O2↑.
23.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制取氧氣可以有多種途徑。以下是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請你仔細觀察并回答以下問題:
①2H2O22H2O+O2 ②KClO3KCl+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④2H2O2H2↑+O2↑
(1)沒配平的是   ?。?br/>(2)“↑”“↓”沒寫或寫錯的有   ?。?br/>(3)反應條件沒寫或寫錯的是    。
【答案】(1)②;(2)①;(3)④。
24.(1)物質XY與Y2能發生如下反應:2XY+Y2=Z,則Z的化學式為   ?。ㄓ肵、Y表示)。
(2)在一定條件下,4.2g單質M與2.8g氮氣(N2)恰好完全反應生成M3N,則M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答案】(1)X2Y4;(2)7;
【解析】
(1)2XY+Y2=Z,反應前含有2個X原子,4個Y原子,則Z中含有2個X原子和4個Y原子,則M的化學式為X2Y4,故答案為:X2Y4;
(2)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及其質量不變。設M的相對原子質量是x,則M3N中,M與N的質量比為:
x=7
25.小舟選用白磷、錐形瓶、氣球、天平等藥品和器材,探究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規律,裝置如圖。
【實驗思路】先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再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實驗步驟】
I、錐形瓶內裝入白磷,塞緊瓶塞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
Ⅱ、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
Ⅲ。待反應結束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 。
【實驗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交流反思】
(1)要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反應結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認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結論,并請說明理由。 。
【答案】天平是否平衡 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能,剩余白磷未參加反應,反應前后質量不變
26.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中一條重要規律,請利用該規律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鎂條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氧化鎂(只考慮氧氣參加反應),若固體質量變化用圖1表示,則 與之差表示 的質量。
(2)實驗過程中,鎂條點燃后實驗現象如圖2所示,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得知石棉網上留下固體質量反而比反應前鎂條質量還輕,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參加反應的氧氣 (2)部分生成物逸散到空氣中
27.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氣球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寫一點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 。
【答案】
(1)參加反應的氧氣質量或氧化汞中氧元素的質量
(2)AB/BA
(3)形成密閉空間,使瓶內氣壓保持在一定范圍內,防止瓶塞因壓強過大而沖出(合理即可)
(4)沒有在密閉裝置中完成蠟燭燃燒,并測量蠟燭燃燒前后整個裝置的質量,比較兩者的質量大小
28.在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硝石、硫磺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火藥?;鹚幈〞r發生的反應為2KNO3+S+3CKS2+N2↑+3X↑,X的化學式為     ,在該化學反應中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元素是     。
【答案】CO2;K和O。
29.小寧探究了物質W的組成。在一定條件下,W在密閉容器內發生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其中,x=    ,若W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則W的化學式是     。
【答案】52;C2H6O。
【解析】由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之和,
x=23g+8g+5g+64g﹣16g﹣32g=52g。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質量為(52g﹣8g)100%=12g,生成的水中含有氫元素的質量為(32g﹣5g)100%=3g,生成物的二氧化碳和水中所含碳、氫元素的質量和=12g+3g=15g,15g<23g,W中含氧元素的質量為:23g﹣15g=8g,W中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6:1,設其化學式為C2xH6xOx,若W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則12×2x+1×6x+16×x=46,x=1,則W的化學式是C2H6O。
30.小科在實驗室將6g木炭放在一定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請你幫他填好實驗報告: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給定的O2的質量/g 12 26 16
生成CO2的質量/g 16.5 22 22
(1)三次實驗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應。
(2)第     次實驗氧氣有剩余,剩余     g。
【答案】(1)三; (2)二;10。
31.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7克C和1克D,則參加反應的A物質為     克。若B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答案】9;27。
【解析】用足量的A和49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7克C和1克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則參加反應的A的質量為:57g+1g﹣49g=9g;
設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x。
2A+3B=C+3D
2x 294
9g 49g
x=27
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7。
三、實驗探究題:
31.如圖是小科在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的研究》的過程。
【提出問題】
氧化汞(HgO)加熱時,會生成汞和氧氣(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為ρ氧)。反應結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氣的質量總和與參加反應的氧化汞的質量是否相等呢?
【資料信息】
1.氧化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gO2Hg+O2↑。
2.測量氣體體積需要在標準大氣壓下測量才是準確數值。
【實驗設計及過程】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藥品,并測得反應裝置、濾毒器與物質總質量為m1。待反應完全后,調整量筒液面至“合適”位置,測出氣體體積記為V。再測量反應裝置、濾毒器與剩余物質總質量為m2。
(1)實驗時,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
(2)反應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調整到的“合適”位置指的是     。
(3)若本實驗能正確反應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則上述測量結果存在關系式是:    。
【答案】(1)防止氧氣溶于水。(2)與水槽中的液面相平。(3)m1=m2+ρ氧V。
【解析】
(1)實驗時,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氧氣溶于水。
(2)反應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調整到的“合適”位置指的是與水槽中的液面相平,排除液柱產生的壓強影響。
(3)若本實驗能正確反應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則上述測量結果存在關系式是:m1=m2+ρ氧V。
32.某化學課外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1)實驗A在瓶底鋪一層細沙的目的是     。此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     。
(2)實驗B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碼平衡,然后傾斜燒杯使硫酸銅溶液與鐵釘接觸,可觀察到鐵釘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一段時間后,再把燒杯放在天平上,天平的指針     (填“向左偏轉”“向右偏轉”或“不偏轉”)。
(3)有同學得到的錯誤結論是“C實驗說明質量不守恒”。你認為C實驗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以此實驗可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應在     容器中進行實驗。
【答案】(1)防止錐形瓶受熱不均而炸裂;白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或氣球先變大后變小。
(2)Fe+CuSO4=FeSO4+Cu;不偏轉。
(3)生成的CO2散到空氣中;密閉。
33.實驗小組的小明、小李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在實驗中用電子天平和量筒準確測量出表中測量對象。(實驗中操作正確,當時氣壓下氧氣的密度為ρ)
測量對象 測量結果
MnO2 m1
KClO3 m2
試管 m3
▲ m4
量筒內收集氣體的體積 V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分析實驗結果顯示m1+m2+m3=m4+Vρ,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那么測量結果為m4的測量對象是指     。
(3)實驗結束后,小明在拆卸裝置時聞到刺激性氣味,小明說: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會不會是二氧化硫?小李認為不可能,他的理由是:    。
【答案】(1)2KClO32KCl+3O2↑。
(2)反應后試管中的固體質量和試管的質量和。
(3)反應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解析】
(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催化作用下受熱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2)分析實驗結果顯示m1+m2+m3=m4+Vρ,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那么測量結果為m4的測量對象是指反應后試管中的固體質量和試管的質量和。
(3)實驗結束后,小明在拆卸裝置時聞到刺激性氣味,小明說: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會不會是二氧化硫?小李認為不可能,他的理由是反應物中不含有硫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硫。
四、解答題:
34.某同學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相關數據如下:
反應前物質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物質的質量/g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錳 固體與液體混合物質量
68.0 0.1 66.5
請計算:
(1)該同學制得氧氣的質量為    g。
(2)該同學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
解:(1)反應生成氧氣質量為:68.0g+0.1g﹣66.5g=1.6g,
(2)設過氧化氫質量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答:該同學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是3.4g。
35.在做氯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某同學誤把高錳酸鉀當二氧化錳加入反應.反應前混合物的總質量為12.96g,加熱混合物到質量不再減少,反應后混合物的質量為8.8g,將反應后的固體溶入水中,過濾,干燥得到二氧化錳的質量為0.87g.
(1)求制取氧氣的質量.
(2)反應前高錳酸鉀的質量為多少?
(3)求反應后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
解:(1)制取氧氣的質量為12.96g﹣8.8g=4.16g;
(2)設反應前高錳酸鉀的質量為x,生成錳酸鉀質量的y,
2KMnO4K2MnO4+MnO2+O2↑,
316 197 87
x y 0.87g
x=3.16g,y=1.97g
(3)反應后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67.7%
答:(1)4.16g;(2)3.16g(3)67.7%.
36.某校興趣小組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氧氣,他們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試管中加熱,并測得相關數據如下表:
反應時間/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體質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試回答:
(1)反應后第    分鐘時氯酸鉀已全部分解;
(2)完全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
(3)該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是多少?
解:(1)由表中的數據情況可知當反應到2.5秒鐘時氯酸鉀已經完全反應,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則生成氧氣的質量=反應前物質的質量﹣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3.0g﹣2.04g=0.96g;
(2)解:設原混合物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g
解得:x=2.45g
該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是3g﹣2.45g=0.55g
答案:(1)2.5(2)0.96(3)該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是0.55g
37.小金為了測定實驗室中氯酸鉀樣品的純度,取2.5g該樣品與0.8g二氧化錳混合。加熱該混合物t1時間后(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重復以上操作,依次稱得加熱時間t1、t2、t3、t4后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所示:
加熱時間 t1 t2 t3 t4
剩余固體質量/g 2.48 2.41 2.34 2.34
請仔細分析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求完全反應后產生氧氣的質量。
(2)求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
解:
(1)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并加熱的條件下生成氯化鉀和氧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由表中數據可知,完全反應后產生氧氣的質量為:2.5g+0.8g﹣2.34g=0.96g。
(2)設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為x。
2KClO32KCl+3O2↑
245 96
x 0.96g
x=2.45g
則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為:100%=98%。
答: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為98%。
(
14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八年級下冊科學 核心概念專題集訓
專題十 化學反應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學生版)
一、選擇題:
1.下列裝置及實驗(天平未畫出)能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鎂條燃燒 B.紅磷燃燒 C.制取氧氣 D.蒸餾水食鹽水混合
2.如圖所示是磷與氧氣反應前后的微觀示意圖(“”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虛線框中應該是( ?。?br/>A. B. C. D.
3.化學反應前后,給出下列各項:①原子數目;②分子數目;③元素種類;④物質的總質量;⑤物質種類;⑥原子種類;⑦電子數目。其中沒有變化的是( ?。?br/>A.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⑥⑦
4.下列現象中,符含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br/>A.100g固體石蠟變成100g石蠟蒸氣
B.24g鎂條在氧氣中完全燃燒,最后得到40g白色固體
C.5mL氧氣和5mL一氧化碳反應,生成10mL二氧化碳氣體
D.2g氧氣與16g液氧混合,形成18g氧氣
5.某化學學習小組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A.做甲實驗時,若取用紅磷的量不足,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B.乙實驗中最后天平不平衡,此現象能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
C.丙實驗在敞口容器中進行仍成功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原因是該反應不消耗氣體也不產生氣體
D.進行丁實驗時,如果在燃著的鎂條上方罩上玻璃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來稱量,理論上生成物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鎂條的質量
6.甲醇作為“綠色燃料”。甲醇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測甲醇中( ?。?br/>A.一定含有碳、氫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C.可能含有碳、氫元素 D.可能含有碳、氧元素
7.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圖,以下對該反應前、反應后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前、后的物質均為混合物
B.反應前、后的分子種類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的原子數目不變
D.參加反應的“”分子與“”分子的個數比為4:3
8.工業廢氣中的二氧化氮會對大氣造成污染。對其污染治理的反應原理之一為:
2NO2+2NaOH =NaNO2 + NaNOX + H2O
則x的值為( ?。?br/>A.1 B.2 C.3 D.4
9.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C+O2CO B.C+O2=CO2 C.H2O+CO2=H2CO3 D.4P+5O2P2O5
10.如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元素的原子,不能用該圖表示的化學反應是(  )
A.2H2+O22H2O B.C+CO22CO C.H2+Cl22HCl D.2CO+O22CO2
11.4NH3+5O2=4X+6H2O反應中,則X的化學式為( ?。?br/>A.NO B.NO2 C.N2O4 D.N2
12.有關2CO+O22CO2的敘述正確的是( ?。?br/>A.2g一氧化碳和1g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2g二氧化碳
B.兩個一氧化碳分子加一個氧分子等于兩個二氧化碳分子
C.一氧化碳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加氧氣點燃等于二氧化碳
13.在化學反應A+B2=AB2中,A與B2反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現將8gA和5gB2充分反應,則生成AB2的質量是( )
A.10g B.13g C.16g D.18g
14.在反應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22:9,當1.6gX與Y完全反應后,生成4.4gR,則在此反應中Y和M的質量比是(  )
A.12:9 B.23:9 C.32:9 D.16:9
15.碳在氧氣中燃燒,下列說法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
A.8g碳和3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11g二氧化碳
B.6g碳和16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22g二氧化碳
C.6g碳和20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26g二氧化碳
D.32g碳和12g氧氣完全化合,可生成44g二氧化碳
16.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表,則下列關于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
物質 X Y Z Q
反應前質量(g) 20 2 1 37
反應后質量(g) 待測a 32 待測b 12
A.a的取值范圍:0≤a≤16
B.該反應類型一定屬于化合反應
C.當a=15時,物質Z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
D.當b=1時,反應中X、Q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1:5
17.一定質量的鎂條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氧化鎂,固體質量隨時間變化如圖所示,其中M2與M1的差表示( ?。?br/>A.生成MgO的質量 B.剩余O2的質量
C.參加反應Mg的質量 D.參加反應O2的質量
18.將A、B、C三種物質各16g 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后混合物中有12g A、27g C和一定質量的D,已知B完全反應.若A、B、C、D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16、32、44、18,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 ?。?br/>A.2A+B=C+2D B.A+2B=C+2D C.2A+B=2C+D D.A+B=C+D
19.一定條件下,密閉容器中發生了某一化學反應,涉及的物質為甲、乙、丙、丁,如圖為各物質在反應前和反應后某時刻的質量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br/>A.x的值是31
B.甲、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可能為7:11
C.丁可能為單質
D.反應中消耗甲和乙的質量比為7:4
20.在一個密閉容器中放入X、Y、Z、W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有關數據如下表。下列關于此反應的認識,正確的是( ?。?br/>物質 X Y Z W
反應前的質量/g 20 m 16 14
反應后的質量/g 4 6 60 50
A.參加反應的X與Y的質量比是1:3
B.m的數值為64
C.反應中Z、W的質量變化之比為6:5
D.若繼續反應,最終容器內只剩下X、Z、W三種物質
二、填空題:
21.按照要求寫出下列化學方程式
(1)硫磺在氧氣中燃燒   ?。?br/>(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
22.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電解水   ;
(2)酒精(C2H5OH)在空氣中點燃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
(3)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制氧氣  ?。?br/>23.通過本學期的學習,我們知道制取氧氣可以有多種途徑。以下是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請你仔細觀察并回答以下問題:
①2H2O22H2O+O2 ②KClO3KCl+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④2H2O2H2↑+O2↑
(1)沒配平的是   ??;
(2)“↑”“↓”沒寫或寫錯的有   ?。?br/>(3)反應條件沒寫或寫錯的是    。
24.(1)物質XY與Y2能發生如下反應:2XY+Y2=Z,則Z的化學式為    (用X、Y表示)。
(2)在一定條件下,4.2g單質M與2.8g氮氣(N2)恰好完全反應生成M3N,則M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5.小舟選用白磷、錐形瓶、氣球、天平等藥品和器材,探究化學反應中物質質量的變化規律,裝置如圖。
【實驗思路】先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再比較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生成物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
【實驗步驟】
I、錐形瓶內裝入白磷,塞緊瓶塞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
Ⅱ、取下錐形瓶,將瓶塞上的鐵絲在酒精燈上燒紅后,接觸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緊瓶塞;
Ⅲ。待反應結束冷卻后,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 。
【實驗結論】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交流反思】
(1)要確認化學反應已經發生,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反應結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認為是否仍能得出上述結論,并請說明理由。 。
26.質量守恒定律是化學中一條重要規律,請利用該規律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鎂條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氧化鎂(只考慮氧氣參加反應),若固體質量變化用圖1表示,則 與之差表示 的質量。
(2)實驗過程中,鎂條點燃后實驗現象如圖2所示,鎂條完全燃燒后,稱量得知石棉網上留下固體質量反而比反應前鎂條質量還輕,其原因可能是 。
27.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某同學查閱到以下材料:
(1)波義耳實驗中金屬灰比原金屬質量增加了,從現在的視角分析這是因為 。
(2)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過程,帶給我們的啟示有 (填序號)。
A.要善于總結前人的成果和經驗
B.定量方法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C.實驗的成功與否,只取決于藥品的選擇氣球
(3)受科學家研究的啟發,某同學參照教材中的實驗繼續深入探究。在白磷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實驗中(如圖),氣球的作用有 (寫一點即可)。
(4)該同學認為,蠟燭燃燒后剩下的固體質量比燃燒前少了,因此該現象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你認為該同學得出該錯誤結論的原因是 。
28.在漢代的《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硝石、硫磺和木炭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可制成火藥?;鹚幈〞r發生的反應為2KNO3+S+3CKS2+N2↑+3X↑,X的化學式為     ,在該化學反應中化合價沒有變化的元素是     。
29.小寧探究了物質W的組成。在一定條件下,W在密閉容器內發生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圖所示。其中,x=    ,若W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6,則W的化學式是     。
30.小科在實驗室將6g木炭放在一定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測得實驗數據如下,請你幫他填好實驗報告: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給定的O2的質量/g 12 26 16
生成CO2的質量/g 16.5 22 22
(1)三次實驗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應。
(2)第     次實驗氧氣有剩余,剩余     g。
31.已知2A+3B=C+3D,用足量的A和49克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57克C和1克D,則參加反應的A物質為     克。若B的相對分子質量為98,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三、實驗探究題:
31.如圖是小科在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化學反應中質量守恒的研究》的過程。
【提出問題】
氧化汞(HgO)加熱時,會生成汞和氧氣(常溫常壓下,氧氣密度為ρ氧)。反應結束后,所生成的汞和氧氣的質量總和與參加反應的氧化汞的質量是否相等呢?
【資料信息】
1.氧化汞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HgO2Hg+O2↑。
2.測量氣體體積需要在標準大氣壓下測量才是準確數值。
【實驗設計及過程】
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后,在試管中加入適量的藥品,并測得反應裝置、濾毒器與物質總質量為m1。待反應完全后,調整量筒液面至“合適”位置,測出氣體體積記為V。再測量反應裝置、濾毒器與剩余物質總質量為m2。
(1)實驗時,小科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
(2)反應完全后,量筒液面需要調整到的“合適”位置指的是     。
(3)若本實驗能正確反應化學變化中的質量守恒,則上述測量結果存在關系式是:    。
32.某化學課外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實驗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1)實驗A在瓶底鋪一層細沙的目的是     。此實驗過程中產生的現象     。
(2)實驗B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碼平衡,然后傾斜燒杯使硫酸銅溶液與鐵釘接觸,可觀察到鐵釘表面有紅色固體析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一段時間后,再把燒杯放在天平上,天平的指針     (填“向左偏轉”“向右偏轉”或“不偏轉”)。
(3)有同學得到的錯誤結論是“C實驗說明質量不守恒”。你認為C實驗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以此實驗可知,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應在     容器中進行實驗。
33.實驗小組的小明、小李進行如圖所示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在實驗中用電子天平和量筒準確測量出表中測量對象。(實驗中操作正確,當時氣壓下氧氣的密度為ρ)
測量對象 測量結果
MnO2 m1
KClO3 m2
試管 m3
▲ m4
量筒內收集氣體的體積 V
(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分析實驗結果顯示m1+m2+m3=m4+Vρ,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那么測量結果為m4的測量對象是指     。
(3)實驗結束后,小明在拆卸裝置時聞到刺激性氣味,小明說:氧氣是無色無味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會不會是二氧化硫?小李認為不可能,他的理由是:    。
34.某同學向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制取氧氣,相關數據如下:
反應前物質的質量/g 充分反應后物質的質量/g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錳 固體與液體混合物質量
68.0 0.1 66.5
請計算:
(1)該同學制得氧氣的質量為    g。
(2)該同學所用過氧化氫溶液中過氧化氫的質量。
35.在做氯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實驗中,某同學誤把高錳酸鉀當二氧化錳加入反應.反應前混合物的總質量為12.96g,加熱混合物到質量不再減少,反應后混合物的質量為8.8g,將反應后的固體溶入水中,過濾,干燥得到二氧化錳的質量為0.87g.
(1)求制取氧氣的質量.
(2)反應前高錳酸鉀的質量為多少?
(3)求反應后固體混合物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
36.某校興趣小組用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物的方法來制取氧氣,他們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共3.0g放入大試管中加熱,并測得相關數據如下表:
反應時間/min 1.0 1.5 2.0 2.5 3.0
剩余固體質量/g 2.55 2.25 2.10 2.04 2.04
試回答:
(1)反應后第    分鐘時氯酸鉀已全部分解;
(2)完全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    g;
(3)該混合物中二氧化錳的質量是多少?
37.小金為了測定實驗室中氯酸鉀樣品的純度,取2.5g該樣品與0.8g二氧化錳混合。加熱該混合物t1時間后(假設雜質不參加反應),冷卻,稱量剩余固體質量,重復以上操作,依次稱得加熱時間t1、t2、t3、t4后剩余固體的質量,記錄數據如表所示:
加熱時間 t1 t2 t3 t4
剩余固體質量/g 2.48 2.41 2.34 2.34
請仔細分析實驗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求完全反應后產生氧氣的質量。
(2)求該樣品中氯酸鉀的質量分數。
(
14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曲麻莱县| 徐水县| 正蓝旗| 静乐县| 定州市| 尤溪县| 贞丰县| 如东县| 福建省| 全州县| 内乡县| 周口市| 洪江市| 湖州市| 高陵县| 辉县市| 平谷区| 天峨县| 正镶白旗| 门头沟区| 民权县| 东乌珠穆沁旗| 中宁县| 宁阳县| 莫力| 克什克腾旗| 龙州县| 叶城县| 平凉市| 赫章县| 丰城市| 拜泉县| 富蕴县| 色达县| 兴化市| 额敏县| 三门县| 五华县| 景宁|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