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練習(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練習(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

資源簡介

第7課 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 練習
一、單選題
1.進入17世紀,“歐洲擴張的主導的地位從伊比利亞諸強那里轉入西北歐人手里”。從經濟史角度看,這一轉換的出現并不偶然,甚至可以說是各種關系的正常化。“正常化”主要是指西北歐( )
A.確立了代議制民主制度 B.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幕
C.掌握了世界貿易主導權 D.掀起了思想解放的熱潮
2.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視煙草為“神草”;16世紀煙草傳到歐洲后,西班牙人發現了煙草的藥用價值;17世紀煙草在歐洲發展成為逸樂消費品。這一變遷( )
A.說明殖民擴張客觀上促進物種傳播 B.印證了歐美間貿易的繁榮
C.表明文化交流易導致外來物種入侵 D.體現了美洲文化的多樣性
3.津巴布韋淪為西方殖民地之后,殖民政府創建了當地第一所大學——津巴布韋大學,奠定了津巴布韋現代教育的基礎。在殖民教育中,英語成為官方語言,本土語言被邊緣化。以上材料體現出( )
A.非洲人民抵抗西方文化入侵 B.非洲文化呈現多元一體特點
C.近代殖民活動具有雙重屬性 D.文化互鑒推動區域文化創新
4.有學者研究發現,16-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到達美洲后,會對外宣稱此地是事實上的或法律上的“荒野”,隨即舉行樹碑升旗等特定儀式,宣誓對此地擁有所有權。這一做法( )
A.加速西葡的資本原始積累進程 B.確立了國家主權的原則
C.助推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確立 D.體現了霸權主義的本質
5.1694年,英格蘭銀行建立,這緩和了工業發展過程中時常出現而且十分關鍵的資金問題。此后,英格蘭銀行不僅開展國內業務,同時還把業務擴展到國外。這樣一來,擁有英格蘭銀行的倫敦就成了最初的“國際金融中心”。據此可知,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 )
A.鞏固了英國工業霸主地位 B.為了服務于對外戰爭的需要
C.源于商業革命發展的推動 D.使英國壟斷了世界金融業務
6.一位德國學者曾經寫道:“奴隸貿易使非洲大陸損失了大量人口。破壞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穩定,許多古老王國紛紛瓦解,非洲原有文明趨于消滅。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陷于崩潰的境地。歧視黑色人種的種族主義思潮也開始泛濫起來。”這說明奴隸貿易( )
A.阻斷了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歷程 B.打破了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
C.使非洲喪失了大量的精壯勞動力 D.加速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
7.下表介紹了咖啡在新航路開辟后的傳播情況,據此可知,咖啡的世界性傳播( )
傳播方向 社會生活
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亞
15—16世紀,咖啡在歐洲得到推廣。 19世紀早期,因為咖啡能提神,讓人覺得精力充沛而且身上暖和,歐洲的工人幾乎全靠咖啡應對繁忙的工作。
1690年荷蘭成為第一個咖啡栽種和出口的國家,栽種地位于錫蘭和爪哇。 爪哇人民要忍受著悶熱,在熱帶高溫下修剪咖啡樹和收獲咖啡豆。
18—19世紀,英國人把咖啡樹移植到牙買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樹移植到哥倫比亞。荷蘭和法國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種植咖啡,并逐漸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區發展。 全世界一半的咖啡都產于法屬殖民地圣多明各。圣多明各的奴隸住在沒有窗戶的棚屋里,食不果腹,做著超負荷的工作。
A.推動了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 B.體現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屬性
C.改變了傳統社會的飲食習慣 D.密切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
8.1492年,哥倫布最先在巴西發現玉米——“甘美可口,焙干可以制粉”。1494年,哥倫布將種子帶回西班牙,漸次遍布于歐洲,到16世紀中葉已經傳遍全世界。以玉米為代表的物種大交流( )
A.突破了各大洲的物種邊界 B.保障了全球的糧食安全
C.推動美洲原有社會的解體 D.促進洲際間的人口遷移
9.如圖是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美洲與非洲的三角貿易示意圖。由此可知,這種貿易( )
A.推動了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 B.促進了三地文化融合
C.加速了北美的資本原始積累 D.拉動了各方經濟發展
10.18世紀以來,為了獲取非洲的黃金、銅、金剛石、棕櫚油、可可、丁香、花生,中東的石油,東南亞的咖啡、水稻和橡膠,印度的黃麻、小麥、茶葉、棉花,殖民列強摧毀了殖民地原有的經濟結構,片面發展一種或幾種出口經濟作物和礦產品。其結果導致( )
A.世界市場的商品種類減少 B.殖民地自然經濟逐漸解體
C.殖民地經濟發展畸形緩慢 D.民族解放運動具有世界性
11.下表為不同時期,奧斯曼帝國流通金幣阿爾頓(Altun)和銀幣阿克切(Akce)的比值,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1516年 1560年 1574年 1588年 1599年
比值 1∶50 1∶60 1∶80 1∶120 1∶160
A.白銀的世界性流通 B.奧斯曼的殖民擴展
C.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D.傳統商路再次興盛
12.1565年,菲律賓的西班牙殖民者在一份所需物品清單中列有“在中國交易用的銀元和優質銀條”,稱這些物品“對于維持他們在菲律賓的活動非常重要”,希望能用從美洲駛往菲律賓的“首班船盡快送達”。材料說明( )
A.菲律賓獲取太平洋貿易中心地位 B.菲律賓成為西班牙亞洲擴張的先鋒
C.中國逐步喪失國際貿易優勢地位 D.美洲是西班牙掠奪財富的重要來源
13.馬尼拉大帆船是16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初航行于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之間的貨運船只,是一種木制帆船。中國的生絲、絲綢、瓷器等產品通過馬尼拉大帆船進入墨西哥港口,遍銷西班牙本土及其殖民地。但是,持續二百多年的馬尼拉大帆船貿易在19世紀初戛然而止,其主要原因是( )
A.工業革命發生后蒸汽船的競爭優勢明顯
B.清政府實行限制和禁止對外貿易的政策
C.自由貿易政策被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接受
D.西屬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成果顯著
14.近代美國人類學家梅里亞姆指出:白人、威士忌和外來疾病直接損害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無情地沒收他們的土地和家園,迫使印第安人在更荒涼的地域避難,而這些地方通常遠離水源,食物供應緊張。由此可見,美洲原住民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主義者的奴役掠奪 B.外來物種和疾病的侵襲
C.奴隸制種植園經濟盛行 D.美洲生存環境趨于惡化
15.有學者認為,17—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憑借政府三次頒發的特許狀,維持了其在亞歐貿易的壟斷權,盡管這種行為帶有強權性質,但這也是當時歐洲對亞洲商品產生巨大需求的必然結果。該學者強調的是( )
A.商業經營方式的應時而變 B.亞洲在世界貿易中的優勢
C.英國對外貿易的掠奪本質 D.英國外貿依賴政府的扶持
16.《全球通史》中寫道:“到18世紀的后一段時期,規模巨大的洲際貿易已在歷史上首次發展起來。但歐洲與亞洲的貿易比不上與南北美洲或東歐的貿易,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原因是,歐洲紡織行業反對從亞洲各國進口棉織品;另一個原因在于難以找到能在亞洲市場上出售的物品。”造成這一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交通工具落后成為貿易障礙 B.歐洲的生產力尚不具備優勢
C.自給自足自然經濟抵制作用 D.亞洲國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二、材料題
17.【近代歐洲地圖與時代變遷】
材料一 在16世紀以后的歐洲,新航路開辟帶來了海量的圖文信息與資料,地理學、天文學的發展孕育了新的制圖技術,與此同時,蝕刻印刷工藝也得到了普及,這就促成了一種新型出版物——地圖集的出現與流行。隨著弗拉芒制圖師奧特里烏斯的《地球大觀》(1570年出版)在商業上的成功,新地圖的出版與貿易很快風靡歐洲各國。三十年戰爭(1618-1648)與主權國家的興起則進一步刺激了公眾對空間及地緣政治的興趣,人們開始熱衷于購買和閱讀地圖,用以獲悉前線戰況、領土談判、海外殖民事業等最新進展。作為這一時期崛起的歐陸霸主,法國很快成為制圖業的重鎮。17-18世紀地圖行業在法國興盛。
——摘自于京東《近代法國的地圖出版與媒介文化變遷》
材料二 15、16世紀之后歐洲制作的世界地圖有著鮮明的發展軌跡。世界的邊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場和原材料開放潛力的地方被逐一進行了標注。1886年7月24日,英國倫敦的《繪圖》雜志發表了題為《帝國聯盟:表現1886年英帝國幅員的世界地圖》的一幅地圖。它采用了墨卡托投影法,重點突出的是英國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個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緊密的物質聯系。
以格林尼治子午線為中心,地圖上的英屬殖民地以粉紅色填充,地圖下方,象征英國的不列顛尼亞女神手執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標注著“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間在近代歐洲地圖上表現為三種形態:一種是“已知”空間,一種是“未知領土”,最后一種是海洋。16到19世紀的歐洲地圖作品所體現的絕不僅僅是知識或技術,而是赤裸裸的權力,“權力從地圖中走來,又行走于打造地圖的道路上”。
——摘編自宋念申《地圖帝國主義;空間、殖民與地球規治》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17-18世紀法國地圖行業興盛的原因。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對近代歐洲世界地圖的制作進行評析。
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西洋沿岸國家自南而北依次為葡萄牙、西班牙、法國、荷蘭與英國,這些國家均是早期同東方貿易的主要國家。尤其是南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處在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出口處。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最先關注通往東方和中國的新航路的國家。兩國也都遭受過異族的統治,在與阿拉伯征服者的戰斗中,激發了伊比利亞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
——摘編自黃鴻釗《東方新航路的發現及其歷史意義》
材料二 西歐東擴,繼葡萄牙之后,荷蘭和英國相繼崛起。大體上可以這樣認為,亞歐貿易在16世紀是葡萄牙人的天下,17世紀是荷蘭人的天下,18世紀則是英國人的天下。無論葡萄牙、荷蘭還是英國,他們從對亞洲的貿易中都獲取了高額利潤。這種高額利率和巨大的財富,是在貿易中對亞洲人民巧取豪奪獲得的,質言之即殖民掠奪,這是亞歐貿易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新航路擴大了東西方物資與金融交流。亞歐貿易雖開始很早卻從未像現在這樣繁盛,東方的物資除傳統的絲綢、瓷器、香料外還有藥材、棉花、黃金、咖啡、茶葉等更多地流向西方;西方的毛織品尤其是白銀大量流向東方。
——摘編自薛國中《16至18世紀西歐東擴論》
(1)根據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能率先開辟新航路的原因,并結合所學列舉兩國支持的航海活動。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6-18世紀西歐東擴的影響。
19.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人類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世紀的大西洋貿易,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三角貿易和直接貿易。隨著大西洋貿易的發展,英國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棉紡織業、玻璃制造業、絲織業、肥皂業等新的工業部門也建立并發展起來。如果以1700年的發展指數為100,1800年時英國出口工業指數為544。法國的工業生產也因大西洋貿易對工業品需求的增加而得到政府的扶持,1787年法國出口的工業品占到了出口總額的34.2%。
——摘編自于民《16—18世紀的大西洋貿易與現代早期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
材料二 1565年,西班牙開展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貿易”,此前“半球化”的航海貿易活動轉向“全球化”。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滿載美洲白銀及商品的大帆船,從墨西哥駛往菲律賓馬尼拉。中國船隊所載貨物到達馬尼拉,即被轉裝到待航墨西哥的大帆船上。通過“大帆船貿易”,美洲的金銀大量輸往亞洲,其中可能有一半運往中國,以換取歐洲人真正能消費的東西,西班牙也獲得了驚人的利潤。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逐漸在世界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在自由貿易沖擊下,以壟斷為特色的“大帆船貿易”的地位急劇下降。跨越太平洋的大帆船航路,溝通了中國與美洲、歐洲的貿易圈,打通了“新海上絲綢之路”環球化的最后一里路。
——摘編自吳杰偉《大帆船貿易與跨太平洋文化交流》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16—18世紀大西洋貿易的歷史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大帆船貿易”興起的條件。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紀時,由于印度、歐洲、中國對東南亞香料的需求暴增,用來購買香料的白銀(大多數來自日本、秘魯)增加,東南亞貿易蓬勃發展,貿易糾紛日益增多,商業法應運而生。華商和歐洲貿易商不得不承認,紛爭的解決有了更好的辦法,判決時愈來愈參考成文法或先前的判例。17世紀中葉,中國、歐洲出現經濟大蕭條,對東南亞產品的需求暴跌,東南亞的許多王國變得愈來愈鄉村化,愈來愈不能包容異族和異族文化。一心想壟斷貿易且以槍炮為武器的歐洲貿易商勢力變強,迫使愈來愈多剩下的貿易活動由他們的船只攬下,在他們筑有防御工事的城里進行。為了盡可能壓低行政管理成本,他們往往試圖根據“當地習俗”來統治,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最易施行的法律。
——摘編自[美]彭慕蘭《貿易打造的世界》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圍繞“16~17世紀的東南亞國際貿易發展”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完整,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D C A B A C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D A A B
1.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特點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的西北歐。從經濟史角度分析,16世紀西班牙、葡萄牙依靠殖民掠奪和壟斷貿易積累財富,但未形成可持續的工商業體系,17世紀荷蘭和英國、法國等通過建立東印度公司等貿易壟斷組織,發展金融體系,拓展全球貿易網絡,逐步取代西葡對海上商路的控制,故“正常化”即西北歐掌握了世界貿易主導權,C項正確;代議制民主制度的確立屬于政治領域,與題目要求不符,排除A項;工業革命始于18世紀60年代,時間不符,排除B項;思想解放如啟蒙運動高潮在18世紀,且屬于思想文化領域,與題干強調的經濟史角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2.A
【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17世紀(歐洲和美洲)。據材料信息和所學可知,殖民者將美洲物種(如煙草)帶回歐洲,說明殖民擴張客觀上促進物種傳播,A項正確;材料僅提到煙草從美洲傳到歐洲,并未涉及歐美之間的貿易往來或貿易繁榮的直接證據,如貿易量、頻率等,同時煙草的傳播更多是殖民活動的附帶結果,而非貿易繁榮的體現,排除B項;材料未提及煙草傳播對歐洲生態或社會的負面影響,“外來物種入侵”偏離題意,排除C項;材料涉及的是煙草用途在歐洲的變化,并非美洲文化,排除D項。故選A項。
3.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殖民政府創建了當地第一所大學……英語成為官方語言,本土語言被邊緣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殖民活動一方面引入現代教育體系,另一方面壓制本土語言文化,體現殖民主義的雙重屬性,C項正確;材料未提及非洲人民的抵抗行為,僅描述殖民者的文化壓制與教育植入,排除A項;“多元一體”強調文化融合并存,而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文化對本土文化的取代,非多元共存,排除B項;“文化互鑒”強調平等交流與創新,但材料呈現的是殖民文化的單向強制輸入,排除D項。故選C項。
4.D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17世紀的西葡。根據材料可知,西葡宣稱美洲是“荒野”并舉行儀式宣示所有權,忽視當地原有居民及土地事實,是憑借自身實力強行霸占,體現了霸權主義本質,D項正確;資本原始積累主要通過掠奪貴金屬、建立種植園和奴隸貿易實現,題干中儀式性行為無法直接加速經濟掠奪進程,且西葡兩國被稱為“黃金漏斗”,將掠奪的財富都被統治者揮霍,沒有發展資本主義,排除A項;國家主權原則確立于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與16世紀殖民活動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于19世紀末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與16—17世紀早期殖民活動存在三個世紀的時間差,排除C項。故選D項。
5.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94年(英國)。根據材料可知,新航路的開辟引發商業革命,主要表現為貿易范圍擴大、商品種類增多、商業經營方式變革等。商業革命推動了金融領域的變革,使倫敦逐漸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英格蘭銀行的建立及業務拓展,正是商業革命發展的結果,C項正確;英國確立工業霸主地位是在19世紀中期,與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建立及倫敦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并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從材料看,英格蘭銀行的建立和倫敦金融中心地位的確立主要是解決工業發展的資金問題,排除B項;據材料無法得出當時英國壟斷了世界金融業務的結論,17世紀末到18世紀,荷、意、英、法、美等國金融業的世界影響力都很大,排除D項。故選C項。
6.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根據材料信息“奴隸貿易導致非洲政治穩定破壞、古老王國瓦解、文明消滅、經濟崩潰、種族主義泛濫”可知,三角貿易對非洲社會的系統性摧毀,奴隸貿易徹底中斷了非洲本土社會的發展軌跡,A項正確;“打破多元文明”側重不同文明的沖突,材料強調非洲自身文明的消亡,排除B項;“精壯勞動力喪失”是直接后果,但未涵蓋政治、文明等更廣泛影響,排除C項;“西歐資本積累”是奴隸貿易對歐洲的影響,與材料非洲的視角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
7.B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根據材料“爪哇人民要忍受著悶熱,在熱帶高溫下修剪咖啡樹和收獲咖啡豆”“圣多明各的奴隸住在沒有窗戶的棚屋里,食不果腹,做著超負荷的工作”,在咖啡的世界性傳播及生產過程中,殖民地人民和奴隸遭受著殘酷的剝削,體現了資本主義的剝削屬性,B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在咖啡種植和傳播過程中勞動者遭受剝削的情況,并未涉及社會生產關系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雖提到歐洲工人靠咖啡應對工作,但沒有足夠信息表明其改變了傳統社會的飲食習慣,且這不是材料重點強調內容,排除C項;材料主要圍繞咖啡種植中勞動者的遭遇展開,沒有突出世界各地文化交流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B項。
8.A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通過新航路開辟,原產美洲的玉米遍布于歐洲,甚至傳遍全世界,這表明以玉米為代表的物種在世界范圍內出現大交流,這也突破了各大洲的物種邊界,A項正確;玉米是高產作物,可以提高糧食產量,但不能說保障了全球的糧食安全,排除B項;以玉米為代表的物種在世界范圍內出現大交流,這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但對美洲社會結構影響不大,排除C項;物種交流對洲際人口遷移沒有必然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A項。
9.C
【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推斷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的世界。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角貿易示意圖,通過三角貿易北美殖民者把商品賣的非洲換取奴隸運往美洲,從事種植園勞力,種植所需要的產品,北美殖民者獲得了巨額利潤,加速了北美的資本原始積累,C項正確;此時非洲的民族獨立浪潮尚未開始,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A項;從材料三角貿易的示意圖,無法得出三地文化是否進行了融合,排除B項;材料中的三角貿易是以西方殖民國家為主導的,造成了非洲的落后,拉動了各方經濟發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10.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世紀以來(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近代亞非地區是歐洲的殖民地,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一部分,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提供原料。為了維護宗主國的利益,殖民者采取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的政策,因此殖民地經濟結構較為畸形,導致經濟抵御風險的能力減弱,造成經濟發展緩慢,C項正確;材料涉及殖民地單一的經濟結構,沒有涉及世界貿易問題,排除A項;列強希望殖民地作為原料產地,導致殖民地經濟結構單一,不可能促進殖民地自然經濟逐漸解體,排除B項;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材料只涉及經濟結構方面,看不出世界性的民族解放運動,排除D項。故選C項。
11.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奧斯曼帝國。材料表格顯示16世紀后奧斯曼帝國國內白銀暴跌,通貨膨脹,這主要由于新航路開辟后,白銀在全世界的流通,帶來價格革命,A項正確;白銀暴跌并不是奧斯曼自己的殖民擴展帶來的,而是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排除B項;此時西歐資本主義發展,C項籠統的表述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不符合史,排除;傳統商路并沒有再次興盛,D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故選A項。
12.D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65年(菲律賓)。根據材料“首班船從美洲駛往菲律賓送達銀元和銀條”并結合所學可知,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白銀開采是其殖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大量美洲白銀通過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流入亞洲,用于購買中國商品,維持西班牙在菲律賓的殖民活動。這直接說明美洲是西班牙掠奪財富的重要來源,D項正確;材料未提及菲律賓的貿易中心地位,而是強調美洲白銀的作用,排除A項;菲律賓的殖民活動雖重要,但材料核心是美洲白銀的輸送,未突出其“先鋒”角色,排除B項;1565年正值明朝中期,中國通過白銀流入仍處國際貿易優勢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
13.D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至19世紀的世界。根據材料可知,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的終止與西屬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直接相關,1810—1826年,墨西哥等西班牙殖民地爆發獨立戰爭并取得勝利,原屬西班牙殖民地的墨西哥于1821年獨立,西班牙喪失對阿卡普爾科港的控制,導致馬尼拉至墨西哥的跨太平洋貿易航線無法維系,D項正確;工業革命雖推動蒸汽船發展,但蒸汽船在19世紀中期才逐漸取代帆船,而大帆船貿易結束于19世紀初,排除A項;清政府雖在1757年實行廣州一口通商,但并未完全斷絕生絲、瓷器等商品經馬尼拉轉口貿易,且貿易終止主因是美洲政治變動,排除B項;自由貿易政策成為主流在19世紀中后期,與大帆船貿易結束時間(19世紀初)不吻合,排除C項。故選D項。
14.A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美洲。根據材料“白人、威士忌和外來疾病直接損害印第安人的健康,殖民者無情地沒收他們的土地和家園,迫使印第安人在更荒涼的地域避難”并結合所學可知,歐洲殖民者的屠殺、掠奪與驅趕,及其帶來的病毒,導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因此殖民主義者的奴役掠奪是近代美洲原住民人口銳減的主要原因,A項正確;外來疾病也大多由歐洲殖民者帶來,所以根本原因是殖民者的入侵,排除B項;美洲奴隸制種植園主要由掠奪來的非洲黑人奴隸勞作,與原住民人口銳減關系不大,排除C項;近代美洲生存環境并沒有明顯惡化,且原住民人口銳減主要由殖民侵略導致,與自然環境變化關系不大,排除D項。故選A項。
15.A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7至18世紀的世界。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指出英國東印度公司憑借特許狀維持貿易壟斷權,這是當時歐洲對亞洲商品巨大需求下的產物,說明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市場需求下,商業經營方式發生了變化,即通過獲得政府特許來實現貿易壟斷,以滿足歐洲對亞洲商品的需求,強調了商業經營方式的應時而變,A項正確;材料主要圍繞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權展開,沒有突出亞洲在世界貿易中的優勢,排除B項;材料雖提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行為帶有強權性質,但重點強調的是其貿易壟斷權與當時市場需求的關系,而非突出掠奪本質,排除C項;英國東印度公司獲得政府特許狀,但不能就此說明英國外貿依賴政府扶持,材料重點是在解釋東印度公司貿易壟斷權與市場需求的關聯,排除D項。故選A項。
16.B
【詳解】本題是最佳選擇題。時空是到18世紀的后一段時期(歐洲)。根據材料“歐洲紡織行業反對從亞洲各國進口棉織品”“難以找到能在亞洲市場上出售的物品”,可知工業革命前歐洲的生產力水平較低,其手工業產品(如紡織品)在質量、成本和種類上均無法與亞洲(如印度棉布、中國絲綢)競爭,無法形成對亞洲市場的有效供給,說明歐洲生產能力與亞洲相比尚不具備優勢,B項最佳;根據材料“歐洲與亞洲的貿易比不上與南北美洲或東歐的貿易”,歐洲與南北美洲的貿易超過歐洲與亞洲的貿易,說明歐亞貿易的主要障礙不是交通工具的落后,同時“交通工具落后”的說法不符合18世紀航海技術已較成熟的史實,排除A項;亞洲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對外來商品需求有限,有一定影響;但其是外部因素,C項有一定道理/次佳;亞洲國家閉關鎖國也有一定影響,D項有一定道理/次佳。故答案為:B(3分)C(1分);D(1分);A(0分)。
17.(1)新航路開辟帶來更豐富的地理信息;地理學、天文學、蝕刻印刷工藝的發展和普及;制作和銷售地圖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三十年戰爭和法國民族國家的興起;海外殖民活動的發展;法國的歐洲霸主地位;商人、君主對地圖制造業的支持。
(2)從背景上看:是民族國家興起、新航路開辟和殖民運動的產物,也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從內容和影響上看:世界邊界更清晰,極大推動了地理知識的傳播與更新,使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更開闊;促進了科學研究的進步;有利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海外貿易和世界經濟聯系的加強提供條件;有利加強國家認同和民族意識;但也促進殖民擴張和全球霸權競爭。
【詳解】(1)本題是原因題。時空:17-18世紀(法國)。據材料一“新航路開辟帶來了海量的圖文信息與資料”可知,新航路開辟帶來更豐富的地理信息;據材料一“地理學、天文學的發展孕育了新的制圖技術,與此同時,蝕刻印刷工藝也得到了普及”可知,地理學、天文學、蝕刻印刷工藝的發展和普及;據材料一“新地圖的出版與貿易很快風靡歐洲各國”可知,制作和銷售地圖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據材料一“三十年戰爭(1618-1648)與主權國家的興起則進一步刺激了公眾對空間及地緣政治的興趣”可知,三十年戰爭和法國民族國家的興起;據材料一“海外殖民事業”可知,海外殖民活動的發展;據材料一“作為這一時期崛起的歐陸霸主,法國很快成為制圖業的重鎮”可知,法國的歐洲霸主地位;據材料一“新地圖的出版與貿易”“法國”可知,商人、君主對地圖制造業的支持。
(2)本題是認識題。時空:17-18世紀(歐洲)。從背景上看:據材料一“新航路開辟”“三十年戰爭(1618-1648)與主權國家的興起”“海外殖民事業”“地理學、天文學的發展孕育了新的制圖技術,與此同時,蝕刻印刷工藝也得到了普及”可知,是民族國家興起、新航路開辟和殖民運動的產物,也與科技進步密切相關;從內容和影響上看:據材料一“公眾對空間及地緣政治的興趣,人們開始熱衷于購買和閱讀地圖”可知,世界邊界更清晰,極大推動了地理知識的傳播與更新,使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更開闊;據材料二“世界的邊界被重新清晰界定,有市場和原材料開放潛力的地方被逐一進行了標注”及結合所學可知,為海外貿易和世界經濟聯系的加強提供條件;據材料二“重點突出的是英國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個殖民地與宗主國之間緊密的物質聯系。”可知,但也促進殖民擴張和全球霸權競爭。結合所學從國家認同和民族意識、科學研究的進步、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的角度。
18.(1)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地理位置優越;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民族意識覺醒,最早形成民族國家。
舉例:迪亞士到達好望角;達·伽馬到達印度;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
(2)影響:為西歐帶來了巨額財富,促進了西歐資本積累;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沉重災難;促進了東西方物質和金融交流;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大西洋沿岸;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
【詳解】(1)本題是背景題、特點題。時空是15-16世紀歐洲。原因:據材料“南部的葡萄牙和西班牙,處在地中海通往大西洋的出口處。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最先關注通往東方和中國的新航路的國家”得出葡萄牙和西班牙地理位置優越;據材料“在與阿拉伯征服者的戰斗中,激發了伊比利亞半島人民的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得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民族意識覺醒,最早形成民族國家。舉例:結合所學,1487年-1488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的支持下向東航行,發現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為后來開辟歐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奠定了基礎。1497年-1498年,達·伽馬在葡萄牙的支持下繞過好望角,成功到達印度,開辟了歐洲通往印度的新航線。1492年,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首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擴張奠定了基礎。雖然麥哲倫是葡萄牙人,但他是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于1519年-1522年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16-18世紀西歐。影響:材料所述“16-18世紀西歐東擴”指的是西歐國家的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活動。據材料“高額利率和巨大的財富”得出為西歐帶來了巨額財富,促進了西歐資本積累;結合所學,西歐國家的殖民活動給亞非拉地區帶來沉重災難,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殺,他們的文明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非洲人在三角貿易中成為奴隸。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據材料“擴大了東西方物資與金融交流”“東方的物資除傳統的絲綢、瓷器、香料外還有藥材、棉花、黃金、咖啡、茶葉等更多地流向西方;西方的毛織品尤其是白銀大量流向東方”得出促進了東西方物質和金融交流;結合所學,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商業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貿易中心逐漸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法國、荷蘭等新的商業強國崛起;結合所學,歐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業聯系,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19.(1)影響:加速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興起和發展;使世界各地區間的貿易聯系日益加強(或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損失和經濟上的落后;導致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
(2)條件:新航路的開辟;西班牙的殖民擴張;中國與美洲市場的互補;航海技術的發展。
【詳解】(1)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世界。影響:根據材料“16—18世紀的大西洋貿易,包括傳統意義上的三角貿易和直接貿易”和所學可知,加速了西歐的資本原始積累;根據材料“隨著大西洋貿易的發展,英國工業經濟迅速發展”可知,推動了工業革命的興起和發展;從世界聯系的角度來看,使世界各地區間的貿易聯系日益加強(或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從三角貿易的角度來看,造成了非洲人口的大量損失和經濟上的落后;從世界經濟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導致了世界經濟的不平衡發展。
(2)本題是原因題。時空是近代世界。條件:根據材料“1565年,西班牙開展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貿易’”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根據材料“西班牙政府每年都派遣滿載美洲白銀及商品的大帆船,從墨西哥駛往菲律賓馬尼拉”可知,西班牙的殖民擴張;根據材料“通過‘大帆船貿易’,美洲的金銀大量輸往亞洲,其中可能有一半運往中國”可知,中國與美洲市場的互補;從技術條件發展的角度來看,航海技術的發展。
20.
觀點:世界貿易的良性發展需要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
論證:新航路開辟后,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逐漸形成,東西方經濟交流顯著增加。東南亞作為香料產地,貿易迅速繁榮。頻繁的經貿交流和難以避免的貿易糾紛,推動了國際商業法規的出現。17世紀,歐洲商業集團利用東南亞經濟困境,加緊對其經濟控制和殖民壓迫。已有的國際商業法規遭到破壞,“當地習俗”成為殖民者維護利益的工具。此舉雖然有利于歐洲商人壟斷國際貿易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東南亞等地區的經濟利益,進而造成對世界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綜上所述,公正合理的國際貿易法規的制定,是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16-17世紀(世界)。根據材料“華商和歐洲貿易商不得不承認,紛爭的解決有了更好的辦法,判決時愈來愈參考成文法或先前的判例。”“為了盡可能壓低行政管理成本,他們往往試圖根據‘當地習俗’來統治,因為他們認為那是最易施行的法律。”可見16~17世紀的東南亞國際貿易發展存在不合理的現象,因此可擬定觀點為:世界貿易的良性發展需要公正合理的國際規則。然后,根據材料“16世紀時,由于印度、歐洲、中國對東南亞香料的需求暴增,用來購買香料的白銀(大多數來自日本、秘魯)增加,東南亞貿易蓬勃發展,貿易糾紛日益增多,商業法應運而生”概括背景,即新航路開辟后,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貿易體系逐漸形成,東西方經濟交流顯著增加。東南亞作為香料產地,貿易迅速繁榮。頻繁的經貿交流和難以避免的貿易糾紛,推動了國際商業法規的出現。根據材料“17世紀中葉,中國、歐洲出現經濟大蕭條,對東南亞產品的需求暴跌,東南亞的許多王國變得愈來愈鄉村化,愈來愈不能包容異族和異族文化。”“為了盡可能壓低行政管理成本,他們往往試圖根據“當地習俗”來統治”得出,17世紀,歐洲商業集團利用東南亞經濟困境,加緊對其經濟控制和殖民壓迫,已有的國際商業法規遭到破壞,“當地習俗”成為殖民者維護利益的工具。此舉雖然有利于歐洲商人壟斷國際貿易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東南亞等地區的經濟利益,進而造成對世界整體經濟發展的影響。最后,結合所學知識得出,在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形成過程中解決利益和沖突需要秩序和法律兩種解決途徑。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法規即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是世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鹿县| 东港市| 都江堰市| 新乡县| 永定县| 徐闻县| 富蕴县| 乌苏市| 加查县| 荆州市| 师宗县| 自治县| 三亚市| 原阳县| 壶关县| 始兴县| 龙江县| 桂林市| 阜平县| 聊城市| 大理市| 海兴县| 黎川县| 南雄市| 天全县| 普定县| 江川县| 合阳县| 思茅市| 文昌市| 茶陵县| 磐安县| 盱眙县| 香港| 青河县| 奇台县| 商丘市| 江达县| 唐山市| 罗源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