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考試高二歷史 2025.04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考古發現,公元前3500年左右,鄭州大河村遺址出土了由2室房子擴建而成的4室分間式房屋,河南滎陽點君臺和唐河寨茨崗、湖北均縣朱家臺和鄖縣青龍泉,都發現了雙套間房屋。由此可見,當時A.氏族公有制下集體生活模式強化B.個體家庭逐漸脫離氏族共居形態C.貧富懸殊推動階級對立現象出現D.農業發展推動氏族規模持續擴大2.《荀子·富國》中說:“人之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名分)則爭,爭則亂,亂則窮矣。故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樞要也。”荀子意在強調A.倫理道德是維系群體的根本紐帶B.發展農耕是富國強兵的核心措施C.確立等級秩序是維護統治的關鍵D.禮法結合才能實現社會長治久安3.戰國時期,許多諸侯國確立了“立官貴爵以稱之,論榮舉功以任之”的用人原則,執政者制定評定標準,依據功勞和能力行使賞罰之權。這一現象反映了當時A.宗法血緣關系徹底崩潰B.墨家思想開始受到重視C.貴族政治逐步走向瓦解D.地主階級取得統治地位4.秦律規定,“任人而所任不善者,各以其罪罪之”“偽聽命書,法(廢)弗行,耐為侯(候)”。此外,秦律還有“不勝任”“不廉”“不直”“縱囚”“失刑”等罪名。據此可知A.秦律具有輕罪重刑特點B.秦朝加強對地方的治理C.秦律已形成完備的體系D.秦朝注重規范官吏行為5.漢武帝恢復秦始皇時貨幣“重如其文”的制度,改鑄三銖錢,同時禁止私鑄,盜鑄者罪至死。后因三株錢形制較小易被仿鑄,公元前118年,又以五銖錢取代三銖錢。這一系列舉措旨在A.抑制工商業的發展 B.緩解財政壓力C.解決鑄幣技術缺陷 D.加強中央集權6.《魏書》記載,孝文帝“立孔子廟于京師”“改謚宣尼曰文圣尼父,告祀孔廟”“詔選諸孔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孝文帝此舉旨在A.強化其政權的合法性B.推動鮮卑族全面漢化C.促進北方民族的交融D.確立儒學的統治地位7.錢穆在評價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時指出:“當時一切學術文化,可謂莫不寄存于門第中,由于門第之護持而得傳習不中斷;亦因門第之培育,而得長有發展。”錢穆意在說明A.門閥士族推動學術文化傳承B.佛教盛行推動思想多元融合C.九品中正制保障了人才選拔D.社會動蕩催生文化自我保護8.下表為唐朝不同時期刑部尚書出身階層變化表。據此可知,唐朝出身 前期 中期 后期人數 所占比例(%) 人數 所占比例(%) 人數 所占比例(%)宗室 2 4.88 5 17.24 1 1.92地方郡姓 28 68.29 19 65.52 47 90.39地方非郡姓 11 26.83 5 17.24 4 7.69A.君主專制的加強 B.九品中正制影響權力分配C.尚書省地位上升 D.士族階層仍有較大影響力9.唐朝《開元傳信記》記載:“毗沙門天王第三子哪吒,護持佛法,擁護國土。手持金剛杵,足踏夜叉鬼。”但到宋元時期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哪吒為道教神祇:“中壇元帥哪吒,玉帝駕前大羅仙······割肉刻骨還父,蓮花化身現法相。”這反映了宋元時期A.文學推動了宗教世俗化 B.佛教逐漸實現了本土化C.道教成為社會主流信仰 D.儒釋道三教合流的趨勢10.宋代《契丹官儀》記載:胡人之官,領番中職事者皆胡服,謂之契丹官,樞密、宰臣則曰北樞密、北宰相。領燕中職事者,雖胡人亦漢服,謂之漢官,執政者則曰南宰相、南樞密。這反映了契丹統治者A.實行蕃漢分治的治理體系B.通過官制改革加速民族交融C.全面推行漢化政策鞏固統治D.強化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11.宋代,藍田縣儒生呂大鈞制定的《呂氏鄉約》規定,約正由“眾推正直不阿者”擔任,負責賞罰;直月則“依長少輪次為之,一月一更”,處理雜事。這一規定體現了宋代A.政府強化對鄉村的直接控制B.宗族血緣關系主導地方治理C.儒學士人推動民間基層管理D.融合鄉約與法律以維護秩序12.朱熹提出“宇宙之間,一理而已······其張之為三綱,其紀之為五常,蓋皆此理之流行”。朱熹意在A.糅合佛道思想構建宇宙觀B.強調心性修養以恢復良知C.論證儒家倫理綱常的合理性D.維護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13.下表為《二十四史》列傳中人物籍貫和朝代占比情況統計。其中丁代表的是籍貫 西漢 東漢 唐 北宋 南宋甲 20.58 15.97 20.4 4.31 0.99乙 4.92 3.50 14.2 9.65 2.81丙 18.75 37.2 17.1 22.18 6.12丁 0.96 2.99 2.77 5.74 22.5A.浙江 B.河南 C.山西 D.陜西14.2025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雖改編自中國神話故事,但卻是一部價值觀很“現代化”的作品。影片中的哪吒從被誤解的“魔童”成長為守護蒼生的英雄,展現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這說明電影藝術A.折射人生真相,觸動精神共鳴B.提升綜合國力,使價值觀融合C.是對外進行文化滲透的主要陣地D.是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商業運作15.古代埃及王表通常是指按照年代次序羅列統治者形象、名字和頭銜的文獻。約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間,王表中的大量王名寫于王名框中,王名框上一般刻畫有代表荷魯斯神的鷹隼形象。新王國(前1550~前1069)時期,王表形制臻于成熟。這反映了古埃及A.借助神權鞏固王權B.象形文字逐漸成熟C.政治統一的社會現狀D.國家管理體系的完善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煬帝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及嗣守丕業,肆行驕暴,政刑弛紊,四維不張。驅天下以從欲,罄萬物以自奉······遂以萬乘之尊,殞于匹夫之手。”-(初唐)魏征《隋書·煬帝紀》材料二“隋煬帝開運河、創科舉,雖急政虐民,然其制度實為唐室所承······功罪之間,未可遽論。”-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1921年)圍繞材料中對隋煬帝形象的塑造,談談你的認識。(14分)17.(15分)某歷史興趣小組在學習秦漢歷史時,確立了學習主題,構建了時空坐標。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以“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為題,撰寫一篇歷史小論文。(15分)(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18.(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代絲綢之路路線示意圖材料二16世紀葡萄牙商品流通表貿易圈 路線 交易物品大西洋貿易圈 葡萄牙-佛得角(非洲) 染料、玉米、鹽西非-巴西 奴隸、象牙、煙草、黃金巴西-葡萄牙 黃金、白銀、煙草、手工業制品太平洋貿易圈 澳門-長崎 中國絲綢和瓷器、日本白銀澳門-馬尼拉 中國絲綢、美洲白銀印度洋貿易圈 印度果阿-西非 紡織品、奴隸、黃金印度果阿-霍爾木茲(亞洲) 香料、絲綢、馬匹-摘編自趙婧《葡萄牙帝國與早期的近代世界貿易體系》(1)根據材料比較中國與葡萄牙貿易的不同,并分析其反映的經濟特征。(10分)(2)有學者認為“絲綢之路塑造了文明互鑒的典范,而大航海貿易埋下了殖民體系的種子”,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理解。(4分)19.(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料 出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周易》“為政以德,以德治國” 孔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材料二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政治思想到倫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學,無不體現著一種積極的入世精神。中國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傳統下成長起來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數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標,而“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互補的人生價值取向則是他們共同的心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成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學。-摘編自劉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現代價值》(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華文化精神的主要特點。(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儒家文化對中國古代士人精神品格形成的影響。(6分)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中學業水平檢測高二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C D D A A D D A C C A A A二、非選擇題16.(14分)從形象塑造的差異角度作答:魏征批判隋煬帝“政刑弛紊“”驅民從欲”,塑造隋煬帝“驕暴亡國”的形象。梁啟超肯定其運河、科舉等政策的開創性,塑造隋煬帝“制度奠基者”與“爭議改革者”的形象。(4分)從差異成因的角度作答:從時代背景的角度作答:魏征通過總結隋亡的教訓,警示唐朝統治者,強調隋因暴政而亡,論證唐政權的合法性確立。梁啟超肯定隋煬帝開運河創科舉的措施,借古喻今,為變法提供歷史依據。從作者立場的角度作答:魏征作為政治家和史官代表新興政權立場;梁啟超作為近代學者反映了近代民族主義與改革訴求。從材料題材的角度作答:《隋書》是正史,政治教化工具;《中國歷史研究法》是學術論著,強調歷史與現實的關聯。(6分)受時代背景、不同政治訴求等因素影響,材料對隋煬帝形象的塑造未必真實;我們對隋煬帝形象的認知應該秉持歷史的、全面的、客觀的原則。(4分)17.(15分)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時期,奠定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的基本模式。秦朝首創皇帝制度,建立郡縣制和三公九卿制,實行統一度量衡,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在漢承秦制的基礎上,漢武帝推行刺史制度、察舉制和中外朝制,興辦太學等,使中央集權體制趨于成熟,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秦漢時期鐵犁牛耕普及,封建小農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并初步發展;漢武帝實行鹽鐵官營政策,加強了對工商業的控制;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開辟,加強了中外交流。經濟發展為政權穩固奠定物質基礎。從秦朝“焚書坑儒”到漢武帝尊崇儒術,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政府對思想文化的控制加強;蔡倫改進造紙術、漢賦興盛、史學成就斐然,奠定了我國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長期領先的基礎。秦漢王朝加強了對邊疆民族的有效管轄,拓展了疆域,加強了內地同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秦漢通過以上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動了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形成并不斷發展。(15分)18.(14分)(1)差異:中國以亞歐大陸為主,葡萄牙形成了全球性的貿易網絡;中國以陸路為重心,葡萄牙以海洋為主導;中國以手工業精品為主,葡萄牙包含原料、貴金屬、奴隸等大宗商品。特征:唐代體現農耕文明精工生產優勢;葡貿易反映早期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需求。(10分)(2)理解:絲綢之路為中西方之間的物質、技術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成為東西方物質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葡萄牙的貿易伴隨殖民掠奪與文化輸出,建立不平等經濟文化關系。不同交往方式對東西方歷史進程產生深遠影響。(4分)19.(12分)(1)特點: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重視以人為本;崇德尚賢的道德追求;提倡愛國,追求家國情懷;推崇天下為公。(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影響:政治思想作用:以范仲淹“先憂后樂”、顧炎武“匹夫有責”“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印證積極入世的價值導向;道德品質形成:結合“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厚德載物”與文天祥“丹心汗青”“獨善其身”的內在關聯印證重視個人修養的品質;哲學思維形成:通過孟子“浩然正氣”與屈原“上下求索”體現“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6分)注:此答案僅供參考。若學生答案不拘所給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師須酌情給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