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一 綜合達標測試卷(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19)必修一 綜合達標測試卷(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本冊綜合——2024-2025學年高一生物學人教版(2024)必修一單元達標測試卷
一、單選題
1.某研究小組的同學用相關試劑與甲、乙兩種溶液混合進行成分鑒定,實驗處理及現象如下表(“+”表示顯色,“++”表示顯色很深,“-”表示不顯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溶液 雙縮脲試劑 碘液 斐林試劑(水浴加熱)
甲 + - -
乙 - ++ -
A.甲溶液用高溫加熱冷卻后再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不會出現紫色
B.若實驗室缺少雙縮脲試劑A液,可通過斐林試劑甲液經清水稀釋配制
C.鑒定甲時,先加A液,振蕩后加入等量的B液
D.甲物質不可能是氨基酸
2.水分子中氫原子以共用電子對與氧原子結合。氧具有比氫更強的吸引共用電子對的能力,這使得氧的一端稍帶負電荷,氫的一端稍帶正電荷。水分子的空間結構及電子的不對稱分布,使水分子成為一個極性分子。水分子間也可相互吸引,它們間的靜電吸引作用會形成一種弱的引力,這種弱的引力稱為氫鍵,氫鍵易于形成和斷裂。錯誤的是( )
A.帶有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或離子)都易與水結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
B.氫鍵的存在,使水具有較低的比熱容,因此,水能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
C.氫鍵可以不斷地斷裂,又不斷形成,使水在常溫下能維持液體狀態,具有流動性
D.結合水與細胞中的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相結合,不易自由流動,無法參與生物化學反應
3.下列關于細胞主要化學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磷脂是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組成的
B.糖類可以少量轉化為脂肪,脂肪可大量轉化為糖類
C.人在患急性腸炎時,往往采取靜脈輸液治療,輸液的成分中含有葡萄糖
D.動物乳汁中的乳糖和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都屬于多糖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池塘中動植物種類繁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荷花和蜻蜓都含有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等結構層次
B.“蜻蜓立在小荷上”這一生命活動需要多種細胞的協調配合
C.荷花細胞中的化合物參與生命活動,這些化合物既是系統,也是生命系統
D.池塘是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小荷、蜻蜓和其他生物一起共同形成了群落
5.2024年4月29日,我國北極科考人員在位于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北極黃河站順冰蓋裂縫取的水樣中發現有若干種新單細胞生物,欲確定這些生物類別。以下與此無關的是( )
①核膜有無
②是否含光合色素
③細胞壁的有無
④細胞膜的有無
⑤DNA的有無
⑥核糖體的有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②④⑤
6.如圖表示1個由200個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分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蛋白質含有198個肽鍵
B.將第25位和第70位氨基酸水解,需4個H2O
C.該蛋白質至少含有402個C原子
D.該蛋白質至少含有202個O原子
7.某興趣小組對剛收獲的黃豆種子進行了一系列處理,如下圖所示,圖中①~⑤表示有關主要物質或結構,其中①②分別為干種子和烤熟的種子。下列有關解題思路錯誤的是( )
A.與曬干前相比,①的抗寒能力強,新陳代謝緩慢
B.③為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含量較低
C.在適宜條件下,②能夠萌發形成幼苗
D.④⑤分別為細胞中的自由水和結合水
8.某環狀多肽a的分子式為C22H32O12N6,其水解后共產生了下列3種氨基酸。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1個a分子水解后可產生3個谷氨酸
B.1個a分子中含有3個游離的羧基
C.該多肽a分子中含有5個肽鍵
D.形成多肽時產生的水分子中的氧來自羧基
9.圖中①②代表細胞中水的兩種存在形式,甲、乙、丙代表水的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甲表示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乙或丙可以表示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
B.生物體的含水量隨著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別
C.②為自由水,細胞代謝旺盛時該部分水的占比會下降
D.①/②的值上升時,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10.關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糖類、脂肪、蛋白質”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鑒定脂肪時,先用蘇丹Ⅲ染液染色,再滴1-2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
B.鑒定脂肪時,在低倍鏡下可觀察到清晰的橘黃色脂肪顆粒
C.鑒定還原糖時,可觀察到試管中由無色溶液變為磚紅色沉淀
D.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需水浴加熱2min才能看到紫色
11.對下列圖示的生物學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若圖①表示將顯微鏡鏡頭由b轉換成a,則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
B.若圖②是顯微鏡下某視野的圖像,則向左移動裝片能觀察清楚c處細胞的特點
C.將③細胞放大觀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轉動轉換器→移動標本→調節光圈→轉動細準焦螺旋
D.圖④中“?”處視野內可看到4個細胞,且視野明顯變暗
12.據報道,遨游太空五個月的水稻種子和航天員精心種植的“太空菜園”一起搭乘神舟十六號飛船返回地球。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太空菜園”中的蔬菜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群落層次
B.航天員長時間在失重狀態下工作,易流失鈣而導致肌肉無力
C.給農作物施肥時需進行適當澆水,Mg是構成葉綠素的一種大量元素
D.“太空菜園”中的蔬菜細胞內無機鹽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13.梨樹從土壤和空氣中吸收所需物質來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科學家發現梨的果肉細胞和葉肉細胞中的化合物不完全一樣。下列有關解題思路錯誤的是( )
A.梨的果肉細胞和葉肉細胞所含化合物的種類及含量都有差異
B.梨的果肉細胞和葉肉細胞所含元素的種類大致相同
C.生物體中的元素都來自自然界,故組成細胞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找得到
D.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14.“五谷宜為養,失豆則不良”,大豆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鈣、鉀、維生素等,是健康、營養、均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谷類細胞中含有豐富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纖維素
B.大豆煮熟后蛋白質變性,肽鍵斷裂,有利于消化吸收
C.動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固態
D.磷脂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
15.每年11月,安陸錢沖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的黃葉迎來最佳觀賞期。錢沖銀杏谷的物種繁多、分布面積廣,主要以銀杏、烏桕樹等為主,下列有關該景區生命系統結構層次排序正確的是( )
①銀杏的葉子
②烏桕樹的細胞
③銀杏細胞中蛋白質分子
④一棵烏桕樹
⑤銀杏谷的所有黃葉
⑥銀杏谷的所有銀杏樹
⑦銀杏谷的所有生物
⑧銀杏谷內所有動植物
A.③②①⑤④⑤⑧ B.②①④⑥⑧⑦ C.②①⑤④⑦ D.②①④⑥⑦
16.為確定鐵元素是否為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元素,某生物興趣小組成員用大豆幼苗作為實驗材料,并列出了一系列相關實驗方案,其中正確的設計是( )
①以土壤為基質盆栽,澆灌缺鐵的培養液
②以土壤為基質盆栽,澆灌蒸餾水
③以土壤為基質盆栽,澆灌含鐵的蒸餾水
④不用基質,只用完全培養液
⑤不用基質,用只缺鐵的完全培養液
⑥不用基質,只用蒸餾水
A.選擇①③進行實驗 B.選擇②③進行實驗
C.選擇④⑤進行實驗 D.選擇④⑥進行實驗
17.研究人員對分別取自3種不同生物的部分細胞(甲、乙、丙)進行解題思路、觀察和實驗,獲得的結果如下表,甲、乙、丙3種細胞最可能是( )
核膜 核糖體 細胞壁 光合作用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注:表中“√”表示“有”或“能”,“×”表示“無”或“不能”。
A.茶樹菇、熊貓、顫藍細菌
B.變形蟲、念珠藍細菌、小麥
C.色球藍細菌、草履蟲、酵母菌
D.綠藻、螞蟻、發菜
二、填空題
18.馬鈴薯和玉米等作物間作種植一直是中國西南地區馬鈴薯栽培的主要模式,馬鈴薯作為低矮作物,會受到玉米等高位作物的遮蔭影響,造成產量下降。為尋找合適的間作馬鈴薯品種以提高種植效益,科研人員選取麗薯6號和中薯20兩個品種進行遮光處理,培養一段時間后,測定相關光合特征參數,結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光合特征參數 麗薯6號 中薯20
自然光照 遮光70% 自然光照 遮光70%
凈光合速率/(μmol·m-2·s-1) 21.45 12.26 24.20 17.52
氣孔導度/(mol·m-2·s-1) 0.40 0.18 0.57 0.45
光補償點/(μmo·m-2·s-1) 45.83 19.05 27.31 17.75
呼吸速率/(μmol·m-2·s-1) 2.64 1.30 1.47 1.11
注:光補償點是指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的光照強度;氣孔導度表示氣孔張開的程度。
(1)遮光會使兩個品種馬鈴薯的最大光合速率降低,從光反應的角度解題思路,具體原因可能是________;從暗反應的角度解題思路,其原因是氣孔導度________,葉肉細胞________不足。
(2)若中薯20處于光補償點時,將麗薯6號置于其相同條件下能否生長 ________,此時麗薯6號葉肉細胞中產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
(3)以上兩個品種中,更適合與玉米等作物間作種植的是________。請答出兩點理由:________。
19.為了研究細胞器的功能,某同學將正常葉片置于適量的溶液B中,用組織搗碎機破碎細胞,再用差速離心法分離細胞器。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所用溶液B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
(2)離心沉淀出細胞核后,上清液在適宜條件下能將葡萄糖徹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
(3)將分離得到的葉綠體懸浮在適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氣釋放;如果在該適宜溶液中將葉綠體外表的雙層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填“有”或“沒有”)氧氣釋放,原因是____________。
(4)給農作物施肥______(填“過多”或“過少”)時,會因根系水分______(填“內流”或“外流”)引起“燒苗”現象。
20.在我國北方地區,氣溫驟變后常引發作物凍害,造成減產。科學家為研究低溫脅迫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進行相關研究,結果如下表所示。
光合色素(mg/L) 氣孔導度(μmol m2 s-1) 光合速率(μmol m2 s-1) 胞間CO2濃度(μL/L)
3°C處理 8.9 0.13 -0.35 454.5
正常培養 26 0.3 0.5 316
(1)“萬物生長靠太陽”,太陽光能的輸入、捕獲和轉化是生物圈得以維持的生物學途徑,主要依靠植物綠色細胞中的光合色素對光能進行捕獲。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提取葉片光合色素的試劑是_______,分離出的光合色素中含量相對最高的是_______色的葉綠素a,其主要吸收的光為_______(填“可見光”或“不可見光”)。
(2)結合表中信息,解題思路低溫脅迫下水稻生長狀態不佳,產量下降的原因:_______(答出兩點)。
(3)植物細胞膜是受低溫傷害的首要位點,當細胞遭遇低溫環境,其膜通透性會發生改變。相對電導率是低溫脅迫下植物細胞膜通透性的指標,其與植物抵抗低溫脅迫的能力呈反比。為改變水稻抵抗低溫的能力,科研人員對其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抗寒馴化,用電導法測定的結果如下:
①據實驗結果可知:隨抗寒馴化天數增多,水稻抵抗低溫能力_______。
A.持續增強B.先增強后相對穩定
C.持續減弱D.先減弱后相對穩定
②植物體內脫落酸通常在環境不佳時產生,故又稱為“逆境激素”。為探究脫落酸能否代替低溫進行水稻的抗寒馴化,研究人員利用電導法進行實驗。實驗思路為:
Ⅰ.將長勢一致的水稻均分為_______組,并對每組水稻進行編號;
Ⅱ.每組施加的處理分別為:_______;
Ⅲ.每間隔一定時間檢測各組相對電導值。
21.用2mol·L-1的KNO3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別浸泡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原生質體(植物細胞去除細胞壁后的結構)的體積變化情況如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時間/s/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溶液 0 60 120 180 240
A 100 61 45 62 100
B 100 40 35 30 30
(1)該實驗選擇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從細胞結構方面解題思路,原因是_______。
(2)根據表格數據可判斷,溶液A很可能為2mol·L-1的_______溶液,判斷依據是_______。
(3)浸泡在溶液B中的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在0~120s的變化說明,細胞的_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能力逐漸增強。
(4)在180s時,處于2mol·L-1溶液B中細胞的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_______;與120s時相比,180s時溶液A中植物細胞的中央大液泡的體積_______,顏色_______。
(5)在240s時,溶液A中的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初始狀態時的細胞液濃度。
參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甲溶液用高溫加熱冷卻后其中的蛋白質空間結構遭到破壞,但其中的肽鍵并未斷裂,因此,則再用雙縮脲試劑鑒定仍會出現紫色,A錯誤;
B、斐林試劑的甲液和雙縮脲試劑的A液均是0.1%NaOH溶液,因此,若實驗室缺少雙縮脲試劑A液,可直接用斐林試劑甲液代替,B錯誤;
C、甲為蛋白質類物質,鑒定甲時,先加A液NaOH溶液1ml,振蕩后加入B液CuSO4溶液4滴,C錯誤;
D、甲能與雙縮脲試劑反應,說明是蛋白質類物質,D正確。
故選D。
2.答案:B
解析:A、水分子是極性分子,易與帶正電荷或負電荷的分子結合,因此,水是良好的溶劑,A正確;
B、氫鍵的存在使水具有較高的比熱容,水的這種特性,對于維持生命系統的穩定性十分重要,B錯誤;
C、氫鍵可以不斷地斷裂,又不斷形成,使水在常溫下能維持液體狀態,具有流動性,C正確;
D、結合水與細胞中的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相結合,不易自由流動,是組成細胞的重要成分,無法參與生化反應,D正確。
故選B。
3.答案:C
解析:A、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組成的,并非由三分子脂肪酸和一分子甘油組成的,A錯誤;
B、糖類可以少量轉化為脂肪,但脂肪只能少量轉化為糖類,B錯誤;
C、人在患急性腸炎時,消化功能下降,往往采取靜脈輸液治療,輸液的成分中含有葡萄糖,因為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可被人體直接吸收,C正確;
D、動物乳汁中的乳糖屬于二糖,植物細胞中的纖維素屬于多糖,D錯誤。
故選C。
4.答案:C
解析:A、荷花是植物,具有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等結構層次,但不具有系統這一結構層次;蜻蜓是動物,具有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等結構層次,A正確;
B、蜻蜓是多細胞動物,“蜻蜓立在小荷上”這一生命活動需要多種細胞的協調配合,B正確;
C、荷花細胞中的化合物參與生命活動,這些化合物既是系統,但不是生命系統,生命系統的最基本的結構層次是細胞,C錯誤;
D、生態系統是生物群落與他的無機環境相互形成的統一整體,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所有的種群組成一個群落,池塘是一個生態系統,其中的小荷、蜻蜓和其他生物共同形成了群落,D正確。
故選C。
5.答案:C
解析:①核膜的有無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可確定這些生物類別,①正確;
②是否含光合色素,含有光合色素的是植物或藍細菌,沒有光合色素的是動物或其他原核生物,可確定這些生物類別,②正確;
③原核生物有細胞壁,真核生物中的單細胞原生動物沒有細胞壁,可確定這些生物類別,③正確;
④所有的細胞結構中都含有細胞膜,不能作為分類的依據,④錯誤;
⑤DNA的有無不能用于判斷該單細胞生物的類別,因為所有的細胞中都含有DNA,⑤錯誤;
⑥核糖體普遍分布在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中,因此根據核糖體的有無不能確定這些生物的類別,⑥錯誤;
綜上所述,C正確。
故選C。
6.答案:C
解析:A、由于兩條肽鏈之間又形成了2個肽鍵,所以該蛋白質含有的肽鍵數=200-2+2=200個,A錯誤;
B、第25位和第70位的氨基酸都有3個肽鍵與其他氨基酸相連,所以將第25位和第70位氨基酸水解掉需要6個水分子,B錯誤;
C、每個氨基酸至少含有2個C原子,據圖可知,25號和165號氨基酸的R基中至少含有一個C原子,故該蛋白質至少含有2×200+2×1=402個C原子,C正確;
D、該蛋白質中一定含有氧原子的位置有:每條肽鏈末端游離的羧基中,共4個氧原子,每個肽鍵一側有1個氧原子,共200個氧原子,所以該蛋白質至少含有204個氧原子,D錯誤。
故選C。
7.答案:C
解析:A、與曬干前相比,①中自由水含量減少,細胞中結合水占比增加,代謝減弱,抗寒能力增強,A正確;
B、③為點燃之后的灰燼,是無機鹽,僅占細胞鮮重的1%~1.5%,B正確;
C、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是經過烘干失去了結合水的種子,已經失去活性,不能萌發形成幼苗,C錯誤;
D、種子曬干過程主要丟掉自由水,烘干過程主要丟掉結合水,D正確。
故選C。
8.答案:C
解析:A、這3種氨基酸中每種氨基酸均只含一個氨基即一個N原子,根據分子式中氮原子含量為6可判斷該環狀多肽是由6個氨基酸脫水縮合而成,這3種氨基酸中只有谷氨酸含有2個羧基,根據氧原子數目計算,多肽中的氧原子數=谷氨酸×4+(6-谷氨酸數)×2-6個H2O中的O=12,計算可知谷氨酸數目為3,A正確;
B、多肽中含有的羧基數=肽鏈數+R基中的羧基數,由于該多肽是環狀結構,且含有3個谷氨酸,故1個a分子中含有3個游離的羧基,位于3個谷氨酸中的R基,B正確;
C、圖示為環狀多肽水解后產生的3種氨基酸,這3種氨基酸均只含有1個N原子,因此根據多肽中的N原子數目可知該多肽是由6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由于是環狀結構,故含有6個肽鍵,C錯誤;
D、形成多肽時產生的水分子中的氧來自羧基,氫原子來自氨基和羧基,D正確。
故選C。
9.答案:C
解析:A、解題思路題圖,水的存在形式②有多種功能,故②為自由水,則①為結合水。結合水的功能為組成細胞結構,②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劑、能運送營養物質和代謝的廢物、參與生化反應,為細胞提供液體環境等功能,故圖中甲表示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乙或丙可以表示運輸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A正確;
B、生物體的含水量隨著生物種類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如水生物含水量一般來說大于陸生生物含水量,B正確;
C、圖中②指的是自由水,自由水相對含量越高,細胞代謝越旺盛,故細胞代謝旺盛時該部分水的含量會增多,C錯誤;
D、①為結合水,②為自由水,①/②的比值增大時代謝水平降低,提高植物抗寒性、抗旱性等抗逆能力,D正確。
故選C。
10.答案:A
解析:A、鑒定脂肪時,先用蘇丹Ⅲ染液染色,再滴1-2滴體積分數50%的酒精洗去浮色,便于實驗現象的觀察,A正確;
B、鑒定脂肪時,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清晰的橘黃色脂肪顆粒,B錯誤;
C、還原糖的鑒定試劑是斐林試劑,斐林試劑本身是藍色,因此鑒定還原糖時,可觀察到試管中由藍色溶液變為磚紅色沉淀,C錯誤;
D、用雙縮脲試劑鑒定蛋白質時,不需要水浴加熱,D錯誤。
故選A。
11.答案:C
解析:A、物鏡越長,放大倍數越大,目鏡越短,放大倍數越大。ab有螺紋,屬于物鏡,b比a長,說明b的放大倍數大于a。從高倍鏡換成低倍鏡,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增多,A正確;
B、顯微鏡下成的是倒像,若圖②要觀察清楚c處細胞的特點,仍應向左移動裝片,B正確;
C、將③細胞放大觀察,正確的操作順序是移動標本,將目標移到視野中央,然后轉動轉換器換高倍鏡,再調節光圈使視野明亮,最后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清晰,C錯誤;
D、圖④中原來放大100倍時有64個細胞,換為400倍(放大倍數變為原來的4倍),視野內可看到的細胞數為64×(1/4)2=4個,且高倍鏡下視野明顯變暗,D正確。
故選C。
12.答案:C
解析:A、“太空菜園”中的蔬菜包含多個品種,只是構成群落的一部分,蔬菜不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群落層次,A錯誤;
B、航天員長時間在失重狀態下工作,易流失鈣而導致肌肉抽搐,血液中鈣太多會導致肌肉無力,B錯誤;
CD、無機鹽在細胞內主要以離子形式存在,給農作物施肥時需進行適當澆水,便于肥料溶化,有利于農作物吸收,Mg是構成葉綠素的一種大量元素,C正確,D錯誤。
故選C。
13.答案:D
解析:A、由題意可知,梨的果肉細胞和葉肉細胞中的化合物不完全一樣,據此可推知梨的果肉細胞和葉肉細胞所含化合物的種類及含量都有差異,A正確;
B、不同細胞所含化學元素的種類大致相同,B正確;
C、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物質,歸根結底是從無機自然界中獲得的,因此生物體中的元素都來自自然界,組成細胞的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找得到,C正確;
D、組成細胞的各種元素大部分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錯誤。
故選D。
14.答案:D
解析:A、糖原是動物細胞中的多糖,不存在于谷類細胞,A錯誤;
B、蛋白質變性,肽鍵不發生斷裂,B錯誤;
C、動物脂肪大多含有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固態,C錯誤;
D、磷脂是構成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膽固醇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D正確。
故選D。
15.答案:D
解析:①銀杏的葉子是器官;
②烏桕樹的細胞是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的細胞層次;
③銀杏細胞中蛋白質分子不屬于生命系統結構層次;
④一棵烏桕樹屬于個體;
⑤銀杏谷的所有黃葉不構成生命系統結構層次;
⑥銀杏谷的所有銀杏樹屬于種群;
⑦銀杏谷的所有生物屬于群落;
⑧銀杏谷內所有動植物(沒有包括所有生物)不構成生命系統結構層次。
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綜上所述,以上生命系統結構層次排序正確的是②(細胞)①(器官)④(個體)⑥(種群)⑦(群落),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6.答案:C
解析:解題思路題意,本實驗目的是探究鐵元素是否為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元素,則實驗的自變量是鐵元素的有無,因變量是植物的生長情況,實驗設計應遵循對照與單一變量原則,故應選擇:④不用基質,只用含鐵的培養液和⑤不用基質,只用不含鐵的培養液,在相同條件下培養后,觀察植物生長情況。
故選C。
17.答案:D
解析:甲細胞中有核膜,為真核生物,同時能進行光合作用,且含細胞壁,最可能為植物細胞,即甲為綠藻;乙細胞中有核膜,為真核生物,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不含細胞壁,最可能為動物細胞,即乙為螞蟻;丙細胞中無核膜,為原核生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含有細胞壁,即丙為發菜,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18.答案:(1)遮光后光能不足,光反應減弱,光反應產物ATP和NADPH減少;下降;從外界環境吸收的CO2
(2)否;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基質
(3)麗薯6號;遮光處理后,與中薯20相比麗薯6號光補償點低,呼吸速率低,凈光合速率高,與玉米等作物間作種植麗薯6號干重增加多
解析:(1)在光反應階段發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遮光后光能不足,光反應減弱,光反應產物ATP和NADPH減少;暗反應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從暗反應的角度解題思路,遮光導致氣孔導度下降,葉肉細胞從外界環境吸收的CO2不足。
(2)由圖表可知中薯20的光補償點低于麗薯6號的,當中薯20處于光補償點時,將麗薯6號置于其相同條件下,麗薯6號的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干重減少,植株無法生長;此時,麗薯6號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葉肉細胞內產生ATP的部位有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基質。
(3)由圖表可知,遮光處理后,與中薯20相比麗薯6號光補償點低,呼吸速率低,凈光合速率高,與玉米等作物間作種植麗薯6號干重增加多,更適合與玉米等作物間作種植。
19.答案:(1)pH應與細胞質基質的相同,滲透壓應與細胞內的相同
(2)細胞質基質組分和線粒體
(3)有;類囊體膜是H2O分解釋放O2的場所,葉綠體膜破裂不影響類囊體膜的功能。
(4)過多;外流
解析:(1)將正常葉片置于適量的溶液B中,為防止葉片失水,應保證pH與細胞質基質的相同,滲透壓與細胞內的相同。
(2)葡萄糖在有氧呼吸過程中能徹底氧化分解,在真核細胞中有氧呼吸場所為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
(3)由于類囊體膜是水分解釋放氧氣的場所,葉綠體外表的雙層膜破裂不影響類囊體膜功能,故有氧氣釋放。
(4)“燒苗”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在給農作物施肥時過多,導致土壤中的濃度太高,植物根系水分流失。
20.答案:(1)無水乙醇;藍綠;可見光
(2)低溫導致光合色素的含量降低,影響了光合作用的進行;同時溫度降低也影響了相關酶的活性,導致光合速率降低
(3)B;三組;一組用(適當濃度的)脫落酸處理(并在常溫下培養),一組(用等量的清水處理并)在低溫下培養,一組(用等量的清水并)在常溫下培養(或答:不進行任何處理)
解析:
21.答案:(1)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有細胞壁、紫色的中央大液泡
(2)KNO3;溶液A中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先減小后復原,說明溶液A中的溶質可以進入液泡內使細胞液濃度增大,而KNO3能被植物吸收進入細胞液,蔗糖(在一定時間內)不能被植物吸收進入細胞液
(3)吸水
(4)蔗糖溶液(或溶液B);變大;變淺
(5)大于
解析:(1)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有細胞壁、紫色的中央大液泡,最容易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
(2)溶液A中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先減小后復原,說明溶液A中的溶質可以進入液泡內使細胞液濃度增大,而KNO3能被植物吸收進入液泡,使細胞液濃度變大,蔗糖在一定時間內不能進入細胞液。
(3)浸泡在溶液B中的原生質體的相對體積在0~120s內逐漸減小,說明細胞正在不斷失水。由于細胞失水,細胞液的濃度會逐漸增大,因此細胞的吸水能力也會逐漸增強。
(4)細胞壁是全透的,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因此,在一定時間內,蔗糖可以通過細胞壁而不能通過原生質層。在180s時,處于2mol·L-1溶液B中細胞的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充滿了蔗糖溶液;與120s時相比,180s時溶液A中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后復原,細胞吸水,中央大液泡的體積變大,顏色變淺。
(5)在240s時,溶液A中的植物細胞原生質體相對體積與之前相同,但是有部分KNO3已進入液泡,與初始狀態相比,細胞液濃度變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山| 潞西市| 普宁市| 松溪县| 吉木乃县| 武定县| 界首市| 英德市| 临湘市| 鹤岗市| 当雄县| 宜春市| 玉田县| 博白县| 滕州市| 老河口市| 修文县| SHOW| 历史| 孟津县| 遂川县| 乌鲁木齐市| 西充县| 新密市| 松溪县| 宣武区| 浦县| 陈巴尔虎旗| 潜山县| 邢台县| 赤壁市| 同仁县| 平和县| 大邑县| 抚远县| 即墨市| 治县。| 苍山县| 乐陵市| 于都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