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九年級歷史20川本卷由單項選擇題、材料解析與探究題組成,共28題,滿分50分,調研時間50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學生務必將學校、班級、姓名、調研號等信息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2.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鼾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寫在答題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題區域內的答策一律無效;不得用其他筆答題;3.學生答題必須答在答題卡相應的位置上,答在試卷和草稿紙上一律無效。一、單項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黃河上游的馬家窯文化、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半坡遺址等出土的陶器,盡管相距較遠,但有著極為相似的文化特征。這說明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是A,起源最早B.多元一體C.獨一無二D.領先世界2.下列文物中可作為研究商朝歷史第一手史料的是D3.有學者指出,當秦朝全新的政治形態在多種不同的文化類型中被懷疑、被否定時,它無法社秦朝統治下的人民獲得自我身份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于是,秦朝的二世而亡便成了必然性曲結果。該學者認為秦朝亡于A,未能實現文化心理的統合B.賦稅沉重激化了社會矛盾C.徭役繁重激化了社會矛盾D.嚴刑峻法激化了社會矛盾4.“宋齊繼,梁陳承,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與高齊?!薄度纸洝分信?br/>這段話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D.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5,古詩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應用于歷史研究。與杜甫的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相關的史事是A,秦末農民起義B.西漢文景之治C.東晉淝水之戰D.唐朝安史之亂九年級歷史第1頁共6頁6.明清時切,以下圖中“四大名著”為代表的一種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這就是A,賦B.詞C.仙D.小說7,《姑蘇繁華圖》描繪了乾隆時蘇州繁華的市并風情,圖中人物多達12000余人,客貨船只近00條,可以辨認招牌的店鋪260余家。這體現了A.蘇州商品經濟繁榮B.農村集市貿易興起C.出現地域性的商幫D.政府嚴格控制商業8.某些通俗文史著作認為,由于《馬關條約》談判期間李鴻章遇刺,日方不得不將原定3億兩的數額減少到2億:而日方參與者回憶錄則記載是因為破譯了中方電報,確認3億兩可能導致談判破裂,不得不減少。這說明A.通俗文史著作完全不可信B.考辨史料是歷史研究的前提C.日方回憶錄肯定真實可靠D.年代久遠無法確認歷史事實9.近代某思想家說:“應該虛心接受這個科學工藝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讓那個世界文化和我們的老文化充分自由接觸,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氣銳氣來打掉一點我們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氣。”該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洋務運動的推動者B.維新變法的倡導者C.辛亥革命的領導者D.新文化運動的代表10.下表是1913一1921年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狀況表。據此可知年份(年)紗錠(枚)布機(臺)1913484192198619145447802310191864757027361919658748383919208428944139192112482824139A,列強忙于一戰放松對華經濟侵略B.一戰期間棉紡織業出現最高峰C,棉紡織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D.一戰結束后棉紡織業迅速萎縮11,右圖是著名版畫家胡一川創作千1940年的木刻版畫《軍民合作》,受到抗日根據地老百姓的廣泛歡迎。該作品重在A.宣傳木刻版畫的藝術和色彩B.倡導實行“減租減息”政策C.激勵軍民團結合作抗擊日寇D.動員根據地實行“三三制”兒年級歷史第2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