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中考一模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一輪復習驗收九年級
歷史試題
2025.04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分8頁,滿分100分。請將選擇題答案涂到答題紙規定的位置。
2.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答在本試卷上不得分。
一、選擇題(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
1. “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紀功石刻記錄了秦始皇的統一偉業,也給中國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記。下列措施能體現這個“印記”的有( )
①創立中央集權制度 ②把儒家學說立為正統思想
③修筑萬里長城 ④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毛澤東在《后漢書光武帝紀》批注中稱東漢光武帝劉秀是“歷史上最有學問,最會用人,最會打仗的皇帝”。該皇帝曾詔令說:“今邊郡盜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開殘吏妄殺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內郡。”這道詔令所反映的統治措施是
A. 釋放奴婢,緩和矛盾 B. 監督官吏,懲處貪官
C. 合并郡縣,裁減官員 D. 廢除酷法,減輕刑罰
3. 420年,東晉滅亡。南方政權更迭頻繁,相繼出現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南京只不過是一個地處偏遠的小縣城,而在東晉南朝時,卻發展成一個擁有10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這種變化表明( )
A. 經濟重心南移 B. 江南地區得到開發
C. 孝文帝改革成效顯著 D. 北方人口都遷到南京
4. 歐陽修的《歸田錄》里講了一則軼事:有一位姓昆的少卿,余杭人,很喜歡吃螃蟹。他曾請求外任,想到外州當個知州。有人問他希望到哪個州上任,他說“但得有蟹、無通判處,則可矣”,成為一時之笑談。通判讓人避之是因為( )
A. 監督并分知州權力 B. 控制地方財政大權 C. 負責考核知州 D. 掌握地方的軍權
5. 1260年,忽必烈繼承了汗位,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統治方法,設立各種機構,建立年號,勵精圖治。下列選項中,有關他的史實是( )
①統一蒙古草原,建立了蒙古政權
②接受漢族儒臣提出的“行漢法”“行仁政”“不嗜殺”的建議實行“治國安民”的方略
③建立元朝,結束了唐末以來國家分裂的政治局面
④為對遼闊的疆域實行管理,設立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 明朝顧起元評價說:按此一役,視漢之張騫、常惠等鑿空西域,尤為險遠。后此員外陳誠出使西域,亦足以方駕博望,然未有如和等之泛滄溟數萬里,而遍歷二十余國者也。說明鄭和下西洋( )
A. 擴大了明朝的影響力 B. 增加了明朝的財政收入
C. 鞏固了統一多民族國家 D. 促進了國家間的友好交往
7. 有感于中國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七年級(3)班同學們自發組織了一場戲曲知識競賽,下面是同學們展示的知識卡片。據此可知,京劇最鮮明的特點是( )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A. 貼近生活,聯系百姓 B. 博采眾長,兼收并蓄
C. 生旦凈末,角色齊全 D. 政策鼓勵,題材廣泛
8. 19世紀中后期,西方列強侵略,邊疆地區出現嚴重危機。下列相關史事發生的空間位置與下圖序號對應正確的是( )
A. 清軍將領馮子材在①處取得鎮南關大捷 B. 中法戰爭后清政府在②處建省加強管轄
C. 左宗棠命劉錦棠入疆在③處打敗阿古柏 D. 清政府派劉永福在④處率軍幫越南抗法
9. 以下示意圖反映出民國初年的歷史大勢是( )
A. 軍閥割據貫穿始終 B. 專制獨裁深入人心 C. 捍衛共和時代主流 D. 法治觀念根深蒂固
10. 歷史上,中國共產黨在一些關鍵時刻通過一些重要會議作出了重大決策,對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下列表格中會議名稱與意義對應正確的是( )
會議名稱 會議意義
① 中共一大 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② 遵義會議 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③ 中共七大 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了城市
④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14年浴血奮戰,中國人民……終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大貢獻。(《筑夢中國》解說詞)下列說法符合史實的是( )
①“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
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③中共七大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準備了條件
④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12. “破壞正太路,切斷平漢線,同蒲路攔腰斬,鬼子沒法干。八路軍、決死隊,殺敵千千萬。包圍陽泉站,攻克娘子關。公路挖成壕,鐵路炸斷橋,這一場大戰,實在呱呱叫。”“這一場大戰” ( )
①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威望
②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
③發生在敵后戰場,是由彭德懷指揮的
④目的是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掃蕩”和封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3. 如下圖是1945年8月28日下午7時《新華日報》頭版出版《毛澤東同志抵渝》號外(新華日報報史館藏),報紙報道的歷史事件( )
①發生在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后
②中國共產黨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
③經談判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為實現和平建國帶來了曙光
④有效地避免了內戰的爆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4. 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關聯正確的是( )
A. 新中國成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B.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導致我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的困難
C. 抗美援朝——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D. 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5. 如下圖反映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其中,導致圖中③點到④點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左”的錯誤大泛濫 B. 自然災害在迅速蔓延 C. 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 D. 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16. 下圖是某同學在學習新發展理念時繪制的示意圖,圖中①、②兩處應填入的內容是( )
A. 發展、創新 B. 創新、公平 C. 綠色、發展 D. 創新、綠色
17. 利用表格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有利于進一步認識歷史。據下表可以得出的歷史認識是( )
時間 內容
明末清初 鄭成功收復臺灣
《馬關條約》簽訂后 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從未停止
改革開放后 黨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2015年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A.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B.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C.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 中國人民為維護祖國統一而不懈努力
18. 如下圖是萬隆會議10周年紀念銅章,兩個大寫字母A分別代表亞洲(ASIA)與非洲(AFRICA),中間羅馬數字X代表10周年。這一紀念章表現了( )
A. 求同存異的方針 B. 亞非國家間的團結與合作
C. 亞非國家改變了兩極格局 D. 亞非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19. 如下圖所示人物曾任執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長等職銜,實行親民政策,獲得了民眾的支持。他統治時期政局穩定,經濟、文化都有比較大的發展,被元老院授予“奧古斯都”的尊號,成為羅馬人的偶像。該歷史人物( )
屋大維(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
A. 經歷了從共和國到帝國發展變化 B. 將遼闊的地中海變成羅馬帝國的“內湖”
C. 主持制定了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D. 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儒略歷”
20. 中國的造紙術和印度的數字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古代埃及、波斯、阿拉伯、印度和歐洲等地的一些民間故事,被阿拉伯人融匯成為世界著名文學作品《一千零一夜》,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這說明阿拉伯人( )
A. 促進了阿拉伯文化的傳播 B. 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溝通
C. 壟斷了地中海國家的貿易 D. 首次開拓了亞歐間的線路
21. 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贏得了廣泛支持,1935年公開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建立起龐大的軍隊。這表明( )
A. 廣大民眾恐懼法西斯的迫害 B. 德國納粹勢力積極擴軍備戰
C. 納粹黨通過政變取得了政權 D. 德國已派兵進入萊茵河兩岸
22. 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牢記歷史才能珍惜和平。以下這組照片的主題應是( )
A. 法西斯國家瘋狂侵略擴張 B.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C.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走向勝利 D. 社會主義的發展和挫折
23. 1955年,蘇聯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締結了《華沙條約》,“華沙條約組織”成立。《華沙條約》規定:任何一個成員國如果受到武裝攻擊,其他締約國將以一切方式進行援助。據此說明,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
A. 造成德國的分裂 B. 標志歐洲冷戰對峙局面基本形成
C. 加劇美蘇兩大集團的冷戰對峙 D. 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24. 作為蘇聯歷史上最后一次社會主義改革的領導人,有人認為,他是國家的罪人,是社會主義的叛徒,也有人認為,他是俄羅斯民族的解放者,是自由的領路人。認為他是“罪人”的原因之一是( )
A. 改革延緩了蘇聯分裂的趨勢 B. 改革完善了蘇聯模式的弊端
C. 改革破壞了西方“和平演變” D. 改革使人們的思想發生混亂
25. 聯合國的建立,“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這說明聯合國的職責是( )
A. 打擊恐怖主義 B. 維持冷戰局面 C. 維護世界和平 D. 解決人口問題
二、非選擇題(共3道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6分,共50分)。
26. 偉大工程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創造力、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圖一都江堰的修建者是誰?圖二中隋朝大運河的中心位于哪里(寫出字母及地點)?
(2)1987年,北京故宮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請說說入選的理由。結合圖三明朝“北京城平面識圖”的布局特點,說說體現了怎樣的政治特色?
材料二:修建者在充分認識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規律后,乘勢利導,因時制宜,首創“無壩引水”的工程形式,帶領民眾經過三十年的艱辛運作,終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都江堰。該工程在無任何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能自動調配水量,枯水期有足夠的水量進入灌區,洪水期又能將多余的水量排至外江,使灌區“水旱從人,時無荒年”。
——摘編自鄧正龍等《中華民族最輝煌的文明成就~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核心價值》
都江堰修建后……秦國在蜀郡獲得了繼關中平原后的又一個大糧倉,為秦始皇實現天下一統的宏圖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
——摘編自李彬彬《……對中國統一事業的貢獻》
(3)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概括都江堰的建成產生了什么影響 結合所學知識,總結此工程建設時期的時代特征(要求:政治、思想方面各一點)。
材料三: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唐胡曾《詠史詩 汴水》
隋朝大運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的基礎上開鑿,利用了黃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趨勢,貫通了不同水系之間的水路交通。直到今天,隋朝大運河的某些河段依然承擔著運輸的作用。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部編版)
(4)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應該如何正確評價隋朝大運河?綜合以上大型工程建設談談你的認識。
27. 1500年以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體,中國也經歷了一個“不屑融入世界、被動融入世界、主動融入世界”過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不屑融入世界】
材料一:清初……統治者對當時世界大勢缺乏足夠認識,以天朝大國乃世界只中心自居,視外國為蠻夷居高臨下地處處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實行比明朝更嚴厲的海禁政策……馬克思說:“……的中國,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封閉在棺材中,不與外界接觸,一旦與新鮮空氣接觸,就立即腐爛”。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前期實行什么對外政策?簡要分析給對中國帶來的危害。
【被迫融入世界】
材料二:見下圖
材料三:如果認為近代中國思想進化只是“歐風美雨”的產物,那是大錯特錯的。這個“歐風美雨”對于風燭殘年的中國社會是“和風化雨”,注入了生機;但這個“歐風美雨”更是包含著兇暴的“腥風血雨”……在這個腥風血雨中,國人自省,國人自強,是推動近代社會進化的內在動力。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2)材料二中兩幅圖片中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分別與近代哪兩個條約有關?材料三認為“歐風美雨”更是包含著兇暴的“腥風血雨”,請列舉19世紀的兩例侵華史實并加以說明。請舉兩例“在這個腥風血雨中”中國人是怎樣“自省”“自強”的史實。
【主動融入世界】
材料四:鄧小平及其同僚同樣依賴改變組織方式……來提高農業生產率。如果我們追溯到新中國融入世界的歷史,那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則需要永遠銘記……最鮮明的特點是……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
——摘自費正清《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3)材料四中“1980年打開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里?“第一扇窗”的打開是在哪次會議上做出的決策?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
材料五: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一條十分重要的經驗就是敞開大門,主動融入世界經濟發展潮流。如果各國重新回到一個個自我封閉的孤島,人類文明就將因老死不相往來而喪失生機活力。亞洲各國人民希望遠離封閉、融會通達,希望各國秉持開放精神,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鑒,共建亞洲命運共同體》
(4)根據材料五,指出亞洲近幾十年快速發展的重要經驗及促進亞洲發展的中國方案。2001年中國主動融入世界的事例是什么?
28. 大國興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給后人留下了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8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解決的問題不同于美國革命,而和一個半世紀以前的英國革命如出一轍——這就是要在一個絕對君主制國度內部,通過對政治的民主化改造來實現社會的現代化轉型。英國革命和美國革命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具有重大意義,而法國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
——摘編自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英國革命”對現代民主政治的創新主要體現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法國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開啟的標志”。
材料二:美國的崛起是世界史上的一個傳奇,華盛頓、林肯和羅斯福都為美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按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于勝廣,割據雄于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于天下為公,駁駁乎三代之遺意。” 美國第一位非洲裔前總統奧巴馬曾說:“……我能說我對這位偉人懷有特殊的感激之情,是他讓美國的故事成為可能。” 1933年底,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了一封信:“如果您成功的話,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將在各處試行,而我們將以您就職的那一天作為新紀元的第一頁。”
(2)圖一中華盛頓“創為推舉之法”指什么?結合所學知識,用史實說明圖二奧巴馬所說的“是他讓我的故事成為可能”。圖三中“新的和更大膽的方法”有何特點?
材料三:美國崛起于19世紀后半期到20世紀上半期。以1898年的美西戰爭為界標,在此前50年美國集中解決國內的統一和制度問題,并且在經濟總量上接近頭號強國英國;在此后50年美國越來越深地卷入兩洋戰略,并開始主導國際體系的建立。以二次大戰為標志,美國完成崛起的過程,取代英國而成為世界霸權國家。
——黃仁偉《大國興衰的歷史比較》
(3)材料三中導致美國“在經濟總量上接近頭號強國英國”的經濟因素是什么?在此后50年美國越來越深地卷入兩洋戰略,并開始主導國際體系的建立。20世紀20和50年代,在美國的主導下分別形成了怎樣的國際體系?
(4)綜合以上材料及史實,選擇兩個及以上相互關聯的事件,并從中提煉出一個觀點展開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價值觀正確。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一輪復習驗收九年級
歷史試題
2025.04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共分8頁,滿分100分。請將選擇題答案涂到答題紙規定的位置。
2.答題注意事項見答題卡,答在本試卷上不得分。
一、選擇題(共25道題,每題2分,共50分)
【1題答案】
【答案】C
【2題答案】
【答案】D
【3題答案】
【答案】B
【4題答案】
【答案】A
【5題答案】
【答案】C
【6題答案】
【答案】A
【7題答案】
【答案】B
【8題答案】
【答案】B
【9題答案】
【答案】C
【10題答案】
【答案】A
【11題答案】
【答案】B
【12題答案】
【答案】C
【13題答案】
【答案】A
【14題答案】
【答案】C
【15題答案】
【答案】D
【16題答案】
【答案】D
【17題答案】
【答案】D
【18題答案】
【答案】B
【19題答案】
【答案】A
【20題答案】
【答案】B
【21題答案】
【答案】B
【22題答案】
【答案】C
【23題答案】
【答案】C
【24題答案】
【答案】D
【25題答案】
【答案】C
二、非選擇題(共3道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8分,第28題16分,共50分)。
【26題答案】
【答案】(1)修建者:李冰;中心:C洛陽
(2)理由:故宮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巔峰之作,體現了明清建筑藝術與技術的最高成就;整個北京城平面“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皇權制度和中華文明的象征;其建筑群保存完整,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
特點: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中軸對稱、均衡布局,皇城居中。
特色:體現皇權至上、中央集權;通過禮制建筑強化儒家等級觀念,彰顯君主權威
(3)影響:促進蜀地農業發展,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秦國獲得穩定糧倉,增強秦國國力,為秦國統一提供糧食保障;體現了古代水利工程的高超智慧,至今仍發揮作用。
特征:政治上,戰國時期諸侯爭霸,中央集權制度逐漸形成(如秦國郡縣制)。思想上,百家爭鳴,法家思想受秦國推崇(強調變法與集權)。
(4)評價:積極方面,促進南北經濟文化交流,鞏固國家統一;技術成就突出,部分河段沿用至今。消極方面,工程勞民傷財,激化社會矛盾,加速隋朝滅亡。
認識:大型工程需結合自然規律,科學規劃;需平衡國家需求與民生,避免過度消耗民力;歷史工程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國家發展的雙刃劍。
【27題答案】
【答案】(1)政策:閉關政策。危害:使中國與世隔絕,看不到世界的變化,不能適時學習西方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
(2)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史實: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史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
(3)窗:深圳。會議:十一屆三中全會。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格局。
(4)經驗:敞開大門、融入世界、對外開放。方案: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或人類命運共同體)。事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8題答案】
【答案】(1)創新:建立了君主立憲制。說明:法國大革命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
(2)指:開創民主政治先河。說明:林肯領導了美國內戰,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美國黑人獲得平等權利邁出了重要一步。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3)經濟因素: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國際體系:華盛頓體系、兩極格局。
(4)示例觀點:創新推動社會轉型。事件:美國獨立戰爭,第二次工業革命。論述:政治領域的制度創新能促進社會的轉型和發展,1775——1783年的美國獨立戰爭,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使美國實現了獨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787年美國憲法的頒布,使美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共和政體。影響了后來很多國家的政治變革。經濟領域的創新,能促進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僅是一次技術革命,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它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把人類社會帶進“電氣時代”,更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美國的世界地位。由此可見,創新推動社會的轉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巫溪县| 康马县| 土默特左旗| 天水市| 栾城县| 毕节市| 龙山县| 治县。| 惠东县| 丰镇市| 松阳县| 郸城县| 霞浦县| 海阳市| 柘城县| 江阴市| 宁蒗| 织金县| 富川| 德化县| 台中市| 梁山县| 酉阳| 福安市| 贵德县| 开平市| 积石山| 武平县| 昭觉县| 富蕴县| 垣曲县| 西平县| 北流市| 海口市| 鹤峰县| 甘南县| 深州市| 隆子县| 进贤县| 石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