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調研7.“貞觀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會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節送公主入蕃。弄贊率其兵次柏海,親迎于河源。”《舊唐書》中的記載反映的是七年級歷史試題A.尊奉天可汗B冊封回紇可汗C.唐蕃和親D.召見南詔王8“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胡音胡騎與胡妝,五十年來競紛泊。”詩句最(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能反映的唐朝社會情況是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50分)A.社會風氣開放B.民族交融加強C民族政策開明D.文學藝術繁榮L1.上世紀70年代,一個名叫麥克哈特(Michael H.Hart)的美國學者,在其著作《影響9.唐代,中日兩國聯系密切,日本的中央官制、地方制度、法律制度、土地制度等都受唐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內,將隋文帝推進了他所主張的“百人榜單”。隋文代的影響。其中日本的班田制源自于唐朝的均田制,兩官八省源自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帝的主要功績是制,郡國制參照隋唐的郡縣制。上述內容從側面反映了唐朝A.統一全國B.開通大運河C.創立科舉制D.營建東都洛陽A推行革新措施B都市生活豐富C政策開明開放D.典章制度先進2“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詩句反映了科舉制最大的合理10.“遣隋使和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與新羅的交往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性在于“機會均等”,體現了科舉制等,上述這些事件①反映了隋唐時期空前繁盛的中外交往交流②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A.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B關閉了權貴的入仕途徑響③為盛世局面的出現奠定了基礎④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C.忽視了讀書人品德的考察D.提升了全社會文化素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11.《中華文明史》記載:“玄奘為尋求準確的佛經文本,西行“求法,歷盡艱辛,十余年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被唐太宗當做“鏡子“的人是中,行程數萬里,游歷百余國。回國后,他譯出佛經1300多卷,精煉而準確。由他口A.房玄齡B.杜如晦C.魏征D.姚崇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記》一書,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貴文獻。”后人根據“玄奘西4.“三省即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皇帝的詔令由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行”的史實改編的神話小說是行,相互協調。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負責各項詔令的執行。”材A.《封神榜》B.《西游記》C.《竇娥冤》D.《牡丹亭》料中的這一制度12.他總結唐以前歷代醫學理論和實踐經驗,收集5300多個藥方,記載了800多種藥物,A貫徹了統治者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B.表明皇帝注重建立和諧的君臣關系著成《千金方》一書。他還非常重視藥物的采集、配制和使用。被后世尊為“藥王”。C提高了中央到地方官員的整體素質D.明確了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上述中的“他”應該是5.《水輪賦》記載:“水能利物,輪乃曲成。升降滿農夫之用使自驅之。”經后世學者A.張仲景B.僧一行C孫思邈D.李時珍考證“水輪”就是唐朝重要生產工具一筒車,其主要用途是13“認為宇宙是由混沌的、運動者的元氣構成的:向天呼號,希望它有賞罰,或得到它的A.精耕B.灌溉C插秧D.播種憐憫和恩賜,都是極其荒謬的想法:只要人們掌握了客觀規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6.右圖《三彩釉陶載樂駱駝》圖片,這件文物1957年出土具有上述思想和認識的思想家是于陜西西安。駱駝昂首挺立,駝背上載了五個漢、胡成年A.王充B.韓愈C.柳宗元D.狄仁杰男子。該作品反映了①當時制陶工藝的水平極高②唐三14.唐朝是我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唐詩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傳世詩歌有近五彩造型精美、色彩亮麗③盛唐時期的民族交往與交流萬首。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李白被譽為④唐朝對外貿易往來頻繁A.詩仙B.詩C.詩圣D.詩史A.①②③B.①②④15錢穆在《國史大綱》中提出宋代存在“積貧積弱”的歷史現象。一是“宋代對外之積弱不C.①③④D.②③4振”。二是“宋室內部之積貧難療”。宋室患貧,原因主要是“為宋代財用之囊者,第一是七年級歷史試題第1頁(共6頁)七年級歷史試題第2頁(共6頁)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調研七年級歷史參考答案及評分說明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50分)1.A2.A3.C4.D5.B6.A7.C8.B9.D10.B11.B12.C13.C14.A15.D16.A17.C18.B19.A20.D21.C22.A23.B24.D25.D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26.五代十國燕云十六州27.唐本草資治通鑒28.589127929.趙匡胤趙構30.印刷術火藥(可以顛倒順序)三、材料解析題(每小題8分,共40分)31地理: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發揮了溝通我國南北交通的重要作用。政治: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潮對全國的統治。經濟:促進了南北經濟交流,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文化:促進了南北地區的交流和民族交融。(每點2分,意思相符即可,共8分)32.(1)民族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2分)影響:促進了民族團結;推動了祖國歷史的發展:促進了漢族人民和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分)(2)特點:繁榮與開放。(意思相符即可,2分)舉例:唐都長安是聞名中外的國際大都市,聚集了各地各族和各國的商人、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工匠等:遣隋使和遣唐使:鑒真東渡:玄類西行:與東羅馬帝國、大食的交往,中國的造紙術通過大食傳播到西方,促進了世界文化的發展:唐朝與亞洲、歐洲和非洲的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往來,中國人被稱為“唐人”。(每點1分,答出兩點,意思相符即可,共2分)33.(1)開元盛世。(2分)影響:農業豐產豐收,國富民強,兵精糧足,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的盛世景象。(意思相符即可,2分)(2)安史之亂。(2分)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嚴重破壞,百姓生活困苦,顛沛流離:中央權力衰微,形成藩鎮割據局面,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意思相符即可,2分)34.(1)南宋時期,南方人口和經濟增長速度都超過了北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糧食供應都依靠江南地區。我國古代經濟的重心南移完成。(2分)影響:人口大量增加:文化教育發展:沿海城鎮的興起;交通運輸的發展:偏遠地區得到開發和利用等。(每點1分,答出兩點,意思相符即可,共2分。)(2)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科舉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軍人政治,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城市中的商業活動突破了時空限制,世俗文化興起,市民階層逐漸形成:海外貿易繁榮,政府設置了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進行管理: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一交子等。(每點2分,意思相符,答出兩點即可,共4分)35.(1)元朝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2分)東南地區,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1分)西藏地區,設立宜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1分)(2)“中書省”是中央最高政務機構:“行中書省”是大型地方政務機構(2分)元朝建立這種制度的主要依據是前朝的典章制度和儒生們的建言。(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答案.pdf 山東省臨清市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期中考試-七年級歷史.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