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1探索地球表面(2)【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地形1.位于我國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美麗富饒,這里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開闊、起伏不大.長江三角洲屬于下列哪一種地形類型(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2.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考點二 地形圖3.興趣小組用土豆模擬山峰,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在土豆上繪制的等高線正確的是( )A. B. C. D.4.讀四幅局部等高線圖,其中能表示山脊的是( )A. B.C. D.5.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圖中A地與C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2)量得C、D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則C、D之間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3)圖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從E點爬到山頂A比從C點爬到山頂A更費力的原因是 。6.如表為“某中學定向越野活動路線”,如圖為“比賽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表由起點M地向東南上坡,到達點標1然后繼續向東南方向翻越山脊到達點標2向東南下坡,然后沿河谷向北到達點標3最后大致向西北上坡到達點標4,活動結束(1)點標2為圖中的( )A.N地 B.K地 C.Q地 D.P地(2)對圖中的地形部位及特征判斷正確的是( )A.甲村比乙村海拔高 B.N處山峰海拔最高C.K處為陡崖易崩塌 D.P處比Q處坡度大【新考法】過關檢測1.讀圖,下面四幅景觀圖按順序從左到右與地形類型依次對應正確的是( )A.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B.山地、盆地、丘陵、平原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 D.高原、丘陵、盆地、平原2.如圖為某地形的等高線地形圖,該地圖對應的地形為( )A. B.C. D.3.圖Ⅰ為某段長城景觀圖,圖Ⅱ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若圖Ⅱ所示區域建有古長城,你認為在①②③④四條虛線所表示的位置中,古長城最可能在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4.關于如圖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A.月影峰位于智賢峰的東北方向B.甲處是山脊C.智賢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D.①、②兩條登山線路,線路②坡度更緩5.[新考向·項目化學習]如圖是我市某公園的等高線地形圖,小明班級開展了登山的主題研學活動。同學們計劃分兩批從1、2兩條路線登山。(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 米。(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A還是B,結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 。(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 。(選填“乙”或“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1探索地球表面(2)【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地形1.位于我國東部的長江三角洲美麗富饒,這里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開闊、起伏不大.長江三角洲屬于下列哪一種地形類型( )A.平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答案】A【解答】解: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長江三角洲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開闊、起伏不大,屬于平原地形。故選:A。2.(2023秋 長興縣月考)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答案】B【解答】解: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不一定是平原;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不一定是高原,也可能是山地。故選:B。考點二 地形圖3.(2025 溫州一模)興趣小組用土豆模擬山峰,繪制等高線地形圖。在土豆上繪制的等高線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D【解答】解:讀圖可得,D圖中等高線較密集,其坡度較陡,該圖模擬的是山峰。故選:D。4.(2023秋 湖州期末)讀四幅局部等高線圖,其中能表示山脊的是( )A. B.C. D.【答案】C【解答】解:讀圖可知,A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B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C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D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故選:C。5.(2023秋 余杭區期末)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圖中A地與C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2)量得C、D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則C、D之間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3)圖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從E點爬到山頂A比從C點爬到山頂A更費力的原因是 。【答案】(1)270;(2)3;(3)自西北流向東南;(4)E處到山頂A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A地海拔為670米,C點海拔為400米,兩地相對高度為670-400=270米。(2)圖示比例尺為1:100000,若量得C、D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則C、D之間的實際距離是3千米。(3)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結合圖示海拔信息,可判定,圖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流向東南。(4)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費力的是從E點爬到山頂A,原因在于從E點爬到山頂A,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故答案為:(1)270;(2)3;(3)自西北流向東南;(4)E處到山頂A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6.(2025春 泰州月考)如表為“某中學定向越野活動路線”,如圖為“比賽區域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表由起點M地向東南上坡,到達點標1然后繼續向東南方向翻越山脊到達點標2向東南下坡,然后沿河谷向北到達點標3最后大致向西北上坡到達點標4,活動結束(1)點標2為圖中的( )A.N地 B.K地 C.Q地 D.P地(2)對圖中的地形部位及特征判斷正確的是( )A.甲村比乙村海拔高 B.N處山峰海拔最高C.K處為陡崖易崩塌 D.P處比Q處坡度大【答案】(1)B (2)C【解答】解:(1)讀圖可知,圖中沒有指向標,也沒有經緯網,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表格內容:由起點M地向東南上坡,到達點標1;然后繼續向東南方向翻越山脊,到達點標2;向東南下坡,然后沿河谷向北到達點標3;最后大致向西北上坡到達點標4,活動結束。根據以上內容分析,點標2位于K地,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2)讀圖可得,圖中等高距是50米,甲村的海拔高度范圍是50-100米,乙村的海拔高度范圍是300-350米,甲村比乙村海拔低;N處山峰海拔高度不是最高的;K處為陡崖易崩塌;P處比Q處坡度小。故選:C。【新考法】過關檢測1.讀圖,下面四幅景觀圖按順序從左到右與地形類型依次對應正確的是( )A.山地、丘陵、盆地、平原 B.山地、盆地、丘陵、平原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 D.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答案】C【解答】解:讀圖可知:四幅景觀從左到右地形類型依次為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為山地;四周高中間低,為盆地;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遼闊,為平原;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為高原。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2.(2024 鄞州區一模)如圖為某地形的等高線地形圖,該地圖對應的地形為( )A. B.C. D.【答案】B【解答】解:讀圖可知,圖示有兩座山峰,左側山峰海拔在300米以上,右側山峰海拔在200米以上,兩山峰之間為鞍部。由此可判定,B符合題意。故選:B。3.(2023秋 拱墅區期末)圖Ⅰ為某段長城景觀圖,圖Ⅱ為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若圖Ⅱ所示區域建有古長城,你認為在①②③④四條虛線所表示的位置中,古長城最可能在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答】解:據圖Ⅰ可知,長城修建在山脊上;據圖Ⅱ某區域等高線地形圖分析可知,②處虛線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最可能有古長城經過。故選:B。4.(2023秋 柯橋區月考)關于如圖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A.月影峰位于智賢峰的東北方向B.甲處是山脊C.智賢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D.①、②兩條登山線路,線路②坡度更緩【答案】A【解答】解:讀圖可知,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向判斷,月影峰位于智賢峰的東北方向;故A正確。甲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故B錯誤。圖中的等高距為100米,智賢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月影峰的海拔在400米以上,智賢峰比月影峰海拔高;故C錯誤。①、②兩條登山線路中,線路②等高線比線路①密集,坡度更陡;故D錯誤。故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5.[新考向·項目化學習](2023秋 溫州期末)如圖是我市某公園的等高線地形圖,小明班級開展了登山的主題研學活動。同學們計劃分兩批從1、2兩條路線登山。(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 米。(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A還是B,結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 。(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 。(選填“乙”或“丙”)【答案】(1)50;(2)B;B處等高線稀疏,坡緩,較平坦開闊;(3)丙。【解答】解:(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米,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50米。(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B。讀圖可知,B處等高線稀疏,坡緩,較平坦開闊;A處等高線密集,坡陡。(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丙,因為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距是相等的。讀圖,丙圖等高距相等,乙圖等高距不等,故較合理的是丙圖。故答案為:(1)50;(2)B;B處等高線稀疏,坡緩,較平坦開闊;(3)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探索地球表面(2)——(原卷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docx 4.1探索地球表面(2)——(解析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