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紹興市元培中學本部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1-1.5)科學試題1.(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濃硫酸的脫水性 B.濃硫酸的吸水性C.氫氧化鈉易潮解 D.濃鹽酸的揮發性2.(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反應能發生且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CaCO3+Cu(OH)2=Ca(OH)2+CuCO3↓B.2Fe+3H2SO4=Fe2(SO4)3+3H2個C.Fe(OH)3+3HCl=FeCl3+3H2OD.NaOH+KNO3=KOH+NaNO33.(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有關物質的名稱、俗名、化學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質的是( ?。?br/>A.氧化鈣、消石灰、CaO B.氯化氫、鹽酸、HClC.碳酸鈣、熟石灰、CaCO3 D.氫氧化鈉、燒堿、NaOH4.(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氫離子,含有氫離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溶于水放出大量熱的物質一定是氫氧化鈉固體C.中和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不能用燒堿D.如果某溶液和BaCl2溶液反應會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一定含有SO42-5.(2024九上·紹興月考)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B.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D.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6.(2024九上·紹興月考)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彈簧夾處于關閉狀態。擠壓膠頭滴管加入液體,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能使氣球 a 明顯鼓起的是 ( ) 試管內物質 膠頭滴管內物質A 氫氧化鈉固體 水B 氧化鐵 稀鹽酸C 氯化鋇溶液 稀硫酸D 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A.A B.B C.C D.D7.(2024九上·紹興月考)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F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檢索表來分辨這五種溶液。下列 敘述不合理的是( ?。?br/>A.硝酸銀溶液可以分辨乙和丙B.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C.橫線處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D.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8.(2024九上·紹興月考)實驗操作或者方法正確的是( ?。?br/>A.稱量NaOH固體B.檢查裝置氣密性C.除去H2中的HCID.測溶液的pH值9.(2024九上·紹興月考)有些化學實驗操作的“先”與“后”,對化學實驗結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列對實驗操作“先”與“后”的設計中,正確的是( )A.制備氣體前,先往裝置中裝入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稀釋濃硫酸時,先往容器中裝水,后慢慢倒入濃硫酸C.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先將pH試紙用水潤濕,后沾上被測溶液D.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時,先加熱、后通一氧化碳10.(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四個實驗中,不能體現堿的通性的是( ?。?br/>A. B.C. D.11.(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是分析已變質氫氧化鈉溶液的相關實驗,其中合理的是( )①證明變質∶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鹽酸,觀察現象②確定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③測定純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濃鹽酸,用氫氧化鈉固體吸收氣體,稱量④除去雜質∶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12.(2024九上·紹興月考)物質的結構狀定性質,性質狀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匹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 用途A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 具有堿性 具有堿性吸收二氧化硫氣體B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 具有堿性吸收二氧化硫氣體C 稀鹽酸中含有氫離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D 稀鹽酸中含有氯離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A.A B.B C.C D.D13.(2024九上·紹興月考)某學習小組進行鹽酸與氫氧化鈉的中和反應實驗時,在常溫下,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滴加X溶液,得到了如圖所示的pH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X 溶液是鹽酸B.向a 點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會產生藍色沉淀C.該圖像也適用于將Ca(OH)2 溶液加入稀鹽酸D.c 點溶液中的陰離子只有OH-14.(2024九上·紹興月考)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含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根據實驗現象,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br/>A.濾液丙中含有氯化鐵B.沉淀乙為氫氧化鐵、硫酸鋇C.濾液甲中一定不存在氫氧化鈉D.樣品中一定有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15.(2024九上·紹興月考)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過量。水的質量、氫氧 化鈉質量、硫酸鈉質量隨稀硫酸質 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br/>A.甲代表氫氧化鈉B.加入m 克稀硫酸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C.a 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種類為三種D.b 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鋅粒,有氣泡產生16.(2024九上·紹興月考)通過一個多星期的化學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堿”,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表示的是一些物質在常溫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問題:①廚房清潔劑顯 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 色。②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ㄌ睢皬姟被颉叭酢保?。③測量蘋果汁pH 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 試紙,會使pH偏 ?。ā按蠡颉靶 保?。(2)焊接工業上常用稀鹽酸清洗鐵銹,寫出用稀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為 ,鐵制品除銹時 ?。ㄌ睢澳堋盎颉安荒埽╅L時間浸在酸溶液中。(3)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這種現象叫做 ,該變化是 變化;同時,氫氧化鈉固體還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請寫出變質的化學方程式 。(4)“潔廁靈”用于除污垢,去異味,有效成分為鹽酸,“管道通”用于疏通堵塞的管道,其有效成分為氫氧化鈉,二者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回答)。(5)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常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寫出Al(OH)3治療胃酸過多癥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7.(2024九上·紹興月考)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質的實驗。(1)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 ?。ㄟx填“實驗一”“實驗二”),此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若實驗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如圖是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則“”代表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3)實驗三稀鹽酸中無明顯現象;稀硝酸中的現象為銅片逐漸溶解,溶液變藍,并有氣泡產生,反應為3Cu+8HNO3=3Cu(NO3)2+2X↑+4H2O,則X的化學式為 ?。?br/>18.(2024九上·紹興月考)請從C、H、O、Na、N五種元素中選出幾種元素組成物質,按要求寫出化學式(僅寫一種):(1)酸 ?。?br/>(2)非金屬氧化物 ??;(3)堿 ;(4)鹽 ??;(5)金屬單質 ;(6)化肥 。19.(2024九上·紹興月考)芋艿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既可以當糧食,又可作蔬菜。(1)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產生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他會奇癢難忍。下列物質可用來涂抹止癢的是 。A.食醋 B.熟石灰 C.純堿(2)有經驗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將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達到止癢的效果;如果將帶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會有癢的感覺。根據上述現象,請你推測皂角甙的一種化學性質: 。20.(2024九上·紹興月考)小科同學做的物質化學性質關系圖。其中A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B是一種常見的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示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物質涉及的堿有 ?。▽懟瘜W式)(2)B可能是 ;(3)請你用文字描述反應⑤的實驗現象 ??;21.(2024九上·紹興月考)按下列要求,從①燒堿②鹽酸③熟石灰④稀硫酸中選出適當的物質,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化學式):(1)既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易溶于水的性質,又可作某些氣體干燥劑的固體物質是 。(2)能除銹,高濃度時又可以作為干燥劑的重要無機化工原料的是 。(3)氫氟酸是氟化氫(HF)氣體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劇毒性和腐蝕性,當氫氟酸少量泄漏時,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處理,寫出氫氟酸與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2.(2024九上·紹興月考)從HCl,NaOH,NaCl,Na2CO3,Ca(OH)2 幾種溶液中取出其中的兩種混合:(1)若混合后溶液質量減小的組合是 。(2)若混合溶液質量不變,但滴入稀硫酸后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H2SO4的關系如圖所示,則組合為 。23.(2024九上·紹興月考)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取10克食用純堿樣品和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進行如圖甲實驗,實驗前后,均需往裝置中緩慢通一會兒氮氣。(樣品中其他成分不與稀硫酸反應)(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 。(2)隨著純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C裝置增加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 ,請說明理由 。24.(2024九上·紹興月考)某科學小組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研究濃鹽酸的性質,當打開盛放濃鹽酸試劑瓶的瓶當時,觀察到瓶口冒出大量白霧。小組成員對白窮的成分產生了興趣,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小嘉:白霧可能是小水珠,小禾:白霧可能是氯化氫氣體、小寧:白霧可能是鹽酸的小液滴。查閱資料:氯化氫氣體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由氯化氫分子構成(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小嘉的理由是 。(2)為了驗證小嘉、小禾、小寧的猜想是否正確,科學小組設計圖甲實驗: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 的猜想是錯誤的。(3)確認白霧的成分,科學小組又設計了乙圖實驗,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壁涂有某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實驗結論,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請寫出燒杯內壁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5.(2024九上·紹興月考)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加入稀鹽酸至過量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反應中,數目減少的離子是 ?。ㄌ铍x子符號);(3)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鹽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取樣,加入CuO粉末B.取樣,滴加NaOH溶液C.取樣,加入CaCO3粉末D.取樣,滴加AgNO3溶液26.(2024九上·紹興月考)小寧在課外資料中獲悉: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會影響反應的快慢。為此,他進行了探究。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步驟】①在規格相同的A、B試管中分別放入大小相近、數量相同的鋅粒,膠頭滴管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圖甲所示。塞緊橡膠塞。②將兩個膠頭滴管中的溶液同時擠入試管后,立即開啟數據采集器。③約后,停止采集數據。電腦顯示氣壓p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實驗分析】(1)圖甲中“★”處應填 。(2)要確保實驗成功,實驗前應檢查反應裝置的 (3)實驗中,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快慢通過采集到的試管內 值的變化快慢來反映。【實驗結論】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以 ?。ㄌ睢皽p慢”或“加快”)反應速度。27.(2024九上·紹興月考)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但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明顯現象產生,因而無法判斷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為研究兩者是否發生反應,同學們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檢驗。【方案一】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鹽酸,若觀察到 現象,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方案二】將少量二氧化碳緩緩通入如圖裝置,其中A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B中盛放X溶液,若觀察到B中無明顯現象,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確實發生了反應。為達到實驗目的,B中盛放的X溶液可以是 溶液。A.氫氧化鈣 B.氯化鈣 C.稀鹽酸 D.紫色石蕊【討論交流】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發現方案二存在一個不足之處是 。28.(2024九上·紹興月考)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完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1結束后,同學們對反應后的物質進行過濾,并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探究。【建立猜想】猜想一:溶質為 ??;猜想二:溶質為NaOH和Na2CO3;猜想三:溶質為NaOH和Ba(OH)2.【實驗探究】組內同學采取不同的方法開展了實驗2的研究,具體情況如下: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甲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的Na2CO3溶液。 無白色沉淀 ① 乙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鹽酸溶液。 ② 猜想二成立請將表格中的實驗結論①與實驗現象②補充完整。【反思與評價】①從微觀分析,實驗1中OH-并沒有實質參與反應,無法準確得出可溶性堿能與鹽反應這一化學通性。有同學提出可以將Na2CO3溶液更換為 溶液進行實驗,讓OH-實質參與反應來得出可溶性堿的這一化學通性。②實驗后的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會造成環境污染,需將廢液處理后再排放。29.(2024九上·紹興月考)實驗室里有兩個試劑瓶,各裝有8克氫氧化鈉固體,久置未用。為檢驗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小科和小麗對瓶中樣品進行了如下探究。【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氫氧化鈉樣品進行實驗,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甲。(1)圖中藍色絮狀沉淀是 ?。?br/>(2)上述探究可得出該瓶氫氧化鈉 (填“沒有變質”或“部分變質”);【定量實驗】小麗取另一瓶氫氧化鈉樣品進行定量實驗,將瓶中樣品全部倒入燒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鹽酸充分反應,當溶液的pH恰好為7時,所加稀鹽酸的質量為100克。(3)小麗通過計算得出結論氫氧化鈉完全變質(如圖乙)。小科認為小麗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 ?。?br/>(4)要確定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在小麗的實驗方案中,缺少 質量的測定。30.(2024九上·紹興月考)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可以用來制造機器零件及日常用品。為了測定某粉末狀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取10g這種樣品放入燒杯中,再將4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該燒杯中,均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稀鹽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剩余固體的質量 8.7g m 6.7g 6.7g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m= ,在第 次實驗結束時樣品中的鋅就已完全反應。(2)計算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3)計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31.(2024九上·紹興月考)實驗室有一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樣品中只含碳酸 鈉雜質,且成分均勻),為測量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榕同學稱取了10g氫氧化鈉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將150g稀鹽酸平均分6份依次加入燒杯中(燒杯質量為50g)。 每次充分反應后都用電子天平進行稱量(假設產生的氣體完全逸出),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如圖所示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溶液質量的關系。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5 25 25 25 25 25電子天平的示數(g) 125 150 175 199.7 M 248.9(1)小科同學欲測定第1次溶液的酸堿性強弱,請寫出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 。(2)第3次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 (化學式表示)(3)通過實驗,得出該試劑已部分變質的結論,其依據是 。(4)第5次加入鹽酸后產生CO2的質量為 ?。?br/>(5)分析表格數據和圖像,判斷表中 M 的值為 (6)計算氫氧化鈉樣品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7)計算變質前原有氫氧化鈉的質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解答】A.濃硫酸的脫水性,是必須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為化學性質,故A符合題意;B.濃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為物理性質,故B不合題意;C.氫氧化鈉易潮解,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為物理性質,故C不合題意;D.濃鹽酸的揮發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為物理性質,故C不合題意。故選A。2.【答案】C【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在書寫方程式時,首先看兩種物質是否能夠反應,如果能夠反應,寫出反應物與生成物,反應物與反應物之間用+連接,生成物與生成物之間用+連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用-相連,然后進行配平,并注明反應的條件。【解答】A.碳酸鈣和氫氧化銅不能反應,故A不正確;B.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個,故B不正確;C.氫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OH)3+3HCl=FeCl3+3H2O,故C正確;D.氫氧化鈉和硝酸鉀不能反應,因為生成物中沒有沉淀、氣體、水,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C。3.【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物質的俗稱【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鈉的化學式及俗名分析。【解答】A、消石灰為氫氧化鈣,不符合題意;B、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不符合題意;C、熟石灰為氫氧化鈣,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荷性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答案】C【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酸、堿的概念;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有些鹽的溶液中含有氫離子分析;B、根據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分析;C、根據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及酸和堿能發生反應分析;D、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銀離子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分析。【解答】A、 含有氫離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如碳酸氫鈉中含有氫離子,但屬于鹽,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固體、濃硫酸等溶于水都會放出大量熱,不符合題意;C、燒堿為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 中和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不能用燒堿 ,符合題意;D、如果某溶液和BaCl2溶液反應會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答案】C【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氧化物【解析】【分析】A、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B、根據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分析;C、根據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分析;D、根據中和反應為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分析。【解答】A、 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鈉、高錳酸鉀等,不符合題意;B、 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或電子等 ,不符合題意;C、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 ,符合題意;D、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 ,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與酸或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兩種物質混合物是否放熱,如果放出熱量,則氣球b會鼓起來,如果吸收熱量,氣球a會鼓起來?!窘獯稹緼.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試管中的空氣膨脹,進入錐形瓶,氣球b會鼓起來,故A不符合題意;B.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錐形瓶中的空氣沒有明顯變化,氣球也沒有明顯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錐形瓶中的空氣沒有明顯變化,氣球也沒有明顯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試管中的二氧化碳減少,錐形瓶中的空氣進入試管,從而使錐形瓶中的空氣減少,當錐形瓶中的空氣減少時,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a會鼓起來,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中,氯化鈉溶液顯中性,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稀鹽酸、稀硫酸顯酸性,則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1b表示的是溶液顯酸性,則1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顯堿性的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則丁表示的是氫氧化鈣溶液,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顯酸性的是稀鹽酸、稀硫酸,稀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稀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故乙為硫酸鋇,丙為稀鹽酸?!窘獯稹緼.顯酸性的是稀鹽酸、稀硫酸,稀鹽酸和稀硫酸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微溶于水的硫酸銀白色沉淀,不能鑒別,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上述物質中的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生成白色沉淀,戊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象,則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由A選項的分析,1b表示的是溶液顯酸性,則1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甲溶液呈中性,上述物質中,只有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則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稱量氫氧化鈉的方法進行解答;B.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解答;C.根據氫氣與氯化氫氣體的方法進行解答;D.根據測溶液pH值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A.NaOH易潮解,具有腐蝕性,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故A錯誤;B.該裝置未構成封閉體系,即左邊的長頸漏斗與大氣相通;無論該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導管口都不會有氣泡產生,不能判斷氣密性是否良好,故B錯誤;C.氯化氫氣體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氫氣不能,圖中裝置起洗氣功能時進氣管與出氣管的方向是“長進短出”,故C正確;D.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將試紙放入溶液中測量會污染試劑,故D錯誤。故答案為:C。9.【答案】B【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解析】【分析】A、根據制氣時裝藥品前檢查裝置氣密性分析;B、根據濃硫酸稀釋酸入水中分析;C、根據pH試紙的使用方法分析;D、根據CO與氧化鐵反應操作步驟分析。【解答】A、制備氣體前,需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往裝置中裝入藥品,不符合題意;B、 稀釋濃硫酸時,先往容器中裝水,后慢慢倒入濃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符合題意;C、 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先將pH試紙用水潤濕,會影響測定結果,不符合題意;D、 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時,需先通一氧化碳排出裝置內空氣,然后再加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答案】A【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堿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碳酸鈉溶液能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但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不能與碳酸鈉反應,故不能體現出來堿的通性,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可溶性堿都能與硫酸銅反應,屬于堿的通性,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可溶性堿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變紅,屬于堿的通性,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可溶性堿都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屬于堿的通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1.【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氫氧化鈉變質是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夠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據此解答。【解答】①證明變質即證明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根據碳酸鈉可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即可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合理;②確定成分即檢驗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過濾后的溶液中含有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此時滴加酚酞變紅不能證明原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不合理;③濃鹽酸有揮發性,氫氧化鈉固體能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和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造成測量結果偏大,不合理;④除去雜質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鈉,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時,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符合除雜的原則,合理。故答案為:C。12.【答案】B【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分析,酸溶液具有酸性是由于含有氫離子,堿溶液具有堿性是由于含有氫氧根離子。【解答】A、氫氧化鈉具有堿性是由于溶液中含氫氧根離子,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能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符合題意;C、用鹽酸檢驗溶液中是否含銀離子,實質是銀離子與鹽酸中氯離子反應產生氯化銀沉淀,鹽酸中氫離子不變,不是利用鹽酸的堿性,不符合題意;D、 稀鹽酸具有酸性是由于含有氫離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A.根據圖象中pH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增大到大于7,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a點的溶液的pH小于7,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b點的溶液的pH等于7,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c點的溶液的pH大于7,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圖可知,一開始pH小于7,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至大于7,故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稀鹽酸中,故X是氫氧化鈉,故A不符合題意;B.a點時,pH小于7,鹽酸還未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加入硫酸銅溶液,不會產生沉淀,故B不符合題意;C.稀鹽酸顯酸性,pH<7,加入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pH逐漸增大至大于7,故該圖像也適用于將Ca(OH)2溶液加入稀鹽酸,故C符合題意;D.c點時,pH>7,此時氫氧化鈉過量,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陰離子有氫氧根離子和氯離子,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4.【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常見有顏色的離子:黃色,淺綠色,藍色。【詳解】氫氧化鋇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黃色溶液和水,硫酸鋇不能溶于稀鹽酸酸,含有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固體樣品加足量水,過濾得到濾液甲和沉淀乙,沉淀乙加入加足量稀鹽酸,過濾,得到黃色濾液丙和沉淀,說明沉淀乙中存在氫氧化鐵和硫酸鋇沉淀,從而說明原混合物中存在一定存在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鈉至少存在一種;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濾液甲加足量稀硫酸,得到沉淀,說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氫氧化鋇。綜上所述,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可能存在氫氧化鈉。A、含有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濾液丙中含有氯化鐵,故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可知,沉淀乙為氫氧化鐵、硫酸鋇,故B不符合題意;C、根據分析可知,濾液甲存在氫氧化鈉,不影響實驗現象,其中可能存在氫氧化鈉,故C符合題意;D、根據分析可知,樣品中一定有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反應的方程式為,隨著硫酸的加入,氫氧化鈉逐漸減少,直至完全反應,硫酸鈉的質量由零開始逐漸增大,直至反應結束,不再增多。【解答】A、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由圖像可知甲的質量隨加入硫酸的質量增多而減少最終變為0,故判斷甲表示氫氧化鈉,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甲表示氫氧化鈉,如圖加入m克稀硫酸時,氫氧化鈉的質量剛好變為0,說明此時恰好完全反應,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如圖a點時表示氫氧化鈉未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鈉以及剩余的氫氧化鈉兩種溶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如圖b點為加入硫酸過量的時候,此時溶液中含有硫酸顯酸性,硫酸與鋅粒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所以b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鋅粒,有氣泡產生,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答案】(1)堿;紅;強;大(2)Fe2O3+6HCl=2FeCl3+3H2O;不能(3)潮解;物理;CO2+2NaOH=Na2CO3+H2O(4)NaOH +HCl=NaCl +H2O(5)Al(OH)3+3HCl=AlCl+3H2O【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已有的溶液的酸堿性與指示劑變色的知識、常見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①廚房清潔劑的pH大于7,顯堿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紅色;②酸雨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故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強;③蘋果汁的pH小于7,若是測試的時候使用蒸餾水潤濕,則酸性減弱,pH變大;(2)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鐵能與鹽酸反應,故除鐵銹時不能長期浸泡;(3)氫氧化鈉吸水逐漸溶解的性質是氫氧化鈉的潮解,該變化是物理變化;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4)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不能混合使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5)氫氧化鋁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3HCl═AlCl3+3H2O。礦答案為:(1)①堿;紅;②強;③大;(2)Fe2O3+6HCl═2FeCl3+3H2O;不能;(3)潮解;物理;CO2+2NaOH═Na2CO3+H2O;(4)NaOH+HCl=NaCl+H2O;(5)Al(OH)3+3HCl═AlCl3+3H2O。(1)①廚房清潔劑的pH大于7,顯堿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紅色;②酸雨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故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強;③蘋果汁的pH小于7,若是測試的時候使用蒸餾水潤濕,則酸性減弱,pH變大;(2)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鐵能與鹽酸反應,故除鐵銹時不能長期浸泡;(3)氫氧化鈉吸水逐漸溶解的性質是氫氧化鈉的潮解,該變化是物理變化;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4)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不能混合使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5)氫氧化鋁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3HCl═AlCl3+3H2O。17.【答案】實驗二;稀鹽酸中沒有明顯現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H2SO4+Ba(NO3)2=BaSO4↓+2HNO3;H+;NO【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酸都能是紫色石蕊變紅色,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進行分析;(2)根據硫酸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進行分析;(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個數不變進行分析;【解答】(1)酸都能是紫色石蕊變紅色,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實驗二,此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稀鹽酸中沒有明顯現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硫酸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2HNO3,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因為H+在反應前后數目不變,則“”代表的離子是H+;(3)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個數不變,反應物中有3個銅原子,8個氫原子,8個氮原子,24個氧原子,生成物中有3個銅原子,6個氮原子,22個氧原子,所以X是NO。故答案為:(1)實驗二;稀鹽酸中沒有明顯現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H2SO4+Ba(NO3)2=BaSO4↓+2HNO3;H+;(3)NO。18.【答案】H2CO3;CO;NaOH;Na2CO3;Na;CO(NH2)2。【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書寫方法進行解答。【解答】(1)根據酸是由酸根離子和氫離子組成的,可知,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酸為:H2CO3;(2)非金屬氧化物是由非金屬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非金屬氧化物為:CO;(3)堿是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組成的,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堿為:NaOH;(4)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鹽為:Na2CO3;(5)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金屬單質為:Na;(6)化肥是化學肥料的簡稱,主要含氮、磷、鉀三種元素,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化肥為:CO(NH2)2。故答案為:(1)H2CO3;(2)CO;(3)NaOH;(4)Na2CO3;(5)Na;(6)CO(NH2)2。19.【答案】A;加熱易分解(或化學性質不穩定)【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酸能夠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解答;(2)根據將帶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會有癢的感覺進行解答。【解答】(1)皂角甙呈堿性,要除去該物質,可以選用顯酸性的物質,食醋顯酸性,熟石灰、純堿都是堿性物質,故選A;(2)用火烤或帶皮煮熟,都是使該物質受熱,說明該物質受熱易分解,所以本題答案為:加熱易分解(或化學性質不穩定)。故答案為:(1)A;(2)加熱易分解(或化學性質不穩定)。20.【答案】NaOH;碳酸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來分析;(2)根據B是一種常見的化合物,能和稀硫酸、石灰水反應來分析;(3)根據反應⑤是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來分析。【解答】(1)堿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圖中物質涉及的堿有燒堿(氫氧化鈉)?;瘜W式為NaOH;(2)既能與酸反應,還能與堿反應,B應為鹽,可能是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3)反應⑤是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會觀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故答案為:(1)NaOH;(2)碳酸鈉;(3)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21.【答案】(1)NaOH(2)H2SO4(3)Ca(OH)2+2HF=CaF2+2H2O【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進行解答;(2)根據硫酸的性質進行解答;(3)根據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解答。【解答】(1)氫氧化鈉易潮解,有強腐蝕性,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化學式為NaOH ;(2)稀硫酸能與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鐵銹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可用于除銹,濃硫酸具有干燥劑,化學式為H2SO4;(3)氫氟酸和氫氧化鈣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氟化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2HF=CaF2+2H2O。故答案為(1)NaOH;(2)H2SO4;(3)Ca(OH)2+2HF=CaF2+2H2O。(1)氫氧化鈉易潮解,有強腐蝕性,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化學式為NaOH ;(2)稀硫酸能與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鐵銹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可用于除銹,濃硫酸具有干燥劑,化學式為H2SO4;(3)氫氟酸和氫氧化鈣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氟化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2HF=CaF2+2H2O。22.【答案】(1)HCl和Na2CO3;Na2CO3和Ca(OH)2(2)氫氧化鈉、碳酸鈉(或NaOH、Na2CO3)【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只要有氣體或沉淀生成,都會使溶液的質量減??;(2)根據圖片可知,加入稀鹽酸后開始時不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不是立刻產生氣體,據此確定組合情況。【解答】(1)HCl和Na2CO3混合后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產生的碳酸鈣沉淀,二者都會導致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變小。(2)根據題意可知,有氣泡冒出,則混合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而剛開始時無氣泡產生,說明混合溶液中有能夠和酸先反應但不能和碳酸鈉反應的物質,因此另外一種物質可以是氫氧化鈉,故組合為NaOH、Na2CO3。(1)HCl和Na2CO3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個)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導致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變小;Na2CO3和Ca(OH)2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Ca(OH)2+Na2CO3=CaCO3↓+2NaOH)產生的碳酸鈣難溶于水而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導致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變小。故答案為:HCl和Na2CO3;Na2CO3和Ca(OH)2。(2)根據圖像可以看出有氣泡冒出,則混合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而剛開始時無氣泡產生,說明混合溶液中有能夠和酸先反應但不能和碳酸鈉反應的物質,因此另外一種物質可以是氫氧化鈉,故答案為:NaOH、Na2CO3。23.【答案】排盡裝置內空氣,避免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的干擾;由圖中數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3.52g,設碳酸鈉質量為x x=8.48g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00%=84.8%。;偏大;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能夠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數據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濃鹽酸易揮發,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解答】(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空氣,避免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的干擾;(2)根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分數;(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由于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能夠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致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偏大。24.【答案】(1)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氯化氫氣體本身無色,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2)小嘉、小禾(3)HCl+AgNO3=AgCl↓ +HNO3【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白霧是液態物質,氯化氫氣體是氣態物質,狀態不同,且氣態的氯化氫肉眼看不見。(2)干燥的氯化氫氣體由分子構成,不能電離出成酸性的氫離子,所以不能使干燥的試紙變色。(3)檢驗氯離子應使用硝酸銀溶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窘獯稹浚?)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理由是: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氯化氫氣體本身無色,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所以白霧不可能是氯化氫氣體。(2)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小嘉、小禾的猜想是錯誤的,因為如果白霧只是小水珠、氯化氫氣體,不會使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3)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壁涂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 +AgNO3=AgCl↓ +HNO3。(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理由是: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氯化氫氣體本身無色,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所以白霧不可能是氯化氫氣體;(2)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小嘉、小禾的猜想是錯誤的,因為如果白霧只是小水珠、氯化氫氣體,不會使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3)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壁涂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 +AgNO3=AgCl↓ +HNO3。25.【答案】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H+、OH-;AB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2)氫氧化鈉顯堿性,能夠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氫氧化鈉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3)根據稀鹽酸的化學性質進行解答。【解答】(1)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為紅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變色,因此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先呈堿性,使酚酞變紅,而后變為中性至酸性,酚酞變為無色,因此現象為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發生中和反應,H+、OH-反應生成水,因此數目減少的離子是H+、OH-;(3)A.取樣,加入CuO粉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溶液為藍色則說明有稀鹽酸,故A正確;B.取樣,滴加NaOH溶液立即變紅色說明沒有稀鹽酸,過一會變紅色說明有稀鹽酸,故B正確;C.取樣,加入CaCO3粉末有氣泡生成說明有稀鹽酸,故C正確;D.取樣,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說明有氯離子不能說明有稀鹽酸剩余,故D錯誤;故選ABC。故答案為:(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H+、OH-;(3)ABC。26.【答案】硫酸銅;氣密性;氣壓;加快【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對比實驗中只能有一組變量,其他的實驗數據均需要相同來分析解答;(2)根據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都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來分析解答;(3)根據鋅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來分析解答;【實驗結論】根據等時間內B試管中氣壓增加更多來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小寧在課外資料中獲悉: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會影響反應的快慢”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硫酸銅對鋅和稀硫酸的反應速度的影響,根據實驗目的需作對比實驗,A管加入的試劑是0.4mL10%的稀硫酸、 0.1mL 蒸餾水和3顆鋅粒,根據對比實驗原則,B管加入的試劑是0.4mL10%的稀硫酸、 0.1mL 蒸餾水、硫酸銅(CuSO4)溶液和3顆鋅粒,圖甲中“★”處應填硫酸銅或 CuSO4;(2)該是通過測定試管內氣壓值的變化快慢,來判斷氫氣產生的快慢,裝置不漏氣才能準確判斷氫氣產生的快慢,要確保實驗成功,實驗前應檢查反應裝置的氣密性,;(3)氣壓增大越快,反應產生的氫氣越快,實驗中,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快慢通過采集到的試管內氣壓值的變化快慢來反映;(4)根據圖乙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以加快反應速度。故答案為:(1)硫酸銅;(2)氣密性;(3)氣壓;【實驗結論】加快。27.【答案】有氣泡產生;AD;沒有將A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水作對照(或者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不會使B中出現明顯現象)【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與水 ,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窘獯稹糠桨敢唬?br/>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現象,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方案二:若觀察到B中無明顯現象,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確實發生了反應,說明二氧化碳通過氫氧化鈉后,二氧化碳被消耗,B中盛放的X溶液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存在的。A.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故A正確;B.氯化鈣溶液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B錯誤;C.稀鹽酸不能二氧化碳反應,故C錯誤;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中,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可用紫色石蕊來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存在,故D正確;故選AD。討論交流:方案二存在一個不足之處是沒有將A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水作對照(或者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不會使B中出現明顯現象)。故答案為:有氣泡產生;AD;沒有將A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水作對照(或者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不會使B中出現明顯現象)。28.【答案】NaOH;猜想三不成立;剛開始不產生氣泡,后產生氣泡;MgSO4【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建立猜想】根據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實驗探究】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然后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進行分析。【反思與評價】根據硫酸鎂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進行分析。【解答】【建立猜想】丙圖實驗中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氫氧化鈉,如果恰好完全反應,則溶質為氫氧化鈉,如果氫氧化鋇過量,則溶質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鋇,如果碳酸鈉過量,則溶質為碳酸鈉、氫氧化鈉,故猜想一:溶質為NaOH;【實驗探究】甲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的Na2CO3溶液,無白色沉淀,說明不含氫氧化鋇,故猜想三不成立;乙同學:猜想二成立,溶質為NaOH和Na2CO3,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稀鹽酸,一開始無現象(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反思與評價】硫酸鎂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從微觀分析,實驗1中OH-并沒有實質參與反應,無法準確得出可溶性堿能與鹽反應這一化學通性,可以將Na2CO3溶液更換為MgSO4溶液進行實驗,讓OH-實質參與反應來得出可溶性堿的這一化學通性。故答案為:NaOH;猜想三不成立;剛開始不產生氣泡,后產生氣泡;MgSO4。29.【答案】;部分變質;不論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如何,當pH為7時,消耗鹽酸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用鹽酸的質量來計算是錯誤的;【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定性實驗】(1)根據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絮狀沉淀來分析;(2)根據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鋇得到固體,說明溶液中有碳酸鈉,向濾液中加入氯化銅得到藍色沉淀,說明濾液中有氫氧化鈉來分析;【定量實驗】(3)根據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性質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來分析;(4)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由碳酸鈉的質量可以計算出變質的氫氧化鈉的質量來分析。【解答】(1)初中階段見到的沉淀除了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其它沉淀都是白色的,所以圖中藍色絮狀沉淀是氫氧化銅();(2)氫氧化鈉變質是生成了碳酸鈉,氫氧化鈉不能與硝酸鋇發生反應,碳酸鈉能與硝酸鋇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氯化銅溶液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淀,根據上述探究可得出該瓶氫氧化鈉部分變質;(3)小麗通過計算得出結論氫氧化鈉完全變質(如圖乙)。小科認為小麗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不論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如何,當pH為7時,消耗鹽酸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用鹽酸的質量來計算是錯誤的;(4)要確定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在小麗的實驗方案中,缺少二氧化碳質量的測定,要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故答案為:(1);(2)部分變質;(3)不論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如何,當pH為7時,消耗鹽酸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用鹽酸的質量來計算是錯誤的;(4)CO2。30.【答案】(1)7.4g;3(2)解: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體質量相等可知,剩余的6.7g固體即為樣品中銅的質量,故鋅的質量為樣品質量減去銅的質量,即為10g-6.7g=3.3g,故黃銅中鋅的質量分數為:答: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33%。(3)解:由題目可知,第一次反應10g稀鹽酸消耗鋅的質量為:10g-8.7g=1.3g,設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Zn+2HCl=ZnCl2+H2↑65 731.3g x則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銅不與酸反應,鋅與酸反應,表中數據確定每10克鹽酸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由此確定各步反應情況分析;(2)根據反應結束后剩余固體質量為銅的質量分析;(3)根據參加反應的鋅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鹽酸中溶質質量,再利用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銅鋅合金中銅不與鹽酸反應,鋅與鹽酸反應,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加入10g鹽酸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10-8.7=1.3g,則m=7.4g。第3次加入10克稀鹽酸,反應的鋅的質量為0.7g,說明鋅完全反應,鹽酸過量。故答案為:(1)7.4g;3;(2) 33% ;(3) 14.6%。31.【答案】(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上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NaCl、 Na2CO3、NaOH(3)從第四次開始,反應物的總質量開始減少(4)1.1g(5)223.9(6)設氫氧化鈉樣品中Na2CO3的質量為x,x=2.65g氫氧化鈉樣品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為:,答:氫氧化鈉樣品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為26.5%。(7)NaOH的質量為10g-2.65g=7.35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測量溶液pH的方法進行解答;(2)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加入稀鹽酸75g時,碳酸內是否完全反應,從而確定溶質的成分;(3)根據第四次實驗的數據得出結論;(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5)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和所給圖象計算出M的值;(6)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7)根據碳酸鈉的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解答】(1)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上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由表中數據可知,當稀鹽酸加入75g時,碳酸鈉仍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NaCl、 Na2CO3、NaOH;(3)從第四次開始,反應物的總質量開始減少,是因為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該試劑已部分變質;(4)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產生 CO2的總質量是150g+50g+50g-248.9g=1.1g;(5)由圖像可知,當加入125克鹽酸時,鹽酸過量,由表中數據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反應即停止,則M為:248.9-25=223.9;(6)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7)根據(6)中計算出的碳酸鈉的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1)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上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由表中數據可知,當稀鹽酸加入75g時,碳酸鈉仍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NaCl、 Na2CO3、NaOH;(3)從第四次開始,反應物的總質量開始減少,是因為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該試劑已部分變質;(4)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產生 CO2的總質量是150g+50g+50g-248.9g=1.1g;(5)由圖像可知,當加入125克鹽酸時,鹽酸過量,由表中數據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反應即停止,則M為:248.9-25=223.9;(6)見答案;(7)見答案。1 / 1浙江省紹興市元培中學本部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1-1.5)科學試題1.(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濃硫酸的脫水性 B.濃硫酸的吸水性C.氫氧化鈉易潮解 D.濃鹽酸的揮發性【答案】A【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解析】【分析】化學性質是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如所屬物質類別的化學通性:酸性、堿性、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解答】A.濃硫酸的脫水性,是必須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為化學性質,故A符合題意;B.濃硫酸的吸水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為物理性質,故B不合題意;C.氫氧化鈉易潮解,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為物理性質,故C不合題意;D.濃鹽酸的揮發性,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為物理性質,故C不合題意。故選A。2.(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反應能發生且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 )A.CaCO3+Cu(OH)2=Ca(OH)2+CuCO3↓B.2Fe+3H2SO4=Fe2(SO4)3+3H2個C.Fe(OH)3+3HCl=FeCl3+3H2OD.NaOH+KNO3=KOH+NaNO3【答案】C【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在書寫方程式時,首先看兩種物質是否能夠反應,如果能夠反應,寫出反應物與生成物,反應物與反應物之間用+連接,生成物與生成物之間用+連接,反應物與生成物之間用-相連,然后進行配平,并注明反應的條件。【解答】A.碳酸鈣和氫氧化銅不能反應,故A不正確;B.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H2SO4=FeSO4+H2個,故B不正確;C.氫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OH)3+3HCl=FeCl3+3H2O,故C正確;D.氫氧化鈉和硝酸鉀不能反應,因為生成物中沒有沉淀、氣體、水,故D不正確。故答案為:C。3.(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有關物質的名稱、俗名、化學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質的是( ?。?br/>A.氧化鈣、消石灰、CaO B.氯化氫、鹽酸、HClC.碳酸鈣、熟石灰、CaCO3 D.氫氧化鈉、燒堿、NaOH【答案】D【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常見物質的俗稱【解析】【分析】根據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氫氧化鈉的化學式及俗名分析。【解答】A、消石灰為氫氧化鈣,不符合題意;B、鹽酸是氯化氫的水溶液,不符合題意;C、熟石灰為氫氧化鈣,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荷性鈉,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酸中一定含有氫離子,含有氫離子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溶于水放出大量熱的物質一定是氫氧化鈉固體C.中和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不能用燒堿D.如果某溶液和BaCl2溶液反應會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一定含有SO42-【答案】C【知識點】溶解現象與溶解原理;酸、堿的概念;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有些鹽的溶液中含有氫離子分析;B、根據濃硫酸、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放熱分析;C、根據氫氧化鈉的腐蝕性及酸和堿能發生反應分析;D、根據硫酸根離子和銀離子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分析。【解答】A、 含有氫離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如碳酸氫鈉中含有氫離子,但屬于鹽,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固體、濃硫酸等溶于水都會放出大量熱,不符合題意;C、燒堿為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 中和酸性土壤用熟石灰,不能用燒堿 ,符合題意;D、如果某溶液和BaCl2溶液反應會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則該溶液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5.(2024九上·紹興月考)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氧化物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一定是氧化物B.離子是帶電的粒子,但帶電的粒子一定是離子C.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D.酸堿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則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答案】C【知識點】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氧化物【解析】【分析】A、根據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B、根據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分析;C、根據堿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分析;D、根據中和反應為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分析。【解答】A、 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鈉、高錳酸鉀等,不符合題意;B、 帶電的粒子不一定是離子,也可能是質子或電子等 ,不符合題意;C、 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能使酚酞變紅的物質一定顯堿性 ,符合題意;D、 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堿中和反應 ,也可能是金屬氧化物與酸或非金屬氧化物與堿的反應,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6.(2024九上·紹興月考)如圖所示,裝置氣密性良好,彈簧夾處于關閉狀態。擠壓膠頭滴管加入液體,一段時間后,打開彈簧夾,能使氣球 a 明顯鼓起的是 ( ) 試管內物質 膠頭滴管內物質A 氫氧化鈉固體 水B 氧化鐵 稀鹽酸C 氯化鋇溶液 稀硫酸D 二氧化碳 氫氧化鈉溶液A.A B.B C.C D.D【答案】D【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兩種物質混合物是否放熱,如果放出熱量,則氣球b會鼓起來,如果吸收熱量,氣球a會鼓起來?!窘獯稹緼.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試管中的空氣膨脹,進入錐形瓶,氣球b會鼓起來,故A不符合題意;B.氧化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錐形瓶中的空氣沒有明顯變化,氣球也沒有明顯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C.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錐形瓶中的空氣沒有明顯變化,氣球也沒有明顯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能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試管中的二氧化碳減少,錐形瓶中的空氣進入試管,從而使錐形瓶中的空氣減少,當錐形瓶中的空氣減少時,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a會鼓起來,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2024九上·紹興月考)生物檢索表常用來鑒定生物的種類,同樣化學物質也可以用檢索表來鑒定。現有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并設計如表所示的檢索表來分辨這五種溶液。下列 敘述不合理的是( ?。?br/>A.硝酸銀溶液可以分辨乙和丙B.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C.橫線處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D.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答案】A【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氯化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稀鹽酸、稀硫酸五種溶液中,氯化鈉溶液顯中性,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稀鹽酸、稀硫酸顯酸性,則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1b表示的是溶液顯酸性,則1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顯堿性的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則丁表示的是氫氧化鈣溶液,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顯酸性的是稀鹽酸、稀硫酸,稀鹽酸與氯化鋇不反應,稀硫酸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故乙為硫酸鋇,丙為稀鹽酸?!窘獯稹緼.顯酸性的是稀鹽酸、稀硫酸,稀鹽酸和稀硫酸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微溶于水的硫酸銀白色沉淀,不能鑒別,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上述物質中的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生成白色沉淀,戊與二氧化碳反應無明顯現象,則戊表示的是氫氧化鈉溶液,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由A選項的分析,1b表示的是溶液顯酸性,則1c橫線上應該填寫“溶液呈堿性”,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甲溶液呈中性,上述物質中,只有氯化鈉溶液呈中性,則甲表示的是氯化鈉溶液,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2024九上·紹興月考)實驗操作或者方法正確的是( ?。?br/>A.稱量NaOH固體B.檢查裝置氣密性C.除去H2中的HCID.測溶液的pH值【答案】C【知識點】常見實驗操作;pH值的測量及方法;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稱量氫氧化鈉的方法進行解答;B.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解答;C.根據氫氣與氯化氫氣體的方法進行解答;D.根據測溶液pH值的方法進行解答。【解答】A.NaOH易潮解,具有腐蝕性,不能放在紙上稱量,故A錯誤;B.該裝置未構成封閉體系,即左邊的長頸漏斗與大氣相通;無論該裝置氣密性是否良好,導管口都不會有氣泡產生,不能判斷氣密性是否良好,故B錯誤;C.氯化氫氣體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氫氣不能,圖中裝置起洗氣功能時進氣管與出氣管的方向是“長進短出”,故C正確;D.用pH試紙測定未知溶液的pH時,正確的操作方法為取一片pH試紙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測液滴在干燥的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來確定pH,將試紙放入溶液中測量會污染試劑,故D錯誤。故答案為:C。9.(2024九上·紹興月考)有些化學實驗操作的“先”與“后”,對化學實驗結果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列對實驗操作“先”與“后”的設計中,正確的是( )A.制備氣體前,先往裝置中裝入藥品,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B.稀釋濃硫酸時,先往容器中裝水,后慢慢倒入濃硫酸C.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先將pH試紙用水潤濕,后沾上被測溶液D.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時,先加熱、后通一氧化碳【答案】B【知識點】實驗步驟的探究【解析】【分析】A、根據制氣時裝藥品前檢查裝置氣密性分析;B、根據濃硫酸稀釋酸入水中分析;C、根據pH試紙的使用方法分析;D、根據CO與氧化鐵反應操作步驟分析。【解答】A、制備氣體前,需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往裝置中裝入藥品,不符合題意;B、 稀釋濃硫酸時,先往容器中裝水,后慢慢倒入濃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 ,符合題意;C、 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時,先將pH試紙用水潤濕,會影響測定結果,不符合題意;D、 做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時,需先通一氧化碳排出裝置內空氣,然后再加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0.(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四個實驗中,不能體現堿的通性的是( ?。?br/>A. B.C. D.【答案】A【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堿的化學性質(能與酸堿指示劑、非金屬氧化物、酸、鹽等反應),據此進行分析解答。【解答】A.碳酸鈉溶液能和氫氧化鈣發生反應,但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不能與碳酸鈉反應,故不能體現出來堿的通性,故A錯誤,但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可溶性堿都能與硫酸銅反應,屬于堿的通性,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C.可溶性堿的溶液都能使酚酞變紅,屬于堿的通性,故C正確,但不符合題意;D.可溶性堿都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屬于堿的通性,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1.(2024九上·紹興月考)下列是分析已變質氫氧化鈉溶液的相關實驗,其中合理的是( )①證明變質∶取少量溶液,滴加足量的鹽酸,觀察現象②確定成分∶取少量溶液,加入石灰水,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溶液③測定純度∶取一定量溶液,加入濃鹽酸,用氫氧化鈉固體吸收氣體,稱量④除去雜質∶取溶液,滴加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應,過濾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氫氧化鈉變質是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夠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據此解答。【解答】①證明變質即證明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碳酸鈉,根據碳酸鈉可與鹽酸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有氣泡產生,即可證明氫氧化鈉溶液已經變質,合理;②確定成分即檢驗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存在,采取加入石灰水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過濾后的溶液中含有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鈉,此時滴加酚酞變紅不能證明原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不合理;③濃鹽酸有揮發性,氫氧化鈉固體能吸收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和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造成測量結果偏大,不合理;④除去雜質即去除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鈉,滴加氫氧化鈣溶液時,氫氧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符合除雜的原則,合理。故答案為:C。12.(2024九上·紹興月考)物質的結構狀定性質,性質狀定用途。下列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匹配正確的是( )選項 結構 性質 用途A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 具有堿性 具有堿性吸收二氧化硫氣體B 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 具有堿性吸收二氧化硫氣體C 稀鹽酸中含有氫離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D 稀鹽酸中含有氯離子 具有酸性 具有酸性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銀離子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酸、堿的概念;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分析,酸溶液具有酸性是由于含有氫離子,堿溶液具有堿性是由于含有氫氧根離子。【解答】A、氫氧化鈉具有堿性是由于溶液中含氫氧根離子,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氫氧根離子 ,具有堿性,能與二氧化硫發生反應,符合題意;C、用鹽酸檢驗溶液中是否含銀離子,實質是銀離子與鹽酸中氯離子反應產生氯化銀沉淀,鹽酸中氫離子不變,不是利用鹽酸的堿性,不符合題意;D、 稀鹽酸具有酸性是由于含有氫離子,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3.(2024九上·紹興月考)某學習小組進行鹽酸與氫氧化鈉的中和反應實驗時,在常溫下,向一定量的某溶液中滴加X溶液,得到了如圖所示的pH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X 溶液是鹽酸B.向a 點的溶液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會產生藍色沉淀C.該圖像也適用于將Ca(OH)2 溶液加入稀鹽酸D.c 點溶液中的陰離子只有OH-【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A.根據圖象中pH的變化是從小于7逐漸增大到大于7,進行分析判斷。B.根據a點的溶液的pH小于7,進行分析判斷。C.根據b點的溶液的pH等于7,進行分析判斷。D.根據c點的溶液的pH大于7,進行分析判斷。【解答】A.由圖可知,一開始pH小于7,隨著反應的進行,pH逐漸增大至大于7,故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到稀鹽酸中,故X是氫氧化鈉,故A不符合題意;B.a點時,pH小于7,鹽酸還未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氯化氫,加入硫酸銅溶液,不會產生沉淀,故B不符合題意;C.稀鹽酸顯酸性,pH<7,加入氫氧化鈣溶液,氫氧化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pH逐漸增大至大于7,故該圖像也適用于將Ca(OH)2溶液加入稀鹽酸,故C符合題意;D.c點時,pH>7,此時氫氧化鈉過量,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氫氧化鈉,陰離子有氫氧根離子和氯離子,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4.(2024九上·紹興月考)有一包固體樣品,可能含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小寧進行了如下實驗:根據實驗現象,下列判斷錯誤的是( ?。?br/>A.濾液丙中含有氯化鐵B.沉淀乙為氫氧化鐵、硫酸鋇C.濾液甲中一定不存在氫氧化鈉D.樣品中一定有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答案】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堿、鹽的鑒別【解析】【分析】常見有顏色的離子:黃色,淺綠色,藍色。【詳解】氫氧化鋇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鋇,與硫酸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硫酸鋇沉淀,氫氧化鈉與氯化鐵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氫氧化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黃色溶液和水,硫酸鋇不能溶于稀鹽酸酸,含有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固體樣品加足量水,過濾得到濾液甲和沉淀乙,沉淀乙加入加足量稀鹽酸,過濾,得到黃色濾液丙和沉淀,說明沉淀乙中存在氫氧化鐵和硫酸鋇沉淀,從而說明原混合物中存在一定存在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氫氧化鈉至少存在一種;氯化鋇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鹽酸,濾液甲加足量稀硫酸,得到沉淀,說明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氫氧化鋇。綜上所述,原混合物中一定存在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可能存在氫氧化鈉。A、含有鐵離子的溶液呈黃色,濾液丙中含有氯化鐵,故A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可知,沉淀乙為氫氧化鐵、硫酸鋇,故B不符合題意;C、根據分析可知,濾液甲存在氫氧化鈉,不影響實驗現象,其中可能存在氫氧化鈉,故C符合題意;D、根據分析可知,樣品中一定有氯化鐵、硫酸鈉、氫氧化鋇,故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2024九上·紹興月考)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過量。水的質量、氫氧 化鈉質量、硫酸鈉質量隨稀硫酸質 量變化關系如圖所示。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甲代表氫氧化鈉B.加入m 克稀硫酸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C.a 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種類為三種D.b 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鋅粒,有氣泡產生【答案】C【知識點】酸與堿的反應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反應的方程式為,隨著硫酸的加入,氫氧化鈉逐漸減少,直至完全反應,硫酸鈉的質量由零開始逐漸增大,直至反應結束,不再增多?!窘獯稹緼、根據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由圖像可知甲的質量隨加入硫酸的質量增多而減少最終變為0,故判斷甲表示氫氧化鈉,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分析,甲表示氫氧化鈉,如圖加入m克稀硫酸時,氫氧化鈉的質量剛好變為0,說明此時恰好完全反應,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如圖a點時表示氫氧化鈉未完全反應,此時溶液中含有生成的硫酸鈉以及剩余的氫氧化鈉兩種溶質,故C錯誤,符合題意;D、如圖b點為加入硫酸過量的時候,此時溶液中含有硫酸顯酸性,硫酸與鋅粒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所以b點對應的溶液中加入鋅粒,有氣泡產生,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6.(2024九上·紹興月考)通過一個多星期的化學學習,我們認識了許多“奇妙的酸和“神奇的堿”,請回答下列問題:(1)如圖表示的是一些物質在常溫下的近似pH,回答下列問題:①廚房清潔劑顯 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 色。②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ㄌ睢皬姟被颉叭酢保?。③測量蘋果汁pH 時,先用蒸餾水潤濕pH 試紙,會使pH偏 ?。ā按蠡颉靶 保?br/>(2)焊接工業上常用稀鹽酸清洗鐵銹,寫出用稀鹽酸除鐵銹的化學方程式為 ,鐵制品除銹時 ?。ㄌ睢澳堋盎颉安荒埽╅L時間浸在酸溶液中。(3)氫氧化鈉固體暴露在空氣中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表面潮濕并逐漸溶解,這種現象叫做 ,該變化是 變化;同時,氫氧化鈉固體還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請寫出變質的化學方程式 。(4)“潔廁靈”用于除污垢,去異味,有效成分為鹽酸,“管道通”用于疏通堵塞的管道,其有效成分為氫氧化鈉,二者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 ?。ㄓ没瘜W方程式回答)。(5)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常用于治療胃酸過多癥,寫出Al(OH)3治療胃酸過多癥時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答案】(1)堿;紅;強;大(2)Fe2O3+6HCl=2FeCl3+3H2O;不能(3)潮解;物理;CO2+2NaOH=Na2CO3+H2O(4)NaOH +HCl=NaCl +H2O(5)Al(OH)3+3HCl=AlCl+3H2O【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已有的溶液的酸堿性與指示劑變色的知識、常見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酸堿中和反應的應用進行分析解答?!窘獯稹浚?)①廚房清潔劑的pH大于7,顯堿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紅色;②酸雨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故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強;③蘋果汁的pH小于7,若是測試的時候使用蒸餾水潤濕,則酸性減弱,pH變大;(2)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鐵能與鹽酸反應,故除鐵銹時不能長期浸泡;(3)氫氧化鈉吸水逐漸溶解的性質是氫氧化鈉的潮解,該變化是物理變化;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4)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不能混合使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5)氫氧化鋁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3HCl═AlCl3+3H2O。礦答案為:(1)①堿;紅;②強;③大;(2)Fe2O3+6HCl═2FeCl3+3H2O;不能;(3)潮解;物理;CO2+2NaOH═Na2CO3+H2O;(4)NaOH+HCl=NaCl+H2O;(5)Al(OH)3+3HCl═AlCl3+3H2O。(1)①廚房清潔劑的pH大于7,顯堿性,在少量廚房清潔劑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呈紅色;②酸雨pH比正常雨水的pH小,故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強;③蘋果汁的pH小于7,若是測試的時候使用蒸餾水潤濕,則酸性減弱,pH變大;(2)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2FeCl3+3H2O,鐵能與鹽酸反應,故除鐵銹時不能長期浸泡;(3)氫氧化鈉吸水逐漸溶解的性質是氫氧化鈉的潮解,該變化是物理變化;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4)氫氧化鈉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故不能混合使用,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aOH+HCl=NaCl+H2O;(5)氫氧化鋁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鋁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OH)3+3HCl═AlCl3+3H2O。17.(2024九上·紹興月考)鹽酸、硫酸和硝酸都是重要的酸,下列是探究酸性質的實驗。(1)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 ?。ㄟx填“實驗一”“實驗二”),此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2)若實驗二中稀硫酸和硝酸鋇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如圖是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則“”代表的離子是 ?。ㄌ铍x子符號);(3)實驗三稀鹽酸中無明顯現象;稀硝酸中的現象為銅片逐漸溶解,溶液變藍,并有氣泡產生,反應為3Cu+8HNO3=3Cu(NO3)2+2X↑+4H2O,則X的化學式為 ??;【答案】實驗二;稀鹽酸中沒有明顯現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H2SO4+Ba(NO3)2=BaSO4↓+2HNO3;H+;NO【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酸都能是紫色石蕊變紅色,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進行分析;(2)根據硫酸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進行分析;(3)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個數不變進行分析;【解答】(1)酸都能是紫色石蕊變紅色,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所以能區分稀鹽酸和稀硫酸的是實驗二,此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稀鹽酸中沒有明顯現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硫酸和硝酸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硝酸,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2HNO3,裝有稀硫酸的試管中加入硝酸鋇溶液前后主要離子種類及個數比變化示意圖,因為H+在反應前后數目不變,則“”代表的離子是H+;(3)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原子個數不變,反應物中有3個銅原子,8個氫原子,8個氮原子,24個氧原子,生成物中有3個銅原子,6個氮原子,22個氧原子,所以X是NO。故答案為:(1)實驗二;稀鹽酸中沒有明顯現象,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2)H2SO4+Ba(NO3)2=BaSO4↓+2HNO3;H+;(3)NO。18.(2024九上·紹興月考)請從C、H、O、Na、N五種元素中選出幾種元素組成物質,按要求寫出化學式(僅寫一種):(1)酸 ??;(2)非金屬氧化物 ?。?br/>(3)堿 ??;(4)鹽 ?。?br/>(5)金屬單質 ??;(6)化肥 。【答案】H2CO3;CO;NaOH;Na2CO3;Na;CO(NH2)2。【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書寫方法進行解答?!窘獯稹浚?)根據酸是由酸根離子和氫離子組成的,可知,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酸為:H2CO3;(2)非金屬氧化物是由非金屬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非金屬氧化物為:CO;(3)堿是由金屬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組成的,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堿為:NaOH;(4)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的,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鹽為:Na2CO3;(5)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金屬單質為:Na;(6)化肥是化學肥料的簡稱,主要含氮、磷、鉀三種元素,故以上五種元素可組成的化肥為:CO(NH2)2。故答案為:(1)H2CO3;(2)CO;(3)NaOH;(4)Na2CO3;(5)Na;(6)CO(NH2)2。19.(2024九上·紹興月考)芋艿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既可以當糧食,又可作蔬菜。(1)新鮮芋艿在去皮時會產生一種白色的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他會奇癢難忍。下列物質可用來涂抹止癢的是 。A.食醋 B.熟石灰 C.純堿(2)有經驗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會將手靠近火源烘一烘,也可以達到止癢的效果;如果將帶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會有癢的感覺。根據上述現象,請你推測皂角甙的一種化學性質: 。【答案】A;加熱易分解(或化學性質不穩定)【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酸能夠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解答;(2)根據將帶皮芋艿煮熟后,再用手去皮也不再會有癢的感覺進行解答。【解答】(1)皂角甙呈堿性,要除去該物質,可以選用顯酸性的物質,食醋顯酸性,熟石灰、純堿都是堿性物質,故選A;(2)用火烤或帶皮煮熟,都是使該物質受熱,說明該物質受熱易分解,所以本題答案為:加熱易分解(或化學性質不穩定)。故答案為:(1)A;(2)加熱易分解(或化學性質不穩定)。20.(2024九上·紹興月考)小科同學做的物質化學性質關系圖。其中A是一種生活中最常見的金屬,B是一種常見的化合物,圖中短線表示兩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請根據圖示回答有關問題。(1)圖中物質涉及的堿有 ?。▽懟瘜W式)(2)B可能是 ??;(3)請你用文字描述反應⑤的實驗現象 ?。?br/>【答案】NaOH;碳酸鈉;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燒堿是氫氧化鈉的俗稱,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來分析;(2)根據B是一種常見的化合物,能和稀硫酸、石灰水反應來分析;(3)根據反應⑤是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來分析。【解答】(1)堿是由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圖中物質涉及的堿有燒堿(氫氧化鈉)。化學式為NaOH;(2)既能與酸反應,還能與堿反應,B應為鹽,可能是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3)反應⑤是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會觀察到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故答案為:(1)NaOH;(2)碳酸鈉;(3)黑色粉末溶解,溶液變藍色。21.(2024九上·紹興月考)按下列要求,從①燒堿②鹽酸③熟石灰④稀硫酸中選出適當的物質,填在相應的橫線上(填化學式):(1)既有強烈的腐蝕性和易溶于水的性質,又可作某些氣體干燥劑的固體物質是 。(2)能除銹,高濃度時又可以作為干燥劑的重要無機化工原料的是 。(3)氫氟酸是氟化氫(HF)氣體的水溶液,呈酸性,且有劇毒性和腐蝕性,當氫氟酸少量泄漏時,可用砂土和干燥熟石灰的混合物處理,寫出氫氟酸與熟石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NaOH(2)H2SO4(3)Ca(OH)2+2HF=CaF2+2H2O【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氫氧化鈉的性質進行解答;(2)根據硫酸的性質進行解答;(3)根據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進行解答。【解答】(1)氫氧化鈉易潮解,有強腐蝕性,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化學式為NaOH ;(2)稀硫酸能與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鐵銹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可用于除銹,濃硫酸具有干燥劑,化學式為H2SO4;(3)氫氟酸和氫氧化鈣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氟化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2HF=CaF2+2H2O。故答案為(1)NaOH;(2)H2SO4;(3)Ca(OH)2+2HF=CaF2+2H2O。(1)氫氧化鈉易潮解,有強腐蝕性,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化學式為NaOH ;(2)稀硫酸能與主要成分是氧化鐵的鐵銹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可用于除銹,濃硫酸具有干燥劑,化學式為H2SO4;(3)氫氟酸和氫氧化鈣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氟化鈣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a(OH)2+2HF=CaF2+2H2O。22.(2024九上·紹興月考)從HCl,NaOH,NaCl,Na2CO3,Ca(OH)2 幾種溶液中取出其中的兩種混合:(1)若混合后溶液質量減小的組合是 。(2)若混合溶液質量不變,但滴入稀硫酸后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H2SO4的關系如圖所示,則組合為 。【答案】(1)HCl和Na2CO3;Na2CO3和Ca(OH)2(2)氫氧化鈉、碳酸鈉(或NaOH、Na2CO3)【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物質的鑒別、推斷;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只要有氣體或沉淀生成,都會使溶液的質量減?。?br/>(2)根據圖片可知,加入稀鹽酸后開始時不生成二氧化碳氣體,而不是立刻產生氣體,據此確定組合情況。【解答】(1)HCl和Na2CO3混合后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Na2CO3和Ca(OH)2混合后產生的碳酸鈣沉淀,二者都會導致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變小。(2)根據題意可知,有氣泡冒出,則混合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而剛開始時無氣泡產生,說明混合溶液中有能夠和酸先反應但不能和碳酸鈉反應的物質,因此另外一種物質可以是氫氧化鈉,故組合為NaOH、Na2CO3。(1)HCl和Na2CO3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個)產生的二氧化碳逸出,導致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變??;Na2CO3和Ca(OH)2混合后,會發生化學反應(Ca(OH)2+Na2CO3=CaCO3↓+2NaOH)產生的碳酸鈣難溶于水而從溶液中分離出來,導致反應后所得溶液質量變小。故答案為:HCl和Na2CO3;Na2CO3和Ca(OH)2。(2)根據圖像可以看出有氣泡冒出,則混合溶液中一定有碳酸鈉,而剛開始時無氣泡產生,說明混合溶液中有能夠和酸先反應但不能和碳酸鈉反應的物質,因此另外一種物質可以是氫氧化鈉,故答案為:NaOH、Na2CO3。23.(2024九上·紹興月考)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取10克食用純堿樣品和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進行如圖甲實驗,實驗前后,均需往裝置中緩慢通一會兒氮氣。(樣品中其他成分不與稀硫酸反應)(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 。(2)隨著純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C裝置增加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 ,請說明理由 。【答案】排盡裝置內空氣,避免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的干擾;由圖中數據可知,生成二氧化碳質量是3.52g,設碳酸鈉質量為x x=8.48g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00%=84.8%。;偏大;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能夠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根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提供數據可以進行相關方面的計算。濃鹽酸易揮發,稀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解答】(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空氣,避免裝置內原有空氣中的CO2對實驗的干擾;(2)根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分數;(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由于濃鹽酸易揮發,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能夠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致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偏大。24.(2024九上·紹興月考)某科學小組在科學老師的指導下研究濃鹽酸的性質,當打開盛放濃鹽酸試劑瓶的瓶當時,觀察到瓶口冒出大量白霧。小組成員對白窮的成分產生了興趣,紛紛提出了各自的猜想:小嘉:白霧可能是小水珠,小禾:白霧可能是氯化氫氣體、小寧:白霧可能是鹽酸的小液滴。查閱資料:氯化氫氣體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由氯化氫分子構成(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小嘉的理由是 。(2)為了驗證小嘉、小禾、小寧的猜想是否正確,科學小組設計圖甲實驗: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 的猜想是錯誤的。(3)確認白霧的成分,科學小組又設計了乙圖實驗,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壁涂有某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實驗結論,白霧是鹽酸的小液滴。請寫出燒杯內壁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氯化氫氣體本身無色,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2)小嘉、小禾(3)HCl+AgNO3=AgCl↓ +HNO3【知識點】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酸的物理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白霧是液態物質,氯化氫氣體是氣態物質,狀態不同,且氣態的氯化氫肉眼看不見。(2)干燥的氯化氫氣體由分子構成,不能電離出成酸性的氫離子,所以不能使干燥的試紙變色。(3)檢驗氯離子應使用硝酸銀溶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解答】(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理由是: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氯化氫氣體本身無色,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所以白霧不可能是氯化氫氣體。(2)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小嘉、小禾的猜想是錯誤的,因為如果白霧只是小水珠、氯化氫氣體,不會使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3)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壁涂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 +AgNO3=AgCl↓ +HNO3。(1)小嘉分析認為小禾的猜想是不正確的,理由是:氯化氫氣體是由氯化氫分子構成的,氯化氫分子不斷運動,氯化氫氣體本身無色,無法用眼睛直接觀察,所以白霧不可能是氯化氫氣體;(2)一張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放在敞口的濃鹽酸試劑瓶口方,觀察到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色,從而證明小嘉、小禾的猜想是錯誤的,因為如果白霧只是小水珠、氯化氫氣體,不會使干燥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3)鹽酸與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將濃鹽酸的瓶蓋打開后,將內壁涂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罩在瓶口上方,不一會兒觀察到燒杯內壁的溶液產生了白色渾濁,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 +AgNO3=AgCl↓ +HNO3。25.(2024九上·紹興月考)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加入稀鹽酸至過量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2)反應中,數目減少的離子是 ?。ㄌ铍x子符號);(3)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鹽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取樣,加入CuO粉末B.取樣,滴加NaOH溶液C.取樣,加入CaCO3粉末D.取樣,滴加AgNO3溶液【答案】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H+、OH-;ABC【知識點】鹽的性質及用途;酸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2)氫氧化鈉顯堿性,能夠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氫氧化鈉能夠與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3)根據稀鹽酸的化學性質進行解答。【解答】(1)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為紅色,遇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不變色,因此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鹽酸,溶液先呈堿性,使酚酞變紅,而后變為中性至酸性,酚酞變為無色,因此現象為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發生中和反應,H+、OH-反應生成水,因此數目減少的離子是H+、OH-;(3)A.取樣,加入CuO粉末,氧化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溶液為藍色則說明有稀鹽酸,故A正確;B.取樣,滴加NaOH溶液立即變紅色說明沒有稀鹽酸,過一會變紅色說明有稀鹽酸,故B正確;C.取樣,加入CaCO3粉末有氣泡生成說明有稀鹽酸,故C正確;D.取樣,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只能說明有氯離子不能說明有稀鹽酸剩余,故D錯誤;故選ABC。故答案為:(1)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2)H+、OH-;(3)ABC。26.(2024九上·紹興月考)小寧在課外資料中獲悉: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會影響反應的快慢。為此,他進行了探究。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實驗步驟】①在規格相同的A、B試管中分別放入大小相近、數量相同的鋅粒,膠頭滴管吸入等量的溶液,如圖甲所示。塞緊橡膠塞。②將兩個膠頭滴管中的溶液同時擠入試管后,立即開啟數據采集器。③約后,停止采集數據。電腦顯示氣壓p隨時間t變化的關系如圖乙。【實驗分析】(1)圖甲中“★”處應填 。(2)要確保實驗成功,實驗前應檢查反應裝置的 (3)實驗中,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快慢通過采集到的試管內 值的變化快慢來反映。【實驗結論】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以 ?。ㄌ睢皽p慢”或“加快”)反應速度。【答案】硫酸銅;氣密性;氣壓;加快【知識點】控制變量法;金屬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對比實驗中只能有一組變量,其他的實驗數據均需要相同來分析解答;(2)根據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都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來分析解答;(3)根據鋅能與稀硫酸反應產生氫氣來分析解答;【實驗結論】根據等時間內B試管中氣壓增加更多來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小寧在課外資料中獲悉: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會影響反應的快慢”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硫酸銅對鋅和稀硫酸的反應速度的影響,根據實驗目的需作對比實驗,A管加入的試劑是0.4mL10%的稀硫酸、 0.1mL 蒸餾水和3顆鋅粒,根據對比實驗原則,B管加入的試劑是0.4mL10%的稀硫酸、 0.1mL 蒸餾水、硫酸銅(CuSO4)溶液和3顆鋅粒,圖甲中“★”處應填硫酸銅或 CuSO4;(2)該是通過測定試管內氣壓值的變化快慢,來判斷氫氣產生的快慢,裝置不漏氣才能準確判斷氫氣產生的快慢,要確保實驗成功,實驗前應檢查反應裝置的氣密性,;(3)氣壓增大越快,反應產生的氫氣越快,實驗中,鋅和稀硫酸反應的快慢通過采集到的試管內氣壓值的變化快慢來反映;(4)根據圖乙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在鋅和稀硫酸的反應中,加入硫酸銅溶液可以加快反應速度。故答案為:(1)硫酸銅;(2)氣密性;(3)氣壓;【實驗結論】加快。27.(2024九上·紹興月考)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但是實驗過程中沒有明顯現象產生,因而無法判斷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為研究兩者是否發生反應,同學們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檢驗。【方案一】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鹽酸,若觀察到 現象,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方案二】將少量二氧化碳緩緩通入如圖裝置,其中A中盛放氫氧化鈉溶液,B中盛放X溶液,若觀察到B中無明顯現象,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確實發生了反應。為達到實驗目的,B中盛放的X溶液可以是 溶液。A.氫氧化鈣 B.氯化鈣 C.稀鹽酸 D.紫色石蕊【討論交流】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發現方案二存在一個不足之處是 。【答案】有氣泡產生;AD;沒有將A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水作對照(或者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不會使B中出現明顯現象)【知識點】酸的化學性質;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能夠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與水 ,碳酸鈉能夠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二氧化碳和水。【解答】方案一:氫氧化鈉可以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足量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現象,證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方案二:若觀察到B中無明顯現象,證明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確實發生了反應,說明二氧化碳通過氫氧化鈉后,二氧化碳被消耗,B中盛放的X溶液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存在的。A.二氧化碳能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常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故A正確;B.氯化鈣溶液不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故B錯誤;C.稀鹽酸不能二氧化碳反應,故C錯誤;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中,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可用紫色石蕊來檢驗二氧化碳是否存在,故D正確;故選AD。討論交流:方案二存在一個不足之處是沒有將A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水作對照(或者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不會使B中出現明顯現象)。故答案為:有氣泡產生;AD;沒有將A中的氫氧化鈉換成水作對照(或者二氧化碳溶于氫氧化鈉溶液中的水,也不會使B中出現明顯現象)。28.(2024九上·紹興月考)某科學興趣小組在學完堿的化學性質時,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1結束后,同學們對反應后的物質進行過濾,并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了探究。【建立猜想】猜想一:溶質為 ;猜想二:溶質為NaOH和Na2CO3;猜想三:溶質為NaOH和Ba(OH)2.【實驗探究】組內同學采取不同的方法開展了實驗2的研究,具體情況如下: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甲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的Na2CO3溶液。 無白色沉淀 ① 乙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鹽酸溶液。 ② 猜想二成立請將表格中的實驗結論①與實驗現象②補充完整。【反思與評價】①從微觀分析,實驗1中OH-并沒有實質參與反應,無法準確得出可溶性堿能與鹽反應這一化學通性。有同學提出可以將Na2CO3溶液更換為 溶液進行實驗,讓OH-實質參與反應來得出可溶性堿的這一化學通性。②實驗后的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會造成環境污染,需將廢液處理后再排放。【答案】NaOH;猜想三不成立;剛開始不產生氣泡,后產生氣泡;MgSO4【知識點】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建立猜想】根據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實驗探究】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然后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進行分析。【反思與評價】根據硫酸鎂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進行分析。【解答】【建立猜想】丙圖實驗中氫氧化鋇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和氫氧化鈉,如果恰好完全反應,則溶質為氫氧化鈉,如果氫氧化鋇過量,則溶質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鋇,如果碳酸鈉過量,則溶質為碳酸鈉、氫氧化鈉,故猜想一:溶質為NaOH;【實驗探究】甲同學: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的Na2CO3溶液,無白色沉淀,說明不含氫氧化鋇,故猜想三不成立;乙同學:猜想二成立,溶質為NaOH和Na2CO3,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過量的稀鹽酸,一開始無現象(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反思與評價】硫酸鎂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鎂沉淀,從微觀分析,實驗1中OH-并沒有實質參與反應,無法準確得出可溶性堿能與鹽反應這一化學通性,可以將Na2CO3溶液更換為MgSO4溶液進行實驗,讓OH-實質參與反應來得出可溶性堿的這一化學通性。故答案為:NaOH;猜想三不成立;剛開始不產生氣泡,后產生氣泡;MgSO4。29.(2024九上·紹興月考)實驗室里有兩個試劑瓶,各裝有8克氫氧化鈉固體,久置未用。為檢驗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小科和小麗對瓶中樣品進行了如下探究。【定性探究】小科取其中一瓶氫氧化鈉樣品進行實驗,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甲。(1)圖中藍色絮狀沉淀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該瓶氫氧化鈉 (填“沒有變質”或“部分變質”);【定量實驗】小麗取另一瓶氫氧化鈉樣品進行定量實驗,將瓶中樣品全部倒入燒杯中,加水充分溶解,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鹽酸充分反應,當溶液的pH恰好為7時,所加稀鹽酸的質量為100克。(3)小麗通過計算得出結論氫氧化鈉完全變質(如圖乙)。小科認為小麗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 ;(4)要確定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在小麗的實驗方案中,缺少 質量的測定。【答案】;部分變質;不論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如何,當pH為7時,消耗鹽酸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用鹽酸的質量來計算是錯誤的;【知識點】實驗方案設計與評價;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堿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定性實驗】(1)根據氫氧化鈉和氯化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絮狀沉淀來分析;(2)根據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鋇得到固體,說明溶液中有碳酸鈉,向濾液中加入氯化銅得到藍色沉淀,說明濾液中有氫氧化鈉來分析;【定量實驗】(3)根據氫氧化鈉和碳酸鈉的性質以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來分析;(4)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可以計算出碳酸鈉的質量,由碳酸鈉的質量可以計算出變質的氫氧化鈉的質量來分析。【解答】(1)初中階段見到的沉淀除了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沉淀,其它沉淀都是白色的,所以圖中藍色絮狀沉淀是氫氧化銅();(2)氫氧化鈉變質是生成了碳酸鈉,氫氧化鈉不能與硝酸鋇發生反應,碳酸鈉能與硝酸鋇發生反應生成沉淀,氯化銅溶液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藍色絮狀沉淀,根據上述探究可得出該瓶氫氧化鈉部分變質;(3)小麗通過計算得出結論氫氧化鈉完全變質(如圖乙)。小科認為小麗的結論不正確,理由是不論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如何,當pH為7時,消耗鹽酸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用鹽酸的質量來計算是錯誤的;(4)要確定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在小麗的實驗方案中,缺少二氧化碳質量的測定,要根據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故答案為:(1);(2)部分變質;(3)不論氫氧化鈉變質程度如何,當pH為7時,消耗鹽酸的質量是一樣的,所以用鹽酸的質量來計算是錯誤的;(4)CO2。30.(2024九上·紹興月考)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可以用來制造機器零件及日常用品。為了測定某粉末狀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取10g這種樣品放入燒杯中,再將40g稀鹽酸分四次加入該燒杯中,均充分反應。測得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1 2 3 4稀鹽酸的用量 10g 10g 10g 10g剩余固體的質量 8.7g m 6.7g 6.7g分析表中數據,回答下列問題。(1)m= ,在第 次實驗結束時樣品中的鋅就已完全反應。(2)計算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3)計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7.4g;3(2)解:由第三次和第四次剩余固體質量相等可知,剩余的6.7g固體即為樣品中銅的質量,故鋅的質量為樣品質量減去銅的質量,即為10g-6.7g=3.3g,故黃銅中鋅的質量分數為:答:該黃銅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33%。(3)解:由題目可知,第一次反應10g稀鹽酸消耗鋅的質量為:10g-8.7g=1.3g,設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Zn+2HCl=ZnCl2+H2↑65 731.3g x則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解析】【分析】(1)根據銅不與酸反應,鋅與酸反應,表中數據確定每10克鹽酸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由此確定各步反應情況分析;(2)根據反應結束后剩余固體質量為銅的質量分析;(3)根據參加反應的鋅的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鹽酸中溶質質量,再利用溶質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液質量計算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銅鋅合金中銅不與鹽酸反應,鋅與鹽酸反應,由表中數據可知,每加入10g鹽酸完全反應消耗鋅的質量為10-8.7=1.3g,則m=7.4g。第3次加入10克稀鹽酸,反應的鋅的質量為0.7g,說明鋅完全反應,鹽酸過量。故答案為:(1)7.4g;3;(2) 33% ;(3) 14.6%。31.(2024九上·紹興月考)實驗室有一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樣品中只含碳酸 鈉雜質,且成分均勻),為測量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小榕同學稱取了10g氫氧化鈉樣品放入燒杯中,加入40g水完全溶解,將150g稀鹽酸平均分6份依次加入燒杯中(燒杯質量為50g)。 每次充分反應后都用電子天平進行稱量(假設產生的氣體完全逸出),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如圖所示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溶液質量的關系。實驗次數 1 2 3 4 5 6加入稀鹽酸的質量(g) 25 25 25 25 25 25電子天平的示數(g) 125 150 175 199.7 M 248.9(1)小科同學欲測定第1次溶液的酸堿性強弱,請寫出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 。(2)第3次反應結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有 (化學式表示)(3)通過實驗,得出該試劑已部分變質的結論,其依據是 。(4)第5次加入鹽酸后產生CO2的質量為 ?。?br/>(5)分析表格數據和圖像,判斷表中 M 的值為 (6)計算氫氧化鈉樣品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7)計算變質前原有氫氧化鈉的質量【答案】(1)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上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NaCl、 Na2CO3、NaOH(3)從第四次開始,反應物的總質量開始減少(4)1.1g(5)223.9(6)設氫氧化鈉樣品中Na2CO3的質量為x,x=2.65g氫氧化鈉樣品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為:,答:氫氧化鈉樣品中 Na2CO3 的質量分數為26.5%。(7)NaOH的質量為10g-2.65g=7.35g。【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鹽的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1)根據測量溶液pH的方法進行解答;(2)由表格中的數據可知,加入稀鹽酸75g時,碳酸內是否完全反應,從而確定溶質的成分;(3)根據第四次實驗的數據得出結論;(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計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5)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和所給圖象計算出M的值;(6)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7)根據碳酸鈉的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解答】(1)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上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由表中數據可知,當稀鹽酸加入75g時,碳酸鈉仍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NaCl、 Na2CO3、NaOH;(3)從第四次開始,反應物的總質量開始減少,是因為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該試劑已部分變質;(4)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產生 CO2的總質量是150g+50g+50g-248.9g=1.1g;(5)由圖像可知,當加入125克鹽酸時,鹽酸過量,由表中數據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反應即停止,則M為:248.9-25=223.9;(6)根據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及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進一步計算出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7)根據(6)中計算出的碳酸鈉的質量計算出氫氧化鈉的質量。(1)用 pH 試紙測定溶液 pH 的方法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于pH試紙上,然后將pH試紙上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比;(2)由表中數據可知,當稀鹽酸加入75g時,碳酸鈉仍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含有的溶質為NaCl、 Na2CO3、NaOH;(3)從第四次開始,反應物的總質量開始減少,是因為稀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該試劑已部分變質;(4)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產生 CO2的總質量是150g+50g+50g-248.9g=1.1g;(5)由圖像可知,當加入125克鹽酸時,鹽酸過量,由表中數據可知,第5次加入鹽酸后反應即停止,則M為:248.9-25=223.9;(6)見答案;(7)見答案。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紹興市元培中學本部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1-1.5)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紹興市元培中學本部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1.1-1.5)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