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第二節第1課時 模型與符號、分子模型夯實基礎鞏固1.不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下列關于符號特點的說法,不確切的是( )A.簡明性 B.完整性 C.統一性 D.方便性2.下列各圖中,不屬于模型的是( )3.一個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的。若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氫原子,則水分子的微觀粒子模型可以表示為( )4.下列敘述中,存在科學性錯誤的是( )A.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達的文字語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亂B.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一幅計算機圖像C.模型可以是抽象的,如數學公式 D.地球儀是表示地球的符號5.觀察如圖所示的分子模型,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一種圓圈代表一種原子) ( )A.相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 B.不同種類的原子可以構成分子C.相同種類、不同數目的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的分子里不可能有相同的原子6.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構成不同 B.原子種類不同 C.生成它們的反應條件不同 D.用途不同能力提升培優7.利用模型和符號來表示物體是兩種不同的科學方法。下列屬于符號的是( )A.草履蟲結構圖 B.速度公式 C.節水標志 D.銷售量統計圖8.模型不但可以表達出靜態的模型,還可以表現物質的變化過程。如圖所示為水由液態變為氣態過程的模型。觀察水的汽化過程模型時,下列理解中,正確的是( )A.當水溫升高時,水分子體積會變大B.當液態水變成氣態水時,水分子會被拆分成原子C.當液態水變成氣態水時,水分子間距會變大D.當液態水變成氣態水時,水的總體積不變9.如圖所示,密封容器中儲存有一定量的氧氣。當活塞慢慢上移,下列關于容器內分子模型的建構,合理的是( )10.如圖所示為氫氣與氧氣燃燒反應后生成水的微觀模擬示意圖。“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氫原子。(1)如圖所示的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原子共有______種,出現的分子模型共有_______種。(2)圖中的A、B、C三種結構模型分別代表三種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從該變化過程的模型圖歸納出其中一條規律:該反應前后沒有發生變化的粒子是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1.1991年,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碳單質——碳納米管,它是由環形的碳原子構成的管狀大分子,它的模型圖是( )12.用微粒的觀念學習化學有助于更好地認識物質的構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原子都是在不斷運動的微粒 D.同一種原子不可能構成不同的分子13.如圖所示為“尾氣催化轉化器”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過程的微觀模型示意圖,其中不同的圓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小球連在一起則成為一個分子。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此模型顯示該反應前后都只有三種原子B.此模型顯示該反應前后都只有兩種分子C.此模型顯示該反應前后原子個數發生變化D.此模型顯示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了變化開放應用探究14.二氧化碳是我們熟悉的物質,但我們無法看到構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分子,因而人們就用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來表示二氧化碳的結構。如圖所示為一瓶二氧化碳氣體的分子模型局部圖,其中每一個單元表示的就是一個二氧化碳分子,而每個單元中的黑色小球代表碳原子,白色小球代表氧原子。(1)根據如圖所示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一集氣瓶的二氧化碳氣體其實是由許許多多個______________構成的,而每個二氧化碳分子又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2)若用大寫字母“C”表示碳原子,用“O”表示氧原子,原子的個數表示在字母的右下角,則可以用字母表示出二氧化碳的符號為_____________。答案:2第二章第二節第2課時 水分子的構成夯實基礎鞏固1.關于水的組成,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B.水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組成的C.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 D.水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組成的2.如圖所示為電解水的實驗裝置示意圖。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A.a管中收集到的是氧氣 B.該實驗說明水是由氧和氫組成的C.a、b兩管中收集到的氣體的質量比約為2:1 D.a管中收集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3.水電解的過程可用下圖表示,圖中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4.如圖所示為電解水的微觀示意圖,從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A.1個水分子由1個氧原子和1個氫分子構成 B.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改變C.同種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不同種原子也可以結合成分子D.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還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5.如圖所示為電解水的過程中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1)從微觀粒子角度而言,水通電時,水分子分裂成________和__________,分裂出來的______________又重新組合成_____________,它們不再有水的化學性質。可見,_______是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2)由該實驗可知,分子由_______構成,__________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能力提升培優6.“超臨界水”因具有許多優良特質而受到科學家的青睞,它是指當氣壓和溫度達到一定值時,水的液態和氣態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體。下列有關“超臨界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它通電也能產生氧氣,說明“超臨界水”中含有氧氣 B.它是一種不同于水的物質C.它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D.“超臨界水”和普通水是不能互相轉變的7.如圖所示為電解水實驗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中,符合事實的是( )A.圖中“ ”表示的是氫分子B.該反應中最小的微粒是氫、氧原子C.該實驗說明水里有氫氣和氧氣D.負極與正極產生氣體的體積比是1:28.電解水實驗中存在著許多“改變”,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反應前后物質的類別發生了改變 B.反應前后物質的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C.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發生了改變 D.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發生了改變9.如圖所示為電解水的簡易裝置和電解水生成氣體體積與時間的關系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會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①號試管內生成A氣體,則b應該接直流電源的__________極。(3)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入B氣體中,能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點燃A氣體時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實驗中得到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圖所示,甲、乙、丙分別是水蒸氣液化、水通電分解和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微觀變化示意圖(1)從圖甲中可以看出,水是由____________構成的,而每個水分子則是由________________構成的,水在降溫液化的過程中,___________發生了明顯的改變。(2)從微觀角度解釋圖甲、圖乙所示變化的本質區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由圖乙、圖丙可知:化學變化中一定不變的粒子是________,一定發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_______中考實戰演練1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我們可以直接觀察到的現象是( )A.水是由氫、氧元素組成的 B.有氫氣和氧氣產生,且體積比為2:1C.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D.兩電極均冒氣泡,且兩管內產生氣體的體積比約為2:112.研究物質間的化學反應,可以揭示物質間的轉化規律。反應一:水在通電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如圖甲所示)。請寫出電解水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二: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水(如圖乙所示)。(1)根據所給信息,請畫出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的微觀示意圖。(2)寫出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開放應用探索13.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于探究水的組成。請回答下列問題:(1)A注射器中收集的氣體和B注射器中收集的氣體的體積比約為__________。拔下A注射器內筒,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A注射器管口,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A注射器中收集的氣體為氧氣。(2)實驗過程中,該同學發現電解純水速率較慢。查閱資料獲知,調節電壓或在水中加入少量氫氧化鈉都會改變水的電解速率。于是他進行了多次實驗,并將實驗數據取平均值,記錄如下。(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每次實驗收集10mL氧氣)6V 9V 12V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 5% 26 min26s 12min 14s 7 min 30s10% 17 min 8s 9 min 26s 6 min 22s①實驗時不選擇6V電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電壓為9V、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為15%的條件下,如果要收集10mL氧氣,那么需要的時間應該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9min26 s。②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答案: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課時 模型與符號、分子模型.docx 第2課時 水分子的構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