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頻考點01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目錄核心考點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核心考點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3核心考點三:改革開放時期 4核心考點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5核心考點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6知識點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成功的原因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②中國共產黨結合我國基本國情,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③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正確方向。④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發動群眾進行武裝斗爭、建立起廣泛的統一戰線,為奪取中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群眾基礎。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從國家性質看(結束過去)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革命任務看(成就未來) 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從世界角度看(影響世界) 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特別提醒:“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請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知識對該觀點進行評析。該觀點錯誤。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②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選擇題 仔細審題:明確題目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哪一階段、哪一事件或哪一方面的特征,關注題干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信息,準確把握題目考查方向。 選項分析:首先排除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選項,排除與題干無關的選項。 主觀題 構建知識框架: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脈絡有清晰的認識,包括革命的開端、黨的成立與發展、不同階段的革命斗爭、重要的會議和決策、革命勝利的意義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快速準確地調用相關知識。 解讀材料信息:認真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判斷材料所涉及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哪個具體方面,找到材料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將材料內容轉化為學科語言。答題時要分點作答,語言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知識點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1.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過渡時期 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總路線、 總任務 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實質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勝利標志 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歷史意義 ①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 ②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③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極大地刺激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2.在艱辛探索中前進時間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1978年改革開放歷史課題 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中共八大 重要貢獻 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正確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提出了黨和全國人民在新形勢下的主要任務,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主要任務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結論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一個飛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2)第二次結合: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毛澤東提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新的實際豐富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3)一個理論: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4)一個肯定: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特別提醒:1.“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①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②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有了主心骨。③1949年,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④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中國在經濟建設、政治文明、科技進步、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長足進步,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沒有辜負中國!2.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①近代中國經過了“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彷徨困頓,歷史反復證明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必須另辟新路。②科學社會主義是科學的、革命的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③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④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與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選擇題 精準審題:明確題目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背景、過程、意義等具體內容中的哪一部分,抓住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準確把握題目意圖。 選項甄別:首先排除本身表述錯誤的選項,排除與題干無關的選項。 主觀題 知識整合:在腦海中構建關于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完整知識體系,包括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一化三改”的具體內容、社會主義改造的歷史意義以及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等。根據題目要求,迅速篩選出相關知識點。 材料剖析:仔細閱讀材料,劃分層次,提取有效信息,判斷材料是側重于講述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歷史背景、具體事件,還是強調其帶來的影響等。將材料信息與所學知識進行精準對接,找到答題的切入點。 規范作答:采用“原理 + 材料分析”的模式,答題時要條理清晰,分點列出,突出重點。知識點三:改革開放時期1.改革開放的脈絡改革脈絡 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南方談話——明確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開放脈絡 經濟特區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格局基本形成——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2.改革開放的意義(1)意義歷史意義 ①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四個面貌) 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三個偉大飛躍)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一個重要法寶、一個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提醒 改革的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并不是對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性變更。(2)要求①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②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選擇題 審清題意:明確題目是考查改革開放的背景、進程、成就、意義中的哪一方面,關注題干中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信息,準確把握題目要求。 判斷選項:首先排除與教材知識不符的錯誤選項,對于表述正確但與題干無關的選項也要排除。 主觀題 知識梳理:對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有清晰的脈絡梳理,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和成就,以及改革開放的理論成果和歷史意義等。根據題目要求,快速檢索并提取相關知識要點。 材料解讀:認真研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分析材料所反映的改革開放的具體方面,找到材料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將材料信息轉化為學科語言。答題時要分點作答,字跡清晰,使答案層次分明。知識點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1.中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2.中國是如何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一定能”,開創改革開放全新局面的①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道路自信,立足中國國情,走了一條既適合自身特色又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道路。②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定理論自信,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和行動指南/根本遵循/指導。③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于社會實踐,堅持文化創新,為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④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定制度自信,以強大的制度優勢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讓一個個不可能變成了一定能。選擇題:精準把握核心概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構成要素要準確理解。若選項中對這些概念的表述不準確,就可判斷為錯誤選項。關注關鍵信息:注意題目中的限定詞、時間節點、事件等關鍵信息。對比分析選項:對于相似的選項,要仔細對比其差異,需根據題目要求準確判斷。 非選擇題:原因分析類: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發展中國的原因,可從多個角度入手。答題時要結合具體史實或現實成就進行分析,增強說服力。成就列舉類:要求列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面的成就時,要具體且有代表性。啟示措施類: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總結啟示或提出措施,回答時要結合當前時代背景和發展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導性。知識點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新時代的科學內涵(1)歷史方位:黨的十八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2)新時代的科學內涵歷史 脈絡 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奮斗 目標 新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新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世界 影響 新時代是我國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3)進入新時代的意義(三個“意味著”)對中華 民族 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對社會 主義 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對其他 國家和 民族 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 什 么 內涵 (變)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變 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怎 么 做 針對“變” 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針對“不變” 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3.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原 因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要 求 當代中國共產黨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繼續書寫歷史新篇章選擇題 審題技巧:仔細研讀題干,明確題目所考查的具體知識點,把握題目主旨和方向。 選項分析:對于選項,要判斷其表述是否準確,是否與教材知識相符。同時,注意選項與題干的關聯性,有些選項可能本身正確,但與題干所問無關,也應排除。 主觀題 知識儲備:熟練掌握新時代的內涵、意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四個偉大”等核心知識點,形成清晰的知識框架,以便在答題時能夠快速準確地調用相關知識。 材料分析:認真閱讀材料,提取關鍵信息,找到材料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要善于將材料內容轉化為學科語言。 在解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相關高考題時,要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靈活運用解題技巧,注重材料與知識的結合,以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和得分率。1.辛亥革命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鏟除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統治的根基。( × )糾正: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 × )糾正:五四運動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3.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 )糾正: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 )糾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5.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正式結束。( × )糾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6.過渡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 )糾正:過渡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7.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我國的主要任務是實行“一化三改”。( × )糾正: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之后,我國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8.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 )糾正: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9.改革是一場解放生產力的革命,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 )10.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城市轉向農村。( × )糾正: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11.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設立,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 )糾正: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2.中國共產黨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 × )糾正:人民是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創造者,人民是推動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1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 )糾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1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糾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是我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 )糾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6.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 √ )1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基本矛盾發生了變化。( × )糾正:我國的社會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這一矛盾并沒有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