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6張PPT)第四單元 從人地作用看自然災害4 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防避?什么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是指因自然異常或者快速變化,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環境破壞的現象或事件。人類社會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社會失穩、資源環境破壞自然界異常、快速變化+有時人類活動也會觸發或者誘發自然災害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是自然災害嗎?不 是青藏高原無人區地震,驚到幾頭藏羚羊,是自然災害嗎?不 是只有自然界的異變并不是自然災害自然界的異常變化并作用于人類社會才是自然災害自然災害的判定?自然災害損失的大小與那些因素有關?表4-1-1 唐山地震與汶川地震及災害的比較震級、主震時間、人口密度、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存在差異思考:造成兩次地震災害損失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災害損失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自然災害損失大小一般來說,受災區人口密度越大、社會發展水平越低,傷亡人數越多一般來說,災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經濟損失則越大自然災害的類型地質災害地震、火山爆發滑坡、泥石流等1234氣象災害生物災害水文災害干旱、風暴、臺風、低溫、暴雪等洪澇、風暴潮等生物入侵、物種滅絕等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地震地震EARTHQUAKE地殼中長期積累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傳播,引起的地面震動地震分類地震分類淺源地震(<70km,95%在5~20km)中源地震(70km~300km)深源地震 (>300km)按照震源深度引發地震能量釋放的源地稱為震源震源上方正對著地面上的位置稱為震中震源垂直向上到地面的距離叫震源深度地震分類地震分類構造地震(90%以上,如汶川地震)塌陷地震(地下溶洞或礦井頂部塌陷)火山地震(7%)人工誘發地震按照成因分類構造地震構造地震巖石變形破裂或錯動構造地震構造運動超過承受限度能量急劇釋放地震波地震分類地震分類微震(<2.5級)有感地震(>3級)破壞性地震(>5級)按照震級分類震級和烈度震級和烈度震級震級是表示地震強弱的量度;是劃分震源放出的能量大小的等級。人們通常用里氏震級來表示地震的大小。震級相差1級,能量相差大約32倍;相差2級,能量相差約1000倍。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烈度震級相同的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壞程度的指標一次地震有多個烈度圖4-1-5 世界7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分布我國內部位于兩大地震帶之間,有多條斷裂帶我國西南部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受此影響下的斷裂帶多為東西走向。)圖4-1-6 中國發生過大地震的地點我國東部與環太平洋地震帶相鄰(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相互擠壓碰撞,受此影響下的斷裂帶多為南北走向。)房屋坍塌及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室內財產破壞損失破壞人工建造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電力、通信、供水、排水等工業設施、設備、裝置的破壞大震引起的山體滑坡、崩塌、海嘯等造成的破壞地震危害地震危害(直接危害)火災,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災,由水壩決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氣泄漏,由建筑物或裝置破壞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環境的嚴重破壞所引起地震危害地震危害(間接危害)FLOOD洪水:河湖水位超過灘地或堤壩高度而發生的溢流現象或堤壩潰決導致的水流下瀉稱為洪水洪澇洪澇洪災:若洪水沖毀 道路、房屋、農田等,就會形成洪災澇災:若洪水或者雨水集聚,淹沒 城市或者鄉村,就會形成澇災洪澇災害:是洪災和澇災的總稱FLOOD洪澇洪澇洪澇災害思考:洪澇災害的分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洪澇災害從地形因素看:沿河、沿海地勢低洼地區常受洪澇威脅。從氣候因素看:主要分布于亞熱帶季風區、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溫帶季風氣候區、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洪澇災害是我國影響最廣泛、造成財產損失最嚴重的災害之一。圖4-1-8 我國洪澇災害分布思考:我國洪澇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是什么?東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內陸少;平原湖區多,高原山地少地形: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大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河道堰塞,河道彎曲,排水不暢水系: 支流眾多洪澇災害的原因(自然原因)洪澇災害的原因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圍湖造田直接降低湖泊調節洪水過度抽取地下水引發地面沉降,造成排水不暢城市排水系統老化洪澇災害的原因(人為原因)洪澇災害的原因?怎么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海綿城市)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城市內澇的解決方法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滑坡的概念滑坡是大量山體物質,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動面整體滑動的現象滑動面滑坡體滑坡的形成因素思考:滑坡的形成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不穩定的山坡形態如坡面較陡巖土軟弱面如巖體中存在裂隙和松軟夾層觸發因素如地下水、降水等對巖土軟弱面具有潤滑作用;以及地震、河流侵蝕等對坡體穩定性的破壞滑坡的形成因素滑坡的危害滑坡可以掩埋農田和村莊,阻斷道路,淤塞河道,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滑動面滑坡體滑坡應急逃離泥石流指山區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引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等的突發性洪流泥石流形成條件思考:泥石流的形成條件有哪些?泥石流形成條件短時間的大量水流較大的溝谷坡度大量松散的堆積物連續降雨或暴雨時,不要在溝谷中逗留泥石流避災措施示意不要躲在溝谷中的大樹上,大樹可能會被沖倒泥石流避災措施示意向泥石流溝兩側迅速躲避,不要順溝往下跑泥石流避災措施示意發現泥石流后要及時報告,以便下游和溝口的居民及時撤離泥石流避災措施示意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在災情預警和評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什么是地理信息技術?地理信息技術是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信息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等。遙感技術(RS):利用裝在航空器(飛機、高空氣球)或航天器(人造衛星)的光學或電子設備,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感知的地理信息技術。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利用衛星,在全球范圍內實時進行定位、導航的系統。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泛指所有的衛星導航系統,如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DS)、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等。地理信息系統(GIS):對數據進行輸入、處理、存儲、管理、查詢、分析、輸出等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分析、評估1. 關于圖中堰塞湖的形成是否產生了自然災害,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的堰塞湖的形成已經產生了自然災害B.只有堰塞體發生垮壩并淹沒下游才屬于自然災害C.只有堰塞體發生垮壩并對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危害才屬于自然災害D.堰塞湖本身不屬于自然災害,由其產生的洪澇等才屬于自然災害練習山體巖石崩塌從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稱為堰塞湖,堵截物質稱為堰塞體,堰塞體往往不夠穩定,易形成垮壩。A練習2017年8月8日21時四川省九寨溝縣發生7.0級地震,震中5.1公里范圍內平均海拔約3827米,此次地震雖然震級大,但人員傷亡程度卻相對較輕,房屋倒塌數量較少。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下列信息能夠解釋“震情重”而“災情輕”的有①房屋抗震性能較好 ②海拔較高,人口密度較小③臨近景區,旅游設施密集 ④山區道路中斷,增大救援難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發生地震時會產生地震波,它可以用來探測A.地球內部結構 B.大氣物質組成C.水圈能量來源 D.地震發生規律AA4.圖中,某地高速公路一側的坡面防護設施的主要功能是練習DA.擋風升溫,防御寒潮B.減緩坡度,防御地震C.降低風速,防御臺風D.加固坡面,防止滑坡5.基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對北京市地質災害點實現全覆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災害的預警,是因其能 ( )練習AA. 及時發現地面變動,并傳輸位置信息B. 實時發布災情信息,有利于救災減災C. 分析災害的成因,提出相應解決措施D. 根據災害特點,模擬災害發生的過程6.地震發生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統可以 ( )練習CA. 確定震中精確位置 B. 測定地震震級和烈度C. 評估地震災害損失 D. 統計人員的傷亡情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