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綜合題--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綜合題--2024-2025學年統編版八年級下冊歷史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綜合題
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
材料:在5000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近代以來,隨著清王朝被推翻和共和政體的建立,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致力于外交上的建設和尋求外交上的平等地位……中國共產黨則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外交目標是維護世界和亞太地區的和平,在本國獨立的基礎上堅決支持周邊國家實現民族獨立的立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根據世界體系的動態變化,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等國際關系思想。
——摘編自唐蓮《中國和平外交政策演進歷程及基本經驗研究》
(1)根據材料,列出2個中國古代追求和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理念的外交史實。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共七大提出外交目標的歷史背景。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歷程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20字左右)
2.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它曾經多次出國擔任友好使者,為發展對外友好關系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新中國建立初期,我國與部分建交國家進行動物交流。1957年開始,作為國禮,大熊貓被先后贈予蘇聯、朝鮮。1958年,美國民間機構委托奧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動物與中國交換大熊貓,美國政府拒絕大熊貓入境,稱之為“Communistpanda”(共產主義熊貓)。
1972年,中國將兩只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友誼大使贈送給美國,我國政府先后向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和聯邦德國贈送大熊貓。大熊貓展示出了驚人的魅力,成為最受歡迎的形象。1982年后,由于擔心數量非常有限的大熊貓種群日益減少,以傳統贈送方式進行的“熊貓外交”有所轉型,主要通過“巡展與商業性”的租借方式開展“熊貓外交”。西方主流媒體出現“Pandadiplomacy”(熊貓外交)一詞,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愛)、good-will(好運)形容熊貓,稱其為中國人民的友好大使。
1992后,大熊貓逐漸成為更具代表性的中國文化形象。大熊貓帶著“和平”和“友誼”的寓意,拉近了海外公眾和中國之間的距離,給中國形象添加了“溫情”“友好”的一面。媒體及文化產品中大量出現熊貓形象:好萊塢《功夫熊貓》系列承載個人奮斗、個人英雄主義等“美國夢”典型元素;“iPanda熊貓頻道”直播平臺在全世界擁有大量粉絲。大熊貓更成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2018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趙麗君、鄭保衛《國家形象視角的“熊貓外交”研究》等
(1)“熊貓外交”體現了新中國外交的發展歷程。請依據材料和所學概括“1958年,美國政府拒絕大熊貓入境”和“1972年,中國將兩只熊貓“玲玲”和“興興”作為友誼大使贈送給美國”的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指出中國開展“熊貓外交”方式的變化。
(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內容,分析“熊貓外交”的影響。
(4)新形勢下,我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你認為應如何“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鴻章因為洋務,被天下的讀書人唾罵,也因為洋務,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責備他,惋惜他,也是因為洋務……李鴻章出生以來,實為中國與世界發生密切關系的時代,也是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艱難的時代。
——梁啟超《李鴻章傳》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外交一直在不斷調整以助力國家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始步入世界政治舞臺:70年代,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為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和轉變提供了機遇;90 年代至 21世紀初,我國外交工作推動了祖國統一大業的發展;進入新時代(2012 年黨的十八大至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外交的主題詞是民族復興,人類進步。
(1)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梁啟超對李鴻章推崇與惋惜的史實依據。根據材料一,歸納梁啟超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具體史事,構建關于新中國外交的知識結構。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的認識。
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新中國成立之初,人民解放軍只是單一陸軍,陸軍基本上是步兵。之后陸續建立海軍、空軍、火箭軍等軍種以及下屬各技術兵種。軍事工廠最初只能小批量生產舊式武器裝備,20世紀50年代起,我國開始重點建立軍工企業,并逐步構建起我國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改革開放后,國家制定了“863”計劃,武器裝備建設被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地地淵際導彈試驗、潛地導彈發射成功,導彈核潛艇建成下水。跨入新時代后,我國不斷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已經由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變。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等相繼頒布,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深入人心。
——摘編自郭修起《新中國7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成就與啟示》
(1)依據材料概括新中國國防建設的成就。
(2)結合所學,說明國防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
(3)2024年是人民空軍和人民海軍成立75周年。請你為主題紀念活動設計一句宣傳口號。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50年中蘇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 2024年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材料二:中非自上世紀中葉以來就在反帝反殖反霸的斗爭中并肩奮斗,在發展振興、逐夢現代化的道路上攜手同行。新時代中方愿同非方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支持各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確保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中方愿同非方深化工業、農業、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等領域合作,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減貧、就業等領域合作,倡導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包容共存,幫助非洲提升自主維護和平穩定的能力,推動全球安全倡議率先在非洲落地。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非都是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先行者,中非合作論壇不僅是中非友誼的重要標志,也是‘南南合作’的光輝旗幟,更是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的一盞明燈。
——摘編自習近平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講話
(1)比較材料一中兩幅圖片,簡要說明我國外交領域發生的變化?
(2)根據材料二,分析中國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對世界的貢獻。
(3)結合上述材料與所學知識,請你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建言獻策。
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5年科舉制度的廢除,使得更多青年選擇出國留學。留學生們不僅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還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例如,1905年,留日學生成立了“同盟會”,成為辛亥革命的重要組織基礎。許多留學生在國外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回國后成為推翻清朝統治的中堅力量。
——據王曉明《留學生與中國近代化》
材料二 從1950年到1965年,經高教部選派,共向蘇聯、東歐、朝鮮、古巴等29個國家派出留學生10698人。其中向蘇聯派遣了8320人,約占派出留學生總數的78%。……到1978年,共向57個國家和地區派出留學生1416人。1978年,教育部發出《關于增選出國留學生的通知》,做出了每年派遣3000人、連續派出5年的派遣計劃。
——據《中國65年留學歷程》
(1)結合材料一并聯系所學知識,分析留學生對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產生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成立后在派遣留學生方面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3)綜合以上材料,談談你對中國留學生和中國社會變遷的認識。
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據統計,1941—1945年,中國向美國購買、租賃飛機共1394架。中國軍隊開始在印度和中國接受美式裝備訓練,配備了足夠的炮火。1944年,美國批準向國民政府提供驅逐艦4艘、掃雷艦4艘……1941年4月—1945年8月,美國向中國提供租借軍用物資總額為8億多美元。
——摘編自田玄《論世界各國政府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援助》
材料二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美國一直對華采取敵視政策。隨著世界政治格局發生巨大變化,美國開始考慮改變對華政策,而中國領導人從國際反霸斗爭的全局出發,做出了與美國和解的戰略決策。1972年尼克松訪華,雙方在上海發表《聯合公報》,中美和解之門終于打開了。
(1)根據材料一,概括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對華軍事援助的表現。
(2)根據材料二,指出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的原因。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為當今中美關系健康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8.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歷經百余年奮斗,使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人民是決定性力量。要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實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充分激發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原則是保障本國獨立、自由和領土主權的完整,擁護國際的持久和平和各國人民間的友好合作,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郭大鈞、耿向東《中國當代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就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經驗,談談你的看法。(要求:看法明確;觀點正確;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人民當家作主”有哪些制度保障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與恭親王的外交現代化相媲美的,是他本人創建一支新式水師的努力及外省領袖曾國藩、左宗棠和李鴻章——通過試用洋船洋炮、置辦軍備工業和開辦新式學堂來推行軍事現代化的努力。他們的舉措標志著自強運動的開端,這場運動持續了35年,直到1895年。不過,借鑒西方的想法早在這些領袖之前的二十多年就已出現了。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一中國的奮斗》
材料二:海軍像一棵樹,只有在合適的土壤中才能開花結果。
——-嚴復
材料三: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提出,要“有計劃地逐步地建設一支強大的海軍”,這支海軍能“保衛沿海沿江”。1979年,鄧小平提出要建立“頂用”“精”“真正現代化”的海軍。21世紀以來,我國已先后派出多批海軍艦艇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一批新型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等陸續入列,2019年,我國自主設計、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東艦入列。中國海軍已經建成海陸空潛、岸基海基相結合、多兵種合成的海上綜合作戰體系。
——摘編自彭克慧《新中國海洋戰略發展史》等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借鑒西方的想法早在這些領袖之前的二十多年就已出現了”。
(2)哪一事件標志著這場自救運動的軍事現代化努力的最終失敗?
(3)根據材料二、三,概括影響中國海軍實力的主要因素。
10.【海防建設與國家安全】
材料一 近世以來,列強自海上駛來,面對古老中國緊閉的國門,屢屢叩關尋釁。昔日不設防之萬里海疆,成外敵瘋狂入侵之坦途……中法戰爭后,清廷決定大治水師,首要舉措便是加強北洋海軍建設,到1888年,北洋海軍共有鐵甲艦、巡洋艦、魚雷艇等各軍艦41艘,其次為建立新式學堂如威海水師學堂、旅順魚雷學堂、天津電報學堂等,為近代海軍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
——摘編自李斌《李鴻章與晚清海權》
材料二 洋務運動興起后,近代海防觀念得到進一步發展,并被納入統治者的決策視野,最后被逐步付諸實施……19世紀70年代,西方近代海疆觀念也正式傳入中國。1874年,希哈里的《海防新論》由江南制造局翻譯成中文出版。這本書成為海防論者強有力的思想理論來源。如李鴻章在爭論中就直接引用了該書中的觀點,提出建立海軍,守護海疆的主張。
——摘編自李德元《論中國近代海疆觀念的形成》
材料三 新華社北京2024年7月31日電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推進現代邊海空防建設進行第十六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推進現代邊海空防建設,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要意義。
——摘編自《人民日報》
(1)據材料一,指出中國近代海防事業發生的變化。
(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海防事業發生變化的原因。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談談海防建設與國家安全的關系及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11.中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曾經的世界歷史和如今的國際形勢都告誡我們,必須加強海軍建設。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師。
——《江蘇巡撫吳元炳奏折》(1874年)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既毀于日本。東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旅順、大連),遼東半島藩籬盡撤。
材料三:2024年5月1日,我國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從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解纜啟航……中國人的航母情結,源于海權盡失的傷痛……今天建設一支擁有航母的強大海軍,寄托著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歷史夙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1)通過《天津條約》外國商船和軍艦獲得哪一特權?
(2)與材料一中吳元炳的奏議相對應,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建成了哪些海軍加強海防?(寫出四例)
(3)據材料二,日本陸海軍進攻山東威海衛發生于哪一年?其間自殺殉國的北洋水師提督是誰?
(4)根據材料三指出,今天我國建設一支擁有航母的強大海軍的意義是什么?
12.偉大的歷史人物對歷史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面是某同學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等著作,整理的“青年毛澤東的革命事跡(部分)”資料卡。
(1)下表
1920年,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加黨的創建 1927年3月,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論述了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 1927年9月,領導發動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長沙受挫后,改變計劃,率起義部隊于10月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30年,總結斗爭經驗,發表《星星之火,可以嫌原》一文,從而形成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
請你根據資料卡的內容,歸納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及其原因。
材料二 鄧小平同志……領導我們黨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革命和建設實踐的基礎上,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領導我們黨有步驟地展開各方面體制改革,勇敢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他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指導我們實現香港、澳門平穩過渡和順利回歸,推動海峽兩岸關系打開新局面。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領導我們黨及時調整各方面政策,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了難得歷史機遇和良好外部環境。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根據材料二,列舉鄧小平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的貢獻。
材料三 周恩來同志是新中國外交事業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卓有成效領導了黨和國家外事工作。……他推動我國同各國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使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周恩來同志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獨具一格的外交藝術和外交風格,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和國際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為黨和國家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
——摘自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周恩來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周恩來“贏得了世界各國人民和國際友好人士普遍尊敬”的兩個史實。
(4)綜合上述內容,談談上述人物對我國歷史發展的影響。
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為爭取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注重改善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摘編自部編版歷史教科書八年級下冊
(1)據材料指出,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的原因有哪些?中國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則分別是什么?
(2)據材料指出,改革開放以后,我國進一步開展外交工作的具體措施有哪些?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這些措施共同構成了我國怎樣的外交布局?
(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上述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新中國外交】
材料一:新中國在建國初期所遇到的國際環境,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國為首的反動勢力的敵視和侵略 作為一個新型的國家,要為拋棄舊中國的外交傳統,建立新中國獨立、自主、平等的外交關系而努力。
——《中國外交史》
材料二:回顧70年崢嶸歲月,中國外交在以下五個方面實現了歷史性轉變。一是時代主題上,從“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超越意識形態發展國家間關系……二是政治格局上,“從對抗格局的成員轉變為基于和平與發展的全球伙伴”,編織起遍布全球的伙伴關系網絡,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從一開始被孤立封鎖,到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自身成為國際秩序演變的關鍵因素,中國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摘編自鄭立樵《新中國外交70年:成就與啟示》
(1)根據材料一,指出建國初期我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面對這樣的國際環境,新中國采取怎樣的外交政策
(2)依據材料二,概括新中國外交演變歷程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
15.閱讀材料,完成下可要求。
材料一 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故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我們互證承認,在正常國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求同和團結。
——周恩來1955年在萬隆會議上的講話
材料二 一個更為顯著的變化是在外交領域,在不斷加深與亞拉國家友誼的同時,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筑夢中國》解說詞
材料三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29位國家元首,130多國的1500位代表共襄盛會。習近平在演講中提出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總結了四年來“一帶一路”的建設成果,規劃了“一帶一路”的基本路線圈,闡明了中國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的基本立場和推動措施。這是中國領導大在世界舞臺上第一次主動地規劃中國與世界的未來、標志著中國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秘書長趙可金
(1)材料一體現了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的什么方針 結合所知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始終奉行的外交政策。
(2)請列舉兩個事例,說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新中國的外交是怎樣“一步步打開西方世界的封鎖,為國家發展開拓了新的空間”
(3)根據材料三,指出這一時期中國外交呈現出怎樣的新特點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粵貿易,向例全歸額設行商,亦稱公行者承辦,今大皇帝準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且向例額設行商等內有累欠英商甚多無措清還者,今酌定洋銀三百萬圓,作為商欠之數,準明由中國官為償還。
——摘自《南京條約》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毛澤東主席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就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1)根據材料二,說說我國“另起爐灶”外交距今(2024年)多少年。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從材料一到材料二,中國共產黨經歷了怎樣的歷程。
(3)綜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中國實現國家獨立的主要原因。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漢興,接秦之敝(同弊),諸侯并起,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
——《漢書·食貨志》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漢初的治國政策是。
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傳統的“民本”、“和而不同”、“協和外邦”等思想精華,堅持并踐行“人民至上”“親仁善鄰”等科學社會主義最核心的價值觀,并結合中國實際,探索出群眾路線和外交新局面。
——摘編自陸衛明《論中國式現代化賡續發展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涵與價值意蘊》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闡述中國共產黨人在踐行中國傳統文化中形成的“群眾路線”和“外交”新局面。
(3)綜合上述內容,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能為弘揚傳統文化作哪些努力。
18.閱讀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探究問題。
材料一 對于搞好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毛澤東作出了深刻的論證。他指出:“我們的基本情況就是一窮二白。”……只有經過“社會生產力的比較充分的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獲得了自己的比較充分的物質基礎(現在,這個物質基礎還很不充分),我們的國家(上層建筑)才算充分鞏固,社會主義社會才算從根本上建成了”。他還強調,必須實現國家工業化,這樣中國才能擺脫在世界被動的局面,也才有可能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摘編自沙建孫《毛澤東與新中國的經濟建設》
材料二 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為中國發展建樹的一座獨特而耀眼的歷史豐碑。是他堅定而鮮明地指出,不改革,不開放,中國就沒有出路,國家現代化就沒有希望。……在他的主導下,中國逐步改掉了僵硬的單一計劃經濟模式,開辟了通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確立了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競爭,互相促進,共同繁榮。……他倡導創辦了經濟特區,開放了沿海城市,造就了全方位開放的格局。
——摘編自徐學江《我們為什么要感恩鄧小平》
材料三
材料四:中方將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組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鞏固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給,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促進不同文明互尊互鑒:堅定走團結合作的人間正道,積極為解決地區熱點和全球性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
——摘編自蔡革《中國將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
(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為實現國家的工業化采取的舉措。并概括我國推進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
(2)據材料二,概括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主要目的。并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鄧小平推進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向前發展的史實(舉措)。
(3)根據材料三,指出圖片中直接反映的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上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四及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所提出的處理國與國關系的基本準則是什么?十八大以來,我國為積極解決全球性問題貢獻了哪一中國智慧?
(4)綜合上述材料、問題,歸納上述人物的舉指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
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美國政府人士感到吃驚”,“感到悲傷”。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材料二 中國“就座了屬于她的席位”,“不僅填補了一個巨大的真空”,而且為聯合國組織“獲得新的動力打開了道路”,“必將對聯合國有利,也對她自己有利”。
——法國代表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的發言
材料三 依靠綜合國力和發展需要,中國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國際盛會,如2008年在北京舉行的第29屆夏季奧運會,2010年在上海舉辦的第41屆世界博覽會,2014年在浙江烏鎮舉辦的世界 互聯網大會等。2015年,北京、張家口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運會的主辦權。 一系列國際盛會的舉辦,向世界展現了一個自信、開放、包容、友善的中國。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四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國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
(1)材料一美國“最慘重的失敗”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2)據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
(3)依據材料三,舉例說明中國是如何向世界展現“自信、開放、包容、友善”
(4)根據材料四回答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怎樣的布局
20.大國之間,和則兩利,斗則兩傷,這已為人類歷史所證實。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面是尼克松的兩次談話。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發表談話時說:“我愿非常明確地表示,我反對給共產黨中國以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共產黨中國進入聯合國。”
正如我在過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樣,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七億五千萬人民的參加,是不能有穩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
——摘編自美國總統尼克松關于計劃訪問北京的談話
材料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為世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讓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陽光普照世界!
(1)依據材料一、指出尼克松對華態度發生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
(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為推動建設和平繁榮世界,為世界發展提出了什么“中國方案”。并說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
(3)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說說影響一個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綜合題》參考答案
1.(1)外交史實: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
(2)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體;列強侵略導致中國喪失主權(如不平等條約),政府尋求外交平等,爭取國際承認。
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共主張維護亞太和平;反對殖民主義,支持周邊國家獨立(如越南、朝鮮等民族解放運動)。
(3)觀點:新中國外交以獨立自主為核心。
論述: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1955年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總之,中國始終倡導平等互利,彰顯了大國責任與和平發展理念。
2.(1)時代背景:新中國成立初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采取敵視和孤立政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在美蘇爭霸中逐步處于劣勢,1972年2月尼克松完成訪問中國的破冰之旅。
(2)變化:從單純贈送轉變為巡展與商業性租借相結合。
(3)影響:在外交上,促進了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推動了外交關系的發展,成為中國外交的獨特方式;在文化上,傳播了中國文化,增進了海外公眾對中國的了解,提升了中國形象;在經濟上,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如旅游業、熊貓周邊產品等);在生態保護上,促使人們更加關注大熊貓保護事業。(任答兩點)
(4)做法:完善外交總體布局,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贏得廣泛國際贊譽等。
3.(1)推崇的史實依據: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輪船招商局、北洋艦隊等,領導洋務運動,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惋惜的史實依據:簽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李鴻章洋務的目的是維護清政府地主階級的封建統治,不能使中國富強起來;洋務運動沒有全面學習西方,只學習了技術;甲午戰敗,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方法:全面、客觀、一分為二,結合歷史背景評價歷史人物。
(2)知識結構:新中國成立初期:1950年,中蘇同盟條約簽訂,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5年,萬隆會議展現國際影響力;70年代: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90年代至21世紀初,1997年,香港回歸,2001年加入WTO;進入新時代(2012 年黨的十八大至今):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北京成功舉行,2015年,成立亞投行,2023年,促成沙特伊朗和解。
(3)認識:弱國無外交、個人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綜合國力是外交的基礎、對外交往是國家實力的展示等。
4.(1)成就:建成了諸軍兵種合成的強大軍隊;建立了完備的國防工業體系;武器裝備自主研發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軍隊法治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2)原因: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國家高度重視國防建設等。
(3)體現主題、價值導向正確。例:七十五載礪劍護海天,強軍征程共筑中國夢。海天衛士七十五載,強軍報國再啟新程。
5.(1)變化:由結盟到不結盟;由單邊外交到多邊外交;由堅定倒向社會主義陣營到與世界不同制度的國家建立友好外交關系。
(2)貢獻:有利于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有助于促進中非雙方經濟發展,也能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有利于維護非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進而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鑒,推動構建多元和諧的世界文化格局。
(3)政治上,倡導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安全上,倡導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經濟上,倡導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文化上,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生態上,倡導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等等。
6.(1)影響:為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奠定思想基礎,促進了思想解放;加速了封建專制制度的瓦解;培養了一批具有近代知識的人才。
(2)變化:從主要派往蘇聯、東歐等少數國家到向更多國家和地區派遣;1978 年后計劃大幅增加派遣人數。
原因:新中國初期受 “一邊倒” 外交政策影響,主要向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派遣留學生;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中國外交關系不斷改善,與更多國家建交,為向更多國家派遣留學生創造條件。改革開放后,為適應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需要向更多領域和國家學習,所以增加派遣人數和范圍。
(3)認識:留學生是時代的產物,其發展變化與社會變遷緊密相關;不同時期的留學生派遣受當時政治、經濟、外交等因素影響,反映時代特征;應重視留學教育,鼓勵人才走出去引進先進成果,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7.(1)表現:提供飛機1394架;美式裝備訓練;租借軍用物資8億多美元;提供驅逐艦和掃雷艦等。
(2)變化:從敵視轉向和解。
變化原因:國際格局變化(如美蘇冷戰需要)、中國國際地位提升、共同應對蘇聯威脅、尼克松政府尋求外交突破。
(3)建議:堅持相互尊重、加強對話合作、妥善處理分歧、推動互利共贏。
8.(1)示例:觀點: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理論創新。
論述:194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對統一全黨的思想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01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把科學發展觀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對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了新的科學回答,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始終堅持理論創新。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黨,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2)制度保障: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任答一點即可)
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9.(1)論證:早在19世紀初,中國的一些思想家和改革者就開始提出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以自強的觀點,如林則徐在虎門銷煙中認識到了西方文明的強大,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又進一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因此可以說借鑒西方的想法早在這些領袖之前的二十多年就已出現了。
(2)標志: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軍事現代化努力的最終失敗。
(3)主要因素: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教育體系、國防政策等。
10.(1)由不重視海防到加強海防建設,建設近代海軍,培養海軍人才。
(2)①民族危機的加深。②洋務運動的興起。③西方近代海疆觀念的影響。
(3)海防建設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或海防建設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加強海防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等。
11.(1)特權: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2)海軍: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海軍。
(3)時間:1895年;提督:丁汝昌。
(4)意義:寄托者中華民族向海圖強的歷史夙愿,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障。
12.(1)卓越貢獻: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形成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思想。原因: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實踐;在革命斗爭中深入了解中國國情,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善于對革命斗爭實踐進行理論總結。(任答兩點)
(2)貢獻:帶領中國人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創造性提出“一國兩制”科學構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
(3)史實: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該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與美國總統尼克松會晤,促成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任選兩個史實即可)
(4)影響:杰出歷史人物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在中國歷史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13.(1)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措施:改善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布局:全方位外交
(3)根本原因: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14.(1)國際環境: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國為首的反動勢力的敵視和侵略。
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特點:由注重意識形態的革命外交到超越意識形態的和平外交;由鄭州對抗結盟到經濟合作的戰略伙伴;由被孤立封鎖到深度融入世界舞臺。
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15.(1)方針:“求同存異”方針。
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舉例: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3)特點: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第一次主動地規劃自己與世界的未來。
16.(1)時間:75年。
(2)歷程:中國共產黨成立、與國民黨合作進行北伐戰爭、創建自己的軍隊獨立領導革命、第二次國共合作進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打敗國民黨建立新中國。
(3)原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依靠廣大人民群眾。
17.(1)政策:休養生息
(2)群眾路線: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實行土地改革使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通過三大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等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實現了人民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向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奮進。新局面: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積極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外交活動。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 中國還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中國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如今,中國已與世界上 170多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3) 努力:愛國愛黨,了解掌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內容,積極宣傳和張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踐行和創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18.(1)舉措:制定并實施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
重要意義:有利于國家政權的鞏固;有利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我國擺脫在世界上被動的局面;有利于提升我國的國際地位等。
(2)目的: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史實: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城市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3)事件: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972年毛澤東會見美國總統尼克松。 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國智慧:人類命運共同體。
(4)時代主題:加快中國經濟發展,提升中國綜合國力。
19.(1)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2)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標志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得到了廣泛承認,增強了聯合國的代表性和權威性,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3)舉例說明:中國通過成功舉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等國際盛會,向世界展現了自信、開放、包容、友善的形象。
(4)布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20.(1)變化:由敵對中國到與中國改善關系。(意思相近也可)原因:美蘇爭霸的需要(或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等等。
(2)“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
(3)主要因素:社會制度、國家利益、綜合國力、國際環境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佳木斯市| 家居| 阿克陶县| 敦煌市| 乐至县| 伊春市| 宣城市| 伊金霍洛旗| 铜鼓县| 修水县| 邮箱| 田阳县| 友谊县| 晋中市| 雷州市| 连江县| 鲁甸县| 利津县| 墨竹工卡县| 盐边县| 大关县| 马鞍山市| 滨州市| 金川县| 福泉市| 阿合奇县| 炎陵县| 什邡市| 内乡县| 福贡县| 雷波县| 喀喇| 什邡市| 麻城市| 龙南县| 易门县| 金秀| 苏州市| 郸城县| 保山市| 天峻县|