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注意事項:1.歷史試卷滿分70分,歷史、道德與法治的考試時問共120分鐘。2,本斌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氨,“答題卷”共2頁。請務必在“客題卷”上答題,在“試題盞”上答題無效。3.答題過程中可以參考數科書和其他資補。請獨立忍考,獄信答題。4,考議結束后,諸將“試題卷”和“答題參”一并交回。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結果證實,中華文明走過了10000年典基、8000年起源、6000年加速,5000多年進入(文明階段)、4300年中原崛起、4000年王朝建立、3000年王權鞏固、2200多年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進程。這說明中華文明的特點是A.多樣性B.本土性C.連續性D.獨立性2.西周和春秋時期卿大夫的家臣主要由士階層的低等員族擔任,而到了春秋晚期:一些出身寒微的人,憑借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成為卿大夫的家臣,臍身到士的階層,進而在國家政治中展露鋒芒這一變化主要歸功于A.分封制的瓦解B.孔子興辦私學C戰爭頻繁發生D.諸侯國的變法3.宮朝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今國家盡制都邑,連守宰,其不可變也固矣。”明末請初顧炎武在郡縣論》中也說:“封建之廢,非一日之故也,雖圣人起,亦將變而為邵縣。”據此可知,兩位思想家都認為A.不應該廢除郡縣制B,郡縣制的形成是歷史必然結果C.那縣制取代分封制是圣人杰作D.不應該設置宰相4.公元494年,一場漢族儀式的皇家婚禮在洛陽的皇宮中舉行,婚禮的主角是孝文帝和北方漢族盧氏之女。這一場皇家婚禮有助于A.孝文帝統一北方B.北方游牧民族內遷C.加速民族大交酸D.消除北方民族隔閥5.下圖是唐宋時期南北方人口的密度圖,導致這一時期人口密度變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是16①16.317.2瑪1412本0①613.求8北方6南方3.6北宋金及南宋唐宋時明南北方人口密度圓資料來源:根壇《中回后尺戶口、田池、田賦統井》中數杯計算。A.經濟重心南移B.氣候階段變暖C.政治中心東移D.海上絲路興盛6,有學者指出“1912年清帝宣告退位,這不是數千年來一個王朝蓉代另外一個王朝的輪回,更不是政治權力一家一姓的再次轉換,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變化。”據此可知“從未有過的大變化”主要指的是A.動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B.閉關鎖國變為主動交往C.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D.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歷史第二次熙考濱表第1頁參 考 答 案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題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C B B C A D D A B C A B D C B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華文明的發展特點,題干材料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結果比較確切地指出了“中華文明走過了10000年奠基、8000年起源、6000年加速、5000多年進入(文明階段)、4300年中原崛起、4000年王朝建立、3000年王權鞏固、2200多年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進程”,可以說明中華文明具有鮮明的連續性。故選C。2.【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孔子生平中作為教育家創辦私學的貢獻,根據題干材料中春秋晚期“一些出身寒微的人”也可以“成為卿大夫的家臣,躋身到士的階層”這一現象,再結合時空階段,可知這主要是因為孔子興辦私學打破了教育被貴族壟斷的局面,促進了政治權利下移。“分封制的瓦解”“戰爭頻繁發生”主要發生于戰國時期,與春秋時期的歷史不符,排除 AC項;題干材料未體現出“諸侯國的變法”,排除D項。故選B。3.【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郡縣制,從題干材料柳宗元《封建論》“不可變也固矣”和顧炎武《郡縣論》“雖圣人起,亦將變而為郡縣”的論述中可以得出郡縣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A項表述與題干相矛盾,排除;C項“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是圣人杰作”片面理解了題干主旨,排除;題干未涉及討論宰相設置問題,排除D項。故選B。4.【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根據題干中“494年孝文帝和北方漢族盧氏之女進行一場漢族儀式的皇家婚禮”可知北魏孝文帝以身示范與漢族通婚,這有助于推動北魏鮮卑族和漢族的交往交融。439年,北魏拓跋燾統一北方,排除A項;北方游牧民族內遷是這一時期的歷史背景,并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結果,排除B項;D項表述“消除北方民族隔閡”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C。5.【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經濟重心南移,根據題干中“唐宋時期南北方人口密度圖”可以看出,從唐朝到宋朝人口密度南方超過北方,結合經濟重心南移的史實。氣候階段變化會對人口遷移有影響,但是根據教材知識可知,人口南遷是受到了氣候變冷的影響,B項表述錯誤;從唐宋政治中心的變化來看,C項表述不符合史實;海上絲路興盛有利于對外經濟貿易繁榮,無法得出會對人口南移有影響,排除D項。故選A。6.【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響,根據題干材料中1912年清帝宣告退位“不是王朝替代,不是政治權力一家一姓的再次轉換”,結合教材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終結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所以“民主共和取代君主專制”正確。1915年興起的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A項;兩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的對外政策逐步由閉關鎖國變為主動交往,排除B項;1840-1949年中國的社會性質是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辛亥革命后我國社會性質沒有發生根本性變化,排除C項。故選D。7.【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遵義會議的影響,根據題干中的信息“這次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可知這次會議是遵義會議。故選D。8.【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抗美援朝戰爭,根據題干信息“1953年第三屆赴朝慰問團”可知這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搪瓷慰問杯上的字顯示“贈給最可愛的人”可知這是贈送給中國人民志愿軍的慰問品。故選A。9.【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貢獻,根據題干中的信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認為《論十大關系》報告中提出的基本方針,“既是經濟規律的客觀反映,也是社會政治安定的重要保證”可知十一屆三中全會對《論十大關系》持肯定態度,還強調“仍然保持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表明對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指導作用。中共十四大明確了我國改革的目標,排除A項;《論十大關系》是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思考,C項表述“準備了經濟基礎”與題干邏輯不通,排除;從題干中得無法出《論十大關系》“創造了和平環境”結論,排除D項。故選B。10.【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始的標志,根據題干中的“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可知這個時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始標志則是中共十八大。故選C。11.【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羅馬法的深遠影響,根據題干中“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代的歐洲”可知,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奠定了現代歐洲的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中古代羅馬的貢獻是羅馬法的深遠影響。故選A。12.【解析】根據題干中的信息“646年開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10世紀,高麗王朝仿照唐制,設三省六部,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說明這一時期唐朝的典章制度傳播到了東亞地區,促進了東亞地區的文明發展。題干只體現了東亞日本、朝鮮對唐朝的典章制度的模仿,并沒有體現文明雙向交流,排除A項;C項僅強調了日本,犯了以偏概全的邏輯錯誤,排除;“亞洲文明趨于相同”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13.【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影響,根據題干“1839年英國”“兒童幾乎占工人總人數的一半”“他們身材通常較小,可以參加更多的小任務”可知英國出現了大量的雇用童工現象,這是因為英國工業化的發展出現了大量工廠。題干材料“城市化進程加快”主要表現為城市人口增多,題干材料無法體現,排除A項;工業革命的發展推動了人口數量的增長,B項“人口數量的下滑”與史實不符;“英國童工數量占工人總人數的一半”與教育的發展沒有直接關聯,排除C項。故選D。14.【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美國內戰中林肯的貢獻,根據題干中的信息馬克思主要表揚林肯“進行解放被奴役種族的戰斗”,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里指的是林肯在美國內戰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林肯“實現了總統連任”是馬克思祝賀林肯的背景不是原因,排除A項;西進運動發生在美國內戰前,與題干時空不符,排除B項;雖然林肯在內戰中“維護了美國的統一”,但是D項和題干中馬克思評價林肯的言論無關,排除。故選C。15.【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根據題干中的表格信息,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就業人口分布上呈現出農業、工業就業人數占比降低,服務業占比逐漸增多趨勢,結合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可知,隨著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所帶來的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結構出現了新變化,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福利國家”與就業人口分布聯系不大,排除 A項;馬歇爾計劃的實施主要是對西歐,題干材料還包括日本,C項與題干無關,排除;“國家的宏觀調控”強調的是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B。二、辨析改錯(8分)16.【×】(1)“小麥”改正“粟”【×】(2)“曲轅犁”改正“耬車”【√】(3)【×】(4)“方田均稅法”改正“農田水利法”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17.(1)徐光啟與利瑪竇共同翻譯了古希臘數學著作《幾何原本》,對中國數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耶穌會士拓展了歐洲對中國文明的認識,推動了近代歐洲文明的形成。(4分)(2)西方列強的侵略導致民族危機的出現;先進的中國人積極主動開眼看世界;通商口岸提供了相應的歷史文化環境和條件等。(任答2點即可,4分)(3)貿易不僅為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也為文化交流打上了時代的烙印。(言之有理即可,2分)18.(1)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新興資產階級的推動;科學思想與知識傳播為科技革命奠定基礎;科技人才與發明創新提供的關鍵性支持;大學研究的推動等。(任答2點即可,4分)(2)經歷了從歐洲到北美洲的轉移過程,且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呈現多中心的新趨勢。(4分)積極鼓勵科技創新與發明;堅持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等。(言之有理任答1點即可,2分)四、活動與探究(12分)19.(1)示例精神品質: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熱愛祖國,擔當使命,對黨忠誠,堅守理念,堅定信念等。(任答2點即可,2分)示例說明:1937年9月18日左權致叔父書“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斗,請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精神品質。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致戰友書“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體現了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精神品質。1945年5月14日林暉致父書“今天中國的抗戰反攻,只有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及根據地的地方軍、民兵基干隊、廣大老百姓來擔任反攻任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品質。(針對精神品質加以說明言之有理即可,4分)(2)(6分)示例:敬愛的抗戰革命先烈: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作為晚輩,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向您們致以最深的敬意。您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與自由,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我們看到中國共產黨在全民族團結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您們堅守的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貢獻。您們的英勇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我們會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努力建設更強大的祖國,以告慰您們的在天之靈。此致。敬禮!晚輩敬上2025年4月24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史二答案.pdf 安徽省南陵縣部分學校2025年4月期中考試九年級歷史試卷(PDF版,含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