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課件 (6份打包下載)魯教版(2024) >九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課件 (6份打包下載)魯教版(2024) >九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共18張PPT)
知識點一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
生成:生物的   作用、   的燃燒等。
消耗:植物的   作用以及水對二氧化碳的溶解。
第三節 碳達峰與碳中和
課時1 二氧化碳的循環及性質
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
呼吸
化石燃料
光合
跟蹤訓練
1.自然界中碳循環、氧循環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氧氣
B.化石燃料燃燒會大幅降低大氣中氧氣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將大氣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環失衡會導致人類生存環境惡化
D
知識點二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無色
顏色 狀態 氣味 密度 溶解性
      比空氣      溶
于水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不能供給呼吸,但本身無毒。
氣態
無味


(2)既不能   ,一般也不   。
(3)能與   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能與澄清石灰水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利用此性質可以檢驗二氧化碳的存在。
(5)能參與光合作用。
燃燒
支持燃燒

H2O
3.二氧化碳的用途
滅火
人工降雨
保護氣
跟蹤訓練
2.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中只能驗證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C
基礎鞏固
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
1.CO2可用于滅火,下列性質與該用途無關的是( )
A.能與水反應 B.不支持燃燒
C.不可燃 D.密度大于空氣
A
2.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環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氧氣
B.碳氧循環過程均發生了化學變化
C.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D.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學方程式為6CO2+6H2O C6H12O6+6O2
A
3.能證明某無色、無味氣體是CO2的操作及現象是( )
C
選項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A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集氣瓶 木條燃燒得更旺
B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 木條復燃
C 將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 將氣體通入蒸餾水中 有氣泡逸出
4.某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A.圖甲、圖乙實驗中都是短的蠟燭先熄滅
B.“釜底抽薪”滅火的原理和圖乙實驗中蠟燭熄滅的原理相同
C.圖丙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
D.圖丙實驗中觀察到試管內液面上升,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
5.趣味實驗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二氧化碳有關知識后,又查閱
相關資料,對二氧化碳知識進行梳理。如圖所示的是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探究實驗。
A   B    C
(1)實驗A中觀察到的現象是小燒杯內有   產生;   (填“上面”或“下面”)的蠟燭先熄滅。
(2)實驗B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軟質塑料瓶   。
(3)實驗C中觀察到的現象是紫色石蕊試液變成   。
氣泡
下面
變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紅色
能力提升
6.(2025天津模擬)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①超臨界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
②超臨界CO2流體可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劑
③超臨界CO2流體性質特殊,因此與干冰的化學組成不同
④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不容易燃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A
7.食品保鮮常常用到干冰。課外實踐小組的同學們利用保鮮袋中的干冰設計并完成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有關實驗現象或分析正確的是( )
A.(Ⅰ)靜置,燒杯內氣球無明顯現象
B.(Ⅱ)加水后燒杯內只發生物理變化
C.(Ⅲ)燒杯內形成白霧的原因是干冰升華吸熱
D.(Ⅳ)紫色石蕊試液不變色
C
8.微型實驗  同學們設計微型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下列問題。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是否與水反應。
[探究思路](1)判斷物質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的根本依據是  .
 。
(2)二氧化碳溶于水無明顯現象,   (填“能”或“不能”)用直接觀察的方法判斷是否發生反應。
探究物質間反應的實驗設計依據是生成物和反應物的性質差異。
是否生成
新物質
不能
[設計實驗]如圖所示: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液體試劑a是   ,固體試劑b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稀鹽酸
石灰石
(4)實驗中,d處的實驗現象是   。若要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實驗前,應在c處放   (填字母)與d處潤濕的紫色石蕊棉球形成對比。
A.水 
B.干燥的紫色石蕊棉球
C.澄清石灰水
(5)燒杯中蠟燭自下往上依次熄滅,根據燒杯中的實驗現象,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   。
濕潤的紫色石蕊棉球變成紅色
B
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6)該微型實驗的優點是   (填字母)。
A.節約試劑
B.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
C.能同時進行多個性質探究
AC
謝謝觀賞!(共24張PPT)
單元總結提升
建體系 單元導圖 01
1.關于燃燒與滅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的爆炸都是由燃燒引起的
B.堆放雜物的紙箱著火,可以用水澆滅來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可燃性氣體H2、CH4、CO等,遇到火源就一定會發生爆炸
D.撲滅森林火災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的一片樹木砍
掉,形成隔離帶
易錯易混點一 對燃燒的條件、滅火的原理、爆炸等安全相關知識理解不清導致錯誤
辨易錯 規避誤區 02
D
2.(2024無錫)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探究燃燒的條件”的對比實驗:a處通入氧氣,管①中白磷未燃燒,b處通入氧氣,管②中白磷燃燒。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料帶起隔離作用
B.由實驗推知,燃燒只需要氧氣
C.由實驗推知,白磷著火點(T)的范圍:20 ℃D.利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可減少污染
B
易錯易混點二 沒有全面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制取原理
3.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正確的是( )
A.因為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氣,故能用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收集
B.因為二氧化碳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集氣法收集
C.因為稀鹽酸和石灰石能制取二氧化碳,故稀硫酸和石灰石也可制取二氧化碳
D.因為碳酸鈉和鹽酸在常溫下即可迅速反應,故碳酸鈉和鹽酸也可
用于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A
4.(2025內江月考)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某同學設計如下圖所示實驗,探究二氧化碳的有關性質。請填空:
實驗1
(1)實驗1中干石蕊紙花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紙花由
紫色變成紅色
(2)實驗2是在實驗1的基礎上設計的創新改進實驗,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第   號棉球先變色,通過此現象可獲得關于二氧化碳的另外一條性質是   。
(3)實驗3說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質為   。
實驗2      實驗3

密度比空氣大
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1.(2024廣西)野外燒烤結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撤走剩余木炭 B.用水澆滅火堆
C.對火堆置之不理 D.用沙土蓋滅火堆
早備考 中考演練 03
C
2.時政熱點  (2024濟南)2024年5月15日“全國低碳日”的活動主題
是“綠色低碳,美麗中國”。下列選項中,不符合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
是( )
A.日常生活中,盡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節約用電,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
C.盡量選擇步行、騎行或坐公交車等方式出行
D.減少使用塑料袋和過度包裝物
A
3.(2024成都)“生命寶貴,安全第一”。下列情況的滅火方法或原理錯誤的是( )
B
選項 實例 方法 原理
A 森林發生火災 開辟隔離帶 隔離可燃物
B 家用電器著火 用水澆滅 降低溫度
C 酒精灑在實驗臺上起火 用濕毛巾蓋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D 圖書館圖書失火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滅 降低溫度,隔絕空氣
4.(2024陜西)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下列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
A.檢查氣密性 B.添加試劑
C.收集氣體 D.氣體驗滿
A
5.(2024德陽)大量排放的CO2造成了碳循環的失衡,導致大氣溫室效應加劇,修復大氣中CO2含量的平衡必定要“降碳”。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大規模開采和利用化石燃料,會導致大氣中CO2含量持續升高
B.將CO2壓入地下實現碳封存,CO2分子間隔變小、運動停止
C.CO2被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分子變成了其他分子
D.江河湖海的水體吸收CO2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B
控制變量法
核心素養 全解
明確探
究問題
尋找影
響因素
控制其
他因素
改變探
究因素



6.(2024臨沂)為進一步探究燃燒條件和滅火原理,小明同學將銅絲網放置在蠟燭火焰中上部,發現銅絲網下方蠟燭正常燃燒,上方沒有火焰,如圖所示。請分析銅絲網上方沒有火焰的原因是( )
A.銅絲網隔絕氧氣或空氣
B.銅絲網上方沒有石蠟蒸氣等可燃物
C.銅絲網散熱,其上方溫度沒有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D.滅火就是要同時破壞燃燒的三個條件
C
7.(2023新疆)“西氣東輸”是將西部的天然氣通過管道向東部輸送,緩解了東部地區用氣難的問題。
(1)天然氣、煤、   被稱作三大化石能源。與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氣的優點是   。
(2)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氣不充分燃燒易造成鍋底出現黑色,此時可調   (填“小”或“大”)燃氣灶的空氣進風口。
(3)化石燃料燃燒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會導致   效應增強。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實現碳中和,請你提出一條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
可行性建議:   。
石油
污染少(合理即可)
甲烷

溫室
少開私家車出行(合理即可)
8.(2023赤峰)化學的基本特征是研究物質和創造物質。試從科學家認識物質的視角認識CO2。
(1)分類角度:CO2屬于   (填“單質”“氧化物”或“有機物”)。
(2)微觀角度:我國研制的一種新型催化劑可將CO2和H2轉化為甲烷(CH4)和X。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請你畫出X分子的微觀示意圖:
   。
氧化物
(3)性質角度:三百多年前,人們發現一些洞穴內有一種能使燃燒的木柴熄滅的氣體,后來該氣體被證實是CO2。據此推測CO2具有的性質是  .
  。
(4)環保角度: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根本對策是控制CO2的排放量。請你提出一項可行措施:  .
 。
密度
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
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或植
樹造林等)
9.(2023自貢)某興趣小組做可燃物燃燒條件的探究實驗:①在有空氣的試管內放入白磷,關閉彈簧夾,白磷不燃燒(如圖Ⅰ);②將圖Ⅰ裝置放到熱水中形成圖Ⅱ裝置,白磷劇烈燃燒,氣球脹大。
Ⅰ   Ⅱ
(1)白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   。
(2)②中白磷劇烈燃燒時,試管內氣體壓強   (填“增大”“不變”或“減小”)。
(3)對比實驗①②,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之一是  .
 。
(4)圖Ⅱ實驗后試管內還有白磷殘留,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白磷復燃,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的另一條件是   。
增大
溫度達到可燃物
的著火點
與氧氣接觸
10.(2023宜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

(1)如圖甲,觀察到的現象是   。
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熱
(2)用木炭在高溫條件下可還原氧化鐵得到鐵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上述兩個反應都可得到二氧化碳,而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是   。
小文同學用圖乙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請指出該裝置的兩個錯誤:
①   ;
②   。

長頸漏斗的下端沒有伸入液面以下
采用向下排空氣集氣法來收集二氧化碳

軟塑料瓶變癟
能溶于水
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謝謝觀賞!(共20張PPT)
知識點一 促進燃燒的方法
1.增大   或增大   ,都能促進可燃物燃燒。
課時2 促進燃燒的方法 爆炸
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
氧氣的濃度
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3.一氧化碳中毒及預防
(1)氧氣充足時燃料中的碳完全燃燒,化學方程式為   。
(2)氧氣不足時燃料中的碳不完全燃燒,化學方程式為    。
(3)在高溫下,燃料中的碳與二氧化碳能發生化合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4)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易與血液中的   結合,使血液失去了   能力,導致一氧化碳中毒。
血紅蛋白
輸送氧氣的
跟蹤訓練
1.工業上常把固體燃料粉碎后燃燒,其原理是( )
A.使可燃物分子變小
B.增加空氣中的氧氣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D
知識點二 爆炸是如何發生的
1.爆炸的條件
(1)可燃物與   混合(在爆炸極限之內)。
(2)在有限的   ,瞬間放出大量的   ,氣體  .
 引發爆炸。
2.可燃氣體的爆炸極限
可燃氣體與空氣形成混合氣體,遇明火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即可燃氣體占混合氣體的體積分數范圍),稱為該可燃氣體的爆炸極限。
空氣(或氧氣)
空間內急速燃燒

受熱膨

3.燃燒和爆炸有關的安全標志
當心火災
當心爆炸
禁止放易燃物
禁止煙火
禁止帶火種
跟蹤訓練
2.如圖,往容器內吹入一定量的空氣,發生爆炸現象:硬紙板隨熱氣流沖高,蠟燭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面粉廠要禁止煙火,以防發生爆炸事故
B.空氣使蠟燭劇烈燃燒導致爆炸
C.發生爆炸后容器內溫度升高、氧氣不充足而導致蠟燭熄滅
D.實驗用的容器可用廢舊礦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B
基礎鞏固
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
1.下列物質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不會發生爆炸的是( )
A.沼氣 B.氮氣 C.汽油 D.面粉
2.下列標志與對應描述錯誤的是( )
A.當心火災 B.當心爆炸 C.禁止煙火 D.禁止吸煙
C
B
3.(2025渠縣期末)下列有關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產、運輸、使用、儲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產:面粉加工廠應貼有“嚴禁煙火”字樣或圖標
B.運輸:為方便運輸,將煙花廠建在市中心
C.使用:家用天然氣泄漏時,用打火機檢測泄漏位置
D.儲存:為節約空間,應將易燃物和易爆物緊密堆積
A
4.使燃料充分燃燒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固體燃料粉碎 B.液體燃料噴成霧狀
C.增加空氣用量 D.增加燃料用量
5.在“烹飪與營養”實踐活動中,灶內的木材燃燒一段時間后火焰變小,某同學用長木棒挑開木材堆后,火焰重新變旺,這是因為( )
A.灶內的木材變多
B.木材的著火點降低
C.木材接觸更多空氣
D.木材的導熱性變強
D
C
6.化學與生活密切相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煤爐上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氣中毒
B.鉛筆芯的粉末可使鎖的開啟變得靈活
C.一氧化碳的毒性屬于物理性質
D.有人不慎跌入多年未開啟的菜窖時,不必采取防護措施,立即下洞救人
B
7.在工業上,通過增大氧氣的濃度或增大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都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下列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方法中與其他三種不同的是
( )
A.工廠煉鋼時常充入氧氣
B.給鍋爐鼓風,增加空氣供給量
C.把柴油噴成霧狀進行燃燒
D.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在純氧氣中劇烈燃燒
C
8.工人師傅進行金屬切割或金屬焊接時使用的氧炔焰是乙炔(C2H2)在氧氣中燃燒產生的火焰。
(1)乙炔在純氧中燃燒產生的高溫可以熔化金屬而達到焊接金屬的目的,
寫出乙炔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2)乙炔在空氣中燃燒時往往會伴有濃濃的黑煙,請試分析其原因:  .
 。

燒不充分,有炭黑生成
能力提升
9.(2025臨邑縣期末)機制炭用作燒烤燃料,引燃它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炭火可以使用燃燒后產生的炭灰。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機制炭做成空心增大了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B.酒精的燃燒升高了機制炭的著火點
C.炭灰可以蓋滅炭火是因為隔絕了空氣
D.機制炭燃燒后產生炭灰證明機制炭是混合物
B
10.下列成語用化學知識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釜底抽薪:隔離或清除可燃物
B.鉆木取火: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C.水火不容:降低著火點
D.火上澆油:增加可燃物,使燃燒更劇烈
C
11.推理是學習化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必須嚴謹、科學。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則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點燃H2、O2的混合氣體可能發生爆炸,則點燃CO、O2的混合氣體也可能發生爆炸
C.燃燒都伴有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D.單質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所以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一定是
單質
B
12.微型實驗 粉塵爆炸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用打氣筒向容器內打氣吹散面粉,瞬間發生爆炸,軟橡膠片被沖飛,蠟燭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B.劇烈燃燒不一定會發生爆炸
C.蠟燭熄滅的原因是金屬網導熱降低了著火點
D.面粉廠要嚴禁煙火,防止發生爆炸
C
(1)如圖A是可燃性氣體的洗氣改進裝置,檢查它的氣密性的方法是夾緊止水夾,向導管a處   ,若   ,則氣密性好;若在導管a處通入可燃性氣體,在導管b處連上尖嘴管并松開止水夾,點燃,即使氣體不純也不會爆炸,該裝置的作用是   。
13.點燃不純的可燃性氣體可能發生爆炸。如圖是某同學的改進裝置,請回答:
通入氣體
A
水從中間玻璃管上升
阻斷燃燒
(2)用如圖B尖嘴管導出可燃性氣體并點燃,也不會使管中氣體爆炸,其原理是銅絲或水可以   。
吸熱將溫度降到氣體的著火點以下
B
請寫出下列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乙炔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
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   。
木炭在氧氣中不充分燃燒:   。
高溫下,熾熱的木炭使二氧化碳轉變為一氧化碳:   。
每日一練
謝謝觀賞!(共23張PPT)
知識點一 燃燒及燃燒的條件
1.燃燒:通常是指可燃物與   發生的劇烈的   、   的氧化反應。
第六單元 控制燃燒
第一節 燃燒與滅火
課時1 燃燒的條件與滅火的原理
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
氧氣
發光
放熱
2.燃燒的條件
(1)物質本身是可燃的(可燃物);
(2)可燃物與   接觸;
(3)達到可燃物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著火點)。
充足的氧氣
跟蹤訓練
1.用如圖所示實驗驗證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已知:白磷和紅磷的著火點分別為40 ℃、240 ℃。
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1)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而紅磷不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
一是   。
(2)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O2接觸的現象是  .
 。
(3)熱水的作用是   。
水中的白磷不燃燒,銅片
上的白磷燃燒
提供熱量,隔絕氧氣
知識點二 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壞燃燒條件之一即可。
2.方法:(1)  ;(2)   ;(3)  .
 。
移走可燃物
隔絕空氣(或氧氣)
降低溫度
至可燃物的著火點以下
跟蹤訓練
2.易錯辨析 
(1)燃燒一定是發光、放熱的化學反應,但是發光、放熱的反應不一定是燃燒。( )
(2)可燃物只有在空氣中才能燃燒。( )
(3)降低可燃物的溫度即可實現滅火。( )
(4)油鍋著火時,用水澆滅。( )
(5)水滅火時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溫度,也可以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 )

×
×
×
×
3.下列滅火原理與“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鍋內油著火用鍋蓋蓋滅
B.用高壓水槍噴水滅火
C.煤氣灶起火,關閉閥門
D.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C
基礎鞏固
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
1.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燃燒一定有發光、放熱現象
B.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即可發生燃燒
C.所有的燃燒都需要點燃或加熱
D.燃燒時一定有火焰產生
A
2.(2024湖南)花鼓戲《補鍋》中唱到“手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B
3.下列滅火方法不正確的是( )
A.森林起火——砍伐樹木形成隔離帶
B.油鍋起火——用鍋蓋蓋滅
C.圖書館內圖書起火——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D.汽油著火——用水澆滅
D
4.(2025旌陽區期末)有道是:水火無情。一旦你被困在火災區時,要冷靜地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錯誤的是( )
A.撥打火警電話并到窗口呼救
B.用濕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下蹲或匍匐逃生
C
5.油燈是古代重要的照明工具,如圖的“省油燈”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發明,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省油燈” “省油燈”內部結構
A.燈油是可燃物
B.燃燒放出的熱量會加速燈油的揮發
C.夾層中的水可以降低燈油的溫度,減少揮發
D.用嘴吹滅油燈,是利用隔絕空氣的原理來滅火
D
6.已知某物質的著火點為t1 ℃。現在該物質在空氣中發生火災,圖中A、B、C、D四個點表示所采取的滅火措施。其中表示完全可以滅火的是
( )
A.D點和A點
B.B點和D點
C.A點和B點
D.B點和C點
A
7.勞動教育 古代取火方法有“木燧”(鉆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陽光取火)和“石燧”(撞擊固體產生火星取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木燧”能夠取火是因為可燃物“木”著火點降低了
B.三種取火方法的原理均是使可燃物的溫度達到著火點
C.“石燧”通過固體撞擊產生火星,提供了可燃物
D.在真空環境中也可采用“金燧”取火
B
8.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
Ⅰ Ⅱ 
(1)實驗Ⅰ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的現象是  .
 ,反應的文字表達式是   。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熱水
中的白磷不燃燒
(2)設計實驗Ⅱ的目的是   。
(3)銅片上的紅磷沒有燃燒的原因是   。
(4)實驗中水的作用是   。
探究燃燒需要氧氣
溫度沒有達到紅磷的著火點
提供熱量、隔絕氧氣
能力提升
9.(2025滕州期末)認識燃燒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氧氣中能燃燒的物質在空氣中也一定能燃燒
B.只要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可燃物就能燃燒
C.煤爐生火時,用木材引燃是為了提高溫度
D.用嘴吹滅蠟燭,是因為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
C
10.傳統文化 史學家陳壽的著作《三國志》中記載:乃取艨艟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時發火”降低了“諸船”的著火點
C.“膏油”著火不宜用水滅火
D.“時風盛猛”提供了充足的氧氣
B
11.消防用自動感溫噴淋頭結構如圖所示。當噴淋頭附近溫度升高到噴淋頭的設定值時,丙三醇會將熱敏玻璃球脹破,噴淋頭自動噴水滅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熱敏玻璃球能迅速將外界的熱量傳遞給丙三醇
B.消防供水管內必須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壓
C.噴水滅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D.日常生活中應避免熱源靠近自動感溫噴淋頭
C
12.認識燃燒與滅火。為了研究燃燒的奧秘,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1)在鋁片上分別放三根火柴,將其中一根去頭,分別標記為A、B、C(如圖所示),酒精燈加熱去頭的火柴A和未去頭的火柴B中間,未去頭的火柴C放在離酒精燈較遠的位置,點燃酒精燈加熱,實驗時觀察到B、C依次燃燒,過很長時間A才能燃燒,由B比A先燃燒可知,不同物質的   不同,由B
比C先燃燒可知,可燃物燃燒需要的條件是   。
著火點
溫度達到其著火點
(2)將形狀、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氣體中燃燒,記錄現象如表所示,回答問題:
氧氣比空氣單位
不同氣體中 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在臭氧中
實驗現象 紅熱 劇烈燃燒 非常劇烈地燃燒
生成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①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劇烈的微觀原因是  .
  。
體積內的氧分子的數目多,與碳原子接觸和碰撞的機會多
②根據表中信息,寫一條對“燃燒條件”的新認識:  .
  。
(3)結合上述探究過程和平時所學的知識,下列關于燃燒的說法正確的是  .
(填字母)。
a.必須點燃物質才能燃燒
b.紙張比紙團燃燒快是因為紙團里面溫度低
c.油田起火,可通過降低油的著火點的方法來滅火
d.室內起火,迅速打開所有門窗
e.面粉廠要嚴禁煙火,是因為面粉粉塵與空氣混合后遇明火可能會發生爆炸
f.用扇子扇風可以熄滅蠟燭是因為隔絕了氧氣
燃燒不一定有氧氣參與
(合理即可)
e
謝謝觀賞!(共21張PPT)
知識點一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
課時2 二氧化碳的制取及“雙碳”目標
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
試劑    和   
反應 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石灰石
稀鹽酸
發生 裝置 (固液常 溫型)
收集 裝置
 
向上排空氣集氣法
操作 步驟 ①組裝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向試管或錐形瓶內加入石灰石;③向漏斗內加入稀鹽酸;④收集二氧化碳
驗滿 方法 將燃著的木條   ,若燃著的木條   ,則證明二氧化碳已經集滿
檢驗 方法 將產生的氣體通入   中,若   ,則證明是二氧化碳
放在集氣瓶口
熄滅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跟蹤訓練
1.實驗課上,小花利用如圖裝置制取二氧化碳,有關操作如下,正確的一項是( )


A.放入幾塊石灰石后檢查裝置氣密性
B.把錐形瓶放在桌子上使勁塞進塞子
C.用燃著的木條放到集氣瓶中驗滿
D.收集完畢,迅速用玻璃片磨砂的一面蓋好集氣瓶口
D
知識點二 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1.碳達峰、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   。
2.實現“雙碳”目標的路徑
(1)減少二氧化碳產生和排放角度:減少   的利用,同時開發
   。
(2)增加二氧化碳吸收與轉化角度:大量植樹造林,同時通過人工方法對二氧化碳進行捕集、利用與封存。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
綠色能源
跟蹤訓練
2.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實現該目標的是( )
A.上下班出行用自行車代替汽車
B.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化工產品
C.將垃圾露天焚燒處理
D.嚴禁亂砍濫伐樹木
C
基礎鞏固
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
1.實驗室制CO2選用的合適試劑是( )
A.用木炭燃燒制取  B.高溫煅燒石灰石
C.石灰石和濃鹽酸  D.石灰石和稀鹽酸
D
2.(2023北京)下列關于CO2的實驗室制取及檢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制CO2的試劑 B.發生裝置

C.收集方法 D.檢驗CO2
C
3.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長,碳中和是指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產生CO2和消耗CO2相當,達到相對“零排放”。下列做法不利于碳達峰和碳中和的是( )
A.工地廢氣處理后排放
B.多種樹,擴大綠化面積
C.冬奧會使用氫能源汽車
D.發展燃煤發電
D
4.碳中和的基本途徑之一是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和轉化,有人稱其為“增匯”。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用二氧化碳滅火可以實現“增匯”
B.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不僅能實現“增匯”,還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
C.工業上將煤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壓縮封存,用于生產化肥尿素,可以實現“增匯”
D.堿性土壤中的鈣離子吸收二氧化碳后轉化為碳酸鈣沉淀,這一過
程屬于“增匯”
新教材 素材特訓
A
5.下列是某興趣小組制取、收集并檢驗CO2的有關實驗操作,其中錯誤的是
( )
A B C D
A.推動注射器時,長頸漏斗下端冒氣泡,說明氣密性良好
B.長頸漏斗下端伸入液面下,是為了防止氣體逸出
C.測量CO2的體積時,植物油的作用是防止CO2氣體溶于水
D.為了檢驗CO2,滴入的試劑為澄清石灰水
A
6.圖1中A、B、C三套裝置均可用于制取CO2。
圖1
(1)C裝置與B裝置相比,具有的優點是   。
能夠控制反應的速率
(2)用圖2裝置測定生成CO2的體積時,管口連接順序為CO2→   →c;裝置內原有的空氣對測定二氧化碳的體積   (填“有”或“無”)影響;測得CO2的體積總是偏小,原因是   。
(3)C裝置也可用于實驗室制取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圖2
b→a

有少量二氧化碳溶解在了水中
2H2O+O2↑
7.(2023岳陽)某同學利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來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氣體,請幫他完成下面的部分實驗報告。
[實驗原理]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裝置]實驗室制取并收集一瓶CO2,應選用下列裝置中的   (填字母)。
BC
A B C D
[實驗步驟]驗證集氣瓶中CO2氣體已集滿的方法:  .
 。
[反思交流]結合實驗,你認為該實驗的注意事項有  .
 (寫一條即可)。
把燃著的木條放在集
氣瓶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
制取二氧化碳時,不
能將稀鹽酸換成濃鹽酸或長頸漏斗下端管口應伸入液面以下等
能力提升
8.下列有關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踐行低碳行動,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B.植樹造林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C.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封存技術是實現碳中和的有效手段
D.開發新能源,有助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B
9.數字化實驗  用如圖裝置進行氧氣的制取、收集和驗滿實驗,并利用傳感器和數據采集器測定木條燃燒情況,記錄如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C
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28.9% 36.8% 44.7% 52.6%
帶火星木條的狀況 微亮 亮 很亮 復燃
A.采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試劑的流速和用量,節約試劑
B.若木條微亮,則瓶內體積分數最大的氣體是氮氣
C.當瓶口的木條復燃,說明氧氣已經集滿,收集到了純凈的氧氣
D.該實驗說明要收集較純凈的氧氣,需在木條復燃后再通入一會兒氧氣
10.某化學興趣小組研究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1)如圖是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
A B C D E F
①儀器A的名稱是   。
②從圖中選擇合適的儀器組裝一套CO2發生裝置,要求添加鹽酸
無須拆開裝置,需要用到的儀器有   (填標號)
長頸漏斗
ABD
(2)該小組的實驗設計和數據記錄如表。每個實驗均在反應開始后,就立即用排水集氣法連續收集多瓶CO2;表中“—”表示氣泡太少,不再收集。
序號 反應物 收集每瓶氣體所用時間(單位:s) 鹽酸 濃度 鹽酸 體積 石灰石 形狀 第1瓶 第2瓶 第3瓶 第4瓶 第5瓶 第6瓶
實驗1 10% 70 mL 小顆粒 8 9 10 12 14 19
實驗2 塊狀 11 12 15 17 21 23
實驗3 7.5% 70 mL 小顆粒 10 12 13 15 17 26
實驗4 塊狀 t 14 16 19 22 24
實驗5 5% 70 mL 小顆粒 14 18 19 32 63 —
實驗6 塊狀 20 31 59 — — —
①該小組研究了哪些因素對反應快慢的影響    。
②為了分析鹽酸濃度對反應快慢的影響,可對比表中實驗  (填標號)。
A.2和3   B.2和4
C.4和5   D.1和6
③根據實驗數據反映出的規律,表中數值t的合理范圍是   (3)該小組在反應開始后立即收集第1瓶氣體,你認為該做法合理嗎 說出你的觀點并閘述理由:  .
 。
鹽酸濃度、石灰石形狀
B
11
14
合理,每個實驗均在反應開始后,就立即用排水
集氣法收集,收集的空氣體積一樣多
謝謝觀賞!(共17張PPT)
知識點一 化石燃料的燃燒
1.化石燃料是   、   、   等,是   能源。
2.世界上多數國家利用的能量(如熱能、電能等)主要來自   的燃燒。
3.煤、汽油等燃料中,除了含有   、   元素外,還含有少量
   、   等元素,這些元素在燃燒時會轉化為   和
   ,釋放到大氣中,造成   。
第二節 化石燃料的利用
探新知 自主學習 01

石油
天然氣
不可再生
化石燃料




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
環境污染
跟蹤訓練
1.下列關于煤、石油和天然氣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都屬于化石燃料
B.都只能作燃料
C.都屬于混合物
D.完全燃燒時都有二氧化碳生成
B
知識點二 化石燃料的綜合利用
1.化學家和化學工程師們改變石油中的分子,使大分子斷裂為小分子,再將小分子按需要組合成大分子,從而把石油轉化成   、   、
   、   等,所以,人們把石油稱為“   ”。
塑料
合成橡膠
合成纖維
藥物和染料
工業的血液
2.煤的綜合利用
都是⑥
   
變化
化學
知識點三 認識碳單質
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其結構不同,性質差異巨大。
跟蹤訓練 
2.(2025株洲期末)下列關于燃料綜合利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油分餾制得汽油、柴油等產品
B.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制得焦炭、煤焦油和焦爐氣等產品
C.石油的分餾和煤的氣化均屬于物理變化
D.石油加工后可制成塑料、藥物和染料等
C
基礎鞏固
精評價 綜合演練 02
1.生產生活中離不開能源。下列不屬于化石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氣
C
2.(2025大慶期末)大慶開采出來的石油沒有固定的沸點,在分餾塔中加熱石油,不同溫度時分別有不同液體汽化出來,經冷凝分離,這種操作叫分餾。石油分餾可得到溶劑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由此可判斷,石油是( )
A.單質 B.化合物
C.純凈物 D.混合物
D
3.下列關于化石燃料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石油是一種化工產品
B.將石油分餾可以得到多種產品
C.將煤隔絕空氣加強熱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應該節約利用
A
4.選擇燃料應考慮的因素是( )
①是否易于點燃 ②是否生成污染性氣體 ③能釋放多少熱量 ④是否能穩定地燃燒 ⑤是否廉價 ⑥使用是否安全 ⑦是否容易儲存和運輸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⑥⑦
D
5.天然氣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氣是一種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氣燃燒能放出熱量
C.天然氣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炭黑顆粒
D.發現家中天然氣泄漏,立即關閉閥門,開窗通風
C
6.情境素材  三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它所提供的電能相當于每年燃燒5 000萬噸原煤的火力發電廠產生的電能。三峽工程的建設和使用有助于減少( )
①氮氧化物的排放 ②固體顆粒物的排放 ③溫室效應 ④化石燃料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7.部分碳單質的結構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甲 乙 丙
A.丙可用于制造鉛筆芯
B.甲、丙部分性質差異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甲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D.甲、乙、丙三種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D
8.如圖表示某市家用燃料使用的發展歷程(括號內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將煤作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與氧反應所放出的熱量
B.將煤分解制成管道煤氣的變化是物理變化
C.液化石油氣是石油化工的一種產品
D.煤、石油、天然氣都是化石燃料
B
蜂窩煤
(碳)

液化石油氣
(丙烷:C3H8)

管道煤氣
(CO、H2、CH4)

天然氣
(CH4)
能力提升
9.傳統文化  石油古稱“洧水”,《漢書》中“高奴縣洧水可燃”、《夢溪筆談》中“予知其煙可用,試掃其煙為墨,黑光如漆”,下列關于“洧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種黏稠狀液體
C.是可再生能源
D.“煙”的主要成分為炭黑
C
10.煤是社會生產、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工業上常把煤進行氣化和液化處理,使煤變成清潔能源。煤氣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
(1)步驟①發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物理
(2)步驟②是精煉煤與水蒸氣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
(3)步驟③生成的甲醇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4)含硫化合物的洗液經過提煉后,可用來制硫酸,過程是:含硫化合物被氧化得到SO2,SO2進一步被氧化得到X,X與水反應得到H2SO4,則X的化學式為   。
化合反應
SO3
謝謝觀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汉沽区| 临清市| 临洮县| 海口市| 奈曼旗| 南通市| 柳河县| 临夏县| 仁化县| 瑞昌市| 黔东| 马边| 丰镇市| 利津县| 邯郸市| 亚东县| 闵行区| 北海市| 舒城县| 濉溪县| 永泰县| 饶河县| 体育| 庆安县| 巴林右旗| 德化县| 鹿泉市| 辽宁省| 民勤县| 砀山县| 宕昌县| 南京市| 重庆市| 曲阜市| 益阳市| 长顺县| 东兴市| 玉树县| 昂仁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