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半期考正規部隊南下,農民救亡運動在河北、山兩、山東等北方農村興起。據此可知,當時A.多界民眾園結抗日救亡B.農民運動推動抗戰進程高一歷史試卷C.工人階級成為抗日主力D.國民黨領導了救亡運動6.這次會戰沿長江南北兩岸展開,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是抗日戰爭戰略防御階段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此戰中,中國軍隊浴血奮戰,大小戰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斗數百次,大大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這段文字描述的是注意事項:A.淞滬會戰B.徐州會戰C.武漢會戰D.長沙會戰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已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7.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以圍攻鄂豫邊宣化店為中心的中原解放區為起點,相繼在晉南、蘇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皖邊、魯西南、膠濟路及其兩側,冀東、綏東、察南、熱河、遼南等地,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攻。這標志著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A.重慶談判破裂B.全面內戰爆發C.戰略反攻到來D.國共決戰開始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8.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制度。如以1937年6月法幣發行指數為1,1939年12月,法幣4.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七至十一單元。發行指數為3.04;1945年8月,法幣發行指數為394.84。到1948年8月19日,發行指數達到470705.39。這一指數變化表明該時期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A.國民政府經濟實力增強B.法幣的購買力大幅提升C.通貨膨脹情況日益嚴重D.民族工業發展環境優化擲符合題目要求的。1,五四運動要解決的是民族危亡的問題,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對解決這個歷史問題的主體能夠9.1953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指出,這種勞動互助是建立在個體經產生強大推動作用的精神。五四精神不僅反映著五四運動不同于此前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濟基礎上的(農民私有財產的基礎上的)的集體勞動,因此它不能阻止農民的兩極分化,不能新意,又是五四時期那一代時代先鋒的嶄新的人格特征。這說明根本改變農民的生活:并指出國家要引導農民走集體化的道路。這表明當時中國A.五四精神歷史底蘊深厚B.五四運動塑造時代先鋒A.農村土地改革已經完成B.農業合作化運動出現了冒進長C.五四運動改變革命性質D.五四精神推動社會進步C,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D.正在進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2.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1921一1924年),黨員人數呈現出特定的增長趨勢。有學者根據相關10.某同學想要研究“鐵人精神對新中國工業發展的推動作用”這一課題。下列史實能支持該課史料統計出這一時期不同年份黨員人數的大致情況,如表1所示。該表反映的現象出現主要題研究的是,王進喜是因為A帶領工人在大慶油田艱苦創業B.曾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表1C,在玉門油礦時多次被評為勞模D.事跡被拍成電影《鐵人》后上映11.圖1所示是一幅描繪20世紀70年代某農村集市場景(人們正在午份1921年1922年1923年1924年進行交易)的版畫。這張圖超黨頁人數50多人195人432人1000人左右A.顯示農民生活已全面改善A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B.工人運動蓬勃發展B.暗示市場經濟體制已然形成C.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D.革命根據地的建立C.體現農村交易的傳統模式3.1935年,陳云在給共產國際的報告中說:“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D.反映計劃經濟體制已被打破志擔任領導。”與此同時,在長征途中和毛澤東一起劈波斬浪的一批領袖人物,也在這血與火12.圖2所示是1978年12月24日《人民日報》頭版文章。它可以用的洗禮中脫穎而出。這反映了來研究A.長征推動中共領導集體更新B.共產國際認可中共新領導A黨和國家工作著重點轉移C,毛澤東總負貴領導地位確立D.紅軍戰略轉移的勝利完成B.對外開放格局逐步形成的過程全.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1906年由日本政府下令籌辦,總社設于中國大連,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圖2分社設于日本東京)在九一八事變以前積極進行情報活動,其情報范圍涉及政治、經濟、社會、D.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指導思想文化、地理等方面。這可用于說明13.1982年,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隨后,中英就香港問題展開多輪談A.中日矛盾不斷加劇B.中國軍事能力的落后判,其間中國堅定貫徹“一國兩制”方針。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署,明確規定香港C.日本侵華蓄謀已久D.日本侵華方式的變化回歸后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這一系列舉措可用于說明中國5.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工人聯合會率先攜帶慰問品慰問受傷官兵,組織工人救護隊到前方A.創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方案B.積極拓展外交新領域救護傷員。日商亞細亞絲業工廠工人不斷離廠,以示抗議。七七事變后兩三個月內,國民黨C,致力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D.著力提升國際影響力【高一歷史第1頁(共4頁)】【高一歷史第2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