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教學質量檢測七年級歷史試題(A)2025.04溫馨提示:1.本試卷分第1卷和第川卷兩部分,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6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宇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座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規定位置上。3.第1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請務必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涂其它答素標號。答案不能寫在試卷上。4.第川卷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卷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城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題卷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素:不準使用涂改液、膠帶紙、修正帶。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第I卷(選擇題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舊唐書·李密傳》記載:“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棄于匡床,萬戶則城郭空虛,千里則煙火斷滅。”據此可知,隋朝末年A.朝政腐敗B.起義頻發C.民不聊生D.經濟衰敗2.目擊唐朝建立的溫大雅在《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記述李淵“勇敢、剛烈和足智多謀”,在后世的新、舊《唐書》中,李淵卻是碌碌無能、暮氣沉沉且胸無大志之輩。這說明A.歷史目擊者的記錄更可信B.歷史人物無法評價C.歷史認識受時代變遷影響D.歷史真相無從考證3.武則天繼位后,大力發展科舉制,大規模增加錄取人數:創立殿試,親自在洛陽宮殿面試考生;開創武舉,用來選拔軍事人才。武則天推行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文化素質B.宣傳儒學思想C.擴大統治基礎D.推動經濟發展4.下圖為敦煌莫高窟第445窟壁畫中的曲轅犁,其由11個部件構成,設計精妙,輕便靈巧、操作時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淺,回轉省力,適于精耕細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速度和質量。這反映了A.第445窟壁畫是虛構作品B.農田開墾面積快速擴大C.唐朝海外貿易繁榮發展D.曲轅犁提高了生產效率七年級歷史試題(A)第1頁(共8頁)5.對地圖信息的解讀是學習歷史的重要能品地的力。右面《唐朝經濟分布圖》呈現的信息說明A.南方已成為我國經濟重心B.商業與水路交通密切相關C.北方是當時的茶葉主產區D.手工制品只供應對外貿易6.黃巢起義后,曾發布檄文,指斥宦官當政,綱紀紊亂,賄賂公行,并宣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對貪污的地方官吏處斬。黃巢深受民眾擁護,隊伍發展到65萬人。據此可知,黃巢起義軍發展壯大的主要原因是見金的省A.順應了人民的意愿B.國家邊疆形勢日益危急C.外戚宦官交替專權D.黃巢個人領導能力出眾7.據宋初《太平寰宇記》記載,五代十國時期全國新置59縣,其中絕大部分位于南方。至北宋結束分裂局面,從后周、北漢治下的北方得戶百萬,而從南方諸國原轄區得戶230余萬。這表明五代十國時期A.人口取得較大幅度增長B.南方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C.戰亂的影響未波及南方D.北方經濟已全面走向衰敗8.唐朝堪稱我國古代文明的典范,唐朝民族關系的發展對后世影響深遠。觀察下表,可知唐朝時期民族/地區方式具體情況唐太宗東突厭戰爭東突厭汗國滅亡唐中宗吐蕃和親金城公主入藏唐玄宗回紇冊封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粟末靺羯冊封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唐穆宗吐蕃會盟唐蕃會盟碑A.支持邊疆民族發展B.戰爭是處理關系的主要方式C.民族關系和諧安定D.處理民族關系方式靈活多樣9.唐朝在今新疆地區設置的管轄西域天山南北地區的行政機構是A.西域都護府、伊犁將軍府B.西域都護府、安西都護府C.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D.伊犁將軍府、北庭都護府10.2024年4月19日上午,揚州市以“傳承鑒真精神,賡續中日友好”為主題舉辦鑒真東渡1270周年中日友好紀念活動。號召中日雙方進一步發揚鑒真精神,回顧友好交往歷史,創造更加和睦、互信互助的未來。這次活動號召發揚的“精神”內涵主要是A.百折不回、播種友誼B.天下興亡、舍身弘法C.堅韌不拔、血戰到底D.歷經艱險、嚴守紀律七年級歷史試題(A)第2頁(共8頁)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 CCCDB 6-10 ABDCA 11-15 DABBD 16-20 CBDCB 21-25 ABADA二、非選擇題26.(1)A:581 年;B:隋統一全國;C:隋朝滅亡(2)介紹: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關系:大運河的開通,使得南方的糧食能夠通過水路大量運輸到洛陽,為含嘉倉儲存糧食提供了便利條件;含嘉倉的修建則是為了儲存通過大運河運來的糧食,二者相互關聯,共同保障了隋朝的糧食儲備和調配。(3)標志:隋煬帝創立進士科。進步之處:自由報考;以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采用競爭性差額考試;選人標準以文化知識為主,更為具體、標準化。(4)隋朝是一個短暫卻影響深遠的朝代,它結束分裂實現統一,開創重要制度,修建大型工程,對后世產生重要影響。27.(1)命名:唐朝興衰示意圖。①:貞觀之治;②:安史之亂(2)趨勢:呈上升趨勢。原因:唐朝前期統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措施,如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等,促進了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人口增長。(3)歷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作用: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4)現象:①描繪了唐朝都城長安的繁華,以及各國使者來唐朝朝見的盛大場面;②反映了唐朝時期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漢族女性學習少數民族的妝容和音樂;③展現了唐朝都城長安布局規整。28.(1)卡片三人物:忽必烈民族:蒙古族建立政權:元朝(2)特點:各民族政權之間有戰有和,和是主流。觀點:兩宋時期民族政權并立,民族關系以和為主流促進了民族交融與發展。論述:北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后,雙方保持了長時段的和平局面,邊界貿易興盛,促進了雙方經濟文化交流;宋夏和議后,宋夏邊界貿易也得到發展 。南宋與金對峙,雖有戰爭,但和平時期雙方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仍有交流。這些和平局面下的交流,促進了民族交融,推動了各民族的發展。(3)原因:元朝疆域遼闊,實現了大一統;元朝統一過程中,融合了眾多民族,各民族在統一政權下進一步交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答案.docx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卷(圖片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