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下·吳興期中)在日常生活與科學研究中,我們常常用符號或模型來表達一定的信息。下列教材中出現的圖示屬于符號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 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的對象所做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_或過程的示意。模型可以是具體形象的,也可以是慨括抽象的。【解答】原子核電子軌道模型,足球烯的分子模型和磁體周圍磁感線模型,都屬于模型,故A、B、C不合題意;D圖為劇毒品標示圖,屬于符號,故D符合題意。故選D。2.(2024八下·吳興期中)圓紙盒里藏放著一個條形磁鐵,在盒子周圍放置一些小磁針(小磁針涂黑端為N極),這些小磁針靜止時的指向如下圖甲所示,則圖乙中能正確反映盒中條形磁鐵放置情況的是( )A. B.C. D.【答案】C【知識點】磁場和磁感線【解析】【分析】 在磁場中,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為該點的磁場方向,也表示該點的磁感線方向。據此確定盒內磁體的磁感線方向;進而確定磁體的N、S極。【解答】 由盒子周圍的小磁針靜止的指向可知,盒內磁體的磁感線是從右下方出來、回到左上方,所以磁體的N極指向右下方、S極指向左上方,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3.(2024八下·吳興期中)下列四個實驗中能確定鋼棒具有磁性的是( )A.小磁針發生偏轉B.某一次旋轉鋼棒,靜止后指向南北方向C.將鋼棒插入通電線圈中,發現線圈能吸引更多的鐵屑D.將鋼棒快速插入線圈中,發現電流計的指針出現偏轉【答案】D【知識點】物體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斷方法【解析】【分析】根據鋼棒是否有磁性的判斷方法分析。【解答】A.小磁針本身有磁性,鋼棒沒有磁性時,鋼棒也能吸引磁針導致磁針偏轉,故A不符合題意;B.只有多次實驗均指示南北方向,才能說明鋼棒具有磁性。故B不符合題意;C.電磁鐵的鐵芯沒有磁性,放入螺線管后被磁化,能吸引鐵屑,故C不符合題意;D.閉合回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才能產生電流。此現象能夠說明鋼棒有磁性。故D符合題意。故選D。4.(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為實驗室電流表的內部結構圖。許多匝金屬線圈懸置在磁體的兩極間,線圈同時與一根指針和一只彈簧相連。當給線圈通電時,線圈轉動帶動指針偏轉,便可顯示出電流的大小,其工作原理是( )A. B.C. D.【答案】B【知識點】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線圈通電后,能夠轉動,說明電流表的工作原理為磁場對通電線圈有力的作用。A.A說明通電線圈有磁性且磁性大小與線圈匝數有關,故A不符合題意;B.導體通電后,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而運動,故B符合題意;C.通過電流后,小磁針的指向發生偏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故C不符合題意;D.導體切割磁感線時能夠產生電流,為電磁感應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5.(2024八下·吳興期中)豆腐是人們喜愛的食物,能為人體提供多種氨基酸(如亮氨酸C6H13NO2),有關亮氨酸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亮氨酸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B.亮氨酸分子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C.亮氨酸由碳原子、氫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D.亮氨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6:13:1:2【答案】A【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一個分子中原子個數分析;B、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C、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D、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解答】A、 一個亮氨酸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 ,符合題意;B、 亮氨酸分子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原子構成,物質由元素組成 ,不符合題意;C、 亮氨酸由分子構成,其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 ,不符合題意;D、 亮氨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3:14:(16×2) ,不符合題意;故選A。6.(2024八下·吳興期中)小明家的家庭電路如圖所示,小明閉合開關S,電燈正常發光,分別將臺燈與洗衣機插入P、Q插座中,發現它們不能工作,于是小明拔下臺燈的插頭,用試電筆檢測P插座,左右兩孔都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則小明家電路出現的故障可能是( )A.進戶零線斷路 B.AB間斷路C.進戶火線斷路 D.BC間斷路【答案】B【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根據燈泡的發光情況,以及測電筆的發光情況判斷電路故障的位置和種類。【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小明拔下臺燈的插頭,用試電筆檢測P插座,左右兩孔都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這說明左右兩孔與火線之間是連接的,應該是插座的零線部分出現短路,即AB之間斷路了,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7.(2024八下·吳興期中)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蘊含He-3,它被認為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重要物質之一、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信息如圖所示)形式存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He-3、He-4屬于同種元素B.He-3、He-4互為同位素C.He-3和He-4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D.He-3原子和He-4原子的電子數相同【答案】C【知識點】同位素;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A.元素信息圖中左上角的數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數,原子序數等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B.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原子為同位素原子;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D.原子內部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解答】A.由圖可知,He-4原子的質子數為2,即He-3原子與He-4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2個質子,根據元素的概念可知,He-3、He-4屬于同種元素,故A正確;B.He-3原子與He-4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2個質子,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He-4原子的中子數2,所以He-3、He-4互為同位素,故B正確不合題意;C.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其相對原子質量=2+1=3,He-4原子的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2個中子,其相對原子質量=2+2=4,故C錯誤符合題意;D.原子中的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He-3原子與He-4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2個質子,則He-3原子和He-4原子的電子數都為2,即兩種原子的電子數相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8.(2024八下·吳興期中)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種分子的是( )A. B.C. D.【答案】D【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組成原子的種類和個數確定是否為同類分子,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圖中有兩種不同的原子,而沒有分子,故A不合題意;B.圖中有三種結構不同的分子,故B不合題意;C.圖中有兩種結構不同的分子,故C不合題意;D.圖中只有一種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故D符合題意。故選D。9.(2024八下·吳興期中)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B.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單質C.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一定都是化合物D.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單質是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種元素的純凈物;混合物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在一起;純凈物是指只含有一種物質;【解答】A. 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是錯誤的,質子帶正電,但是它不是離子,A錯誤;B. 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氣和臭氧混合在一起,B錯誤;C. 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C錯誤;D. 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D正確;故答案為:D10.(2024八下·吳興期中)小金利用“熱敏電阻的阻值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性質,設計了判斷水溫變化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電源、熱敏電阻、電磁鐵、定值電阻R0由導線連接成一個串聯電路,在線圈的上方固定一個彈簧測力計,其下端掛一鐵塊。實驗時把熱敏電阻放入盛水的燒杯中,水溫的變化會引起彈簧測力計示數發生變化;如圖乙所示為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讀數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磁鐵的上端是S極 B.t1到t2時間內水溫升高C.t2到t3時間內電壓表示數最小 D.t3到t4時間內電路中電流變大【答案】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A.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B.根據t1到t2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變化,弄清電流大小變化,確定熱敏電阻的阻值變化,最后根據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確定水的溫度變化即可;C.根據t2到t3測力計的示數大小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變化,確定電流變化,根據U=IR分析電壓表的示數大小即可;D.根據t3到t4時間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變化,進而確定電路的大小變化即可。【解答】A. 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指尖向右,則大拇指指向上端,即電磁鐵的上端是N極,故A錯誤;B. 根據圖像可知,t1到t2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那么說明電磁鐵的磁場變強,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而電阻變小。因熱敏電阻的阻值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1到t2時間內水溫升高,故B正確;C. t2到t3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大,說明此時電磁鐵的磁性最強,電路中電流最大。由U=IR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最大,即電壓表的示數最大,故C錯誤。D. 由電路圖可知,定值電阻與熱敏電阻串聯,因熱敏電阻的阻值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降低而增大。由右圖圖象可知,t3到t4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即熱敏電阻阻值變大),故D錯誤。故選B。11.(2024八下·吳興期中)某同學對一些科學符號中數字的含義有如下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可表示二氧化碳氣體中有2個氧原子B.:可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C.2C:可表示兩種碳單質D.:一個鋁原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答案】B【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A.化學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微粒中所含該原子的數目;B.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D.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解答】A.:可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個氧原子,故A錯誤;B.:可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故B正確;C. 2C:可表示兩個碳原子,故C錯誤;D.:可表示一個鋁離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故D錯誤。故選B。12.(2024八下·吳興期中)丁烷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丁烷中碳、氫元素的個數比為2∶5B.丁烷分子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丁烷是由碳、氫原子構成的化合物D.在通常狀況下,丁烷是氣體【答案】D【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的定義判斷;B.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C.根據丁烷的構成判斷;D.根據丁烷的狀態判斷。【解答】A.元素只有種類,沒有數目,故A錯誤;B.根據丁烷的化學式C4H10可知,丁烷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為4:10=2:5,則丁烷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B錯誤;C.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構成的化合物,故C錯誤;D.在通常狀況下,丁烷是氣體,故D正確。故選D。13.(2024八下·吳興期中)地震過后,防疫部門用一種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給飲用水消毒,該消毒劑可表示為RO2。實驗測得該氧化物R與O的質量比為71:64,則RO2的化學式為( )A.CO2 B.NO2 C.SO2 D.ClO2【答案】D【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據此計算R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而確定元素名稱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2,設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則x:(16×2)=71:64,解得:x=35.5;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故RO2的化學式為ClO2。故選D。14.(2024八下·吳興期中)某同學學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梳理,其中不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B.鈣的化合物的相對分子量由大到小: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D.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答案】B【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當鐵的質量相同時,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則鐵元素的質量分數越小;B.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和;C.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分布情況判斷;D.根據錳元素的化合價比較即可。【解答】A.將化學式中鐵原子的個數都統一變成6,則四氧化三鐵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3:4=6:8,氧化鐵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2:3=6:9。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即1個硫原子的質量相當于2個氧原子的質量,將硫化亞鐵轉化為鐵的氧化物,其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1:2=6:12,所以三種物質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是四氧化三鐵>氧化鐵>硫化亞鐵,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化學式可知,碳酸鈣的相對分子質量=40+12+16×3=100,氯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40+35.5×2=111,氫氧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40+(16+1)×2=74,所以三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氯化鈣>碳酸鈣>氫氧化鈣,故B錯誤;C.地殼中氧、硅、鋁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故C正確;D.高錳酸鉀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x+7,錳酸鉀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二氧化錳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所以三種物質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的順序是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故D錯誤。故選B。15.(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某品牌擦窗器由內外兩部分構成,內部均裝有磁鐵,可吸附在玻璃兩側,B磁鐵固定,A磁鐵沿圖中箭頭方向左右移動來調節吸力大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磁鐵A右側為N極,則磁鐵B左側為N極B.若磁鐵A向右移動,擦窗器吸力將增大C.將磁鐵B換成鐵塊,擦窗器將無法工作D.遇到厚玻璃,應將磁鐵A向左移動【答案】B【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A.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B.為了增大兩塊磁鐵間的吸引力,可以減小兩塊磁鐵間的距離;C.磁體具有磁性,即磁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D.為了保持一定的吸引力,當遇到厚玻璃時,應將磁鐵向靠近磁鐵B的位置移動。【解答】A.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弱A右側為N極,則磁鐵B左側為S極,故A錯誤;B.若磁鐵A向右移動,兩塊磁鐵距離變小,所以擦窗器吸力將增大,故B正確;C.將磁鐵B換成鐵塊,磁鐵可以吸引鐵塊,則擦窗器可以工作,故C錯誤;D.遇到厚玻璃,需要增大吸引力,減小兩磁鐵的距離,所以應將磁鐵A向右移動,故D錯誤。故選B。16.(2024八下·吳興期中)化學用語是最簡明、信息豐富、國際通用的語言。(1)用化學符號和有關數字表示:3個銨根離子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與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2)指出化學符號中數字“2”的意義:2Cu ,S2- 。(3)在同一原子中數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是 。【答案】(1)3NH4+;AlCl3(2)2個銅原子;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負電荷(3)質子和電子【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1)根據離子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右上角標上所帶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數字“1”省略,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為鋁元素,鋁元素形成化合物是呈+3價,氯元素呈-1價分析;(2)根據元素符號前系數表示原子個數,右上角數字為離子所帶電荷數分析;(3)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解答】(1) 3個銨根離子表示為3NH4+ 。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為鋁元素,鋁元素形成化合物是呈+3價,氯元素呈-1價,則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AlCl3 。(2) 2Cu表示2個銅原子, S2- 中2表示 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負電荷 。(3) 在同一原子中數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是質子和電子。故答案為:(1) 3NH4+ ;AlCl3 ;(2) 2個銅原子 ; 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負電荷 ;(3)質子和電子。17.(2024八下·吳興期中)甲乙丙三種原子的原子核如圖所示,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相對原子質量相等的是 。【答案】甲乙;乙丙【知識點】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互為同位素的原子,其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2)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1)由圖可知,甲原子與乙原子的質子數都為6,但中子數分別為6和8,互為同位素的原子;(2)甲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為12,乙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為14,丙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為14,所以相對原子質量相等的是乙丙。18.(2024八下·吳興期中)已知一個乙烷(C2H6)分子質量是n千克,一個丙烯(C3H6)分子質量是m千克(假設兩種分子中,碳原子、氫原子分別具有相同的中子數),若以該碳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則丙烯(C3H6)的相對分子質量可表示為 。【答案】【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根據乙烷和丙烯的一個分子相差一個碳原子,由此計算出碳原子質量,再利用相對分子質量是分子質量與碳原子質量的1/12相比的值分析。【解答】 一個乙烷(C2H6)分子質量是n千克,一個丙烯(C3H6)分子質量是m千克 ,則一個碳原子質量為m-n千克, 若以該碳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則丙烯(C3H6)的相對分子質量可表示為= 。故答案為:。19.(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所示,水平面上的小車上有一條形磁鐵,左側有一螺線管。(1)閉合開關,觀察到小車向 運動,最終停止。(2)利用本裝置,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探究的實驗有__________。(可多選)A.電流有無對電磁鐵磁場有無的影響B.電流大小對電磁鐵磁場強弱的影響C.電流方向對電磁鐵磁場方向的影響D.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場強弱的影響【答案】(1)右(2)A;B【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再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分析;(2)根據題目現有的器材分析哪個選項中的變量無法改變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向上,此時大拇指指向左端,則通電螺線管的左端是N極,右端為S極。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小車受到了一個向右的排斥力,則小車就會向右運動。(2)A.閉合開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斷開開關,電路中無電流,可以探究電流對電磁鐵磁場的影響,故A符合題意;B.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電路中電流大小改變,可以探究電磁鐵周圍的磁場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故B符合題意;C.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無法改變電流方向,所以無法探究電流方向對電磁鐵磁場方向的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D.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不能改變線圈匝數,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1)電流從線圈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據安培定則可知,通電螺線管的左端是N極,右端為S極,小車上的磁鐵左端為S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小車受到了一個向右的排斥力,小車就會向右運動。(2)A.閉合開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小車被推出,說明電磁鐵有磁性,斷開開關,電路中無電流,小車不動,說明電磁鐵沒有磁性,故A符合題意;B.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電路中電流大小改變,小車運動的距離發生改變,說明電磁鐵周圍的磁場強弱發生變化,故B符合題意;C.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無法改變電流方向,所以無法探究電流方向對電磁鐵磁場方向的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D.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能改變線圈匝數,無法探究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場強弱的影響,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20.(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所示,甲圖是小錦家臥室的一個插座,他用測電筆測試插座的A孔,氖管發光,則A孔接的是 線;乙圖是一個臺燈的電路示意圖,當把臺燈接入電路時,為了安全,應將臺燈插頭的 (填“C”或“D”)插腳接火線。小錦在學習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后有這樣一個疑惑,在圖丙所示的電路中,當開關閉合后,人站在地面上接觸到A或B點時是否都觸電呢?于是他找來電池、小燈泡、導線等組成電路來探究,老師告訴他火線相當于電源正極,零線和大地都相當于電源負極,他將燈L0當成人體,若燈L0發光則證明有電流流過人體,人觸電;那么你認為當人接觸B點時,相當于圖丁中L0的E端接 (填“C”或“D”)點,當開關閉合后人站在地面上接觸到B點 (填“能”或“不能”)觸電。【答案】火;D;C;不能【知識點】測電筆的使用;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1)測電筆是來辨別火線和零線的,手接觸測電筆筆尾,筆尖接觸導線,氖管發光的是火線,氖管不發光的是零線;(2)火線首先進入開關,再進入燈泡,零線直接進入燈泡;(3)(4)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與火線接觸造成的,人發生觸電事故時有電流通過人體,結合電路圖進行分析即可作答。【解答】(1)試電筆與火線接觸時,氖管發光,故A孔接的是火線。(2)為了安全,開關應接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而開關接在D插腳上,故D插腳應接在火線上。(3)根據文中敘述,零線相當于直流電源負極,而B點在電燈與之間,所以人接觸零線,相當于L0的E端接在燈與電源負極的C點上。(4)人通過導線與零線相連,零線接地,此時人與零線并聯接在燈與大地之間。人的電阻較大,導線的電阻幾乎為0,此時并聯部分電阻幾乎為0。并聯部分與小燈串聯,小燈的電阻遠大于并聯部分電阻,根據串聯電路分壓原理可知,此時電壓幾乎全部加在小燈兩端,人體兩端電壓幾乎為0,故人不能觸電。21.(2024八下·吳興期中)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RO2n+1,其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當R的化合價不變時,其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答案】A-33n-16;2A-18n【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及化合物化學式書寫原則分析。【解答】 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RO2n+1,其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n-16 ×(2n+1)=A-33n-16 ; 設R的化合價為x,則(+1)n+x+(-2)×(2n+1)=0,x=+(3n+2),當R的化合價不變時,其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或R2O3n+2,則相對分子質量是 A-33n-16 +16×= A-9n或2×(A-33n-16 )+16×(3n+2)=2A-18n。故答案為: A-33n-16 ; 2A-18n 或A-9n。22.(2024八下·吳興期中)早在19世紀,安培對于地磁場的形成提出如下假設:地球的磁場是由圍繞地軸的環形電流I引起的(如圖甲)。小黃學習了電和磁的知識后,知道了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分布符合安培定則,那么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是否也符合如圖乙所示的安培定則呢?他展開了以下探究。【建立猜想】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可能也符合安培定則。【實驗過程】連接如圖丙所示的電路(外部電路未畫出)。【實驗現象】位于圓環中心的小磁針N極垂直紙面向里轉動。(1)小黃同學的探究實驗中放置小磁針的作用是 。(2)根據實驗現象,小黃的結論 。(3)根據安培提出的假設,則赤道這一通電圓環的電流方向為__________。A. B.C. D.【答案】(1)確定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2)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3)B【知識點】地磁場【解析】【分析】 (1)本實驗中小磁針的作用是為了確定磁場的方向。(2)根據實驗現象分析。(3)根據安培定則確定環形電流的方向。【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小黃同學的探究實驗中放置小磁針的作用是確定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2)根據安培定則,大拇指垂直指向紙面,即位于圓環中心的小磁針N極垂直紙面向里轉動,故根據實驗現象,小黃的結論: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3)根據安培提出的假設,環形電流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則赤道這一通電圓環的電流方向為B,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故選B。(1)由轉換法,小黃同學的探究實驗中放置小磁針的作用是確定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2)根據安培定則,大拇指垂直指向紙面,即位于圓環中心的小磁針N極垂直紙面向里轉動,故根據實驗現象,小黃的結論: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3)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南極附近,根據安培提出的假設,環形電流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則赤道這一通電圓環的電流方向為B,因為只有B符合安培定則和地磁場的分布。23.(2024八下·吳興期中)學習了電磁知識后,英英同學了解到相互靠近的通電導線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力。那么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他將兩根導線(可伸長)平行放置后固定(如圖1甲所示),然后依次通上如圖乙、丙、丁所示的電流,通過反復實驗證實了他的猜想。請你根據圖中的實驗現象回答問題。(1)分析圖1 (選填序號),可知通電導線之間作用力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2)得到通電導線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電流大小有關的結論,你的依據是 。(3)如圖2所示,將一柔軟的導線彎成星形,并將其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然后將開關S閉合,則該星形回路將 。A.不會變形B.會變形,所圍面積增大C.會變形,所圍面積減小D.會變形,所圍總面積不變【答案】乙、丙;對比丙丁,(在電流方向相同的情況下),電流越大,導線彎曲程度越大;B【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根據導線之間間隔的變化確定作用力大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即可;(3)根據圖片確定相鄰導線之間作用力的方向,進而確定所圍面積的變化即可。【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通電導線之間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時,必須控制電流大小相同而改變電流方向,故選乙和丙。(2)探究通電導線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時,必須電流方向相同,只改變電流大小,故選丙丁,即依據是:對比丙丁,(在電流方向相同的情況下),電流越大,導線彎曲程度越大。(3)根據圖2可知,相鄰導線中的電流方向是相反的,則相鄰導線之間表現為排斥力,則星形會變形,且所圍的面積增大,故選B。24.(2024八下·吳興期中)為提高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精確度,科學興趣小組對課本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食品脫氧劑的主要成分是鐵粉,另有少量氯化鈉等物質。【實驗步驟】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將一端密封;實驗前,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雙手握住玻璃管中間部分時觀察到 ,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脫氧劑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④用刻度尺測量出AO段和AB段的長度,并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次數 AO/mm AB/mm AB/AO1 523.5 109.5 0.20922 525.5 110.0 0.20933 527.0 110.5 0.2097⑤洗滌、干燥實驗裝置,重復上述實驗。【得出結論】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 。(用百分數表示)【思考討論】(I)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II)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 。【答案】水滴向上移動;20.94%;增大接觸面積,使氧氣被脫氧劑粉末充分吸收;脫氧劑粉末不夠緊密導致空氣柱測量值偏小【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實驗步驟】①根據氣體受熱后體積膨脹壓強增大分析;【得出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等于AB/AO的平均值;【思考討論】(I)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則反應越充分;(II)根據玻璃管內空氣體積的判斷方法解答。【解答】【實驗步驟】 ①根據題意可知,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雙手握住玻璃管中間部分,裝置中的氣體受熱膨脹而氣壓增大,那么觀察到水滴向上移動。【得出結論】根據表格可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取三次實驗數據的平均值,即(0.2092+0.2093+0.2097)÷3×100%=20.94%。【思考討論】 (I)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增大接觸面積,使氧氣被脫氧劑粉末充分吸收。(II)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脫氧劑粉末不夠緊密,其中的空氣沒有計算在玻璃管的總體積之內,導致空氣柱測量值偏小。25.(2024八下·吳興期中)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因素”時,小科同學作出以下三種猜想:猜想 A: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猜想 B: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通過的電流大小有關猜想 C: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科所在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由電源、滑動變阻器、開關、帶鐵芯的螺線管和自制的指針式刻 度板組成(線圈電阻忽略不計)。在指針下方固定一個小鐵塊 A,當導 線 a 與接線柱 2 相連,閉合開關后,指針 B 發生偏轉。(1)小科是通過觀察 來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的。(2)為了驗證猜想 B,他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3)保持滑片 P 位置不變,當導線 a 由接線柱 2 改為與接線柱 1 相連,閉合開關后,可發現指針 B偏轉的角度變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指針的偏轉角度;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通電螺線管的電流大小;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匝數越大,磁性越強【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解析】【分析】(1)當電磁鐵磁性強時,對右邊的A吸引力大而向左運動幅度大,從而使指針向右偏轉的角度大,即指針B的偏轉角度變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設計實驗;(3)根據題意分析改變接線柱后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解答】(1)根據轉換法知道,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可以通過指針的偏轉角度來體現。(2)為了驗證猜想B,即探究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時,根據控制變量法知道,應保持匝數不變,只改變電流大小,需要進行的操作是: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通電螺線管的電流大小。(3)根據題意可知,將接線柱改接到1位置時,此時線圈的匝數變大,即電磁鐵的磁性變強,會發現此時指針的偏轉角度變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結論是: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匝數越大,磁性越強。26.(2024八下·吳興期中)小金為了探究溫度對H2O2溶液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借助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儀器略去),進行了兩次實驗:(1)實驗2中應加入5%的H2O2溶液 毫升。(2)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觀察 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3)實驗2中水浴溫度控制在80℃時,測定的反應速率會比真實值偏大,其原因除錐形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外,還可能的原因是 。 實驗1 實驗2MnO2的質量(克) 0.5 0.55%的H2O2溶液的體積(毫升) 40 待填水浴溫度/℃ 20 80…… (4)如圖2表示一定質量的KClO3和MnO2固體混合物受熱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__________。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B.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C.固體中MnO2的質量 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答案】(1)40(2)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3)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4)A【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解答;(2)相同時間內注射器內的氣體越多,則說明分解速率越快;(3)根據反應時會生成大量水蒸氣解答;(4)根據氯酸鉀的分解過程確定其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規律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探究溫度對H2O2溶液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時,其它因素應該保持相同,則實驗2中應加入5%的H2O2溶液的體積與實驗1相同,為40毫升。(2)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觀察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3)實驗2中水浴溫度控制在80℃時,測定的反應速率會比真實值偏大,其原因除錐形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外,還可能的原因是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使得氣體的體積偏大;(4)A. 氯酸鉀的分解需要一定溫度,因此開始一段時間內氧氣的質量不變。隨著反應的進行,由于氧氣的生成,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逐漸減少,則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減少,反應結束時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故A符合題意;B.在反應過程中,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不變,但固體的質量不斷減少,所以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直至反應結束,故B不合題意;C.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則固體中MnO2的質量,保持不變,故C不合題意;D.反應后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故D不合題意。故填A。(1)探究溫度對H2O2溶液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中的變量是溫度,則實驗2中應加入5%的H2O2溶液的體積與實驗1相同,為40毫升,故填40。(2)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所以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觀察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故填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3)實驗2中水浴溫度控制在80℃時,測定的反應速率會比真實值偏大,其原因除錐形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外,還可能的原因是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使得氣體的體積偏大,故填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4)A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逐漸減少,則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減少,固體中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即最終固體中氧元素的召質量分數不為零,選項正確;B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不變,但固體的質量不斷減少,所以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直至反應結束,選項錯誤;C 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則固體中MnO2的質量,保持不變,選項錯誤;D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后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選項錯誤,故填A。27.(2024八下·吳興期中)對于原子結構模型的形成,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作出了突出貢獻:1803年,道爾頓提出了實心球模型,認為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并提出了“西瓜模型”。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 ,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粒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實驗。①根據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如圖乙所示曲線。圖中能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小但質量大的是 段曲線。(用字母表示)②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填序號,可多選)。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E.人的認識是隨著科學的進步尤其是實驗技術的提高而發展的【答案】電子;BC;ABCDE【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① 體積小,α粒子撞擊到它的機率小;質量大,α粒子偏轉的角度大。②根據自己對科學探究的認識解答。【解答】 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電子。①根據圖乙可知,BC段表示只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從而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小但質量大;②A. 科學模型的建立是是逐漸完善的、逐步接近真實情況的。故A符合題意;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故B符合題意;C.波爾的原子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的結構有了新的認識,但是遠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故C不符合題意;D.三種不同的模型,說明人們對原子的認識逐步深化、接近真相,故D符合題意;E.α粒子散射實驗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原子,故E符合題意。故選ABCDE。28.(2024八下·吳興期中)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1)提起壓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則下圖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是 (從A,B,C,D中選一個)。(2)某礦石樣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化合物,經測定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如圖甲。由此可推測,該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寫化學式)(3)圖乙是小明同學模仿甲圖構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則圖中的A表示的是 元素。【答案】C;CaCO3;氮【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物態變化的本質解答;(2)分析哪種化合物中的元素在甲圖中沒有呈現即可;(3)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據此分析元素質量大小即可。【解答】(1)水汽化后,沒有新物質生成,即不會生成新分子,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選C;(2)根據甲圖可知,圖示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存在的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3)CO(NH2)2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4:(14×2):16=12:4:28:16,所以質量分數最大的是氮元素,所以A表示氮元素。29.(2024八下·吳興期中)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開車又喝酒,親人兩行淚。下表是國家對“飲酒駕車”和“醉酒駕車”的標準,白酒、紅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為C2H5OH),飲酒后酒精進入人體血液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毫克/100毫升酒后駕車 20≤A%<80醉酒駕車 A%≥80(1)某人飲酒后,被交警發現,經測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93毫克,屬于 (填“酒后”或“醉酒”)駕車。(2))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精確到0.1%)(3)4.6克酒精中氫元素的質量與多少克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相同 ?【答案】(1)醉酒(2)52.2%(3)解:設水的質量為x4.6克××100%=x××100%x=5.4克答:誰的質量為5.4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將酒精含量與表格中的飲酒標準比照即可;(2)元素的質量分數=;(3)以氫元素質量相等為等量條件,根據“元素質量=物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93毫克,大于醉酒標準80毫克,屬于醉酒駕車;(2)根據化學式 C2H5OH 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00%≈52.2%。(1)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93毫克,>80毫克,屬于醉酒駕車,故填醉酒。(2)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00%≈52.2%,故填52.2%。(3)見答案30.(2024八下·吳興期中)近幾年我國進行老小區改造,不少多層樓房安裝了電梯。出于安全考慮,電梯都設置超載自動報警系統,電路由工作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在工作電路中,當電梯沒有超載時,觸點K與觸點A接觸,閉合開關S,電動機正常工作;當電梯超載時,觸點K與觸點B接觸,電鈴發出報警鈴聲,閉合開關S,電動機不工作。已知控制電路電源電壓,保護電阻,電阻式壓力傳感器(壓敏電阻)R2的阻值隨壓力F大小變化如圖乙所示,電梯底架自重和電磁鐵線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計。(1)壓敏電阻R2受到的壓力與其阻值關系如圖乙所示。當人走出電梯后,控制電路電流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圖中a、b分別為電鈴和電動機,當電梯超載時,電鈴 (填“a”或“b”)發出報警鈴聲;(2)若電磁鐵線圈電流達到15mA時,銜鐵剛好被吸住,請你設定該電梯最多乘坐幾人 ?(以每人50kg計算,且g取10N/kg)(3)出于安全考慮,現希望適當降低電梯載重上限,則對控制電路的部分裝置可做哪些調整 ?(寫一條即可)【答案】(1)減小;b(2)15人(3)可增大控制電路電源電壓或減少R1電阻【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1)①根據壓力變化確定壓敏電阻的阻值變化,再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流大小變化;②根據電梯下載時銜鐵的位置解答。(2)當電流為15mA時,根據計算此時的總電阻,根據計算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根據乙圖確定此時受到的壓力,最后根據計算乘坐的人數即可。(3)根據減小壓力上限時分析電流的大小變化,然后根據歐姆定律分析調整方法即可。【解答】(1)① 當人走出電梯后, 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減小,根據乙圖可知,壓敏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故控制電路電流會變小。②當電梯超載時,銜鐵被吸下,此時接通電鈴所在的電路而報警,故電鈴是b。(2)當電流為15mA時,電路的總電阻;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從乙圖可知,此時,假定每人,則電梯報警時乘坐的人數。因為坐16人會報警,所以能電梯最多乘坐的人數16-1=15人。(3)根據題意可知,降低電梯載重上限,則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減小,則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由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流會減小,無法達到報警的目的。為了使電路中的電流達到15mA,銜鐵剛好被吸住,由歐姆定律可知,可以通過增大電源電壓或減小保護電阻見的阻值來達到目的。(1)[1]從乙圖可知,壓敏電阻的阻值與壓力成反比人走后,壓力變小,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故電流會變小。[2]當電梯超載時,電鈴發出報警鈴聲時銜鐵被吸下,此時b開始工作,故電鈴是b。(2)當電流為15mA時,電路的總電阻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從乙圖可知,此時,假定每人,電梯報警時乘坐的人數因為坐16人會報警,所以能電梯最多乘坐的人數16-1=15人。(3)若適當降低電梯載重上限,則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減小,由圖乙可知,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若維持原電路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流會減小,無法達到報警的目的,為了使電路中的電流達到15mA,銜鐵剛好被吸住,由歐姆定律可知,可以通過增大電源電壓或減小保護電阻見的阻值來達到目的。31.(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些裝置,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C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實驗。請將下列實驗步驟進行正確排序:正確的實驗順序是(填序號) 。①加熱;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裝藥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⑤從水槽中取出導管;⑥熄滅酒精燈;⑦固定試管。(3)若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制取干燥的氧氣,則可選用的發生、收集裝置組合為 (填字母)。(4)小明收集了三瓶氧氣,利用硫粉、紅磷和細鐵絲三種可燃物與氧氣的反應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其中乙集氣瓶中實驗前裝有少量細沙,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部分現象如圖丙所示。①寫出甲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的現象 。②通過實驗,小明發現細鐵絲可以在純氧中劇烈燃燒。小明嘗試將細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卻不能燃燒,原因是 。③小明利用丙中的可燃物和丁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請判斷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 。【答案】(1)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2)②③⑦①④⑤⑥(3)AE(4)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不可行,反應生成了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②根據冷凝水回流引起試管炸裂解答。(2)根據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解答;(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氣體的收集方法;(4)①根據已有的現象推測甲中的物質種類,進而描述現象;②從氧氣濃度的角度分析;③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的氣體體積和消耗氧氣的體積相同,不會引起氣壓變化,據此分析。【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②C裝置是固體加熱裝置,其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2)根據題意可知,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步驟為: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藥品,然后固定試管,加熱,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即②③⑦①④⑤⑥。(3)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制取氧氣時,應選擇固液常溫發生裝置,即裝置A或B。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比較干燥和純凈,則收集干燥的氧氣應選擇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即裝置E,故填AE或BE。(4)①根據圖片可知,乙集氣瓶中實驗前裝有少量細沙,應該是鐵絲燃燒的實驗;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則丙為硫粉的燃燒,則甲集氣瓶中是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觀察到的現象是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②細鐵絲可以在純氧中劇烈燃燒,將細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卻不能燃燒,原因是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達不到鐵絲燃燒所需氧氣的濃度。③小明利用丙中的可燃物和丁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請此操作不可行,那么理由是: 反應生成了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 。(1)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C裝置是固體加熱裝置,其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故填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2)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步驟為: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藥品,然后固定試管,加熱,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即②③⑦①④⑤⑥,故填②③⑦①④⑤⑥。(3)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制取是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生成氣體的反應,應選擇固液常溫發生裝置,即裝置A或B,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比較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比較純凈,收集干燥的氧氣應選擇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即裝置E,故填AE或BE。(4)①乙集氣瓶中實驗前裝有少量細沙,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則甲集氣瓶中是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觀察到的現象是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故填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②細鐵絲可以在純氧中劇烈燃燒,將細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卻不能燃燒,原因是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達不到鐵絲燃燒所需氧氣的濃度,故填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③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其中燃燒的物質是硫,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不能用硫除去氧氣,原因是硫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燒杯中的水不能進入瓶中,不能準確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故填不可行,反應生成了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32.(2024八下·吳興期中)干簧管(也叫干簧繼電器)比一般機械開關結構簡單、體積小、速度高、工作壽命長;而與電子開關相比,它又有抗負載沖擊能力強的特點,工作可靠性很高。如圖所示為干簧管的結構簡圖,其中磁簧片是一種有彈性的薄鐵片,被固定于玻璃管上。(1)干簧管的工作原理:當將一個條形磁鐵與干簧管平行放置時,干簧管的磁簧片就會被 ,且靠近的那兩個端點會被磁化成異名磁極而相互吸引,觸點將會閉合,將電路接通;當條形磁鐵遠離干簧管時,磁簧片的磁性消失,在彈力的作用下觸點就會 。(2)某同學設想用干簧管制作水位自動報警器,如圖是他設計的一部分情況,請幫助他完成其余部分的設計:①設永久磁鐵所受的重力為3N,浮球的體積為200cm3,不計滑輪處的摩擦。要想讓此裝置能正常工作,浮球的質量應滿足什么條件 (取g=10N/kg)?②他手邊還有開關、紅燈、綠燈和電鈴各一個,導線若干,請在圖中的虛線方框內畫出報警電路,要求:水位到達A處時,紅燈亮,電鈴報警;水位到達B處時,綠燈亮,電鈴報警 。【答案】(1)磁化;斷開(2)0.5kg>m浮球>0.3kg;【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串、并聯電路的設計;磁體、磁極、磁化【解析】【分析】(1)①鐵磁性物質靠近磁體時會獲得磁性,這就是磁性現象;②根據磁性消失時銜鐵的位置變化解答。(2)①當浮球全部浸沒時,它受到的浮力與磁鐵重力之和應不小于它的重力,據此列出不等式,進而確定浮球質量的最大值。當浮球沒有浸入水中時,它的重力應大于磁鐵的重力,據此計算浮球質量的最小值即可。②根據描述確定電路的串并聯關系,然后完成電路的連接即可。【解答】(1)① 當將一個條形磁鐵與干簧管平行放置時,干簧管的磁簧片靠近磁鐵時會被磁化;②當條形磁體離開很遠時,它就會失去磁性,在彈性作用下兩個簧片分離,使電路斷開。(2)①當浮球全部浸沒時,它受到的浮力與磁鐵重力之和應不小于它的重力,即;;;解得:當浮球沒有浸入水中時,它的重力應大于磁鐵的重力,才能在水位下降時,帶動磁鐵上升,即浮球重力應大于3N,3N重的物體質量為;即浮球的質量大于0.3kg且小于0.5kg。②兩個干簧管相當于兩個開關,干簧管1控制綠燈,干簧管2控制紅燈。兩燈就并聯;任意一個燈亮,電鈴都響,電鈴在干路上。電路圖如下:1 / 1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1.(2024八下·吳興期中)在日常生活與科學研究中,我們常常用符號或模型來表達一定的信息。下列教材中出現的圖示屬于符號的是( )A. B.C. D.2.(2024八下·吳興期中)圓紙盒里藏放著一個條形磁鐵,在盒子周圍放置一些小磁針(小磁針涂黑端為N極),這些小磁針靜止時的指向如下圖甲所示,則圖乙中能正確反映盒中條形磁鐵放置情況的是( )A. B.C. D.3.(2024八下·吳興期中)下列四個實驗中能確定鋼棒具有磁性的是( )A.小磁針發生偏轉B.某一次旋轉鋼棒,靜止后指向南北方向C.將鋼棒插入通電線圈中,發現線圈能吸引更多的鐵屑D.將鋼棒快速插入線圈中,發現電流計的指針出現偏轉4.(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為實驗室電流表的內部結構圖。許多匝金屬線圈懸置在磁體的兩極間,線圈同時與一根指針和一只彈簧相連。當給線圈通電時,線圈轉動帶動指針偏轉,便可顯示出電流的大小,其工作原理是( )A. B.C. D.5.(2024八下·吳興期中)豆腐是人們喜愛的食物,能為人體提供多種氨基酸(如亮氨酸C6H13NO2),有關亮氨酸的說法正確的是()A.一個亮氨酸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B.亮氨酸分子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C.亮氨酸由碳原子、氫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D.亮氨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6:13:1:26.(2024八下·吳興期中)小明家的家庭電路如圖所示,小明閉合開關S,電燈正常發光,分別將臺燈與洗衣機插入P、Q插座中,發現它們不能工作,于是小明拔下臺燈的插頭,用試電筆檢測P插座,左右兩孔都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則小明家電路出現的故障可能是( )A.進戶零線斷路 B.AB間斷路C.進戶火線斷路 D.BC間斷路7.(2024八下·吳興期中)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樣品回到地球。月壤中蘊含He-3,它被認為是解決未來能源問題的重要物質之一、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He-4(信息如圖所示)形式存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He-3、He-4屬于同種元素B.He-3、He-4互為同位素C.He-3和He-4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D.He-3原子和He-4原子的電子數相同8.(2024八下·吳興期中)下列各圖中“”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同種分子的是( )A. B.C. D.9.(2024八下·吳興期中)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B.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就是單質C.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一定都是化合物D.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10.(2024八下·吳興期中)小金利用“熱敏電阻的阻值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的性質,設計了判斷水溫變化的裝置其工作原理如圖甲所示,電源、熱敏電阻、電磁鐵、定值電阻R0由導線連接成一個串聯電路,在線圈的上方固定一個彈簧測力計,其下端掛一鐵塊。實驗時把熱敏電阻放入盛水的燒杯中,水溫的變化會引起彈簧測力計示數發生變化;如圖乙所示為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讀數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磁鐵的上端是S極 B.t1到t2時間內水溫升高C.t2到t3時間內電壓表示數最小 D.t3到t4時間內電路中電流變大11.(2024八下·吳興期中)某同學對一些科學符號中數字的含義有如下的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可表示二氧化碳氣體中有2個氧原子B.:可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C.2C:可表示兩種碳單質D.:一個鋁原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12.(2024八下·吳興期中)丁烷是液化石油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分子結構模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丁烷中碳、氫元素的個數比為2∶5B.丁烷分子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C.丁烷是由碳、氫原子構成的化合物D.在通常狀況下,丁烷是氣體13.(2024八下·吳興期中)地震過后,防疫部門用一種高效安全滅菌消毒劑給飲用水消毒,該消毒劑可表示為RO2。實驗測得該氧化物R與O的質量比為71:64,則RO2的化學式為( )A.CO2 B.NO2 C.SO2 D.ClO214.(2024八下·吳興期中)某同學學了元素和物質的知識后,進行梳理,其中不正確的是( )A.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B.鈣的化合物的相對分子量由大到小:C.地殼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D.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15.(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某品牌擦窗器由內外兩部分構成,內部均裝有磁鐵,可吸附在玻璃兩側,B磁鐵固定,A磁鐵沿圖中箭頭方向左右移動來調節吸力大小。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若磁鐵A右側為N極,則磁鐵B左側為N極B.若磁鐵A向右移動,擦窗器吸力將增大C.將磁鐵B換成鐵塊,擦窗器將無法工作D.遇到厚玻璃,應將磁鐵A向左移動16.(2024八下·吳興期中)化學用語是最簡明、信息豐富、國際通用的語言。(1)用化學符號和有關數字表示:3個銨根離子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與氯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2)指出化學符號中數字“2”的意義:2Cu ,S2- 。(3)在同一原子中數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是 。17.(2024八下·吳興期中)甲乙丙三種原子的原子核如圖所示,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相對原子質量相等的是 。18.(2024八下·吳興期中)已知一個乙烷(C2H6)分子質量是n千克,一個丙烯(C3H6)分子質量是m千克(假設兩種分子中,碳原子、氫原子分別具有相同的中子數),若以該碳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則丙烯(C3H6)的相對分子質量可表示為 。19.(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所示,水平面上的小車上有一條形磁鐵,左側有一螺線管。(1)閉合開關,觀察到小車向 運動,最終停止。(2)利用本裝置,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的位置,可以探究的實驗有__________。(可多選)A.電流有無對電磁鐵磁場有無的影響B.電流大小對電磁鐵磁場強弱的影響C.電流方向對電磁鐵磁場方向的影響D.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場強弱的影響20.(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所示,甲圖是小錦家臥室的一個插座,他用測電筆測試插座的A孔,氖管發光,則A孔接的是 線;乙圖是一個臺燈的電路示意圖,當把臺燈接入電路時,為了安全,應將臺燈插頭的 (填“C”或“D”)插腳接火線。小錦在學習家庭電路與安全用電后有這樣一個疑惑,在圖丙所示的電路中,當開關閉合后,人站在地面上接觸到A或B點時是否都觸電呢?于是他找來電池、小燈泡、導線等組成電路來探究,老師告訴他火線相當于電源正極,零線和大地都相當于電源負極,他將燈L0當成人體,若燈L0發光則證明有電流流過人體,人觸電;那么你認為當人接觸B點時,相當于圖丁中L0的E端接 (填“C”或“D”)點,當開關閉合后人站在地面上接觸到B點 (填“能”或“不能”)觸電。21.(2024八下·吳興期中)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RO2n+1,其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當R的化合價不變時,其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22.(2024八下·吳興期中)早在19世紀,安培對于地磁場的形成提出如下假設:地球的磁場是由圍繞地軸的環形電流I引起的(如圖甲)。小黃學習了電和磁的知識后,知道了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分布符合安培定則,那么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是否也符合如圖乙所示的安培定則呢?他展開了以下探究。【建立猜想】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可能也符合安培定則。【實驗過程】連接如圖丙所示的電路(外部電路未畫出)。【實驗現象】位于圓環中心的小磁針N極垂直紙面向里轉動。(1)小黃同學的探究實驗中放置小磁針的作用是 。(2)根據實驗現象,小黃的結論 。(3)根據安培提出的假設,則赤道這一通電圓環的電流方向為__________。A. B.C. D.23.(2024八下·吳興期中)學習了電磁知識后,英英同學了解到相互靠近的通電導線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力。那么這個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他將兩根導線(可伸長)平行放置后固定(如圖1甲所示),然后依次通上如圖乙、丙、丁所示的電流,通過反復實驗證實了他的猜想。請你根據圖中的實驗現象回答問題。(1)分析圖1 (選填序號),可知通電導線之間作用力方向與電流方向有關。(2)得到通電導線之間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與電流大小有關的結論,你的依據是 。(3)如圖2所示,將一柔軟的導線彎成星形,并將其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然后將開關S閉合,則該星形回路將 。A.不會變形B.會變形,所圍面積增大C.會變形,所圍面積減小D.會變形,所圍總面積不變24.(2024八下·吳興期中)為提高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精確度,科學興趣小組對課本實驗進行了創新改進。食品脫氧劑的主要成分是鐵粉,另有少量氯化鈉等物質。【實驗步驟】①取一根玻璃管,用橡皮塞將一端密封;實驗前,需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雙手握住玻璃管中間部分時觀察到 ,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②將食品脫氧劑粉末迅速裝入玻璃管,立即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水滴的下端標為A。彈動玻璃管使脫氧劑粉末分布均勻且緊密,脫氧劑的上端標為O,如圖甲所示;③水平滾動玻璃管,使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靜置至水滴不再移動時,水滴的右端標為B,如圖乙所示;④用刻度尺測量出AO段和AB段的長度,并計算出AB與AO的比值,將數據記錄在表格中;實驗次數 AO/mm AB/mm AB/AO1 523.5 109.5 0.20922 525.5 110.0 0.20933 527.0 110.5 0.2097⑤洗滌、干燥實驗裝置,重復上述實驗。【得出結論】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可知空氣中氧氣含量為 。(用百分數表示)【思考討論】(I)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 。(II)實驗步驟②中,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 。25.(2024八下·吳興期中)在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因素”時,小科同學作出以下三種猜想:猜想 A:電磁鐵通電時有磁性,斷電時沒有磁性猜想 B: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通過的電流大小有關猜想 C: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為了檢驗上述猜想是否正確,小科所在實驗小組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由電源、滑動變阻器、開關、帶鐵芯的螺線管和自制的指針式刻 度板組成(線圈電阻忽略不計)。在指針下方固定一個小鐵塊 A,當導 線 a 與接線柱 2 相連,閉合開關后,指針 B 發生偏轉。(1)小科是通過觀察 來判斷電磁鐵磁性強弱的。(2)為了驗證猜想 B,他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3)保持滑片 P 位置不變,當導線 a 由接線柱 2 改為與接線柱 1 相連,閉合開關后,可發現指針 B偏轉的角度變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結論是 。26.(2024八下·吳興期中)小金為了探究溫度對H2O2溶液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借助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儀器略去),進行了兩次實驗:(1)實驗2中應加入5%的H2O2溶液 毫升。(2)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觀察 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3)實驗2中水浴溫度控制在80℃時,測定的反應速率會比真實值偏大,其原因除錐形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外,還可能的原因是 。 實驗1 實驗2MnO2的質量(克) 0.5 0.55%的H2O2溶液的體積(毫升) 40 待填水浴溫度/℃ 20 80…… (4)如圖2表示一定質量的KClO3和MnO2固體混合物受熱過程中,某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縱坐標表示的是__________。A.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B.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C.固體中MnO2的質量 D.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27.(2024八下·吳興期中)對于原子結構模型的形成,道爾頓、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作出了突出貢獻:1803年,道爾頓提出了實心球模型,認為原子是堅實的、不可再分的實心球;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并提出了“西瓜模型”。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 ,1911年,盧瑟福進行了粒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實驗。①根據粒子散射實驗數據,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粒子數量,并繪制成如圖乙所示曲線。圖中能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小但質量大的是 段曲線。(用字母表示)②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填序號,可多選)。A.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C.波爾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E.人的認識是隨著科學的進步尤其是實驗技術的提高而發展的28.(2024八下·吳興期中)模型可以反映客觀現象,簡單明了地表示事物。(1)提起壓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發生汽化,如圖所示。則下圖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間內粒子分布的是 (從A,B,C,D中選一個)。(2)某礦石樣品中可能含有碳酸鈣、二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鐵等化合物,經測定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如圖甲。由此可推測,該樣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寫化學式)(3)圖乙是小明同學模仿甲圖構建的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質量分數的模型,則圖中的A表示的是 元素。29.(2024八下·吳興期中)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開車又喝酒,親人兩行淚。下表是國家對“飲酒駕車”和“醉酒駕車”的標準,白酒、紅酒和啤酒中均含有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為C2H5OH),飲酒后酒精進入人體血液中。請回答下列問題: 血液中的酒精含量A%/毫克/100毫升酒后駕車 20≤A%<80醉酒駕車 A%≥80(1)某人飲酒后,被交警發現,經測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93毫克,屬于 (填“酒后”或“醉酒”)駕車。(2))乙醇(C2H5OH)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精確到0.1%)(3)4.6克酒精中氫元素的質量與多少克水中氫元素的質量相同 ?30.(2024八下·吳興期中)近幾年我國進行老小區改造,不少多層樓房安裝了電梯。出于安全考慮,電梯都設置超載自動報警系統,電路由工作電路和控制電路組成。在工作電路中,當電梯沒有超載時,觸點K與觸點A接觸,閉合開關S,電動機正常工作;當電梯超載時,觸點K與觸點B接觸,電鈴發出報警鈴聲,閉合開關S,電動機不工作。已知控制電路電源電壓,保護電阻,電阻式壓力傳感器(壓敏電阻)R2的阻值隨壓力F大小變化如圖乙所示,電梯底架自重和電磁鐵線圈的阻值都忽略不計。(1)壓敏電阻R2受到的壓力與其阻值關系如圖乙所示。當人走出電梯后,控制電路電流 (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圖中a、b分別為電鈴和電動機,當電梯超載時,電鈴 (填“a”或“b”)發出報警鈴聲;(2)若電磁鐵線圈電流達到15mA時,銜鐵剛好被吸住,請你設定該電梯最多乘坐幾人 ?(以每人50kg計算,且g取10N/kg)(3)出于安全考慮,現希望適當降低電梯載重上限,則對控制電路的部分裝置可做哪些調整 ?(寫一條即可)31.(2024八下·吳興期中)如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一些裝置,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C裝置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 。(2)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實驗。請將下列實驗步驟進行正確排序:正確的實驗順序是(填序號) 。①加熱;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裝藥品;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氣;⑤從水槽中取出導管;⑥熄滅酒精燈;⑦固定試管。(3)若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制取干燥的氧氣,則可選用的發生、收集裝置組合為 (填字母)。(4)小明收集了三瓶氧氣,利用硫粉、紅磷和細鐵絲三種可燃物與氧氣的反應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其中乙集氣瓶中實驗前裝有少量細沙,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部分現象如圖丙所示。①寫出甲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的現象 。②通過實驗,小明發現細鐵絲可以在純氧中劇烈燃燒。小明嘗試將細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卻不能燃燒,原因是 。③小明利用丙中的可燃物和丁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請判斷是否可行并說明理由 。32.(2024八下·吳興期中)干簧管(也叫干簧繼電器)比一般機械開關結構簡單、體積小、速度高、工作壽命長;而與電子開關相比,它又有抗負載沖擊能力強的特點,工作可靠性很高。如圖所示為干簧管的結構簡圖,其中磁簧片是一種有彈性的薄鐵片,被固定于玻璃管上。(1)干簧管的工作原理:當將一個條形磁鐵與干簧管平行放置時,干簧管的磁簧片就會被 ,且靠近的那兩個端點會被磁化成異名磁極而相互吸引,觸點將會閉合,將電路接通;當條形磁鐵遠離干簧管時,磁簧片的磁性消失,在彈力的作用下觸點就會 。(2)某同學設想用干簧管制作水位自動報警器,如圖是他設計的一部分情況,請幫助他完成其余部分的設計:①設永久磁鐵所受的重力為3N,浮球的體積為200cm3,不計滑輪處的摩擦。要想讓此裝置能正常工作,浮球的質量應滿足什么條件 (取g=10N/kg)?②他手邊還有開關、紅燈、綠燈和電鈴各一個,導線若干,請在圖中的虛線方框內畫出報警電路,要求:水位到達A處時,紅燈亮,電鈴報警;水位到達B處時,綠燈亮,電鈴報警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模型與符號【解析】【分析】 模型是人們為了某種特定目的而對認識的對象所做的一種簡化的概括性描述。一個模型可以是一幅圖,一張表或計算機圖像,也可以是一個復雜的對象_或過程的示意。模型可以是具體形象的,也可以是慨括抽象的。【解答】原子核電子軌道模型,足球烯的分子模型和磁體周圍磁感線模型,都屬于模型,故A、B、C不合題意;D圖為劇毒品標示圖,屬于符號,故D符合題意。故選D。2.【答案】C【知識點】磁場和磁感線【解析】【分析】 在磁場中,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為該點的磁場方向,也表示該點的磁感線方向。據此確定盒內磁體的磁感線方向;進而確定磁體的N、S極。【解答】 由盒子周圍的小磁針靜止的指向可知,盒內磁體的磁感線是從右下方出來、回到左上方,所以磁體的N極指向右下方、S極指向左上方,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3.【答案】D【知識點】物體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斷方法【解析】【分析】根據鋼棒是否有磁性的判斷方法分析。【解答】A.小磁針本身有磁性,鋼棒沒有磁性時,鋼棒也能吸引磁針導致磁針偏轉,故A不符合題意;B.只有多次實驗均指示南北方向,才能說明鋼棒具有磁性。故B不符合題意;C.電磁鐵的鐵芯沒有磁性,放入螺線管后被磁化,能吸引鐵屑,故C不符合題意;D.閉合回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才能產生電流。此現象能夠說明鋼棒有磁性。故D符合題意。故選D。4.【答案】B【知識點】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解析】【分析】根據圖片分析各個選項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當線圈通電后,能夠轉動,說明電流表的工作原理為磁場對通電線圈有力的作用。A.A說明通電線圈有磁性且磁性大小與線圈匝數有關,故A不符合題意;B.導體通電后,在磁場中受到力的作用而運動,故B符合題意;C.通過電流后,小磁針的指向發生偏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故C不符合題意;D.導體切割磁感線時能夠產生電流,為電磁感應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5.【答案】A【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解析】【分析】A、根據化學式右下角數字為一個分子中原子個數分析;B、根據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C、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分析;D、根據元素質量比為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解答】A、 一個亮氨酸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 ,符合題意;B、 亮氨酸分子是由碳、氫、氧、氮四種原子構成,物質由元素組成 ,不符合題意;C、 亮氨酸由分子構成,其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構成 ,不符合題意;D、 亮氨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6):13:14:(16×2) ,不符合題意;故選A。6.【答案】B【知識點】家庭電路的故障分析【解析】【分析】根據燈泡的發光情況,以及測電筆的發光情況判斷電路故障的位置和種類。【解答】根據題意可知,小明拔下臺燈的插頭,用試電筆檢測P插座,左右兩孔都能使測電筆的氖管發光,這說明左右兩孔與火線之間是連接的,應該是插座的零線部分出現短路,即AB之間斷路了,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7.【答案】C【知識點】同位素;元素周期表;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A.元素信息圖中左上角的數字是元素的原子序數,原子序數等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B.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和不同中子數的原子為同位素原子;C.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D.原子內部的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解答】A.由圖可知,He-4原子的質子數為2,即He-3原子與He-4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2個質子,根據元素的概念可知,He-3、He-4屬于同種元素,故A正確;B.He-3原子與He-4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2個質子,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He-4原子的中子數2,所以He-3、He-4互為同位素,故B正確不合題意;C.He-3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其相對原子質量=2+1=3,He-4原子的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和2個中子,其相對原子質量=2+2=4,故C錯誤符合題意;D.原子中的核內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He-3原子與He-4原子的原子核內都有2個質子,則He-3原子和He-4原子的電子數都為2,即兩種原子的電子數相同,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8.【答案】D【知識點】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根據組成原子的種類和個數確定是否為同類分子,據此分析判斷。【解答】A.圖中有兩種不同的原子,而沒有分子,故A不合題意;B.圖中有三種結構不同的分子,故B不合題意;C.圖中有兩種結構不同的分子,故C不合題意;D.圖中只有一種由同種原子構成的分子,故D符合題意。故選D。9.【答案】D【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離子的書寫與意義【解析】【分析】單質是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純凈物;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種元素的純凈物;混合物是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在一起;純凈物是指只含有一種物質;【解答】A. 因為離子是帶電的粒子,所以帶電的粒子就是離子是錯誤的,質子帶正電,但是它不是離子,A錯誤;B. 因為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也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氣和臭氧混合在一起,B錯誤;C. 因為化合物含有多種元素,所以含多種元素的物質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混合物,C錯誤;D. 因為水電解只得到氫氣和氧氣,所以水一定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D正確;故答案為:D10.【答案】B【知識點】歐姆定律及其應用;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通電螺線管的極性和電流方向的判斷【解析】【分析】A.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B.根據t1到t2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變化,弄清電流大小變化,確定熱敏電阻的阻值變化,最后根據熱敏電阻的阻值隨溫度的變化規律確定水的溫度變化即可;C.根據t2到t3測力計的示數大小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變化,確定電流變化,根據U=IR分析電壓表的示數大小即可;D.根據t3到t4時間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確定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變化,進而確定電路的大小變化即可。【解答】A. 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右。右手握住螺線管,四指指尖向右,則大拇指指向上端,即電磁鐵的上端是N極,故A錯誤;B. 根據圖像可知,t1到t2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大,那么說明電磁鐵的磁場變強,通過電路的電流變大而電阻變小。因熱敏電阻的阻值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1到t2時間內水溫升高,故B正確;C. t2到t3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示數最大,說明此時電磁鐵的磁性最強,電路中電流最大。由U=IR可知,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最大,即電壓表的示數最大,故C錯誤。D. 由電路圖可知,定值電阻與熱敏電阻串聯,因熱敏電阻的阻值會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隨溫度降低而增大。由右圖圖象可知,t3到t4時間內彈簧測力計示數減小,說明電路中的電流減小(即熱敏電阻阻值變大),故D錯誤。故選B。11.【答案】B【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A.化學符號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微粒中所含該原子的數目;B.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C.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號來表示一個原子,表示多個該原子,就在其元素符號前加上相應的數字;D.化學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一個該離子所帶的電荷數。【解答】A.:可表示一個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個氧原子,故A錯誤;B.:可表示一個碳酸根離子帶2個單位負電荷,故B正確;C. 2C:可表示兩個碳原子,故C錯誤;D.:可表示一個鋁離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故D錯誤。故選B。12.【答案】D【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的定義判斷;B.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C.根據丁烷的構成判斷;D.根據丁烷的狀態判斷。【解答】A.元素只有種類,沒有數目,故A錯誤;B.根據丁烷的化學式C4H10可知,丁烷中碳、氫原子的個數比為4:10=2:5,則丁烷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B錯誤;C.丁烷是由丁烷分子構成的化合物,故C錯誤;D.在通常狀況下,丁烷是氣體,故D正確。故選D。13.【答案】D【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據此計算R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而確定元素名稱即可。【解答】根據題意可知,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2,設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則x:(16×2)=71:64,解得:x=35.5;氯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5.5,故RO2的化學式為ClO2。故選D。14.【答案】B【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A.當鐵的質量相同時,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大,則鐵元素的質量分數越小;B.相對分子質量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和;C.根據地殼中元素的分布情況判斷;D.根據錳元素的化合價比較即可。【解答】A.將化學式中鐵原子的個數都統一變成6,則四氧化三鐵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3:4=6:8,氧化鐵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2:3=6:9。硫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2,氧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即1個硫原子的質量相當于2個氧原子的質量,將硫化亞鐵轉化為鐵的氧化物,其中鐵原子與氧原子的個數比=1:2=6:12,所以三種物質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由高到低的順序是四氧化三鐵>氧化鐵>硫化亞鐵,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化學式可知,碳酸鈣的相對分子質量=40+12+16×3=100,氯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40+35.5×2=111,氫氧化鈣的相對分子質量=40+(16+1)×2=74,所以三種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氯化鈣>碳酸鈣>氫氧化鈣,故B錯誤;C.地殼中氧、硅、鋁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順序是氧>硅>鋁,故C正確;D.高錳酸鉀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x+7,錳酸鉀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二氧化錳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所以三種物質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的順序是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故D錯誤。故選B。15.【答案】B【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A.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B.為了增大兩塊磁鐵間的吸引力,可以減小兩塊磁鐵間的距離;C.磁體具有磁性,即磁體能夠吸引鐵、鈷、鎳等物質;D.為了保持一定的吸引力,當遇到厚玻璃時,應將磁鐵向靠近磁鐵B的位置移動。【解答】A.根據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弱A右側為N極,則磁鐵B左側為S極,故A錯誤;B.若磁鐵A向右移動,兩塊磁鐵距離變小,所以擦窗器吸力將增大,故B正確;C.將磁鐵B換成鐵塊,磁鐵可以吸引鐵塊,則擦窗器可以工作,故C錯誤;D.遇到厚玻璃,需要增大吸引力,減小兩磁鐵的距離,所以應將磁鐵A向右移動,故D錯誤。故選B。16.【答案】(1)3NH4+;AlCl3(2)2個銅原子;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負電荷(3)質子和電子【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解析】【分析】(1)根據離子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符號右上角標上所帶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號在后,數字“1”省略,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為鋁元素,鋁元素形成化合物是呈+3價,氯元素呈-1價分析;(2)根據元素符號前系數表示原子個數,右上角數字為離子所帶電荷數分析;(3)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分析。【解答】(1) 3個銨根離子表示為3NH4+ 。 地殼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為鋁元素,鋁元素形成化合物是呈+3價,氯元素呈-1價,則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是AlCl3 。(2) 2Cu表示2個銅原子, S2- 中2表示 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負電荷 。(3) 在同一原子中數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是質子和電子。故答案為:(1) 3NH4+ ;AlCl3 ;(2) 2個銅原子 ; 一個硫離子帶有兩個單位負電荷 ;(3)質子和電子。17.【答案】甲乙;乙丙【知識點】同位素;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1)互為同位素的原子,其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2)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解答】(1)由圖可知,甲原子與乙原子的質子數都為6,但中子數分別為6和8,互為同位素的原子;(2)甲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為12,乙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為14,丙原子的質子數與中子數的和為14,所以相對原子質量相等的是乙丙。18.【答案】【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解析】【分析】根據乙烷和丙烯的一個分子相差一個碳原子,由此計算出碳原子質量,再利用相對分子質量是分子質量與碳原子質量的1/12相比的值分析。【解答】 一個乙烷(C2H6)分子質量是n千克,一個丙烯(C3H6)分子質量是m千克 ,則一個碳原子質量為m-n千克, 若以該碳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則丙烯(C3H6)的相對分子質量可表示為= 。故答案為:。19.【答案】(1)右(2)A;B【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根據安培定則判斷電磁鐵的磁極方向,再根據磁極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分析;(2)根據題目現有的器材分析哪個選項中的變量無法改變即可。【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上。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向上,此時大拇指指向左端,則通電螺線管的左端是N極,右端為S極。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小車受到了一個向右的排斥力,則小車就會向右運動。(2)A.閉合開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斷開開關,電路中無電流,可以探究電流對電磁鐵磁場的影響,故A符合題意;B.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電路中電流大小改變,可以探究電磁鐵周圍的磁場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故B符合題意;C.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無法改變電流方向,所以無法探究電流方向對電磁鐵磁場方向的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D.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不能改變線圈匝數,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1)電流從線圈右端流入左端流出,根據安培定則可知,通電螺線管的左端是N極,右端為S極,小車上的磁鐵左端為S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小車受到了一個向右的排斥力,小車就會向右運動。(2)A.閉合開關,電路中有電流通過,小車被推出,說明電磁鐵有磁性,斷開開關,電路中無電流,小車不動,說明電磁鐵沒有磁性,故A符合題意;B.閉合開關,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電路中電流大小改變,小車運動的距離發生改變,說明電磁鐵周圍的磁場強弱發生變化,故B符合題意;C.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無法改變電流方向,所以無法探究電流方向對電磁鐵磁場方向的影響,故C不符合題意;D.只通過控制開關和調節滑動變阻器滑片P的位置,不能改變線圈匝數,無法探究線圈匝數對電磁鐵磁場強弱的影響,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B。20.【答案】火;D;C;不能【知識點】測電筆的使用;安全用電原則【解析】【分析】(1)測電筆是來辨別火線和零線的,手接觸測電筆筆尾,筆尖接觸導線,氖管發光的是火線,氖管不發光的是零線;(2)火線首先進入開關,再進入燈泡,零線直接進入燈泡;(3)(4)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與火線接觸造成的,人發生觸電事故時有電流通過人體,結合電路圖進行分析即可作答。【解答】(1)試電筆與火線接觸時,氖管發光,故A孔接的是火線。(2)為了安全,開關應接在用電器與火線之間,而開關接在D插腳上,故D插腳應接在火線上。(3)根據文中敘述,零線相當于直流電源負極,而B點在電燈與之間,所以人接觸零線,相當于L0的E端接在燈與電源負極的C點上。(4)人通過導線與零線相連,零線接地,此時人與零線并聯接在燈與大地之間。人的電阻較大,導線的電阻幾乎為0,此時并聯部分電阻幾乎為0。并聯部分與小燈串聯,小燈的電阻遠大于并聯部分電阻,根據串聯電路分壓原理可知,此時電壓幾乎全部加在小燈兩端,人體兩端電壓幾乎為0,故人不能觸電。21.【答案】A-33n-16;2A-18n【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分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價代數和為0及化合物化學式書寫原則分析。【解答】 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HnRO2n+1,其相對分子質量為A,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A-n-16 ×(2n+1)=A-33n-16 ; 設R的化合價為x,則(+1)n+x+(-2)×(2n+1)=0,x=+(3n+2),當R的化合價不變時,其與氧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化學式為或R2O3n+2,則相對分子質量是 A-33n-16 +16×= A-9n或2×(A-33n-16 )+16×(3n+2)=2A-18n。故答案為: A-33n-16 ; 2A-18n 或A-9n。22.【答案】(1)確定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2)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3)B【知識點】地磁場【解析】【分析】 (1)本實驗中小磁針的作用是為了確定磁場的方向。(2)根據實驗現象分析。(3)根據安培定則確定環形電流的方向。【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小黃同學的探究實驗中放置小磁針的作用是確定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2)根據安培定則,大拇指垂直指向紙面,即位于圓環中心的小磁針N極垂直紙面向里轉動,故根據實驗現象,小黃的結論: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3)根據安培提出的假設,環形電流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則赤道這一通電圓環的電流方向為B,故B符合題意,而A、C、D不合題意。故選B。(1)由轉換法,小黃同學的探究實驗中放置小磁針的作用是確定環形電流的磁場方向。(2)根據安培定則,大拇指垂直指向紙面,即位于圓環中心的小磁針N極垂直紙面向里轉動,故根據實驗現象,小黃的結論:環形電流內部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3)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南極附近,根據安培提出的假設,環形電流的磁場符合安培定則,則赤道這一通電圓環的電流方向為B,因為只有B符合安培定則和地磁場的分布。23.【答案】乙、丙;對比丙丁,(在電流方向相同的情況下),電流越大,導線彎曲程度越大;B【知識點】磁極間的相互作用;通電直導線周圍的磁場【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根據導線之間間隔的變化確定作用力大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即可;(3)根據圖片確定相鄰導線之間作用力的方向,進而確定所圍面積的變化即可。【解答】(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通電導線之間作用力的方向與電流方向的關系時,必須控制電流大小相同而改變電流方向,故選乙和丙。(2)探究通電導線之間作用力的大小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時,必須電流方向相同,只改變電流大小,故選丙丁,即依據是:對比丙丁,(在電流方向相同的情況下),電流越大,導線彎曲程度越大。(3)根據圖2可知,相鄰導線中的電流方向是相反的,則相鄰導線之間表現為排斥力,則星形會變形,且所圍的面積增大,故選B。24.【答案】水滴向上移動;20.94%;增大接觸面積,使氧氣被脫氧劑粉末充分吸收;脫氧劑粉末不夠緊密導致空氣柱測量值偏小【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實驗步驟】①根據氣體受熱后體積膨脹壓強增大分析;【得出結論】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等于AB/AO的平均值;【思考討論】(I)反應物的接觸面積越大,則反應越充分;(II)根據玻璃管內空氣體積的判斷方法解答。【解答】【實驗步驟】 ①根據題意可知,向管口注入一滴水將玻璃管密封,雙手握住玻璃管中間部分,裝置中的氣體受熱膨脹而氣壓增大,那么觀察到水滴向上移動。【得出結論】根據表格可知,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取三次實驗數據的平均值,即(0.2092+0.2093+0.2097)÷3×100%=20.94%。【思考討論】 (I)實驗步驟③中,將食品脫氧劑粉末平鋪在玻璃管中的目的是增大接觸面積,使氧氣被脫氧劑粉末充分吸收。(II)如果玻璃管內的脫氧劑粉末分布不夠緊密,會使實驗結果偏大,其原因是脫氧劑粉末不夠緊密,其中的空氣沒有計算在玻璃管的總體積之內,導致空氣柱測量值偏小。25.【答案】指針的偏轉角度;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通電螺線管的電流大小;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匝數越大,磁性越強【知識點】探究影響通電螺線管磁性強弱的因素的實驗【解析】【分析】(1)當電磁鐵磁性強時,對右邊的A吸引力大而向左運動幅度大,從而使指針向右偏轉的角度大,即指針B的偏轉角度變大,電磁鐵的磁性增強;(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設計實驗;(3)根據題意分析改變接線柱后哪個因素發生改變即可。【解答】(1)根據轉換法知道,電磁鐵磁性的強弱可以通過指針的偏轉角度來體現。(2)為了驗證猜想B,即探究電磁鐵的磁場強弱與電流大小的關系時,根據控制變量法知道,應保持匝數不變,只改變電流大小,需要進行的操作是:移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通電螺線管的電流大小。(3)根據題意可知,將接線柱改接到1位置時,此時線圈的匝數變大,即電磁鐵的磁性變強,會發現此時指針的偏轉角度變大,由此小科得出的結論是: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與線圈匝數有關,匝數越大,磁性越強。26.【答案】(1)40(2)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3)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4)A【知識點】控制變量法;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的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解答;(2)相同時間內注射器內的氣體越多,則說明分解速率越快;(3)根據反應時會生成大量水蒸氣解答;(4)根據氯酸鉀的分解過程確定其中相關物理量的變化規律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探究溫度對H2O2溶液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時,其它因素應該保持相同,則實驗2中應加入5%的H2O2溶液的體積與實驗1相同,為40毫升。(2)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觀察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3)實驗2中水浴溫度控制在80℃時,測定的反應速率會比真實值偏大,其原因除錐形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外,還可能的原因是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使得氣體的體積偏大;(4)A. 氯酸鉀的分解需要一定溫度,因此開始一段時間內氧氣的質量不變。隨著反應的進行,由于氧氣的生成,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逐漸減少,則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減少,反應結束時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不變,故A符合題意;B.在反應過程中,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不變,但固體的質量不斷減少,所以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直至反應結束,故B不合題意;C.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則固體中MnO2的質量,保持不變,故C不合題意;D.反應后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故D不合題意。故填A。(1)探究溫度對H2O2溶液分解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中的變量是溫度,則實驗2中應加入5%的H2O2溶液的體積與實驗1相同,為40毫升,故填40。(2)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所以在兩次實驗中,可通過觀察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來比較H2O2分解反應速率的大小,故填相同的時間內注射器內氣體的體積。(3)實驗2中水浴溫度控制在80℃時,測定的反應速率會比真實值偏大,其原因除錐形瓶內氣體受熱膨脹外,還可能的原因是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使得氣體的體積偏大,故填溫度較高時水蒸發成水蒸氣。(4)A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隨著反應的進行,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逐漸減少,則固體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減少,固體中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即最終固體中氧元素的召質量分數不為零,選項正確;B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不變,但固體的質量不斷減少,所以固體中氯元素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直至反應結束,選項錯誤;C 二氧化錳是反應的催化劑,則固體中MnO2的質量,保持不變,選項錯誤;D 氯酸鉀在二氧化錳做催化劑和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反應后固體中鉀元素的質量不變,選項錯誤,故填A。27.【答案】電子;BC;ABCDE【知識點】原子的構成【解析】【分析】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① 體積小,α粒子撞擊到它的機率小;質量大,α粒子偏轉的角度大。②根據自己對科學探究的認識解答。【解答】 湯姆生發現的粒子是電子。①根據圖乙可知,BC段表示只有極少數α粒子發生大角度偏轉,從而說明原子核的體積小但質量大;②A. 科學模型的建立是是逐漸完善的、逐步接近真實情況的。故A符合題意;B.模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故B符合題意;C.波爾的原子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的結構有了新的認識,但是遠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故C不符合題意;D.三種不同的模型,說明人們對原子的認識逐步深化、接近真相,故D符合題意;E.α粒子散射實驗使人們進一步認識原子,故E符合題意。故選ABCDE。28.【答案】C;CaCO3;氮【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解析】【分析】(1)根據物態變化的本質解答;(2)分析哪種化合物中的元素在甲圖中沒有呈現即可;(3)元素的質量之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與個數的乘積之比,據此分析元素質量大小即可。【解答】(1)水汽化后,沒有新物質生成,即不會生成新分子,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選C;(2)根據甲圖可知,圖示中不含碳元素,所以不存在的是碳酸鈣,化學式為:CaCO3;(3)CO(NH2)2中碳、氫、氮、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4:(14×2):16=12:4:28:16,所以質量分數最大的是氮元素,所以A表示氮元素。29.【答案】(1)醉酒(2)52.2%(3)解:設水的質量為x4.6克××100%=x××100%x=5.4克答:誰的質量為5.4g。【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解析】【分析】(1)將酒精含量與表格中的飲酒標準比照即可;(2)元素的質量分數=;(3)以氫元素質量相等為等量條件,根據“元素質量=物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解答】(1)根據題意可知,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93毫克,大于醉酒標準80毫克,屬于醉酒駕車;(2)根據化學式 C2H5OH 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00%≈52.2%。(1)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93毫克,>80毫克,屬于醉酒駕車,故填醉酒。(2)乙醇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00%≈52.2%,故填52.2%。(3)見答案30.【答案】(1)減小;b(2)15人(3)可增大控制電路電源電壓或減少R1電阻【知識點】電路的動態分析;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解析】【分析】(1)①根據壓力變化確定壓敏電阻的阻值變化,再根據歐姆定律分析電流大小變化;②根據電梯下載時銜鐵的位置解答。(2)當電流為15mA時,根據計算此時的總電阻,根據計算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根據乙圖確定此時受到的壓力,最后根據計算乘坐的人數即可。(3)根據減小壓力上限時分析電流的大小變化,然后根據歐姆定律分析調整方法即可。【解答】(1)① 當人走出電梯后, 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減小,根據乙圖可知,壓敏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故控制電路電流會變小。②當電梯超載時,銜鐵被吸下,此時接通電鈴所在的電路而報警,故電鈴是b。(2)當電流為15mA時,電路的總電阻;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從乙圖可知,此時,假定每人,則電梯報警時乘坐的人數。因為坐16人會報警,所以能電梯最多乘坐的人數16-1=15人。(3)根據題意可知,降低電梯載重上限,則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減小,則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由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流會減小,無法達到報警的目的。為了使電路中的電流達到15mA,銜鐵剛好被吸住,由歐姆定律可知,可以通過增大電源電壓或減小保護電阻見的阻值來達到目的。(1)[1]從乙圖可知,壓敏電阻的阻值與壓力成反比人走后,壓力變小,電阻變大,根據歐姆定律可知,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故電流會變小。[2]當電梯超載時,電鈴發出報警鈴聲時銜鐵被吸下,此時b開始工作,故電鈴是b。(2)當電流為15mA時,電路的總電阻此時壓敏電阻的阻值從乙圖可知,此時,假定每人,電梯報警時乘坐的人數因為坐16人會報警,所以能電梯最多乘坐的人數16-1=15人。(3)若適當降低電梯載重上限,則壓敏電阻受到的壓力減小,由圖乙可知,壓敏電阻的阻值增大,若維持原電路不變,由歐姆定律可知,控制電路中的電流會減小,無法達到報警的目的,為了使電路中的電流達到15mA,銜鐵剛好被吸住,由歐姆定律可知,可以通過增大電源電壓或減小保護電阻見的阻值來達到目的。31.【答案】(1)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2)②③⑦①④⑤⑥(3)AE(4)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不可行,反應生成了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解析】【分析】(1)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確定反應的文字表達式;②根據冷凝水回流引起試管炸裂解答。(2)根據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過程解答;(3)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確定氣體發生裝置,根據氣體的性質選擇氣體的收集方法;(4)①根據已有的現象推測甲中的物質種類,進而描述現象;②從氧氣濃度的角度分析;③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的氣體體積和消耗氧氣的體積相同,不會引起氣壓變化,據此分析。【解答】(1)①根據題意可知,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②C裝置是固體加熱裝置,其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2)根據題意可知,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步驟為: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藥品,然后固定試管,加熱,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即②③⑦①④⑤⑥。(3)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制取氧氣時,應選擇固液常溫發生裝置,即裝置A或B。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比較干燥和純凈,則收集干燥的氧氣應選擇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即裝置E,故填AE或BE。(4)①根據圖片可知,乙集氣瓶中實驗前裝有少量細沙,應該是鐵絲燃燒的實驗;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則丙為硫粉的燃燒,則甲集氣瓶中是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觀察到的現象是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②細鐵絲可以在純氧中劇烈燃燒,將細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卻不能燃燒,原因是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達不到鐵絲燃燒所需氧氣的濃度。③小明利用丙中的可燃物和丁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請此操作不可行,那么理由是: 反應生成了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 。(1)高錳酸鉀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故反應的文字表達式寫為: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C裝置是固體加熱裝置,其中試管口略向下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故填防止冷凝水倒流而使試管破裂。(2)用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步驟為: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再裝藥品,然后固定試管,加熱,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先從水槽中取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即②③⑦①④⑤⑥,故填②③⑦①④⑤⑥。(3)用雙氧水(過氧化氫)來制取是固體與液體在常溫下生成氣體的反應,應選擇固液常溫發生裝置,即裝置A或B,排空氣法收集的氣體比較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氣體比較純凈,收集干燥的氧氣應選擇排空氣法,氧氣的密度比空氣大,應選擇向上排空氣法,即裝置E,故填AE或BE。(4)①乙集氣瓶中實驗前裝有少量細沙,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則甲集氣瓶中是紅磷在氧氣中燃燒,觀察到的現象是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故填生成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②細鐵絲可以在純氧中劇烈燃燒,將細鐵絲在空氣中點燃,卻不能燃燒,原因是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達不到鐵絲燃燒所需氧氣的濃度,故填空氣中氧氣的濃度較低。③丙集氣瓶中物質燃燒時產生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其中燃燒的物質是硫,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不能用硫除去氧氣,原因是硫與氧氣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燒杯中的水不能進入瓶中,不能準確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故填不可行,反應生成了氣體,瓶內氣壓不會減小,與外界大氣壓基本相同。32.【答案】(1)磁化;斷開(2)0.5kg>m浮球>0.3kg;【知識點】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串、并聯電路的設計;磁體、磁極、磁化【解析】【分析】(1)①鐵磁性物質靠近磁體時會獲得磁性,這就是磁性現象;②根據磁性消失時銜鐵的位置變化解答。(2)①當浮球全部浸沒時,它受到的浮力與磁鐵重力之和應不小于它的重力,據此列出不等式,進而確定浮球質量的最大值。當浮球沒有浸入水中時,它的重力應大于磁鐵的重力,據此計算浮球質量的最小值即可。②根據描述確定電路的串并聯關系,然后完成電路的連接即可。【解答】(1)① 當將一個條形磁鐵與干簧管平行放置時,干簧管的磁簧片靠近磁鐵時會被磁化;②當條形磁體離開很遠時,它就會失去磁性,在彈性作用下兩個簧片分離,使電路斷開。(2)①當浮球全部浸沒時,它受到的浮力與磁鐵重力之和應不小于它的重力,即;;;解得:當浮球沒有浸入水中時,它的重力應大于磁鐵的重力,才能在水位下降時,帶動磁鐵上升,即浮球重力應大于3N,3N重的物體質量為;即浮球的質量大于0.3kg且小于0.5kg。②兩個干簧管相當于兩個開關,干簧管1控制綠燈,干簧管2控制紅燈。兩燈就并聯;任意一個燈亮,電鈴都響,電鈴在干路上。電路圖如下: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