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1.“在1952年、1953年,甚至把建設急需的理工科大學生,提前一年畢業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畢業生分配的基本方針是:集中使用,重點配備。配備的重點是基本建設的施工、設計方面和高校的助教、研究生。1953年寒假重點分配到重工業、國防工業各部門的畢業生,占畢業生總數的43%。”這是因為( )A.社會主義改造急需人才 B.“一五”計劃建設迫切需要C.土地改革的成果需鞏固 D.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2.鄧小平曾經指出:“環顧全球,今天世界上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沒有一個是閉關自守的。”基于這種認識,他( )A.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B.推動建立了我國的經濟特區C.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 D.推動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3.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經過八年持續努力,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960多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體現了( )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豐碩成果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實現歷史性突破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D.我國已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4.下圖為紅色文物“一面布滿381個彈孔的紅旗”。曾高高飄揚在上甘嶺陣地,上寫:英勇前進。將紅絮插到駕駛的車地上。它生動詮釋了( )A.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B.敢為人先首創精神C.偉大艱苦創業精神 D.執政為民奉獻精神5.《最寒冷的冬天》中寫道:“中國人用簡陋的武器,憑借他們的獨創性、戰士的勇敢, 在朝鮮半島與美國人平分秋色。戰爭結束后,世界各國不得不正視這個正在緩緩升起的東方大國。”據此可知,這場戰爭( )A.打開了中國外交新局面 B.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C.完成了祖國大陸的統一 D.壯大了社會主義的力量6.實現國家工業化,建設世界工業強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一“夢想”,新中國于1953年開始( )A.推行農業合作化 B.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C.建立鄉鎮企業 D.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7.據1954年9月《人民日報》報道:在全國人民普選的基礎上,各地選出1226名代表,其中包括177名少數民族代表,147名婦女代表。這些代表齊聚北京中南海參加會議,共商國是。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七大 B.開國大典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8.萬隆會議形成的和平相處、友好合作十項原則規定:承認一切種族的平等,承認大小國家的平等;不干涉或不干預他國內政。由此可見,與會國的目的是( )A.進行軍事結盟 B.反對霸權主義C.獨立發展經濟 D.結束美蘇冷戰9.“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它使中國人民徹底掃除了近代以來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恥辱,奠定了新中國在亞洲和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這段話評論的是( )A.開國大典 B.辛亥革命 C.抗日戰爭 D.抗美援朝10.如下表為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和聯合國軍損失對比表。這一對比可以反映( )項目 坦克(輛) 飛機(架) 火炮(門) 艦艇(艘)志愿軍損失 9 231 4 371 —聯合國軍損失 3064 12 224 7 695 257A.中國陸海空軍的強大實力 B.中國已經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C.美國士兵作戰能力不夠強 D.志愿軍不畏強敵、作戰能力強11.1954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_★_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_★_”應填寫的是(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一國兩制”構想 D.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2.我國在公私合營過程中采取的創造性舉措是( )A.平均分配 B.無償沒收 C.贖買政策 D.成立合作社13.從“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再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以上變化說明我國已經逐步建立( )A.社會主義制度 B.市場經濟體制C.計劃經濟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4.1955年,周恩來在某個國際會議上說,中國代表團參加會議的目的“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據此判斷,該會議是( )A.日內瓦會議 B.萬隆會議C.中非合作論壇 D.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15.下圖的時間軸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不同發展階段。其中,出現最嚴重挫折的時期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6.下面是小明同學制作的知識卡片,橫線處應填( )祖國統一 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 1992年 1997年香港回歸 2005年《反分分裂國家法》通過 2008年兩岸實現“三通”A.澳門回歸B.海基會和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C.汪辜會談D.中英兩國政府正式簽署聯合聲明17.下表所示為新中國評選的部分特級戰斗英雄。他們共同的精神特質是( )人物 事跡楊根思 抗美援朝,抱著炸藥包沖向敵群邱少云 抗美援朝,執行潛伏任務時在烈火中犧牲黃繼光 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用身體堵住敵人的機槍射口A.勇于犧牲、保家衛國 B.自強不息、敢于創新C.自力更生、勇攀高峰 D.信念堅定、講信修睦18.根據下表提供的信息,判斷★處的歷史人物應是( )姓名 生卒年 經歷 主要榮譽★ 1922-1964 生前任蘭考縣委書記,同全縣干部和群眾一起,與深重的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努力改變蘭考面貌 “黨的好干部”A.焦裕祿 B.王進喜 C.雷鋒 D.鄧稼先19.2024年3月25日至4月11日,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率團來大陸參訪,下表是各方反映情況。據下表可知( )3月27日 國臺辦:歡迎馬英九先生率團來訪,會妥善做好活動安排4月1日 國民黨黨團:馬英九此行是和平之旅,應正向看待4月2日 臺民眾挺馬英九赴陸交流,不希望兩岸開戰4月7日 隨馬英九來訪臺青:傳承中華歷史文化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4月11日 馬英九返臺重提九二共識:我們都是炎黃子孫A.和平發展符合兩岸期待 B.中華文明居于世界領先地位C.國共兩黨政治目標相同 D.“一國兩制”獲得廣泛認同20.1962年,英美合作電影《007之諾博士》中,塑造了醉心于發動核戰爭的中國人形象;2009年措寫“地球毀滅”的美國電影《2012》中,中國則成了全世界的避難所。這種變化反映了( )A.中國外交政策趨于成熟 B.中美相互交流得到發展C.美國文化不受政府干預 D.中美戰略利益實現一致21.1964年上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從創作到演出都邀請了各民族的文藝工作者作為代表,吸收了一批民族曲目。由此可見,我國注重( )A.維護民族地區的繁榮 B.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C.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D.保障少數民族自治的權利2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多邊經貿規則覆蓋面大大拓展,全球產業供應鏈更加完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連續多年達到30%左右。可見,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A.促使跨國公司影響增大B.導致出現貿易保護主義C.消除了對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脅D.推動了經濟全球化進程23.1979年10月《人民日報》的子報——《市場報》正式創刊,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誕生的第一份經濟類報紙。1980年,《人民日報》改版,開辟了《經濟簡訊》等新欄目,經濟新聞成為報道重點,篇幅和數量不斷增加。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雙百”方針的提出 B.國企改革取得顯著的成效C.經濟特區的建立 D.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24.《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發表后,1978年下半年,全國圍繞真理標準問題召開的討論會等共有70多場。中央和省級報刊登載的相關文章共有650余篇。據此可知該文章在當時( )A.促進了思想解放熱潮出現B.推動改革開放的深入擴展C.推動黨的工作中心轉移D.破除“右”的錯誤的束縛25.從此,西藏人民永遠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在祖國大家庭里走上了團結、進步、發展的光明大道。這是西藏由貧窮落后走向文明進步的偉大轉折,是西藏各族人民獲得新生的歷史起點,是世界人權史、中國現代史、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光輝篇章。材料中的“從此”指的是( )A.新中國的成立 B.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C.開國大典 D.西藏和平解放26.2023年4月,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中法雙方達成一系列合作協定。兩國決定加強農業、農食、獸醫和植物檢疫領域伙伴關系,中方愿同法方打造“從法國農場到中國餐桌”的全鏈條快速協同機制。這一事件( )A.實現了中國同西方大國關系的突破 B.實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深化了中國同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 D.表明了中法攜手合作謀求互利共贏27.微信支付、刷臉支付、數字人民幣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出現,大大便捷了人們的生活。這反映出(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人們消費觀念在不斷變化C.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D.網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28.林則徐說,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禍避趨之;近代作家艾青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解放軍戰士陳祥榕說,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這些炙熱的話語( )A.表明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B.延續著愛國主義的精神C.反映了與時俱進的思想 D.體現了救亡圖存的奮斗29.中國首席談判代表談道:“大會結束以后,我接受了中外記者的采訪,當時我用了一個字來表達當時興奮和自豪的心情——‘爽’!確實經過那么多年的談判,中國終于回到了世界經濟的大舞臺。回想多年的談判,確實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其中,最艱難的談判是和美國代表團進行的……”中國參加材料中的“大會”是( )A.為了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 B.為了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為了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D.討論新中國成立的問題30.“12月22日,大會閉幕。這一天是冬至,卻是新中國改革開放的‘立春’。從這一天開始,中國走出了1957年下半年以來長達21年的‘左’的陰影;從這一天開始,中國走上了騰飛之路。”材料中的“大會”是指( )A.中共八大 B.十一屆三中全會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萬隆會議31.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的歌詞:“人民戰士驅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 上面歌詞體現了20世紀50年代中國人民( )A.士氣旺盛,武器裝備精良 B.熱情好客,彰顯禮儀風范C.愛好和平,打擊美國霸權 D.努力生產,支援工業建設32.2024年9月5日上午,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同所有非洲建交國的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關系層面。這體現了中非兄弟般的深厚友誼。這種友誼開始于( )A.開羅會議 B.雅爾塔會議 C.萬隆會議 D.日內瓦會議33.美國人大衛在《最寒冷的冬天》一書中寫道:“如果說中國當時還缺少把美國人趕出臺灣的武器,那么他們利用充裕的人力,他們的獨創性和戰士的勇敢,在朝鮮半島與美國人平分秋色。戰爭結束后,每個人都不得不另眼看待這個正在緩緩升起的東方大國。”材料表明( )A.戰爭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B.通過這場戰爭中國人民站起來了C.戰爭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外交環境D.中國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34.1971年7月6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在堪薩斯城發表講話,把世界分為五極,稱中國是五極之一,第一次對中國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謂。“第一次對中國使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謂”表明( )A.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美國霸權受到嚴重威脅D.中美關系開始走向緩和35.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拒絕與周恩來握手;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他與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周恩來伸出了手。這兩次“握手”事件表明( )A.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B.改善關系只是美方的需要C.美國主導了中美的外交關系D.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36.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陸續收復了超過40個南沙島礁,包括安達礁、半路礁.仙賓礁等。同時,我國在南沙群島建設了多個基地和設施,為軍民提供便利。這表明,人民海軍的強大( )A.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實力B.維護了世界和平與發展C.提高軍隊的現代化水平D.捍衛了祖國的領土主權37.下圖是1979-1989年中國對美出口統計圖,下列對這一時期中國對美國出口金額出現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B.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D.美蘇兩極格局結束38.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續寫“飛天傳奇”。下列選項與上述成就屬于同一領域的是( )A.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B.1965年,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D.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39.歷史老師在黑板上展示了“一五計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三大改造”等內容。由此可知,同學們在學習( )A.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 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C.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D.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40.它是歷史上第一次由亞非國家自己處理自身事務的國際會議。會議的圓滿成功加快了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步伐,增進了亞非國家之間的交往和了解,為相互間的友誼、諒解和合作創造了基礎。材料所說的“會議”( )A.最終解決了朝鮮半島的和平問題B.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興起C.促使國際工人運動有了統一組織D.形成了團結協作的萬隆精神41.“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軌跡像個元寶形(見下圖),開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圖中C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武昌起義的勝利 B.中國共產黨領導C.北伐的勝利進軍 D.國共第二次合作42.曾任我國駐聯合國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寫詩:“粵海銷煙揚我威,但悲港島易英徽。前仇舊恨今盡雪,只緣華夏已騰飛。”詩句中“前仇舊恨今盡雪"的指的是( )A.西部大開發 B.香港回歸祖國C.澳門回歸祖國 D.達成“九二共識”43.美國經濟學家弗理德曼訪問中國后寫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與服裝明顯多元化,農業改革效果十分明顯……私營企業有所發展……”出現上述場景的主要原因是( )A.私有經濟主體地位上升 B.農民獲得了土地所有權C.入世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D.改革開放改變了社會面貌44.1950年1月,英國在西方國家中率先承認新中國,希望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50年3月中英建交談判在北京拉開帷幕,到10月,英國對華政策趨于消極。直到1954年4月英方表示愿意改善中英關系,雙方重啟談判,于6月宣布建立代辦級外交關系。由此判斷,造成中英談判進程中斷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戰爭C.美蘇冷戰 D.西藏和平解放45.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走上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道路。三者的共同點是( )A.從中國的國情出發 B.堅持工農武裝割據C.借鑒蘇聯建設經驗 D.以經濟建設為中心46.2024年10月4日《經濟日報》報道:“2023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總量突破3.3萬億元,達到33357.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增速高于‘十四五’時期‘年均增長7%以上’的規劃目標。“該報道說明中國( )A.加快推進科技自立自強 B.路身發達國家行列C.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就 D.國際地位不斷提高47.以下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供了思想理論指導的是( )A.“以階級斗爭為綱”理論 B.“兩個凡是”思想C.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D.科學發展觀48.在《南京工業遺產》一書中提到新中國成立后,積極挽救民族工藝,大力扶植傳統優良產品云錦。1956年1月1日,中興源絲織廠與南京11家小絲綢廠合并,經過改組實行公私合營,經政府正式批準掛牌,定名為公私合營南京中興源絲織廠。使云錦煥發生機的這一改組屬于( )A.第一個五年計劃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D.對農業、手工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49.1971年10月,新聞媒介評論道:“中國是在自己不在場的情況下,受到聯大三分之二以上國家的祝福,使聯合國發生根本變化。”這里的“根本變化”是指(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了國際共識B.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C.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D.中美兩國已經正式建交50.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號乘組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密切協同,在空間站機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員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間站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設備設施巡檢等任務,這標志著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再上新臺階。請問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是( )A.東方紅一號 B.神舟一號 C.神舟五號 D.神舟十三號5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列不能反映這一變化的是( )A.自駕游成為人們休閑的一種方式 B.“低碳”和“原生態”生活成為時尚C.輕松愜意地網上淘寶、聊天交友 D.人們憑借糧票到市場上去購買大米52.小說《大江大河》中說,“吉恩顧慮的國外投資能否被允許進入等問題可能因企業自主權的擴大而迎刃而解。他們都認定中國的改革開放實際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階段”是指( )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B.城市經濟體制改革C.建立市場經濟體制 D.加入世界貿易組織53.1951年4月22日,阿沛·阿旺晉美率領的西藏代表團抵達北京,和平談判終于開啟。對立、僵持、相互退讓、再度出現僵持,談判可謂一波三折。懂大局、善理解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最終簽訂了《十七條協議》,實現了西藏的和平解放。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 )A.祖國大陸實現了和平統一 B.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D.西藏和平解放的艱難性54.“它”是新中國法制建設進程中無法繞開的節點,是憲法探索道路上的坐標,在1949年指引著新中國的誕生,成為法制之路的原點。材料中的“它”是( )A.《中國土地法大綱》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期末專題訓練:選擇題》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A A B B C B D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D B D B A A A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D D A D D D B C B題號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C C A D D D C C B D題號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答案 B B D B A A C C C C題號 51 52 53 54答案 D B D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