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鶴山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階段考試
高一生物 參考答案
1-5DACBC 6-10BCAAC 11-15DDDAC 16-20BDDBB
21(16分,除特別說明,每空2分)
(1)無關 單位時間內淀粉的剩余量(或單位時間內還原糖/麥芽糖的產生量)
(2加入淀粉酶和淀粉后再恒溫 應當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分別恒溫后再混合
(3)不科學 溫度會直接影響H2O2的分解
(4)過氧化氫酶的最適pH約為7.0 6.0~8.0
22.(16分,除特別說明,每空2分)
(1)100 mmol/L NaCl+0 mmol/L CaCl2
(2) WYJ 10mmol/L CaCl2處理比5mmol/L CaCl2處理/較高濃度CaCl2處理減緩水稻凈光合速率下降的效果更明顯。
(3)C5 NADPH和ATP 增大
(4)分別取等量(相同部位的)CK、T1、T2(和T3)組IR36水稻葉片,用無水乙醇提取色素,并用紙層析法分離色素,比較各組濾紙條最下方兩條色素帶的寬度(4分)
23(16分,除特別說明,每空2分)
(1)AABB aabb 遵循 F1自交得到的F2中四種表型之比符合9:3:3:1的比例
(2)分別將這兩包小麥種子進行種植,讓其進行自交獲得F3,觀察并統計F3的表型及比例(4分) F3全為抗病的植株 F3中抗病植株:感病植株為3:1(或“F3出現了感病植株”)
24(12分,除特別說明,每空1分)
(1)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2分) 分裂和分化(2分)
(2)解離、漂洗、染色(2分,只寫2個且順序對得1分) 分生 后期
著絲粒分裂,染色單體分開(2分) 紡錘體(紡錘絲)
(3)細胞凋亡鶴山一中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階段考試
高一生物試卷 2025.4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題,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寄生在人體腸道內的原生動物痢疾內變形蟲無線粒體,能通過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腸壁組織,并通過胞吞作用“吃掉”腸壁組織細胞,進而引發阿米巴痢疾。這種病原體通過飲食傳播,注意個人飲食衛生、加強公共衛生建設是預防阿米巴痢疾的關鍵措施。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胞吞和胞吐的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B.胞吞和胞吐需要膜上蛋白質的參與
C.痢疾內變形蟲消化腸壁細胞依賴其溶酶體內的水解酶
D.痢疾內變形蟲的胞吞和胞吐過程需要消耗有氧呼吸所釋放的能量
2.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是轉運葡萄糖進入細胞的載體蛋白。我國科學家成功解析了人的 GLUT處于不同構象的晶體結構。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線粒體外膜上應分布著大量的GLUT
B.葡萄糖轉運依賴于 GLUT 的構象改變
C.親水的葡萄糖難以自由擴散進入細胞
D.GLUT的結構異常可能會引發細胞外葡萄糖濃度上升
3.生物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生命大廈的基本框架。據表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單體 生物大分子
葡萄糖 ①
② 蛋白質
核苷酸 ③
A.表中的三種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鏈為基本骨架的
B.①在植物細胞中可以是淀粉,在動物細胞中可以是糖原
C.蛋白質結構具有多樣性的原因之一是②的連接方式不同
D.③在原核細胞中有DNA和RNA兩種,在病毒中只有一種
4.《齊民要術》記載了“熱進倉”貯麥法:將經暴曬后的小麥種子趁熱進倉貯存,溫度控制在46℃左右,貯藏7~10天后通風降溫,該貯藏方法具有防霉、防蟲的作用,且不影響種子的發芽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成熟的小麥種子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B.小麥種子暴曬后結合水含量減少,有利于貯存
C.種子萌發時自由水的比例增大,細胞代謝旺盛
D.46℃處理時間延長,種子不易發霉但發芽率降低
5.下圖表示最適溫度下反應物濃度對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在a點增加反應物濃度,反應速率會加快
B.在b點加入同種少量的酶,反應速率會加快
C.在c點限制反應速率的因素是溫度
D.在a點開始溫度升高10℃,反應速率會變慢
6.研究者探究了不同溫度條件下密閉容器內藍莓果實的CO2,生成速率的變化,結果如圖1和圖2.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藍莓果實細胞的有氧呼吸只在線粒體中進行
B.0.5℃時CO2生成速率低是因為酶的活性較低
C.藍莓果實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和CO2
D.容器內CO2濃度升高會促進果實的細胞呼吸
7.人體成熟的紅細胞經過幾個階段發育而來,各階段細胞特征如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階段 階段1 階段2 階段3 階段4
細胞特征 無血紅蛋白,有較強 分裂能力 核糖體豐富,開始合成血紅蛋白,有分裂能力 核糖體 等細胞器逐漸減少, 分裂能力減弱 無細胞核,無核糖體等細胞器,血紅蛋白含量高,無分裂能力
A.階段1至階段4是紅細胞分化的過程
B.細胞特征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選擇性表達
C.階段4失去分裂能力與紅細胞的功能無關
D.核糖體增多有利于紅細胞合成較多的血紅蛋白
8.下列事實或依據中,不能支持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這一結論的是( )
A.葉綠體有雙層膜,對物質具有很強的選擇透過性
B.許多類囊體堆疊形成基粒,增大葉綠體的膜面積
C.類囊體的薄膜上分布著許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
D.類囊體薄膜和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
9.如圖為某細胞(2n=4)有絲分裂的模式圖,下列選項不正確的是( )
A.在DE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減半
B.圖乙有8個DNA分子、8條染色體
C.圖乙細胞的下一時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現
D.圖乙細胞處于圖甲的DF段
10.紫蘇葉片是紫蘇合成有機物的主要器官。紫蘇葉片呈紫色與其細胞內含有的花青素有關。花青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極性溶劑中。某同學欲提取紫蘇葉片中的色素,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實驗材料應選取新鮮的紫蘇葉片
B.研磨葉片時添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C.研磨葉片時需要添加蒸餾水以溶解葉片中的各種色素
D.研磨液需經單層尼龍布過濾后收集濾液
11.為研究兩個新育品種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員分別測定了兩種幼苗葉片的凈光合速率,結果如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本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強度和幼苗種類
B.當光照強度為a時,P1和P2的凈光合速率相等
C.光照強度由b增加到c,P1的凈光合速率限制因素不變
D.與P2相比,P1更適合在林下弱光環境中種植
12.下表是與光合作用相關的實驗探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別 實驗材料 實驗試劑或處理方法 實驗記錄
1 水綿和好氧細菌 在沒有空氣的黑暗環境中,用 極細的光束照射水綿 觀察細菌分布的部位
2 某種植物 給兩組該種植物分別提 供H218O+CO2和H2O+C18O2 測定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
3 小球藻 提供適宜的光照和14CO2 追蹤放射性14C的去向
4 菠菜葉 無水乙醇、層析液等 色素帶的寬度、位置與顏色
A.第1組實驗說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且需要光照條件
B.第2組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生的O2中氧原子全部來自H2O
C.第3組實驗的小球藻細胞中的C3、丙酮酸都可能檢測到14C
D.第4組實驗中色素帶的寬度反映的是色素的溶解度高低
13.下列關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待豌豆花開放后除去母本所有的雄蕊
B.豌豆的子葉黃色與花瓣紅色是一對相對性狀
C.孟德爾采用豌豆自交實驗檢驗他的假說正確與否
D.孟德爾在豌豆純合親本雜交和F1自交基礎上提出研究問題
14.番茄的紅果色(R)對黃果色(r)為顯性。以下關于一株結紅果的番茄是純合子還是雜合子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可通過與黃果純合子雜交來鑒定
B.不能通過該紅果自交來鑒定
C.可通過與紅果純合子雜交來鑒定
D.不能通過與紅果雜合子雜交來鑒定
15.玉米中因含支鏈淀粉多而具有黏性(由遺傳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不變藍;含直鏈淀粉多而不具有黏性(由遺傳因子w控制)的籽粒和花粉遇碘變藍色。W對w完全顯性。把WW和ww雜交得到的種子播種下去,先后獲取花粉和籽粒,分別滴加碘液觀察統計,結果應為( )
A.花粉1/2變藍、籽粒3/4變藍
B.花粉、籽粒各3/4變藍
C.花粉1/2變藍、籽粒1/4變藍
D.花粉、籽粒全部變藍
16.拉布拉多獵犬毛色分為黑色,巧克力色和米白色,受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將純合黑色犬與米白色犬雜交,F1均為黑色犬。將F1黑色犬相互交配,F2犬毛色及比例為黑色:巧克力色:米白色=9:3:4。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米白色相對于黑色為顯性
B.F2米白色犬有3種基因型
C.F2巧克力色犬相互交配,后代米白色犬比例為1/16
D.F2米白色犬相互交配,后代可能發生性狀分離
17.某同學將一株生長正常的小麥置于密閉容器中,在適宜且恒定的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培養,發現容器內CO2含量初期逐漸降低,之后保持相對穩定。關于這一實驗現象,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A.初期光合速率逐漸升高,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B.初期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均降低,之后呼吸速率保持穩定
C.初期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之后呼吸速率等于光合速率
D.初期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之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18.某同學把材質、大小相同的兩種顏色的球等量標記后,放入罐①、②、③中模擬自由組合定律,如圖所示。以下是其他同學對該做法的評價,其中正確的是( )
A.同學甲認為從罐子①里摸出兩個球并記錄就能模擬自由組合定律
B.同學乙認為從罐子①里摸出四個球并記錄才能模擬自由組合定律
C.同學丙認為把罐子②標記為雄、罐子③標記為雌,分別摸一球并記錄就能模擬自由組合定律
D.同學丁認為把罐子①里的白球換成大球,搖勻后,每次摸一大一小兩球并記錄就能模擬自由組合定律
19.已知某植物的商莖(A)對矮莖(a)為顯性,花的著生位置頂生(B)對腋生(b)為顯性。某高莖頂生植株與矮莖頂生植株雜交,子代中有3/8的植株為高莖頂生植株,則親本的基因型組合為(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20.下圖為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到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圖像。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制作臨時裝片依次經過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B.甲細胞中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乙細胞中著絲粒分裂后,染色單體的數量加倍
D.甲和乙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DNA數目均相同
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60分)
21.下面的表格分別是某興趣小組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和探究某過氧化氫酶的最適pH的實驗結果。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Ⅰ.實驗一:探究溫度對酶活性影響的實驗
實驗分組 甲組 乙組 丙組
實驗步驟 1 加入淀粉酶溶液 0.1mL 0.1mL 0.1mL
2 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3 控制溫度 0℃ 60℃ 100℃
4 測定(1)
(1)在實驗一中,pH屬于________變量。表格中最后一步需要測定________________的量來代表淀粉酶的活性。
(2)實驗一的實驗設計有兩處錯誤,請指出錯誤并改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溫度的梯度設置不合理,應當等梯度設置溫度。
(3)如果將實驗一的新鮮淀粉酶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換成新鮮肝臟研磨液和H2O2,你認為實驗是否科學合理?__________,解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實驗二:探究某過氧化氫酶的最適pH的實驗
組別 A組 B組 C組 D組 E組
pH 5.0 6.0 7.0 8.0 9.0
H2O2完全分解所需時間(s) 300 180 90 192 284
(4)分析實驗二的結果,可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實驗二是預實驗的實驗結果,在正式實驗時,應當在pH為________________之間設置梯度進行研究。
22.水稻為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為研究外源Ca2+對鹽脅迫下水稻光合作用的影響。研究人員以2個水稻品種(WYJ和IR36)為材料做了相關實驗,每個品種設置4個處理組:CK(0mmol/LNaCl+0mmol/LCaCl2)、T1、T2(100mmol/LNaCl+5mmol/LCaCl2)、T3(100mmol/LNaCl+10mmol/LCaCl2)。處理7天后采樣測定各項指標,結果如下圖所示。
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題干信息可知,T1組的處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圖甲可知,耐鹽性較高的水稻品種是__________。分析圖甲,可知Ca2+能減緩鹽脅迫引起的水稻凈光合速率的下降,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綠葉通過氣孔從外界吸收的CO2,在特定酶的作用下,與__________結合,形成的產物可以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釋放的能量,并且被還原。根據圖乙可知,Ca2+可以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氣孔導度。
(4)有結果表明:Ca2+能緩解鹽脅迫引起IR36水稻葉肉細胞中葉綠素含量的降低。請你利用題中材料,設計實驗驗證此結論,要求寫出簡要的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寫預期結果)。
23.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因此優質高產的小麥一直是育種學家們的追求目標。小麥的高桿與矮稈、抗病與感病分別受等位基因A/a、Bb的控制,某研究組利用純合高稈抗病小麥品種甲與矮稈感病品種乙進行了下圖所示雜交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F2表型及數據分析,小麥品種甲、乙的基因型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F2代產生的種子進行單株收獲后保存,現有兩袋矮稈抗病的小麥種子,因標簽遺失無法確定其基因型。請設計一個實驗思路通過一次的簡捷實驗確定這兩袋小麥種子的基因型。
①實驗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結果預測:
a.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袋種子的基因型為aaBB;
b.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則該袋種子的基因型為aaBb。
24.福橘是我國的傳統名果,科研人員以航天搭載的福橘莖尖為材料,進行了相關研究。請回答問題:
(1)福橘莖尖經組織培養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過程發生了細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探索航天搭載對細胞有絲分裂的影響,科研人員對組織培養的福橘莖尖細胞進行顯微觀察。觀察時拍攝的兩幅顯微照片如右圖所示。
①本實驗在進行觀察前,需要對實驗材料進行________________和制片等處理。在顯微鏡下使用低倍鏡觀察時,必須找到__________區細胞,才能看到處于不同分裂時期的細胞。
②照片a和b中的細胞分別處于有絲分裂的中期和______期。正常情況下,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細胞中央的一個平面上,之后_________________,成為兩條染色體,分別移向兩極。
③圖中箭頭所指位置出現了落后的染色體。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在_____________的牽引下運動,平均分配到細胞兩極。落后染色體的出現很可能是其結構異常導致的。
(3)研究人員發現,變異后的細胞常會出現染色質凝集等現象,最終自動死亡,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__。因此,若要保留更多的變異類型,還需進一步探索適當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