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一節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中圖版 必修二 第四章 國土開發與保護課程標準1.知道京津冀地區的地理背景。2.通過分析京津冀地區的優勢條件和主要問題,探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重點、難點)3.理解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意義,培養區域認知素養。學習目標以國家某項重大發展戰略舉措為例,運用不同類型的專題地圖,說明其地理背景。導入新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以五大重大國家戰略為引領,連南接北,承東啟西,構建起高質量發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發展:指協調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不同資源或者個體,相互協作完成某一目標,達到共同發展的雙贏和多贏效果。導入新課戰略核心: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北京、天津、河北為什么要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北京、天津、河北為什么能夠協同發展?協同發展一、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京津冀都市圈區域圖114°119°42°36°39°結合“京津冀都市圈區域圖”,描述京津冀地區的位置和范圍。京津冀地區位于北緯36°05′~42°40′,東經113°27′~119°50′。京津冀地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河北省下轄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張家口、承德、秦皇島、滄州、衡水、邢臺和邯鄲11 個地級市。自然地理背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結合資料,比較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及京津冀城市群。自然地理背景京津冀地區土地面積約21.9萬平方千米,約占我國陸地總面積的2.3%;2021年年末人口約為1.10億,約占我國人口總數的7.8%;2021年地區生產總值約為9.64萬億元,約占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8.5%。京津冀地區是我國主要的高新技術和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政治、文化、國際交流和科技創新中心所在地。長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最多,生產總值最大,百強城市數量最多;珠三角城市群面積最小,常住人口最少;京津冀城市群面積最大,常住人口較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在圖中指出京津冀地區主要地形區、主要河流和湖泊。自然地理背景燕山山脈太行山脈華北平原海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北運河南運河西側是太行山脈,北側是燕山山脈,東臨渤海,中部、南部屬華北平原。總體呈現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特點。絕大部分地區位于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運河和北運河為該區域的核心水系。湖泊主要有白洋淀。白洋淀由100多個湖泊組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在圖中找出京津冀地區所屬氣候類型,并分析其特點。自然地理背景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400~800毫米。降水多集中于夏季;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呈遞減趨勢。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結合右圖描述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及超采區的空間分布;指出過度開采地下水的危害。指出近年來京津冀地區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自然地理背景京津冀地區地下水資源開采情況集中分布在京津冀地區東部、南部的沿海平原地區;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造成地面沉降、地裂縫等(京津冀地區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其地面沉降面積約占整個華北平原沉降區面積的90%)。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結合右圖描述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及超采區的空間分布;指出過度開采地下水的危害。指出近年來京津冀地區地下水位回升的原因。自然地理背景京津冀地區地下水資源開采情況2014年底,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截至2020年6月,累計向京津冀豫調水292億立方米,其中向京津冀地區調水185億立方米,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短缺狀況,大大減輕了京津冀地區地下水超采的情況。京津冀地區地下水位已經開始回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讀圖,說出京津冀地區的海岸線有什么特點?自然地理背景京津冀海岸線港口分布在京津冀地區近700千米的海岸線上,坐落著天津港、秦皇島港、唐山港(唐港區、曹妃甸港區)、黃驊港等天然不凍海港,港口眾多,海運條件便利,岸線資源豐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結合右圖簡述京津冀地區人口和產業分布的關系。人文地理背景京津冀地區的人口和產業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產業分布相對密集,而河北省人口密度相對小,產業分布相對稀疏。京津冀地區許多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有效協調。地區間缺乏緊密的產業關聯,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京津冀地區人口密度京津冀地區工業分布京津冀地區迫切需要國家層面予以統籌規劃,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地區的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分別具有的優勢和限制性因素分別有哪些?檢測評價地區 優 勢 限制性因素北京 全國政治、文化、國際交往、科技創新中心; 產業層次高、旅游資源豐富 交通擁堵,大氣污染較嚴重,城市用地緊張,地價高,城鎮化問題突出。天津 擁有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沿海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制造業基礎雄厚;對外開放程度高;科技、教育發達,高素質人才數量多 水資源嚴重短缺;專業化高端人才相對缺乏河北 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土地資源豐富,地價低,人力資源豐富,農業基礎好 科技水平、產業層次、經濟發展水平低,產業基礎不完善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整體定位“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同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引擎和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三省市各有側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交通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閱讀教材概括京津冀地區“交通一體化”的主要內容。簡述實施“產業一體化”北京、天津、河北的主要職責。指出京津冀地區的主要環境問題及應對措施。路徑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交通一體化快速鐵路覆蓋所有地級市高速公路覆蓋所有縣級市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1.5小時通達建成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秦皇島5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不同運輸方式之間換乘時間不超過10分鐘主要城市之間實現交通“一卡通”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產業一體化有效進行產業整合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把北京市和天津市市區內部以及周邊的產業進行轉移、擴散和優化升級北京地區加快自身產業的擴散和升級天津地區加快老城區產業的轉移擴散與轉型河北地區完成對京津轉移產業的承接結合自身特色進行提升挖掘京津轉移產業的潛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及水資源短缺。三地要協同發展必須以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為重點,以聯合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等為突破口,聯防聯控,共同改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此外,淡水資源、耕地資源、林業資源、礦產資源等應優先共享,統一規劃、利用及保護。提高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升京津冀生態系統承載力。生態環保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設為載體、以優化區域分工和產業布局為重點、以交通一體化體系為依托,打造1小時交通圈,努力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贏發展。讀圖,回答1~2題。1.京津冀地區許多產業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有效協調,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看,天津應著重發展( )A.先進制造業 B.傳統服務業C.創意文化產業 D.現代農業2.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目的是( )①提高運輸效率 ②增加運輸方式多樣性 ③加強城際聯系 ④促進城市群互動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A課堂評價C讀我國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主要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主要城市)相關資料,完成3~5題。3.與長三角城市群經濟密度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經濟密度低的原因可能是( )A.礦產資源貧乏 B.科技水平低C.區域面積較大 D.核心城市經濟中心地位下降4.根據圖2可推斷京津冀發展過程中( )A.北京對城市群內部人口吸引力較上海小B.城市群內部經濟發展不平衡C.城市間產業分工合理D.存在生態與霧霾危機CB課堂評價讀我國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主要城市)和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主要城市)相關資料,完成3~5題。5.下列屬于加快京津冀經濟協同發展的措施是( )①完善城市等級體系②大力發展資源密集型產業③加快城際交通的建設④促進產業向核心城市集聚⑤建立生態環境整治補償機制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C課堂評價課堂小結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地區協同發展的地理背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路徑交通一體化產業一體化生態環保一體化自然地理背景人文地理背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