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貴陽一中2024級教學質量監測卷(三)高一歷史試卷本試卷分抱門2⑨)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卷第1頁至第4頁,第Ⅱ卷第5頁至第8頁。考試結束后,請將答題卡交回。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第I卷(選擇題,共48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在古代埃及,尼羅河每年的泛濫為農業生產帶來了肥沃的淤泥,但也需要進行精確的水利管理,以控制洪水和分配水源。因此,古埃及人修建了復雜的水利系統,包括堤壩、運河和蓄水池。在當時,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集體協作。這一現象A.突出了地理因素的決定作用B.顯示了農業生產的基礎作用C.揭示了王權強化的現實需求D.體現了高超的工程營造技術2.在波斯帝國時期,大流士一世推行了行省制度,并任命地方總督(薩特拉普)管理各行省。為了鞏固統治,大流士還從各地選拔官員,包括波斯貴族和地方精英,甚至允許被征服地區的上層人士參與行政管理。這一政策A.推進了波斯帝國的民族平等B.推動了波斯政治中的民主化C.擴大了波斯帝國的統治基礎D.提升了波斯帝國的君主集權高一歷史·第1頁(共8頁)3.在12世紀的法國,國王路易六世開始實施一種新的政治制度,即通過城市特許狀賦予城市自治權,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領主的權力,同時也賦予了城市市民更大的自主權。這種“新的政治制度”A.打破了封建制度對法國的控制B.推動了法國的民主制度的發展C.旨在抵制封建領主對城市自治的干預D.為法國的社會轉型奠定了一定的基礎4.在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和日耳曼部落的人侵,社會陷入動亂,許多自由農民為了安全和經濟保障,不得不依附于地方領主,即把自己的農田交給領主。他仍可以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不過是成了領主的佃農,成為他們的附庸。這一現象反映了A.封建關系下權利和義務的均衡性B.西歐封建社會產生的歷史必然性C.羅馬法律體系的徹底崩潰D.城市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5.印度莫臥兒帝國蘇丹阿克巴在對待被征服地區的統治者時,只要他們愿意宣誓效忠并接受帝國的統治,就可以保留其貴族身份和領地管理權。此外,阿克巴推行宗教寬容政策,允許印度教徒、錫克教徒和基督教徒保留原有信仰,并按照當地習慣征收賦稅。他還廢除了對非穆斯林征收的人頭稅,以促進社會和諧。莫臥兒帝國皇帝阿克巴的這些舉措A.利于伊斯蘭文明的興起與發展B.旨在緩和國內民族與宗教矛盾C.削弱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統治D.體現了實用性和靈活性的特點6.有學者指出:在古代瑪雅文明中,天文學和數學的發展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瑪雅人能夠精確預測天文現象并制定復雜的歷法。然而,瑪雅人在金屬工具的使用和交通工具的制造方面卻相對落后,長期依賴石制工具和人力運輸。該觀點意在說明瑪雅文明A.落后于同時期其他文明B.科學技術呈現畸形發展C.呈現出封閉孤立的特點D.體現了宗教信仰的功能7.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葡萄牙和西班牙等集權政府提供了最初的資金和支持,但后續的探險和殖民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私人冒險家和商業公司的參與。這些私人力量的加入,推動了新航路的擴展和殖民地的建立。這反映了A.歐洲封建制度的衰落B.商業資本的推動作用C.歐洲殖民格局的變化D.人文主義思想的激勵高一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