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1探索地球表面(3)【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地殼變動1.科學假說是用已獲得的經驗材料和已知的事實,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未知自然事物產生的原因及其運動規律做出推測性的解釋。下列事實不能用地殼變動學說解釋的是( )A.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貌B.東非大裂谷還在不斷地增大C.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具有親緣關系D.在喜馬拉雅山山峰上找到海底古生物化石考點二 內外力作用的判斷2.下列圖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A.長江三角洲 B.海岸邊的怪石C.喜馬拉雅山脈 D.沙漠中的石頭蘑菇3.象山鶴浦是浙江寧波南部的濱海集鎮,東南瀕臨東海,海岸邊怪石林立,如圖所示,怪石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響因素是( )A.冰川 B.海浪 C.風力 D.生物4.如圖所示為臺州大陳島上雄偉奇特的甲午巖,有些巖石上有遠古火山遺留的熔巖流和火山彈痕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大陳島的形成與遠古火山爆發有關B.海風對大陳島的地貌變化毫無影響C.甲午巖地質特征是由地殼變動的一種表現D.大陳島地貌是地球內力與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新考法】過關檢測1.地形變化的力量有的來自于地球內部,有的來自地球外部。下列地形變化的力量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A.溝壑縱橫 B.風蝕城堡C.珠峰增高 D.海邊怪石2.太真洞位于浙江衢州太真鄉。洞內鐘乳石倒垂,石筍如林,被古人稱為“第一洞天”。形成這種洞穴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3.浙江地形一山七水二分田,西部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有天目山、四明山、雁蕩山等著名山脈;中部主要是金衢盆地和丘陵;東部主要是沖積平原和沿海島嶼,如杭嘉湖平原、浙東天臺山脈向海延伸形成的舟山群島。其中主要受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天目山 B.金衢盆地 C.杭嘉湖平原 D.舟山群島4.東崖絕壁位于嵊山島的最東端,高達數十米,連綿數千米,其中的元寶石千奇百怪,極具觀賞性。景區內還有明清以來的摩崖石刻多處,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東崖絕壁的形成與海水的沖刷作用有關B.海風對東崖絕壁的地貌變化沒有任何影響C.東崖絕壁的形成可能與遠古火山爆發有關D.東崖絕壁景觀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5.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在太行山中發現了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這一記載說明( )。A.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升起來的B.太行山今后將從陸地轉變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陸兩棲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1探索地球表面(3)【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地殼變動1.(2024 浙江模擬)科學假說是用已獲得的經驗材料和已知的事實,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未知自然事物產生的原因及其運動規律做出推測性的解釋。下列事實不能用地殼變動學說解釋的是( )A.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貌B.東非大裂谷還在不斷地增大C.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具有親緣關系D.在喜馬拉雅山山峰上找到海底古生物化石【答案】A【解答】解: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貌不能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東非大裂谷還在不斷地增大、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具有親緣關系和在喜馬拉雅山山峰上找到海底古生物化石都可以用板塊構造學說解釋。故選:A。考點二 內外力作用的判斷2.(2023秋 濱江區期末)下列圖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A.長江三角洲B.海岸邊的怪石C.喜馬拉雅山脈D.沙漠中的石頭蘑菇【答案】C【解答】解:長江三角洲、海岸邊的怪石和沙漠中的石頭蘑菇都屬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喜馬拉雅山脈屬于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綜上所述,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3.(2024 寧波模擬)象山鶴浦是浙江寧波南部的濱海集鎮,東南瀕臨東海,海岸邊怪石林立,如圖所示,怪石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影響因素是( )A.冰川 B.海浪 C.風力 D.生物【答案】B【解答】解:讀圖可知,圖示怪石為海蝕柱,為海浪侵蝕形成。故選:B。4.(2024 寧波模擬)如圖所示為臺州大陳島上雄偉奇特的甲午巖,有些巖石上有遠古火山遺留的熔巖流和火山彈痕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大陳島的形成與遠古火山爆發有關B.海風對大陳島的地貌變化毫無影響C.甲午巖地質特征是由地殼變動的一種表現D.大陳島地貌是地球內力與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答案】B【解答】解:據材料“島上有雄偉的甲午巖,有些巖石上明顯有遠古火山遺留的熔巖流和火山彈痕跡”可知,大陳島的形成可能與遠古火山爆發有關,A正確,不符合題意。大陳島是一座美麗而富有傳奇色彩的島嶼,海風對大陳島會有風化、侵蝕等外力作用,對大陳島的地貌變化有影響,B錯誤,但符合題意。甲午巖地質特征是由地殼變動的一種表現,C正確,不符合題意。大陳島地貌是地球內力與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新考法】過關檢測1.(2023秋 臨海市期末)地形變化的力量有的來自于地球內部,有的來自地球外部。下列地形變化的力量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A.溝壑縱橫B.風蝕城堡C.珠峰增高D.海邊怪石【答案】C【解答】解:圖中溝壑縱橫是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的,屬于外力作用;風蝕城堡是風力侵蝕作用形成的,屬于外力作用;海邊怪石是海浪的侵蝕作用形成的,屬于外力作用;珠峰增高是板塊的碰撞擠壓形成的,屬于內力作用,所以力量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是珠峰增高,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2024 溫州二模)太真洞位于浙江衢州太真鄉。洞內鐘乳石倒垂,石筍如林,被古人稱為“第一洞天”。形成這種洞穴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答案】B【解答】解:根據題干可知,太真洞洞內有鐘乳石、石筍等。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鐘乳石、石筍等屬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沉積作用形成的,B正確,ACD錯誤。故選:B。3.(2024 上城區一模)浙江地形一山七水二分田,西部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有天目山、四明山、雁蕩山等著名山脈;中部主要是金衢盆地和丘陵;東部主要是沖積平原和沿海島嶼,如杭嘉湖平原、浙東天臺山脈向海延伸形成的舟山群島。其中主要受地球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天目山 B.金衢盆地 C.杭嘉湖平原 D.舟山群島【答案】C【解答】解:流水在搬運過程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攜帶的物質便沉積下來,河流中下游地區,泥沙淤積形成寬廣的沖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杭嘉湖平原是有流水沖積形成的,屬于外力作用,其他選項地理事物都是由于內力作用形成的,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4.(2024 北侖區一模)東崖絕壁位于嵊山島的最東端,高達數十米,連綿數千米,其中的元寶石千奇百怪,極具觀賞性。景區內還有明清以來的摩崖石刻多處,近年來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打卡。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東崖絕壁的形成與海水的沖刷作用有關B.海風對東崖絕壁的地貌變化沒有任何影響C.東崖絕壁的形成可能與遠古火山爆發有關D.東崖絕壁景觀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答案】B【解答】解:結合圖文材料,東崖絕壁位于嵊山島的最東端,位于沿海地區,長期受到海浪以及海風侵蝕而形成,為典型的海蝕地貌,A正確,不符合題意。東崖絕壁位于沿海地區,海風強勁,該地受海風影響較大,B錯誤,符合題意。景區內有較多的輝綠巖巖體,其為典型的侵入巖,C正確,不符合題意。結合材料,該地有較多的游客,且景區內有較多的摩崖石刻,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5.(2023秋 長興縣月考)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在太行山中發現了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這一記載說明( )。A.太行山是從古老的大海里升起來的B.太行山今后將從陸地轉變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陸兩棲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陸地上的【答案】A【解答】解:在太行山中發現許多海螺、海蚌殼等生物化石,這一記載說明太行山原來是海洋,后來由于地殼變動逐漸隆起形成山脈。故選: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1探索地球表面(3)——(原卷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1).docx 4.1探索地球表面(3)——(解析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1).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