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金華市結盟六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聯考科學試題1.(2024九上·金華月考)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解析】【分析】根據分子的構成情況來分析。【解答】1個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與1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故答案為:C。2.(2024九上·金華月考)生活垃圾通常可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類。處置礦泉水瓶的正確方法是( )A.扔進有害垃圾桶 B.扔進其他垃圾桶C.扔進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拉圾桶就扔進去【答案】C【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3.(2024九上·金華月考)芋艿(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止癢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 B.料酒 C.純堿 D.食鹽水【答案】A【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中和反應是化學反應中復分解反應的一種,是酸和堿互相交換組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是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解答】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沾上它會奇癢難忍,止癢最好是加酸性物質;A、食醋是酸的溶液,可以止癢;故A正確;B 、料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是中性的;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不能止癢;故B錯誤;C、純堿是碳酸鈉,其溶液呈堿性,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C錯誤;D、食鹽水是中性溶液,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4.(2024九上·金華月考)新鮮果汁是常見的飲料,下列四種飲料呈弱堿性的是( )A.檸檬汁(pH:2~3)B.蘋果汁(pH:3~4)C.西瓜汁(pH:5~6)D.玉米汁(pH:7~8)【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檸檬汁(pH:2~3)<7,呈酸性,故A錯誤。B、蘋果汁(pH:3~4)<7,呈酸性,故B錯誤。C、西瓜汁(pH:5~6)<7,呈酸性,故C錯誤。D、玉米汁(pH:7~8)>7,呈堿性,故D正確。故答案為:D。5.(2024九上·金華月考)某同學沖泡了一杯熱飲。下列選項中不能加快熱飲降溫的是( )A.向杯口不斷吹氣 B.取一空杯子互倒熱飲C.向杯中加入冰塊 D.擰緊杯蓋靜置于桌面【答案】D【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液面上空氣流動的快慢等因素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向杯口不斷吹氣,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加快,是通過加快液體表面的氣體流動來加快蒸發的,加快熱飲降溫,故A不符合題意;B.取一空杯子互倒熱飲,加快液面上空氣流動、增大液體表面積,從而加快蒸發,加快熱飲降溫,故B不符合題意;C.向杯中加入冰塊是通過熱傳遞來加快熱飲降溫的,故C不符合題意;D.擰緊杯蓋靜置于桌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減慢,不能加快熱飲降溫,故D符合題意。故選D。6.(2024九上·金華月考)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氧化物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C.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D.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1【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A、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進行分析;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進行分析;C、根據元素質量比進行分析;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進行分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維生素C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C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B正確;C、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12×6):(1×8):(16×6)=72:8:96,故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故C錯誤;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1個維生素C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6:8:6=3:4:3,故D錯誤;故答案為:B。7.(2024九上·金華月考)有一種在古籍里稱為鋈的銀白色銅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區的特產,其主要成分是銅、鋅、鎳等金屬單質。煉制時需要黑銅礦(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鎳礦(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種礦物。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鋈屬于金屬材料B.鋈的樣品在足量稀鹽酸中能全部溶解C.Ni2S3中鎳元素呈+3價D.黑銅礦跟木炭共熱能生成單質銅【答案】B【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進行分析判斷。B、鋈是銀白色銅合金,主要成分是銅鋅、鎳等金屬單質,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木炭具有還原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鋈是銀白色銅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選項說法正確。B、鋈是銀白色銅合金,主要成分是銅、鋅、鎳等金屬單質,銅不與稀鹽酸反應,鋈的樣品在足量稀鹽酸中不能全部溶解,故選項說法錯誤。C、硫元素顯-2價,設鎳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2)×3=0,則x=+3價,故選項說法正確。D、木炭具有還原性,黑銅礦跟木炭共熱能生成單質銅,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8.(2024九上·金華月考)鐵在海水中容易被銹蝕,通常在輪船的吃水線以下焊接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用于保護鐵質船殼。該金屬塊的材料可以是( )A.金 B.銀 C.銅 D.鋅【答案】D【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比后面的金屬活潑性更強,據此分析解答。【解答】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為:鋅>鐵>銅>銀>金,因為只有鋅的活潑性比鐵強,所以該金屬塊的材料可以是鋅,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9.(2024九上·金華月考)有A、B兩種金屬放入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結論合理的是A.金屬活動性A>B B.生成氫氣的質量A>BC.反應的硫酸質量A<B D.反應的金屬質量A<B【答案】B【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相同時間內產生氫氣較多(即反應劇烈)的金屬活動性較強進行分析;B、根據圖象分析生成氫氣的質量;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氫氣的質量取決于消耗的硫酸的質量;D、根據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不確定,所以不能確定參加反應的金屬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A、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可知,相同時間內B放出氫氣的質量大于A,可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是B>A,故A錯誤;B、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可知,在兩種金屬完全反應后,放出H2的質量是A>B,故B正確;C、金屬與酸的反應生成氫氣時,氫氣來源于酸中的氫元素,所以生成的氫氣與消耗的酸的多少順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質量:A>B,故C錯誤;D、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和化合價不確定,所以不能確定參加反應的金屬的質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2024九上·金華月考)運河中一艘貨船因偏離航道擱淺(如圖)。為使該貨船能回到航道繼續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 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題意;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繼續航行,故B不符合題意;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開的水的體積,從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貨物的總重力不變,在浮力不變的情況下,不能繼續航行,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2024九上·金華月考)下列圖示實驗中的鐵釘最容易生銹的是( )A. B.C. D.【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鐵同時與水或氧氣接觸,才會生銹,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該實驗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容易生銹,故A符合題意;B.煮沸過的水中缺少氧氣,沒有發生生銹,故B不合題意;C.鐵釘沒有與水接觸,沒有發生生銹,故C不合題意;D.該實驗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均未接觸,沒有發生生銹,故D不合題意。故選A。12.(2024九上·金華月考)學習了物質分類與轉化規律后,某同學繪制了部分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相鄰兩類物質的反應,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無機物的分類【解析】【分析】根據金屬、酸、堿與鹽的性質,選擇合適試劑,觀察是夠能夠制取氯化鋅。【解答】A、氫氧化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水,故A不合題意;B、鋅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故B不合題意;C、堿和鹽反應時,必須是可溶性堿,而氫氧化鋅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制取氯化鋅,故C符合題意;D、鋅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銅單質,故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13.(2024九上·金華月考)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選項 性質 用途A 氫氧化鈣呈堿性 改良酸性土壤B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干燥氧氣C 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除鐵銹D 氫氧化鈉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吸收二氧化硫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堿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與堿的化學性質、濃硫酸的性質與用途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解:A、氫氧化鈣呈堿性,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選項說法正確.B、濃硫酸用于干燥氧氣,是利用了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選項說法錯誤.C、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反應,可用于除鐵銹,故選項說法正確.D、氫氧化鈉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14.(2024九上·金華月考)向一定質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OE段發生的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段有沉淀生成C.G點溶液的pH >7D.反應過程有氣體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時,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2)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過程中雖然有氣體和沉淀生成,但這些物質的質量都包含在反應物的總質量之中,整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解答】A、OE發生化學反應是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PF有沉淀生成,即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G點時碳酸鈉溶液過量,溶液的pH>7,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化學反應過程均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2024九上·金華月考)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C.Cl﹣、CO32﹣、SO42﹣ D.Na+、Ba2+、Cl﹣【答案】A【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 根據鋇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會結合成碳酸鋇沉淀、硫酸鋇沉淀以及碳酸鋇溶于酸,硫酸鋇不溶于酸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說明溶液中不含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沉淀可以是碳酸鋇或硫酸鋇或二者共存;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說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鋇,同時說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能與稀硝酸反應的物質,該物質應是碳酸鋇,則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CO32-、SO42-;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BaCl2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由于氯離子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生成氯化銀沉淀,無法證明原固體中是否含有氯離子。A、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故選項正確;Ba2+、SO42-不能共存,故選項錯誤。B、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溶液中不含Cu2+,故選項錯誤;C、溶液中不能只有陰離子,故選項錯誤;D、Ba2+與CO32-、SO42-,不能共存,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16.(2024九上·金華月考)自發現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以來,科學家進行了100多年的探索,發現了氯酸鉀(KClO3)與二氧化錳(MnO2)混合加熱這一經典制氧氣法,歷程如下:(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 。(2)1772年,發現MnO2和濃硫酸反應制氧氣法,MnO2中Mn的化合價為 價。(3)1832年,發現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法,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答案】(1)氧(2)+4(3)催化【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進行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3)根據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7.(2024九上·金華月考)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1)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為大白菜施加了 肥;(2)尿素[CO(NH2)2]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3)把胡柚移栽到農場時要前去部分枝葉,主要是為了減弱 作用,提高成活率。【答案】(1)N(2)有機物(3)蒸騰【知識點】蒸騰作用;常見物質的分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2)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綠色植物的葉片,減少葉片能降低蒸騰作用;(3)無性生殖是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從本質上講,是由體細胞進行的繁殖就是無性生殖.主要種類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嫁接、壓條、扦插等)、組織培養和克隆等【解答】(1)尿素中只含有營養元素氮元素,屬于氮肥。(2)尿素[CO(NH2)2]屬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在物質分類上屬于有機物。(3)植物在移栽過程中總會損傷一些幼根和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為了減少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消耗大量水分,所以要剪去一部分枝葉,從而保證水分吸收和消耗間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這也是人們常常在陰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對移栽的植物進行遮光的原因。(1)尿素中只含有營養元素氮元素,屬于氮肥。(2)尿素[CO(NH2)2]屬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在物質分類上屬于有機物。(3)植物在移栽過程中總會損傷一些幼根和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為了減少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消耗大量水分,所以要剪去一部分枝葉,從而保證水分吸收和消耗間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這也是人們常常在陰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對移栽的植物進行遮光的原因。18.(2024九上·金華月考)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可溶性物質和少量細小泥沙顆粒。海水曬鹽是獲取食鹽的途徑之一,某同學模擬海水曬鹽的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1)按照物質的組成分類,海水屬于 。(2)濾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3)粗鹽還需進一步提純,將下列操作合理排序 (填序號)。①溶解 ②蒸發結晶 ③過濾【答案】(1)混合物(2)大于(3)①③②【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根據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來分析解答;(2)根據海水蒸發過程中溶劑水的質量減小來分析解答;(3)根據粗鹽提純的步驟來分析解答。【解答】(1)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可溶性物質和少量細小泥沙顆粒,屬于混合物;(2)海水蒸發過程中水的質量減小,但氯化鎂的質量不變,根據,則濾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3)粗鹽提純時,應先將粗鹽溶于水,再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最后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則操作順序為①③②。(1)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可溶性物質和少量細小泥沙顆粒,屬于混合物;(2)海水蒸發過程中水的質量減小,但氯化鎂的質量不變,根據,則濾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3)粗鹽提純時,應先將粗鹽溶于水,再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最后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則操作順序為①③②。19.(2024九上·金華月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據此回答。(1)稀鹽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 。(2)稀鹽酸和稀硫酸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為鑒別它們,小柯設計了如圖四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3)寫出A方案中的其中任意一個化學方程式 。【答案】(1)H+(2)D(3)NaOH+HCl=NaCl+H2O【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它們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產生氫離子進行分析;(2)A、根據兩種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均無明顯的現象進行分析;B、根據兩種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均產生氣泡進行分析;C、根據兩種酸均能使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進行分析: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進行分析。(3)根據化學方程式書寫。【解答】(1)稀鹽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離子或H+;(2)A、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但均無明顯變化,不能鑒別;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現象相同,不能鑒別;C、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現象相同,不能鑒別;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稀鹽酸不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答案為:D;(3)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1)稀鹽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離子或H+;(2)A、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但均無明顯變化,不能鑒別;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現象相同,不能鑒別;C、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現象相同,不能鑒別;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稀鹽酸不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選D;(3)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20.(2024九上·金華月考)小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推注冊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溶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2)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 。【答案】氯化鈣溶液流入左邊集氣瓶中,并且溶液變渾濁;NaOH、NaCl【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會使裝置內壓強減小及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能產生碳酸鈣沉淀進行分析;(2)根據題中所給藥品的用量及反應后生成物質進行分析。【解答】(1)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造成集氣瓶中的氣壓減小,打開止水夾甲集氣瓶中的氯化鈣溶液到吸入集氣瓶中與反應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氯化鈣溶液流入左邊集氣瓶中,并且溶液變渾濁;(2)根據發生的兩個反應,討論反應物的含量問題得到,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NaCl(反應生成)、NaOH(過量)。21.(2024九上·金華月考)如圖是某科學老師設計的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1)在B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這是因為 。(2)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繼續通CO,此時B裝置的作用是 。(3)寫出B裝置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可能引起的爆炸(2)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大氣或尾氣處理(3)CO2+Ca(OH)2=CaCO3+H2O【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22.(2024九上·金華月考)海綿鐵是多孔隙的塊狀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單質,常用于除去工業循環冷卻水中的溶解氧。當含有氧氣的水通過海綿鐵時,其中鐵單質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紅褐色氫氧化物。回答:(1)寫出上述生成紅褐色氫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 。(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表現了 性(選填“氧化”或“還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輻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 。【答案】4Fe+3O2+6H2O=4Fe(OH)3;氧化;海綿鐵中多空隙,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金屬的化學性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反應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根據氧氣的性質和海綿鐵的結構特點分析回答。【解答】(1)由題意可知,海綿鐵能與氧氣、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Fe+3O2+6H2O=4Fe(OH)3;(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提供了氧氣,表現了氧化性;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綿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海綿鐵中多空隙,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23.(2024九上·金華月考)研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想證明:稀H2SO4與NaOH溶液混合后,雖然仍為無色溶液,但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請與他們一起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評價。【實驗設計】方案一:測定稀H2SO4與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①反應前測定NaOH溶液的pH②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該NaOH溶液中,混合均勻后測定其pH,若pH<7,則稀H2SO4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并且 過量。方案二:取稀H2SO4和NaOH溶液反應后的無色溶液少量于試管,加入幾滴硝酸鋇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稀H2SO4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交流與反思】(1)上述兩個方案中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方案二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請說明理由。 (2)為了進一步獲取稀H2SO4與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證據,依據中和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或“無熱量變化”)的反應,采用同溫度下的H2SO4與NaOH溶液進行實驗。【答案】H2SO4;是;不可以,因為硫酸與硝酸鋇反應也生成白色沉淀;放熱【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24.(2024九上·金華月考)鎘是重金屬污染中最受關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華柳對鎘具有較強的耐受和富集能力。為研究秋華柳受鎘污染時,體內金屬元素含量的變化。選取生長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鎘離子濃度的土壤中進行分組實驗。18天后測量植株各部分金屬元素的含量,結果如圖。(1)土壤中的金屬元素是通過 (填“根”、“莖”或“葉”)器官進入植物體的。(2)由圖可知,秋華柳葉片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是 。(3)由實驗結果可知,秋華柳 的變化可作為其受鎘污染程度的指示。(4)對鎘污染土壤進行治理可采用化學沉淀法,即將土壤溶液中的鎘離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鎘易溶于水,碳酸鎘和氫氧化鎘難溶于水。下列物質可用于處理土壤鎘污染的是________。A.氫氧化鈉 B.氫氧化鈣 C.碳酸鈣 D.氯化鈉【答案】(1)根(2)隨著鎘離子濃度升高葉片中鐵元素含量下降,當鎘離子濃度升高到10mg/L后葉片中鐵元素含量基本不變(3)根中鐵、鎂、鋅元素的含量(4)B【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中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來分析;(2)根據鐵元素、鎂元素與鋅元素的含量來分析;(3)根據題干信息將氯化鎘轉化為難溶于水的碳酸鎘和氫氧化鎘。【解答】(1)土壤中的金屬元素是通過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體內的。(2)由圖示中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可知,隨著鎘離子濃度升高葉片中鐵元素含量下降,當鎘離子濃度升高到10mg/L后葉片中鐵元素含量基本不變。(3)由三幅圖示信息可知,秋華柳根中鐵、鎂、鋅元素的含量的變化可作為其受鎘污染程度的指示。(4)碳酸鈣、氯化鈉均不能與氯化鎘反應,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均能與其反應生成氫氧化鎘沉淀,而氫氧化鈉腐蝕性強,價格高,所以使用氫氧化鈣。(1)土壤中的金屬元素是通過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體內的。(2)由圖示中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可知,隨著鎘離子濃度升高葉片中鐵元素含量下降,當鎘離子濃度升高到10mg/L后葉片中鐵元素含量基本不變。(3)由三幅圖示信息可知,秋華柳根中鐵、鎂、鋅元素的含量的變化可作為其受鎘污染程度的指示。(4)碳酸鈣、氯化鈉均不能與氯化鎘反應,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均能與其反應生成氫氧化鎘沉淀,而氫氧化鈉腐蝕性強,價格高,所以使用氫氧化鈣。25.(2024九上·金華月考)實驗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請回答:(1)①圖1是兩種氣體發生裝置,各有優缺點。選擇其中一種并說明所選裝置的優點: ;②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時,將右側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觀察到 ,說明氣密性良好。(2)在完成氣密性檢查后,裝入藥品,反應產生氣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 。(3)在收集二氧化碳過程中,某同學進一步探究了集氣瓶內氧氣體積分數對瓶口小木條燃燒情況的影響。多次實驗后發現氧氣體積分數降到8%左右時小木條熄滅。其中一組實驗數據如圖2,在該實驗條件下,要使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90%,需在小木條熄滅后,再收集 秒。【答案】(1)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隔絕氧氣(3)200【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①根據裝置A、裝置B的特點來分析解答;②根據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的方法來分析解答;(2)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來分析解答;(3)根據圖2中的信息,再結合題意來分析解答。【解答】(1)由圖可知,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裝置B加裝了長頸漏斗,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故填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或裝置B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時,將右側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故填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二氧化碳隔絕了氧氣,故填隔絕氧氣。(3)由圖可知,100秒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為8%左右時小木條熄滅,300秒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90%,所以要使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90%,需在小木條熄滅后,再收集的時間=300秒 100秒=200秒,故填200。(1)由圖可知,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裝置B加裝了長頸漏斗,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故填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或裝置B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時,將右側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故填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二氧化碳隔絕了氧氣,故填隔絕氧氣。(3)由圖可知,100秒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為8%左右時小木條熄滅,300秒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90%,所以要使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90%,需在小木條熄滅后,再收集的時間=300秒 100秒=200秒,故填200。26.(2024九上·金華月考)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蘇打(碳酸鈉).【查閱資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實驗過程】(1)牽牛花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做酸堿指示劑。(2)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用離子符號表示).(3)小明知道酸能夠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但當他將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鐵釘的容器中,沒有看到明顯的氣泡產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和種類有關.要驗證與酸的濃度有關,應選擇下列試劑中的____(選填編號).A.3%的鹽酸 B.5%的醋酸 C.5%的鹽酸(4)小明利用已有物品還想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攪拌后靜置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 ,然后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再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評價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許多事物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科學.【答案】(1)能(2)CO32-(3)B(4)再滴加白醋至過量【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正確操作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變紅色進行分析。【解答】(1)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牽牛花汁液能用做酸堿指示劑。(2)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CO32- ;(3)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有關,要驗證與酸的濃度有關,需要控制酸的種類相同,濃度不同,應該選用5%的醋酸。故答案為:B;(4)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所以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攪拌后靜置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 ,然后 再滴加白醋至過量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再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27.(2024九上·金華月考)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脫水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實驗:在一定量的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可以觀察到液體上部呈藍色、下部為無色,出現白色固體沉積(如圖1所示),試管壁發燙。經檢測白色固體是無水硫酸銅。請回答:(1)試管壁發燙的原因是濃硫酸與水混合 (填“吸熱”或“放熱”)。(2)無色液體在下部的原因是 。(3)進一步實驗:①取出白色固體置于燒杯A中,配制成飽和溶液,將A、B兩個燒杯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如圖2所示),一段時間后,燒杯A中出現藍色晶體。②取出燒杯A中的晶體,在該晶體中加入濃硫酸,又出現白色固體。根據以上實驗推測,如果老師在圖1試管中繼續加入濃硫酸,可觀察到的變化是 ;(4)老師提醒同學們,濃硫酸除以上實驗中表現出的性質之外,還有腐蝕性,做實驗時務必規范操作。寫出一條在使用濃硫酸時的注意事項 。【答案】(1)放熱(2)濃硫酸的密度大于硫酸銅溶液的密度(3)先出現藍色晶體,然后又變成白色固體(4)在使用濃硫酸時,應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合理即可)【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濃硫酸與水混合放熱分析;(2)根據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分析;(3)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脫水性分析;(4)根據濃硫酸有腐蝕性分析。【解答】(1)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故試管壁發燙的原因是濃硫酸與水混合放熱;(2)在一定量的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可以觀察到液體上部呈藍色、下部為無色,濃硫酸是無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無色液體在下部,是因為濃硫酸密度大于硫酸銅溶液的密度;(3)①如果老師在圖1試管中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試管中的水分,溶液中會有藍色硫酸銅晶體析出,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會使藍色硫酸銅晶體失去水變成白色無水硫酸銅,故觀察到的變化是:先出現藍色晶體,然后又變成白色固體 ;(4)濃硫酸有腐蝕性,在使用濃硫酸時,應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1)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故試管壁發燙的原因是濃硫酸與水混合放熱;(2)在一定量的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可以觀察到液體上部呈藍色、下部為無色,濃硫酸是無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無色液體在下部,是因為濃硫酸密度大于硫酸銅溶液的密度;(3)①如果老師在圖1試管中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試管中的水分,溶液中會有藍色硫酸銅晶體析出,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會使藍色硫酸銅晶體失去水變成白色無水硫酸銅,故觀察到的變化是:先出現藍色晶體,然后又變成白色固體 ;(4)濃硫酸有腐蝕性,在使用濃硫酸時,應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28.(2024九上·金華月考)如圖所示,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對雪橇的水平拉力為100牛。(1)以地面為參照物,雪橇處于 (填“靜止狀態”或“運動狀態”)。(2)雪橇在5秒內勻速運動8米,雪橇運動的速度是多少 ?(3)貨物和雪橇保持相對靜止且兩者的接觸面水平,不計空氣阻力,則雪橇對貨物的摩擦力為 牛。【答案】(1)運動狀態(2)(3)0【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發生位置的變化,被研究的物體是運動的,否則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2)根據s=vt求速度;(3)相對靜止時,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摩擦力為零。【解答】(1)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雪橇和地面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雪橇是運動的。(2)雪橇運動的速度(3)雪橇和貨物沒有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靜止時,雪橇對貨物的摩擦力為0牛。(1)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雪橇和地面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雪橇是運動的。(2)雪橇運動的速度(3)雪橇和貨物沒有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靜止時,雪橇對貨物的摩擦力為0牛。29.(2024九上·金華月考)織物處理工藝中蘊含著很多的科學知識。請回答:(1)古法工藝:采用貝殼灼燒而成的灰燼(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在水中浸泡并不斷攪拌,得到強堿性溶液,用于織物的處理。浸泡獲取強堿性溶液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有:Ⅰ.;Ⅱ.。組別 酸 加入酸的體積(毫升) 溶液pH1 3.6%醋酸() 10.1 6.730.0 4.42 3.6%鹽酸() 5.9 11.46.1 3.63 0.012%鹽酸() 1824 8.21825 7.0①Ⅰ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②該強堿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2)現代工藝:通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處理織物。①配制100千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0.4%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多少千克?②堿液處理后的織物,用醋酸調節pH至7.5~4.0之間。為什么用醋酸呢?表中是在60毫升0.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酸的體積和溶液pH的部分數據。根據表中信息,解釋使用醋酸的原因。【答案】(1)化合反應;KOH(2)①設: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x。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可得:100kg×0.4%=20%×xx=2kg答: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2kg。②相同濃度的醋酸,使用量較少,且pH變化緩慢。【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①根據CaO+H2O=Ca(OH)2,進行分析解答。②根據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在60毫升0.4%的氫氧化鈉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體積和溶液pH的部分數據,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①根據可知,反應Ⅰ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化學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②根據可知,該強堿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氫氧化鉀(或KOH);(2)②根據表中信息,解釋使用醋酸的原因:相同濃度的醋酸,使用量較少,且pH變化緩慢。(1)①根據可知,反應Ⅰ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化學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②根據可知,該強堿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氫氧化鉀(或KOH);(2)①見答案;②根據表中信息,解釋使用醋酸的原因:相同濃度的醋酸,使用量較少,且pH變化緩慢。30.(2024九上·金華月考)自然界中有許多“電魚”,它們身體中的發電器官能產生電。研究表明,某電魚在水中放電時(圖1),身體AB段可看成電源和電阻()兩部分串聯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電阻為R2,它們共同構成閉合電路,簡化電路如圖1所示。電魚放電時的電壓(即電源電壓)為U,電阻歐。為獲得U的大小,研究人員通過在水里加入氯化鈉來改變得到A、B兩點間電壓和電路中電流I的關系,如圖2所示。電魚每次放電電壓視為相同,電魚電阻不變。請回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目的是 (填“增大”或“減小”)電阻R2。(2)R1與R2的連接方式是 (填“串聯”或“并聯”)。(3)求當電流是0.05毫安時R2的電阻 。【答案】(1)減小(2)串聯(3)【知識點】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辨別;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進而分析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的目的。(2)由圖1可知,兩電阻串聯。(3)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通過的電阻。【解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目的是減小電阻R2。(2)由圖可知,圖中R1與R2在同一條電路上,所以連接方式為串聯。(3)由圖可知,當電路中的電流為0.05mA時,R2兩端的電壓為1.5V,則R2的電阻為(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目的是減小電阻R2。(2)由圖可知,圖中R1與R2在同一條電路上,所以連接方式為串聯。(3)由圖可知,當電路中的電流為0.05mA時,R2兩端的電壓為1.5V,則R2的電阻為31.(2024九上·金華月考)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硫酸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置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所取樣品的質量是 g。(2)自鹽酸加入100g之后,隨著鹽酸的加入,燒杯中物質的質量增加量就是加入鹽酸的質量,原因是? (3)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答案】(1)25(2)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3)根據圖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100g-116.2g=8.8g,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x=21.2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100%=84.8%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84.8%。【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可以確定所取樣品的總質量,根據圖示可以看出,當加入鹽酸100g時碳酸鈉全部反應,據此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即可。【解答】(1)據圖可知,所取樣品的質量為25g;(2)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與硫酸鈉不反應,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所以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1)據圖可知,所取樣品的質量為25g;(2)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與硫酸鈉不反應,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所以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3)見答案。32.(2024九上·金華月考)圖1是某興趣小組設計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圖。使用時,一只手握緊桿子保持靜止,另一只手用的力緩慢拉繩子,帶動滑輪組工作,在A點產生的拉力為,從而使修剪刀繞O點轉動,其刀口對樹枝的力為。請回答:(1)該工具可用于剪下高處的枝葉。其中,葉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_________(填字母)。A.細胞 B.組織 C.器官(2)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鋼合金(含Fe、C兩種元素)類型,興趣小組取制作修剪刀的廢料進行了實驗檢測:取樣品1.00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計)氫氣。通過計算并結合下表判斷修剪刀材質屬于哪種合金類型 合金類型 低碳鋼 中碳鋼 高碳鋼碳的質量分數 低于0.3% 0.3%~0.6% 高于0.6%【答案】(1)C(2)解:設鐵Fe的質量為x,解得x=0.98g則碳的質量為:1.00g-0.98g=0.02g;碳的質量分數為:×100%=2%高于0.6%,屬于高碳鋼;答:修剪刀材質屬于高碳鋼。【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個體;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2)碳鋼合金中Fe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氫氣的質量計算Fe的質量,從而計算碳的含量及質量分數,從而確定合金類型;【解答】(1)葉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故答案為:C。(1)葉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故選:C。(2)見答案。1 / 1浙江省金華市結盟六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聯考科學試題1.(2024九上·金華月考)下列模型(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能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 )A. B. C. D.2.(2024九上·金華月考)生活垃圾通常可分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類。處置礦泉水瓶的正確方法是( )A.扔進有害垃圾桶 B.扔進其他垃圾桶C.扔進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拉圾桶就扔進去3.(2024九上·金華月考)芋艿(俗稱毛芋)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出現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廚房中的物質止癢效果最好的是( )A.食醋 B.料酒 C.純堿 D.食鹽水4.(2024九上·金華月考)新鮮果汁是常見的飲料,下列四種飲料呈弱堿性的是( )A.檸檬汁(pH:2~3)B.蘋果汁(pH:3~4)C.西瓜汁(pH:5~6)D.玉米汁(pH:7~8)5.(2024九上·金華月考)某同學沖泡了一杯熱飲。下列選項中不能加快熱飲降溫的是( )A.向杯口不斷吹氣 B.取一空杯子互倒熱飲C.向杯中加入冰塊 D.擰緊杯蓋靜置于桌面6.(2024九上·金華月考)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屬于氧化物B.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C.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大D.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1:2:17.(2024九上·金華月考)有一種在古籍里稱為鋈的銀白色銅合金,是古代云南、四川地區的特產,其主要成分是銅、鋅、鎳等金屬單質。煉制時需要黑銅礦(主要成分是CuO)、硫化鎳礦(主要成分是Ni2S3)等多種礦物。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鋈屬于金屬材料B.鋈的樣品在足量稀鹽酸中能全部溶解C.Ni2S3中鎳元素呈+3價D.黑銅礦跟木炭共熱能生成單質銅8.(2024九上·金華月考)鐵在海水中容易被銹蝕,通常在輪船的吃水線以下焊接比鐵更活潑的金屬塊,用于保護鐵質船殼。該金屬塊的材料可以是( )A.金 B.銀 C.銅 D.鋅9.(2024九上·金華月考)有A、B兩種金屬放入等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結論合理的是A.金屬活動性A>B B.生成氫氣的質量A>BC.反應的硫酸質量A<B D.反應的金屬質量A<B10.(2024九上·金華月考)運河中一艘貨船因偏離航道擱淺(如圖)。為使該貨船能回到航道繼續航行,下列措施一定不可行的是( )A.借助浮筒使船上浮 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 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11.(2024九上·金華月考)下列圖示實驗中的鐵釘最容易生銹的是( )A. B.C. D.12.(2024九上·金華月考)學習了物質分類與轉化規律后,某同學繪制了部分物質間相互反應的關系圖。圖中陰影部分表示相鄰兩類物質的反應,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2024九上·金華月考)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 )選項 性質 用途A 氫氧化鈣呈堿性 改良酸性土壤B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干燥氧氣C 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除鐵銹D 氫氧化鈉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吸收二氧化硫A.A B.B C.C D.D14.(2024九上·金華月考)向一定質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或沉淀的質量與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OE段發生的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B.PF段有沉淀生成C.G點溶液的pH >7D.反應過程有氣體和沉淀生成,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15.(2024九上·金華月考)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A.Na+、CO32﹣、SO42﹣ B.Cu2+、CO32﹣、SO42﹣C.Cl﹣、CO32﹣、SO42﹣ D.Na+、Ba2+、Cl﹣16.(2024九上·金華月考)自發現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以來,科學家進行了100多年的探索,發現了氯酸鉀(KClO3)與二氧化錳(MnO2)混合加熱這一經典制氧氣法,歷程如下:(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硝石中一定含有的元素為 。(2)1772年,發現MnO2和濃硫酸反應制氧氣法,MnO2中Mn的化合價為 價。(3)1832年,發現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法,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其中MnO2起 作用。17.(2024九上·金華月考)隨著科技的進步,農場也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某智慧農場中種植了大量的果樹和蔬菜,其中的施肥、灌溉等都可以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控制。(1)經農場智能系統檢測后,自動為農場中的大白菜施加一定量的化肥﹣﹣尿素[CO(NH2)2],即為大白菜施加了 肥;(2)尿素[CO(NH2)2]在物質分類上屬于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3)把胡柚移栽到農場時要前去部分枝葉,主要是為了減弱 作用,提高成活率。18.(2024九上·金華月考)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可溶性物質和少量細小泥沙顆粒。海水曬鹽是獲取食鹽的途徑之一,某同學模擬海水曬鹽的部分實驗流程如圖所示。(1)按照物質的組成分類,海水屬于 。(2)濾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3)粗鹽還需進一步提純,將下列操作合理排序 (填序號)。①溶解 ②蒸發結晶 ③過濾19.(2024九上·金華月考)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據此回答。(1)稀鹽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 。(2)稀鹽酸和稀硫酸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為鑒別它們,小柯設計了如圖四種方案(每種方案的兩支試管中事先分別加入等量的上述兩種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3)寫出A方案中的其中任意一個化學方程式 。20.(2024九上·金華月考)小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推注冊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溶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2)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 。21.(2024九上·金華月考)如圖是某科學老師設計的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裝置。(1)在B裝置的液面下降到安全線之前,不能加熱氧化鐵,這是因為 。(2)反應結束后停止加熱,繼續通CO,此時B裝置的作用是 。(3)寫出B裝置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2.(2024九上·金華月考)海綿鐵是多孔隙的塊狀固體物質,主要成分是鐵單質,常用于除去工業循環冷卻水中的溶解氧。當含有氧氣的水通過海綿鐵時,其中鐵單質跟氧氣等物質發生化合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紅褐色氫氧化物。回答:(1)寫出上述生成紅褐色氫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 。(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表現了 性(選填“氧化”或“還原”)。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輻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 。23.(2024九上·金華月考)研究酸和堿的化學性質時,某化學興趣小組同學想證明:稀H2SO4與NaOH溶液混合后,雖然仍為無色溶液,但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請與他們一起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實施和評價。【實驗設計】方案一:測定稀H2SO4與NaOH溶液混合前后的pH①反應前測定NaOH溶液的pH②將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該NaOH溶液中,混合均勻后測定其pH,若pH<7,則稀H2SO4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并且 過量。方案二:取稀H2SO4和NaOH溶液反應后的無色溶液少量于試管,加入幾滴硝酸鋇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稀H2SO4與NaOH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交流與反思】(1)上述兩個方案中方案一是否可行 (填“是”或“否”),方案二是否可行,若不可行,請說明理由。 (2)為了進一步獲取稀H2SO4與NaOH溶液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的證據,依據中和反應是 (填“放熱”或“吸熱”或“無熱量變化”)的反應,采用同溫度下的H2SO4與NaOH溶液進行實驗。24.(2024九上·金華月考)鎘是重金屬污染中最受關注的元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秋華柳對鎘具有較強的耐受和富集能力。為研究秋華柳受鎘污染時,體內金屬元素含量的變化。選取生長基本一致的幼苗,在不同鎘離子濃度的土壤中進行分組實驗。18天后測量植株各部分金屬元素的含量,結果如圖。(1)土壤中的金屬元素是通過 (填“根”、“莖”或“葉”)器官進入植物體的。(2)由圖可知,秋華柳葉片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是 。(3)由實驗結果可知,秋華柳 的變化可作為其受鎘污染程度的指示。(4)對鎘污染土壤進行治理可采用化學沉淀法,即將土壤溶液中的鎘離子形成沉淀物而降低污染。已知氯化鎘易溶于水,碳酸鎘和氫氧化鎘難溶于水。下列物質可用于處理土壤鎘污染的是________。A.氫氧化鈉 B.氫氧化鈣 C.碳酸鈣 D.氯化鈉25.(2024九上·金華月考)實驗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與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請回答:(1)①圖1是兩種氣體發生裝置,各有優缺點。選擇其中一種并說明所選裝置的優點: ;②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時,將右側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觀察到 ,說明氣密性良好。(2)在完成氣密性檢查后,裝入藥品,反應產生氣體。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 。(3)在收集二氧化碳過程中,某同學進一步探究了集氣瓶內氧氣體積分數對瓶口小木條燃燒情況的影響。多次實驗后發現氧氣體積分數降到8%左右時小木條熄滅。其中一組實驗數據如圖2,在該實驗條件下,要使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90%,需在小木條熄滅后,再收集 秒。26.(2024九上·金華月考)在拓展性課程活動中,小明利用以下常見物品驗證酸的一些性質:白醋(含3%的醋酸)、食品干燥劑(主要成分是CaO)、雞蛋殼、牽牛花汁液、鐵釘、蘇打(碳酸鈉).【查閱資料】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實驗過程】(1)牽牛花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做酸堿指示劑。(2)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用離子符號表示).(3)小明知道酸能夠與鐵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氫氣,但當他將足量的白醋加入放有鐵釘的容器中,沒有看到明顯的氣泡產生.小明很疑惑,于是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和種類有關.要驗證與酸的濃度有關,應選擇下列試劑中的____(選填編號).A.3%的鹽酸 B.5%的醋酸 C.5%的鹽酸(4)小明利用已有物品還想驗證酸與堿的反應,請你幫助完成下列實驗設計.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攪拌后靜置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 ,然后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再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評價反思】科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許多事物能更好地幫助我們學習和理解科學.27.(2024九上·金華月考)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脫水性。老師演示了如下實驗:在一定量的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可以觀察到液體上部呈藍色、下部為無色,出現白色固體沉積(如圖1所示),試管壁發燙。經檢測白色固體是無水硫酸銅。請回答:(1)試管壁發燙的原因是濃硫酸與水混合 (填“吸熱”或“放熱”)。(2)無色液體在下部的原因是 。(3)進一步實驗:①取出白色固體置于燒杯A中,配制成飽和溶液,將A、B兩個燒杯放在密閉的玻璃罩內(如圖2所示),一段時間后,燒杯A中出現藍色晶體。②取出燒杯A中的晶體,在該晶體中加入濃硫酸,又出現白色固體。根據以上實驗推測,如果老師在圖1試管中繼續加入濃硫酸,可觀察到的變化是 ;(4)老師提醒同學們,濃硫酸除以上實驗中表現出的性質之外,還有腐蝕性,做實驗時務必規范操作。寫出一條在使用濃硫酸時的注意事項 。28.(2024九上·金華月考)如圖所示,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它對雪橇的水平拉力為100牛。(1)以地面為參照物,雪橇處于 (填“靜止狀態”或“運動狀態”)。(2)雪橇在5秒內勻速運動8米,雪橇運動的速度是多少 ?(3)貨物和雪橇保持相對靜止且兩者的接觸面水平,不計空氣阻力,則雪橇對貨物的摩擦力為 牛。29.(2024九上·金華月考)織物處理工藝中蘊含著很多的科學知識。請回答:(1)古法工藝:采用貝殼灼燒而成的灰燼(主要成分CaO)和草木灰(含)在水中浸泡并不斷攪拌,得到強堿性溶液,用于織物的處理。浸泡獲取強堿性溶液時,發生的化學反應有:Ⅰ.;Ⅱ.。組別 酸 加入酸的體積(毫升) 溶液pH1 3.6%醋酸() 10.1 6.730.0 4.42 3.6%鹽酸() 5.9 11.46.1 3.63 0.012%鹽酸() 1824 8.21825 7.0①Ⅰ的化學反應類型是 。②該強堿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 。(2)現代工藝:通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處理織物。①配制100千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0.4%的氫氧化鈉溶液,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多少千克?②堿液處理后的織物,用醋酸調節pH至7.5~4.0之間。為什么用醋酸呢?表中是在60毫升0.4%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酸的體積和溶液pH的部分數據。根據表中信息,解釋使用醋酸的原因。30.(2024九上·金華月考)自然界中有許多“電魚”,它們身體中的發電器官能產生電。研究表明,某電魚在水中放電時(圖1),身體AB段可看成電源和電阻()兩部分串聯而成,其余部分和水的電阻為R2,它們共同構成閉合電路,簡化電路如圖1所示。電魚放電時的電壓(即電源電壓)為U,電阻歐。為獲得U的大小,研究人員通過在水里加入氯化鈉來改變得到A、B兩點間電壓和電路中電流I的關系,如圖2所示。電魚每次放電電壓視為相同,電魚電阻不變。請回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目的是 (填“增大”或“減小”)電阻R2。(2)R1與R2的連接方式是 (填“串聯”或“并聯”)。(3)求當電流是0.05毫安時R2的電阻 。31.(2024九上·金華月考)為測定某純堿樣品(含少量硫酸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進行以下實驗。取一定質量的樣品放置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實驗測得燒杯中物質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所取樣品的質量是 g。(2)自鹽酸加入100g之后,隨著鹽酸的加入,燒杯中物質的質量增加量就是加入鹽酸的質量,原因是? (3)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 ?(寫出計算過程和結果)32.(2024九上·金華月考)圖1是某興趣小組設計的一款“高空修枝”工具的示意圖。使用時,一只手握緊桿子保持靜止,另一只手用的力緩慢拉繩子,帶動滑輪組工作,在A點產生的拉力為,從而使修剪刀繞O點轉動,其刀口對樹枝的力為。請回答:(1)該工具可用于剪下高處的枝葉。其中,葉屬于生物體結構層次中的_________(填字母)。A.細胞 B.組織 C.器官(2)為了探究制作修剪刀的碳鋼合金(含Fe、C兩種元素)類型,興趣小組取制作修剪刀的廢料進行了實驗檢測:取樣品1.00克與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應后,收集到428毫升(按0.035克計)氫氣。通過計算并結合下表判斷修剪刀材質屬于哪種合金類型 合金類型 低碳鋼 中碳鋼 高碳鋼碳的質量分數 低于0.3% 0.3%~0.6% 高于0.6%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模型與符號;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解析】【分析】根據分子的構成情況來分析。【解答】1個一氧化碳分子是由1個碳原子與1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可以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是。故答案為:C。2.【答案】C【知識點】人口增長及其對資源與環境的影響3.【答案】A【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中和反應是化學反應中復分解反應的一種,是酸和堿互相交換組分,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中和反應一定是復分解反應,但是復分解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解答】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沾上它會奇癢難忍,止癢最好是加酸性物質;A、食醋是酸的溶液,可以止癢;故A正確;B 、料酒主要成分是酒精,是中性的;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不能止癢;故B錯誤;C、純堿是碳酸鈉,其溶液呈堿性,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C錯誤;D、食鹽水是中性溶液,不可以中和堿性物質;故D錯誤;故答案為:A。4.【答案】D【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解析】【分析】當溶液的pH等于7時,呈中性;當溶液的pH小于7時,呈酸性;當溶液的pH大于7時,呈堿性;據此進行分析判斷即可。【解答】A、檸檬汁(pH:2~3)<7,呈酸性,故A錯誤。B、蘋果汁(pH:3~4)<7,呈酸性,故B錯誤。C、西瓜汁(pH:5~6)<7,呈酸性,故C錯誤。D、玉米汁(pH:7~8)>7,呈堿性,故D正確。故答案為:D。5.【答案】D【知識點】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液體蒸發的快慢與液體的溫度、表面積、液面上空氣流動的快慢等因素有關,據此分析判斷。【解答】 A.向杯口不斷吹氣,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加快,是通過加快液體表面的氣體流動來加快蒸發的,加快熱飲降溫,故A不符合題意;B.取一空杯子互倒熱飲,加快液面上空氣流動、增大液體表面積,從而加快蒸發,加快熱飲降溫,故B不符合題意;C.向杯中加入冰塊是通過熱傳遞來加快熱飲降溫的,故C不符合題意;D.擰緊杯蓋靜置于桌面、液體表面空氣流動減慢,不能加快熱飲降溫,故D符合題意。故選D。6.【答案】B【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A、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進行分析;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進行分析;C、根據元素質量比進行分析;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進行分析。【解答】A、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且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維生素C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不屬于氧化物,故A錯誤;B、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維生素C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B正確;C、維生素C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12×6):(1×8):(16×6)=72:8:96,故氫元素質量分數最小,故C錯誤;D、根據維生素C的化學式可知,1個維生素C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8個氫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的,則分子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6:8:6=3:4:3,故D錯誤;故答案為:B。7.【答案】B【知識點】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進行分析判斷。B、鋈是銀白色銅合金,主要成分是銅鋅、鎳等金屬單質,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木炭具有還原性,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鋈是銀白色銅合金,屬于金屬材料,故選項說法正確。B、鋈是銀白色銅合金,主要成分是銅、鋅、鎳等金屬單質,銅不與稀鹽酸反應,鋈的樣品在足量稀鹽酸中不能全部溶解,故選項說法錯誤。C、硫元素顯-2價,設鎳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x+(-2)×3=0,則x=+3價,故選項說法正確。D、木炭具有還原性,黑銅礦跟木炭共熱能生成單質銅,故選項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8.【答案】D【知識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比后面的金屬活潑性更強,據此分析解答。【解答】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從左到右依次排列為:鋅>鐵>銅>銀>金,因為只有鋅的活潑性比鐵強,所以該金屬塊的材料可以是鋅,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9.【答案】B【知識點】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應用【解析】【分析】A、根據相同時間內產生氫氣較多(即反應劇烈)的金屬活動性較強進行分析;B、根據圖象分析生成氫氣的質量;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定律可知,生成氫氣的質量取決于消耗的硫酸的質量;D、根據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不確定,所以不能確定參加反應的金屬的質量進行分析。【解答】A、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可知,相同時間內B放出氫氣的質量大于A,可判斷金屬活動性順序是B>A,故A錯誤;B、根據反應生成H2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圖可知,在兩種金屬完全反應后,放出H2的質量是A>B,故B正確;C、金屬與酸的反應生成氫氣時,氫氣來源于酸中的氫元素,所以生成的氫氣與消耗的酸的多少順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質量:A>B,故C錯誤;D、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和化合價不確定,所以不能確定參加反應的金屬的質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B。10.【答案】D【知識點】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解析】【分析】根據增大浮力的方法和物體的浮沉條件分析。【解答】A、借助浮筒能增大浮力,可以使船上浮,故A不符合題意;B、將貨船拖回到航道,可以使船繼續航行,故B不符合題意;C、清除貨船底部淤泥,能增大船排開的水的體積,從而增大浮力,故C不符合題意;D、將貨物搬到甲板上,船和貨物的總重力不變,在浮力不變的情況下,不能繼續航行,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1.【答案】A【知識點】金屬的腐蝕與防護【解析】【分析】鐵同時與水或氧氣接觸,才會生銹,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根據圖片可知,該實驗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同時接觸,容易生銹,故A符合題意;B.煮沸過的水中缺少氧氣,沒有發生生銹,故B不合題意;C.鐵釘沒有與水接觸,沒有發生生銹,故C不合題意;D.該實驗中鐵釘與氧氣和水均未接觸,沒有發生生銹,故D不合題意。故選A。12.【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無機物的分類【解析】【分析】根據金屬、酸、堿與鹽的性質,選擇合適試劑,觀察是夠能夠制取氯化鋅。【解答】A、氫氧化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水,故A不合題意;B、鋅單質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故B不合題意;C、堿和鹽反應時,必須是可溶性堿,而氫氧化鋅不溶于水,所以不能制取氯化鋅,故C符合題意;D、鋅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銅單質,故D不合題意。故答案為:C。13.【答案】B【知識點】濃硫酸的稀釋;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酸與堿能發生中和反應,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堿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判斷.本題難度不大,掌握中和反應及其應用、酸與堿的化學性質、濃硫酸的性質與用途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解:A、氫氧化鈣呈堿性,能與酸發生中和反應,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選項說法正確.B、濃硫酸用于干燥氧氣,是利用了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選項說法錯誤.C、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反應,可用于除鐵銹,故選項說法正確.D、氫氧化鈉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能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故選項說法正確.故選:B.14.【答案】D【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向一定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Na2CO3溶液時,碳酸鈉先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碳酸鈉溶液顯堿性,pH大于7;(2)質量守恒定律是指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過程中雖然有氣體和沉淀生成,但這些物質的質量都包含在反應物的總質量之中,整個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解答】A、OE發生化學反應是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2HCl═2NaCl+H2O+CO2↑,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B、PF有沉淀生成,即碳酸鈉和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C、G點時碳酸鈉溶液過量,溶液的pH>7,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D、化學反應過程均遵循質量守恒定律,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5.【答案】A【知識點】離子或物質的共存問題【解析】【分析】 根據鋇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會結合成碳酸鋇沉淀、硫酸鋇沉淀以及碳酸鋇溶于酸,硫酸鋇不溶于酸進行分析解答。【解答】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說明溶液中不含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沉淀可以是碳酸鋇或硫酸鋇或二者共存;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說明沉淀中含有硫酸鋇,同時說明5克白色沉淀中含有能與稀硝酸反應的物質,該物質應是碳酸鋇,則說明該固體中一定含有CO32-、SO42-;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BaCl2溶液中含有氯離子,由于氯離子能與硝酸銀反應生成生成氯化銀沉淀,無法證明原固體中是否含有氯離子。A、該固體中一定含有Na+、CO32-、SO42-,故選項正確;Ba2+、SO42-不能共存,故選項錯誤。B、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溶液中不含Cu2+,故選項錯誤;C、溶液中不能只有陰離子,故選項錯誤;D、Ba2+與CO32-、SO42-,不能共存,故選項錯誤;故答案為:A。16.【答案】(1)氧(2)+4(3)催化【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進行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3)根據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原理進行分析。【解答】(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加熱硝石可以產生氧氣,氧氣由氧元素組成,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硝石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故填氧或O。(2)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MnO2中Mn的化合價為+4價,故填+4。(3)KClO3與MnO2混合加熱制氧氣,反應前后MnO2的質量不變,但比單獨加熱KClO3產生氧氣的速率大,則MnO2是反應的催化劑,起催化作用,故填催化。17.【答案】(1)N(2)有機物(3)蒸騰【知識點】蒸騰作用;常見物質的分類;鹽與化肥【解析】【分析】(1)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稱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稱為磷肥.含有鉀元素的肥料稱為鉀肥,同時含有氮、磷、鉀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肥料稱為復合肥;(2)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是綠色植物的葉片,減少葉片能降低蒸騰作用;(3)無性生殖是不經生殖細胞的兩兩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方式.從本質上講,是由體細胞進行的繁殖就是無性生殖.主要種類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營養生殖(嫁接、壓條、扦插等)、組織培養和克隆等【解答】(1)尿素中只含有營養元素氮元素,屬于氮肥。(2)尿素[CO(NH2)2]屬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在物質分類上屬于有機物。(3)植物在移栽過程中總會損傷一些幼根和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為了減少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消耗大量水分,所以要剪去一部分枝葉,從而保證水分吸收和消耗間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這也是人們常常在陰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對移栽的植物進行遮光的原因。(1)尿素中只含有營養元素氮元素,屬于氮肥。(2)尿素[CO(NH2)2]屬于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在物質分類上屬于有機物。(3)植物在移栽過程中總會損傷一些幼根和根毛,導致吸水能力下降,因此為了減少葉片進行蒸騰作用消耗大量水分,所以要剪去一部分枝葉,從而保證水分吸收和消耗間的平衡,防止植物萎蔫,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這也是人們常常在陰雨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以及對移栽的植物進行遮光的原因。18.【答案】(1)混合物(2)大于(3)①③②【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蒸發操作與粗鹽提純;常見物質的分類【解析】【分析】(1)根據混合物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來分析解答;(2)根據海水蒸發過程中溶劑水的質量減小來分析解答;(3)根據粗鹽提純的步驟來分析解答。【解答】(1)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可溶性物質和少量細小泥沙顆粒,屬于混合物;(2)海水蒸發過程中水的質量減小,但氯化鎂的質量不變,根據,則濾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3)粗鹽提純時,應先將粗鹽溶于水,再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最后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則操作順序為①③②。(1)海水中含有氯化鈉、氯化鎂等可溶性物質和少量細小泥沙顆粒,屬于混合物;(2)海水蒸發過程中水的質量減小,但氯化鎂的質量不變,根據,則濾液中氯化鎂的質量分數大于其在海水中的質量分數;(3)粗鹽提純時,應先將粗鹽溶于水,再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最后蒸發結晶得到氯化鈉,則操作順序為①③②。19.【答案】(1)H+(2)D(3)NaOH+HCl=NaCl+H2O【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不同物質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酸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是它們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產生氫離子進行分析;(2)A、根據兩種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均無明顯的現象進行分析;B、根據兩種酸與碳酸鈉溶液反應均產生氣泡進行分析;C、根據兩種酸均能使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進行分析: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進行分析。(3)根據化學方程式書寫。【解答】(1)稀鹽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離子或H+;(2)A、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但均無明顯變化,不能鑒別;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現象相同,不能鑒別;C、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現象相同,不能鑒別;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稀鹽酸不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答案為:D;(3)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1)稀鹽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原因是它們在電離時都產生了氫離子或H+;(2)A、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中和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但均無明顯變化,不能鑒別;B、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現象相同,不能鑒別;C、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現象相同,不能鑒別;D、稀硫酸能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白色沉淀,與稀鹽酸不反應,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故選D;(3)稀鹽酸和稀硫酸都能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鈉和水、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20.【答案】氯化鈣溶液流入左邊集氣瓶中,并且溶液變渾濁;NaOH、NaCl【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會使裝置內壓強減小及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能產生碳酸鈣沉淀進行分析;(2)根據題中所給藥品的用量及反應后生成物質進行分析。【解答】(1)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造成集氣瓶中的氣壓減小,打開止水夾甲集氣瓶中的氯化鈣溶液到吸入集氣瓶中與反應生成的碳酸鈉反應產生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氯化鈉。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氯化鈣溶液流入左邊集氣瓶中,并且溶液變渾濁;(2)根據發生的兩個反應,討論反應物的含量問題得到,反應后將集氣瓶中混合物過濾,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還存在的溶質有NaCl(反應生成)、NaOH(過量)。21.【答案】(1)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可能引起的爆炸(2)收集一氧化碳,防止污染大氣或尾氣處理(3)CO2+Ca(OH)2=CaCO3+H2O【知識點】還原反應與金屬的冶煉22.【答案】4Fe+3O2+6H2O=4Fe(OH)3;氧化;海綿鐵中多空隙,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金屬的化學性質;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題干反應分析反應物、生成物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根據氧氣的性質和海綿鐵的結構特點分析回答。【解答】(1)由題意可知,海綿鐵能與氧氣、水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Fe+3O2+6H2O=4Fe(OH)3;(2)海綿鐵除去溶解氧的反應中,氧氣提供了氧氣,表現了氧化性;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鐵塊相比較,海綿鐵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海綿鐵中多空隙,增大了與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加快了反應的速率。23.【答案】H2SO4;是;不可以,因為硫酸與硝酸鋇反應也生成白色沉淀;放熱【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24.【答案】(1)根(2)隨著鎘離子濃度升高葉片中鐵元素含量下降,當鎘離子濃度升高到10mg/L后葉片中鐵元素含量基本不變(3)根中鐵、鎂、鋅元素的含量(4)B【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圖示中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來分析;(2)根據鐵元素、鎂元素與鋅元素的含量來分析;(3)根據題干信息將氯化鎘轉化為難溶于水的碳酸鎘和氫氧化鎘。【解答】(1)土壤中的金屬元素是通過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體內的。(2)由圖示中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可知,隨著鎘離子濃度升高葉片中鐵元素含量下降,當鎘離子濃度升高到10mg/L后葉片中鐵元素含量基本不變。(3)由三幅圖示信息可知,秋華柳根中鐵、鎂、鋅元素的含量的變化可作為其受鎘污染程度的指示。(4)碳酸鈣、氯化鈉均不能與氯化鎘反應,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均能與其反應生成氫氧化鎘沉淀,而氫氧化鈉腐蝕性強,價格高,所以使用氫氧化鈣。(1)土壤中的金屬元素是通過植物的根吸收到植物體內的。(2)由圖示中鐵元素含量與鎘離子濃度的關系可知,隨著鎘離子濃度升高葉片中鐵元素含量下降,當鎘離子濃度升高到10mg/L后葉片中鐵元素含量基本不變。(3)由三幅圖示信息可知,秋華柳根中鐵、鎂、鋅元素的含量的變化可作為其受鎘污染程度的指示。(4)碳酸鈣、氯化鈉均不能與氯化鎘反應,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均能與其反應生成氫氧化鎘沉淀,而氫氧化鈉腐蝕性強,價格高,所以使用氫氧化鈣。25.【答案】(1)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隔絕氧氣(3)200【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①根據裝置A、裝置B的特點來分析解答;②根據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的方法來分析解答;(2)根據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來分析解答;(3)根據圖2中的信息,再結合題意來分析解答。【解答】(1)由圖可知,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裝置B加裝了長頸漏斗,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故填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或裝置B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時,將右側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故填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二氧化碳隔絕了氧氣,故填隔絕氧氣。(3)由圖可知,100秒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為8%左右時小木條熄滅,300秒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90%,所以要使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90%,需在小木條熄滅后,再收集的時間=300秒 100秒=200秒,故填200。(1)由圖可知,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裝置B加裝了長頸漏斗,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故填裝置A的優點是裝置簡單,操作簡便,或裝置B便于隨時添加藥品;檢查裝置A的氣密性時,將右側導管浸入水中,用手捂住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說明氣密性良好,故填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手移走后,導管中形成一段穩定的水柱。(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驗滿時,將燃著的小木條放在集氣瓶口,小木條熄滅,從燃燒條件看,小木條熄滅是由于二氧化碳隔絕了氧氣,故填隔絕氧氣。(3)由圖可知,100秒時,氧氣的體積分數為8%左右時小木條熄滅,300秒時,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為90%,所以要使二氧化碳體積分數達到90%,需在小木條熄滅后,再收集的時間=300秒 100秒=200秒,故填200。26.【答案】(1)能(2)CO32-(3)B(4)再滴加白醋至過量【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正確操作方法進行分析;(3)根據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變紅色進行分析。【解答】(1)牽牛花汁液在酸性溶液中顯紅色,在中性溶液中顯紫色,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牽牛花汁液能用做酸堿指示劑。(2)碳酸鹽和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在雞蛋殼上滴加白醋,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雞蛋殼中一定含有 CO32- ;(3)提出猜想:氣泡不明顯可能與酸的濃度有關,要驗證與酸的濃度有關,需要控制酸的種類相同,濃度不同,應該選用5%的醋酸。故答案為:B;(4)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所以步驟 操作 現象1 將食品干燥劑加入適量清水中,攪拌后靜置 放出大量的熱2 取步驟1中的上層清液,先加入牽牛花汁液 ,然后 再滴加白醋至過量 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再變為紫色,最后變為紅色27.【答案】(1)放熱(2)濃硫酸的密度大于硫酸銅溶液的密度(3)先出現藍色晶體,然后又變成白色固體(4)在使用濃硫酸時,應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合理即可)【知識點】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濃硫酸與水混合放熱分析;(2)根據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分析;(3)根據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脫水性分析;(4)根據濃硫酸有腐蝕性分析。【解答】(1)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故試管壁發燙的原因是濃硫酸與水混合放熱;(2)在一定量的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可以觀察到液體上部呈藍色、下部為無色,濃硫酸是無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無色液體在下部,是因為濃硫酸密度大于硫酸銅溶液的密度;(3)①如果老師在圖1試管中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試管中的水分,溶液中會有藍色硫酸銅晶體析出,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會使藍色硫酸銅晶體失去水變成白色無水硫酸銅,故觀察到的變化是:先出現藍色晶體,然后又變成白色固體 ;(4)濃硫酸有腐蝕性,在使用濃硫酸時,應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1)濃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故試管壁發燙的原因是濃硫酸與水混合放熱;(2)在一定量的飽和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硫酸,可以觀察到液體上部呈藍色、下部為無色,濃硫酸是無色的,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無色液體在下部,是因為濃硫酸密度大于硫酸銅溶液的密度;(3)①如果老師在圖1試管中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吸水性,會吸收試管中的水分,溶液中會有藍色硫酸銅晶體析出,繼續加入濃硫酸,濃硫酸具有脫水性,會使藍色硫酸銅晶體失去水變成白色無水硫酸銅,故觀察到的變化是:先出現藍色晶體,然后又變成白色固體 ;(4)濃硫酸有腐蝕性,在使用濃硫酸時,應佩戴個人防護裝備等。28.【答案】(1)運動狀態(2)(3)0【知識點】參照物及其選擇;速度公式及其應用;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被研究的物體和參照物之間發生位置的變化,被研究的物體是運動的,否則被研究的物體是靜止的;(2)根據s=vt求速度;(3)相對靜止時,沒有相對運動趨勢,摩擦力為零。【解答】(1)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雪橇和地面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雪橇是運動的。(2)雪橇運動的速度(3)雪橇和貨物沒有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靜止時,雪橇對貨物的摩擦力為0牛。(1)狗拉著雪橇在水平雪地上做勻速直線運動,雪橇和地面之間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所以以地面為參照物,雪橇是運動的。(2)雪橇運動的速度(3)雪橇和貨物沒有相對運動趨勢,相對靜止時,雪橇對貨物的摩擦力為0牛。29.【答案】(1)化合反應;KOH(2)①設: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質量為x。根據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可得:100kg×0.4%=20%×xx=2kg答:需要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的氫氧化鈉溶液2kg。②相同濃度的醋酸,使用量較少,且pH變化緩慢。【知識點】溶液的酸堿性與pH值的關系;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①根據CaO+H2O=Ca(OH)2,進行分析解答。②根據Ⅰ.CaO+H2O=Ca(OH)2;Ⅱ.K2CO3+Ca(OH)2=CaCO3↓+2KOH,進行分析解答。(2)根據在60毫升0.4%的氫氧化鈉溶液(pH=13.0)中加入酸的體積和溶液pH的部分數據,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①根據可知,反應Ⅰ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化學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②根據可知,該強堿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氫氧化鉀(或KOH);(2)②根據表中信息,解釋使用醋酸的原因:相同濃度的醋酸,使用量較少,且pH變化緩慢。(1)①根據可知,反應Ⅰ是由兩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其化學反應類型是化合反應;②根據可知,該強堿性溶液中,有效成分是氫氧化鉀(或KOH);(2)①見答案;②根據表中信息,解釋使用醋酸的原因:相同濃度的醋酸,使用量較少,且pH變化緩慢。30.【答案】(1)減小(2)串聯(3)【知識點】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辨別;歐姆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進而分析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的目的。(2)由圖1可知,兩電阻串聯。(3)根據歐姆定律求出通過的電阻。【解答】(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目的是減小電阻R2。(2)由圖可知,圖中R1與R2在同一條電路上,所以連接方式為串聯。(3)由圖可知,當電路中的電流為0.05mA時,R2兩端的電壓為1.5V,則R2的電阻為(1)向水里加入氯化鈉增加了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因此向水里加入氯化鈉,目的是減小電阻R2。(2)由圖可知,圖中R1與R2在同一條電路上,所以連接方式為串聯。(3)由圖可知,當電路中的電流為0.05mA時,R2兩端的電壓為1.5V,則R2的電阻為31.【答案】(1)25(2)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3)根據圖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5g+100g-116.2g=8.8g,設碳酸鈉的質量為x,x=21.2g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100%=84.8%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84.8%。【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圖示可以確定所取樣品的總質量,根據圖示可以看出,當加入鹽酸100g時碳酸鈉全部反應,據此結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即可。【解答】(1)據圖可知,所取樣品的質量為25g;(2)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與硫酸鈉不反應,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所以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1)據圖可知,所取樣品的質量為25g;(2)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與硫酸鈉不反應,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所以當加入100g稀鹽酸時,碳酸鈉已經完全被反應,之后加入的稀鹽酸不參與反應;(3)見答案。32.【答案】(1)C(2)解:設鐵Fe的質量為x,解得x=0.98g則碳的質量為:1.00g-0.98g=0.02g;碳的質量分數為:×100%=2%高于0.6%,屬于高碳鋼;答:修剪刀材質屬于高碳鋼。【知識點】生物的基本特征;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合金與合金的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植物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個體;其中根、莖、葉屬于營養器官;花、果實、種子屬于生殖器官;(2)碳鋼合金中Fe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氫氣的質量計算Fe的質量,從而計算碳的含量及質量分數,從而確定合金類型;【解答】(1)葉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故答案為:C。(1)葉在生物體結構層次中屬于器官,故選:C。(2)見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金華市結盟六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聯考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金華市結盟六校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0月聯考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